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赵藩
(共0页)
t*********8
发帖数: 6
1
话说民国元年(1912年)的八月底,云南鸡足山悉檀寺内已经一片初秋的气象。秋风肃
杀,落叶纷飞。天色已近黄昏。雄伟的万寿殿上,三个人正坐着议事。中间一人是个青
年军官,约莫三十岁样子。还有一个戎装打扮的军人和一个老者,坐在两旁。这时候,
从门外大步走进来一个清瘦老者,身形高大,穿着藏青色僧袍,神色庄严慈和中,却有
一股凛然之气。
三人停止了说话,抬起头来,认真地打量着这个和尚。殿中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只听
见秋蝉的声音,在众人耳朵里面回响。
老和尚在大殿中间站定,迎着众人的目光,静静地环视了一周。他判断正中的青年武官
,应是他要找的云南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的李根源将军。老和尚以前从未见过他
,不过根据此人长相看,国字脸,浓眉大眼,目光透出英武之气,必然处事杀伐果断,
因此非李根源莫属。而且年纪轻轻就任如此大官,少年得志,必有过人之处;当然也极
可能刚愎自用,不听劝告。
想到这里,老和尚的内心波澜起伏。打从不顾卫兵阻拦,闯进大殿起,他早已把生死置
之度外。他知道今天的形势极其险恶。如果论理不成功,李根源是否会当场杀了他,这
并不重要。他担心的只是没法走出这个大殿,全寺的近千僧人肯定会...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985
2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作者: 庄冬zt(卫.岭.梦.槐) [179791:9777], 11:37:41 03/23/2012:

本来一直在文学城玩,又被封了就来这里试试,这里发个帖子真难啊,终于在彻
底放弃之前不知不觉点什么点对了,就发了吧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大家熟知的清人赵藩为武侯祠写的对联的下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总的说来这个对联是批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果事
与愿违。
本来,几天前就想写这个帖子,由于大家熟知的原因没写,嘿嘿。
现在,咱写这个帖子又用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认为咱这个帖子是说薄熙来的,
其实呢,这个帖子当然是薄熙来引出来的,但是,有没有薄熙来最近的事情,或王立军
事件(反正他跟方荔枝不同),现在也是中共的交接班时期。
所以,咱以为中国现在的“势”是中共的交接班时期的“ 势”。
那么,什么是“宽严”呢?
“宽严”就是是非和对错的准绳,准绳放到雷锋那里了,好人就不多了,准绳放
的赖昌...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5391
3
老刀回去取“攸缺先生真迹”,南阳这个主人就把弟弟妹妹们还有两个客人朝庄里让。
进庄的路上,她告诉商成,这边修的新桥和旅店货栈,是二丫撺掇着给她主意。二丫说
,这条向北的官道前后二三十里都没有大集镇,要是起一座大的能存骡马货物的旅店的
话,保管她能挣大钱;至少比南阳守着那二三百亩土地挣得多。
商成一笑没说话。想靠着一个歇脚的旅馆挣多少钱,显然是二丫和南阳的一厢情愿罢了
。不过,有个货栈立在这里,至少能对得起这一方有山有水的土地。而且,他还看到,
南阳的庄子里也在推房倒墙起造新房子,通向公主府邸的道路上,半边街都被砖瓦泥沙
占了。有几户人家的房子院落已经建好,有泥草房也有瓦房还有半泥半瓦的,通通是一
溜三间上房左右柴房灶屋牲口棚,忍不住就笑着说:“这也是跟着二丫她们学的?”虽
然商家庄子以前是座皇庄,但皇庄的管事却不是个厚道人,大斗进小斗出的黑心肠烂事
做了不知道有多少,好好一个庄子,被这家伙营务得就跟贫民窟一样。二丫最看不惯这
样人,第一回来庄上,就把那个管事扭送了官府,一顿板子打得皮开肉绽,二十斤铁枷
一锁,当堂就判了个徙八百里,押去河东养马了。然后几个女娃一商量,就开始重新规
划商家...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
这个问题其实以前就有问有答了。本文“老和尚”指的是圣者虚云老和尚。
辛亥革命,清帝逊位,各省逐僧毁寺,风动一时,那时滇省掌握新军兵柄者是协统李根
源,痛恨各方僧徒不守戒律,将亲督兵赴诸山逐僧拆寺,又忖老和尚是一个穷和尚,怎
么这样得民心?其中必有怪事,于是指名递捕。各寺僧人逃避一空,鸡足山中老和尚所
住持之寺内有僧百余人,个个惶恐,有劝老和尚暂避者。老和尚说:‘你们想离开就离
开,如属业报,避也避不了,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过数日,李根源果率兵入山,
驻军悉檀寺,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及佛殿,诸天殿,老和尚以事急至此,乃独自下山
,到军门,持名剌见李根源,守兵及阍者认识老和尚,叫他赶快逃走,不肯通报;老和
尚不顾一切,迳入,见李根源正和前四川布政使赵藩坐在殿内,老和尚向前敬礼,李不
顾;赵藩与老和尚是旧交,问老和尚到这里来有什么事?老和尚敬礼详述一切。时根源
怒形于色,厉声问曰:‘佛教何用有何益?’老和尚答:‘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
语其初机,则为善去恶。从古政教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
物之本,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宁,而天下太平。’根源面色稍改,又问曰:‘要这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已经为刘备规划了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愿景。刘备托孤之后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更是以“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作为
他报答刘备、忠于刘禅的职分。然
章武元年(212年),刘备以李恢为庲降都督,住平夷县(今贵州毕节),总管南中事
务。“庲降”有招徕、降服之意。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蜀,在南中诸郡设庲
降都督,以安远将军、南郡人邓方为朱提郡太守、庲降都督。
庲降都督治南昌县(今云南省镇雄县),蜀汉建立后,改治平夷县(治今贵州省毕节市
)。延熙中,徙治味县(治今云南省曲靖市),领朱提郡(治今云南省昭通市)、越巂
郡(治今四川省西昌市)、建宁郡(治今云南省曲靖市)、牂牁郡(治今贵州省黄平县
)、永昌郡(治今云南省保山市)、兴古郡(治今云南省丘北县)、云南郡(治今云南
省姚安县)七郡,共61县。建制仍属益州。
庲降都督与江州都督(驻今重庆市)、永安都守(驻今奉节县白帝城)、汉中都督(驻
今汉中市)为蜀汉常置的四个镇戍都督。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智慧和谋略的最杰出化身。(维基百科公共领域)南中诸夷
作乱
刘备死后,越巂(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西北)...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57
6
蜀国不设史官的历史意义在:为神化诸葛亮走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成都武侯祠有古往今来许多赞誉诸葛亮立下“不世之功”的对联。余浅陋,实不知孔明有
何“不世之功”?是统一中国,还是反抗外族入侵?抑或是促进了中国的繁荣富强?
武侯祠中有一副著名的楹联,是清末民初人赵藩写的,原文如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据说毛主席也对这幅对联甚为赞赏。上联赞的是诸葛亮征服孟获的故事。下联说的“不审
势即宽严皆误”,是诸葛亮对法正的回答。这段对话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引郭冲的记载:
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
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主客之义,宜相降下,愿
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
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
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
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诸葛亮自夸他的
r*****d
发帖数: 57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原创】细说诸葛亮其人

蜀国不设史官的历史意义在:为神化诸葛亮走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成都武侯祠有古往今来许多赞誉诸葛亮立下“不世之功”的对联。余浅陋,实不知孔明有
何“不世之功”?是统一中国,还是反抗外族入侵?抑或是促进了中国的繁荣富强?


武侯祠中有一副著名的楹联,是清末民初人赵藩写的,原文如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据说毛主席也对这幅对联甚为赞赏。上联赞的是诸葛亮征服孟获的故事。下联说的“不审
势即宽严皆误”,是诸葛亮对法正的回答。这段对话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引郭冲的记载:

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
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主客之义,宜相降下,愿
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
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
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
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
d*****1
发帖数: 263
8
总和现有的条件,商成得出结论,即使宰相公廨同意出兵东倭,最快也要等到三年之
后才能用兵。泡-书_吧(WwW.PaoShU8.COm)
谷实是比较热心出兵的人。他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插手东倭
国重大事务的机会,而是出于他对自身处境的考虑。眼下太子新亡,朝堂上局势纷扰前
景不明,所以对头们都还没有开始认真地对付他。但也有了一些征兆。以前他在庄子上
休养时,不管朝堂上发生什么事,总会有人及时地向他通风报信,可最近一段时间,这
样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很显然,那些原本与谷家走得比较近的人肯定也察觉到风声不太
对头,所以已经在若隐若现地疏远他了。越是在这样的微妙时刻,他就愈加地希望朝局
能够变得更加复杂一些,局面越是扑朔迷离越好,只有一潭水被彻底地搅浑了,他才会
有时间思虑对策,才可能寻到使家族脱身局外的机会。他仔细盘算过,要想让局面混乱
起来,能想的办法不多,不外乎三条路:一是立储的事情迟迟没有下文,二是张朴的南
进派倒台、董铨和北进派卷土重来,三是萧坚战败。不管发生了哪一件事,都会引起朝
局震荡,在别人纷纷陷入储位之争、南北之争和追究战败责任的时候,不可能还有人会
... 阅读全帖
(共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