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跋陀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S**U
发帖数: 7025
1
阅\读求那跋陀相关资料时,发现僧伽婆罗也是求那跋陀之弟子,但是刘宋天竺沙门求
那跋陀在宋朝往生,扶南国(今柬埔寨)的僧伽婆罗在齐朝才来中国,怎么师事求那跋
陀?如果僧伽婆罗的老师是带胜天王般若经来的求那跋陀(假定有两人),又与他是「
于阗沙门」的记载不符。难道又有一个求那跋陀嘛?
续高僧传
T50n2060_p0426a0
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学年出家。偏业
阿毘昙论。声荣之盛有誉海南。具足已后广习律藏。勇意观方乐崇开化。闻齐国弘法。
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天竺沙门求那跋陀之弟子也。复从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燠博
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历亡坠道教淩夷。婆罗静洁身心外绝交。故拥室栖闲养素
资业。大梁御宇搜访术能。以天监五年。被敕征召于杨都寿光殿华林园正观寺占云馆扶
南馆等五处传译讫十七年。都合一十一部。四十八卷。即大阿育王经、解脱道论等是也
。... 普通五年因疾卒于正观。春秋六十有五。
http://www.cbeta.org/cgi-bin/goto.pl?book=T&vol=50&page=0426&co
S**U
发帖数: 7025
2
阅\读求那跋陀相关资料时,发现僧伽婆罗也是求那跋陀之弟子,但是刘宋天竺沙门求
那跋陀在宋朝往生,扶南国(今柬埔寨)的僧伽婆罗在齐朝才来中国,怎么师事求那跋
陀?如果僧伽婆罗的老师是带胜天王般若经来的求那跋陀(假定有两人),又与他是「
于阗沙门」的记载不符。难道又有一个求那跋陀嘛?
续高僧传
T50n2060_p0426a0
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学年出家。偏业
阿毘昙论。声荣之盛有誉海南。具足已后广习律藏。勇意观方乐崇开化。闻齐国弘法。
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天竺沙门求那跋陀之弟子也。复从跋陀研精方等。未盈炎燠博
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历亡坠道教淩夷。婆罗静洁身心外绝交。故拥室栖闲养素
资业。大梁御宇搜访术能。以天监五年。被敕征召于杨都寿光殿华林园正观寺占云馆扶
南馆等五处传译讫十七年。都合一十一部。四十八卷。即大阿育王经、解脱道论等是也
。... 普通五年因疾卒于正观。春秋六十有五。
http://www.cbeta.org/cgi-bin/goto.pl?book=T&vol=50&page=0426&co
S**U
发帖数: 7025
3
比对佛教人物的年代,可以发现某事说法是否可信。以下为最近读书发现的两个疑问。
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意译为功\\德贤,印度佛教高僧、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
一、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
如果采信上述求那跋陀罗的年代,则《大唐内典录》所说∶"『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印顺法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说到此事,写成∶"「胜天王般若」∶...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http://www.yinshun.org....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
比对佛教人物的年代,可以发现某事说法是否可信。以下为最近读书发现的两个疑问。
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又译为求那跋多罗,意译为功\\德贤,印度佛教高僧、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年七十五。
一、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
如果采信上述求那跋陀罗的年代,则《大唐内典录》所说∶"『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印顺法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说到此事,写成∶"「胜天王般若」∶...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http://www.yinshun.org....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5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6
就用你举的<大唐内典录>吧,它也区分了‘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
<大唐内典录>卷四:
“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善大乘学。时人亦称为摩诃乘。亦云衍。
元嘉十二年。来至扬都。帝深崇敬。彭城王刘义康。南谯王刘义宣。并师事之。”
<大唐内典录>卷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
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
同一本资料<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一样,
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梵本的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至于大藏经中提到的译者,大藏经也不是一点错误都没有,
大正藏和高丽藏与中华藏就不一致,金代的房山石经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以讹传讹也不是自你开始。
b*****l
发帖数: 3821
7
就用你举的<大唐内典录>吧,它也区分了‘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
<大唐内典录>卷四:
“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善大乘学。时人亦称为摩诃乘。亦云衍。
元嘉十二年。来至扬都。帝深崇敬。彭城王刘义康。南谯王刘义宣。并师事之。”
<大唐内典录>卷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有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祈请。
乞愿弘宣。求那跋陀嘉其雅操。壑然授与。”
同一本资料<大唐内典录>和<开元释教录>一样,
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梵本的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至于大藏经中提到的译者,大藏经也不是一点错误都没有,
大正藏和高丽藏与中华藏就不一致,金代的房山石经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以讹传讹也不是自你开始。
b*****l
发帖数: 3821
8
开元释敎录的年代最接近南北朝,准确度更高。
同一个开元释敎录,即介绍了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他卒于宋明帝年间。
也介绍了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在梁时传《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开元释敎录卷五:
“沙门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中印度人也。...
到太始四年正月觉体不平。便预与明帝及公卿等告辞。临终之
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
这里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卒于宋明帝年间。
开元释敎录卷七:
“有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齎胜天王般若经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洎建业。首那
忽见德贤有此经典。敬恋冥怀如对真佛。因从祈请毕命弘宣。德贤嘉其雅操虚心授与。
那得保持以为希遇。属侯景作乱未暇翻传。负戴东西讽持供养。民之所欲天必从焉。
遂属陈朝霸于建业。”
这里说的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在梁时活动。
开元释敎录里 《十二品生死经》,《十二頭陀經》等都是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所以啊,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b*****l
发帖数: 3821
9
开元释敎录的年代最接近南北朝,准确度更高。
同一个开元释敎录,即介绍了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他卒于宋明帝年间。
也介绍了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在梁时传《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开元释敎录卷五:
“沙门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中印度人也。...
到太始四年正月觉体不平。便预与明帝及公卿等告辞。临终之
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
这里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卒于宋明帝年间。
开元释敎录卷七:
“有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齎胜天王般若经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洎建业。首那
忽见德贤有此经典。敬恋冥怀如对真佛。因从祈请毕命弘宣。德贤嘉其雅操虚心授与。
那得保持以为希遇。属侯景作乱未暇翻传。负戴东西讽持供养。民之所欲天必从焉。
遂属陈朝霸于建业。”
这里说的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陈言德贤)在梁时活动。
开元释敎录里 《十二品生死经》,《十二頭陀經》等都是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所以啊,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b*****l
发帖数: 3821
10
乌贼又来了。
没有人说有两个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求那跋陀罗’,和一个‘求那跋陀’,
是某人不识数,把一个四个字的名字和五个字的名字混为一谈。
你胡乱考据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把‘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混为一谈了。
开元释敎录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的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同一本《开元释敎录》不会让宋明帝年间去世的‘求那跋陀罗’,
再活过来把『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带到建业来。
这够明白的了吧。
b*****l
发帖数: 3821
11
乌贼又来了。
没有人说有两个求那跋陀罗,只有一个‘求那跋陀罗’,和一个‘求那跋陀’,
是某人不识数,把一个四个字的名字和五个字的名字混为一谈。
你胡乱考据胜天王般若经的梵本,把‘求那跋陀罗’和‘求那跋陀’混为一谈了。
开元释敎录既记载了卒于宋明帝年间的‘求那跋陀罗’(宋言功德贤),
又记载了几十年后有『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的于阗沙门‘求那跋陀’
同一本《开元释敎录》不会让宋明帝年间去世的‘求那跋陀罗’,
再活过来把『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的梵本带到建业来。
这够明白的了吧。
b*****l
发帖数: 3821
12
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唉,考据也考的这么不成样子。
一定是一个人么? 印度姓名读音类似的很多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经过狮子国(斯里兰卡)从海路到广州入南朝刘宋。
一个是求那跋陀, 于阗沙门,于阗在新疆中西部,陆路经北朝入梁很方便,
他大概不会再越过帕米儿高原穿过印度再从海路来南朝。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
年七十五。
』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
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
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b*****l
发帖数: 3821
13
世本无事闲人扰,大战风车几时休。
唉,考据也考的这么不成样子。
一定是一个人么? 印度姓名读音类似的很多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经过狮子国(斯里兰卡)从海路到广州入南朝刘宋。
一个是求那跋陀, 于阗沙门,于阗在新疆中西部,陆路经北朝入梁很方便,
他大概不会再越过帕米儿高原穿过印度再从海路来南朝。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卒于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享
年七十五。
』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
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
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不知是否意识到年代的问题了。
b*****l
发帖数: 3821
14
开元释敎录: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十二頭陀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樹提伽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譯
b*****l
发帖数: 3821
15
开元释敎录:
十二品生死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十二頭陀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樹提伽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譯
S**U
发帖数: 7025
16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S**U
发帖数: 7025
17
是某人不识梵文,我解释了也听不懂。
大唐内典录卷第五
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婆罗门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
梵文 Guna 是「功德」或「德」的意思。<大唐内典录>意译成「德贤」。刘宋的求那
跋陀罗 Gunabhadra 意译成「功德贤」,可见两者梵文名字相同。古代翻译人名并不统
一,不能以中文不同就确定不是一个人。
我指出来大藏经中对刘宋的求那跋陀罗译的同一部经,有题说中天竺人,有说于阗人,
照你的说法,这两个互相冲突。你解释一下?
而且怎么凑巧梁代又有一个于阗沙门叫‘求那跋陀’?
J******s
发帖数: 7538
18
nice!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br />
』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
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
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J******s
发帖数: 7538
19
nice!

、翻译师。南北朝元嘉十二年(435年)到广州,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派人迎至建康,并
集力先后译出《杂阿含经》、《楞伽经》、《大法鼓经》、《相续解脱经》、《胜鬘师
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等br />
』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在梁太清二年(西元548年),遇到传给月婆首那。"
就是不可信的,因为西元548年,求那跋陀罗已经去世八十年了。
..到了陈天嘉六年(西元五六五),月婆首那Upas/u^nya才译为华文,名『胜天王般若
波罗蜜经』。这部经的梵本,是于阗沙门求那跋陀Gun!abhadra,在梁太清二年(西元
五四八),带到建业来的。"
b*****l
发帖数: 3821
20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b*****l
发帖数: 3821
21
南北朝前后的高僧有好几个姓名相近的,
一个是求那跋陀罗,中天竺沙门,南朝刘宋时人,被称为‘功德贤’。
一个是求那跋陀,于阗沙门,南朝梁陈时人,被称为‘德贤’。
其实容易搞混得还有一个,
求那跋摩,罽宾国沙门,南朝刘宋早期人,汉语译为‘功德铠’。
弄不清楚就做考据状,就容易张冠李戴的打风车。
s*******1
发帖数: 191
22
(我有带拼音和不带拼音的 EXCEL file 的楞严咒。有师兄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发给您
。)
宣化上人关于楞严咒的开示:“你一诵《楞严咒》,为什么妖魔怪不敢出来?因为力量
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这种祥光瑞气弥漫着。所以有人诵楞严咒
,就是补天地正气的不足。一个人唸楞严咒,就有一个人的力量;百人唸楞严咒,就有
百人的力量,这世界妖魔鬼怪都会老老实实的。所以多一点人唸楞严咒是好的。”
12天背下楞严咒!!! ——《楞严咒》背诵技巧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楞严咒全称“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蓝无上神咒”
半年前,我在“佛吧”发这个分段和背诵方法的帖子后,一直有很多师兄要具体分段方
法和标准读音。刚好这两天有想法,“禅宗吧”就有师兄把这个老帖子又重新发了出来
,于是下定决心整理了关于《楞严咒》一个比较全面的帖子。方便大家看看。
信仰是坚定的信念,他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佛法重铸了我的灵魂
。我37岁,我中间也是近十年没有记忆过东西,大部分发心背诵的师兄年龄一般会比我
小,所以要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背诵下来。
宣化上人说:念诵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衹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br />
將此深心奉塵刹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猩闯煞nbsp; 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羅心無動轉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佛頂首楞嚴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爾時世尊。從肉髻(jì)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花中。
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徧(biàn)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迹(jī)。擎(q
íng)山持杵(chǔ)。徧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jiān)抱。求佛哀祐(yòu)。一心
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呪。
第一會
(001)nā mó sà dá tuō.sū qié duō yē.ā là h...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七)
卷七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
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
。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
。坐宝莲花。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
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
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若有
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
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燃香闲居。诵此心佛所
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
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
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8
阿含经里的咒语,还有别的地方有,此举其一:
《長阿含經》卷12:「復有毘波蜜神,住在馬國,將五百鬼,皆有神足、威德。復有金
毘羅神,住王舍城毘富羅山,將無數鬼神恭敬圍遶。復有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領乾沓惒
神,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盡字因陀羅,皆有大神力。南方毗樓勒天王,領諸龍王,
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西方毗樓博叉天王,領諸鳩槃茶鬼,
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北方天王名毗沙門,領諸悅叉鬼,有
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此四天王護持世者,有大威德,身放光
明,來詣迦維林中。
爾時,世尊欲降其幻偽虛妄之心,故結呪曰:
「摩拘樓羅摩拘樓羅 毗樓羅毗樓羅 𥙡陀那加摩世致 迦尼延豆 尼延豆
波那攎嗚呼奴奴主 提婆蘇暮 摩頭羅 支多羅斯那 乾沓波 那羅主 闍尼沙 尸呵
無蓮陀羅 鼻波蜜多羅 樹塵陀羅 那閭尼呵 斗浮樓 輸支婆迹婆」
如是,諸王乾沓婆及羅剎皆有神足、形貌、色像,懷歡喜心來詣比丘眾林中。爾時,世
尊復結呪曰:
「阿醯 那陀瑟 那頭 毗舍離 沙呵 帶叉蛇 婆提 提頭賴吒 帝婆 沙呵 若利
耶 加毘羅 攝波那伽 阿陀伽...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9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2:47:34 2008) 提到:
因为小乘吃三静肉,而大乘不吃肉,那佛陀怎么算呢?如果佛陀算大乘,那么大乘是不
是其实也可以吃肉呢?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4:30:49 2008) 提到:
你怎么知道佛陀是吃肉的?有什么证据?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4:40:50 2008) 提到:
什么才算证据?一切皆虚幻,我无证据。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5:10:12 2008) 提到:
就是佛经上说的。有吗?
☆──...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0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最后的教导(正版)
须跋陀成为佛陀最后的弟子
然而,有位游方沙门须跋陀正暂住在古西那拉城,他听到: 「今晚后夜时分,沙门苟
答马将入般涅槃。」然后思惟:「久闻游方沙门的长老与老师们说,如来、阿拉汉、正
自觉者出现世间,甚为稀有。今夜后夜时分,沙门苟答马将入般涅槃。我心中有疑,但
我对沙门苟答马有信心,相信他能善巧为我说法,使我得除此疑。」
他来到末罗国进入古西那拉城的娑罗树林,到阿难达尊者前,告诉他自己心中的想法,
又加上说:「阿难达大师!唯愿我得见沙门苟答马。」
阿难达尊者说到:「够了!朋友,须跋陀!勿烦扰如来,世尊甚为疲倦。」
游方沙门须跋陀又提出相同的请求,第二次、第三次都得到相同的回答。世尊听到他们
的对话,于是对阿难达尊者说:「够了,阿难达!勿阻拦须跋陀,让他来见如来,他之
所问,只是为了求知,而非烦扰我,我对他所说的,他将立刻理解。」
阿难达尊者于是告诉游方沙门须跋陀:「去,朋友,须跋陀!世尊已允你入见。」
他到世尊处,彼此问候、寒暄后,坐于一旁,然后对世尊说:「大师苟答马!时有诸多
沙门、婆罗门,各有信众,各有弟子,为弟子之师,各是有名声、着名的贤者,被许多
人认为是圣者,诸如富兰那咖沙巴、
a***n
发帖数: 1993
32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5天行般舟的“精彩”经历
35天行般舟的“精彩”经历
明良
我是11月21日到的北京,在处理完公差后,24日坐夜班火车到的辽宁海城(硬座94元,卧铺
180元),用了12个小时(如果坐汽车只要6个小时,150元)。从火车站到保安寺打的只
要5元钱,保安寺在海城厝石山公园内,在市内,非常好好找。
到了保安寺,拜见了当家师德灯师后,讲明了来意,说想行般舟。德灯师当时就同意了
,并拿出了印刷精美的行般舟公约(条件),主要为条件是:如果行一日夜,需要背诵
《佛说般舟三昧经》中的三字诀;行7天需要拜经,拜《佛说般舟三昧经》,一字一拜
,(大概有7000多字),同时要会背三字诀;行90天需要完整背诵《佛说般舟三昧经》
,同时需要拜经一遍;其它还有服从常住和护法安排,发心要正等等。这时正好从丹东
来了位居士,也要求行7日般舟,于是我们就一起到大殿里开始拜经,刚开始拜时,比
较顺利,大概连续拜了1000余字,后面就比较累了,而且腰疼,拜上30分钟到一个小时
就需要休息一下,尤其第三天时,非常累,十几分钟就休息一下。丹东的师兄身体比较
好,尤其是意志比较坚强,用了不到三天就拜完了,他基本上不休息。而我特别怕苦怕
累,用了4天才拜...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5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120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先贴一下原文
找到作怪的东西了,//HEHE
尔时文殊师利从佛受是陀罗尼已至阿难所。在魔众中作如是言。
诸魔眷属谛听。我说所从佛受陀罗尼咒。魔王闻是陀罗尼已。悉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于魔业即放阿难。文殊师利与阿难俱来至佛
所。阿难见佛至心礼敬却住一面佛告阿难。是娑罗林外有一梵志名须
跋陀。其年极老已百二十。虽得五通未舍憍慢。获得非想非非想定。
生一切智起涅槃想。汝可往彼语须跋言。如来出世如优昙花。于今中
夜当般涅槃。若有所作可及时作。莫于后日而生悔心。阿难汝之所说
彼定信受。何以故。汝曾往昔五百世中作须跋陀子。其人爱心习犹未
尽。以是因缘信受汝语。尔时阿难受佛敕已。往须跋所作如是言。仁
者。当知如来出世如优昙花。于今中夜当般涅槃。欲有所作可及时作
。莫于后日生悔心也。须跋言。善哉阿难。我今当往至如来所。尔时
阿难与须跋陀还至佛所时须跋陀到已问讯作如是言。瞿昙
。我今欲问随我意答。佛言。须跋。今正是时随汝所问。我当方便随
汝意答。瞿昙。有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言。一切众生受苦乐报
。皆随往日本业因缘。是故若有持戒精进受身心苦能坏本业。本业既
尽众苦尽灭。众苦尽灭即得涅槃。是义云何。佛言。善男子
f****2
发帖数: 311
38
阿弥陀佛!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戒为师。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佛陀涅槃前遗训
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
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槃。”
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要紧的提出
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经过商量以后,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
“佛陀!我们弟子大家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
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
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恺悌的回答道:
“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
“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差摩比丘病中证悟
这段经文里讲的情况对很多人应该都有同感,就是明白佛陀说的非我,非我所,却经验
上或者平时行事为人还是觉得有我。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些就失去信心。结尾关于花香和
洗衣服的譬喻真的很精辟。尤其是很多人会觉得非要把花香分到根茎叶或者花瓣花蕊的
譬喻很滑稽,但是在解脱圣人的眼里,我们非要说“是”或者“不是”,“存在”或者
“不存在”又何尝不是这么滑稽呢?关于洗衣服的譬喻更是告诉我们该如何精进思维修
行才能解脱生死。
如果感觉文言文难懂,可以看白话文,白话文的翻译在下一篇。
另注:差摩比丘证悟之后,重病也好了,但这并不是重点!!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三)
如是我闻
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弥国跋陀梨园。身得重病
时。有陀娑比丘为瞻病者。时。陀娑比丘诣诸上座比丘。礼诸上座比丘足。于一面住
诸上座比丘告陀娑比丘言。汝往诣差摩比丘所。语言。诸上座问汝。身小差安隐。苦患
不增剧耶
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至差摩比丘所。语差摩比丘言。诸上座比丘问讯汝。苦
患渐差不。众苦不至增耶
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病不差。不安隐身。诸苦转增无救。譬如多力士夫。取羸劣
人。...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差摩比丘病中证悟
白话翻译也是网上找的。如下:
差摩比丘的病中證悟
有一次,許多比丘住在拘舍彌城東南,瞿師羅富家長者所布施的林園中。
另一位名叫差摩的比丘,也在拘舍彌城,但分住在跋陀梨園中。那時,差摩比丘患了重
病,身體很痛苦。
住在瞿師羅園的長老比丘們,得知差摩比丘患了重病,就派遣了輪值擔任看護的陀娑比
丘,去探望他。
陀娑比丘到了差摩比丘的住處,轉達了瞿師羅園長老比丘們的關懷與安慰之意,對他說:
「差摩學友!瞿師羅園的長老比丘們很關心你,他們問你的病情緩和了些沒?還能忍受
嗎?」
「學友!我的病沒有轉好,只有更加劇烈、更痛苦,好像就快沒救了。」
瞭解了差摩比丘的情況,陀娑比丘就趕回瞿師羅園,向長老比丘們報告。
於是,長老比丘們要陀娑比丘,再去跋陀梨園,提醒差摩比丘要按照佛陀的教法,從組
成人的物質(色)、感受(受)、想像(想)、意志(行)、辨識(識)等五受陰中,
觀察沒有不變的我,也沒有屬於不變我所擁有的。
陀娑比丘再度前往差摩比丘的住處,轉告長老比丘們的提醒。
差摩比丘聽了以後,回答陀娑比丘說,他確實依照佛陀所教導的,從五受陰中,觀察沒
有一絲不變的我(非我),也沒有不變我所擁有的(非我所)。
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
谢谢。
请看杂含:
(五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着衣持鉢。入沙瓦提城
乞食。还持衣鉢。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于西方国土人间游行。时。安陀林中
有一比丘。遥见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见已。进诣尊者阿难所。白阿难言
。尊者。当知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尔时。阿难语彼比丘。若使
世尊不语众。不告侍者。独一无二而出游行。不应随从。所以者何。今日世尊欲住寂灭
灭少事故。尔时。世尊游行北至半闍国波陀聚落。于人所守护林中。住一跋陀萨罗树下
。时有众多比丘诣阿难所。语阿难言。今闻世尊住在何所。阿难答曰。我闻世尊北至半
闍国波陀聚落。人所守护林中跋陀萨罗树下。时。诸比丘语阿难曰。尊者知。我等不见
世尊已久。若不惮劳者。可共往诣世尊。哀愍故。阿难知时。默然而许。尔时。尊者阿
难与众多比丘夜过晨朝。着衣持鉢。入沙瓦提城乞食。乞食已。还精舍。举卧具。持衣
鉢。出至西方人间游行。北至半闍国波陀聚落人守护林中。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置
衣鉢。洗足已。诣世尊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尔时。世尊为众多比丘说法。示.教
.利.喜。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云何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ue Aug 9 12:20:14 2011, 美东) 提到:
(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
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
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
.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
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
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比丘白佛。知已
。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
。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
使.随...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五)
卷五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
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
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
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
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
。以阎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微尘如来住世界
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
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
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
提。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
。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
。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45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ZZ)
不喜排版, 可以看跟贴的link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日期:2011-04-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季羨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

初轉法輪麥積山石窟第133窟第10號造像碑(局部)以釋迦牟尼說法形象表現佛陀為
五比丘說法這一情節。
三世佛像清代唐卡(布畫)布達拉宮藏“我們在上面已經說過,佛在世時宣揚教義所
使用的語言,可能是摩揭陀語。”“唐卡”意為卷軸畫,是我國藏區最流行的一種宗教
繪畫形式。這幅唐卡中現在的釋迦牟尼佛在主位,下有弟子侍立,後有華麗的蟠龍佛龕
,過去佛和未來佛在上方左右兩角。第三題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佛教十五題

現在印度正以極其隆重的儀式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我們都知道
,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過很大的作用,對中國文化的許多方面都有過影響。因此,
有很多人關心這次的紀念,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下面我從佛教史裏選出一個國外梵文
學者和佛教研究者多少年來爭而未決的問題,提出我的看法,借表紀念之意。
巴利文《小品》(Cullavagga)V 33 1敘述了一個故事:
這時有兩個比丘,姓耶彌盧諦拘羅,是兄弟...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47
在此娑婆世界修行要达到不退转(阿惟越致)很难,但是极乐世界即使下品下生的也是
阿惟越致。实在是难信之法。龙树菩萨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方
便在于,用极致的环境帮助我们修行。用圣境(六尘说法等)熏染我们的心,就像我们
去了一个风景极美的地方,可以忘掉俗世的烦恼类似。
南无阿弥陀佛!
易行品
                         龙树菩萨 造
【初、序说】
〔一、举难请易〕
问曰:是阿惟越致菩萨,初事如先说:「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
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中说:「
若堕声闻地 及辟支佛地 是名菩萨死 则失一切利
若堕于地狱 不生如是畏 若堕二乘地 则为大怖畏
堕于地狱中 毕竟得至佛 若堕二乘地 毕竟遮佛道
佛自于经中 解说如是事 如人贪寿者 斩首则大畏
菩萨亦如是 若于声闻地 及辟支佛地 应生大怖畏」
是故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答曰: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何以故?若人发愿
,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无我的一些整理

参考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03.htm
杂阿含103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
相应部22相应89经/差摩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
感谢提醒,我也要纠正自己的一些错误观念。
再看一次差摩经,意思上不是彻底尽断五蕴是”我”,
是”个别”与”总体”的观念。
所以不能写成彻底尽断五蕴是”我”,或断了五蕴是”我”
正确说法是,五受阴(五取蕴)个别的看,已经无我,
(应该三果或三果以上“有余涅盘”,但未到阿罗汉四果”无余涅盘”)
但整体上,仍会有”我”浮现。
所以,仍不是阿罗汉。
这是因为”我慢”未除。
==============
杂阿含103经[正闻本171经/佛光本105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弥国跋陀梨园,身得重病。
时,有陀娑比丘为瞻病者。
时,陀娑比丘诣诸上座比丘,礼诸上座比丘足,于一面住。
诸上座比丘告陀娑比丘言:
「汝往诣差摩比丘所,语言:『诸上座问汝:身小差,安隐,苦患不增剧耶?』」
时,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至差摩比丘所,语差摩比丘...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9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bowl (Big Bowl), 信区: Family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22:56 2012,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50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6 01:03:26 2012, 美东)
放生手冊
来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498.htm
海濤法師輯

放生功德
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放生法語
戒殺放生
放生、吃素
愛心的放生
慈悲的放生
每月大放生
放生儀軌
放生問答
海濤法師的弘法志願
中華護生協會
中華印經協會

所有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惜自己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要愛護一切生命,愛心是世界
宗教。
佛陀非常清楚的教導我們,要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代表一切宇宙
,也代表一切法。
中華護生協會誠摯邀您一起加入放生、護生的愛心行列。
佛陀教育中心 負責人
中華護生協會 理事長
海 濤
放生功德
1、「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彌勒菩薩
2、「眾生即佛,殺眾生即殺佛,救眾生即救佛。」
3、「... 阅读全帖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