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起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d
发帖数: 21441
1
一觉睡醒,到底起兵了没有?
s*8
发帖数: 1933
2
国民党北伐,到张学良东北易帜已经算是完成统一,
我朝更是著名例子,起兵长江以南,一二方面军都起军江南,四方面军起军湖北,几乎
是江南,几乎所有的元老都是江南人,最后一统。
f****m
发帖数: 7469
3
光头最后没有完成统一阿,还有太祖呢。
太祖在江南被赶得满地跑,跑到北边吃上小米白面,立刻就牛了。
红巾军朱元璋江北淮河一带起兵的
t****n
发帖数: 10724
p********f
发帖数: 787
5

多了,阿育王在长江以南起兵,最后统一全印。
h***i
发帖数: 89031
6
起兵反独裁更好玩啊
你发贴属于撸管的好玩
反独裁就有美女可操了
a*****5
发帖数: 478
7
你觉得有好处,那你起兵反独裁啊。
我觉得没有好处,所以按兵不动。
h***e
发帖数: 20195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rvl (let freedom ring, let freedom wi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书记什么时候起兵北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1 20:19:59 2012, 美东)
事不宜迟
c*****1
发帖数: 3240
9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Mon Sep 24 23:20:41 2012, 美东) 提到:
为避免贴子过长,新开一贴继续贴自己的《通鉴》笔记,从晋朝开始。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泰始元年(265年):八月,司马昭卒,昭长子炎为晋王。吴主迁都
武昌,丁固、诸葛靓守建业。十二月,魏帝禅位于晋,降为陈留王,居邺。晋王即皇帝
位,尊封族亲诸王。帝承魏氏奢侈浮华,矫以仁俭。
二年(266年):永安山贼施但作乱,北至建业;丁固、诸葛靓平之。十二月,吴主还
都建业。
三年(267年):春正月,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
四年(268年):正月,贾充等修律令。吴施绩寇江夏,万彧寇襄阳;刘俊等三攻交趾
;丁奉、诸葛靓攻合肥,皆败师。
五年(269年):帝有吞吴之志,使羊祜都督荆州,卫瓘都督青州,司马佃都督徐州。
安置西蜀人才(诸葛亮之孙京等)。吴主遣虞翻、李勖等会于合浦,以击交趾。
六年(270年):吴左大司马施绩卒,陆抗统军;何定权盛。胡烈讨鲜卑不克。南匈奴
五部居并州诸郡,改姓刘氏...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2464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秦帝国一看,苏秦形象全毁了
本文摘自:《秦始皇的秘密》 作者:李开元 中华书局
1 丞相的反叛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始皇的表叔,权高位重,出任丞相达十一年之久的昌平君熊启,突
然被迁徙到秦楚两国边界的郢陈。他为什么被迁徙到郢陈,他与秦王嬴政之间,究竟发
生了什么事情?由于史书失载,又成为一桩历史之谜。
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的事情,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一共只有六个字:"昌平君
徙于郢。"简略而不详的纪事,文字上并没有特别难解的地方。徙,迁徙。郢,地名。
这里的郢,指的是郢陈,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市。这条记载说,秦王政二十一年,
昌平君被迁徙到了郢陈。
郢陈这个地方,从前是陈国的国都,楚国灭掉了陈国以后,曾经将首都迁到这里,于是
被称为郢陈。昌平君被迁徙到这里以前,郢陈已经被秦军占领,改称为陈县,属于秦国
的领土,地处秦国和楚国的交界地区。那么,昌平君为什么会被迁徙到这样一个地方来
呢?
昌平君被迁徙以前,是秦国的丞相;他的迁徙路线,是从咸阳到郢陈。咸阳是秦国的首
都,郢陈是秦国的边地,由首都到边地,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如果不是
为了特殊的事情一时性前往,常常意味着贬斥和失意。大家再看看史料中的...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469
11
长篇历史纪实文学连载:大唐圣主李世民(5)(图)
周若水
李世民劝父起兵救民:“父亲大人,儿有大事要与父亲商量。如今主上昏庸无道,
百姓穷困,盗贼四起,大隋的气数已尽,我们何不承天时、顺民意,兴义师以号令
天下,拯救黎民出水火!”
【人民报消息】(接上)
第五章 怜苍生世民承天命 弃无道李渊兴义师
隋炀帝雁门被围,经李世民神计退兵,劫后余生的他,隐隐地有种来日无多之感,也就
更觉得生之可贵。而东都洛阳实在是太不安全,北有突厥屡屡進犯,周围又是盗贼群起
,这令他寝食难安。自大业八年以来,杨广就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晚上难以入睡,
夜里常常从噩梦中惊醒,每晚都要几个宫女在旁不停地轻拍慢抚,杨广方可入睡。
大业十二年四月(西元616年),杨广的宫殿西院起火了,这把火,令杨广对东都洛阳
彻底生厌。看着冲天的火光与滚滚的浓烟,杨广的胆都吓破了:“盗贼怎么这么快就杀
進宫来了?还放火烧宫!”杨广本能地跑到皇宫西花园的草丛里藏了起来,等到大火熄
灭了回宫,才知道原来是虚惊一场。此后,失眠的痛苦比以前更甚了,杨广想或许只有
远离北方才会安全。
这年七月,杨广不顾大臣的死谏,带着妃嫔、皇子,群臣,浩浩荡...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Sat Sep 1 16:36:02 2012, 美东) 提到:
已经读到王莽了。做一些读书笔记备忘。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 命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的评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
分莫大于)
-- 魏斯(魏文侯)
-- 智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家灭智,张孟谈说二子
-- 豫让刺赵襄子
-- 魏文侯,魏桓子之孙。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
--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
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 吴起杀妻,残忍薄行之人。
慎靓王二年(前319年)
三年(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伐秦,秦败五国之师。
四年(前317年):苏秦被刺杀。张仪说魏襄王事秦。
五年(前316年):秦司马错伐蜀,蜀属秦。
周赧王元年(前314):燕国内乱,齐伐燕,杀子之与燕王哙。
二年(前313年):楚王中张仪之计,绝齐而六百里地不得。
三年(前312年):秦大败楚师,取汉中地。燕昭...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苏镇:“天下苦秦”辨
2016-05-01陈苏镇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微信号BDZGGDSYJZX
功能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982年10月,教育部93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是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编辑说明:陈苏镇教授《“天下苦秦”辨》发表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报》第
315号,微信版文字略有调整,引用请据原书。】

“天下苦秦”是秦末战乱中颇为流行的一句鼓动反秦的口号。陈胜于大泽乡起事时,分
析过成功的可能性,认为“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此
后,这一口号每每被起义将领用来证明反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如《史记·张耳陈余列
传》载张楚将军武臣谓赵地豪杰曰:“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高祖本纪》载刘邦谓
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等等。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当时关中并未发生反秦暴动,《始皇本纪》言“山东郡县少
年苦秦吏”,比较确切,“天下苦秦”则有夸张之嫌。二是喊出“天下苦秦”口号的陈
胜、武臣、刘邦等人皆为楚军将领,而楚人正是当时反秦的主力。这说明“苦秦”最甚
者其实是楚人,“山东郡县”尚不能准确揭示这一事实,“天下”云云更进一步将... 阅读全帖
h****t
发帖数: 632
14
来自葛书
在《普天之下》中我做过如下结论: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经过了一二千年的发展,到这时建立了以中原
为中心,以华夏族为主干的集权政权,但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自治政权。 此后有一千余
年的时间内,存在着一个以秦朝疆域为基础的中原政权(在找不到确切名称的情况下,
姑且依惯例这样称谓),其版图时有盈缩;其余时间则分裂为若干个政权,但自治的政
权始终存在。
中国真正的统一是在1759年实现的,持续了81年。1840年后中国又进入了局部分裂或分
裂的阶段,至今还没有结束,真正的统一还有待完成。
所以对中国而言,分裂、分治的时间是主要的,统一的时间是短暂的。对中原王朝而言
,统一的时间略少于分裂的时间。但元朝以前分裂时间多于统一时间,元朝以后则基本
上是统一的。
在《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中我进一步作了说明和具
体计算:
如果以历史上中国最大的疆域为范围,统一的时间为八十一年。如果把基本上恢复前代
的疆域、维持中原地区的和平安定作为标准,统一的时间是九百五十年。这九百五十年
中有若干年,严格说是不能算统一的,如东汉的中期、崇祯后期等。
如果以秦始皇灭...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还是那句话,清华简到底真的假的我现在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不同意见,学术讨论不
同意见很正常,谁是谁非两说。这些不相信清华简的人也可能错了,但我不相信他们都
是在NED等领狗粮的
清华简《咸有一德》《说命》真伪考辨(一)
张岩
【按语】本文原是为一次学术讨论会(“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出土文献
与古书成书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的参会论文,但在会前提交论文时被会议主办
方(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及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协办)拒绝。
数月前,会议主办方给我发来的会议邀请函(见附录:本次学术讨论会的邀请函)提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新出土文献”之一,这些“新材料”对
“古代文献学以及相关的历史学课题的研究都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我据此选定参
会论文的主旨:清华简是否属于“新出土文献”。据我所知,学术会议主办方(不是因
为论文主旨超出规定的论题范围,也不是因为论文质量问题)拒绝一篇参会论文的情况
十分罕见。其原因:我的文章是在质疑此次学术会议的研究前提(也就是对清华简的证
伪)。
本文的研究结论:(1)清华简《咸有一德》和《说命》中的作伪破绽十分明...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6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四 河阴之变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兒,不解汉兒歌。
读北魏墓志就会注意到里面有为数不少的人,尤其是元氏墓主,有一个共同的去世之时
:建义元年或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此日自然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河阴,即黄河之南
,在洛阳城北,元宏营建洛阳时候以此为祭地之所:初营方泽于河阴。也是历来墓葬之
处。
胡太后毒杀明帝,立幼主,引起大批北魏宗室大臣愤怒。但是为什么是尔朱荣这个"马
邑小胡"起兵?其一自然是他手握重兵,并且有"霸业"的野心:明帝时因平叛杜洛周
,葛荣等起兵,"严勒部曲,广召义勇",他的军中则有贺拔岳,高欢这些后来赫赫有
名的人物。其时他的头衔是: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
大都督。明帝也欲借尔朱兵力与太后抗衡:密诏荣举兵内向,欲以胁太后。觉得尔朱荣
起兵之形势与董卓有约略相似处,一个是"马邑小胡",一个是游羌中与豪帅结交。都
是天下纷乱时候,六镇与黄巾,以起兵平乱而壮大势力,也都是在宫廷内乱纷争之时趁
机带兵入洛,进而行废立之事,掌控朝政。董卓以废立立威,并纵容兵士大掠洛阳。尔
朱荣则是废立外更屠杀大臣。不过,尔朱荣虽有河阴之酷,也有平叛之功,董卓...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7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四 河阴之变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兒,不解汉兒歌。
读北魏墓志就会注意到里面有为数不少的人,尤其是元氏墓主,有一个共同的去世之时
:建义元年或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此日自然就是著名的河阴之变。河阴,即黄河之南
,在洛阳城北,元宏营建洛阳时候以此为祭地之所:初营方泽于河阴。也是历来墓葬之
处。
胡太后毒杀明帝,立幼主,引起大批北魏宗室大臣愤怒。但是为什么是尔朱荣这个"马
邑小胡"起兵?其一自然是他手握重兵,并且有"霸业"的野心:明帝时因平叛杜洛周
,葛荣等起兵,"严勒部曲,广召义勇",他的军中则有贺拔岳,高欢这些后来赫赫有
名的人物。其时他的头衔是: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
大都督。明帝也欲借尔朱兵力与太后抗衡:密诏荣举兵内向,欲以胁太后。觉得尔朱荣
起兵之形势与董卓有约略相似处,一个是"马邑小胡",一个是游羌中与豪帅结交。都
是天下纷乱时候,六镇与黄巾,以起兵平乱而壮大势力,也都是在宫廷内乱纷争之时趁
机带兵入洛,进而行废立之事,掌控朝政。董卓以废立立威,并纵容兵士大掠洛阳。尔
朱荣则是废立外更屠杀大臣。不过,尔朱荣虽有河阴之酷,也有平叛之功,董卓...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18
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纠葛:努尔哈赤如何崛起的?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5-19编辑:徐亚军
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曾经是大明帝国真正的英雄。
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间的恩怨纠葛,错综复杂,极为诡异,至今无人能够完全考证
清楚。
诚如我们所知,早期的努尔哈赤远不像后来人们所愿意相信的那样强大与传奇;而
早期的李成梁则是一位真正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一位起于贫寒却曾经百战百胜的将军。
可惜,当努尔哈赤日益强大起来时,这位英雄却在大明朝万历十年之后扑朔迷离的
政局中,如美人迟暮般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末路。努尔哈赤崛起的整个经过,几乎贯穿在
李成梁没落的全部过程之中。双方此种消长的原因何在,正是我们需要在此展开的。而
这种消长的结果,就是大明帝国辽东局势的糜烂日深。
仔细观察一位真正的英雄走向末路,真是一种令人伤感的体验。
四十岁时,一位巨眼识人的大明巡按御史发现了李成梁。
当时,这位具有朝鲜族血统、出身于中级武将世家的李成梁,正在辽东铁岭卫走投
无路,苦度时光。这里,就是今天出了个赵本山而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辽宁省铁岭市。
李成梁,字汝器,又作汝契,号银城。他的先祖李英是朝鲜人,明朝初年从朝鲜渡
江来到...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9
七王之乱
中国西汉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周亚夫等率军历时三个月平定以吴王刘濞
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叛乱的战争。汉景帝即位后针对地方各诸侯割据势力越来越大而直接
威胁到中央权力,景帝采用晁错之策,着手削藩,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起以吴
王刘濞为首的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叛乱而杀晁错,
向七国“谢罪”,但七国仍然进攻不止。于是景帝派遣周亚夫率军抵抗,于公元前154
年平定叛乱。
七王之乱 - 历史背景
七王之乱汉高祖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后,大封同姓诸侯王以镇抚天下。后来诸王封地实
际成了独立王国,与汉廷的矛盾日益激化。汉文帝用贾谊策,将一些诸侯国分小。汉景
帝时又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将诸侯王的部分封地收归朝廷管辖。由此触发了
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
汉景帝即位后针对地方各诸侯割据势力越来越大而直接威胁到中央权力,景帝采用晁错
之策,着手削藩,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结果引起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以“请诛晁错,以
清君侧”为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叛乱而杀晁错,向七国“谢罪”,但七国仍然进
攻不止。于是景帝派遣周亚夫率军抵抗,于公元前154年平定叛乱。...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469
20
长篇历史纪实文学连载:大唐圣主李世民(7)(图)
周若水
李世民兵征天下(绘图: 曹醉梦 / 大纪元)
(接上)
第七章 隋炀帝丧命江都城 唐高祖登基太极殿
中原大乱,李密的瓦岗军又屡犯东都,东都急报一次次传到江南。杨广派心腹之臣王世
充帅江、淮劲卒回东都拒寇。此时的杨广已无心北归。为避战乱,杨广想在江南的丹阳
另建都城,企盼着凭藉长江天堑做为据守江南的屏障,继续做着他沉醉不知昏晓的南国
大梦。
杨广或许已经忘了,当年还是晋王的他,以二十岁的英年雄武,亲率五十一万隋兵,横
跨长江踏平南陈,将《玉树后庭花》之主陈叔宝押回长安,斩杀了南陈的奸佞臣子。天
堑似乎专为护佑贤德仁智之主,对于昏庸残暴之君,却毫无凭藉之用。
帝王一旦国破,他的宫殿、他的妃嫔、他的珍宝、他的公主……也就都成了别人的战利
品。隋文帝杨坚的宠妃宣华夫人,就是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后被杨广所蒸;杨广的
宠妃陈贵人陈婤,则是陈叔宝的第六女。那时的杨广,更想得到一位极品的南国佳人,
却不幸被大臣高颖斩杀了。
这位南国佳人张丽华,是陈叔宝的宠妃。陈叔宝处理国政时,都要将张丽华抱在膝上。
张丽华侍宠乱政,一手遮天,把个南陈朝廷搅得...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25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盛世危言
隋大业8年,公元612年,正月癸未(初三)这一天,帝国的边境城市——涿郡的蓟城见证
了一场自己有史以来从未经历过的盛大场面。这座城市虽然注定将以北京这个名字成为中
华帝国的首都和象征,但此时,它还只是处于帝国的边陲。尽管随着不久前永济渠的开通
,交通条件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由于时间有限,这一改变的深远影响还没有充分显
现出来,蓟城的地位仍然远远及不上长安、东都等国家的心脏城市。虽然地位有所不如,
但今天蓟城所经历的恢宏场面却是长安、东都这些城市所从未经历过,而很可能也永远不
会再经历的:大隋天子杨广集结的1133800大军,正在这里誓师,准备东征负隅顽抗的“

丽小丑”。大军分左右两翼,共24军,准备同时攻击高句丽的24道。大军每天从蓟城发一
军,每军相去40里。历经24天才发尽,大军“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
。接着又发天子亲率的6军,前后相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

。这一百多万大军之后,又有上百万民夫丁壮将无数粮草辎重从储粮2400万石的洛口仓,
以及回洛仓、河阳仓、常平仓、广通仓、黎阳仓等其他五大官仓和储盐20万石的子罗仓等
储存其他...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这位晋安帝据说很弱智,和西晋惠帝可以比美,东晋迅速混乱化。北伐,九个短暂国家
出现,互相攻伐中。
晋纪三十一
安皇帝甲 隆安元年(397年):凉王吕光讨西秦王乾归,光弟延战死,光引兵还。正月
,燕信都降魏。秃发乌孤自称西平王,克凉金城(南凉)。燕主宝出奔中山,投清河王
会于蓟。会叛变不成,被杀。慕容麟奔邺。晋王恭、殷仲堪起兵,“清君侧”,会稽王
道子杀王国安、王绪以安之。凉郭黁、杨轨反。十二月,魏克中山。
晋纪三十二
安皇帝乙 隆安二年(398年):燕赵王麟让位于范阳王德,德杀麟,称燕王,都滑台(
南燕)。燕主宝据龙城,欲投范阳王不成,返龙城,被兰汗所杀,并杀太子策及公卿士
百余人。长安王盛平兰汗之乱,即皇帝位(后燕)。魏王珪迁都平城,冬,即皇帝位。
晋王恭起兵为乱,败,死。晋桓玄、杨佺期、殷仲堪坐大势力。凉一分为三:段业(北
凉)、秃发乌孤(南凉)、吕光(后凉)。
晋纪三十三
安皇帝丙 隆安三年(399年):南凉武威王乌孤徙治乐都。北凉段业即凉王位。南燕李
辩以滑台降魏,南燕王德攻略兖、青。乌孤卒,弟利鹿孤继之。秦主兴自降为王;克晋
之洛阳,晋淮、汉以北多降于秦。晋三吴孙恩之乱,刘牢...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这位晋安帝据说很弱智,和西晋惠帝可以比美,东晋迅速混乱化。北伐,九个短暂国家
出现,互相攻伐中。
晋纪三十一
安皇帝甲 隆安元年(397年):凉王吕光讨西秦王乾归,光弟延战死,光引兵还。正月
,燕信都降魏。秃发乌孤自称西平王,克凉金城(南凉)。燕主宝出奔中山,投清河王
会于蓟。会叛变不成,被杀。慕容麟奔邺。晋王恭、殷仲堪起兵,“清君侧”,会稽王
道子杀王国安、王绪以安之。凉郭黁、杨轨反。十二月,魏克中山。
晋纪三十二
安皇帝乙 隆安二年(398年):燕赵王麟让位于范阳王德,德杀麟,称燕王,都滑台(
南燕)。燕主宝据龙城,欲投范阳王不成,返龙城,被兰汗所杀,并杀太子策及公卿士
百余人。长安王盛平兰汗之乱,即皇帝位(后燕)。魏王珪迁都平城,冬,即皇帝位。
晋王恭起兵为乱,败,死。晋桓玄、杨佺期、殷仲堪坐大势力。凉一分为三:段业(北
凉)、秃发乌孤(南凉)、吕光(后凉)。
晋纪三十三
安皇帝丙 隆安三年(399年):南凉武威王乌孤徙治乐都。北凉段业即凉王位。南燕李
辩以滑台降魏,南燕王德攻略兖、青。乌孤卒,弟利鹿孤继之。秦主兴自降为王;克晋
之洛阳,晋淮、汉以北多降于秦。晋三吴孙恩之乱,刘牢...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787
24
20、十全老人
清高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1736年-
1795年在们,年号乾隆。其后又做了三年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
帝。
乾隆在位期间,进行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出征缅甸、安南等诸多战役,自我总结为“
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乾隆开四库全书馆,历时十五年编修成《四库全书
》。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于养心殿驾崩,享年八十九岁。庙号高宗,葬于裕陵。
19、勤步终生
清世宗胤禛
雍正,名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玄烨第四子,乾皇帝弘历之父。
1723年,胤禛在纷争中神秘继位,年号雍正。继位之后,雍正即着手整顿吏治,打击朋
党。先后除掉与自己争储失败的皇八弟、皇十四弟,以及侍功自傲的年羹尧、隆科多等
人。
1724年,雍正诏令实行耗羡归公和讵廉银制度。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
推广“摊丁入亩”之策。命鄂尔泰都督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并用兵西北,维护边
疆。
1735年8 月23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其死因至今依然是史学界的一大疑团,
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18... 阅读全帖
i*****y
发帖数: 3449
25
在日本电视上得见先生风采,豁达而真实,有阳春喜气,聪明之人也,遂欲与之有言。
历史转变期要人物,还要有道,先生今尚如留学巴黎时之青春志气人,对新知识能谦受
乎?先生到日本及美国之行,诚乃可以开出新局面。对越南出兵之决断与撤兵之决断,
居然行于险地,厉而无咎,难能可庆。但亦事先若无先生访美访日之行,对越南此举将
不会这样便宜。惟今后诸事皆尚须深知其故,以新知对应之,而非可以旧辙行也。
对越南出兵收兵是中国独自的行动,故要做得手脚干净俐落,但今后的谈判,则不妨拖
泥带水,做到与日本美国的对越交涉合在一道,日美今为警戒苏俄在从越南政府取得海
军基地之故,外交已着实深刻化,不但关系其对越南的经济援助问题,亦且引向日美中
缔结西太平洋共同防卫的构想了。日本的财界与政府今有此意欲。若此西太平洋共同防
卫条约机构实现,则于日美的对中经济关系将可更有一推进矣。
至于先生等所云四项现代化中的产业现代化一项,是先要明白事情。先生于访日时曾言
,最难的是农业问题。及后又遇到了日美经济协力规模的接受能力的问题,凡此都要先
认识第二次大战后现代产业与政治的新的事实,纔能知问题的所以然之故,而以革命来
对处的。(...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26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定居日本的胡兰成通过中国大使馆,给邓小平献上了万言书
邓先生小平钧鉴:
在日本电视上得见先生风采,豁达而真实,有阳春喜气,聪明之人也,遂欲与之有言。
历史转变期要人物,还要有道,先生今尚如留学巴黎时之青春志气人,对新知识能谦受
乎?
先生到日本及美国之行,诚乃可以开出新局面。对越南出兵之决断与撤兵之决断,居然
行于险地,厉而无咎,难能可庆。但亦事先若无先生访美访日之行,对越南此举将不会
这样便宜。惟今后诸事皆尚须深知其故,以新知对应之,而非可以旧辙行也。
对越南出兵收兵是中国独自的行动,故要做得手脚乾淨俐落,但今后的谈判,则不妨拖
泥带水,做到与日本美国的对越交涉合在一道,日美今为警戒苏俄在从越南政府取得海
军基地之故,外交已著实深刻化,不但关系其对越南的经济援助问题,亦且引向日美中
缔结西太平洋共同防卫的构想了。日本的财界与政府今有此意欲。若此西太平洋共同防
卫条约机构实现,则于日美的对中经济关系将可更有一推进矣。
至于先生等所云四项现代化中的产业现代化一项,是先要明白事情。先生于访日时曾言
,最难的是农业问题。及后又遇到了日美经济协力规模的接受能力的问题,... 阅读全帖
S**m
发帖数: 53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英雄莫问出处 富贵当问缘由
盛唐中国强健的精神大概就来源
这些鲜卑战士吧.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记载北魏权臣尔朱荣把北魏胡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扔进黄河
淹死,在河阴诛杀朝臣两千多人,派兵又把自己刚刚立为魏帝的元子攸两个亲兄弟杀害,
把元子攸劫持于一个帐蓬内,准备处理掉。一不做二不休,尔朱荣军士高呼“元氏既灭,
尔朱氏兴”。“时都督高欢劝荣称帝,左右多同之。”《周书·贺拨岳传》关于此段历史
的记载也如此。可如果翻看《北齐书》和《魏书》中高欢的帝纪《神武纪》,倒成了“献
武王(高欢)等曰:‘未若奉长乐王以安天下’,于是还奉庄帝”、“荣将篡位,神武(
高欢)谏……”——史书记载大相抵触:《周书》、《资治通鉴》说高欢为了巴结尔朱荣
而劝他篡位自立,《北齐书》、《魏书》反而把高欢说成是一个心存魏室宗高的忠臣大好
人!为什么会如此呢?《魏书》的作者是魏收,他本来就是灭亡了魏朝的北齐臣子,加之
北齐帝王个个凶残荒淫,高压高爵之下自然要美化老皇帝,否则也说不通高欢日后起兵反
叛尔朱氏的理由;加之魏收本人也是个无良文人,谁和他关系好他就在史书中美化这些人
的先人前辈,谁和他不好他就故意不给这些官员的家人入传或有意丑化人家,并狂...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郭松龄反奉 28
所以俺的最终选择,也就是第二套剧情:20日滦州会议起兵,22日晚通电。故而现国内
史书几乎众口一词说郭松龄1925年11月23日在滦州起兵,都是部分当事者记忆错误,后
来历史家以讹传讹的,鲁穆庭回忆六十年代就已经刊行于文史资料选辑,他们没有细致
考察这个问题;姚东藩回忆是2008年才刊行出来,他们没有机会读到。
但是这也就意味着,11月20日,冯玉祥在绥远包头签署同盟协议,同一天郭松龄在直隶
滦州起兵,当时他一点都不知道冯玉祥已经答应了这一协议。也许,他已经胸有成竹,
认为同盟一定达成;他不是商人买办,没有契约精神和文牍主义,不重视文字条款,自
认为冯玉祥和李景林足够可信,没有最终经过签署的文字的协定,甚至还没有听到冯玉
祥对其最终条款的应允,三角同盟也已经达成。但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他认为无需等
到同盟最终达成,即可起兵,这说明他对单干也是有思想准备的!没有这个同盟的支持
,他独自也要反奉。
俺前面已经说了,郭松龄组建郭冯李反奉同盟,却没有解决冯李的地盘矛盾,也就不能
坚实地拉住李景林,这个同盟一开始就没有谈妥,就不牢靠,这是他犯的第一个错误。
那么,这里在分析了滦州会议时间问题之后...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3758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曹操是否言过其实?
☆─────────────────────────────────────☆
StationCC (Station Central Committee) 于 (Tue Dec 29 03:53:32 2009, 美东) 提到:
军事家算一个 天才算不上,可能某孤陋,但是认为曹操是军事天才有过了。
因为曹操一生打过胜仗,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但是败仗也没有少打,动辄就
是携亲眷或亲兵逃遁,类似的事件发生不少,再加上赤壁之战的败笔。所以称天才我觉
得有点过,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
顺便评论一下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纷争,这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次数太
多了,三足鼎立、多足鼎立的状况更多,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没有做到统一中国
。而历史上面对这样的情形统一中国的例子有很多,曹操与这些人的才能比起来如何?
我看曹操是逊之的。汉之刘邦,起兵反秦,当时群雄混战,还是最后统一中国;隋代的
杨坚,面对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同样统一了中国,而且首次开科举取士,三省六部制的设
立等等,所以很多外国历史学家称杨坚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应该不逊于曹操;隋
朝末年,唐朝初年,也是军阀混战,多...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0
☆─────────────────────────────────────☆
purllyken (purllyken) 于 (Sat Jun 26 21:06:53 2010, 美东) 提到:
为何淝水之败后苻坚亡国, 而赤壁之败后曹操却没有? 苻坚天下二分有一,而曹操
天下才三分有一.
http://mywebspace.wisc.edu/huang56/web
拒谏诤兵败淝水
苻坚志在统一天下,经过20多年的精心治理,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国富兵强,
只剩下地处东南一角的东晋尚未征服,苻坚耿耿于怀。建元十五年(379年),前秦攻
克了东晋的襄阳,俘虏了守将朱序。苻坚认为夺取东晋,统一天下的条件已经成熟,于
是决定伐晋。
建元十八年,苻坚在太极殿召见群臣说:“我从继承大业以来,将近三十年了。四
方大致平定,只有东南一角,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兵力,能有九
十七万。我准备亲率大军东伐。你们以为如何?”面对苻坚的主张与发问,除秘书监朱
彤表示赞成外,其余大臣都纷纷反对,久议不决。苻坚很生气地说:“算了吧,还是由
我自己决断好了。” 群臣退朝后,苻坚又留下弟弟...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31
你搞错的多了去了,谁跟你说TG因为统一时间所以NB逆天了?共产党1921年建党的时候
就算起兵了?你懂什么叫起兵么?就你这个逻辑,唐朝得是有李阀那天起就算是起兵了
。宋朝从赵匡胤参军起就应该算是起兵了,到宋快亡了也没统一。
y****i
发帖数: 202
32
吴三桂这个人属于耍小聪明的类型,战略上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吴三桂前半生如果就按他的历史本来的路数走,除了杀永历帝、其他算不上什么太大的
失误。
后来起兵造反的时候,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
1)作为一个地方军阀去进攻中央政府,你必须速战速决才能掌握主动权。
而吴三桂在初期进攻势如破竹的时候,没有趁势北伐,而是过于纠结一城一池的得失。
结果被清军牵着鼻子走,一直在广西、湖南一带转悠,使得康熙能够以全国敌一隅、活
活把吴三桂拖死。战争打的是物力、财力、兵力,时间越久、对康熙的中央政权越有利。
2)吴三桂最致命的错误是对陕西提督王辅臣的拉拢不够坚决。王辅臣原为吴三桂手下
一员虎将,三藩之乱时他手握8万生力军,康熙和吴三桂都在拉拢他、但他态度骑墙谁
也不帮。吴三桂因而放松了对他的拉拢。
后来战争打了三年,康熙和吴三桂都筋疲力尽、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此时王辅臣被缓过
气来的康熙派周培公招降成功。这几万大军加入战斗之后,胜利的天平自然就倒向康熙
了。
如果穿越回去,首先避免杀永历帝,这事可以让别人去干。
第二,吴三桂起兵之前一定要花大力气拉拢王辅臣,这个棋子非常关键、属于胜负手。
比如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开府的制度注定要互相残杀
从两《唐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可以分析出老李才是太原起
兵的总后台,李二只是急先锋。
zz
如果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所定的调子,在大业十三年以前,一直是
李世民在上蹿下跳搞三搞四,李渊则小心谨慎到几乎可以说懦弱的地步。
当时李世民拉拢了一大堆人以后,甚至担心父亲不肯造反,迟疑不敢向父亲说明。
这时已经下狱的刘文静向李世民出主意,说裴寂与李渊关系良好,可以先拉拢裴寂,然
后让裴寂帮忙劝说李渊。
于是李世民抓住裴寂好赌的性子,让辽山县令高斌廉做中介人,时不时就找裴寂赌
钱。大概裴老鬼过去太穷,所以对发横财这种事非常执着。李世民就故意输给裴老鬼很
多钱,一来二去,裴寂也不免陷入“拿人手短”的局面。然后李世民要裴寂帮他劝说父
亲,没想到裴寂向他透露一个消息,那就是他老爹居然已经和晋阳宫的美人有了一腿。
到了《新唐书》里,更进一步说,找宫人来和李渊上床正是李世民与裴寂商定的计策之
一,目的是逼李渊就范。这个,个人无法判断,所以不发表意见,呵呵。
总之这下李世民猜透老爹的假正经了,便跑去找父亲明目张胆劝父亲起兵,李渊开
始还继续装样子,气吼吼地吓唬...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2464
34
其实也没有怎么吹。
那个时代的人心,北魏鲜卑汉化,人心浮夸,大部人都是爱吹牛爱打酱油。碰上硬仗,
大部分人选择都是溃或者投诚——反正保住小命才能够继续汉化、享福、吹牛皮。
不管怎样,陈庆之从江南开始北伐打下了洛阳是事实。
陈庆之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山西太原人尔朱荣。尔朱荣当年是以七千人平定北
方六镇叛乱的军事天才,七千山西子弟兵VS几十万叛军,尔朱荣七千人挥舞狼牙棒中央
突破、穿插、分割包围,打的是震慑,是勇气,是心理。然后尔朱荣收复了几十万叛军。
当尔朱荣面对陈庆之的时候,虽然尔朱荣军队虽多,但是真正的核心还是那七千山西子
弟兵,其他人都是啦啦队,都是来镀金长个资历的,都是来打酱油的。但是陈庆之的七
千人却很齐心。所以尔朱荣部经常溃败,没办法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同时因为尔朱荣
的山西子弟本阵还在,所以每次溃了都能重新约束并收拢溃兵,重新再战。无论如何,
除了本阵,谁都不肯拼命,于是再溃、再收拢、再战......一直这么耗下去。
为什么尔朱荣不用本阵跟陈庆之拼呢,精锐对精锐?你以为尔朱荣傻啊,朝廷大权在握
,把自己的亲兵拼掉了还怎么威慑朝廷掌控局势?所以最理智的是让其他人打先。
...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备托孤真心让位于诸葛亮?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和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一样,相似的地方极多:“不甚乐读
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
附之。”而更出奇相似的是,两人一样经常打败仗,一样的逃跑起来连老婆、儿女都不
要了,刘禅实际上不是刘备的长子,他到底丢了几个儿子,只有天知道。
和刘邦一样,刘备锲而不舍终于建立了蜀汉帝国。这时他已六十一岁了,比刘邦还大六
岁;刘邦起兵时是四十七岁,花了约七年的时间;而刘备起兵时是二十三岁,花了三十
八年的时间,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中国。两人一样的不太会打仗,所以屡战屡败,但是
二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刘邦好歹当过乡级干部(亭长),可刘备起兵前以卖鞋谋生。但
刘备读过几天书,对知识分子的礼遇又是多次向儒生的帽子里撒尿的刘邦远远不能比的
。刘备也是一个标准的白手起家的大英雄,两人若换个位置,刘备一定不比刘邦差,而
刘邦则一定比不过刘备,理由:说不定刘邦忍不住又会向诸葛亮的帽子里撒尿呢?
刘备因在校尉邹靖镇压黄巾军有功,拜安喜县尉(相当于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开始了他...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6
张德信
朱元璋由贫穷的牧童到皇帝,尤其是他在与元朝和群雄的拼杀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逢凶化吉;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常常令 人叹为观止;他振兴破
败的雄心,反腐倡廉的执着,治世理乱的雄心,以及开规模、立条章、审形势、构框架
之中表现出来的局器宏阔、处事条理等等的较高文化素 养,无不使人惊服。然而,又
不得不使人产生怀疑:他的文化知识,以至深厚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如何聚积、升
华?他何以对传统文化有如此的认识与理解,等 等。本文拟由此入手,予以探讨,姑
为引玉之砖。
(一)
文化如积沙,越积越 厚。它沉淀了过往的经验与智慧。书册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必须通过长期艰苦学习而后得,因而一般是有闲者的专利品。文化人,或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就是那 些有闲者中间的一个特殊集团。这个集团也正是封建王朝立法行政
的主要依靠力量。元朝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维护固有习俗,固有治法,歧视汉人,
歧视汉文化 和汉族知识分子,使这些文人学士中的大多数仕进无门,岐路徘徊,不得
不隐身巷陌,和光同尘。这就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卷进农民造反的大潮。大量落拓书生背
叛朝 廷,作贼作寇,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特...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8699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杀人魔王黄巢
多年来,历史教科书上,说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推动历史前进。黄巢是农民起义
还是杀人恶魔?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起义”二字。所谓“起义”就是“仗义起
兵”,是一种符含“义”的行为,不是凡“起”就为“义”。农民起义与盗匪、械斗、
兵变、民变有着本质区别。农民起义应该是起义的队伍是农民组成,起义队伍的首领是
农民,起义的口号符合农民的愿望,所作所为符合农民的利益。如果不符合这些基本条
件,就不能戴上“农民起义”的桂冠。那么,作为起事造反的黄巢是怎样一个人呢?
黄巢是一个儒生,出身于一个靠贩运私盐暴利发财的富裕家庭,殷实的家底使得黄
巢自小就有条件苦读儒经以求晋身官场,却屡次科举均以落第告终。黄巢陡然间“怒从
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离开长安时扔下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杀。冲
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杀气腾腾的誓言。
黄巢回家做了几天私盐贩子。唐代规定只准国营企业经营盐,黄巢没有经营盐的许
可证,结果他们的盐巴被查封没收了。他便散尽家产啸聚山林投身“农民革命运动”去
了。他们的造反,如果目的是在于推翻暴政、摧毁一个旧王朝,建立一个能够减轻农民
痛苦,推行轻徭薄赋的新王...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8
《项羽本纪第七》中,有这样2段:“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
死。”;“王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
C**F
发帖数: 657
39
来自主题: Pingpong版 - 三十六计与乒乓球 (上)
●第一计 瞒天过海
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术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发
球中用假动作迷惑对手,做上勾手的动作,发出下旋球使对方推攻下网。相反,触球瞬
间用不易被察觉的微小动作向上摩擦立即做向下切球的假象,若对手以搓摆回接时,则
一板绝杀解决战斗。
㈠古战例
三国时[公元前220年前后],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的管亥大军围困在都昌城
,终日焦虑不安,却又苦于无法冲出去搬救兵。义士太史慈,气壮山河的决心突围出去
搬救兵,孔融等非常感激。然而,太史慈并没有立刻动身,他先挑选了两名骑士,带着
马拿着弓、箭、靶子出了城门,大摇大摆的来到壕堑。外围的黄巾军都很惊骇,却见他
插好了靶子练习射箭。射了半晌,太史慈收起靶子又大摇大摆的回城里去了。第二天、
第三天太史慈还是照样练箭。黄巾军见他天天如此,也就不以为然了。第四天一早,太
史慈又照样来练射箭,他见黄巾军或坐或卧,互相嬉戏。此刻,他突然向马肚子上狠抽
一鞭,那马腾空而起直向敌围冲去。黄巾军一时惊愕,眼看着太史慈冲出了重围,醒悟
过来后,追赶一番已来不及了。结果太史慈搬来救兵,终于解了
㈡乒乓战例
1964年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马腾之死与马超有关
马腾是马超的父亲,历史的马腾死于许都,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的描述有所
不同。演义的马腾之死,略显牵强,似乎不符合一般的权力游戏规律,也不符合曹操一
贯的行事风格。当时曹操正打算南征,按照《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的解释,曹操因为
担心西凉的马腾乘虚袭击许都而诱杀了马腾。但是,有可能在曹操南征之际袭击许都的
决不止马腾一家,比如汉中的张鲁太守也在觊觎曹操的地盘,曹操没有理由将马腾列为
唯一的敌对人物,曹操也没有必要对马腾实施“预防性杀戮”。在历史上,马腾之死与
他的儿子马超有直接的关系。大约在建安十年,曹操委派张既劝说马腾入朝为官,同时
让马腾的儿子马超代替马腾统领西凉军,马腾接受了这一建议,但马超没有意识到他父
亲具有“入朝为官”和“扮演人质”这样的双重色彩,马超公然向曹操宣战,间接地将
马腾一家置于死地。父亲入朝为官,儿子代替父亲统领大军,这样的权力分配,对马腾
一家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总的来说,权力并没有从马氏家族流走。根据这一安
排,马腾由地方诸侯变身京官,马腾的另外两个儿子马休和马铁分别被任命为奉车都尉
和骑都尉,马腾失去的一部分军权落在他的儿子马超手里,曹操作出...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8414
4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皇帝新装
我是一个兵之四
那时
我跟着商汤王
起兵伐桀
在瑶台倒下
请告诉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周武王
起兵伐纣
在露台倒下
请告诉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楚霸王
起兵讨秦
在阿旁宫倒下
请告诉我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李闯王
起兵讨明
在紫禁城倒下
请告诉我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人群
放了一枪
在武昌城头倒下
请告诉我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红旗
渡过长江
在总统府倒下
请告诉我谁做了王。
G****1
发帖数: 8414
4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皇帝新装
我是一个兵之四
那时
我跟着商汤王
起兵伐桀
在瑶台倒下
请告诉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周武王
起兵伐纣
在露台倒下
请告诉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楚霸王
起兵讨秦
在阿旁宫倒下
请告诉我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李闯王
起兵讨明
在紫禁城倒下
请告诉我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人群
放了一枪
在武昌城头倒下
请告诉我谁做了王
那时
我跟着红旗
渡过长江
在总统府倒下
请告诉我谁做了王。
S**U
发帖数: 7025
43
原始佛教中,佛陀参与政治吗?
当佛陀知道流离王起兵攻打释迦族,他坐在途中树下,劝阻流离王,流离王因此退兵两
次。这算不算参与政治?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101.htm
释迦牟尼成佛不久,波斯匿王即位,成为恒河中游憍萨罗国的统治者。
波斯匿王即位不久,即展示国威,向邻邦迦毘罗卫国强索公主为妃,否则扬言以武
力相向。
释迦族的王室受到这样的胁迫,大家都哗然大怒,纷纷说∶
「我们尊贵的血统,怎可和他们卑下之族通婚!」
但现实的情况是,迦毘罗卫国地小力薄,国力远不敌憍萨罗国,所以也有务实者持
赞同意见。
在正、反双方意见僵持不下时,王室成员之一的摩诃男,出了一个主意,将他家中
一位婢女的漂亮女儿,假冒成自己的女儿嫁了过去。
波斯匿王很满意这位从迦毘罗卫城来的妃子,立她为皇后。不久,皇后生了一个十
分端庄的儿子,深得波斯匿王的宠爱。波斯匿王将这位儿子取名为毘流离,并在朝廷上
正式立为太子。
流离太子八岁那年,波斯匿王送他回迦毘罗卫城,要「外祖父」摩诃男教他射箭,
摩诃男找了钗h年纪相仿的童子伴学,事情倒也顺利。
一天,流离太子等一群学童,来到...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4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45
一)、文史界的颠倒黑白,自相矛盾,散布伪历史观。
央视早就成为“满遗”舆论宣传的大本营,满清鼓吹者阎崇年成了国家电视台的常客,
无耻歌颂鼓吹满清,《中国电视报》一反常态竟然全版刊登阎给洪承畴平反的文章,努
尔哈赤也是连期歌颂。如果你想在央视网站发一篇批判满清的文章,100%是给枪毙的
。这多年来颠倒历史是非,歌颂满清刽子手的电视剧一部连着一部。这一切难道都是偶
然?
关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性质,史学界早就给平反了,说是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是正
义的,我曾经仔细查了查努尔哈赤起兵的理由,所谓的“七大恨”,大多是鸡毛蒜皮的
小事,要说明朝有民族压迫,肯定是有的,那毕竟是阶级社会。但决不是什么严重的不
能接受、不能和谈解决的民族压迫。绝非起兵的正义理由和满清入关时的“剃发令”、
“圈地”、“逃人法”之类的民族压迫天上地下根本没法比。“七大恨”里唯一值得一
提的是三十多年前的努尔哈赤的祖、父死于明朝平乱战争的误杀,可当时明朝已经表示
了歉意,并做了赔偿,当时女真部落接受了明朝的道歉,努尔哈赤还世袭了明朝的官职
。这和其他“恨”都一样是早已解决的历史问题。可是现在却翻出来,当作什么不可接
受的民... 阅读全帖
p**********x
发帖数: 3
46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出生在陕西武功一个贵族家庭的“别馆”中。他的祖先李
虎,曾是北周时“荣盛莫与为比”的所谓“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李渊,在李世民出生时
,虽然其荣耀已非昔日的祖宗可比,但却也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历任谯、陇、岐等州的刺
史,荥阳、楼烦等郡的太守以及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重要职务。李世民生长在这样的贵
族世家,接触的是世族豪门,结交的是贵族子弟,从小习艺练武,善于骑马,好弄弓矢,
锻炼了骁勇超人的武艺,也养成了强悍、临机果断、意志坚强的豪放性格。
隋朝末年,独夫民贼隋炀帝的统治,犹如一叶扁舟,漂浮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惊涛骇
浪之中。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之下,隋朝的封建统治者内部也爆发一次又一次的分裂
。613年,杨玄感起兵反隋;616年底至617年的春夏之间,罗艺、徐园朗、梁师都、刘武
周、薛举等官僚、豪强地主,纷纷起兵割据,拥兵自重。隋朝的统治很快就要被颠覆了。
这时,充当隋的太原留守的李渊,虽是这个地区的最高长官,但却时时受到了隋炀帝的猜
忌与怀疑,日日要“纵酒纳赂”以为“自安之计”。他也看到“天下大乱”、炀帝多以“
猜忌杀戮”大臣的局面,正是自己积蓄力量、起兵
T*****n
发帖数: 18811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郭松龄反奉 23
滦州起兵
郭松龄的反叛活动是秘密进行的,但是他从来不对人隐瞒自己的诉求,对同僚、对下属
、甚至对日本之行的代表团同行者,在奉天、在东京、在天津,都是如此。这和他对张
作霖几次谏言与和平呼吁,都是完全一致的。跟张学良更是毫不隐瞒反意。在张学良来
天津意大利医院看望他时,他就明确摊牌,表示了反叛意图。张学良说,郭叛变,“我
当时就有这个意识”(就知道),但自信可以制止。有张学良同志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说
,郭张谈话后,张态度有些异样,且郭部高级将领态度也较平时傲慢些。郭起兵后及兵
败后,张学良在不同场合和不少人(比如何柱国、王之佑、刘鸣九等)都谈起过此事,
毫不隐瞒自己事先知情。别人问他郭起兵造反的理由,张说,郭说东北的事情让杨宇霆
这帮子留学生搞砸了,表示不愿再打,为杨姜做保镖争地盘;东北有的是事情可做,为
何不停止内战,致力建设东北,巩固国防?还说上将军脑筋太旧,被群小包围,受了欺
骗,才沉溺于内战,必须清君侧,或老帅下台,少帅主政,东北方有希望;然后就是拉
张学良主持这次反叛,“我们都拥护你干”。张学良当然不能以子反父,可能还建议郭
回奉天当面向老将直陈,不要用倒戈叛乱这种方式,还是要在...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8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888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定江南
公元280年,晋武帝平灭东吴,三国归于一统。自汉代以来,世族大家成为政治统治的
主旋律,但是江东大族并未因为东吴的灭亡而消亡,他们的庄园依旧是“牛羊掩原隰,
田池布千里”,在庄园内则是“僮仆成军,闭门为市”,所以而如何安置好东吴的世族
大家,成为晋武帝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侍中华谭的对策是“当先筹其
人士,使云翔閶闔,进其贤才,待以异礼。”他主张任用吴人来京师洛阳为官,同时廷
尉刘颂也持此意见,最终这一主张得到了晋武帝的采纳,招江东大族陆机等人赴洛阳为
官。不过,这江东大族依然保持着相当的土地和部曲,势力不减当年,这为日后的“三
定江南”提供保证。
时间到了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5月,长江、沔水一带爆发以张昌为首的农民起
义,虽然到了8月份的时候,张昌在江夏战败而亡,但是农民军的另一路在石冰的率领
下,先后攻破扬州的重要郡县,临淮(今江苏盱眙)人封云也揭竿而起,起兵响应,攻
破徐州。情势危急。此时,江东人士推“东吴四姓”(顾、陆、朱、张)之首的吴郡人
顾祕为都督扬州九郡诸军事,动员江东各地的地主武装联合政府军队,消灭农民军。终
于在江东大族的干预下,石冰于次年4月战...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