s***l 发帖数: 2236 | 1 ☆─────────────────────────────────────☆
alice99 (alice99) 于 (Tue Mar 25 20:25:08 2014, 美东) 提到:
今天有点时间,和大家交流一下2-4岁孩子喜欢看的书。
丫头今年三岁4个月。开始大批量地给她讲故事是从2岁半开始。目前,一周读12本,两
周后去图书馆换另外12本。累计超过300本。
我开始借书没有是么经验,也不知道该给孩子借是么书。所以是采取全面选拔的那种。
各类书读了大约30多本以后,就发现孩子喜欢的类型。
先说说Eric Carle的书。我是孩子喜欢他的书才去查了一下这个作者,才知道他是个非
常有名的童书作家。
Eric的书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我给丫头讲过了42本Eric的书。丫头有30本左右是能自己读下来。
说说这个作者书的特点
1:图画大而鲜明,你会发现孩子的观察力是何其的强大
2:句型简单重复性强,所以孩子能掌握很多句型,同时不会影响孩子对图像的观察。
3:以动物为主题,发现娃娃们都喜欢动物啊。小丫现在jaguar, leopard 或者
crocodile alliga...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7 | 2 我没有读过. 只是因为多年后还时常会想起中学语文课本中那篇梁生宝买稻种, 想起那江
南的春雨, 想起梁生宝那样小心翼翼的从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皱皱巴巴但寄托着全村人希望
的纸包里面摸索出些许盘缠买干粮. 全篇平和的文字中漾着一丝惆怅, 每次想起这短短的
课文, 总让人觉得有些辛酸. 大概那时没太用功, 没能记住文章的出处和作者, 直到最近
GOOGLE后才知原来此文摘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 很想从新读一遍梁生宝买稻种, 也很
想读这本小说, 却难觅到.
其实一直很喜欢语文. 即便无缘从文, 即便现在还记忆犹新当年默写课文,背颂以及家长
签字是多么枯燥和抹杀学习热情, 但是对所有学过用过的语文课本也仍倍感亲切,爱惜有
加. 离家时再三叮嘱妈妈要放好. 前些时读过一篇有关语文教育和语文课本题材的评论.
文中谈到"某中学老师发现她教学生的教材就是十年前她学的,而那些文章,像《梁生宝
买稻种》,《夜走灵官峡》, 周立波的《生马》 等等,她当学生时都不喜欢读." 看了后
有些难过. 也许她是对的, 现在的孩子读起那时的文章, 应该会觉得枯燥, 格格不入吧.
可是那些也许就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也许还 |
|
w***s 发帖数: 15642 | 3 今天下午把《生死疲劳》读完了,觉得这本书简直可以改个名字叫做高密东北乡传奇家
畜史。。。里面生生死死的的确很让人觉得疲劳,不过疲劳了很多仇恨也就淡忘了,如
果忘不了,就会早衰得厉害,不知道莫言是不是本意如此。
书主要讲的是建国后的故事,从动物角度写历史还是很新奇的,而且避开了很多危险的
陷阱,大饥荒就被轻巧地避过去了。好处是读来轻松,而且不落窠臼,毕竟写这个的人
很多了;坏处呢,大概也是在轻松上,毕竟有些年的历史是很不轻松的。故事本身有残
酷之处,但是跟大时代的残酷相比还是带了些温情。
从语言上来说,书的前三分之一语言很有特点,大量跳跃性很强的短句,后面慢慢回归
正常节奏。书的故事性很强,最后一段稍微有些拖沓,总的来说比较好读。看完这个,
大概暂时不会再看他的其他作品了——一个地方的故事看多了难免会起腻的。。。 |
|
q***a 发帖数: 3877 | 4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开始时受了重伤,真气在体内乱窜,一直都治不好,随时都处
于一种要死不活、看似只剩下几天性命的状态;尚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性命,仍然大碗喝
酒。第一次看小说原著或电视剧的人,最开始就被带入一种忧心如焚的状态,只能欲罢
不能地读(看)下去。
类似的情节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也可以看到。
杨过在中了情花毒后,也是感觉随时活不了几天似的,拖着残躯到处乱跑乱跳。
张无忌更是令人揪心,从小就中了玄冥二老的毒,连张三丰都救不好,感觉就要死了,
读者也只好一直揪着心读下去。
这几乎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个固定套路,就是:先自虐,最开始就把主人公写成马上就
要死的样子,然后置之死地而后生。
从这里看到了金庸的自虐倾向,自虐但不沉沦,最终在逆境中逆转自己的命运。多年前
,金庸在接受采访谈到他的武侠小说时,淡然表示,自己的作品其实是写知识分子的。
也许在金庸眼中,要成为知识文化界一方泰斗,自虐是必须的经历? |
|
l********u 发帖数: 616 | 5 自己最想读营养学,文学
老爸说我适合读看电视专业 |
|
a*****9 发帖数: 478 | 6 我把孩子看的书用作者归类,是方便总结书的特点,也方便有兴趣的孩子爹妈去图
书馆容易找。从我个人经验而言,给孩子看是么书,怎么给孩子读书,怎么了解孩子的
喜好,对于做父母的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一开始给孩子借书看没有做过任何
research,去了图书馆就瞎看一通,随便借一些回去,这是非常耗时间的,可能很多妈
妈和我有同感。用许三多从A到Z的看也不切合实际。所以经过一些无序以后,慢慢地就
形成了一种有序。我觉得我还需要有一种方式来选书。
如何找书:让孩子找。God,她去图书馆给我抱来一大推,从各个角落书架。至少
,对我家孩子她还做不到找到她喜欢看的书。
那么选书是家长的事情了。对我来说,参考有同龄孩子家长的推荐是省心最容易的
开始。可是我稀里糊涂忘了有个网络,就一头冲图书馆去了。
现在给孩子看的书多了,也算有点小经验了,自己也理出点思路了。
最主要的是孩子的书还是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给孩子读看不适合的书,我想会扼杀
了孩子的兴趣。
前面MM18妹妹写了个她如何给孩子选择书。我也再罗嗦两句。
我是这么选书的:
比如想孩子了...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79569 | 7 速读看翻译,细读看原版
有意识的稍稍练习一下英文阅读,速度可以大大提高的 |
|
|
g********g 发帖数: 766 | 9 他的朋友James处境相同,就没有发展成anti society. 他经历的,每个人成长过程中
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他并没有被bully的很厉害,还经常有机会去party social,就
是实力太差,本性又过于嫉妒和自我为中心,才会变成这样。
都赖到父母头上不太公平,赖到society更不公平,年轻漂亮的couples在他面前晃就让
他愤怒了,那为了他的mental health全人类都不要sex了?他college都没有读,看不
起所有retail的job,和女孩子一句话都说不出,却想要最漂亮的girl,天天幻想发财
,好不容易他妈告诉他有writing的天赋,他自己google一下发现写作很难成功,还没
有开始就放弃了。这根本就是个能力有限,心胸狭窄的人。 |
|
s*********i 发帖数: 1813 | 10 柏杨写的这套白话资治通鉴可是赫赫有名呀。我上大学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里零零星星
的看过几本,找不全。那套还是友谊出版社出的,30几本,后来这套书就绝版了,直到
2005年左右才又重新引入版权再版。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带有柏杨个人的观点是不可避
免的了,但有时他的一些诠释还真的挺深刻。原文的通鉴看起来太累了,也没有这么多
时间去读。看柏杨这套挺好的。 |
|
g*******1 发帖数: 826 | 11 好多年前,一个人挑灯夜读看了小说,哭得不行啊。。。 |
|
G******i 发帖数: 5226 | 12 ☆─────────────────────────────────────☆
monicasiy (monica) 于 (Wed Jun 1 00:06:05 2011, 美东) 提到:
本人小硕,目前拿到一家还可以的有几万人的美国公司的offer,
年薪是8万,城市还不错,就是有点热。不过,我爸妈希望我在
美国读博士,我是一边找工作一边申请学校,拿到加州某分校
(非Berkeley)的PhD的offer,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
是去读PhD?还是去工作呢?
公司很大,相对稳定,年薪8万多,听说给办EB2的绿卡(本人尚未求证,
是师兄说的)。另外,因为本人小硕期间老板对我很满意(我伺候一印度老板,
这两年伺候的好辛苦啊!),印度老板最后没想到还真的highly recommend
我去了UC的一个不错的分校读PhD,我爸妈的意思是读PhD,在他们眼里,
读了博士就等于人上人了--不是我的想法,可是他们没出过国,我们家的邻居
好几个叔叔都是博士,当官的当官,发财的发财(人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
毕业的博士,这个能比吗??那个时候估计本科都抢着要啊!!!),他们硬是
说...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13 毛泽东的手已没有托住《三木武夫》这本书的力气了,尽管这是一本很轻很轻的书,只好由小孟为他托着。毛泽东看了几分钟,就又昏迷过去了。
本文摘自:《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作者:郭金荣,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这或许是他的经验之谈。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能成为一位思想家、革命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对于这一点,凡是与毛泽东有过交往的人,包括一些外国的学者、记者和政界人士,都会有同感。
而毛泽东之所以有渊博的知识,是与他毕生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分不开的。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欲望愈来愈强烈。
毛泽东跟书籍真是形影不离。在他的卧室里,办公室里,游泳池的休息室里都放着书。他外出时,首先考虑的是要带些什么书。他经常是亲自写个书单,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便会根据书单所列,把书带上。在火车上,在轮船上,在飞机上,毛泽东也不会间断他的读书活动。
自从眼病好了之后,毛泽东用于读书的时间... 阅读全帖 |
|
f********v 发帖数: 204 | 14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
——衣俊卿小n实录
序
1.人物关系
我:真实姓名常艳,1978年5月2日生,民盟盟员,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曾供职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副教授。
衣俊卿:1958年1月生,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曾任黑龙江大学校长,黑龙江省委宣传
部长,2010年2月任现职。
杨金海:1955年生,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
曹荣湘:原为中央编译局人才处处长,后被提拔为编译局办公厅副主任。
董莹:编译局人才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张萌萌:中央编译局战略所博士后,英国海归博士,我的室友。
下面的人物在我的“故事”里出现时间较晚,但起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所以不得不
列出来。
张文成:中央编译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主任。
武锡生: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
刘仁胜: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江洋的师兄,段忠桥老师的学生。
马瑞: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央编译局战略部副研究员。
张志银: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杨金海老师的博士后。
刘长军:毕业于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杨金海老师的博士后。
2.... 阅读全帖 |
|
c*********o 发帖数: 8367 | 15
胡耀邦惊人之语:主席是不是天天看《金瓶梅》?
Local Access打往中国电话卡1.3¢/分种
文章来源: 文史参考 于 2011-02-09 10:21:59 给 文史参考 发送悄悄话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胡耀邦惊人之语:主席是不是天天看《金瓶梅》? 文史参考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杂志2011年第1期,作者:徐中远,原题:《我向胡耀邦汇报毛
泽东爱读什么书》
胡耀邦问“毛主席晚年看不看《金瓶梅》?”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主席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每天手不释卷,不分昼夜地读,也没有
固定的地方,会议室里、办公桌旁、会客的沙发上、卧室的床上、游泳池旁、吃饭桌旁
,浴室间、卫生间、到处都有书,随手翻开看。他看书也没有固定的姿势,有时坐着,
有时站着,有时躺着,有时半坐半躺着。毛主席睡觉的木板床上,总是大半边放满了书
,只留下一个人睡觉的地方。可是,毛主席晚年究竟爱读什么书,到底读了些什么书,
这是广大读者都很感兴趣的事情。
胡耀邦同志爱散步,当年他每天沿着中南海边一般要走一万步。1984—1986年期间...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434 | 16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
——衣俊卿小n实录
序
1.人物关系
我:真实姓名常艳,1978年5月2日生,民盟盟员,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曾供职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副教授。
衣俊卿:1958年1月生,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曾任黑龙江大学校长,黑龙江省委宣传
部长,2010年2月任现职。
杨金海:1955年生,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
曹荣湘:原为中央编译局人才处处长,后被提拔为编译局办公厅副主任。
董莹:编译局人才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张萌萌:中央编译局战略所博士后,英国海归博士,我的室友。
下面的人物在我的“故事”里出现时间较晚,但起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所以不得不
列出来。
张文成:中央编译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主任。
武锡生: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
刘仁胜: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江洋的师兄,段忠桥老师的学生。
马瑞: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央编译局战略部副研究员。
张志银: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杨金海老师的博士后。
刘长军:毕业于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杨金海老师的博士后。
2.... 阅读全帖 |
|
q****i 发帖数: 1395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olsnovvv (foolsnow),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 ——衣俊卿小n实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2 13:18:35 2012, 美东)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
——衣俊卿小n实录
序
1.人物关系
我:真实姓名常艳,1978年5月2日生,民盟盟员,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曾供职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副教授。
衣俊卿:1958年1月生,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曾任黑龙江大学校长,黑龙江省委宣传
部长,2010年2月任现职。
杨金海:1955年生,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
曹荣湘:原为中央编译局人才处处长,后被提拔为编译局办公厅副主任。
董莹:编译局人才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张萌萌:中央编译局战略所博士后,英国海归博士,我的室友。
下面的人物在我的“故事”里出现时间较晚,但起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所以不得不
列出来。
张文成:中央编译局离退休...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343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olsnovvv (foolsnow),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 ——衣俊卿小n实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2 13:18:35 2012, 美东)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
——衣俊卿小n实录
序
1.人物关系
我:真实姓名常艳,1978年5月2日生,民盟盟员,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曾供职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副教授。
衣俊卿:1958年1月生,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曾任黑龙江大学校长,黑龙江省委宣传
部长,2010年2月任现职。
杨金海:1955年生,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
曹荣湘:原为中央编译局人才处处长,后被提拔为编译局办公厅副主任。
董莹:编译局人才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张萌萌:中央编译局战略所博士后,英国海归博士,我的室友。
下面的人物在我的“故事”里出现时间较晚,但起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所以不得不
列出来。
张文成:中央编译局离退休...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19 ☆─────────────────────────────────────☆
puremj (puremj) 于 (Sun Jan 29 21:33:12 2012, 美东) 提到:
之前对2人都不感冒并多少有些抵触!
这2天韩方之斗铺天盖地,充斥各个论坛,我几乎阅读了所有劲爆的帖子与相关的
博客,我现在很明显地站在方舟子这边,理由如下:
1:单从文学/学术甚至辩论的角度来看,方舟子明显有理有力有据,不管事情的来
龙去脉究竟怎样,方舟子罗列的疑点说服了我这个中间派,而韩寒的回复一方面没有澄
清这些一点,倒是展示了其深厚的骂功;
2:从韩与方的支持者的发言以及回复来看,绝大韩粉们不是去论证方舟子的疑点怎
么滑稽荒唐,而是用下三滥的咒骂大搞人身攻击;而大多数方的支持者们绝对是忍气吞
声,摆事实讲道理;
3:我也希望韩是被冤枉的,但他必须给出信服的证据,上电视或者网络直播辩论是
个很好的平台,可以理解满腹经纶却言语木讷,但不能再用“忘记了”这样的台词来装
4:韩寒应该有点小小才艺(绝非天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重门/书店的写作
确实有些问题,从...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4908 | 20 ☆─────────────────────────────────────☆
littleice (两个宝的妈) 于 (Fri Feb 19 09:26:18 2010, 美东) 提到:
前段时间,有人在网上推荐一个儿歌的网站,是儿歌的flash,我一看,正好跟我下载
的儿歌大部分一样,就给孩子们看了这个。结果两个人都非常喜欢,特别是小宝,每晚
要求看一会儿。这样就影响了读书的时间,最近一个月读书时间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我
这几天正在后悔,不该让他看这个,一方面是影响念书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是怕影响视
力。
这几天那个网站不知怎么登不进去。今天,小宝又要求看儿歌,我就把计算机里存的儿
歌mp3给他听。让我挺吃惊的是,二三十首儿歌,他一听到前奏,基本都能说对歌名,
还能跟着唱下来,有些歌词都对了。看样子前段时间,看儿歌flash也没白看。
那个儿歌flash,下面有歌词。而小宝本身对文字比较感兴趣,我估计他在看儿歌的时
候,顺便看了flash下面的那些歌词,记住了一些歌词。这么说这次还真歪打正着了。
早些时候先是听熟了儿歌;接着看flash,让他把歌词和歌联系起来;接着又听儿歌,...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9629 | 21 只是当时已惘然
——《晚霞消失的时候》与红卫兵往事
前言:这是我与朋友礼平的一次聊天,他是一九六六年风起云涌的红卫兵运动的目击者
与当事人,他所谈论的前尘往事鲜为人知,可以说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我的许
多朋友看后激动不已,礼平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娓娓道道来,更让人多了一份亲切,这篇
文字发表在《上海文化》今年的第三期,现在我的博客上予以发出,以飨关心这段历史
的朋友。
(以下礼--礼平 王--王斌)
王:受老朋友吴亮的委托,今天我们作一次采访和对话,按吴亮的说话,这叫新时期文
学经典的回述----《晚霞消失的时候》无疑是其中相当重要和有分量的一部小说,虽然
时过境迁,但我们通过反观你的这部小说,回瞻过往的岁月,会有一些弥足珍贵的记忆
被重新唤醒。对于那段发生在上世纪中国的“文革”运动,迄今已然成为历史的前尘往
事,但我们有责任将它们再度召唤,以便留存记忆,澄鉴后世,这将会是一份有价值的
历史文献,因为你不仅仅是一位旁观者,而且你还是当年身在其中的“弄潮者”。
新文学走到今天已经三十年了,当我们回顾往昔,从最初的思想解放运动到后来的改革
开放,80年代的文学在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阅读视野:高手读史的三个境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9 09:17:59 2014,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12e0f60102v1gr.html
犀牛http://blog.sina.com.cn/u/1880285430 2014-08-29 09:18:39
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的爱好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热衷
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演义八卦,这不叫读史。高级一点的认为真实
历史比小说有意思,比如说喜欢看二战史,对德军高级将领如数家珍,这也仅仅能算对
历史的入门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为了解渴一样,“读”不是“看”,要想谈论读史的
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关键是自己要能从中得到思想。
本文研究读历史的三个境界。
读史的第一个境界是权术。
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试图从历史中学习权术,其实懂得权术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读懂历史,最起码...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3 我认为,与一个没读过狄更斯的人相比,
一个读过狄更斯的人,
就更难为着任何一种思想学说而向自己的同类开枪。。。。。。
——诺贝尔受奖演说,布罗茨基,1987年)
“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习近平最近访美时说,“我青
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
、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
克·伦敦等人的作品。”
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名录。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索契冬奥会时,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
时这样说过。我认真梳理了一下习近平的书目,对比了一下,真是愧煞,自己枉为翻书
党党魁。
不完全统计,但应是目前世上最全版习近平书目了吧,我已经累惨了。
1,习近平访美书目:
《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著。我去年恰好读过,
是商务印书馆版的。一般人是不会去读的。
《常识》,潘恩著。我也恰好去年重读了。一个英国裁缝,在英国北美殖民地鼓动殖民
地人民造反,销量达50万册,殖民地人民几乎每5人就有一本。很薄很容易读。
华盛顿,没读过他的东西。听说过他...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1249 | 2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13429-882834.html
我所见过的老先生教授们,无不强调在科研的起步阶段要读文献,而且要多读文献
。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耳朵都听起老茧了。
在此,我要反其意为之,来陈述我的观点。那就是,博士生读文献应慎之又慎,宁
少勿滥!(真正意义的学术型硕士生较少,我视同为博士生)
博士生入学,首先要选题开题。最常见的模式,是导师大概指一个方向,然后给学
生至少一年的时间,自己选题。这段时间,学生主要的活动就是大量阅读文献。
但是,叫一个未入门的科研新手去大量阅读原始文献,其实是不妥当的!常常听到
有教授抱怨,自己的某某学生,都三四年了,还没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这与不够科
学的方法不无关系。只要方法得当,博士前几年的彷徨、无助、苦闷、老虎吃天无处下
手阶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叫一个本科毕业程度的学生直接去阅读自动控制理论前沿领域
的论文,基本是看不懂的!相信新手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一篇论文,看一天,不懂;
翻来覆去看三天,还是不懂;不信邪!再看一个星期。好像有点迷迷糊糊的感...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5909 | 25 梁小民
2014年共读三百一十五本,月均二十六点二五本。小数点后没有四舍五入,因
为据调查,全国人均读书不到一本,分到每月也就零点零几,四舍五入后岂不是得出中
国人不读书的结论了吗?据我所知,中国读书的人不少,每个人都不四舍五入,也让咱
在读书上有点面子,别光在GDP上一枝独秀。
12月读书低于平均值,但等于理想值。年初时的计划是全年读三百本书,月均
二十五本。这个月讲了十天课,全在外地,外地学生热情,吃饭应酬占用了一些读书时
间。此外还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校译完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部分,至此,
第七版的校译任务完成。二是反复思考比较,选出2014年十本休闲好书。其实追求数量
指标无意义,重要的在于享受读书的过程,这个月读的书如下:
1.《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经济学家中我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蔡昉先生。在浮躁的学风中蔡昉先生是少
有的几个认真的人之一。尽管他已是社科院副院长、人大常委,位至副部级高官,但还
在认真做学问。我爱读他的书。我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他的学风完全不同于那些
常在媒体上...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1325 | 26 ☆─────────────────────────────────────☆
Quaker (Oatmeal) 于 (Mon Jun 28 23:44:48 2010, 美东) 提到:
我觉得我都在尽量调整心态,接受完全不同的红楼了,但是实在忍受不了了
1. 背景音乐,就听到娘~~啊,娘啊~~~~,简直是噪声。如果说个别时候出现,还行,结果从头娘
到尾,非常干扰我看电视
2. 快进,看着眼晕,想甩电脑。只要是人物走动都是快进,我还以为是我自己不耐烦了,拉快进一
样。让我感觉,导演想从头拍到尾,但是又嫌太慢,就快进了之。连人物探头都要快进以下,也就一
秒钟的动作,快进也节约不了多少时间。个别时候,使用快进时可以理解的,比如刚开始描写姑苏的
时候,各个场景都是快进,然后短时间看到不同的图面,不过快进得太快,有点没看清就模糊了
3. 旁白太多,有些本来就是看看演员演得,都要旁白出来,贾雨村看上了甑士隐的丫环,都要旁白
出来,当观众是傻子阿。后来名明白了,导演是要拍成听觉视觉连环画,听旁白,看画面。算是标新
立异吧。可以理解,可以慢慢去接受。
4. 再说演员了,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5142 | 27 ☆─────────────────────────────────────☆
mayoutu (may) 于 (Wed Jan 19 22:31:51 2011, 美东) 提到:
在下没看过书,只看过网上简介,然后就开始看87版红楼梦。如有不对,请轻拍砖。
个人感觉陈晓旭演的林黛玉确实没话说,长得也漂亮,但是我怎么都对她感不到同情。
原因如下:
1)整天拿着放大镜盯着宝哥哥和宝姐姐来往,一丝都不能容忍,简直到了发指的地步
。只要宝哥哥和宝姐姐说话,她就说风凉话,说话带刺,然后在宝玉面前哭。
2)一听到别人给宝哥哥提亲,就受不了了,不是哭就是闹,在宝玉面前自嘲。宝玉也
只会天天发誓,没点办法。
3)别人拿丫环什么暗喻她/跟她比,她完全零容忍,本来心目中她形象不错,但是其实
她也逃脱不了地位背景的束缚,不会像有的人,哈哈过去就完了。
个人感觉还是薛宝钗给我的印象好,人长得漂亮,又有才华,成熟识大体。原因如下:
4)知道宝黛关系好,所以从来不从中挑拨。反而每次黛玉来找宝玉,她就知趣表示离
开。黛玉被关门外那次,她说了一会就走了,黛玉反而吃醋哭得死去活来。
5)关心黛玉,给她夹菜送...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8 第一眼看,你可注意到上面这句话的顺序不对?是什么让我们容易“眼花”?其实人脑具有自动排序功能,这其中还蕴含着心理因素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这两天,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勾起了众多网友的求知欲。为什么汉字顺序错了,人也能读懂?5日,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人眼一次能看六个汉字,把六个错乱的字理解对了,其实是种心理问题。利用好这点可加快人的阅读速度,但在看合同、药方等重要文字材料时,可千万要克制,以免酿成大错!
网络热点
汉字排序有误
容易被疏漏
一道趣味测试题勾起众多网友求知欲
“以为只是‘序顺’两个字错了,看了大家的评论才发现整个标题都错了……”,对于这两天在网上热传的“错句”,不少网友表示,要不是有人提醒根本没发现句中存在的猫腻。有网友还贴出了一条很多人不知道笑点在哪的笑话,证明汉字排列顺序有误很容易被人疏漏。“他大吼一声,你信不信我去叫一车面包人来揍你!”乍一看,没觉得这句话有何好笑,仔细一看才发现,“一面包车人”被写成了“一车面包人”了。一字之差不妨碍阅读,意思却相差甚远。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容易“眼花”呢?这勾起了众多网友的...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12e0f60102v1gr.html
犀牛http://blog.sina.com.cn/u/1880285430 2014-08-29 09:18:39
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的爱好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热衷
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演义八卦,这不叫读史。高级一点的认为真实
历史比小说有意思,比如说喜欢看二战史,对德军高级将领如数家珍,这也仅仅能算对
历史的入门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为了解渴一样,“读”不是“看”,要想谈论读史的
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关键是自己要能从中得到思想。
本文研究读历史的三个境界。
读史的第一个境界是权术。
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试图从历史中学习权术,其实懂得权术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读懂历史,最起码的一个认识就是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拿《封神演义》当
历史的人可能会认为周文王好的不得了,而商纣王坏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读正经书
《淮南子》,《孟子》,可能会发现商纣王也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变态;如果你去读
专业史书《史记》,可能会发现周文王也许不像小说里描写的...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5385 | 30 ☆─────────────────────────────────────☆
redstone008 (redstone) 于 (Wed Oct 10 16:47:51 2012, 美东) 提到:
rt,已经有个me的硕士了,可是没身份,刚生了娃,不想在家全职,可是一时又没工作
,考虑要不要重回学校读博士。jms给点意见吧。
☆─────────────────────────────────────☆
almondmilk (80后有娃大妈) 于 (Wed Oct 10 16:49:56 2012, 美东) 提到:
30 , 生了娃,还在读本科的大妈飘过。
☆─────────────────────────────────────☆
royroy (roy) 于 (Wed Oct 10 16:51:25 2012, 美东) 提到:
有的。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就是这样的。开始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好意思,但是后来发现
根本没什么。
☆─────────────────────────────────────☆
GBM08 (颐熙) 于 (Wed Oc...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4908 | 31 ☆─────────────────────────────────────☆
EnjoyMyLife (实心团子实心人) 于 (Tue Jul 13 09:16:34 2010, 美东) 提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littleice (家有两宝:狗娃猪仔),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从我自己两个孩子的阅读/听读讲一点体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3 07:49:47 2010, 美东)
我家大宝,4个月开始给他念书;小宝,13个月开始。其实小宝也是7,8个月开始,但
是他那个时候不感兴趣。现在两个人都非常喜欢看书。我家到处是书,他们有时候随手
拿起一本书就看了起来,就像拿起一个玩具开始玩一样自然。
我的体会是,0-3岁的孩子,在一开始,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的时候,以父母给他们
一边看书一边朗读是最好的,比单纯听CD效果要好。
因为父母给孩子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理解力来调整语速
,还可以加进去手势,还可以让孩子来翻页,让他自己来掌握接受信息的节奏。互动是
很好的一种...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32 《三体III:死神永生》
作者:刘慈欣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写在"基石"之前
姚海军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宏伟、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
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3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这两天,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勾起了众多网友的求知欲。为什么汉字顺序错了,人也能读懂?5日,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人眼一次能看六个汉字,把六个错乱的字理解对了,其实是种心理问题。利用好这点可加快人的阅读速度,但在看合同、药方等重要文字材料时,可千万要克制,以免酿成大错!
网络热点 汉字排序有误容易被疏漏
一道趣味测试题勾起众多网友求知欲
“以为只是‘序顺’两个字错了,看了大家的评论才发现整个标题都错了……”,对于这两天在网上热传的“错句”,不少网友表示,要不是有人提醒根本没发现句中存在的猫腻。有网友还贴出了一条很多人不知道笑点在哪的笑话,证明汉字排列顺序有误很容易被人疏漏。“他大吼一声,你信不信我去叫一车面包人来揍你!”乍一看,没觉得这句话有何好笑,仔细一看才发现,“一面包车人”被写成了“一车面包人”了。一字之差不妨碍阅读,意思却相差甚远。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容易“眼花”呢?这勾起了众多网友的求知欲。果壳网、知乎网等国内多个科普类网站上,大批大批的网友展开了讨论。
专家释疑
顺序不对,为何能读通?
A 人与生俱...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4 “单雄信同尉迟恭战不上三个回合,渐渐抵挡不住,便把枣阳槊一放,空手跑了。尉迟恭叫一声:‘逃跑的不算好汉……”
请听题——注意,不是问这出自什么故事———这是青少版《隋唐演义》的第几章?
即使熟读本书的人,可能也迷糊了。但记者眼前的7岁男孩子小元,眼珠转了转,约2秒后轻松回答:“这是37章,秦王果园遇雄信……”
这个孩子着迷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随便拿起一本,念到一句话,他都能马上说所在章节,大概的页数。
儿子爱读书,妈妈李女士很欣慰,可渐渐发现,这两年来,儿子对其他的书不爱看了,她想询问其他家长或专家,这会不会影响以后学习和成长规律?
一看《西游记》就乖了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都有少儿版、青少版、典藏版等五六个版本,这些都是小元读过的书,李女士将它们搬到茶几上,根本放不下。
李女士说,孩子从小爱读书,认字也多。5岁时,孩子上幼儿园大班,“那时儿子不爱去,还讨厌午睡,总是哭闹,后来无意中拿了一本《西游记》给他看,没想到竟然乖了,小手捧着一直看,这还不是图片版的呢,字特别多……”
这本《西游记》已经泛黄散页,在第一页空白处,李女士用...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2730 | 35 在我的记忆中 和父母读故事的回忆是最深刻的 也是最有意义的。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
会在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故事书,shared book reading..读书活动并不是一个单
一目的的活动,这个活动实际上有很多个层面。根据我们的需要,和我们的侧重点,我
们可以把读故事书这个活动变得锦上添花。我们可以利用读故事来教授孩子日常生活的
规则和习惯,也可以改善他们的情商,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等等。。由于一次
概括很复杂,也会很散,这次就专门说如果在读故事的时候刺激孩子的言语发展。
warning:来源于research,但是research有局限性,只是归纳普遍性,请根据自己的
特殊性批判的看。
首先谈书的选择:
孩子的书大致有几类,fiction(有故事情节) informational(介绍一个事物,比如
科学类) 字母数字类。家长选择书的时候,要同时兼顾自己的目的和孩子的兴趣。比
方说,孩子一般都是喜欢看fiction的因为有有趣的图画可爱的人物,但是字母和数字
知识也是很重要的,知晓一些科学常识也是很重要,所以家长也必须有自己的控制。每
周去图书馆的时候,可以定一个规则:“我们...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6689 | 36 难得有个人愿意好好就文字风格啊遣词造句什么的讨论讨论,赫赫,还是咱俩有话说。
我还真是跟你相反,特别喜欢“初夏清晨露水明灭,后来他便觉得动心” 这句。这个
“便”字我也觉得用得好,除了节奏感,我当时读到这儿是停了一下的,想了想这是什
么意思,为什么“露水明灭”小伙子就动了心。这儿还的确是你说的“不懂”,意思要
转一个弯。但不同的是我觉得这个弯转得好,因为它给这个叙述加入了字里行间的另一
层味道,它要求你必须停下来咂么一下,品品想想,才得出另外一层的意思。这个另外
一层的意思,得出来了,就很有趣味。
我上次写那个东方式情感表述,就是说这种字里行间的趣味。这个趣味,我觉得就是文
字里的写意。
这种写意跟小说里的留白不太一样,不是基于情节/人物行为的不告知,激励读者自己
去做合理推断;而是像画一样,在写实的基础上那么虚晃一笔,就那一点点虚,一点点
修饰或者升华,把场景叙述推升到情绪描述上去。我挺喜欢读散文里的这种手法,比直
接的情绪宣泄更有乐趣跟回味。那一句话,要是不把“露水明灭”和小伙子的心思联系
起来,一整段不带情绪的白描,我读的时候肯定就不会停,不会想,读了就忘,就没有
后来再次回味的...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22 | 37 余秋雨的新作《何谓文化》,对文化的定义说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就此,陈非先生
在思想广场发表了《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与余秋雨切磋“何谓文化”》一文,读罢
二作,颇有感慨,成此一文,也算呼应。
第一跩:漂亮的逻辑错误
还没有剥开《何谓文化》(第一次装帧)那裹得严严实实的玻璃纸,封底的跩文便扑面
而来:
“文化是一种手手相递的炬火,未必耀眼,却温暖人心......”
这样漂亮的的句子,真的看上去很美。你看,11楼那孩子,现在还在那里工工整整地抄
写这句子呢。
用诗歌讲道理,是余教授一贯的风格。但这种讲法有如把词条画成漫画,将释义谱了曲
,无助于理解,只能添乱。因为,广义的文化未必“温暖”,狭义的文化却一定耀眼。
《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一文,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二者的区别。广义的文化什么都是
,狭义的文化只能是精神及其产品。比如,政治经济军事,法律规范禁忌,决不“温暖
”;而圣经佛陀兰亭序,秋瑾雷锋黄继光,却必定耀眼!
面对“文化定义”的质疑,余秋雨抱定了“捂裤护疤”的逻辑,错过了用行为诠释“文
化”的大好时机。这样一来,不经意的跩,便也暗含了不经意的恶意......
第二跩:用“最隆重”的... 阅读全帖 |
|
A*******1 发帖数: 985 | 38 我是2006年受洗的,实际上我2005年下半年就已经决志了,所以我信主也有八年的时间
了。我参加这个合一读经小组,是因为我在网络上认识一个姐妹whiterose,然后她给
我推荐这个。当时她就是在网上给大家发了个帖子,我读到这个读经方法的介绍,就很
兴奋;然后,我就自己开始读了。她介绍的时候是四月末,我开始读,一直读到八月份
,但是我的进度很慢。
八月份,whiterose姐妹那时候刚从国内回来,看到我的回帖了,跟我联系。她看我挺
感兴趣的,问我要不要参加这个读经小组。我当时没有信心参加,因为我觉得我若去参
加,肯定会是最后面的那一个,会给大家拖后腿。她就一直鼓励我,给我解释这个读经
小组。后来我试着读了一个星期,一天读十章,觉得没有想像得那么难,我就开始参加
了。
我参加的时候,负责同工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问到一个问题,其实是我一直挺害怕、
也挺惭愧的一个问题。他问我信主这么多年,有没有通读过一遍圣经。我就说我从来没
有通读过圣经,只是挑着读。事实上,我不喜欢读旧约,但是新约也读得不是特别多。
我读旧约,读到出埃及记就出不来了,每次都是从创世记读到出埃及记,就读不下去了。
我这次读,... 阅读全帖 |
|
A*******1 发帖数: 985 | 39 我是2006年受洗的,实际上我2005年下半年就已经决志了,所以我信主也有八年的时间
了。我参加这个合一读经小组,是因为我在网络上认识一个姐妹whiterose,然后她给
我推荐这个。当时她就是在网上给大家发了个帖子,我读到这个读经方法的介绍,就很
兴奋;然后,我就自己开始读了。她介绍的时候是四月末,我开始读,一直读到八月份
,但是我的进度很慢。
八月份,whiterose姐妹那时候刚从国内回来,看到我的回帖了,跟我联系。她看我挺
感兴趣的,问我要不要参加这个读经小组。我当时没有信心参加,因为我觉得我若去参
加,肯定会是最后面的那一个,会给大家拖后腿。她就一直鼓励我,给我解释这个读经
小组。后来我试着读了一个星期,一天读十章,觉得没有想像得那么难,我就开始参加
了。
我参加的时候,负责同工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问到一个问题,其实是我一直挺害怕、
也挺惭愧的一个问题。他问我信主这么多年,有没有通读过一遍圣经。我就说我从来没
有通读过圣经,只是挑着读。事实上,我不喜欢读旧约,但是新约也读得不是特别多。
我读旧约,读到出埃及记就出不来了,每次都是从创世记读到出埃及记,就读不下去了。
我这次读,...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0 很少有一本书会在出版发行了69年后,仍能对读者产生着诱惑。而《毛泽东选集》自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第一部到现在仍是很多人的必读书目,这些人中有商界精英周鸿祎和陈天桥,也有在校读书的大学生。他们为什么读?又是怎么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呢?
从专业课到兴趣,‘毛选’不过是一个人的日记
陈明是典型的90后“狮子座”女生,板鞋、背带裤、阿拉蕾T恤和大框的眼镜框以及大大咧咧的性格,让你完全猜不出她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在她看来,《毛泽东选集》是一套不得不读的书。
“这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吧,所以老师上课经常拿里面的内容做论据,考试的时候一些分析题也会直接从“毛选”里节选。这样,如果不去看,我就会挂科。”陈明扮了个鬼脸说,“不过,其实这种挺枯燥的东西吧,如果你看进去了,也挺有意思的。这就像一个人给你讲他的故事。”
陈明觉得“毛选”里有一些东西还是很能触发自己的,比看现在市面上的励志书还令人激动。“比方说毛选里讲整顿党的作风那一块,看得我就热泪盈眶,然后我就写了入党申请书。”陈明说,“其实我觉得“毛选”还是要看你怎么认识它,我的同学也有人当教科书看,也有人当成是任务看,也有人当成是娱... 阅读全帖 |
|
e***s 发帖数: 1188 | 41 《五百年来谁著史》中,揭示了一个旧时代的崩溃:随着朝贡体系的成员被西方列强一
一剪除,古代中国逐渐丧失了运作空间,最终在持续的货币战争、武装侵略下,走向衰
败,一个曾为世界贡献过孔孟之道、伟大发明和工艺精神的民族,突然成了现代视角中
的“野蛮人”。
在浩荡的世界潮流中,我们为什么一次次错过机遇?因为精英阶级、士大夫阶级颟顸无
能,他们落入了自己制造的概念中,完全丧失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他们全部的才华
都被消耗在利益争夺、立场碰撞和意气用事中,这又如何能应对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
《五百年来谁著史》完美地展示了我们面对的困境,可解决之道在哪里?
几年的不懈努力,《马克思的事业》是韩毓海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刚一问世,它便被
新闻出版总署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本书最难得之处在于,
它超越了左右之争,致力于追寻马克思的真精神,以此回应时代挑战。
应该看到:一方面,在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上,马克思主义产生过巨大作用,曾带领我们
走出百年迷茫;另一方面,我们对马克思的误会又比比皆是,许多人只是接受了几个教
条,便自以为融会贯通,对马克思的“评论”压倒了对马克思著作的阅读,没有哪个...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1465 | 42 寒门再难出贵子(转)
本文是一位银行的HR写的,他工作了10年,接待了一群到银行实习的实习生,然后观察
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像小说,但比我们看过的小说更精彩;像现实,但比我们了
解的现实更残酷。文章中的寒门,还不是家庭贫困,而是小城市、小城镇的学生。讲述
了好几个残酷故事,应该是真实的故事。否则我不相信作者有这个水平虚构出来。文章
来源天涯社区,作者:永乐大帝二世。
原文3万多字,微信作者鬼脚七修改了一些错别字然后发到了微信。但是错别字还是不
少,不过至少比原贴舒服多了,以下是微信原文:
现在越来越看清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于骨髓的,性格的养成和学校
教育没有多大关系,大多决定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从大学毕业出来的第一步,往
往起到至关作用的是家庭背景,也就是从起跑线普通家庭的孩子就输了一大截。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金钱决定一切,成为人的终极信仰的时候,这时候也是“门
阀”、阶层相应出现的年代。
一群实习的大学生
结合我自己近半年来的观察, 我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部上班。去年招了很多学校的实
习生,实习可不是正式录用了。以前自己年龄也相对年轻,没有太多关注以往的实... 阅读全帖 |
|
I********l 发帖数: 8702 | 43 无论是“大下访”,“上访无罪推定”,“大建公租房”,还是”24小时交巡警平台"
,以及经济上从“两头在外”变成“一头在内一头在外”,都是对邓小平改开理论的进
一步完善。事实上,薄熙来搞的这一套,虽然并不是毛泽东时代的路线,更接近于“市
场社会主义”;但是从效果上而言,的确缓解了社会矛盾,特别是官民矛盾,得到那么
多群众以及左派的支持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很明显,重庆的改革越是靠拢群众,就必然越是导致官僚、特别是右派买办先富官
僚的忌恨和恐惧。看看下面这段当年的采访,就不难看出为什么27亿要给重庆扣上文革
的大帽子。
“张轩:当然有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只有真正的重视这个问题才会去认真的对待。过
去讲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工人农民。问个问题,我们的工人得到实惠没有?我们的农民
得到实惠没有?改革中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受益者?如果工农不支持我们,那么谁是我们
执政的基础?先不说工人、农民上访,就连退下来的区县委书记和保卫国家浴血奋战的
老战士也成为上访者,那我们到底依靠谁?个体户、民营经济觉得你给他的还不够,我
们到底依靠谁?比如,薄书记说过一句话:“上访群众就是什么理由都没有,但他如果
非常困难,... 阅读全帖 |
|
d*********o 发帖数: 6388 | 44 http://news.163.com/13/0911/17/98GRKFOM00011229.html
毛泽东选集
中国新闻周刊网9月9日综合报道 很少有一本书会在出版发行了69年后,仍能对读者
产生着诱惑。而《毛泽东选集》自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第一部到现在仍是很多人的
必读书目,这些人中有商界精英周鸿祎和陈天桥,也有在校读书的大学生。他们为什么
读?又是怎么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呢?
从专业课到兴趣,‘毛选’不过是一个人的日记
陈明是典型的90后“狮子座”女生,板鞋、背带裤、阿拉蕾T恤和大框的眼镜框以及大
大咧咧的性格,让你完全猜不出她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在她看来,《
毛泽东选集》是一套不得不读的书。
“这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吧,所以老师上课经常拿里面的内容做论据,考试的时候一些
分析题也会直接从“毛选”里节选。这样,如果不去看,我就会挂科。”陈明扮了个鬼
脸说,“不过,其实这种挺枯燥的东西吧,如果你看进去了,也挺有意思的。这就像一
个人给你讲他的故事。”
陈明觉得“毛选”里有一些东西还是很能触发自己的,比看现在市面上的励志书还令人
激动。“比方说毛选里讲整...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45 信源:中国新闻周刊|编辑:2013-09-11
很少有一本书会在出版发行了69年后,仍能对读者产生着诱惑。而《毛泽东选集》自
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第一部到现在仍是很多人的必读书目,这些人中有商界精英周
鸿祎和陈天桥,也有在校读书的大学生。他们为什么读?又是怎么从书中找到属于自己
的思考呢?
毛泽东选集
从专业课到兴趣,‘毛选’不过是一个人的日记
陈明是典型的90后“狮子座”女生,板鞋、背带裤、阿拉蕾T恤和大框的眼镜框以及大
大咧咧的性格,让你完全猜不出她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在她看来,《
毛泽东选集》是一套不得不读的书。
“这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吧,所以老师上课经常拿里面的内容做论据,考试的时候一些
分析题也会直接从“毛选”里节选。这样,如果不去看,我就会挂科。”陈明扮了个鬼
脸说,“不过,其实这种挺枯燥的东西吧,如果你看进去了,也挺有意思的。这就像一
个人给你讲他的故事。”
陈明觉得“毛选”里有一些东西还是很能触发自己的,比看现在市面上的励志书还令人
激动。“比方说毛选里讲整顿党的作风那一块,看得我就热泪盈眶,然后我就写了入党
申请书。”陈明说,“其实我觉得“毛选”还...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5912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wsnonline (卫所南次郎-子曰:“再得瑟我削你啊!”),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关于回国和不回国”真的很好,值得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1 21:52:06 2014, 美东)
http://blog.renren.com/share/233098979/7751701066
程然 Henry的日志
我的文采并不算好,但却是一个比较真实的留学生的故事。中国现在与世界的交流越来
越强,来美国也已经变得容易很多了,但我相信,还是有那部分人对真实的美国生活有
所好奇,于是,一直潜水2年的我换了个ID来这儿说说我的生活。
本人算是80后,在国内读了算是重点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想
到出国,最后出来也完全是学校的一次交流机会,本质上就是拿着所谓“访问学者 ”
的签证来给这儿的老板做“廉价”的工作。来到美国已经2年半了,回顾这2年半,在美
国主要做的事情还就是调整身份,也就是把以前的J1签证调整成 H1B工作身份,因为
H1B是移民的第一步。
很多事...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5435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lvxiao (绿小儿), 信区: Physics
标 题: 谢彦波和安德森你们怎么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22:16:12 2015, 美东)
谢彦波是一位少年天才,坊间传说他“精神出了问题”。吴树新先生一文从一角度阐述
:谢彦波的精神没问题,他太出世,以致和世界格格不入。他的疯言疯语,真的有很多
干货。
今日中国,距改革近37年矣。改革初期的先驱,无论归于平凡;或中箭落马,国人均能
给予宽容与尊重。宁铂、谢彦波与干政,在少年时代被迫成为”知识英雄“,激励了中
国一代人走出”知识无用论“的误区,拥抱科学之春。他们同样是改革先驱,无论是否
取得世俗眼中的成功,当得到尊重与祝福。
谢彦波简介:中国科大少年班78级第一期校友。他跳过整个中学阶段,由小学直接进入
了少年班。十一岁上科大。十五岁进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师从于渌院士。
十八岁攻读博士,师从周光召院士。其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
森做固体物理理论工作。谢彦波现为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非线性科学及复杂系统研究
中心副...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7460 | 48 没啥好讨论的。
读哈利波特有啥好讨论的。他感到害怕了他就感到了。你还要告诉他,“你看这
里好怕
怕。”
真讨论,那就好像看完金庸上网发帖子。有意思,但跟原著比,意思不大。
至于看闲书有没有用?用处多大?第一,阅读速度有用,我看英文教科书慢,显然不是
脑子问题,是语言熟练问题。我娃做数学读题,显然不是读的快就做得快,但读题快比
读题慢强吧?第二,有没有用是相对的。看跟啥比。比看电视,打游戏,发呆,烧房子
强。比做workbook也有用。真读书多的,没有人做选择题差的。比做数学题对老中有用
性差点儿。但也不能老做题吧。我墙裂认为读闲书无用是高考制度的产物。跟做高考题
比,读闲书的确没用。
: 学而不思则罔。一天能读一本的书,基本上来说大部分都是读了就忘了。
读书还
是要父
: 母跟着读,要和孩子讨论书里面的故事,孩子怎么看这个故事,等等。
: 她差不多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把那里面的书都读了一遍,但她不是很喜欢,
因为虽
然故事
: 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但很多都涉及到美国的历史,对她来说题材可能太过
严肃了
些。
: 女儿的阅读。她... 阅读全帖 |
|
b*****9 发帖数: 8922 | 49 ☆─────────────────────────────────────☆
baozi09 (包子拿来) 于 (Thu Aug 19 00:15:42 2010, 美东) 提到:
码字辛苦了
先给你个包子再慢慢看
☆─────────────────────────────────────☆
greemint (书箱门第) 于 (Thu Aug 19 00:16:10 2010, 美东) 提到:
Top 5%
☆─────────────────────────────────────☆
toldo (托耳朵) 于 (Thu Aug 19 00:20:57 2010, 美东) 提到:
退休以后归吧
☆─────────────────────────────────────☆
leonking (Leon) 于 (Thu Aug 19 00:24:10 2010, 美东) 提到:
能码这么多字详细总结你的美国情况,完全感觉不出来你有任何回去的打算啊,是来BSO
的嘛?
☆───────────────────────────────────...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5912 | 50 http://blog.renren.com/share/233098979/7751701066
程然 Henry的日志
我的文采并不算好,但却是一个比较真实的留学生的故事。中国现在与世界的交流越来
越强,来美国也已经变得容易很多了,但我相信,还是有那部分人对真实的美国生活有
所好奇,于是,一直潜水2年的我换了个ID来这儿说说我的生活。
本人算是80后,在国内读了算是重点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想
到出国,最后出来也完全是学校的一次交流机会,本质上就是拿着所谓“访问学者 ”
的签证来给这儿的老板做“廉价”的工作。来到美国已经2年半了,回顾这2年半,在美
国主要做的事情还就是调整身份,也就是把以前的J1签证调整成 H1B工作身份,因为
H1B是移民的第一步。
很多事情出现总是出乎我们的预测,正如我来美国之前,其实我是打算待最多1年
就回国的,抱着来看看美国的山水,然后学学英文这样单纯的想法,至于后来为什么想
要留下来,原因是复杂的,用一个老移民的说法就是:去了美国,就等于上了贼船,想
下来也难了。其实现在海归也越来越多,但是即使是最新的统计表明,从美国读书...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