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 发帖数: 7545 | 1 【0號瓶】靈性解救瓶
你是一個神秘的人,與上天有所連結。你可能有很強的第六感或者靈通的能力。代表這
個瓶子的塔羅牌是『傻瓜』,代表你有一種天真與信任的品質,可以處於渾沌與混亂的
情況中。
你的困難與挑戰:目前處於惱怒,混亂的狀況。你想要為你的生命找一個出口,但是卻
無能為力。現在的你,就像處於最深的黑夜。危機就是轉機,轉個身,最大的平靜就隱
藏在你背後。
你的未來潛能:是一個情緒平衡的人,探尋靈性方面的真理。
【1號瓶】身體解救瓶
你是一個多才多藝,有很豐富創造力的人。但是你習慣將你自己內在的彩虹隱藏起來。
代表這個瓶子的塔羅牌是『魔術師』,代表你是一個善於溝通,有創造力的人。
你的困難與挑戰:你習慣將你自己的光隱藏起來,雖然你有豐富的內涵,但你無法跟人
分享。長久的隱藏,造成你有習慣性的憂鬱。
你的未來潛能:知道他或她的理想,而且能夠去實現它們。
【2號瓶】和平瓶
你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同時擁有很強的直覺力。你的出現,可以撫慰周遭人的心靈。
這一瓶像是海洋,所以也暗示了你喜歡接近海洋,海洋總可以帶給你平靜與放鬆。代表
這一瓶的塔羅牌是『女祭司』,代表你的感受很敏銳,可以體察到很細微的... 阅读全帖 |
|
f*****g 发帖数: 3086 | 2 【0號瓶】靈性解救瓶
你是一個神秘的人,與上天有所連結。你可能有很強的第六感或者靈通的能力。代表這
個瓶子的塔羅牌是『傻瓜』,代表你有一種天真與信任的品質,可以處於渾沌與混亂的
情況中。
你的困難與挑戰:目前處於惱怒,混亂的狀況。你想要為你的生命找一個出口,但是卻
無能為力。現在的你,就像處於最深的黑夜。危機就是轉機,轉個身,最大的平靜就隱
藏在你背後。
你的未來潛能:是一個情緒平衡的人,探尋靈性方面的真理。
【1號瓶】身體解救瓶
你是一個多才多藝,有很豐富創造力的人。但是你習慣將你自己內在的彩虹隱藏起來。
代表這個瓶子的塔羅牌是『魔術師』,代表你是一個善於溝通,有創造力的人。
你的困難與挑戰:你習慣將你自己的光隱藏起來,雖然你有豐富的內涵,但你無法跟人
分享。長久的隱藏,造成你有習慣性的憂鬱。
你的未來潛能:知道他或她的理想,而且能夠去實現它們。
【2號瓶】和平瓶
你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同時擁有很強的直覺力。你的出現,可以撫慰周遭人的心靈。
這一瓶像是海洋,所以也暗示了你喜歡接近海洋,海洋總可以帶給你平靜與放鬆。代表
這一瓶的塔羅牌是『女祭司』,代表你的感受很敏銳,可以體察到很細微的...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 清净道论 第十三 说神通品
(四)宿住随念智的所缘
宿住智是依于小、大、无量、道、过去、内、外、不可说所缘的八所缘而进行的。
怎样(进行)呢?(1)这宿住智随念于欲界的五蕴之时,是它的「小所缘」。(2)
随念于色界无色界的诸蕴之时,是它的「大所缘」。(3)随念于过去的自己的和他人
的修道及证果之时,是它的「无量所缘」。(4)仅随念于修道之时,是它的「道所缘
」。(5)依此宿命智决定的是它的「过去所缘」。
这里虽然他心智及随业趣智也有过去所缘,可是他心智只能以七日以内的过去心为
所缘,而且这他心智亦不知其它诸蕴(色受想行)及与(五)蕴相关的(名姓等);又
(前面所说的他心智的道所缘)因为是与道相应的心为所缘,故以绮绮的文词而说道所
缘。其次随业趣智亦只以过去的思(即业)为它的缘。然而宿住智则没有任何过去的诸
蕴及与诸蕴相关的(名姓等)不是它的所缘的;而它对于过去的蕴及与蕴有关的诸法,
正如一切智一样。当知这是它们(他心智,随业趣智,宿住宿)的差别。上面是义疏的
说法。
可是《发趣论》则说∶「善蕴是神变智、他心智、宿命随念智、随业趣智及未来分
智的所缘」,所以其它的四蕴也是他心智及随业趣智...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 第三章 老师与学生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03 点击:152
第三章老师与学生
良师的特质
给予业处的善友(良师)是:亲切认真可敬者,讲说温和言语者,能做深奥谈论者,不
会无因催促者。(《增支部.七法集.第36经》)具备如此等特质、真心要利益人、侧
重于进展的人称为「善友」。《清净道论.第三章.第61段》许多修行者经常会问这样
的问题:「我应该跟随多位老师或者跟随一位老师学习?」答案是:「就第一级修行者
而言,最好是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学到所有止禅与观禅的精要之后,你可
以再去跟随多位老师学习。」为何如此呢?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老师有时会有不
同的方法与途径。有时他们所讲的话听起来似乎彼此矛盾,但是事实上他们所谈的道理
是一致的,只不过从完全相反的途径去契入它而已。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刚开始最好
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习。当你的基础稳固之后,你可以跟随多位老师学习。那时你可
以学到通向涅槃的多种途径。然后你就能成为真正善巧的老师,能够针对不同根性的人
,给予不同的修行方法,就有点像佛陀那样。
好的禅修导师就像好的医生...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5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6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7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8 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教証
《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
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CBETA, T16, no. 671, p. 559
, b22-25)
另一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卷5:「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
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CBETA, T16, no. 672, p. 621, c1-3)
如来藏名为藏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再加上意根 - 第七识,第六意识以及眼等前五识
,共为八识,经文分明俱在,只要识字之人即可由经文中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
再举祖师论文证明:
《华严经探玄记》卷四:
「故《楞伽》云:『如来藏名阿梨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四:
「又《入楞伽》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六:「如来藏名阿梨耶识,故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亦云:『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海如梨耶,波如
无明七识。』」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二:
「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9 ◎法王如意宝的嘱托:仅仅依靠使用此观音菩萨转经轮,即可获得解脱或往生极乐世界。
◎ 《大水风轮续》云:“瑜伽士修持七年的功德,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于一
大劫当中精进修习六波罗密,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于一大劫中听闻三藏四续的功
德,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
◎梭巴仁波切开释:“在建造了转经轮的地区,一切有情(不只是人,也包括昆虫
等)均不会堕落三恶趣,他们会获得天人身,或往生净土。”
◎菩提狮子上师云:转动经轮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
转动两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自所身、口、意所有罪 障;
转动十周者,可消除如须弥山王般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与阎罗王同;转动一千周
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者,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转动十 万周者,可
速至观世音菩萨海会圣众处;转动百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回海中一切众生悉得安乐;转
动千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回众生皆得拔出苦海;转动亿周者,功德 等同于观世音菩萨。
◎导师释迦佛牟尼佛说:“承此经轮威力故,一切善神护持、救护、解脱一切非时
横死及痛苦,于子、财、享用、衣食、奴仆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佛陀初转法轮宣说解脱道阿含诸经时,常开示无常、苦、空、无我;到了第二转法
轮演述般若系经典时,也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是说无我;可是
到了第三转法轮开演唯识经典时,却说常、乐、我、净,变成有我。如果不能证解 佛
陀说法中的真实义,不能了解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我”,是依什么来说无我,般若诸经
所说的无我,又是从什么角度而说无我,当然就更不能够了知唯识经典中的“我”指的
是哪个我。可是,像这样不能够证解 佛陀说法真实义的人,却著书立说,说“三乘菩
提中的佛陀所说的无我的道理,就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如果听到有人说不空的如
来藏,就会指责说有如来藏的人,是同于主张梵我、神我的外道,诽谤说有如来藏的人
所说的法义不是佛法,诬蔑这个人所弘传的甚深微妙正法不符合原始佛教正说。今天我
们就来探讨这样的说法正确不正确。
首先,我们就外道的神我、梵我思想的缘起及内涵,要作一个概略的说明。人类
之所以能够继往开来、文明进步,都有赖于生命的延续及经验的累积;所有的人类都有
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希望个体生命的永恒不灭以及离苦得乐。因此,在古时候印度各
种外道就已经开始探索,开始推究生...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6999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x 讨论区 】
发信人: fuckthrust (...), 信区: Sex
标 题: 我跟你说说在国内工作的暧昧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6 21:17:33 2011, 美东)
本人不会写小说。所写的故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文笔不好,请各位包涵。
(1)
我当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深圳工作。收入还可以,自己租了间房子,就在海王大厦附近
。下了班就一个人,无所事事的,非常无聊。不怕各位见笑,当年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
还是处男。我的第一次给了发廊女。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很多男人都这样。
后来我想,不能总是去发廊啊,发廊毕竟还是贵,另外每次去发廊都提心吊胆的,所以
还是要想办法找一个良家的女孩。所以我就在深圳到处瞎折腾,去过酒吧蹦迪,去过交
谊舞会,参加过传销,还参加过查经班,罪过罪过,但都没什么结果。后来一次偶然的
机会,参加了一个英语角。结果就开始了这段奇遇。
这个英语角大概有三、四十人吧。有两个主持人,一男一女。女孩中等个,皮肤白皙,
属于比较丰满的那种。穿著挺漂亮,但是有点怪,因为她戴了一顶红色的大沿帽。那个
时候深圳女孩一般没有...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2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87 | 13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那个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
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苦。在那个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
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显著了,它就变成苦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
”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4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5 有三处乱码, 不好意思, 原文就是如此
也没有作者和其背景, 正在“学习”五蕴,觉得有意思就转一下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百度文库
键词: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关系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
和“十二因缘”说之间是具有逻辑结构的对应关联的,但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一一对
应。五蕴是十二因缘的十二支的共同基础。它们之间具有源流的关系,即五蕴是比十二
因缘更原始的理论。从五蕴到十二因缘的传承不是一种直线的发展,而是发生了从朴素
存在论向精致人生论的根本视角转换。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caskandha and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And its Philosophical MeaningsKey words: Buddhism, philosophy, Pa?caskandha
,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Relation Abstract: There is some
corresponding link of logical structure, but no...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中部》经1至经4。包括《一切漏经》。第一 根本五十经篇
第一 根本品
MN.1.1-10
MN.1.1 根本法门(The Root of All Things)经
1.1.1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郁伽罗(Ukkattha)幸福林(Subhaga Grove)的一棵
王家沙罗树(sala)下。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说道:“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
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1.1.2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根本法门的论述。你们要仔细聆听和注意思惟我要说
的话。” “是的,大德!”比丘们回答道。世尊说道:
1.1.3 “比丘们!这里,一个未受教导的凡夫,他不重视圣者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
和未经受训练;他不重视善人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和未经受训练,他认知(perceives
)地为地。他已经认知地为地之后,他设想(conceives)他自己是地,设想他自己在地当
中,设想他自己与地分离,设想地是“我的”,他因地而欢喜。那是什么原因呢?我说
,因为他没有完全了知它。
1.1.4 他认知水为水。认知水为水之后,他设想他自己是水,设想他自己在水当中,
设想他自己与水分离,设想...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欲望是苦 (正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6 19:43:42 2013, 美东)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8 欲望是苦
梭巴仁波切/开示
释妙喜/恭译
不随顺欲望便是修行,随顺欲望则非修行;就这么简单。噶当派格西圣口宣说的开示《
启开佛法之门》,他们所修行体验到的是,要断除世俗八法,免除贪执今生的欲望。不
管你是否修行佛法,世俗八法的恶念是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一切不如意事,都肇自
世俗法的念头。
当你被告以应当舍弃欲望,你觉得好像是要你牺牲快乐。舍弃了欲望,你就没有快乐可
言,你就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你的欲望被没收,快乐被剥夺,留下空荡荡的你,好像
泄了气的汽球。你觉得好像身体里面的心被掏空,好像你失去生命了。
这是由于你还没有了悟欲望的过患,没有认清欲望的本质是苦。其实欲望本身是受苦、
病态的心。若欲望薰心,心会产生幻觉使你看不出有别种快乐,真正的快乐。
譬如,当你对一个对境产生欲望,而享用它,你安立这种经验为“乐”。对你来说,这
好像是乐,其实只是苦。当你一直持续那个行为,例如吃东西,你的快乐不会增加,只
会减少。一旦肚子饱了,你的快乐就变成苦苦。在那个行为苦的本质还不明显之前,看
起来好像是乐,不过等到苦的本质显著了,它就变成苦苦。当苦还不明显,被称为“乐
”的感受,好像真的是乐,可是...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483 | 19 这是他的著作其中一章的中文版。
第五章
緣起
離諸動定,名大坐禅。
——達摩悟性論
先天氣運動不是我創始的,在介紹它的起源之前,我想先談談我個人以及我為人開功的
經歷,特別是要耤由幾位對我這一路過程中重大影響的人來引述一些重要的關鍵理念。
三代老師
我出生並成長於臺灣最大的城市--臺北。我在童年時很平凡,唯一記得與其他小孩
稍有不同的地方,就是相當著迷於有關耶穌和佛陀的故事與電影。有一段時間,我極端
地崇拜這兩位宗教偶像。當我八歲時,在一部電影裏看到佛陀禪定的景象,從此以後,
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假裝打坐。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的行徑確實與同齡的小孩不太一
樣。
十五歲那年,我上了一所新學校,每天得坐公車上下學。因為多了這層自由與增加
的活動範圍,我立刻決定要去學習武術,因爲那是我嚮往已久一直想做的事。我從來就
不喜歡團體活動 ,當其他同齡的男孩熱衷於參加球隊打球之際,我卻在尋找一種可以
自我練習的東西。
想當然耳,大家會以為在臺灣要學功夫一定比學其他類型的武術容易,因為功夫是
中國的武術。但事實卻非如此,原因是當時的武術界在傳承武藝上還是相當保守,傳授
方式仍遵循...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0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21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2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
|
q****3 发帖数: 2223 | 23 「我曾經以為,可以跟他這樣一直走到永遠。甚至是在他跟我說要去英國讀研究所那天
,我也沒有懷疑、動搖過這樣的想法。可是後來我發現,英國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遠、
太遠了。而且最後,似乎只有我一個人還在苦苦維繫……」
大約在三年前,我與台政大幾位研究心理學的正妹籌組了一個親密關係研究團隊,第一
個實驗就是調查遠距離戀愛的情侶。或許你會想問,為什麼會對這樣的議題有興趣呢?
答案是:當時我們有一半的成員都處於遠距戀愛中,他們的伴侶都在地球另一端。所以
我們想知道,究竟是什麼能讓遠距離戀愛中止或延續。
可惜的是,後來這個計畫演變成兩個悲劇。第一個悲劇是,有部分成員甚至等不到最後
的結果出爐,自己的戀情就中止了。雖然這跟「距離」本身沒有很大關係,我們甚至可
以將它視為一種自然的消逝(decay)--畢竟平均來說,情人在六個月內分手的機率是
42%,過去研究也無法提供「穩定的」證據說明遠距離戀愛比較容易分手(Stafford &
Merolla, 2007; VanHorn et al., 1997)。可是無論如何,悲劇還是發生了,我們幾個
人只好捧著破碎的心繼續收集資料。
第二個悲劇是,在台灣距離似乎...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7132 | 24 【 平 路 小 說 評 析 】
連環翻案的樂趣---讀《何日君再來——大明星之死?》
文 ◎ 楊照 圖 ◎ 洪武平
1.
《何日君再來——大明星之死?》具備了所有平路式的文學特質。
平路喜愛、並擅長寫真正存在過活過的歷史性公眾人物。公眾人物提供了現成的生平資
料、鮮明印象,留在讀者心目中,所以小說可以不必花精神費力氣去鋪陳主角的基本個
性、大事梗概,而集中焦點在瑣碎細節上。
除了這種小說敘述經濟學考量外,平路寫「大人物」顯然還有另一層目的。那就是以小
說虛構探入「大人物」的私生活,尤其是比八卦雜誌更不受限制地探入精神、思想、主
觀感受的領域裡,平路一方面帶讀者進入一個終極的「偷窺」境地,另一方面弔詭地推
翻否定了「偷窺」與事實之間的聯繫。
寫歷史性的公眾人物時,平路玩著面具外表與真實內在的典型現代主義遊戲,樂此不疲
。現代主義基本上對人的行為、表面的動作、公開言說,抱持著絕對的懷疑態度。「人
必然不只這樣。」這是現代主義最固執的信條。文學、尤其小說的任務,就是去挖掘、
甚至去創造出「人不只這樣」的內在深層意義。
公眾人物有最清晰的外在「這樣」輪廓。平路挑選他們,然後拆穿他...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38 | 2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预定论 預定論(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是講述神揀選人得救的道理。加爾文的神學特別
強調神揀選人的主權,他的跟隨者後來將加爾文對預定論的見解歸納為五大點,即是加
爾文主義五點(Five Points of Calvinism)。它們分別為「人完全敗壞」(Total
Depravity)、「無條件揀選」(Unconditional Election)、「有限度救贖」(Limited
Atonement)、「不能抗拒恩典」(Irresistible Grace)及「聖徒的堅忍」(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現在讓我逐一簡單地解釋一下。
人完全敗壞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
「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 都
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0-12)
加爾文主義第一點是說人是完全敗壞的。人完全敗壞,不是說人犯罪犯到無可再差,壞
到無可再壞的程度,而是說人的身心靈每一部份都受到罪所影響,人天然不能明白神,
也不會尋求神,更加沒有能力作...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地狱与阎罗王应当分别说。
杂阿含经的修多罗部分,描述天眼的定型文句,就有地狱,但杂阿含经没有提到阎罗王。
到了中阿含、长阿含,才有阎罗王的细节。
依佛法,随业受生,才是基本的道理。阎罗王是真有其人,还是拟人化的方便说法,各
人会有不同的解读。
杂阿含684经
如来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妙色、恶色,下色、上色,向于恶趣、向
于善趣,随业法受,悉如实知∶此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意恶业成就,谤毁贤圣,受邪
见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恶趣,生地狱中;此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
,正见业法受,彼因、彼缘,身坏命终,生善趣天上,悉如实知,是名第九如来力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84.htm
中阿含6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以净天眼出过于人,见此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或妙、不妙,往来善
处及不善处,随此众生之所作业,见其如真∶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
圣人,邪见成就邪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此众生成就身
妙行,口、意妙行,不诽谤圣人,正见成就正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升善处,
乃生天...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27 转自地藏论坛 http://www.bskk.com/thread-256199-1-1.html
如果我们是来这论坛修行佛法,增长福慧的,那就少论僧过吧!一山还有一山高,有些
僧人也许并没有修到圆满,我们修行人可以选择师父,但不要毁谤别的僧人,这样容易
断掉一些初学者的慧命。一切都有因果。最好的老师还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看些经书
吧,一般好师父也只是领我们入门,古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
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
;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芻 (比丘) 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
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芻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
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 (佛) 而
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8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9 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79-207):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p. 179
提要
與佛教同屬於新興宗教思潮的沙門陣營的耆那教,不僅是佛教初興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
之一,同樣也為佛教傳統建構中的宗教制度發展等帶來刺激與滋養。雖然彼此教義有差
異,但是由於雙方實際興起與發展的時代重疊,宗教術語亦甚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構
處甚多的情形下,學界戲稱兩者為「姊妹教」。礙於彼此宗教競爭,佛教看待耆那教的
態度與耆那教理解自身宗教傳統的心態不同,從而「佛教聖典中的耆那教」與「耆那教
聖典中的耆那教」之間的兩種形象存有差異。若是如此,初期佛教聖典所見的宗教競爭
暨隨之引發的詮釋效應等諸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擬就前述問題進行論... 阅读全帖 |
|
s*********9 发帖数: 9860 | 30 粵語作為漢語的一種強勢方言,它的詞滙自然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共同性。據估計,
與普通話相同的詞滙接近70%,如果內容是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詞滙一致性更高,至
少有90%。
與普通話不一致的那部分詞滙其來源較多,構成也比較複雜,這也形成了粵語的特
點。按其來源,可將這些詞滙分成以下幾類:
一、古詞
粵語較早地脫離漢語母體,而且遠離中原地區,也沒有跟上漢語的變化,許多在現
代普通話裏已經不再使用的詞滙,在粵語中仍然很常用。例如:
畀(給) 畀支筆佢(給他一支筆)
黐(粘) 呢啲餅好黐手(這些餅很粘)
嗍(吸) 嗍一啖氣(吸一口氣)
佢(他) 佢喺邊個(他是誰)
二、古越語底層詞
古越語是古代生活在嶺南地區的南越(通“粵”)民族所操的語言中原人遷到嶺南
,語言不免受其影響而且古越族大部分也被逐漸同化,他們在放棄本族語而使用漢語時
不自覺地帶來了古越語的詞滙。這些詞滙在今天為古越族後代的壯侗等少數民族的語言
裏可以找到印證。現舉例如下:
呢(這) 呢本書喺邊個架(這本書是誰的)
執(拾) 執起本書(把書拾起來)
蝦(欺負) 唔好蝦細佬(不要欺負弟弟)
三、方言...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31
牛人啊。。。。
http://baike.baidu.com/view/310329.html?goodTagLemma
[陆家羲]
陆家羲
陆家羲,1935年6月10日诞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系。历任内蒙古
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第九中学物理教师。包头市组合数学专家。长期从事组合数学研
究。1961年完成《柯克曼四元组系列》论文,后专攻“斯坦纳系列”,创造出独特的引
入素数因子的递推构造方法,完成总题目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等七篇论文
,解决了国际上组合设计理论研究中多年未解决的难题。 1983年10月31日在包头病故.
他是中国现代数学家,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人物简介
1983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首都几家大报以及《内蒙古日报
》,同时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条新华社发自呼和浩特的消息:“拼搏二十年,耗尽毕生
心血,中学教师陆家羲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斯坦纳系列’.”在这篇近千字的报道中,
首次向世人宣告,一位地处边陲的中学教师潜心钻研组合数学二十余年,耗尽毕生心血
,终于证明了“斯坦纳系列”和“寇克满系列”问题,完成了两项在...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2 胡適與梁啟超
張朋園
本文著重在胡適與梁啟超三方面的關係:第一是政治上的接觸,第二是學術上的見
解,第三是彼此的友誼。政治方面,當胡適還是一個青少年的時候,梁啟超已經名滿天
下,在胡適的心目中是一個英雄人物。直到完成留學歸國,胡適認為國家大任只有梁啟
超一型的人物有資格承擔。但五四運動使胡適「爆得大名」,他的觀念有了改變。雖沒
有捨我其誰的氣概,但肯定梁派已經「過氣」,不願在政治上與之結合。學術方面,胡
適從知道天地間有所謂學問開始,便對梁啟超十分崇拜,他之所以走向學術思想的研究
,可以說是受了梁啟超的啟發。但是後來他們的學術境界不同,見解不同,彼此常有爭
論而甚至引起不快,但胡梁之間的友誼始終是正面的發展,胡適視梁為「老輩」,備至
尊敬。梁氏過世之後,胡適十分悲悼,數十年之後,仍然追念不已。這是我們所得的綜
合印象。
胡梁之間這三方面的關係,如果稍作進一步的觀察,或許會發現更深一層的意義。
政治上梁啟超想拉攏胡適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力圖振作,正在「招兵買馬」,胡適這樣
的新秀是任何政治組織所不能放過的。然而五四以後的胡適,聲譽隆起,身價百倍,他
是不願輕易投入任何一個陣營的。胡適當然有...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33 胡適與梁啟超
張朋園
本文著重在胡適與梁啟超三方面的關係:第一是政治上的接觸,第二是學術上的見
解,第三是彼此的友誼。政治方面,當胡適還是一個青少年的時候,梁啟超已經名滿天
下,在胡適的心目中是一個英雄人物。直到完成留學歸國,胡適認為國家大任只有梁啟
超一型的人物有資格承擔。但五四運動使胡適「爆得大名」,他的觀念有了改變。雖沒
有捨我其誰的氣概,但肯定梁派已經「過氣」,不願在政治上與之結合。學術方面,胡
適從知道天地間有所謂學問開始,便對梁啟超十分崇拜,他之所以走向學術思想的研究
,可以說是受了梁啟超的啟發。但是後來他們的學術境界不同,見解不同,彼此常有爭
論而甚至引起不快,但胡梁之間的友誼始終是正面的發展,胡適視梁為「老輩」,備至
尊敬。梁氏過世之後,胡適十分悲悼,數十年之後,仍然追念不已。這是我們所得的綜
合印象。
胡梁之間這三方面的關係,如果稍作進一步的觀察,或許會發現更深一層的意義。
政治上梁啟超想拉攏胡適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力圖振作,正在「招兵買馬」,胡適這樣
的新秀是任何政治組織所不能放過的。然而五四以後的胡適,聲譽隆起,身價百倍,他
是不願輕易投入任何一個陣營的。胡適當然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
|
y*****o 发帖数: 44 | 35 袁安圃(1904-1963),名樊,別號蘿庵,以字號行。蘇州人。弱冠後習曲,工五、
六旦。嘗請益於俞粟廬,並得俞振飛拍曲助教。二三十年代間,時與俞振飛、殷震賢、
項馨吾、翁瑞午、徐子權等曲界人士合作彩爨。
1926年,高亭公司出版一批崑曲唱片,其中就有袁安圃的《遊園》唱片計兩張。
這次上傳的四段mp3即爲這兩張唱片的全部:【步步嬌】一面、【醉扶歸】一面、【皂
羅袍】一面、【好姐姐】接【尾聲】一面。由於所據版本噪音過強,歌聲的音色十分模
糊,本人於音頻制作的技術十分外行,祇能就自己所能稍加處理,敬請諸位原諒。 《
遊園》恐是崑曲中最膾炙人口之一折。1925年(灌片時間)的這份珍貴的資料(同時還
有項馨吾的唱片),使七十五年後的今人得以大概了解當時清曲界五旦唱腔的一般風貌
。以下僅僅是從袁氏所唱《遊園》選擇比較顯著的一些問題略作探討,所述多有疏失,
歡迎各位指正。
聽《遊園》札記
1. 序
聽袁氏此片,信夫崑曲之行腔,元尚簡勁,其所謂行腔者,行氣而已。今人唱曲,
曾不以行氣爲事,迺競於工尺,遂不復其神氣。於是聲日多而腔日繁:徒增工尺者有之
,做腔以...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36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
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
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
。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
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
,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
共居。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
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
,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
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
。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
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静,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
至成大怨。...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7 杂阿含684经
如来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妙色、恶色,下色、上色,向于恶趣、向
于善趣,随业法受,悉如实知。此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意恶业成就,谤毁贤圣,受邪
见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恶趣,生地狱中。此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
,正见业法受,彼因、彼缘,身坏命终,生善趣天上,悉如实知,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684.htm
清净道论 第十三 说神通品
「死时生时」──那死的刹那和生的刹那是不可能以天眼见的,这里是说那些临终即将
死了的人为「死时」,那些已取结生而完成其生的人为「生时」的意义。即指见这样的
死时和生时的有情。
在上面的引文中∶那「死时」等的前面的句子是说天眼的作用,这后面(知诸有情随于
业趣)的句子是说随业趣智的作用。这是(天眼及随业趣智的)次第的生起法∶兹有比
丘,向下方的地狱扩大光明,见诸有情于地狱受大苦痛,此见是天眼的作用。他这样想
∶「此等有情行了什么业而受这样大的痛苦呢」?而他知道他们「造如是业而受苦」,
则他生起了以业为所缘的智;同样的,他向上方的天界扩大光明,见诸有情在欢喜林,
...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8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9 要引全:)
注意并非“投胎”,而是入胎,成胎
【復,比丘!1父母集在一處,2父母無患,3識神來趣,然復,父母俱相有兒,此則成
胎。是謂有此三因緣而來受胎。 】
識神,就是指“欲识”,故有“欲識來趣”之说,指性欲。
-----
增壹阿含21品3經[佛光本177經/3法](三寶品)(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三因緣,識來受胎,云何為三?於是,比丘!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
止宿,然復,外識未應來趣,便不成胎。若復,{欲識}[識欲]來趣,父母不集,則非成
胎。若復,母人無欲,父母共集一處,爾時,父欲意盛,母不大慇懃,則非成胎。若復
,父母集在一處,母欲熾盛,父不大慇懃,則非成胎。
若復,父母集在一處,父有風病,母有冷病,則不成胎。若復,父母集在一處,母
有風病,父有冷病,則非成胎。若復,有時父母集在一處,父身水氣偏多,母無此患,
則非成胎。
若復,有時父母集在一處,父相有子,母相無子,則不成胎。若[復],有時父母集
在一處,母相有子,父相無子,則不成胎。若復,有時父母俱相無子,則非成胎。
若復,有時識神趣胎,父行不在,則非成胎。若復...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0 非我(上篇)
Posted on 2016 年 05 月 03 日 by 學文
(朱倍賢老師開示於2016年3月20日)
現在有很多普遍地對於「非我」(anātta/anātman)此一話題的誤解。此篇分上下兩部
分講述「非我」的觀念。
佛陀講「非我」的動機是為了長夜安樂之道,不是在描述實相或本體論
佛陀在講「非我」這個議題時,起始動機和用意不是在探索所謂的實相,或探索宇宙人
生最高、最終的本體論上的真理。與其去討論本體上終究的本質是什麼,到底是人性本
惡、還是人性本善,到底是性空、唯識,不如去討論,行為與痛苦間的關係。這就是回
歸到佛法最原始的「業力」的學說。不斷地看到在起心動念、活動方式的層面上,什麼
才是有幫助的。
所以,當佛陀講「我」或「非我」的議題時,不是在講一個東西「存在」、「不存在」
。他討論的「我」與「非我」,基本上是兩種不同的活動模式。原始佛經裡,很多時候
佛陀在講「我」時,用的是很特殊的表達法:“I-making”、“mine-making”。意思
就是「架構自我、架構我所」的活動。同樣地,「非我」是某種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活動
方式。
「自我」的其中一種活動方式,就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1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496 | 43 诸家评李
[当代]哈哈儿整理
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首称。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
道。(吴融《禅月集序》)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
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
也。吾唐来有业是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张碧,贞元中人,自序其诗云: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闢开蛰户,其
奇峭者不可攻也。及览李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鹍触巨海,澜涛怒翻,则观长
吉之篇,若陟嵩之巅视诸阜者耶!(计有功《唐诗纪事》)。
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马端临《文献通
考》)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
沧浪诗话》)
世传杜甫诗,天才也;李白诗,仙才也;长吉诗,鬼才也。(《迂斋诗话》)
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海录碎事》)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44 黄檗传心法要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
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亲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
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
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
。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
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
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
。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
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
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
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 阅读全帖 |
|
x*m 发帖数: 276 | 4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3246 | 46 目录
第一章 玉花
第二章 战果
第三章 理想
第四章 广袤
第五章 酒宴
第六章 随波
第七章 夜访
第八章 百戏
第一章 玉花
低垂的柳条风中摇晃,晚秋的阳光暖暖洒在身上,和风拂过,将草帽边沿吹得一动
一动。时值正
午,正是秋高气爽时节,周围的玄武湖烟波浩渺,几日前湖上的鏖战已经消失无痕。岸
旁成片的芦苇
绽开无数白花,在阳光下随风漫舞。
天蓝如洗,槐荫深处露出了别墅一角。程宗扬舒服地呼了口气,架在鼻梁上的墨镜
映出身前一团
雪白美肉。
这会儿程宗扬躺在一张帆布做成的躺椅上,身下洁白的沙滩朝两侧张开,宛如一眉
新月,围出一
个亩许大小的泳池——不是池塘,正是一个标准型的泳池。
整座游泳池全部用白色大理石铺成,周围没有砌出边沿,而是从沙滩边缘由浅到深
,东侧的最深
处接近一丈。泳池两端各有一条水渠,将玄武湖水引入池中,水源用编织的蒲苇团滤过
,清澈池水在
白色大理石间折射出澄净的碧蓝色彩。沙滩的沙子又细又白,在阳光照射下散发出耀眼
光泽。
躺椅旁边触手可及的位置摆放一张圆桌,上面摆着红茶、绿茶、鲜酿的果汁,还有
一瓶上好葡萄
酒。桌旁立着一个美艳妇人。她胸前围着一条鲜红色绸巾,下身是...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