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贮箱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d*****g
发帖数: 1616
1
http://www.chinaequip.gov.cn/2011-02/01/c_13715824.htm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完成了新一代运载火箭首个5米直径试验贮箱的
装配焊接。该贮箱将于今年3月进行液压试验。这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第一个可以进行试
验的贮箱。该贮箱的下线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p*****p
发帖数: 19331
2
就是一个直径5米的火箭,绑4个3.5米助推火箭?
5米贮箱是主火箭用的了?是油箱吗?新一代用什么油?
x*******c
发帖数: 228
3
芯级应该是使用液氢的,那贮箱对TG算新技术
z*****7
发帖数: 199
4
近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二级氢箱首次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01所低温综合
试验区成功进行了液氢工况低温静力试验。
这也是长征五号火箭研制过程三大战役——“芯一级与芯二级动力系统试验、5米直径
低温贮箱新静力试验、海南发射场合练”中极为重要的一次“冰战”,为火箭顺利首飞
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试验主要考核产品在液氢环境下的设计承载能力,同时考核产品在联合载荷作用下的
结构变形协调性,并通过应变、应力测量结果,校核贮箱强度分析结果。
针对该试验周期长、安全风险高的特点,该所重点在顶层策划方面加强管理。为了避免
试验计划和资源冲突,该所以氢氧发动机试验计划节点为依据,合理制订试验计划,从
顶层策划层面避免冲突。同时,该所还组织相关专家对试验方案进行评审,重点对试验
安全、应急预案进行把关,有力地保障了试验安全。
为了避免试验过程中出现设施损坏,该所首次大规模使用了自行研制的防爆帘,对现场
可能出现的燃烧、爆炸、碎片飞散等危险情况进行了有效防范。
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芯二级液氢贮箱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为后续
贮箱技术状态固化和产品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t******t
发帖数: 15246
5
先进制造技术助推“长征”火箭腾飞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运载火箭制造技术发展
航天制造技术作为现代工程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
国防实力的增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总装
集成制造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其火箭制造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仅1984年至今,
公司就获得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1项,有力地促进了多种型号运载火箭产品生产任务
的完成。
一、运载火箭制造技术的发展及成就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是一家拥有百年悠久历史的企业,制造技术随企业发展经历了
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58年开始仿制时,制造技术以铆接装配
为主。为确保仿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群策群力,着力发展了焊接、钣
金成形等技术。实现了铸铁冷焊技术的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仿
制发动机过程中,先后解决了推力室冲压成形、冷却小孔加工、涡轮泵大型铸件等近百
项技术关键。通过仿制工作,公司的制造技术实现了第一次跨越,为我国运载火箭的自
主研制奠定了基础。
1960年至70年代末,公司结...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6
http://www.chinaspaceflight.com/rocket/Heavy-Lift-Launch-Vehicle/Heavy-Lift-Launch-Vehicle.html
院士专家共议超大直径火箭制造技术 推动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制
发布时间 : 2016-09-05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为满足未来任务需求,我国将研制箭体直径达10米、起飞质量达3000吨的重型运载
火箭,其结构尺寸和起飞质量均将突破我国现有运载火箭能力水平。
应对重型运载火箭超大直径箭体结构制造带来的巨大挑战,8月26日至27日,中国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在
哈尔滨举办了一次汇集多位国内相关行业权威专家和学者的重型运载火箭制造技术研讨
会。
会议邀请了火箭院龙乐豪、中南大学钟掘、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上海交通大学林
忠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陈学东5位工程院院士及30多位国内材料、成形和焊接等专
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超大尺寸薄壁结构成形、超大直径环件一体化制造、超大型薄
壁贮箱装配焊接等技术方向进行交流研讨。
△龙乐豪... 阅读全帖
h*******2
发帖数: 5093
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文革中诞生:长征一号
国家航天局 网站雄文
http://www.cnsa.gov.cn/n1081/n227108/n227247/229741.html
请重点看文革的破坏和干扰一段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30日 字体:【大】【中】【小】
勇于承担的一院人是不畏艰险,敢于迎难而上的。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设计原则是:一、二级采用两级液体燃料火箭原型稍作修改,
第三级采用固体火箭。卫星和固体火箭包在整流罩内不受气流的冲刷和加温。固体三级
自旋稳定(180 转/分),二级关机后,以喷射氮气的姿态控制发动机来保持滑行段的稳定
飞行。主要参数:箭体最大直径2.250 米,箭长29.860米;起飞质量81.570吨,起飞推
力1020千牛,可将300千克的卫星,送入倾角为68.5°、高为440千米的圆轨道。这样的
设计保证了卫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不仅运载能力能满足要求,成功把握性较大,而且
可以节省研制经费,满足发射的进度要求。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第一种三级运载火箭,其一、二级选用两级液体燃料火
箭,第三级采用固体火箭。
首先,采用了两级液体燃料火箭的热分离方案。就是在第一级发动机还未熄火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本文作者:邢强博士
本文作者:邢强博士
本文共8849字,127图。预计阅读时间:1小时。
本文是小火箭对SpaceX公司的火箭和飞船从飞行器总体设计和商业运营角度进行剖析的
系列文章的第6篇。
自2015年起,小火箭从弹道、动力、制导控制系统和可回收运载火箭的栅格翼、成本分
析等多个领域对SpaceX公司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与大家一起进行了探讨。
如今,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Block 5 版本高调出场。
这个改进型号被称作“目前最理想的可回收运载火箭”“有可能跨进重复使用100次门
槛的火箭”。
那么,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Block 5 版本相较于之前的火箭有哪些改进?
(改进程度之大,让小火箭觉得有必要再次为猎鹰9号火箭开启新的话题。)
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与运营成本的论题上,大家一直以来非常关注。今天
,我们再次进行认真分析。
文章后面,稍微提一下最新版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首个订单的来头。
总体
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有一定的传承性。这款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二级运载火
箭有着不断挑战自己,不断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的过程。
猎鹰9号运载火箭是SpaceX设计并且制造的中型两级入轨...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988
9
让大家对一些概念有基本的认识.
说起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大家都能说出很多道理来。比如推力大小,比冲多少,燃
烧室压力高低,燃料种类,开式或补燃循环等等,耳熟能详,各位的贴子也经常有讨论
。其实液体发动机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设备和发动机性能紧密相连但又很少被大家涉及到
,这就是燃气发生器和涡轮泵。
涡轮泵
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由燃料和氧化剂在推力室是混合、燃烧并高速喷出产生。燃烧室
的压力为数十个到数百个大气压不等。一般来讲,燃烧室的压力越大,发动机的推力也
越大,性能也越高。俗话说,有压力就有动力。这句话用在火箭发动机上面是再贴切不
过了。
为了把燃料连续不断地注入高压的燃烧室内,喷嘴处的压力必须要比燃烧室内的压力更
高才行。另一方面,为了尽量减轻燃料贮箱的重量,贮箱内的压力不可能太大。大多数
液体火箭燃料贮箱内的箱压最多只有几个大气压而已,而燃烧室内的压力都在几十个上
百个大气压以上。喷嘴出口的压力就更厉害。涡轮泵的目的就是把燃料由低压的贮箱加
压输送到喷嘴和燃烧室内。
拿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SSME来说,其燃烧室的压力是200个大气压,而氧泵出口
的压力为300大气压,氢泵的出口压力更
t******t
发帖数: 15246
10
http://blog.163.com/military_review/blog/static/128581640201112
过去几年中围绕着国产大火箭的研制,“两种发动机,三种模块”的构型已经得到了航
天爱好者的广泛了解,两种发动机中一是50吨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即采用燃气发生
器循环的YF-77;二是120吨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即采用高压补燃循环的YF-100。不
过,最近另一款发动机进入了公众的视线,这就是采用液氧/甲烷推进剂的新型60吨级
发动机,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研制,近期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验。据新闻报道
,从2006年以来,北京11所深入开展了6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经过五年
的艰苦攻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液氧/甲烷是非常古老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组
合,1931年,德国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液氧/甲烷(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开创了
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历史。中国研制甲烷发动机的起点非常之早,早在1986-
1987年就开展了液氧/烃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工作。先后进行了煤油、甲烷、丙烷的电传
热试验和推力室点火热试验,取得了实践经验。结果表...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1
60吨级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全系统试车成功
字号:小中大2013-10-24 15:27:11
更多
24
关键字 >> 火箭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大推力火箭火箭发动机全系统试车空天飞机神龙翱
天中国精造航空航天
环球网报道,近日我国新一代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首次点火试车获得成功,它是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同类发动机。该发动机代号可能为YF-75,推力60吨,有望用于我
国未来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即空天飞机。
资料图:为长征5号火箭开发的YF-77火箭发动机试车,新型甲烷液氧发动机基于YF-77
研制
资料图:为长征5号火箭开发的YF-77火箭发动机试车,新型甲烷液氧发动机基于YF-77
研制
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领域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01所依托数十年的氢氧发动机试验经验和先进试
验技术,通过各类挤压试验、联动试验、点火试验等一系列针对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究
试验工作,掌握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技术特点,突破了甲烷操作、预冷、安全排放、发
动机冷甲烷处理等技术难点,采取严格技术措施控制风险,顺利完成了此次全系统试车。
据“深空网”消息,中国此次试验...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2
60吨级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全系统试车成功
字号:小中大2013-10-24 19:12:53
更多
48
关键字 >> 火箭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大推力火箭试车火箭发动机全系统试车空天飞机神
龙翱天中国精造航空航天
环球网报道,近日我国新一代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首次点火试车获得成功,它是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同类发动机。该发动机代号可能为YF-75,推力60吨,有望用于我
国未来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即空天飞机。
资料图:为长征5号火箭开发的YF-77火箭发动机试车,新型甲烷液氧发动机基于YF-77
研制
资料图:为长征5号火箭开发的YF-77火箭发动机试车,新型甲烷液氧发动机基于YF-77
研制
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领域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01所依托数十年的氢氧发动机试验经验和先进试
验技术,通过各类挤压试验、联动试验、点火试验等一系列针对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究
试验工作,掌握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技术特点,突破了甲烷操作、预冷、安全排放、发
动机冷甲烷处理等技术难点,采取严格技术措施控制风险,顺利完成了此次全系统试车。
据“深空网”消息,中国此次...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939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长征七号火箭最早今天发射
据新华社电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于25日至29日择机发射。火箭副总设计师程堂明24日
表示,长征七号转运至发射塔架后,各系统状态检查工作正常开展,目前火箭各系统状
态良好。
动力系统检查工作全部完成
程堂明介绍,长征七号22日从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后,技术人员对加注管
路、箭体贮箱等进行了全系统气密检查,确保密封无跑漏;对箭体贮箱进行了置换处理
,即将箱内原有的空气用氮气进行了置换。
截至目前,动力系统检查工作全部完成。程堂明介绍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技术人员
主要将进行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功能检查,确保电气系统各设备能正常运转。
程堂明说,大部分的检查工作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就已经完成,转运到发射塔架后只做
一些基本的检查。
针对海南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气候特征以及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长征七号火箭采用
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三垂一远”模式,在垂
直厂房结束测试后,电、液、气均不断开,直接转运至发射塔架,缩短了火箭在发射区
的射前准备时间。
可发射高、中、低轨卫星
又讯 (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对于长征七号要担负的使命,6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
...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中国重型运载火箭技术方案
中国重型运载火箭技术方案
|字号
2010年10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国家启动了重型运载火箭技术方案论证
其实我感兴趣的就是这一句而已。论证已经开始了,我们这代人有生之年肯定可以看到
我国载人登月和登陆小行星的壮观场面!
http://www.spacechina.com/xwzx_jcdt_Details.shtml?recno=74451
航天科技四院调动优势资源研制大推力固体运载发动机
日期:2011/04/0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的设计师们正在研讨固体发动机技术
3月是春风吹拂的季节。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不久,一份“关于加快我国大型固
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步伐”议案的答复文件从北京传到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公司四院,全国人大代表、该院42所研究员马国富去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议案得到
了回复。
答复函中,国防科工局表示,国家正在组织统筹论证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未来
如何应用,并考虑将技术研究工作纳入我国航天“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突破核心关
键技术。国防科工局还表示,全力支持加快我国固体动力事业的发展。
对标一流 直面差距
固体动力是航天运载... 阅读全帖
F*V
发帖数: 3978
15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进行世界首次60吨级甲烷火箭发动机测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16 03:29:36 2011, 美东)
http://blog.163.com/military_review/blog/static/1285816402011122111948890/" target="_blank" class="a2">http://blog.163.com/military_review/blog/static/128581640201112
过去几年中围绕着国产大火箭的研制,“两种发动机,三种模块”的构型已经得到了航
天爱好者的广泛了解,两种发动机中一是50吨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即采用燃气发生
器循环的YF-77;二是120吨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即采用高压补燃循环的YF-100。不
过,最近另一款发动机进入了公众的视线,这就是采用液氧/甲烷推进剂的新型60吨级
发动机,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研制,近期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验。据新闻报道
,从2006年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美国东部时间6月12日1时51分,发射任务NROL-37正式启动。隶属于联合发射联盟
的德尔塔4H重型火箭,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37B工位发射。发射任务进行的一帆风
顺,火箭携带的的先进猎户座同步轨道电子侦查卫星于当天早晨7时30分顺利进入了预
订轨道。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可靠的重型火箭——ULA的德尔塔4型。图为2016年6月
12日,该火箭执行NROL-37任务,发射先进猎户座同步轨道电子侦察卫星时,起飞瞬间
的留影
笔者并不清楚埃隆·马斯克关注该任务之时有何表态。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其中
必然掺杂着各种羡慕与嫉妒。美国军方发射任务——这是马斯克与他的SpaceX所追求的
最终目标——暂时可望但不可及,却是最终代表着滚滚利润的终极目标。然而现在于
SpaceX的餐盘内,起码还是有一点安慰的。就在2016年4月27日,美国军方授予SpaceX
一份价值8270万美元的发射合同,要求其在2018年将第二枚GPS Block IIIA导航卫星送
入轨道。
军队从来都是美国太空发射承包商们的最爱。与这份合同相比,马斯克此前能吃到
的所有单子廉价到仿佛是用来打发叫花子。然而,该发射合...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6361
17
盘点最致命的五款洲际导弹 中国2款上榜
战略网链接:http://mil.chinaiiss.com/html/20163/17/a814dc_2.html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可能大家耳熟能详,最初的版本是铁血总理,
俾斯麦。而放到现代社会中,真理就是在洲际导弹射程之内。在各国的核武库中,洲际
弹道导弹射程远、飞行速度快、威力大,所以常常被称为终极武器。能够掌握洲际弹道
导弹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那么现在掌握这样真理的武器最给力的是哪击几款呢?小编
帮你梳理了五款,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5名:“白杨”-M导弹是俄罗斯的一种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多枚分导弹头,射
程超过1万公里。它飞行速度快,并能作变轨机动飞行,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 。 这种
导弹是在白杨(北约代SS-25)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导弹重量47.2吨,长22.7米,直
径1.9米,配备有10枚分导式多弹头。采用3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射程为11000千米,飞
行速度22马赫,圆周误差为200米。
第4名:东风-31/东风-31A型导弹。导弹重量42吨,长13米,直径为2.25米,最多
可搭载3枚15万吨的核弹头。采用固体燃... 阅读全帖
p****8
发帖数: 4158
18
太空食品
随着载人航天经验的逐渐增加,太空食品经过不断的改进,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复水食
品出现,告别了牙膏式食品时代。也叫做航天食品。
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变得可以随处飞扬,好像空气一样。这样,宇航员就
不能像地球上那样可以随时取食,轻松地嚼咽,不然就会因食物不能下咽而卡在食道中
间,危及生命。因此,科学家在研制宇宙飞船的同时,也研究制造太空食品。   经
过许多次的太空实践,科学家发现,太空食品要求营养丰富、卫生、进食方便。
现在供宇航员食用的食品,种类繁多,不仅有新鲜的面包、水果、巧克力,也有装在太
空食品盒里的炒菜、肉丸等,还有番茄酱等调味品。这些食品大多是高度浓缩的、流质
状的。所以,宇航员的进食方式与在地球上的不同。吃饭时,只要“飘游”到厨房内,
向食品盒注入一定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就可以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美餐一顿
。当然,如果要吃花生米类硬颗粒状食物,那就不能直接往嘴里送,否则会塞到鼻孔里
。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让花生米在空中漂着,然后张大嘴去捕捉。   因为太空食品具
有进食量少、发热量高、营养极其丰富的特点,所以日本首先研制了这种常用太空食品
,供地球上使... 阅读全帖
p****8
发帖数: 4158
19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宇航员吃什么?
太空食品
随着载人航天经验的逐渐增加,太空食品经过不断的改进,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复水食
品出现,告别了牙膏式食品时代。也叫做航天食品。
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变得可以随处飞扬,好像空气一样。这样,宇航员就
不能像地球上那样可以随时取食,轻松地嚼咽,不然就会因食物不能下咽而卡在食道中
间,危及生命。因此,科学家在研制宇宙飞船的同时,也研究制造太空食品。   经
过许多次的太空实践,科学家发现,太空食品要求营养丰富、卫生、进食方便。
现在供宇航员食用的食品,种类繁多,不仅有新鲜的面包、水果、巧克力,也有装在太
空食品盒里的炒菜、肉丸等,还有番茄酱等调味品。这些食品大多是高度浓缩的、流质
状的。所以,宇航员的进食方式与在地球上的不同。吃饭时,只要“飘游”到厨房内,
向食品盒注入一定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就可以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美餐一顿
。当然,如果要吃花生米类硬颗粒状食物,那就不能直接往嘴里送,否则会塞到鼻孔里
。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让花生米在空中漂着,然后张大嘴去捕捉。   因为太空食品具
有进食量少、发热量高、营养极其丰富的特点,所以日本首先研制了这种常用太空食品
,供地球上使...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龙乐豪:重型运载火箭及其应用探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9 23:47:00 2011, 美东)
文摘:提出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展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进行重型运载火箭构型分析
,初步确定了火箭的直径以及发动机的推力量级,形成了基于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
基于大推力固体助推器的两种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并对重型运载火箭的关键技
术进行了梳理。结合重型运载火箭的特点对未来的潜在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重型运载火箭对于提升中国空间活动能力,加快空间应用开发的步伐都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加速推动重型运载火箭的后续发展建议。
0前言
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活动的能力,以及空间应用开发的
水平,世界主要航天大国都以进入空间能力来衡量其空间技术水平,运载火箭是目前世
界上进入空间的主要运载工具,运载火箭的规模和水平支撑了进入空间的能力。在中国
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重型运载火箭是实施...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4936
21
问题应该出在这儿:
由于试验规模、条件和技术难度的制约,及5米直径低温贮箱(该贮箱用于承载零下2
53度的液氢低温推进剂)对结构和材料的隔热、密封等性能的极高要求,此项工作对
研制进展造成了一些影响,研制队伍正在奋力攻关。“该项技术一旦突破,对长征五号
研制具有里程碑意义。”梁小虹说。
http://space.kexue.com/2013/0304/28237.html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土鳖将再次发射长五火箭
大火箭开启中国航天壮丽“新长征”
长征五号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
解放军报讯记者孙阳、邹维荣报道:那个叫“大力士胖五”的家伙又来了!日前,我国
第二发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已安全运抵海南文昌,将于近期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实践十八
号卫星升空。据悉,2017年底,长征五号将正式执行探月三期采样返回任务;到2020年
,“胖五”会将4.5吨级的火星探测器送到火星上。
2016年11月3日,一个航天热词——“大力士胖五”迅速变得家喻户晓。它成为镌刻梦
想的里程碑,标注出中国航天由近地走向深空的新起点。它,就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
箭家族的第17个“孩子”——长征五号。
长征五号工程技术跨度、攻关难度以及任务实施规模在我国运载火箭研发史上堪称之最
。从2006年国家正式立项开始,有上万航天人参与了长征五号的研制。据专家介绍,长
征五号进一步优化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布局,将直接服务于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
人空间站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成为我国由航天
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和显著标志之一。
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我国航天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钱学森回国后首项任务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仿造P-2导弹。他的学识没用上。他甘当后
勤,给俄语翻译送西瓜鼓舞士气。
中国第一枚国产导弹:东风一号地对地导弹
核心提示: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是“东风一号”(DF-1)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它根据前苏联P-2导弹进行仿制。1958年4月开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该导
弹没有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仿制P-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
专家。
在博物馆展出的东风一号导弹
矗立在发射台上的东风一号
东风一号点火发射
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是“东风一号”(DF-1)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它还有另外
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1059”,根据前苏联P-2导弹进行仿制。1958年4月开始仿制
,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7.68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0.4吨,采用一
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1300公斤的高爆弹头。该导弹没有
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仿制P-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1957年一个神秘的冬夜,一趟满载苏联士兵和装备的军列悄然驶进北京南郊的一个站台...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24
奔月运力超25吨!新一代载人火箭预研项目顺利验收
2019-10-11 13:06:34
据《中国航天报》10月11日报道,10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5米直径
模块新一代载人火箭总体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
织的验收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预先研究项目的成果可用于中国新一代载人运载
火箭工程研制。
2018年,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模型在珠海航展震撼亮相
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长远任务规划和新一代运载火箭体系的发展构想,一院在工程
总体支持和牵引下,于2017年启动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预先研究,历经多轮论证
和研制,如今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该项目勾勒出新一代载人火箭总体雏形:箭长约87
米,起飞重量约2200吨,起飞推力接近2700吨,LTO(奔月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5吨
。后续,火箭的具体研制计划还将在工程总体和航天科技集团的安排下,不断更新、完
善、细化。
火箭将采用新型逃逸系统设计技术,轻质高效结构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轻质高可靠推
力矢量控制技术,火箭纵向耦合振动抑制新技术,先进测试发射技术,火箭动力系...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25
文摘:提出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展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进行重型运载火箭构型分析
,初步确定了火箭的直径以及发动机的推力量级,形成了基于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
基于大推力固体助推器的两种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并对重型运载火箭的关键技
术进行了梳理。结合重型运载火箭的特点对未来的潜在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重型运载火箭对于提升中国空间活动能力,加快空间应用开发的步伐都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加速推动重型运载火箭的后续发展建议。
0前言
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活动的能力,以及空间应用开发的
水平,世界主要航天大国都以进入空间能力来衡量其空间技术水平,运载火箭是目前世
界上进入空间的主要运载工具,运载火箭的规模和水平支撑了进入空间的能力。在中国
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重型运载火箭是实施太空发展战略的必要保证,
可以有效拓展航天产业发展空间、大幅提高进入空间能力、促进航天科技整体水平提高
,对提升空间开发水平、提高工程技术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影
响力,提高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众所周知的是,www.w66.comSpaceX在运营前期较为不顺。
猎鹰1号运载火箭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8年8月,从前有过接连3次失利的记载。尤其是
在2008年8月2日进行的第三次发射,由于发射后反常振荡导致的别离毛病,将分属美国
___和NASA的3枚立方星,以及208名在生前希望身后遗骸能进入太空的顾客的骨灰通通
烧毁在了同温层内。其间包含从前出演闻名科幻电视剧《星际迷航》的美国已故艺人詹
姆斯·杜汉和阿波罗7号飞船的宇航员戈登·库珀。
不过,跟着梅林1C发动机投入运用,本来摧残SpaceX的发动机烧穿问题得以处理。2008
年9月28日,SpaceX运用一枚榜首级改用猎鹰1C引擎的猎鹰1号运载火箭,在夸贾林环礁
发射基地,将一块165千克的配重成功送上进入近地轨迹。
从2002年6月建立以来,尽管SpaceX的路途看似崎岖反常,但仅仅3个月后,“奇观”就
将发作。同年12月23日,NASA宣告将榜首批总值36亿美元的世界空间站货运合同,分配
给了SpaceX和轨迹科学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简称OSC),其时刻隔
SpaceX的初... 阅读全帖
D*V
发帖数: 3096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龙乐豪:重型运载火箭及其应用探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9 23:47:00 2011, 美东)
文摘:提出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展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进行重型运载火箭构型分析
,初步确定了火箭的直径以及发动机的推力量级,形成了基于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
基于大推力固体助推器的两种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并对重型运载火箭的关键技
术进行了梳理。结合重型运载火箭的特点对未来的潜在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重型运载火箭对于提升中国空间活动能力,加快空间应用开发的步伐都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加速推动重型运载火箭的后续发展建议。
0前言
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活动的能力,以及空间应用开发的
水平,世界主要航天大国都以进入空间能力来衡量其空间技术水平,运载火箭是目前世
界上进入空间的主要运载工具,运载火箭的规模和水平支撑了进入空间的能力。在中国
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重型运载火箭是实施太空...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76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永不消逝的彗星——Me163传奇 z
战争的艺术 论坛转载
永不消逝的彗星——Me163传奇(整理完毕)
谨以此文献给威利·梅塞尔施密特博士和亚历山大·马丁·利皮施博士……
IPanzer

1941年10月,一个晴朗的日子。佩纳明德,一架扁平的Me110吃力的从机场上缓缓
的抬
起那怪异的身子。机身后粗粗的绳子系着一个肥肥胖胖的怪物。在4000米高空,他
摆脱
了束缚,自由翱翔在天空。令人下巴壳砸脚掌的是,它竟然像一枚火箭般“消失”
在天
尽头。1000.4公里/时!海宁·迪特马的确应该为他的勇敢而骄傲。
作为德国第一架没有夭折的火箭机,Me-163在被授予“彗星”这个绰号后开始了他
短暂
的飞行生涯。或许它是成功的,或许它是失败的,不管它在西欧蔚蓝的天空里取得
了怎
样的骄人纪录,但那是过去。或许偶尔还有雄鹰在飞翔,但盟军的四发怪物已打破
了宁
静。虽然它也遭受过挫折,但他知道一颗彗星在被太阳融化前是不会轻言失败的。
蓝天
是属于它的,宇宙是属于它的……
“彗星”的诞生
1. 火箭发动机
Me163作为世界上唯一参加过实战的火箭动力战斗机,有必要提一提火箭发动机。
其实火箭发动机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儿,早在唐代初年火药...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3633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quallgzy (blackjack),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既然有人对本朝的巨型火箭计划有兴趣,我先转两个帖子作作科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20 10:16:03 2010, 美东)
让大家对一些概念有基本的认识.
说起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大家都能说出很多道理来。比如推力大小,比冲多少,燃
烧室压力高低,燃料种类,开式或补燃循环等等,耳熟能详,各位的贴子也经常有讨论
。其实液体发动机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设备和发动机性能紧密相连但又很少被大家涉及到
,这就是燃气发生器和涡轮泵。
涡轮泵
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由燃料和氧化剂在推力室是混合、燃烧并高速喷出产生。燃烧室
的压力为数十个到数百个大气压不等。一般来讲,燃烧室的压力越大,发动机的推力也
越大,性能也越高。俗话说,有压力就有动力。这句话用在火箭发动机上面是再贴切不
过了。
为了把燃料连续不断地注入高压的燃烧室内,喷嘴处的压力必须要比燃烧室内的压力更
高才行。另一方面,为了尽量减轻燃料贮箱的重量,贮箱内的压力不可能太大。大多数
y********l
发帖数: 3970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长征七号各种细节
长征七号,全部使用液氧和煤油。一吨液氧的价格还不到2000元。另外,煤油也不贵。
中国以前大都是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火箭的推进剂。偏二甲肼的价格高达每
吨8万元,四氧化二氮的价格为每吨1.7万元。
长征七号进行了特殊设计,箭体可防水,也正因此,长征七号甚至可在中雨的天气状况
下进行发射。
长征七号高达53米,而其自身钢材重量只占到10%
如果一枚火箭是5.23度发射,它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要比在北纬46度发射高出
20%。
发射长征七号时,发射平台会在20秒内喷出400吨水降温和降噪。这400 吨水喷出去后
,有30%的水将汽化到大气中。为了减弱噪音,需要在其发射时从一定的角度大量喷水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喷水后能在原有基础上减弱40分贝左右。
存贮液氧的火箭贮箱外表面有一层10毫米厚的密度极低的绝热材料,长征七号好比披上
了一件“防寒服”,尽管液氧温度低至零下183℃,但是火箭外表面温度依然可以保持
在0℃以上。
长征七号的助推氧化剂箱最薄的地方仅有1.7毫米,只有鸡蛋壳那么厚,是火箭研制生
产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之一
p*****p
发帖数: 19331
31
干吗用的?油箱?
新一代什么技术指标?
Z**R
发帖数: 1233
32
是不是这个:
wiki上的:
The heaviest configuration of the CZ-5 would consist of a 5.0-m diameter
core stage and four 3.35-m diameter strap-on boosters, which would be able
to send a 25 tonnes payload to low earth orbit (LEO).
y*h
发帖数: 25423
33
煤油。
p*****p
发帖数: 19331
34
不用87号汽油了?
y*h
发帖数: 25423
35
汽油太贵,中央说要考虑民生不要与民争利,所以就改成用煤油的了。
开始打算用地沟油来着,后来考虑大量使用地沟油的话会与民争利,让大批
地沟油产业链的人民失业,所以在政治局被否决了。
y*h
发帖数: 25423
36
没有的事,只有第三级是液氢的,一二级芯级都是煤油液氧的,综合成本最低
安全性可靠性最好。欧洲的、毛子的、美国的现役火箭下面级都是以煤油为
主流,只有日本才变态地使用液氢结果费力不讨好,不光贵不说,也很容易出事,
日本搞了多少年现在才算稳定些了。美国的航天飞机第一级就用液氢液氧那是
没办法。
p*****p
发帖数: 19331
37
第三级也有5米粗吗?
w*********g
发帖数: 30882
38
我国瞄准基于空间站需要的下一代载人航天技术
2011年09月30日 来源: 新华网
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
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进入天宫一号实时报道页面】 【进入天宫一号专题】
新华网甘肃酒泉9月29日电题:中国瞄准基于空间站需要的下一代载人航天技术
新华社记者李惠子、徐壮志、赵薇
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并将在2012年底前,完成无人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我国
瞄准基于空间站需要的下一代载人航天技术。
作为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与11月中旬发射的神
舟八号飞船进行无人交会对接,并在明年与神舟九号和十号飞船进行无人或有人的交会
对接试验,这将为2020年左右建立60吨级载人空间站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天宫一号各项性能指标瞄准空间实验室研制,对
空间站关键技术提前进行了验证和积累。
“天宫一号将试验空间站必需的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中的关键单项技术,如控制技术、
电源技术、推进剂贮箱技术等,经过改进完善后,可直接用于我国未来的空间站上。”
他说。
周建...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1926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土星5真不是盖的啊
你看科罗廖夫的方案如何。土星五太科幻了。
第二种是地球轨道组装方案。科罗廖夫最初的设计是分三次将登月飞船、奔月火箭助推
器、推进剂贮箱等部件送到低地球轨道,然后在轨道上将它们对接在一起,随后2~3名
航天员驾驶“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并转移到登月飞船中,最终在轨道上形成一个庞
大的载人登月装置。这个装置从低地球轨道上点火发射,抵达月球后直接降落在月球表
面,航天员完成月球考察后直接返回地球。按科罗廖夫的设想,在发射载人登月飞船前
,先向预定着陆点发射无人自动月球车,然后发出信号,引导飞船直接着陆。不过,当
时苏联还未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这一方案最终也被否决。
M******8
发帖数: 10589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十天内射两种新洲际核导弹
http://trans.wenweipo.com/gb/news.wenweipo.com/2013/12/24/IN131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2-24]
中国十天内进行两种新型洲际核导弹发射试验

【文汇网讯】2013年12月22日,一些西方军事博客和军事评论家称中国在渤海附近划定
的禁航区内进行了一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外国媒体猜测中国可能使用094型核潜艇向
中国新疆的某导弹综合实验靶场发射了一枚巨浪2潜射洲际核导弹。这是继2013年12月
13日,中国从五寨导弹与航天测试中心发射一枚东风41新型洲际核导弹之后的又一新动
作。
据环球网综合报道,外媒评论家和军事爱好者认为这是中国进行战略姿态展示和力量「
示威」的一个步骤,新型潜射核导弹的试验成功让美国感到不安。巨浪2和东风41是中
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核武器,是中国未来20年战略核威慑的中坚力量,此次连续试验意
义重大。
10月28日,我国官方媒体罕见刊出大量图文,首次解密组建42年的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1
TG首台200毫米离子电推系统持续工作超万小时
来源: ych2000 于 2014-02-17 16:33:29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
已被阅读:588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贴内容已被 [ych2000] 在 2014-02-17 16:44:2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
论坛管理删除.
TG首台200毫米离子电推系统
我国首台200毫米离子电推系统持续工作超万小时
[光明日报2014年2月17日] 记者16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获悉,由该所独立
自主研制的中国首台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经过“实践九号”卫星空间飞行试验验
证后,在长寿命地面考核试验中已持续工作超过一万小时。
目前,世界上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及欧洲部分国家拥有该项技术。
510所所长张伟文介绍说,目前中国发射的航天器一直由化学燃料执行空间推进职能。
为了完成变轨、姿态调整和南北位置保持任务,航天器需要携带大量燃料,这不仅占用
空间,还大大增加了自身重量。他举例说,以中国目前一颗15...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42
航天502所掌握卫星在轨加注关键技术
[中国航天报] 在前期突破在轨加注多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
院502所于近日完成了在轨加注地面演示系统试验平台的搭建,成功进行了在轨加注接
口对接、循环泵式流体传输、残液吹除、在轨加注接口分离等全过程地面演示试验。该
演示试验是国内首个基于循环泵式的卫星在轨加注全过程演示验证试验,标志着该所已
初步掌握了卫星在轨加注关键技术。
该所瞄准未来卫星推进领域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精神,通过前期预研项目的支
持,突破了微重力环境下流体传输过程管理、在轨加注过程监控、在轨加注过程故障预
案和自主控制等关键技术,已完成了在轨加注用板式贮箱、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循环
加注泵、在轨加注接口装置等关键单机产品的研制工作,初步掌握了卫星在轨加注所涉
及的全部核心技术。
卫星推进剂在轨加注技术是满足未来航天任务多样性、提升太空资源利用能力的关键技
术之一。该所在在轨加注地面演示试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展利用空间机械臂完成双
星在轨加注的气浮台验证试验,为我国卫星在轨加注技术的工程应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s********e
发帖数: 2783
43
中国成功自主研制航天电推进系统 水平国际先进
新华网兰州1月2日电(记者张文静、朱基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自主研制电
推进系统2日取得重要成果:电推进系统在试验中已突破6000小时,开关机3000次,具
备确保该卫星在轨可靠运行15年的能力。这意味着我国的电推进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将全面迈入工程应用阶段,满足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高轨遥感平台、低轨星座
以及深空探测器的发展需求。
510所所长、电推进系统项目总指挥张伟文告诉记者,2013年12月25日,510所正式启动
电推进系统地面长寿命考核试验,这是决定我国电推进系统正式应用于卫星型号的最重
要试验。
张伟文介绍,如同汽车的核心是发动机一样,推进系统是航天器的核心。与航天器用化
学燃料排出炽热气体的推进方式相比,电推进技术则采用喷出带电粒子或离子的新方式
,有大幅减少推进剂燃料、定位更精准等优势。
张伟文说,电推进系统能大幅减少卫星和探测器上的燃料携带量,节省下的空间可携带
更多有效载荷,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以我国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平台为例,该卫星上
装有两个1400升的化学燃料贮箱;若采用电推进系统整星可节省80%...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4
中国首枚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年内将首飞
发表时间:2015-03-04 09:33:00
字号:A-AA+
关键字: 长征火箭长征11号长征5号长征7号航空航天固体运载火箭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3日透露,我国
火箭家族中的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在年内首飞;长征七号
火箭进入首飞前最后冲刺阶段;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体即将于海南发射场“亮出真容”
。而被喻为“太空摆渡车”的远征一号。也即将迎来首次“太空之旅”。
梁小虹介绍,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研制的首枚固体运载火箭,与现役以液体推进
剂为动力的长征系列火箭相比,它的发射准备时间由“月”缩短为“小时”,将大大提
升我国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它最大的优势是“快速、便捷、灵活”,可实现卫星快速
组网和补网,能很好地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需求。
长征11号运载火箭的作用与“快舟”火箭较为类似
目前,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已完成研制阶段的各项工作,进入首飞前最后准备阶段。
同时,梁小虹说,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计划今年年底完成遥一火箭总装,目前
已进入首飞前最后“冲刺...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土共太空加油机试验成功
http://news.sina.cn/gn/2016-06-30/detail-ifxtsatm1083505.d.html?from=wap
新华社长沙6月30日电(王握文、章飞钹)国防科技大学6月30日发布消息,由国防科
技大学自主设计研制、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天源一号” 卫星在轨加注
实验载荷,成功完成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管理与加注、高精度推进剂测量等9项在轨试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收到的遥测与数传数据表明,我国首次 卫星在轨加注试验取
得圆满成功。
“天源一号”是我国首个卫星在轨加注飞行试验系统,具有集成度高、自主性强
、稳定性好等特点。6月25日晚,这一系统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在我国海南文昌航
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几天,“天源一号”根据预定计划进行了
卫星在轨加注核心关键技术试验与验证,获取了3种贮箱加 注全过程的完整视频和相关
试验数据,加注过程稳定,测量与控制精度高,实测结果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为我国掌
握卫星在轨加注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卫星在轨加注类似飞机空中加油,通过直接传输的方式对卫星进行气、
液补给,可大幅延长卫星在轨...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680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实践十七号
【观察者网综合】今天凌晨2时38分,搭载于“长征五号”上的“远征二号”将一个“
小家伙”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位小家伙叫“实践十七号”,是一颗同步轨道新技术试
验卫星。而搭载“实践十七号”卫星的航天结构,是中国航天结构技术领域的原创突破
。这项被命名为“天方一号”的新概念航天结构,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制。
“天方一号”搭载“实践十七号”卫星,由我国首个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
升空。
遥测数据表明,“天方一号”在火箭起飞、级箭分离、星级分离、卫星太阳翼展开等过
程中,呈现出优异的减振性能和电磁兼容特性。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相关专家表示,“天
方一号”研制成功并通过发射技术验证,对提高航天器有效载荷比、延长航天器工作寿
命、缩短航天器研制周期、拓展航天器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在新概念航天
结构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
“天方一号”采用多功能一体化设计,主要由轻型复合承载结构、高分子多功能支撑结
构群、聚合物固态锂离子电池模块、振动与温度监管装置等组成。它集高强度承载、反
共振控制、结构化能源等功能为一体,在承载、减振、能源、热控等一体化设计,电磁
兼容、锂电池异构成型等方面取...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6361
47
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topnews/2016-11/3387983.html
大公网11月4日讯(记者刘凝哲文昌报道)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3日20点43分在
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它的乘客——由实践十七号卫星和远征二号上面级组成的载
荷组合体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实践十七号卫星
将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并择机开展空间碎片观测、新型电源、电推进等多
项新技术验证工作。
作为长五大火箭的首批乘客,实践十七号卫星的“娘家”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该院介绍,“实践十七号”,是一颗同步轨道新技术试验卫星,采用东方红四S平台,
体重近4吨。卫星总设计师王典军表示,此次在长五首飞任务中进行搭载试验,对提高
中国高轨卫星技术发展、拉动大型新平台尤其是东方红五号平台的关键技术具有重大意
义。
实践十七号卫星如同一个“小型实验室”,试验的项目可谓“高精尖”。王典军表
示,目前,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多采用单结或三结砷化镓制成,其转化效率最高在30
%左右。实践十七号卫星要验证的一项新技术就是新型能源技术。科研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工作人员现场为压力仪表进行校准
压力仪表必须送到计量机构进行检定,这样的历史已被改写。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
究院所属的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创新压力仪表校准技术,在保证校准精度的同
时,更加高效,填补国内空白。
据该所气密试验装置项目负责人任大呈介绍,在航天领域,航天导管类产品、贮箱
类产品、发动机相关组件的气密性测试;阀门类产品的典型特性试验、寿命试验;型号
产品总装气密测试等工作中,都要大量使用压力仪表。
以前对压力仪表进行校准,采用的是离线送检方式,即将压力仪表从生产、测试设
备中拆卸下来,集中送到计量机构进行检定。这种方式拆装劳动强度巨大,易造成仪表
连接螺纹损坏及密封不严;导致多余物产生等。
在此背景下,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积极研究新的校准方式,创新性地在气
密试验装置中预留原位校准标准接口,同时进行相应的软件设计,或配合使用智能化检
测设备,无需拆卸压力仪表,便可完成校准,极大地提高了校准的准确性和效率。
该所还先后制定了《Q/Y 603-2015压力仪表原位校准规范》和《JJF(军工)117-
2016高压气体压力仪表现场校准规范》,使校准有规可依,也确保了校准...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49
大型化结构制造与装配:未来重型运载火箭芯级直径达到9米。低温贮箱、铆接部段、
框环等超大型箭体结构件的制造是影响其研制的技术关键。200吨级氢氧发动机是未来
重型运载火箭芯级的主发动机,综合国内外发动机发展情况,目前国内在推力室制造、
喷管延伸段制造、涡轮泵及阀门制造等方面存在差距。另外,重型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
以及大型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也是必须突破的技术关键。
小白兔就是奔着月亮去了。
M******8
发帖数: 10589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十天内射两种新洲际核导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3 21:30:49 2013, 美东)
http://trans.wenweipo.com/gb/news.wenweipo.com/2013/12/24/IN131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2-24]
中国十天内进行两种新型洲际核导弹发射试验

【文汇网讯】2013年12月22日,一些西方军事博客和军事评论家称中国在渤海附近划定
的禁航区内进行了一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外国媒体猜测中国可能使用094型核潜艇向
中国新疆的某导弹综合实验靶场发射了一枚巨浪2潜射洲际核导弹。这是继2013年12月
13日,中国从五寨导弹与航天测试中心发射一枚东风41新型洲际核导弹之后的又一新动
作。
据环球网综合报道,外媒评论家和军事爱好者认为这是中国进行战略姿态展示和力量「
示威」的一个步骤,新型潜射核导弹的试验成功让美国感到不安。巨浪2和东风41是...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