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赵多佳
(共0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文艺组的讨论现场,图为委员王长田
主持人张泽群(左)
北京人艺党委书记马欣在认真发言、记录并交流着。
说起《泰囧》,文艺组的委员们都惊呼其票房之高,并让王长田透露票房收入。轻松的气氛外,更有直言不讳:赵多佳不顾忌同行不评论同行的“行规”,敢于炮轰高收视率的征婚节目;在电影和电视剧上成为大赢家的王长田和郑晓龙,直言目前影视方面税收较高;王浙滨则在会场上动情地呼吁保护北影厂建筑群。
炮轰 北京台总编批征婚节目
昨天上午,文艺组讨论委员提案,北京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多佳谈到了收视率和媒体担当之间的矛盾。
“我今天想谈谈收视率的问题”,赵多佳说,因为现在电视台都讲求收视率,这又与作为宣传者的媒体肩上所背负的责任存在矛盾。现在电视台都在追求一个收视率,但是盲目对收视率的追求,会令媒体的传播力大打折扣。
赵多佳说,媒体身上肩负着一代代对文化传承的义务,比如非遗、比如历史文化,但是这些东西老百姓不爱看,不看就没有收视率,没有收视率就没有广告,没有广告就没有收入。“你看我们台一年运转要几十个亿,但是国家只给我们补贴500万,怎么办?还是要自己去寻求生存的空间。”
话锋一转,赵多佳接着继续自己的话...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
文艺组的讨论现场,图为委员王长田
主持人张泽群(左)
北京人艺党委书记马欣在认真发言、记录并交流着。
说起《泰囧》,文艺组的委员们都惊呼其票房之高,并让王长田透露票房收入。轻松的气氛外,更有直言不讳:赵多佳不顾忌同行不评论同行的“行规”,敢于炮轰高收视率的征婚节目;在电影和电视剧上成为大赢家的王长田和郑晓龙,直言目前影视方面税收较高;王浙滨则在会场上动情地呼吁保护北影厂建筑群。
炮轰 北京台总编批征婚节目
昨天上午,文艺组讨论委员提案,北京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多佳谈到了收视率和媒体担当之间的矛盾。
“我今天想谈谈收视率的问题”,赵多佳说,因为现在电视台都讲求收视率,这又与作为宣传者的媒体肩上所背负的责任存在矛盾。现在电视台都在追求一个收视率,但是盲目对收视率的追求,会令媒体的传播力大打折扣。
赵多佳说,媒体身上肩负着一代代对文化传承的义务,比如非遗、比如历史文化,但是这些东西老百姓不爱看,不看就没有收视率,没有收视率就没有广告,没有广告就没有收入。“你看我们台一年运转要几十个亿,但是国家只给我们补贴500万,怎么办?还是要自己去寻求生存的空间。”
话锋一转,赵多佳接着继续自己的话...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985
3
为什么要警惕南方系之三:南方系背后的权力体系
作者: 乌有之乡zt(荆.州.洁.花) [177923:71384], 15:48:15 12/09/2011:


导语
前面说到,南方系之所以能够屡屡过线而不被清算,只因其背后有一个强势的权
力体系来给他撑腰,而南方系替这个体系宣传造势、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这个隐
蔽的权力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又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只能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寻找线
索,逐步剖析。

一、“患难见真情”——从两个典型事件看起
李锐与《21世纪环球报道》
2003年,南方系旗下报纸《21世纪环球报道》公然与体制内右翼代表前中组部副
部长李锐合流——对李锐进行独家专访,大谈政治体制改革,鼓吹三权分立。之后,《
21世纪环球报道》被封。据采访李锐的南方系记者王永治回忆,在得知21世纪环球报道
停刊消息后,李锐本人亦“十分震惊”,他曾专为此事两次上书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和
其他政治局常委,呼吁复刊。这两封信都由王永治代为起草,李锐本人亲自修改,通过
组织内部系统的密件传...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5763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方系背后的权力体系zz
南方
原帖链接: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112/280686.html
导语
前面说到,南方系之所以能够屡屡过线而不被清算,只因其背后有一个强势的权力体系
来给他撑腰,而南方系替这个体系宣传造势、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这个隐蔽的权
力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又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只能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寻找线索,逐
步剖析。
一、“患难见真情”——从两个典型事件看起李锐与《21世纪环球报道》
2003年,南方系旗下报纸《21世纪环球报道》公然与体制内右翼代表前中组部副部长李
锐合流——对李锐进行独家专访,大谈政治体制改革,鼓吹三权分立。之后,《21世纪
环球报道》被封。据采访李锐的南方系记者王永治回忆,在得知21世纪环球报道停刊消
息后,李锐本人亦“十分震惊”,他曾专为此事两次上书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和其他政
治局常委,呼吁复刊。这两封信都由王永治代为起草,李锐本人亲自修改,通过组织内
部系统的密件传送渠道上达高层。王永治回忆,他去设在钓鱼台大酒店的21世纪环球报
道北京记者站办公室,给李锐打印上书信函时,都很小心地回避同事。(石扉客:《...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2015年开年,江苏卫视以大手笔购入《何以笙箫默》引发收视高潮,也带来了最新鲜的“一剧两星”初体验。对观众而言,剧多意味着选择余地大了,而对卫视来说,剧多意味着竞争将更激烈。“一剧两星”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各大卫视的地位或将重新洗牌。一剧两星政策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而实行了10年的“4+X”政策将退出电视剧舞台。记者从江苏卫视了解到,因为有原著作者顾漫担任编剧,这部“甜剧”最大程度还原了小说,成为近年来少有的“改编对得起原著”的电视剧,收视率破1。
剧名源自《再别康桥》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很多观众从第一集开始追剧,就喜欢上了《何以笙箫默》,但不少人不理解这部剧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江苏卫视总编办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这是根据诗人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而来。
男主角何以琛的扮演者钟汉良,也是被大家议论最多的一位,曾有网友评价说:“千年修得李大仁,亿年修得何以琛。”
当初,电视剧版赵默笙宣布由唐嫣出演时,也引发了不少热议,但电视剧播出后,不少对“唐版赵默笙”抱怀疑态度的观众已逐渐放下心中大石。唐嫣软软糯糯的声音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她外貌自带的御姐气场,更贴合顾漫笔下“... 阅读全帖
u*****E
发帖数: 2476
6
自古燕赵多佳人啊
燕姬赵女 邯郸就是赵地
z**********e
发帖数: 22064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9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苹果之迷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