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贴宋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n**r
发帖数: 1587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寒泉精舍(转贴)
作者 逆旅过客
时间 15:24:57 4-6-2000
主题 寒泉精舍(转贴)
朱熹于宋乾道六年(1170年)于建阳莒口始建寒泉精舍,至淳熙六年
(1179年)三月差知南康军,在此精舍约头尾长达10年。这是他讲学
著书的第一个高峰期,亦为考亭派的孕育期。
乾道五年(1169)九月,朱熹母亲祝氏夫人去世,第二年正月安葬于
建阳崇泰里后山天湖之阳(今莒镇马伏村),并就墓侧建精舍,匾曰
“寒泉”。寒泉者,寓掘地及泉,母子重逢之意,表达了朱熹14岁丧
父(朱松),母子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
朱熹在寒泉精舍讲学期间,从学的重要弟子有蔡元定、林用中、范念
德、祝穆、刘伦、黄干等。蔡元定(建阳人),在崇泰里建西山精舍
,就近从学于朱熹。他一生苦读,知识面广,在儒学、道教、天文、
地理和音乐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论著颇丰,尤其是他的《皇极经世
指要》可称为程朱理学中像数学的代表作。他的《律吕新书》和《燕
乐原辨》是乐律学 名著,深受当时学者推崇。祝穆和弟祝葵从家乡
徽州歙县前来师事朱熹。
后祝穆隐居建阳麻沙水南,在居所樟隐楼外建藏书阁,穷钻学问,编
写成两部巨帙《方舆胜览》和《事文类聚》。刘伦、刘炳兄弟
k***g
发帖数: 7244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宋亡、明亡烈女词诗各一首
可以集句啊,前阵子我贴在历史版的关于瞿秋白就义是的情形,转贴过来:
十七日,奉中央电令,着将瞿就地枪决。翌日(十八日)晨八时,特务连连长廖祥光即
亲至狱中促瞿至中山公园照相,瞿欣然随之。照相毕,廖连长示以命令,瞿领头作豪语
:“死是人生最大的休息。”廖连长询以有无遗语留下,瞿答:“余尚有诗一首末录出
。”当即复返囚室,取笔书诗一首并序如下:
1935年6月17日,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署仙境。
瞿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秋白绝笔六月十八日
书毕,复步行中山公园,在园中凉亭内饮白干酒一斤,谈笑自如,并唱俄文《国际
歌》及《红军歌》……歌毕,始缓步赴刑场,手持烟卷,态度镇静。乃至刑场,盘坐草
地上,尚点头微笑。俄顷,砰然一声,饮弹而陨矣……
r*****e
发帖数: 292
3
这个太难,玩不了。贴首旧作:)
射雕
戈影憧憧夜鸟惊,马蹄踏碎月幽明
悲嘶血雨逞胡骑,漫冻阴云翻宋旌
百转终伤慈母意,千金堪诺故人情
挽弓弹剑冲冠怒,一笑桃花乱宇清

仗。
i*****c
发帖数: 1322
4
来自主题: Xiqu版 - 贴段坠子
河南坠子总是很欢乐。去年yellowdeerMM贴过一个穆桂英指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jw2WkB0VD0/
网上没搜到坠子的词,倒找到个二人转的,和坠子基本一样,不知道谁抄谁的:
宗保下山把路迷
不分南北与东西
四顾无人难行路
一阵一阵心焦急
宗保马上抬头看
对面来了桃红马一匹
马上端坐人一个
不是男的是女地
凤翅金盔头上戴
七星花额子绿花枝
胸前挂着狐狸尾
雉鸡翎两根一般齐
眉赛柳叶一般样子
水嘟噜的大眼双眼皮
口赛樱桃牙赛玉
面赛芙蓉细嫩地
紫花斗篷兰花里儿
红缎子上身丝中衣
左边挎着杀人剑
绣绒大刀手中提
此人不过十八九
她没开脸是个大闺女
宗保急忙跳下马
怀抱银枪来作揖
大姐指给我一条路
哪条大道奔岭西
桂英急忙勒住马
打量这个问路地
芍药花银盔头上戴
珍珠花两朵是白地
素罗战袍真帅气
丝蓝带子系腰里
眉清目秀长的好
鼻直口阔有福气
面赛浮粉一般样
唇赛丹珠差不离
左挎弯弓右挎剑
怀抱银枪来作揖
看其外来知其里
小将武艺准不离
师父让我把山下
让我自己挑女婿
十八般兵器我全会
挑女婿我是个外行地
我看此人就不错
不知道她是...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2321
5
就因为一个人的CV里没有海外phd学历 就值得你扯这么多贴的蛋么。。你要是第一贴说
“没有海外phd的都没资格当领导” 我保证大家看看笑笑就过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
非要跟你争论了 lol
b******k
发帖数: 2321
6
就因为一个人的CV里没有海外phd学历 就值得你扯这么多贴的蛋么。。你要是第一贴说
“没有海外phd的都没资格当领导” 我保证大家看看笑笑就过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
非要跟你争论了 lol
d**s
发帖数: 61
7
来自主题: MedicalCareer版 - 我也来跟风发个贴,求救贴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b*****l
发帖数: 9499
8
来自主题: _TheBooks版 - Re: 网络诗词八病(转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sail (vancomycin),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Re: 网络诗词八病(转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0 02:40:39 2009, 美东)
古诗唐时就式微了,律诗宋时就式微了,哪里用等到今天 :)
现在作这些古物,就是文字游戏,玩儿票。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做现代昆曲的那些人。
经常有人感慨:雅正难存。什么是雅?现在的官话就是雅言。什么是正?当代为正。《
春秋》开篇第一句就开宗明义:“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春王正月,元年者
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所以,雅正常新故而长存,一曲微茫的,实在
悲不得大雅不作。
its
的诗
甚至
雁南
的基
w***3
发帖数: 387
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蒋介石的十大美德 [转贴]
蒋母病重,蒋介石衣不解带侍奉于左右。蒋母逝,蒋介石痛苦哭流涕,数次昏厥。蒋介
石败退台湾后,依然常常怀念母亲,慈湖,宁静秀美。山水风光颇似蒋介石的家乡浙江
奉化溪口,为了纪念逝去的慈母,命此湖为慈湖。蒋介石过世后,也葬于慈湖之畔。
3 礼 德
蒋介石文明礼貌,知书达理,与人交往时的懂得互相他人、彼此谦让。蒋介石极其注重
仪表,他认为国之四维;首重为礼,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时至今日,蒋介石留下的无
数照片来看,无论是穿军装、中山装或者唐装。蒋介石始终保持了一个传统中国人的堂
堂仪表。
4 义 德
1932年秋蒋介石视察湖南时,与何键就传统道德问题有过很深入的探讨。何键也很坦诚
地谈出他尊崇孔孟之道的哲学理论和主张尊孔读经的道理。他认为:" 学生必须研究孔
子经义......正其思想",要使当代青年,特别是中学生,从思想上树立大学、中庸、
五伦八德的观念。在谈到太平天国的历史经验时,他认为洪秀全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
利用洋教邪说来反对中国几千年来所尊重的孔孟学说,违反了中国的传统习惯,所以被
曾、左、彭、胡等知识分子所打败。为维护礼 教,提倡五伦八德,尊师重道,何键身
体力行,著写了《八德...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921
10
说实话,很爱国——给领导的领导的领导的一封信
http://sinaurl.cn/htZH7X
尊敬的领导的领导的领导:
您好!
给您汇报些个想法。
关于爱国的一些想法。
以前在国外见到过一个爱国的,那叫一个爱呀,爱得死心塌地,死去活来,死不讲理。
谁说中国半个不字立马跟你急眼,一点情面都不讲。我在和他谈事时发了点小牢骚,就
被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说实话,我其实也挺爱国的。但我的爱国情结,经常被一些事,一些小事所拧巴;经常
被一些人,一些小人所纠结。不喜欢的,是一些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说实在的,也挺
无奈的。
前些年,经常要往国外跑,所到的大部分国家态度还是友好的,机场海关人员有笑模笑
样的,也有严肃正经的,但一般没有恶狠狠的。有时候飞多了,常常不知身在何处。以
至于从飞机上糊里糊涂下来被一声断喝时才立马意识到,他奶奶的,回国了。安慰自己
的话,咱都咱家人么,用不着假模假样虚头八脑,每次回国,先倒国差,再倒时差。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总是希望被尊敬尊重,起码是礼貌对待,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得神经
病,还是正常人,所以每每就容易着急上火,爱国的情分就会被打个折。一个政府连自
己的人民都不尊重,... 阅读全帖
b*********4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贴,驳狼图腾驳得好啊
漫道中华无铁血,师老犹疲大气荒 [仙八]
检讨中华的军史,明显是从唐以后开始逐步衰落的,其中有一点特别使人困惑:近代以
前,就生产力及技术能力而言,中国远远胜于来自北方的劫掠者,文明更加显示优越,
然而却一败再败,亡国者三,宋先是败于辽、次败于金、再败于蒙古,明败于瓦剌、败
于女真,真是一败再败,败不胜败,逢战必败,静夜读史,能不使人气噎声吞哉?
这些失败,当代之众是很不满的,归因呢?那也明白地很:打上门来的强盗有狼性
,我们讲儒家,讲垮了,缺乏尚武和外向精神,变得面团团地,所以打不得胜不得,直
要说:狼呵,你在哪里?!我羡慕你,我尊崇你,我要变成你!难道西方人真的是狼,
我们就是不如狼?!这个逻辑,是向来没有好好梳理一下的,要知道其中至少包涵了一
个荒诞的推论:同狼不一流而失败,有两种情况,一是“狗”,不如狼强大而失败;二
是“人”,比狼文明而暂时挫折。吾要问,是否爱国青年们认为中华民族是“狗民族”
?假如不是,进化了的“人”为什么要去学“狼”?就因为狼野蛮、恣肆和暴虐?
w**x
发帖数: 2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的文明
我还没当成理论,不过当成理论好像也可以。(请停止yy,你自己爱管人家叫猪,还就
以为著了书立了说,当成理论用起来了,真好意思啊?)
注意我是先说:做宋朝的子民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开封一直屠到扬州。悲哀!最可
悲的是经济发达,简直是一头肥猪。而且是一头没有脑袋的猪。长好骠,就给人宰。接
着发贴:澶淵之盟,徽钦被擒,好不容易能个南宋,还是偏安的,扬州屠城,崖山跳海
。无数英雄人物转化成一声长长的叹息。宋朝的文明我不知道体现在那,是那些繁荣的
海上贸易,还是那些懦弱的文人气息,还是由此带来的子民受辱。说他是猪一样的王朝
,就是让人记住那样不行,更不应该推崇。不知道那个帖子是结论先行。2.诚然,事物
应该二分法,但是黑,白,灰,兰等颜色,我们是有一个确切的科学的定义。不能因为
灰介于二者之间就说他没法认识和定义。那么宋朝政策是不是养猪行为呢?不能因为二
分法我们就没法认识。开疆拓土,每个国家不会那么赤裸裸,但是每个国家宪法都会有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不相信可以g宪法)
再说你的4大发明(你的原话:除了造纸术,其它三个都是在宋朝时定型的)那就是你
说没有一个原始idea是从
b*****l
发帖数: 9499
13
和我现在做的 modeling 有神似的地方。
中国唯一被直接干沉的,恐怕也就是宋了。别的多是内乱招致的。
v*****s
发帖数: 20290
14
唐是坚决要黑的,给后人带来了多大的包袱啊。
宋是可粉可不粉,老是关键时刻自己sb怎么行?就像有人平时学习很好,一考试就萎。
v*****s
发帖数: 20290
15
攻宋牵扯的精力太大了,挺过那一波,海都叛乱一起,忽必烈就没那个力气管南宋了。
b*******k
发帖数: 1761
16
宋那个怂样,迟早要被哪个吃掉,不是蒙古就是其他人,时间问题。
v*****s
发帖数: 20290
17
第一波大胡化,也是因为东汉和魏晋大规模内迁少数民族形成的。
隋唐以后,特别是初唐的统一战争以后,北方的胡化通过民族融合和仇杀已经到了很小
的一个程度。结果因为唐朝又一次大规模的内迁,再次大规模胡化了,直到元明才逆转。
宋的问题当然有它的特殊情况,不能简单言之,但是北方的胡化特别是河北和西北地区
是一个客观事实。
v*****s
发帖数: 20290
18
本来是没啥关系的,关键是伴随了契丹的崛起啊。幽燕被契丹控制住,宋就很难受了啊。
b*******k
发帖数: 1761
19
如果把历史无限细节化,肯定会有很多的理由说明宋其实也是有难处的。比如缺乏战马
,粮食运转的问题。但是很显然你如果同样公正地去评价其他朝代开始的时候,也有这
样那样的问题。就拿唐朝来说,李世民起家的时候没有一个像赵大那样现成的国家可以
继承。一开始的时候,在众多起义军里面,李阀的势力也不是最大的,而且还受到突厥
的威胁。复杂的情况下,可能一步走错,就满盘皆输。但是伟大的君主的不同寻常之处
就是利用创造力和坚定的决心克服了种种困难。
v*****s
发帖数: 20290
20
北宋初期对幽燕是非常上心的,相应的,辽国也一样有牧马南下的野心。双方多次大战
,军队主力悉数都在那儿。一直到了澶渊之盟,双方才意识到对方的战争潜力,承认现
状了。
北宋对西夏,客观上来说,自然地理的变迁极大的恶化了宋的战略形势,主观上来说,
一开始的战略也操之过急,经过调整以后,改成稳扎稳打,堡垒推进以后,效果还是非
常好的。具体情况请咨询广阳郡王。
总之,这两边都不是不为,实乃不能而已。
v*****s
发帖数: 20290
21
嗯,宋对西夏的大麻烦就是后勤,两个原因,沙漠化,没有民众支持。而这两条都和唐
内迁党项有极大关系。
b****r
发帖数: 2555
22
专门有本书叫宋夏战争中的后勤什么的。
其实也不用看专门的书,找本中国历史地图集,看看双方实际控制线,几次战争
的路线,灵州的地理位置就好了。
m******r
发帖数: 4351
23
幽州对辽国才是大包袱。因为和草原之间隔着一个燕山,军事角度来说利于北攻的宋朝
而不是辽国。辽国如果还想要幽州,就得放弃游牧民族在草原大漠里面飘忽游击的做法
,不得不在此和宋拼消耗,这正是以己之短克敌之长。
幽州人口比较密集,战时粮食从何来?我从前面攻,他还能不能搞农业生产了?基本上
只能从后方运吧?契丹后面的农业区有哪些?运粮难度也比宋朝的大吧?
那时候契丹的骑兵也没有后来的蒙古骑兵那么神勇,五代的时候多次被中原的军队打得
满地找牙。何况就算是真的打不过,还可以依托堡垒作战。
如果北宋肯下血本,挖沟,修堡垒,筑甬道保护运输线,一步一步往前顶,外加经济和
物资封锁,前线这么拼消耗,然后拉拢后方的女真,高丽,蒙古草原,党项等部落,许
以好处,反正宋朝有的是钱和物资,双方互惠互利的事情,肯定一拍即合,就如同后来
的海上会盟一样,骚扰辽国的后方。宋朝在幽燕制于前,高丽和草原部落袭于后,辽恐
怕真的要睡不安枕了。
辽国后来急着和北宋签订澶渊之盟,也正是他认识到自己在战略形势上的虚弱所致。
v*****s
发帖数: 20290
24
宋军不怕野战,但顿兵坚城之下,再被敌人重兵集团抄了后路。一百次也赢不了。
辽国控制所有山口,宋军根本无法预测辽军从何而出。
幽燕本身就是农业区。
海上之盟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宋确实也一直在联络高丽,女真,蒙古等部落。没有前线
的强大军事胜利,谁也不是傻子,为啥要站你那边。
v*****s
发帖数: 20290
25
good,这儿就交给您老了,俺先撤了。
您老有没有那本宋夏战争中的后勤?
m******r
发帖数: 4351
26
我用堡垒缓慢进取,何来的顿兵坚城啊
管他辽军从何而出,就是一个耗字,我请问你,幽州的粮食从哪来?在草原上开荒种菜
?然后翻越五六百米海拔的燕山运过来?
辽国能给宋造成的最大的麻烦,也就是澶州之盟那次了,不要后勤,孤军深入,四处钞
掠破坏,但是那次的结果也证明,这样的做法收效不大,契丹人和蒙古人还是有相当大
的差距,结果是辽军最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孤军深入,退路无法保证,处境非常危险
,所以澶渊之盟, 其实是北宋战略上的严重失败
b****r
发帖数: 2555
27
这两本书我没有看过,但是确实有个香港中文大学的人研究宋夏战争水平很高。不过
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作者。
我手上有本宋代历史研究会议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的这个家伙一片论文水平很高;
倒是南京大学某博导的文章纯属陈词滥调,无非是司马光先生注重民族和谐给西夏让
步是进步的历史观云云,连初中生的水平都不如。
v*****s
发帖数: 20290
28
牛头体力大好,但观点了无新意,掐之无趣。kzeng一般俺只敢膜拜,不敢自取其辱。
不会把书放在网上啊,一般用什么?
我记得还有一本书是讲从唐到宋,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的变化的,里面对沙漠化的由来什
么都讲得很清楚,不过不记得名字了。
m******r
发帖数: 4351
29
你说的一点我不同意,所谓辽军的强大。如我前面所说,其实辽军和后来的蒙古军队比
差得很远,五代的时候和中原军队交手也没有明显优势,就是偶尔趁乱混进中原摸鱼而
已。大家在这里讨论战略,其实忽略了一点,就是为啥宋军那么弱,五代的时候还不怕
和契丹野战,到了宋朝怎么突然自己就比人家矮了一大截?
这方面的文章论述的很多了,主要就是宋朝处心积虑地重文抑武造成的,包括
1)兵权集中在中央,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好水川之败一大原因即为此。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
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
2)以文制武。宋的武官地位低下,士气低。另外宋朝的武将选拔制度不是像文官那样科
举,而是荫补制。
3)宋朝的兵制是终身服役,直至老疾退役,而宋朝即未能及时拣退老弱,同时士兵得不
到正规有效的训练。长期忽视军备,训练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其他的还有武器装备质量低劣,军纪涣散,不过这些是和平时期荒废武事的结果。不管
怎么样,上天最后还是给了宋朝一个极好的夺回幽州的机会,缺乏准备的宋朝竟然也没有
抓住.
总之,整个宋代,一直对于军队有着很
k***g
发帖数: 7244
30
呵呵,评论就免了,八卦有一堆,他的导师陶晋生是老蒋的笔杆子陶希圣的儿子,专门
研究宋辽金史的,他之所以名气大,除了学术以外还因为一则“佳话”,搜索了一下,
新闻还在,我就不转述了,自己看吧:
http://www.nownews.com/2002/10/03/140-1359085.htm
k***g
发帖数: 7244
31
不过他的书写的确实不错,中华书局刚出版他的一本《宋辽关系史研究》
b*******k
发帖数: 1761
32
其实历史上很多失败都是因为只寻求局部最优解,最后精疲力竭而亡。 宋军很大的问
题是战斗力不行,必须依靠兵力上的大优势取胜。一旦落单,立马遭到全歼,而且每次
被全歼,刀枪装备尽入敌手。 其实要看看宋对西夏的战争,简直和委员长打TG的一个
样子。 都是一开始进展顺利,敌军收缩,后来一旦各军距离拉远,就被挑出一个击破。
很多事情跳出来就可以解决。比如要以国军的战斗力,无论怎么修碉堡也不可能在朝鲜
战场上和美军对峙。但是TG通过对军队作战思想的根本性变革以及战斗意志的加强,不
能就变成可能。
就拿宋朝的例子,一直说宋朝没马,骑兵不行,战斗力不可能高。岳飞不就提供了一个
巨大的反例,没有大规模骑兵部队,岳家军照样可以在野战中也击败金兵。
t****u
发帖数: 8614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元朝汉化的扫盲贴 (转载)

问题是几个官儿是靠科举上去的,其中汉人又占几个?网上随便搜搜。

元代科举考试,共举行过9次(其间由于伯颜擅权,执意废科,还曾停科两次)。科
举规模,无论就取录人数或进士的地位前途,都和唐、宋相两朝难以相比。元代后期50
多年,科举取士(包括国子监生员会试中选者)共 1200余人,占当时相应时期文职官员
总数的4%。按比例,只相当于唐代和北宋的十分之一强。元行复科举后54年间,可以确
定以科举进身参相者共9人,其进士中官至省部宰臣(包括侍郎)、行省宰相及路总管者
,据目前所知,亦不过六七十人(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册)。
如上所述,元朝科举制度的规模很小,它对有元一代的既定用人格局,没有产生多
大影响。不过,元朝最先把程朱理学规定为考试取士的标准,"非考亭(朱熹 --引者)之
学"的作品,被当作"邪说"而毁掉(《金华先生文集》卷26)。此后经明代直到晚清改革
科举制度,以理学科士,维持了将近600年。所以,从元代开始,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
文化史上几乎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
社,2001年)。

注意元朝科举分左右榜,左榜汉人进士根本没啥前
d****z
发帖数: 950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元朝汉化的扫盲贴 (转载)
这个说到关键了。现在人恨元朝的人能胜过老朱这样全家基本死绝的人吗?可老朱为何
要修元史承认元的中国正统王朝地
位?老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继承元(不是蒙古)的版图领土和政治遗产。那么现在
那些反复说元清不是中国正统王朝
的人的目的不就也很明确了吗?他们就是不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元明清民国这一系
列中国正统王朝遗留下来的的版图
领土和政治遗产呗。他们要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去继承宋的领土版图和政治遗产。这
样,东北,内蒙,西藏,西北,西
南,台湾就都自然而然不是中国领土了。最近特别流行否定元和清的中国正统王朝地位
,这个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无脑跟
风。搞得个个比朱元璋都恨元朝,比孙中山都恨清朝。
e****e
发帖数: 975
35
袁的两宋讲得并不好,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套成熟的立论
完全是说评书的水平
e****e
发帖数: 975
36
....你太out了吧
最近开讲辽金西夏了,不过鉴于两宋讲的一般,我这个新的还没什么兴趣听
p******y
发帖数: 3742
37
知道我们宋粉为什么要反袁了吧。我们以事实说话,不像乌有之乡胡说八道。
f******g
发帖数: 592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贴
买《毛岸英》DVD的时候,《金婚风雨情》看了一半,其实心早就飞了。《毛岸英》一
旦开看后,简直有刹不住的感觉,但由于工作忙家务累人疲惫,每次都无法尽兴。但也
有好处,就是可以好好回顾、品味和思索,有感而发的观后感也是随看随记,所以最后
整理起来发现就像流水账一样,请大家多多担待吧!
值得一提的是,从小就会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小宝同学虽然作业多事情多晚上还
要准备第二天上学的东东,还要吹干头发刷牙早睡觉,但也竖着耳朵听,时不时跑过来
瞄一眼,洗完澡赶紧跑过来问剧情,个别地方她也看的流了泪。宝子爸说,这部戏真应
该让小宝从头到尾好好看看啊!特别是岸英岸青小兄弟在老上海生活以及流浪一段。
下面言归正传:
早期的岸英:
剧情还真的令人惊艳,好久没看到有人大力为穷人说话,为普天下穷苦人翻身做主人,
带领工农民众抗争了(此剧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在《井冈山》和《红色摇篮》里饰演主
管红军财政的毛泽民)。也好久没看到控诉人吃人旧社会的电视剧了,特别是描述这样
的旧上海。近年来,不是总有人喜欢怀旧,怀念老上海的范儿民国范儿吗?看看吧!上
海底层穷人怎么生活,小岸英和小岸青过的是多么苦的日子啊!小宝看到... 阅读全帖
s*****j
发帖数: 6435
39
这有什么气愤的? 宋美玲还上面呢.
t*n
发帖数: 14458
40
表示宋粉都很有料
:D

“胸部宽阔”
────────────────
啥形容词........
f*******e
发帖数: 2791
41
有病就去治,发贴治不了脑残
b*****e
发帖数: 5476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明朝科技,贴一篇老文
明代的天文:200多年历法一直算不准,直到利玛窦出现用西方的公历校准才弄出来个
比较准的
顺便说说清代,免得有人说俺是清粉:清代也不会算历法,鳌拜让本土官员算,结果总
是错,康熙就找洋人去了,后来洋人被赶走了又没人会算了。
明代的数学:九章算术传了一千年到了明末居然几乎给传没了,清代只找到一个只有几
章残本,能传下来还是因为那是宋版书值钱,后来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里找到一个
全本,重刻,这才流传下来。
所以就别吹了。。。
f*******5
发帖数: 1815
43
被淹没的史实:
中国52军浴血奋战诺曼底,才使中国获得五常席位
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
根据最新美国解密的文件,经过有良心的历史学家的发掘,发掘出不为世人所知的过去
。蒋公在二战期间,不但把目光放在了中国战场,更放在了欧州战场,而这些史实却被TG
的教科书埋没在了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军一直被认为是无能的代名词。殊不知,
在一九四四年的诺曼底战场上,一支国军部队用鲜血告诉了世界,什么是国军的血性。
在二战之后成立的联合国当中,中国取得了至关重要的五常席位,从而获得了国际事务
的发言权。世人都以为这个席位只不过是罗斯福等巨头们的施舍,殊不知,它却是由几
万国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在美国最近解密的二战档案中,这段历史真相才展现在世人
的面前。
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一九四三年五月,此时二战已经进行了四年。在东欧,经过斯大林
格勒战役,苏联已经转入战略反攻,纳粹德国节节败退。在西欧,经过不列颠空战失败
的德国空军早已无力控制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丘吉尔和罗斯福在
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同时,面对胜利的曙光,罗斯福初
步提出了联合国的构...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44
原贴没问题.
w****j
发帖数: 5581
45
那个富宋对穷蒙古简直叫人喷饭。
C*******r
发帖数: 10345
46
这种也好意思贴,俺们街头敲白铁皮桶的老丁,瞎侃起来都比这个有水平。
C*****H
发帖数: 7927
47
看了的某学术文章,转载其中片断,如果没耐心读长文,看这句就够了:)
“重要的是,无论是把“乌江”理解为长江的一段,还是理解为长江边上的泊船处,项
羽“乃欲东渡乌江”,是想要往东去渡过长江。这是肯定无疑的”。
如果有兴趣找来此文全文读一读,就会发现,作者本人其实是反对“乌江自刎”这种说
法的。另外附上天地图(中文)截屏,今天的乌江,其实已经分为两镇,分属南京和马
鞍山,所以这个地方也是苏皖两省的分界线。地图上可以看到一条小河分隔两镇,注入
长江,然而这也不是“乌江”,而是六十年代人工开挖的驷马河,并非天然河流。至于
作为长江重要支流的那条乌江,源于贵州,于涪陵汇入长江。
以下是转载:
近世多有学人认为乌江是指安徽和县的乌江浦。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
考证》,在“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句下“考证”:“安徽和州有乌江浦,在乌江故县东
。”
(19)这隐约地说“乌江”指乌江浦。王伯祥先生《史记选》的注是:“乌江即今安徽省
和县东北四十里江岸的乌江浦。”(20)这就明确地说“乌江”是指乌江浦。长期作为
高等学校教材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对“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的注是
:“乌江,今安...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扫盲贴--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
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
新浪历史论坛
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
——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毛佩琦
怎样认识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中国为什么从先进走向落后,一直是史学界乃至国人关
注的重大问题。许多人热中于抨击明朝的腐败,同时也热中于称颂清朝康雍乾盛世。如
果孤立地谈论这两个事实,似乎并没有找到中国走向落后的病根。而将明代中后期与清
朝前期联系起来观察,人们则不难从众所周知的事实中看出问题的症结。解体中的明朝
给新事物的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强化的清朝统治却阻断了前进的步伐。

《明史.神宗本纪.赞》上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1]明朝到万历后期,各种衰
败的征兆已经尽行显露。皇帝的怠荒,宦官的跋扈,党争的激烈,都使政权处于失控状
态。从根本上看,这时期传统经济已发展到顶峰。新的经济因素已开始腐蚀着固有的社
会纽带。与此相适应的是思想上的离经叛道和社会生活的放纵颓废,都加速了明政权的
崩溃。
但是,无庸置疑的是,中国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经济上,发达的农业手工
业处于领先水平,不仅为国内商业活动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基础,而且支持了强劲的海外
贸易。明帝国在通海势力的...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49
杜车别 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说开去
新浪历史论坛
作者:杜车别
最近看谢国桢著《明末清初的学风》,里面摘引清王芑孙《洴澼百金方》序中的
一段话,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
“自朝廷开四库全书馆,天下秘书稍稍出见,而书禁亦严,告讦频起,士民葸慎
,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比岁
兵兴东南海隅,忧患日出,士大夫习享承平,仓皇迷闷,欲访寻曩碟以为前事之师,而
书之有者无几。呜呼!……”
我常听见有人为清朝文化专制辩护说,前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文化大革
命,所以满清也并不特别值得谴责,甚至无足道。其实这是不确的。
第一,从维持的时间来说,满清的文字狱,对文化严厉摧残百年有余,这一
点,无论焚书坑儒还是文革都不能与之相比,一长一短,后果便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从压制的规模广度程度上说,也有差异。
记得鲁迅曾经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中为秦始皇叫过屈,说秦始皇虽然烧书
,但技术科学方面的书籍是保留的,而且也有容纳博采别国思想的气量,所针对的仅仅
是一披泥古不化的儒生和骗人的方士而已,所以和德国纳粹的焚书是有本质区别。
至于文革,把某某书批判成...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50
这贴里面可有半点历史内容么?写得倒像是个檄文。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