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谣谚
1 (共1页)
g***j
发帖数: 40861
1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
张鸣:动员结构与运动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
中共话语中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法宝”之一,一向被看成是中国共产
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抗战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更是被视为中共最终战胜
国民党政权的决定性举措。尽管毁誉不一,但这一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却是被国内外舆论
和学界所认可的。然而,关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尤其是作为关键区域的华北地区
土改,却是学术界较少关注的领域,过往的一些论述,大多是中共党史语境内的研究,
基本上着眼于阐述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和探索中共土改政策的“左”或“右”变动原
因,而对于土地改革运动背后隐含的深刻的功利动因,以及运动给农村社会带来社会结
构、文化权力诸方面的变化更是绝少触及。李康(1999)、胡宗泽(1997)弗里曼(
Edward Friedman)等人(1991)等人关于解放区农村的社会史研究,触及到了一些土
改对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这样的问题,刘一皋的有关论述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地揭示了土地改革与社会动员的关系,群众运动与农村社会变革的内在关联(刘一皋,
1995)。董志凯的研究也有相当...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共土改真相——群众运动 还是 运动群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6 22:08:28 2012, 美东)
张鸣:动员结构与运动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
中共话语中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法宝”之一,一向被看成是中国共产
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抗战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更是被视为中共最终战胜
国民党政权的决定性举措。尽管毁誉不一,但这一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却是被国内外舆论
和学界所认可的。然而,关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尤其是作为关键区域的华北地区
土改,却是学术界较少关注的领域,过往的一些论述,大多是中共党史语境内的研究,
基本上着眼于阐述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和探索中共土改政策的“左”或“右”变动原
因,而对于土地改革运动背后隐含的深刻的功利动因,以及运动给农村社会带来社会结
构、文化权力诸方面的变化更是绝少触及。李康(1999)、胡宗泽(1997)弗里曼(
Edward F...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谈谈共军是怎样抓壮丁的
有些爱党爱国同志口口声声控诉万恶的蒋匪军以多么多么不人道的方法抓壮丁,好
像他们共军抓壮丁就是文明的人道的,其实不然,蒋匪军抓壮丁总还算是照章办事,大
批壮丁死亡,考虑到当时恶劣的条件,多少还情由可愿,而共军抓壮丁就不然了,坑蒙
拐骗,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
在共军建立初期,共军除了从国军拉来的人以外,主要就是吸收各地地痞流氓兵痞
,黑社会分子,直到上了井岗山,共军的成分主要还是农民加流氓,老毛在《井冈山的
斗争》一文中就说:“红军的成分,一部是工人、农民,一部是游民无产者。游民成分
太多,当然不好。但因天天在战斗,伤亡又大,游民分子却有战斗力,能找到游民补充
已属不易”。当时的共军和黑社会组织哥老会走的很近,有段时间还喊出了那里有红军
那里就有哥老会的口号,基本上就是同气连枝了(见周恩来《关于哥老会问题》)。
后来共军有了地盘,情况就不同了,一方面原来的地痞流氓的军纪太坏,以至于“
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我们深深感觉寂寞,我们时刻盼望这种寂寞生活的终了
”(见《井冈山的斗争》),二方面,共军需要扩编,所以就大搞扩红,那么怎么扩红
呢?
一是鼓动。毛泽东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神马与浮云
2011-1-5(19 小时前)神马与浮云从 牛博国际 作者:黄集伟for 北京晚报|2010流
行语文回顾展
【2010流行字】
2010年,在小范围内逐渐流行积攒而来的单字逐渐成为民间语文中常见的表述格式。这
让我想起网络熟字“顶”(表赞成、用拥护或拥戴)。以常规论,单字在汉语表述描述
或陈述过程中,本因其身单力薄而劣势多于优势,但在今天,与日渐逼仄的生存空间近
似,单字亦可最为俭省直接地被用来表达意见,一逞胸怀——前提是,生活在此时此地
,你我都晓得流行单字里的那位“娘”不是俺娘,同理,大名鼎鼎的那位“保罗哥”不
过是一条章鱼,而且,它也没有可能等同于那位历经沧桑的“犀利哥”。
★ 拆
2010维权伤心字。2010年9月10日,江西抚州宜黄强拆民房导致3人以自焚抗拆。这一事
件震惊天下,引发持续热议。紧随其后,以“抗拆”为诉求主题的网络游戏《钉子户大
战拆迁队》跟进推出,网络风传,这一突发新闻一娱乐游戏实虚两种完全不同的事件却
写出了同一个汉字:拆。
汉字“拆”为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裂开”,其异体字“坼”被收入《说文-土部》
。多年来,汉字“拆”一直以一个圆圈加一个手写行书图形...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387
6
1 。姜尚 军事:10 政治:9 学识:10 才艺:7 魅力:9 综合:9
姜尚,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其封姓,也称吕望,又作吕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被誉为“兵家始祖”、“武圣”爱国交流理性平台
相传有一次,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遂尊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公元前1066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大战于牧野,大胜纣军。姜尚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亦称“齐太公”
姜子牙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五行术数奇门遁甲,无一不精无一不通。”相传著有不朽兵书《三略》、《六韬》,是中国历史上被神化了的一代奇人。
2。范蠡 军事:7 政治:9 学识:10 才艺:8 魅力:9 综合:8
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被尊称为“商祖”、“商圣”
公元前494年,勾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后献“卑身厚赂,乞成于吴”之计,订城下之盟,随勾践质吴三年,含垢忍辱,卑辞厚赂...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Queer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feilu (HI), 信区: QueerNews
标 题: 中国神秘的预言 冥冥之中有定数(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0 23:15:37 2017, 美东)
中国神秘的预言 冥冥之中有定数(图)
ttp://img2.secretchina.com/pic/2017/12-9/p2050031a244820024-ss.jpg
谶谣在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显得神秘玄妙,似有灵验,历朝虽久禁而不衰。(图
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古代政治预言─谶谣,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
显得神秘玄妙,似有灵验,历朝虽久禁而不衰。本文作者钩沉索隐,以严谨的治学方法
将为你一解悬疑。
什么是谶谣
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唐朝之后,是一个战乱仍频的时代,叫“五代十国”。在十国中
,有一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叫南唐,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叫李煜,人称李后主。李后
主统治南唐时,喜欢吟诗填词。一日,他听见近侍来报,说都城金陵的街头有一群儿童
传诵着一首莫名其妙的童谣:
索得娘来忘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8
相识虽新有故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出狱后走投无路。香港"支联会"派人潜来成都,引领我和小雨
两个,从地下
通道越境,到了香港。香港已近"回归",形势非常复杂。东道主为了安全,安排我们藏
身城郊,避免
曝光。每次来看望,都要带大摞报刊,以便我们了解外面的情况。
报纸上广告娱乐八卦很多,国际国内要闻很少,有深度的报导和评论更难找。一个单向
度政治动物,
乍到商业社会,一时间很不习惯。记得第一次看到《壹周刊》,封面上通栏一号黑体大
字"发达青年争
当大富豪",配以两排年轻人志得意满的相片,很错愕。
那是迷茫的岁月。和人沟通也难。不懂粤语,只是一方面。即使是讲国语的,而且价值
观相同,因为
语境、经验,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往往也难。即使是大陆的流亡者,读他们在海
外发表的文
章,也时有陌生之感。似乎历史巨浪回归大海以后,那顶端飞溅出来的泡沫,都不知道
自己是谁了。
海外民运内斗,观之忧心忡忡。面临角色转型,更无思想准备。没有海外关系,没有外
国学位,不善
交际,拙于言辞,又不懂英语,不知道去到陌生的世界,怎么能自食其力。失落感和无
力感之外,加
上生存的忧虑。所幸环境很美,是一个海边渔...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9629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啥美帝不惧谣言?
为啥英国也惧怕谣谚呢?
呵呵。
x*******8
发帖数: 20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化干戈为玉帛
宝剑,在古代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实践结
下了不解之缘。
近日,得到一把宝剑,直有大慰平生之感。也许和许多人一样吧,我之喜欢宝剑,
大概源于自幼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小说中那些英雄豪杰和他们智勇双全、侠骨柔情的动人
故事吧,不可否认,他们在无形中对我们的成长和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
也许这些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承的最好载体吧。
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洗礼,记忆已经褪色了不少,然而再次被宝剑提醒,仍能首先想
到《三国演义》中几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还有常带剑而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虞兮虞兮
奈若何”的楚霸王项羽等等,而至于宝剑本身,首先想到的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以及那些
旷世名剑。
韩信被认为是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
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
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
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然而韩信为平民时,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
常常依靠别人糊...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6034
11
昨天谁发的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谶谣在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
2017-12-10 10:05
谶谣在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显得神秘玄妙,似有灵验,历朝虽久禁而不衰。(图
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古代政治预言─谶谣,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
显得神秘玄妙,似有灵验,历朝虽久禁而不衰。本文作者钩沉索隐,以严谨的治学方法
将为你一解悬疑。
什么是谶谣
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唐朝之后,是一个战乱仍频的时代,叫“五代十国”。在十国中
,有一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叫南唐,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叫李煜,人称李后主。李后
主统治南唐时,喜欢吟诗填词。一日,他听见近侍来报,说都城金陵的街头有一群儿童
传诵着一首莫名其妙的童谣:
索得娘来忘却家,后园桃李不生花。
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
李后主一听便知,这不是文人所作的诗词,而是一首神秘的谶谣,只是他无法破译这里
面所包含的有关未来的信息,便不再费神思索,而继续写诗填词去了。
据古代史书《南唐近事》所载,这首童谣所“预言”的事竟“验若合符”。事情是这样
的:李后主喜欢吟花讽月,自然喜欢美人坐怀。他娶了一位美妃周氏,接着又把她扶为
皇后。自娶了周氏以后,李后主便与她形影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中国神秘的预言 冥冥之中有定数(图)
ttp://img2.secretchina.com/pic/2017/12-9/p2050031a244820024-ss.jpg
谶谣在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显得神秘玄妙,似有灵验,历朝虽久禁而不衰。(图
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古代政治预言─谶谣,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
显得神秘玄妙,似有灵验,历朝虽久禁而不衰。本文作者钩沉索隐,以严谨的治学方法
将为你一解悬疑。
什么是谶谣
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唐朝之后,是一个战乱仍频的时代,叫“五代十国”。在十国中
,有一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叫南唐,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叫李煜,人称李后主。李后
主统治南唐时,喜欢吟诗填词。一日,他听见近侍来报,说都城金陵的街头有一群儿童
传诵着一首莫名其妙的童谣:
索得娘来忘却家,后园桃李不生花。
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
李后主一听便知,这不是文人所作的诗词,而是一首神秘的谶谣,只是他无法破译这里
面所包含的有关未来的信息,便不再费神思索,而继续写诗填词去了。
据古代史书《南唐近事》所载,这首童谣所“预言”的事竟“验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14
来自主题: Salon版 - 高尔泰:我所知道的司徒华
相识虽新有故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出狱后走投无路。香港"支联会"派人潜来成都,引领我和小雨
两个,从地下
通道越境,到了香港。香港已近"回归",形势非常复杂。东道主为了安全,安排我们藏
身城郊,避免
曝光。每次来看望,都要带大摞报刊,以便我们了解外面的情况。
报纸上广告娱乐八卦很多,国际国内要闻很少,有深度的报导和评论更难找。一个单向
度政治动物,
乍到商业社会,一时间很不习惯。记得第一次看到《壹周刊》,封面上通栏一号黑体大
字"发达青年争
当大富豪",配以两排年轻人志得意满的相片,很错愕。
那是迷茫的岁月。和人沟通也难。不懂粤语,只是一方面。即使是讲国语的,而且价值
观相同,因为
语境、经验,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往往也难。即使是大陆的流亡者,读他们在海
外发表的文
章,也时有陌生之感。似乎历史巨浪回归大海以后,那顶端飞溅出来的泡沫,都不知道
自己是谁了。
海外民运内斗,观之忧心忡忡。面临角色转型,更无思想准备。没有海外关系,没有外
国学位,不善
交际,拙于言辞,又不懂英语,不知道去到陌生的世界,怎么能自食其力。失落感和无
力感之外,加
上生存的忧虑。所幸环境很美,是一个海边渔... 阅读全帖
w**********x
发帖数: 815
15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北京户口值得办么?
你的逻辑在哪里?
先是出国的水平低,然后到扩招,跟着小学生级别的替换游戏,然后QQ谣谚,再到公知
的水平?理清一下自己的思路。赞你是小学生还觉得抬举你了!
W**T
发帖数: 18996
16
来自主题: Pingpong版 - 吴敬平职业生涯最遗憾的事情
我觉得吴说的是他真心想的, 他能这么说, 说明他真的是一个很负责的教练。
王皓比较聪明, 一定要留在吴这个组里。 国家队有两个神教练, 男吴女李。
对比看一下孔令辉, 毁了多少好苗子: 郭跃, 木子, 谣谚, 刘诗雯也没超越他带
之前。
如果,没有吴, 不要说大满贯, 奥运和世锦两个冠军拿的到拿不到都不一定。 凭吴
的资历, 能在国家队一干20多年,绝对不是侥幸, 他和李凖是两个金牌教练。
(尼玛,让我想起市委一个老滑头, 本人可能不一定打的多好, 可每次指导个小剑宗
,就让我掉个几十分, 而且, 每次特别自觉的指导我对面的小剑宗。。。。。我有一
次打笑江湖,也是, 眼看就要输了, 他告诉我,反手接发球的时候,这样一下, 然
后再这样。。。。我才逆转的。所以, 教练的确很重要。)
S*****g
发帖数: 77
17
我也说不好,只能抄书了,您凑合着看。
王元化《清园文存》第233页 “关于京剧与文化传统答问”:
“我认为人类学者提出的大传统和小传统理论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大传统是指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这多半是经由思想家或宗教家反省深
思产生的精英文化(refined culture). 所谓小传统,是指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乡民
或俗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或称高文化与低文化(high or low culture)。
在文化结构中,高层文化起着导向作用,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但大
众文化和高层文化是发生着互补互动关系的。
大传统即过去的思想家所产生的高层文化,小传统即过去的民间文化,包括谣谚, 格
言,唱本,评书,传说,神话,小说,戏剧,宗教故事等等。“
(我打字太慢,先抄这么点)。













R*****g
发帖数: 682
18
中华五千文明,人才辈出,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内外兼修者少。在这里,
先给这次“全能”的评选标准下一个笼统的定义——“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
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
十、曾国藩
号涤生,原名子城,谥文正,中兴名臣,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文
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曾国藩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传;立功
,他建立湘军,挽救了清帝国;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则。因此,他除了“一品侯”头衔
之外,还有“中兴第一名臣”、“洋务运动领袖”、“圣贤”、“近代史之父”诸等称
谓。
九、王阳明
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哲
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明代心学泰斗,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其学发展为姚江学派,对
明代及后世儒学影响甚巨。
宁王叛乱,王阳明成功的运用自己独特的阳明心学,然后趁敌不备先攻南昌,反客
为主,使宁王陷于被动。决战中火攻南康,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前后只用了35天。
王阳明晚年奉旨南巡时,途径大余青龙赤江古码头,病故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以
示纪念。亭中是一座大...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759
1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对联:举世无双的文学形式(ZT)

2002年6月24日 星期一
全文检索: 中华读书报 高级查询
对联:举世无双的文学形式
对联是通行方块字的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雅一点称为楹联(或楹贴),俗一
点叫做对子。追溯它的历史,乃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国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
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对联。考察它的应用,则遍行三教九流,多
曾见于大江南北。然而,对联却一向被看做文人们的雕虫小技、笔墨游戏,从来是不入正
宗的。诗、词、散文不用说,俗曲、谣谚、宝卷、弹词都是可以写入文学史的,唯独对联
却不曾入史传,甚至连个人的专集都不收入。比如《郑板桥集》、《徐文长集》等等,作
者都是题联名家,可是文集中却不收对联。又如清末著名洋务派人物、曾任湖广总督的张
之洞,其个人文集开始附有杂著类,收有不少对联,到后来刊行增订本《张文襄公全集》
时却反而将包括对联在内的杂著类删去。在封建社会,对联似乎算不上正统意义上的文学
作品。
可是,对联并没有因此而湮没不闻,弃置不用。这是由于对联自有它独特的功用:在
只言片语、着墨不多的文字中,既能叙事绘景,写意抒情,又能信手拈来,随处可用;既
可题于园林亭榭、
o*****e
发帖数: 435
2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鲁迅自传 (转贴)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旧文四篇》之二
读《拉奥孔》
钱钟书

在考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过程里,我们的注意力常给名牌的理论著作垄断去了。当然,
《乐记》、《诗品》、文话、画说、曲论以及无数挂出幌子来讨论文艺的书信、序跋等
等是研究的中心;同时,我们得坦白承认,大量这类文献的研究并无相应的大量收获。
好多是陈言加空话,只能算作者表了个态,对理论没有什么实质性贡献。倒是诗、词、
笔记里,小说、戏曲里,乃至谣谚和训诂里,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益人神智的
精湛见解,含蕴着很新鲜的艺术理论,值得我们重视和表彰。也许有人说,这些鸡零狗
碎的小东西不成气候,而且只是孤立的、自发的见解,够不上系统的、自觉的理论。不
过,正因为零星琐碎的东西易被忽视和遗忘,就愈需要收拾和爱惜;自发的简单见解正
是自觉的周密理论的根本。再说,我们孜孜阅读的诗话、文论之类,一般也谈不上有什
么理论系统。不妨回顾一下思想史罢。许多严密周全的哲学系统经不起历史的推排消蚀,
在整体上都已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流
x*****u
发帖数: 3419
2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风满楼诗社---分别天涯各自老】
网上遛到的一个材料:
http://poetry.goodmood.cn/a/2009/0403/1_132845.html
短柱体 作者:刚刚  发表日期:2009-4-3 22:41:06  阅读次数:编者按:感谢作者
详细的注释,对于学习这来说又增添了新的知识……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句中韵在《诗经》、《楚辞》、汉代谣谚中就有一些例证,在词曲中句中韵更为常见
。写诗要尽量避免一句中用同韵的字,因为读起来易拗口,一句中出现几个同韵字,读
起来更加结结巴巴(八病说中的韵、纽错误)。偶尔用上短柱体属于修辞,如果一篇中
都用上短柱体,那就是诗体了。这种用句中韵因费力难工故不多见。此也是故意犯韵,
与犯韵体的区别是犯韵体的冒韵字在句首,而短柱体的冒韵字在句中而已。
词中用短柱体多见,最常见的短柱体是《折桂令》,像《天净沙》《浣溪沙》都有人写
过短柱体。
作为训练,我们来写写短柱体的诗体是无害的,对巩固知识还有所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写短柱体词。
用《折桂令》《天净沙》《浣溪沙》三个词牌各写一首短柱体。题目为:思乡
天净沙
长夜江月彷徨,露凉冈上思乡。布谷方忙稻桑,苍茫惆怅,愿常康
S****e
发帖数: 172
22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文革中的民俗现象(zhuan)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文革中的民俗现象
周星
“文革”十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重要而又特别的时期.简单说来,
“文革”的发生,是“文革”前若干年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某些因素逐渐累积
的结果;同时,“文革”的遗产,至今仍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影响的存在.这便
是研究“文革”的意义所在.
已有的关于“文革”的学术研究,主要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是历史学的,一
是政治学的.历史学主要以揭示当时的历史真相为目标,政治学则主要以权力的观
点为特征.但是,新的例如民俗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或许也是必要的。因为,不能说
“文革”十年,中国人的民俗生活完全中断了,“文革”形成了那个时代的风尚,
例如,女性择偶以工人和军人为理想等;而且,那个时代也有自己的文化创造,
例如,“革命谣谚”,知青歌曲和各种讽喻作品等。十年间的民俗文化固然遭受
了很大的破坏,但人们用以破坏基层民俗文化的工具与武器,仍是民俗层面的“文
化”。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把“文革”只理解为决策层权力斗争的政治学观点,常常有可能忽视这样一
个基本事实,即
b**m
发帖数: 144
23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福州民谣
福州 三年搜集千首民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3NTU0NTgw.html
福州民谣《月光光——拜月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NTU1MTEy.html
http://www.gledu.gov.cn/web/web_programs_dotnet/Info/Info_Show.aspx?Id=12879
民间歌谣,是民间文学中的韵文作品。由于福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
这座古城在悠悠岁月中积淀的民间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包括民间谣谚、戏曲、评话艺术
等,一直以来它们都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民间歌谣更是其中最夺目的明珠。
福州的民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善用多种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该地区独有的民
间文学特色。比如《筛稻谷》:“筛稻谷,筛稻谷。糠养猪,米养侬(人)。母鸭生蛋
还主人,主人不在家,骑牛骑马去祭墓。拔了一根葱,股川(屁股)摔了两个洞。拔了
一根草,股川(屁股)摔成瘀青了。”这首民谣流传面很广,在福州只要是上了年纪的
人都会吟诵。它属于劳动歌中的讽刺歌,表达了农民阶级对地主的讥讽和... 阅读全帖
n******i
发帖数: 504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ngngogei (弄个副工长当当,好歹也是个官吧),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浙江史地(8):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由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02:08:02 2007)
刚刚在前一个帖子里谈到杭州最早是什么时候被誉为天堂;去搜索了一下,看到下面这
篇文章对此作了专门的推敲;所以特意转过来供大家参考。
[转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由来
流传甚广的说法
在中国各地的风土谣谚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应该算得上是流传最广的了。笔者少
小时就不知从哪里听说了这句话,以致对韦庄一首词的意境也歆羡不已。韦词上阕云: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实在是令人心旌
摇荡的意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显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目前研究俗语的人一般都只能
举出较晚的书证。较为熟悉的是出自《七修类稿》和《古今小说》,这都已是明代的东
西。另外,苏南民歌《姑苏风光》起首也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这首歌又
名《大九连环》,是由若干首民歌联缀起来的,而且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