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起心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1
发帖数: 182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你对某人起嗔心时
经过8个多月的网络共修学习,闻思B组《入行论》的课程已经过半,9月进入了第六品
《安忍》。这一品十分重要,在整部《入行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大家修正心行、
调柔性格也非常有力。这次共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安忍之功德、嗔恨心的起因、应当遣
除嗔恨心、嗔恨心之对境、轮回之自性、出离之因、以修习观察安忍等等。摘要小结如
下: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如果全力以赴地摧毁嗔恨,今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境、逆缘,他都能游刃有
余、非常快乐。而来世必将感得相貌庄严、转生善趣,生生世世成为财富圆满、才华出
众之人。
《妙臂请问经》中云:“修安忍者,以少功力及微小苦,能圆满波罗蜜多。”
《菩萨地论》中也说:“精进修持安忍者,即生中不离快乐,死时成群结队的天人也会
降临,在鼓乐声中迎接他前往善趣。”
安忍说起来容易,但真正遇到对境时,做起来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学习了这
部论典之后,每个人的性格跟以前相比,应该有很大的变化。通过这部论典的加持,增
上慈悲心、熄灭嗔恨心,这就是闻思本论的目的所在。上师在授课的课程中,有些人本
来刚强难化,但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大乘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
blueblue66 (蓝蓝) 于 (Fri Aug 24 11:22:26 2012, 美东) 提到:
谤密宗是不能往生的,谤法在一切罪中,最难清净。
释迦牟尼佛谤法,用七年日夜忏悔来清净罪障。
弘一法师谤密宗,用半生来忏悔。
印光大师谈密宗时说过: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
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
1、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 被称为三百年来一人的律宗大德弘一法师谈密宗
弘一大师在《佛法宗派大概》中对密宗的赞叹和对过去疑议密宗的忏悔
当年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也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现,他曾说:
“大乘各宗中,此宗(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
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也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
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上。斯宗以《大日经》、《金
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
,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那先比丘谈念佛
☆─────────────────────────────────────☆
Yisu (yisnotme) 于 (Wed Jun 16 15:12:27 2010, 美东) 提到:
弥兰陀王问:“尊者!常听沙门说:“人在世间作恶,活到百岁,临命终时念佛,死后
都可以生到天上。”我不相信这些说法。又说:“杀害一条生命,死后当堕入地狱。”
我也不能相信。”
那先问王:“大王!如果有人拿了一颗小石子放在水上,石子是会沈没,还是会浮起?”
王答:“小石子当然是会沈落到水底。”
那先又问:“如果将一百枚大石头放在船上,船只会沈没吗?”
王答:“不会沈没。”
那先说:“船上的一百枚大石头因为船的缘故,不会沈没水中。人虽然因为一时愚痴而
造恶,因为念佛的功德,不但不会堕入地狱,并且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而小石子的沈入
水中,就如同人造作恶业,不知佛法,所以死后堕入地狱。”
☆─────────────────────────────────────☆
bigbowl (Big Bowl) 于 (Sat Jun 19 13:34:11 2010, 美东) 提到:
不太理解这段经文。...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Mon Jun 11 12:49:47 2012, 美东) 提到:
解脱,涅槃,其实就是不存在了。大家为什么要追求“不存在”呢?
解脱,就是没有自我这个边界了,就是“全存在”了,就是全部了。
但是这个全部形式的存在,打个比方吧,孙悟空在一个房间里,他要变成“全存在”的
形式,也就是桌子里有他,他就是桌子;凳子里有他,他就是凳子;地板里有他,他就
是地板;空气中有他,他就是空气。。。
也就是说,“全存在”这个存在形式,就等于是“不存在”了。因为存在的特征性没有
了。
要知道,自杀并不能消灭自我,所以还要继续轮回。但是涅槃是彻底达到“全存在/不
存在”了,所以想找也找不到了,所以不会轮回了。所以涅槃也可以认为是最彻底的躲
猫猫,是最彻底的”自杀“。
大家确定你追求的就是这个解脱吗?
想起了一个经典的笑话:Everyone wants to go to heaven, but no one wants to
die.
:)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7
禅是佛心。
「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盖念佛之心印,坚固不坏,有如金刚故称宝也。如《观佛三昧经观佛密行品》云:「
譬有贫人,依豪贵衣食。时有王子出游,执大宝瓶。瓶内藏王宝印。贫者诈来亲附,拿
宝瓶逃走。王子觉之,使六大兵乘(骑也)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泽中。毒蛇自
四面来,欲啮持瓶者。惶惧而东西驰走。见空泽中有一大树蓊郁。头戴宝瓶,攀树而上
。时六兵疾驰至树下,贫人见而吞王宝,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绞树倒之。贫人堕地。
身体散坏。唯金印在宝瓶放光。毒蛇见光四散。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
复如是。」(以上经文,在《宗镜录》九十五卷中有注释,兹不录引。)但今应申言者
,则其末后所云:「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故知念佛法门是
真实不坏之法宝。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还念自心
,以佛果觉,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顿同果觉。「住于念佛,心印不坏」,功德之宝,
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称为宝印。弥陀大愿,普度众生成佛,为践此大愿,故大开法藏
,广施无尽功德所严无上之宝。即此信愿持名之真实法宝也。「住于念佛...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居士)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曰:「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
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
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又《安乐集》曰:「依天亲《
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
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
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方便门
,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
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
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
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
者,则违菩提门。...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心于不自乱(1), 而在禅, 在定中去观察, 如此才是真正意
义的观(2), 而照或全观(3), 是指心都已如明镜了, 不用去
修, 不用去观了, 一切已一丝不漏, 你讨厌去观察, 你不观
察, 也是心, 心行, 心识, 业识, 每刹同时一丝不漏各各明见,
想见不...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N刻拍案惊奇(26)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信区: Wisdom
标 题: N刻拍案惊奇(26)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2 23:32:59 2011, 美东)
风情村妇捐躯 假天语幕僚断狱
诗云:
美色从来有杀机,况同释子讲于飞。
色中饿鬼真罗刹,血污游魂怎得归?
话说临安有一个举人姓郑,就在本处庆福寺读书。寺中有个西北房,叫做净云房。
寺僧
广明,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亦且衣钵充轫,家道从容,所以士人每喜
与他
交游。那郑举人在他寺中最久,与他甚是说得着,情意最密。凡是精致禅室,曲折幽居
,广
明尽引他游到。只有极深奥的所在一间锌,广明手自锁闭出入,等闲也不开进去,终日是
关着的,也不曾有第二个人走得进。虽是郑举人如此相知,无有不到的所在,也不领他进
去。郑举人也只道是僧家藏叠资财的去处,大家凑趣,不去窥觑他。一日殿上撞得钟晌
,不
知是什么大官府来到,广明正在这锌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14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1)初登天门 (2)人身乐与苦 (3)谜语和暗示 (4)以面子的名义折腾你 (5)
金星与悟空 (6)孙悟空越来越傻
(1)初登天门
太白金星领着孙悟空上天受箓。孙悟空比太白金星跑得快,先到了南天门,然后南天门
这群守护天门的天王、武将就禁止孙悟空进去。孙悟空忒大的本领,却挤不进去了。后
来孙悟空多次强行出入,也没见他如此的气馁,莫非是第一次到这儿孙猴子怕生?
是呀,为什么“增长天王领着庞、刘、苟、毕、邓、辛、张、陶,一路大力天丁,枪刀
剑戟,挡住天门”孙悟空就真的进不去了呢?后来赶上来的太白金星解释说:“你自来
未曾到此天堂,却又无名,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等如今见了天尊
,授了仙箓,注了官名,向后随你出入,谁复挡也?”也就是说,因为孙悟空在天上是
无名无号的,尽管他修炼上来了,但是上边没有留他的位置,就算他强挤硬塞,也没他
的空隙。这个可不是现在人挤公交,死命的夹三儿就上去了。
还有两个大大的问题。为什么是太白金星领着孙悟空?因为天门就是在金星方位,定时
定期的开阖,任何生灵的上下出入,都经由天门,而且总是金星相伴。...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1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1) 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2) 出了五行、就得悟空
(3) 后面的魔难是有原因的
(4) 火水未济呀
(5) 为何不济?
(6) 修行迷中谜之谜底
(7) 修行真苦啊!
(8) 百转千回 层层叠叠
(9) 佛和菩萨的大智慧
(10) 一点意犹未尽的话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伯钦送三藏一程,来到一座大山,唤作两界山。伯钦说需要就此打住他送行的脚步了,
你看这三藏闻言,急得连滚带爬的下了马,央求人家无论如何再送他往前走走。伯钦说
不是他不想送,乃是因为这是他的上界,是他断然不能越过的界限。人家都这样说了,
这三藏还硬是扯着人家的衣襟儿,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一方面是舍不得,一方面是害怕
。害怕自己走不下去,舍不得失去这么大一个靠山。
假如,伯钦不存在这界限的限制;假如,伯钦看三藏这么窝囊样儿,处于同情和看不起
的情绪说:老弟,看你这弱不禁风的模样,大哥我替你去取经得了。估计三藏会高兴的
如释重负,当即就把袈裟、关牒、行囊等等全部免费赠送了。你看这三藏法师,一开始
真正的踏上修行的路...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16
第二部 沙场兵
第一章 一剑东来逢叛乱 独守营门定军心
春来四月,山花乍放,林深幽静,鸟鸣啾啾。林外树前的草地上,正有几只
野兔嬉戏觅食。忽然,其中一只抬头竖起耳朵静听,另外几只也偏头侧目,跟着
便四散逃去。未久,有几个手持简陋兵器的青壮从林中深处走了出来,踏在刚刚
被野兔啃噬过的青草之上,向四周打量。其中一人如猿猴般迅捷地爬上树梢,向
远处瞭望了一会,喜悦地向下喊道:「陆二郎,这股金兵貌似过去了!」
树下被称作陆二郎的那人二十余岁年纪,眉清目秀、乍背蜂腰,打了个赤膊,
前胸后背有几处看似痊愈未久的伤疤。听到树顶那人喊话,欣喜笑道:「好!你
下来与众人先行,我返林中喊乡亲回村。」
树下另一人调笑道:「二郎喊乡亲是假,与周家小娘子厮磨才是真吧!」
陆二郎满面羞赧,强项道:「只你这泼才心内腌臜!」
众人见他脸色通红,齐发一阵哄笑,七嘴八舌指点议论。陆二郎吃不住众人
戏谑,抛下句「路上仔细些个」便一头扎回来路林中。走了一会儿,耳根热烫渐
消,心中浮起兰秀的柔情美貌,笑容浮上唇角,脚步更加快了些。
崎岖中行了顿饭工夫,又跨过一条小溪,乡民藏匿的山洞便现于眼前。陆二
郎使洞口放哨之人知会...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1803
17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
,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
文登大学的小礼堂中人头涌涌,中间摆着两排桌子,面对面坐着两排人,每边有五
个,就如同后世的辩论会一般,一名身着青衫的学生正在大声说着话,周围围观的学子
围了几重,连窗户上都站了人。
对面心学一方一人站起来打断道:“此句早有阳明先生驳之,不值一文,,孟子亦
说人人‘皆可为尧舜,亦为之而已矣’。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尧舜与
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所谓圣人,不过偶得一二条理,终究不过是一人而已。”
开始说话之人,便是习儒学者,而起来反驳这人,便是机械系一人,兼学了心学,
两派在文登大学堂中日日争斗,尖锐对立。今日这番辩论,实际是校长组织的,两派在
学校中多次打闹,校长请示了刘民有,就让他们每月辩一次,把武斗变为文斗。
儒学那边站起一人,大概二十来岁,他风度翩翩的对上首的教习行礼,然后向对面
的心学之人道:“人皆可为尧舜,然不必人皆为圣贤,阳明先生说心存良知便可为圣贤
,那田间猛夫也有心存良知者,亦可成为圣贤乎?”
“百姓日用是道,田间猛夫日日耕作,耕作是学,耕作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九)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N刻拍案惊奇(26)-- 18+ 慎入.
风情村妇捐躯 假天语幕僚断狱
诗云:
美色从来有杀机,况同释子讲于飞。
色中饿鬼真罗刹,血污游魂怎得归?
话说临安有一个举人姓郑,就在本处庆福寺读书。寺中有个西北房,叫做净云房。寺僧
广明,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亦且衣钵充轫,家道从容,所以士人每喜与他
交游。那郑举人在他寺中最久,与他甚是说得着,情意最密。凡是精致禅室,曲折幽居,广
明尽引他游到。只有极深奥的所在一间锌,广明手自锁闭出入,等闲也不开进去,终日是
关着的,也不曾有第二个人走得进。虽是郑举人如此相知,无有不到的所在,也不领他进
去。郑举人也只道是僧家藏叠资财的去处,大家凑趣,不去窥觑他。一日殿上撞得钟晌,不
知是什么大官府来到,广明正在这锌中,慌忙趋出山门外迎接去了。郑生独自闲步,偶然
到此房前,只见门开在那里。郑生道:“这房从来锁着,不曾看见里面。今日为何却不
锁?”一步步进房中来,却是地板铺的房,四下一看,不过是摆设得精致,别无甚奇怪珍
秘,与人看不得的东西。郑生心下道:“这些出家人毕竟心性...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1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有一个煤矿老板,年产值过亿,聪明能干,精力旺盛,事业正是最旺盛的时候,当年投
资一个小水电站,征地时,别人都比较买账,就有一个农民不干,非要多要四千块钱。
越谈越僵,最后,老板下了死口,说不是钱的问题,这四千块,就是不给你。
那个农民性子也刚烈,这四千块我就要定了。
最后的结局是,有一天,这个农民身上绑着炸药包闯进了老板的办公室。俩人同归于尽。
这是以前在一则报道中读到的。
还有一个身家百万的人,在超市里顺了一些洗发水、牙膏等等日用品,当场被捉。相信
其羞愧和悔恨难以表述。
类似这样的报道,这些年越来越多,看起来似乎很极端,其实,仔细辨析一下,同样性
质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过去我就知道有一个科研工作者因为买菜的时候跟一个
菜贩子较上劲了,为了几毛钱就是不松口,科研工作者也说这不是几毛钱的问题,而是
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菜贩子的老公在一边卖肉,口角中操刀砍了科学家,当场瞎了一只眼,另一只的视力也
受严重影响。更不幸的还不是肉体的痛苦,因为他的科研极其依赖他的眼睛,他的事业
就此告终。菜贩夫妇也受法律惩处,痛苦不堪。
所谓小河沟里翻大船。
往往,很多大的...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22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2010年6月25日晚上)
主持人致辞:
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光临清华科技园!在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我对今天的主讲人—
—索达吉堪布作个简单介绍:
索达吉堪布,是喇荣五明佛学院汉僧部的主管大堪布,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曾
先后随晋美彭措法王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日本、印度、泰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弘法,并被推任为美国纽约喇荣显密中心的
导师。
在著书方面,堪布的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印刷出版的就有九十多本,累计字数超过
千万。
在学识方面,堪布对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等五部大论精通无碍,并通过现代
网络技术弘扬佛法,影响非常广泛。
在修为方面,堪布对时轮金刚、大幻化网、大圆满等,都证达了不可思议的境界。
在慈善方面,堪布从2007年起发起“启动爱心”的倡议,号召佛教徒在保护动物的同时
,也应关爱自己身边的可怜人。并身先士卒,先后在藏地建立了智悲小学、养老院、居
士林、小沙弥学院等;资助大量失学的高中生、大学生;在几所中学分别设立奖学金;
救济了很...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3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戊三、修學斷煩惱之理: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鏟除佛子行。
眾生具有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煩惱,在分別念的誘導下,逐漸在相續中串習成熟
,積習難改。因而,一定要執持不能忘記善法的正念、經常觀察三門的正知之寶劍,一
旦煩惱剛開始萌生,馬上用這種武器斬草除根,阻止它在相續中繼續蔓延,毀壞自他的
善根。所以,立即鏟除一切煩惱,就是大乘佛子的行為。
一個凡夫人,沒有煩惱是不可能的,無論你是出家人、在家人,肯定都有貪心
嗔心。其實這只是你不用竅訣而已,真正用竅訣的話,每一個煩惱都可以對治。以前成
千上萬的修行人,都是通過...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4
敬錄自《普賢行願品講記》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69
(3)趣入佛語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趣入佛語。怎樣發起此願呢?首先按照經文了解佛語的
功德之相,然後心中明確現出所願境,再作意發願。
這一頌講:消盡了障礙的如來,語言最極清淨。具體如何呢?在如來說法的一
個言音中具有無量的音聲海;而且,相應無數聽法者的意樂差別,每一佛語都自然成為
別別的詞句,讓每個聽法者都覺得佛是以這樣的聲音對我說法的;而且,每個音聲都流
出佛的無量辯才海。
《別行疏鈔》從十方面描述了佛能轉法輪的圓音境界。
一、佛在世時以一種聲音演說佛法,眾生都能隨自己的種類生起各自的理解。
二、佛以隨順某地區的語音說法,聽者都認為世尊在宣說與自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有二大问题
释印顺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中说:佛法有二大问题:一是生死轮回问题,二是
涅槃解脱(成佛)问题。一切佛法,可说都是在这二大问题上作反复说明。如佛法而不
讲这二大问题,那就是变了质的佛法。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并非佛教特创的教义,印
度其他一般宗教中,十之八九也都讲到这个问题。1
注1 释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正闻(台北),1992.2 修订一版,页304。
首先,在辨正之前要厘清的是,释印顺说佛法有二大问题,这是有语病的,因为佛
法从来都不会有问题,只有不解佛法错解经义的人才会说佛法有问题,或是在修学过程
之中对诸甚深法义弄不通时说自己仍有问题未解,但都不是佛法本身有问题。此篇评论
虽随顺释印顺之用语,但本质上应该说只有佛法的涅槃智慧才能彻底解脱生死轮回的问
题。释印顺说佛法有二个大问题——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其实这二
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而且只触及三乘菩提的解脱道,还没有探求到佛菩提道,所
以与成佛无关;释印顺所言“生死轮回要如何解脱而得涅槃”的问题,他以为的这二个
问题,其实只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是一个问题?因为解脱道完成时就是涅槃解脱,就
没有生死轮回的问题了,所以它...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6

我是搜集了一些,不过心中有点犹豫,也有点没时间整理。
下面是刚看到的,说理行并重的重要性,而且谈到几个误区。
特别的一个就是提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学习次第问题。
死搬标准次第,反而让人忽视了自己真实的当下问题,这可能是个真正的误区。
经典有害还是有益,关键在于是否能让人集中到自己当下的问题,还是离开当下的问题。
-----waichi
行者可能不了解 "七识" 之作用, 七识并非 "我执" 如此简单, "七识" 于无知及
不生执时亦 "我执", 这话比较难明, 例如我们于电视中, 看到别人打他人一拳,
他人立即还手回他一拳, 虽然我们当时全不在意, 不立认定不立我执, 甚至无兴
趣看, 但其实己立 "我执" 了, 因为我们从境中己学识, 亦已立了相对自我意愿
确定之行为, 此为 "种子", 日后于相当因缘成熟之情况下, 我们就会自然回他
人一拳, "七识" 一丝不漏, 可细致到一粒微小至几乎看不见之尘埃从眼前空中
飞过, 我们没觉得什么也根本视而不见, 但是我们却已立下相对意愿确定行动之
"我执" 了, 此等情况, 如免强用普通名词, 则可称为 "潜意识", 但绝非大家认
识之 "潜...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7

我是搜集了一些,不过心中有点犹豫,也有点没时间整理。
下面是刚看到的,说理行并重的重要性,而且谈到几个误区。
特别的一个就是提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学习次第问题。
死搬标准次第,反而让人忽视了自己真实的当下问题,这可能是个真正的误区。
经典有害还是有益,关键在于是否能让人集中到自己当下的问题,还是离开当下的问题。
-----waichi
行者可能不了解 "七识" 之作用, 七识并非 "我执" 如此简单, "七识" 于无知及
不生执时亦 "我执", 这话比较难明, 例如我们于电视中, 看到别人打他人一拳,
他人立即还手回他一拳, 虽然我们当时全不在意, 不立认定不立我执, 甚至无兴
趣看, 但其实己立 "我执" 了, 因为我们从境中己学识, 亦已立了相对自我意愿
确定之行为, 此为 "种子", 日后于相当因缘成熟之情况下, 我们就会自然回他
人一拳, "七识" 一丝不漏, 可细致到一粒微小至几乎看不见之尘埃从眼前空中
飞过, 我们没觉得什么也根本视而不见, 但是我们却已立下相对意愿确定行动之
"我执" 了, 此等情况, 如免强用普通名词, 则可称为 "潜意识", 但绝非大家认
识之 "潜...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信基督教呢?还是信佛教?
金刚经是讲空性的,整个西方的宗教就没有空性的见地你当然无法理解了。空性在量子
力学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有兴趣可以去看不可思议的量子意识。
圆觉经第二章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佛法是假的却又是必须的: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
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
幻者,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 灭尽
,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张玄祥居士这样讲这一章的:
什么是「以幻修幻?」第七识所起的幻,系因执取第八识种子而起幻心,第六识所起的
幻(颠倒妄想、颠倒是非、黑白说、不按理出牌、乱七八糟等),系执取第七识所起的幻
法,或第六识对外境执着所起的幻心,此种幻上加幻,显示吾人...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
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
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
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
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
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
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
?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
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
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2
众生的根本处
-
身灭,意识灭. 不灭的是什么 ?
-
世亲菩萨在《俱舍论》里说「身灭,意识灭」的道理,明白开示意识是有生灭现象的,
那么实相真心如果是意识心的话,那么真心实相就有生灭了,这样的说法就会造成在色
身灭后,真心也会跟着就灭了的情形出现,不再有实相存在,那么佛法不就跟外道法的
理论一样,成了「断灭论」吗?再且,有灭则必有生,有生与灭的现象则不寂静,这又
违反了佛法根本大义「三法印」里的「涅盘寂静」义。复次,如果没有这个能够执持收
藏记录一切种子的第八识的话,那么众生所做所为的善恶业报,要如何成就因果报应呢?
-
《成唯识论》卷三 玄奘菩萨亦云:「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
心,若无此识(阿赖耶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谓诸转识在灭定等时,有间断故,根
境作意善等类别,易脱起故,如电光等不坚住故,非可熏习,不能持种,非染净种所集
起心。
-
此识(阿赖耶识)一类恒无间断,如苣胜等,坚住可熏,契当彼经所说心义;若不许有
能持种心,非但违经,亦违正理,谓诸所起染净品法,无所熏故;不熏成种,则应所起
唐捐其功,染净起时既无因种,应同外道执自然生。」
-
玄奘菩萨此处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沒有成佛
因為藏識本身有執藏的功能, 這裏我們先來確定執持業報種子的絕對不是意識, 因為意
識本身是緣生法, 是生滅性的, 一世就報銷了, 何況能執持業種百千劫 ? 教証如下 :
身灭,意识灭. 不灭的是什么 ?
世亲菩萨在《俱舍论》里说「身灭,意识灭」的道理,明白开示意识是有生灭现象的,
那么实相真心如果是意识心的话,那么真心实相就有生灭了,这样的说法就会造成在色
身灭后,真心也会跟着就灭了的情形出现,不再有实相存在,那么佛法不就跟外道法的
理论一样,成了「断灭论」吗?再且,有灭则必有生,有生与灭的现象则不寂静,这又
违反了佛法根本大义「三法印」里的「涅盘寂静」义。复次,如果没有这个能够执持收
藏记录一切种子的第八识的话,那么众生所做所为的善恶业报,要如何成就因果报应呢?
-
《成唯识论》卷三 玄奘菩萨亦云:「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
心,若无此识(阿赖耶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谓诸「转识」在灭定等时,有间断故
,根境作意善等类别,易脱起故,如电光等不坚住故,非可熏习,不能持种,非染净种
所集起心。
-此识(阿赖耶识, 藏識)一类恒无间断,如苣胜等,坚住可熏,契当彼经所说心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Zz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加鼓励,但知识分...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与GWZW探讨生灭这个时间现象
1)關於法友的 :『这种生灭的认识甚至可以否定修本身,我们修,什么在修呀?』
所以說生灭中有不生灭的,没有不生灭的,就不会有生灭的。否则就成了无因论,坠外
道邪见。
生灭中所成就的那些种子,落于不生灭中执持,遇缘则现行。否则无因无果,善恶无报
,不符法界事實.
所以 :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
何能“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呢 ?
因为那个不生灭的並沒有寿者相(时间相),它只是随缘流注,所以我们1000年前偷了
人家钱,而我们和那个被我们偷的人1000年中都不曾相遇,现在相遇了,就必须还他。
不得不还,你的意识(生灭的)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这回事,但是你的不生灭的却一直埶
持著,所以因果能成偿。所做業行,並不是有某個鬼神拿個本子在記錄,而是自身的藏識
在作用.
修行或行善造惡,並不會唐捐其功,道理就在這.
2) 大乘佛法中般若系经典所说的如来藏,真心和唯识经典中所开示的阿赖耶识,就是
专讲你所提到的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实相。而『这个』,也是禅
门明心求悟的标地。但是很多南传佛法的弟子不认为有如来藏这回事,关于这个实相,
您有空不妨多方面参考,但是不...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与GWZW探讨生灭这个时间现象
谢谢!
我是想拿那不生灭来比照师兄的生灭论所做出的不存在的论断,结果引出师兄一篇不生
灭的阿赖耶识讨论,倒也让我看清了师兄的认识中那是如何排序的,知道原来还可以把
生灭与不生灭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的认识之法。
师兄是说唯有阿赖耶识是不生灭的了?
说阿赖耶识是一切的种子,我觉得为什么不能说一切其实就是阿赖耶识呢?生灭的本质
,也可以是阿赖耶识蕴涵的一个性质,为什么不可以呢?否则的话,那生灭本身又是从
哪里来的呢?
那不生灭的,我称其为道。那是沿袭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称谓。我觉得大家都发明称谓岂
不是太多了,我看老子挺老实的,说:我不知道它的称呼是什么,所以我就叫它道吧。
所以我觉得那样的称呼挺好。其实怎么称谓是无所谓的,本质上那就是一切的来源,也
就是一切。
但是我们人,因为有自我局限的存在,所以才有了自我。所以我认为的灵魂,恰恰是阿
赖耶识中有关“我”的一切特征的一个集合。也就是说,灵魂是阿赖耶识中的一部分,
是一个子集。
而师兄给灵魂加上的一个要求,也就是需要“意识到”才能是灵魂,我看倒是不必要的
。这就跟我们合眼睡觉了没有“主观意识”了,但我们并不是死去了一样的。所以灵魂
并不需要时刻有...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7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xiuxinbsls/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第三頌 疾斷煩惱
願我恒常觀自心,煩惱妄念初生時,
毀壞自己他眾故,立即強行而斷除。
於日常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都應省察內觀自心,正當煩惱剛剛於內心萌
生,要危害自身與他人之時,願及時覺察並速疾作嚴厲呵斥令彼斷除。
在娑婆世界裡,眾生皆有煩惱,而其根本來源,顯密宗都有各自的說法。顯宗
認為,煩惱的根本是心所煩惱和無明;密續中說:彼心起二取之緣,即是微細業風或微
細精血氣能作三現遷移習氣。因此,顯密二宗在對治煩惱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顯教是
將因轉為道用,密宗是將果轉為道用,但在此不作廣述。
阿底峽尊者承無著菩薩的意趣,而朗日塘巴尊者又繼承阿底峽尊者...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8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69
(3)趣入佛語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念這一頌時,應當發願趣入佛語。怎樣發起此願呢?首先按照經文了解佛語的
功德之相,然後心中明確現出所願境,再作意發願。
這一頌講:消盡了障礙的如來,語言最極清淨。具體如何呢?在如來說法的一
個言音中具有無量的音聲海;而且,相應無數聽法者的意樂差別,每一佛語都自然成為
別別的詞句,讓每個聽法者都覺得佛是以這樣的聲音對我說法的;而且,每個音聲都流
出佛的無量辯才海。
《別行疏鈔》從十方面描述了佛能轉法輪的圓音境界。
一、佛在世時以一種聲音演說佛法,眾生都能隨自己的種類生起各自的理解。
二、佛以隨順某地區的語音說法,聽者都認為世尊在宣說與自己同類的語言。
三、佛只...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9
阿弥陀佛!
“藏地的出家人没有不发菩提心的。汉地也是大乘佛法盛行的地方,汉地的出家人在受
戒时,同时要受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因此现在所见的出家人都可以说是菩萨,大家应该
对他们观清净心。如果对任何出家人都不指责、不诽谤,不仅可以避免诽谤菩萨的罪业
,也可以逐渐圆满一切功德。”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疯疯癫癫或者行为不如法的人,这些人当中很可能有诸佛
菩萨的化身,所以观清净心非常重要。修行好的人对一切众生都能观清净心。在藏地,
由于很多高僧大德经常向信众宣讲《极乐愿文大疏》,所以很多藏族老人都会观清净心
,当听到有人说过失时,这些老人都会劝诫:“不要说,不要说,谁都不知道菩萨在哪
里,嗡嘛呢叭美吽,嗡嘛呢叭美吽……””
“求菩萨道的人应该对一切众生平等视之,如果有人求菩萨道,文殊菩萨经常会现身试
探他们。””
“观清净心有不同的层次,高的如禅宗所说的万法是本来清净、一尘不染的觉悟境界。
以前洪寿禅师听到薪柴落地而有省悟 ,当时说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
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圆悟克勤禅师在《碧岩录》中也说:“一尘举大地收,一花
开世界起。”这种层次的观清净心对没有大彻大悟、...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40
恭敬录自 慧灯之光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开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3-16/1312.shtml
一、菩提心的利益及其重要性
我曾反复强调过菩提心的重要性及其利益,也要求大家修菩提心,但大多数人不一
定知道菩提心的具体修法,所以此处具体地讲一讲。
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说
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只有菩提
心才能够挽救自他一切众生,只有菩提心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如果有菩提心,就能于一刹那间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犯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罪过
也能清净,同时也能圆满众多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既
没有单独修金刚萨埵等忏悔的法,也没有单独修曼茶罗等积累资粮的法,仅仅依靠菩提
心,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圆满。
那么,五加行中为何有积资忏罪的法呢?没有菩提心时,这些修法可以帮助我们发
起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后,再加上积资忏罪之法,则修法的进步会更快、更圆满。之所...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题:人死了还剩下什么?
谢谢您肯花时间看回文,阿赖耶识显然不是您的菜, 不过请允许我将话讲完, 也不是要
别入硬去相信什麽,只是交流, 大乘佛法上, 有关於身灭,意识灭. 不灭的是什么的教
証讨论, 也就是众生有情的根本处.
世亲菩萨在《俱舍论》里说「身灭,意识灭」的道理,明白开示意识是有生灭现象的,
那么实相如果是意识心的话,那么实相就有生灭了,这样的说法就会造成在色身灭后,
真实也会跟着就灭了的情形出现,不再有实相存在,那么佛法不就跟外道法的理论一样
,成了「断灭论」吗?
再且,有灭则必有生,有生与灭的现象则不寂静,这又违反了佛法根本大义「三法印」
里的「涅盘寂静」义。复次,如果没有这个能够执持收藏记录一切种子的第八识的话,
那么众生所做所为的善恶业报,要如何成就因果报应呢?
《成唯识论》卷三 玄奘菩萨亦云:「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
心,若无此识(阿赖耶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谓诸转识在灭定等时,有间断故,根
境作意善等类别,易脱起故,如电光等不坚住故,非可熏习,不能持种,非染净种所集
起心。
此识(阿赖耶识)一类恒无间断,如苣胜等,坚住可熏,契当彼经所说心义;若不许
有能持种心,非...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大危机
佛教之最大危机,亦即是佛教之永远危机,即是全面藏密化;全面藏密化之事实,
在两方面显示无遗:
一者:印顺(1906年-2005)、昭慧、传道法师…等人,一生努力弘扬西藏密宗黄教
之应成派中观邪见,令佛教原本非断非常、不生不灭之中观境界,堕于藏密应成派中观
之无因论中,成为“断灭见”本质之外道见,成为印顺个人臆想所得之“八不中道”;
而佛光山星云法师,与慈济功德会之证严法师,一生追随推广之;昭慧及传道法师更以
弘誓学院及妙心寺为根据地,而专门弘传之,如是破坏佛教正法。
如是偏差之行为,必定导致佛教之局限化与世俗化,必定使得三乘菩提之修证成为
空谈。既然不能倡言自己于三乘菩提实有修证,亦无能力于三乘菩提中获得见道之功德
,印顺与昭慧、传道……等人当然必须大声疾呼:“禅宗追求证悟、追求解脱,即是小
乘急证精神之复活。”印顺于书中作如是邪说,阻止佛弟子求证三乘菩提。如是言语,
亦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邪见:“若是勤求证悟三乘菩提者,即是小乘自了汉。”如
是开示之结果,便是削除佛弟子求证三乘菩提之心志。然而 世尊之开示,却是劝诸弟
子:人人皆应进求三乘菩提之开悟,而后始能以法度人...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3
前言:
近日,有同修告知,在網上讀到消息,略謂:現代禪前同修張志成師兄,為「現代禪網
站」在1999年12月14日署名「張志成」寫的覆網友呂居士之文章〈現代禪對正覺同修會
蕭平實老師的基本看法〉一文,向他現在隨學的蕭平實先生當面表示懺悔;這一消息來
源並且提到該文是「他人借張志成的名義發表」(原文是「被人藉其名義著文評論平實
導師」)的,又說張志成的懺悔乃是經過長久的閱讀與反覆的思考而自覺前非的。(資
料原出處:「邁向正覺佛法論壇∕《正覺電子報》第57期∕《我的菩提路》第二輯即將
出版」,網址:http://www.mxzjnet.org/bbs/viewthread.php?tid=2607&extra=page%3D1)
聽到這樣的講法,心裡首先浮現的是覺得此中的邏輯頗為怪異。因為如果那篇文章真的
不是張師兄所寫的,那麼他何必為此向其新師父道歉呢?如果該文並非張志成原來的看
法,那麼他又何必經過長期的閱讀和反省才能形成其新的結論呢?如果張師兄原來就是
那樣想的,那麼他何必撇清關係,說那篇文章是別人借他的名字發表的呢?
為釋心中的疑惑,於是找到這篇文章重讀。讀後,益發覺得張師兄的懺悔...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8160
44
☆─────────────────────────────────────☆
laosong8 (吃喝玩乐坐汽车) 于 (Mon Nov 14 15:35:07 2011, 美东) 提到:
以下只是我的片面之词!
同时请求解封所有被PALA (天妒英才~~~)封的ID。
十指有长短, 哪能一般齐。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人的经历不同, 对事物的看法可能就不会一样。 在互相解惑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争议, 在这个过程中“裁判(版主)就要保持中立。不可又当运动员, 同时又当裁判员。
为什么要弹劾他?
心胸狭窄, 不能保持中立; 官报私仇, 滥用职权, 有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之心和
行动; 说话不文明, 时常带出威胁语气的字句; 有时没有分清是非的能力;
Paladino是PALA的马甲
1。 心胸狭窄, 不能保持中立。
证据: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ets/32285553.html
-----------------------------------
laosong8 (吃喝玩乐坐汽车...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8271
45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心的停機坪[转载]
心的停機坪
每個人的心就像座機場,
如果你不讓一些人走,
那麼就有一些人永遠也進不來
小舅帶我去松山機場的跑道末端,看著飛機從自己的頭頂起飛、降落,伴著轟轟的引擎
聲。那時的年紀還小,對飛機有無限的期望與憧憬,也覺得自己在那一刻,心都跟著飛
機起飛,整個心情熱熱鬧鬧的,那時看飛機對我來說,是一種熱鬧而繽紛的心情。
長大後,有了許多機會搭國內線的班機來往台灣各地,有時是因為工作出差,有時是到
南部看男友。最近一次則是因為結束了一段感情,心情一直處於混亂之中,正巧有個機
會出差到馬來西亞,在那裡,體會了當地人的熱情和友善,覺得以後,不管是看見飛機
的影子、聽見飛機的聲音,心情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惘然若失,也時常想起我在馬來西
亞的朋友。
前幾天朋友帶我上近郊的山去看飛機。在山上,我第一次從側面看飛機的起降,耳中沒
有了飛機的聲音,雖然看著每一架飛機起降,卻沒有以前那熱熱鬧鬧的心情。隨著飛機
的起降,我心中彷彿有一部放映機,放映著最近發生的每一件與飛機有關的事。朋友在
我的耳邊,斷斷續續說著他的近況,我的心思則被不斷起降的飛機,及浮上心頭的往事
所佔據。
記得剛結束感情時,有一段時間很消沈,時...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1476
46
http://bbs.6park.com/bbs4/messages/46776.html
结束了与天河雪琼的一轮交欢,我有些脚软地离开,心里多少有点埋怨自己,
怎么莫名其妙又干了起来?眼前还有很多重要
事情没干,我居然在敌人的地盘上,满脑子只想着性交,眞是无可救药。 www.6park.
com
不过,这也难说,因为这本就是我的责任与工作之一,以前每次阿雪和人打
完魔法战,都会奶流如注,整个人进入母兽发情
状态,如果不设法助其平复,她会难受很久,奶水也会一直流出。
因此,不管每次战斗结束后,怎么伤、怎么累,我都要担负起责任,为阿雪
排空乳汁,与她交合,让她能够回复正常,虽然辛苦了些,却也是没办法的事,
总不能委托别人来干……
阿雪变成天河雪琼,人格有差,肉体却还是同一具,在阿雪身上会出现的状
况,天河雪琼身上也一样会出现,我该干的工作
还是得继续干,没什么可抱怨的,除此之外,离开尸龙要塞时,我胸中全是
凶戻之气,难以克制,这种状态对自身的精神
非常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一场激烈的交媾,是洗涤戻气的好办法,这方法
不只是我用,许多武者也爱用,在拚死战斗后,
用烈酒、女体来抚慰身心。
只不...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12559
47
周老师谈心法(疾病的源起)[转贴 2008-02-02 14:17:58]
我们讲长寿,有这麽四种人长寿:第一种,没心没肺的人长寿;第二种,稀里糊涂的人
长寿;第三种,平静的人长寿;第四种,觉悟者长寿。
那麽到底病是怎麽来的?有些人整天担心、着急、牵挂、盼望……各种心情都很多,这
样的人就符合一个“患者”的“患”字,心老往上窜,今天担心孩子,明天跟这个人着
急,跟那个人生气,跟那个担心,跟那个害怕……这就得了,您准备做患者吧!心平静
才能长寿。两个火加起来就是“炎症”的“炎”字,而这两个火又是由心变的。一个人
加上左面跳动的两点就是心脏的心,这麽一点拿过去跳大了跳到右面去了,那就麻烦了
,就变成“火”字,两个火一摞就是“发炎”的“炎”,那就上火发炎了。
不是有知识的人就能当官,不是这个样子,不是有才干就能当老板。现在很多人不服气
:“这个人什麽也不是怎麽当老板?”你看看人家多平静,人家对钱很平静。有的人当
官的时候很平静,当个局长像上趟厕所一样轻松,你行吗?当个班组长就激动够呛,你
的容量就那麽大!记住,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现在很多人老较劲:“
你看这个领导没什麽才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法所说无相心解脱
原始佛法所说无相心解脱有种种不同,有的共外道,有的究竟解脱。
* 不思惟一切相,无相心三昧止住的无相心解脱,是共外道。对于相的生起之因-贪嗔痴-还没断除。
* 漏尽的比丘,舍弃贪嗔痴,为未来不生之法。于无相心解脱中,这个不动心解脱为第一。
依相应部注解,舍弃贪嗔痴,是由于现观无常、苦、无我。
【南传相应部】第41相应7经
尔时,尊者牛达多住于摩叉止陀山之安婆陀伽林中。
二 时,质多居士来诣尊者牛达多住处,礼拜尊者,坐于一面。
三 尊者牛达多言坐于一方之质多居士曰∶『居士!此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此等诸法是意义有别?抑名辞有别耶?或意义为一,唯名辞有别耶?』
四 『大德!或依于事由,此等诸法谓于意义有别,且名辞亦有别,有其事由。大德!又或依于事由,谓此等诸法意义为一,唯有名辞各别,而有其事由。
五 然大德!或依于事由,此等诸法谓于意义有别,且名辞亦有别。何者为其事由耶?
大德!于此有比丘,以与慈俱起之心,满于一方而住,同于第二、同于第三、同于第四方、上下横、一切处、于一切情况下、一切具有之世界,与慈俱起,广大远行无量而无怨念,...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