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踏上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o
发帖数: 2792
1
“要是中日从未开战,日本从未踏上中国国土,它就无法获得它实际上获得的资源。”
你这话也说得出口,中日不开战,日本就无法获得实际上获得的资源?
原来中日开战导致了日本获得资源!
你把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替换成中日开战,然后说不开战日本就得不到中国的资源。
那我替换回去中国不抵抗日本侵略,是不是还是能得出日本得不到中国的资源呢?

-100分,给日本贡献+100分。汪伪在日本一边,给日本贡献-50: 分,给盟国贡献+50分
。综合下来在中国战场盟国还是失大于得而日本则是得大于失。: 到停战时,日本还占
据中国大片精华国土,攫取了无数资源。要是中日从未开战,日本: 从未踏上中国国土
,它就无法获得它实际上获得的资源。当然老蒋这个负贡献是被迫做: 的,日军进攻老
蒋被迫抵抗是天经地义。
v*****s
发帖数: 20290
2
俺只说一句,您老万勿纠缠。
中日那年开战的?日军那年踏上中国领土的?
你这个因果关系都搞错了。明明是日本先踏上中国领土步步紧逼,中日才开战的。
G********C
发帖数: 456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rROC (Greater Republic of Chin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最後的侮辱 中共學者閱讀《蔣介石日記》成果點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2 10:10:02 2011, 美东)
黃花崗雜誌第三十二期
〈之一〉
安長林 童瀟竹
編者按﹕雖然自蔣介石日記在美國開放閱讀以來,共產黨學者和國民黨學者猶如“趕集
”似地穿梭在大陸、台灣和美國各地,他們的閱讀研究成果,更能夠在大陸和台灣通行
無阻。但是,這篇文章,目前無論是在大陸和台灣都不能發表。本刊囿於這一實情,決
定自本期起予以連載,請海內外的讀者給予關注。
前 言
在海內外已經造成很大影響的“蔣介石日記”開放閱讀,已有三年。這實在不能算是太
短的時間了。
然而,三年來,我們雖然至今看不到“蔣介石日記”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
和海外的原本出版物,但是,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幾乎只有,或絕大部分,都是被派
赴美國閱讀蔣介石日記的中共學者們的閱讀“成果”,並且炒作得十分地熱鬧。
當然,這些中...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邱会作和吴法宪的回忆录比较
舒云
http://blog.sina.com.cn/sy2222196
《邱会作回忆录》无论思想认识的深刻度抑或史料的准确度诸方面,均较《吴法宪回忆
录》为优
作者:余汝信
对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们来说,邱会作并非一个陌生的名字。文革前,他是军委办
公会议成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文革中,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层,为第九届中央
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九一三事件后身陷
囹圄,又被指称为“林彪反党集团(后上升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上月
底,文革中的经历占其篇幅二分之一强的《邱会作回忆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面世,
这应该是文革研究领域中一件十分值得关注的大事。
笔者近日阅读了这部倾注了邱会作二十年心血的著作,受益匪浅。前几年《吴法宪回忆
录》出版,对文革史的研究是一个突破,但对史实的把握和认识尚有探讨之处。近日笔
者将《邱会作回忆录》与当年地位与其不相上下的吴法宪的回忆录作了若干比对,觉得
它无论在思想认识的深刻度抑或史料的准确度诸方面,均较《吴法宪回忆录》为优。以
下数例,仅为一己之见,尚请识者不吝赐教。
一、关于罗瑞卿问题
1965年1...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哪里有张国焘回忆录买啊?
编者按:张戎的新著《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中文版以其珍贵的资料,独特的视角
风靡国际中文图书市场。为给渴望读到该书的读者一蠡之便,本刊编辑部收集到网路上
贴出的部分精彩章节,陆续在本站刊出。请有条件的读者购买原著,支持您喜爱的作者。
网上购买原著:www.broadbook.com
电话购买:Tel: 1-888-268-2698, 718-886-7080
14 长征之三:
独霸连接莫斯科之路
1935年 41岁
当争一九三五年六月两支红军会师时,毛率领的中央红军处在悲惨击姜昼的境地。剩下
的这一万来人身体拖垮了,重武器差不多丢光了,步枪平均每支只有五颗子弹。曾是张
国焘老朋友的朱德私下对张说:中央红军,过去曾是一个巨人,现在全身的肉都掉完了
,只剩下一副骨头。”
作为鲜明的对照,张国焘统率下的红四方面军在他们自己的长征初期只有两万人,现在
增长到八万多人。队伍身强力壮、训练有术,机关枪、迫击炮一应俱全,是支真正的劲
旅。
以这样的实力作後盾,李德写道:张国焘“接待我们好似主人见客,举止充满自信,很
清楚自己军事上、行政上的优越……他的干部控制了这个地区可怜的出产,几万大军的
衣食...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的五次中日战争
米帝的军队踏上过。按照伦敦上空的鹰,元首的精锐突击队也去过。
另外的话,光荣革命的时候,威廉应该带的是荷兰的护卫队吧。对了,英荷战争的时候
,荷兰海军一直冲进了伦敦河口,没有登陆,算不算踏上英国本土呢?
s*******e
发帖数: 272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红卫兵运动始末
红卫兵运动始末
作者:江寒
http://www.mychinanet.com/bbs/subject.aspx?
topic=66566&board=1&type=0&mtopic=66565

1. 红卫兵之谜
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震惊世界的红卫兵运动,究竟真相如何?对绝大多数世人来说
,目前依然是个谜。关于红卫兵运动的描述,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著作或文章,但
是,我认为,这些著作和文章多数与事实真相有一定的差距,相互矛盾和扑朔迷离之处
颇多。
中 国古时候有个寓言叫《瞎子摸象》,说的是有四个瞎子去摸一头大象,其中一个瞎
子刚好摸到了大象的腿,于是说,大象象一根柱子;另一个瞎子刚好摸到了大象的 尾
巴,于是说,大象象一根绳子;还有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于是说,大象象一把
扇子;最后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于是说,大象象一根大萝卜。目前 国内外有
关红卫兵运动的文字性论述多数与“瞎子摸象”的情况差不多。
例如,现存的关于红卫兵的回忆文字中,数量最多的是部分知识份子回忆 其在文革中
如何遭受迫害的文章,在这部分人的记忆中,留存得最多、最刻骨铭心的是这么一种红
卫兵形象:臂戴...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3885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nchong (新葱是官二代),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厉害的湖南1927年的农会运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5 18:15:36 2012, 美东)
真是很轰动啊。当时这些土巴子农民竟然敢这样对付他们的老爷们。可想而知,当时是
个多么乱的世界啊。
“农会权力无上,不许地主说话,把地主的威风扫光。这等于将地主打翻在地,再踏上
一只脚。“把你入另册!”向土豪劣绅罚款捐款,打轿子。反对农会的土豪劣绅的家里
,一群人涌进去,杀猪出谷。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
动不动捉人戴高帽子游乡,“劣绅!今天认得我们!”为所欲为,一切反常,竟在乡村
造成一种恐怖现象。”【1】
按今天的话来说,是反了!恐怖啊!你当雇工的现在敢这样做吗?肯定是官逼民反了。
这个混乱是有起因的,毛泽东觉得并不过分,他解释道:
“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自己逼出来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历来凭
借势力称霸,践踏农民,农民才有这种很大的反抗。凡是反抗最力、乱子闹得最大的地
方,都是土豪劣绅...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10
光看见冠西俩字儿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54598
11
应该是宋仁宗那一个时代
而且很有趣的是,那一个时代还有范仲淹等历史名人出来凑热闹
颇为有趣
做一个小整理,虚构的占了一半左右
首先是皇帝线
北宋前四个皇帝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
杨家将
第一代杨业,第二代杨家七郎八虎,第三代杨宗保和穆桂英,第四代杨文广
其中杨宗保是虚构的人物,第三代是虚构人物
呼家将
第一代呼延贊,第二代呼延得模,第三代呼延守信,呼延守勇,第四代故事主角呼延庆
八贤王趙德芳是宋太祖的儿子,宋真宗的堂兄
寇准,包拯,狄青
王安石,司马光
等等
然后是这样
宋太祖和宋太宗是兄弟,是第一个时代的人,同期还有杨业和潘仁美,呼延贊,这是属
于演义中传说
基本上不会在演义中正式出现
然后第二个时代,第二个时代也就是宋真宗时代的人
有杨家七郎八虎,呼延得模,八贤王,寇准已经渐受重用,在他的坚持下
宋真宗不得不御驾亲征,最后签订澶渊之盟,这也是在演义中的近代史,非现代
真正的故事多发生在第三个时代也就是宋仁宗时代
这个时代,包拯,狄青等人已长成,开始入朝从仕
而八贤王和寇准在演义中还没有挂掉还动不动伸手帮忙
历史上赵德芳因为太宗的猜忌很早就挂了
所以八贤王本身有很大程度上是...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12
第二节 哥特的征途
在晚期罗马帝国的传世史料中,哥特人(Goths)是诸日耳曼民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最初,和其他日耳曼民族一样,他们的家乡也是在寒冷的斯坎迪纳维亚半岛上。考察现
在瑞典境内的地区,两个地名很容易吸引到了我们的注意。其一是瑞典三大区(
landsdelar)中最南边的约塔兰(Götaland);其二是几乎位于波罗的海正中央
的瑞典第一大岛哥特兰岛(Gotland)。这两个名称与“哥特”的相似读音多少揭示了
哥特人起源地的所在。
哥特人属于东日耳曼族,大约在公元前后迁离斯坎迪纳维亚半岛,属于比较晚开始移民
的日耳曼人。前105-前101年左右,日耳曼移民的先辈条顿人(Teutons)和辛布里人(
Cimbiri)已经和罗马共和国交了火,阿劳西奥一战给罗马带来了单次战役损失最高的
记录(八万)。公元9年,切鲁斯克人(Cherusci)的领袖阿明尼乌斯(Arminius)率
领的西日耳曼各部联军在条顿堡森林(Teutoburg Forest)全歼了三个罗马军团,差点
把首任罗马皇帝屋大维气疯。而哥特人直到公元一世纪末才完全在他们的第一个移民目
的地——波兰境内的维斯...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13
四:元首的决断
民族大迁徙时代的动荡不安,前两节的故事应该已经让读者老爷您有了充分的体会。十
九世纪的美国西班牙史学者亨利∙考皮(Henry Coppée)曾经打过这样一个形象
的比方:大迁徙时代的日耳曼部落就好象从山顶一路跑步冲下来的人一样,自己想停都
停不住,直到跑到了平地上,或者一头撞上一颗大石头才稀里糊涂的停了下来。考察各
族漫长的迁徙路线,后世读者会感到奇怪,明明他们有时候已经找到能够安家落户的富
庶土地,为什么还要习惯性的再次踏上旅途?对此笔者有这样一个解释。
蛮族们虽然在罗马帝国境内吃他娘,穿他娘,抢钱抢粮抢女人,但他们一直以来都艳羡
着罗马的文明和制度。此时的罗马帝国虽然看上去摇摇欲坠大厦将倾,但是日耳曼人还
暂时没有一下子取代她完全自己立国的能力。这个崇尚武力,轻视生产的种族对于建立
政府,建立官僚体系,建立文明社会的管理制度毫无经验。每当他们吃饱喝足奸毕杀完
之后,面对着冒烟的废墟和散落的尸体,自己心里却着了慌:接下来该怎么办?有见识
的部落领袖明白,他们必须寻求和罗马人和平共处的方式。光杀是杀不完的,杀光了谁
来养活他们?经过思考之后,所有的部落领袖不...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14
第二节 哥特的征途
在晚期罗马帝国的传世史料中,哥特人(Goths)是诸日耳曼民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最初,和其他日耳曼民族一样,他们的家乡也是在寒冷的斯坎迪纳维亚半岛上。考察现
在瑞典境内的地区,两个地名很容易吸引到了我们的注意。其一是瑞典三大区(
landsdelar)中最南边的约塔兰(Götaland);其二是几乎位于波罗的海正中央
的瑞典第一大岛哥特兰岛(Gotland)。这两个名称与“哥特”的相似读音多少揭示了
哥特人起源地的所在。
哥特人属于东日耳曼族,大约在公元前后迁离斯坎迪纳维亚半岛,属于比较晚开始移民
的日耳曼人。前105-前101年左右,日耳曼移民的先辈条顿人(Teutons)和辛布里人(
Cimbiri)已经和罗马共和国交了火,阿劳西奥一战给罗马带来了单次战役损失最高的
记录(八万)。公元9年,切鲁斯克人(Cherusci)的领袖阿明尼乌斯(Arminius)率
领的西日耳曼各部联军在条顿堡森林(Teutoburg Forest)全歼了三个罗马军团,差点
把首任罗马皇帝屋大维气疯。而哥特人直到公元一世纪末才完全在他们的第一个移民目
的地——波兰境内的维斯...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15
四:元首的决断
民族大迁徙时代的动荡不安,前两节的故事应该已经让读者老爷您有了充分的体会。十
九世纪的美国西班牙史学者亨利∙考皮(Henry Coppée)曾经打过这样一个形象
的比方:大迁徙时代的日耳曼部落就好象从山顶一路跑步冲下来的人一样,自己想停都
停不住,直到跑到了平地上,或者一头撞上一颗大石头才稀里糊涂的停了下来。考察各
族漫长的迁徙路线,后世读者会感到奇怪,明明他们有时候已经找到能够安家落户的富
庶土地,为什么还要习惯性的再次踏上旅途?对此笔者有这样一个解释。
蛮族们虽然在罗马帝国境内吃他娘,穿他娘,抢钱抢粮抢女人,但他们一直以来都艳羡
着罗马的文明和制度。此时的罗马帝国虽然看上去摇摇欲坠大厦将倾,但是日耳曼人还
暂时没有一下子取代她完全自己立国的能力。这个崇尚武力,轻视生产的种族对于建立
政府,建立官僚体系,建立文明社会的管理制度毫无经验。每当他们吃饱喝足奸毕杀完
之后,面对着冒烟的废墟和散落的尸体,自己心里却着了慌:接下来该怎么办?有见识
的部落领袖明白,他们必须寻求和罗马人和平共处的方式。光杀是杀不完的,杀光了谁
来养活他们?经过思考之后,所有的部落领袖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16
康正果:头号战犯毛泽东(一)——从国共和谈到血腥内战
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
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 石蹲在山上
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 ……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
,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利摘的应该是我们。同
志们,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 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
应当归给人民。至于蒋介石呢,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现在这
块绊脚石却要出来垄断胜利果实,要使抗战 胜利后的中国仍然回到抗战前的老样子,
不许有丝毫的改变。这样就发生了斗争。同志们,这是一场很严重的斗争。

——毛泽东



你纵可蒙世人于一时,骗个别人于一世,但休想把天下人永远蒙骗下去。

——亚伯拉罕·林肯



一 ...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7
作者:
上传时间:2009.08.25
纽约上空回荡的思乡曲——访作家曹桂林与他的妻子叶英
小说《北京人在纽约》的作者曹桂林在美国生活了15年,密西西比河的水没有改变
他的音调,一口正宗的京腔京味儿。他和我们高谈阔论,侃得特别带劲儿,他的妻子叶
英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这位出生在长春的女孩儿,一反东北姑娘的豪爽与泼辣,显得
那么沉静、典雅、端庄。她不时给客人添着茶水和饮料,还把切成小块的月饼和水果端
到大家面前。后来我读了《北京人在纽约》的姐妹篇《纽约上空的中国夜莺》,一下子
找到了小说中夜莺的原型。她飞到曹桂林身边,已经10年了。按照曹桂林自己的话说:
“我能舍弃人世间的一切,唯独不能舍弃我的夜莺。”事后,同去采访的女记者小菲告
诉我,在一次国内外形势报告会上,她在底下偷偷读《纽约上空的中国夜莺》,大礼堂
里走得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她一点也没发觉,头和心还埋在小说里,后来挨了报社领导
好一顿批评。她说她听了曹桂林上面那句话,让她激动了好一阵子,真有点嫉妒叶英了
。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写这篇他们夫妇的专访,我找来这两本小说读了起来。小
说一下子把我的心抓住了,好像抓出了我的五脏六腑。难...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1319
18
转自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story/lfDh0XWn6il/
“礼”想国
周代贵族的自我修养
一个失落的黄金时代,一个一去不返的理想国,当你翻开有关两周时代的典籍时,
多半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礼规范着宗法制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使“郁郁乎文哉”的气息弥散在当时华
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派脉脉温情,至少表面上如此。贵族士大夫们也因
此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是一股诗礼风流。假如能穿越成这个时代的贵族,你
将有幸目睹一个“礼”想国。
礼仪,一举一动都要有
假如真的有幸穿越成先秦时期的某位士子、大夫、卿或诸侯,甚至周天子本人,你
最先要牢牢记住的是,有一样东西是你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本,那就是——礼。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对周代贵族而言,所谓的“礼”绝不只是“见人要主动微笑
打招呼”、“多说请和谢谢”那样简单,它是一门学问,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套社会
秩序。
大约3000年前,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后,在各地分封了大小数百个诸侯国,诸侯们
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彼此通婚,基本都沾亲带故。客观条件和自身实力的限制,使周
天子无法通过强制力,而只能靠着亲缘关...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我這樣走出國門
我這樣走出國門
来源: 石貝 于 2015-07-19 11:07:32
每年的3月25日都是我的紀念日,這一天並非本人生日,而是我離開大陸,走出國門的
日子,算起來,今年整整35年了。
35年前,或者說更早幾年的七十年代,整個中國大陸瀰漫着一股壓抑氣氛,在那個事事
都要講家庭出身的時代,我的黑五類出身背景,像一道符咒一樣捆綁著我,令我不論走
到哪裡,都會遭到輕蔑、冷淡甚至厭惡。
我很明白,家庭出身和所謂複雜的海外關係,令我不可能在中國大陸範圍之內有任何出
路,更談不上有任何作為了。深思熟慮之後,我開始為走出國門做種種準備。雖說我備
受海外關係之累,但海外的親戚卻無人願意提供幫助,我唯有自助。那個年代不像今天
,移民出國有的是專業公司供你選擇,那時有本事能離開大陸的,簡直鳳毛麟角。
和另外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商議之下,認為我們年紀尚輕,應該走出去讀書,於是,我
們去北京圖書館,找出那本厚得像磚頭一樣的美國50個州的大學和社區學院指南。沒有
人幫助,也沒有人可供諮詢,僅憑我們的分析與思考,初步制訂了我們特殊的赴美留學
方案。
先攤開美國地圖,特別挑選那些學校所在地較為偏僻,而且名不出眾的學...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20
从刘邦的卧室里出来,英布就想做一件事——自杀。
这时,英布同志真有死的心思了。自己九死一生地来投诚,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赤裸裸的怠慢,其实就是侮辱。怎么说自己也是个王爷,现在虽然被打得惨点,可凭自己的工作能力,将来还能贡献力量。刘邦简直拿自己当奴才一样,这么的轻视,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对战友和群众!
在英布拔出佩剑,要抹脖子时,随何劝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安排好的宾馆里。在下榻的宾馆里,英布惊异地发现,无论是给自己站岗的卫队,宾馆的装修布置,还是饮食器皿、桌椅床榻,在规格和档次上跟刘邦用的没有什么区别。
渐渐地英布的心情在阴转多云,张良和陈平等人专门来看望英布同志,摆下酒宴给英布接风洗尘。他们劝说英布:“汉王对你是很看重的,他刚才有点喝高了,你别介意。又安排女奴,来照顾英布所有的起居事务。”
由此,英布同志的心情云淡风轻了,放下了包袱,轻装上阵。他在今后的刘、项争霸赛中,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对待英布的问题,刘邦同志肯定费了不少的脑细胞,他知道英布是难以驾驭的一代枭雄,如果不挫掉他的锐气以后会很难管教。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打击,那样英布就是不造反也得自裁,他是个很要面子的主儿。
你来了我欢... 阅读全帖
r*********l
发帖数: 130
21
(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入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文中主人公便是其中
之一)
本文作者为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原创首发于我们爱历史。
随着崇祯十七年北京沦陷,崇祯皇帝殉难,清军入关。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也就正式划上句号。
但对这件事,南明是不答应的。大批仁人志士投身其中,毁家纾难抗战到底。但铁骨铮
铮的抗争,也难挽大厦于将倾。随着永历十二年,南明皇帝朱由榔败退缅甸,延平郡王
郑成功逆袭南京功败垂成。中国全境已尽数落入清王朝手中。抗清复明的大业,已悲情
落幕。
而郑成功麾下的一位幕僚,也长叹一声,踏上离乡背井的路途。他以后的足迹,在鲁迅
笔下《藤野先生》里轻描淡写一句:“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
客死的地方”。这篇一代人中学生涯必学的课文里,名叫朱舜水的游子,只是个不起眼
的存在。
然而对他轻描淡写的鲁迅,乃至那年月狂热崇拜日本,组团跑去学习的进步青年们,却
很少有人想到:正是这位朱舜水,把晚明的思想文化,在这个贫瘠的东洋小岛上开花结
果,成了近代日本崛起的先声。
朱舜水者,便是号称明末清初五大学者的思想家——舜水先生朱之瑜。
一:...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2
[转] 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偷渡记
2016-03-03 14:18:10
岁月的钟声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国广东海丰县人,中国作曲家、小提琴
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于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被认
为是中国20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
1966年马思聪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1月15日与女儿马瑞雪、夫人王慕理、儿
子马如龙乘“002”号电动拖船偷渡香港。1967年4月12日美国国务院公布,北京中央音
乐学院院长马思聪逃出中国大陆,来此避难。马思聪同夫人及两个孩子,一起被批准避
难。
此后不久,马思聪在纽约公开露面,在寓所接待外国记者,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逃离
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的讲话。原文如下:
“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工作的环境。况且我作为一个中国
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然,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
生的悲剧比起来,全是微不足道的。‘文化大革命’在毁灭中国的知识分子。去年夏秋
所发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绝望,并迫使我和我的家属成了逃亡者,成了漂流...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3
[转] 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偷渡记
2016-03-03 14:18:10
岁月的钟声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中国广东海丰县人,中国作曲家、小提琴
家与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小提琴第一人”。他于1937年创作的《思乡曲》,被认
为是中国20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一。
1966年马思聪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1月15日与女儿马瑞雪、夫人王慕理、儿
子马如龙乘“002”号电动拖船偷渡香港。1967年4月12日美国国务院公布,北京中央音
乐学院院长马思聪逃出中国大陆,来此避难。马思聪同夫人及两个孩子,一起被批准避
难。
此后不久,马思聪在纽约公开露面,在寓所接待外国记者,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逃离
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的讲话。原文如下:
“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工作的环境。况且我作为一个中国
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然,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
生的悲剧比起来,全是微不足道的。‘文化大革命’在毁灭中国的知识分子。去年夏秋
所发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绝望,并迫使我和我的家属成了逃亡者,成了漂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五十六岁。这一年,对于孔子来说,是很值得怀念
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他不仅取得了自己人生事业的最顶峰——代理相国,而且同样也
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踏上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的路程。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恢复周礼的理想,孔子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工作着,终
于从最基层的仓库管理员(季氏吏)一步步晋升为中都市市长(中都宰)、国家建设部部长
(司空)、国家司法部部长(大司寇),一直晋升到现在的代理相国的位子。
孔子何许人也,那是读书破万卷的人物,各种治国方略甚为精通。所以,在他的精心治
理下,鲁国出现了久违的活力,整个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诸侯争霸的那个时代里,已经衰落了一百多年的鲁国出现这一反常现象,让看在眼里
的老邻居——齐国,顿时生起了敬畏之心。
因为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一个国家的迅速崛起,将意味着弱势邻国的倒霉。
为何如此说?因为历史证明,强国的对外扩张之路,往往都会先找一个邻近的软柿子来
捏。而且十分不幸的是,齐国此时的国力,正好处于下坡时期。
历史经验告诉齐国的大臣们,一旦鲁国崛起,齐国将会是第一个倒霉蛋,挨打那是早晚
的事儿。
于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社会大乱前必有三种前兆
清末,曾国藩曾说,社会大乱之前,必有三种前兆,将曾国藩的文言文译成今天的语言
就是说:
其一是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
其二是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
其三是当问题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之后,偏偏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
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没有人愿意为这艘破船补补窟窿,却权当没有看见。
实际上,曾国藩是说亡国的三步曲:
1.黑白不分,社会丧失了应有的净化与清算功能,就没了正义与邪恶之别,自此踏上了
死亡的第一个台阶。
2.由此一个社会越是小人就越猖獗,而好人就只能忍受坏人的猖獗了。由此就踏上了死
亡的第二步台阶。
3.当事态严重了,于是乎越是丑恶,就越容易被人所默认,有如今天的专家教授大放獗
词,连允许有限腐败的狗屁话都敢讲了。
从晚清延至民国,于右任老先生在《亡国三恶因》中,出于特殊时期,说得更有些意思
:民穷财尽——社会破产——国家破产。概括出一部亡国灭政的三步曲。
国有金,吝不与人,为他人藏。此其一。
善不能举,恶不能退,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此其二。
宫中、府中、梦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窥伺中、霄小拨弄中,国际侦探... 阅读全帖
c*****x
发帖数: 429
26
2010年1月8日,杭州火车城站售票大厅里站满了购票的旅客。 (图1)
2010年铁路春运方案1月5日出台,自1月30日起至3月10日止,为期40天,其中节前
15天,节后25天。预计全路将发送旅客2.1亿人次,同比增加1820万人次,增长9.5%。
但在部分城市,春运购票返乡潮已陆续开始。
2010年1月8日,杭州火车城站售票大厅里站满了购票的旅客。一名购票的学生在等待中
睡着了 (图2)
2010年1月9日晚,辽宁沈阳,辽宁省高校开始放假,学生踏上寒假返程列车。一位在看
书的学生。 (图3)
2010年1月9日晚,辽宁沈阳,辽宁省高校开始放假,学生踏上寒假返程列车。 (图4)
010年1月9日,天津,火车站站前广场一个准备返乡的农民工。 (图5)
2010年1月9日,天津站候车大厅,春运未开始,返乡的人流已经开始增加了。 (图6)
2010年1月9日,天津,一趟由天津发往西安的列车即将发车,一些无坐票的乘客站在过
道中间。这趟车搭载了很多返乡的农民工。 (图7)
1月9日,西安铁路局的流动售票车开进西安交通大学,为上千名即将放假返乡的大学生
上门服务,受到学生们欢迎。新华社 王振
b**********n
发帖数: 2812
27
美国将打赢全球汇率战
英国《金融时报》 马丁·沃尔夫 2010-10-14 (www.ftchinese.com)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年会上的主题是货币。更确切地说,是两种货币:美元和
人民币。前者是因为被认为太疲软;后者是因为被认为太僵化。然而,在这些争论的背
后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最好地管理全球经济调整?
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的序言中,IMF经济学家奥利
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指出:“实现‘强劲、均衡、持续’的全球
复苏——援引G20在匹兹堡确定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易事……它要求进行两项根本性
的、困难重重的经济再平衡活动。”
一是内部再平衡:发达国家恢复对私人需求的依赖;削减金融危机中形成的财政赤字。
二是外部再平衡:美国及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对净出口的依赖;一些新兴国家(特别
是中国)加大对内需的依赖。遗憾的是,布兰查德教授的结论是:“目前这两项再平衡
活动的进展过于缓慢。”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探讨经济再平衡活动。第一,以前高消费、高赤字的发达国家,
在通往太平洋投资...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2421
28
大迁徙之后的遗留问题
2004年,国家下拨5906万元紧急灾后重建款,两年过去了,真正发到灾民手里的重建款
只有50万元。而在此期间,华阴市却耗资1600万元建起了市委、市人大新办公大楼
与陈思忠见面,是在北拾村,这里距陈思忠的住处约5里路。
9月3日傍晚,72岁高龄的陈思忠乘坐孙子的摩托车一路颠簸来到北拾村,为的是避开当
地官员的盯防,“我家是华阴的,这里是华县,他们(华阴市的官员)管不着。”
1956年,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重点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陈思忠等
28万名渭南群众,被要求迁移到宁夏、渭北等地,成了“移民”。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已经步入暮年的陈思忠依然忿忿难平,他说,渭南移民工作
腐败严重,存在太多的“遗留问题”。
半个多世纪前的移民
渭南市移民局办公室副主任安培珍告诉记者,从1956年到1965年,渭南市共有28.7万名
移民搬迁,有的外迁宁夏,有的内迁渭北,有的自行迁移,有的后靠安置。
陈思忠就是最早外迁到宁夏那一批“先遣队”中的一员。
陈思忠的老家在华阴市焦镇乡良村,1956年,刚刚18岁的他,响应“迁一家,保千家;
一人迁,万人安”的伟大号召... 阅读全帖
t*******3
发帖数: 734
29
continued:
过了大海,再想回家可就不容易了
对于那些从各个不同港口逃到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曾是他们最迫切的梦想。然而他们中
的大部分人都没有等到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的时刻。其中有一个,甚至直接被高秉涵宣
判死刑。
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工作。“金门逃
兵”成为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那个士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一次在给母亲抓药
的路上被强拉入伍,跟来台湾。有时天气晴朗,隔着这样一条并不宽的海峡,他甚至一
眼就能看到家乡。但看得到,却回不去。
士兵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偷渡回家。他偷偷地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
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他的眼睛,还来不及看清
就举起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过来的,没带武器!”
没想到,海水的流向就和历史一样,颠簸反复,终点总是难以预见。他游了一整夜,最
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仅仅一个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而获罪的士兵就被处以极刑。
那种即使拼掉性命也想要回家的心情,高秉涵很明白。为此,他常常回想,在那条与死
尸为邻、和山猫大小的老鼠抢食的逃...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7628
30
祝愿你们的生活更美好——温家宝总理视察澳门侧记
2010年11月15日 00:38:07  来源: 新华网
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澳门大炮台花园,同在这里晨练的市民亲切交流
,一起练习太极拳并学练太极扇。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新华网澳门11月14日电(记者 李斌 陈斌华 徐超)晨曦微露,东方既白。
澳门迎来了新的一天。
“大家早上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练一下吗?”
14日7时40分许,澳门大炮台花园内,数十位正在晨练的澳门市民,惊喜地看
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现在眼前。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十一周年。到澳门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接触澳门的广大民
众,实地了解澳门情况,一直是温家宝的夙愿。
13日,首度踏上澳门土地的温家宝出席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三届部
长级会议开幕式,又接连参加了一系列密集的多双边活动等,一直忙到晚上10时许。
温家宝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像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形容自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
地时的心情。
14日,温家宝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的陪同下,先后参观澳门大炮台
、澳门博物馆、大三巴牌...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6425
31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3221938.html
“澳门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来澳门是我盼望已久的事,希望今后
有机会再来澳门多走一走、看一看,再来看望澳门同胞。”
11月14日下午近6时,华灯初上,在连接澳门与珠海的莲花口岸,温家宝总理
在答记者问中这样表达自己首次澳门之行的印象。简短受访后,温总理乘车前往珠海。
车轮启动时,他深情回望这块祖国的莲花宝地。
从13日上午9时27分专机抵达澳门,到踏上归程,温总理在短短的32个小时
中,让54万澳门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澳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合作是生命的港湾”
11月13日上午,一踏上澳门的土地,温家宝就告诉在澳门国际机场采访的众多
记者:我这次到澳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出席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三届
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二是表达中央政府对澳门特区和澳门同胞的支持和关心。
离开机场后,温家宝随即赶往东亚运体育馆,出席中葡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开幕
式。这是中国国务院总理首度参加中葡论坛,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动与葡语国
家友好合作的积极意愿。七个葡...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2
新华网澳门11月14日电(记者 李斌 陈斌华 徐超)晨曦微露,东方既白。澳门迎来了
新的一天。
“大家早上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练一下吗”
14日7时40分许,澳门大炮台花园内,数十位正在晨练的澳门市民,惊喜地看到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现在眼前。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十一周年。到澳门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接触澳门的广大民
众,实地了解澳门情况,一直是温家宝的夙愿。
13日,首度踏上澳门土地的温家宝出席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
级会议开幕式,又接连参加了一系列密集的多双边活动等,一直忙到晚上10时许。温家
宝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像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形容自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
的心情。
14日,温家宝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的陪同下,先后参观澳门大炮台、
澳门博物馆、大三巴牌坊,考察了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澳门工联北区综合服务
中心、仁伯爵综合医院、澳门大学等机构,看望澳门广大市民,和大家真情互动,深切
了解澳门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还走访市民家庭,了解澳门普通居民的生活现
状。
1626年建成的澳门大炮台是澳门众多炮台中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炮台,它见证了澳
... 阅读全帖
c****6
发帖数: 1550
33
14日,温家宝来到澳门大炮台花园,同在这里晨练的市民亲切交流,一起练习太极拳并
学练太极扇。 新华社现场图片
13日,首度踏上澳门土地的温家宝总理出席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三届
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又接连参加了一系列密集的多双边活动等,一直忙到晚上10时许。
温家宝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像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形容自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
地时的心情。
14日,温家宝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的陪同下,先后参观澳门大炮台、
澳门博物馆、大三巴牌坊,考察了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澳门工联北区综合服务
中心等机构,看望澳门广大市民,和大家真情互动,深切了解澳门历史和经济、社会发
展情况。他还走访市民家庭,了解澳门普通居民的生活现状。
与市民交流练太极心得
14日,在行程紧密的情况下,温家宝先后到大三巴、凼仔官也街两处游客来澳必到
景点,亲身感受澳门旅游文化的魅力;大批居民、游客自发到两景点守候,希望一睹总
理丰采。所到之处,在场群众纷纷高呼:“温总理,欢迎来到澳门!”总理则保持一贯
的微笑及挥手致意,更主动与群众握手。
14日一大早上,温家宝遇到正在大炮台花园晨练的澳门民众,温家宝...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5274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美决战,迫在眉睫
兴我中华.第三次世界大战
(根据《中国2008------》等相关资料编写)
编前语
现代历史上,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有没有可能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谁都不敢下断言。
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只有短短的20年时间。
而二战结束到现在,已历时60年了。其间局部战争不断,地区冲突频仍,但
都没有上升到世界大战的规模。
有人说由于核武器的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永远不会发生。因为那将是一
场“按电钮的战争”——核战争,其结果会是人类的毁灭;所以每一个有能力发
动世界战争的国家,都不得不考虑这个可怕的后果。大国的克制和人类的理
性将阻断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也有人认为,根据“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一经典论
述,一旦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大国利益的冲突仍然会导致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核威慑的存在,只能迫使大国之间相互不使用核武
器,并不能保证大国间不直... 阅读全帖
a*****c
发帖数: 3525
35
并非特殊材料 30年代中共被捕党员95%叛变
搜狐 2010-12-07 16:49:34
几年前,我到台湾开会。主办方安排大陆与会者去了趟台北市著名的诚品书店。时
间短促,我只挑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万亚刚的《国共斗争的见闻》,李敖出版社
1995年7月出版。从李敖所作的序中可知,作者万亚刚本名万大鋐,1928年19岁时,即
进入陈立夫的“中统”,直到59岁退休,凡40年。在“中统”,万氏历任科长、晋陕豫
边区专员、调查局主任秘书等职。抗战期间,曾潜入“红色圣地”延安,并安插特务到
抗大“潜伏”。这种经历,使得他对国共两党的恩怨所知颇深。《国共斗争的见闻》是
万氏相关文章的结集。从集中一些文章看,晚年万氏,坚决反对“台独”,是铁杆的“
统派”。这且不谈。集中有一篇《谜,还是谜》,谈的是瞿秋白之死。文中有这样一段:
瞿秋白之死,在我心中成谜,起因于我对国民党对待共产党政策的了解。在政治斗
争场合,凡是占上风者,对待敌人往往宽大,国民党如此,共产党亦然。中统成立于一
九二八年,专职对付共党的地下活动。由于共党的地下组织非常严密,所以工作很吃力
,成绩亦不好。一九三年建议对共党分子采宽...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580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沈阳三八大案纪实
第一章
引子
枫叶飘红,谷浪摇金。古都沈阳的人民群众在欢度建国50周年国庆盛典的喜庆
日子之后,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
有人说,今年秋天也是沈阳警方以及政法战线“丰收”的日子。近期,以“3·
8”持枪杀人抢劫案为代表的一系列特大刑事犯罪案件被成功地侦破,为祖国50年华
诞献上了一份厚礼。“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英雄的人民卫士不负众望,将穷凶
极恶、肆虐多年的“3·8”系列案件犯罪团伙一举粉碎在铁拳之下,为沈城的长治
久安除掉了一大祸患,广大人民群众怎能不奔走相告,拍手称快呢!
回首“3·8”系列案件发生与侦破的这段历史不能不使人感到心情沉重,但却
是必要的。这一小撮犯罪分子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在阴暗角落里是怎样活动
的?公安民警又是怎么与他们周旋较量,最终战而胜之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以利再战,是侦破这起大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庆功大会的掌声与
鼓乐声在耳畔渐远的时候,让我们再听一听那撼人心魄的枪声、尖厉鸣叫的警笛吧……
残忍的序幕
溯根寻源,“3·8”系列案件...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2464
37
花荣与吴用火并的可能性及林冲死于武松之手的内幕——白眼看水浒
盖因世人皆爱表面,不得已取此标题,然绝非哗众取宠,一字一句,除去戏谑之言。皆
有凭有据。借此宝地一吐为快,还望照顾则个.
小白眼中的水浒传
小白眼?呃,不是啦,此“白眼”非彼“白眼”。兰州拙名小白,准备写一些通过三百
度凹透镜看到的变形了的水浒传。当然,题目有些歧义,也可以改为“白眼看水浒”。
也许还是有些歧义,不过,请别计较这个啦,很多事情就是一层又一层地被歧义活埋了
,世界本来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摘下伪装,谁也看不出套子里面是人还是鬼,
对吧?
无论世界怎么变化,真正变化的只有时间和空间。“时空跳转,星变月移,天地更辰,
万物昏暮。”声控密码响起,让我们一起进入施老爷子笔中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北宋
年代。众人欢呼,看好汉帅哥去喽,少女吵着嚷着要看林冲,腐女叫着喊着要摸武松,
女王阴笑着要捏燕青…另本时光机器禁止十四岁以下女童乘坐…小白窃喜,众人怒视,
小白慌乱,介个介个,偶不是喜主女,偶是喜宾男也。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0963
38
乱世奸雄话宋江

说《水浒》,几百年来说得最热闹的是宋江。
晚明大异端思想家李卓吾,大赞先造反后招安的宋江是忠义之士、英雄楷模;而
清初怪才金圣叹,却又把宋江骂得狗血喷头,说他阴险狡诈,是不折不扣、十恶不赦
的强盗头子。
到了现代,宋江一忽如坐了升空气球,是农民起义雄才大略的领袖,一忽又被打
翻地上,踏上一只脚,成了地主阶级的野心家,瓦解农民革命的蛀虫,封建皇权的卫
道士,赵宋王朝的忠实走狗,鹰犬,刽子手,……,一夜之间身价如从喜马拉雅山主
峰狂跌至马里亚纳海沟沟底,一时间,万民声讨,众炮齐发,宋江被架上审判台,遭
受批判大凌迟,一下子就成了神人共愤、遗臭万年的一堆狗屎。后来又有人出来说
了,不同的《水浒》,里面的宋江也不同,金圣叹评改的七十回本里的宋江,那确实
就是放射着万道金光的农民革命的领袖,除此以外,其它有排座次以后受招安、征方
腊等情节的《水浒》里的宋江,通统都是坏货,是“叛徒、特务、战犯三合一”。
一个宋江,几百年来,身价倏而狂涨,倏而暴跌,这个现象本身就很耐人寻味,
值得在下和列位看官好好探讨。
那么,为什么几百年来对宋江的毁誉差别如此之大?
◎大分裂
其实这也不奇怪,... 阅读全帖
c****b
发帖数: 265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悲句(zz)
【悲句1】“我要回家,我要工资!”这是民工岳富国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说完这句话后
,他便因突发脑溢
血昏迷。36小时之后,医生宣布岳富国死亡。直到此时,岳富国仍然没有拿到应该属于
他的工资。他的
遗孀姚玉芳悲愤的问道:他们咋就不给钱呢?
【悲句2】“永不放弃我的北大梦”.因高考分数没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17岁的咸阳姑
娘小倩(化名)7月
23日从自家五楼阳台跳下,7天之后不治身亡.这纵身一跃永远断送了她的北大梦.
【悲句3】“我想要那个孩子!”马卫花因为贩毒而被捕,然而此时马卫花已有身孕。按
律,有身孕者不得
执行死刑,于是警方在未征得马卫花同意的情况下对其实施全麻,强行人工流产。事后
警方说,怀疑马卫
花故意怀孕避死。
【悲句4】“这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穿上囚衣后,马加爵如是说,据说在场pol.ice
听了都流下泪来。
马加爵是杀了人,但法律不会去管他是怎样成长的。马加爵的助学贷款没有批下来时,
他穷得不敢去上
课,因为他已经没有鞋子穿了。据同学回忆,自此之后马加爵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性情
大变。
【悲句5】“我儿当你看信时,我已不在人间。”“我儿当你看我的信时,我已不在人
间,只因为... 阅读全帖
R*I
发帖数: 1840
40
2月25日,首都国际机场,从利比亚接我方人员返回的包机刚刚降落。从炮火纷飞中平
安归来的人们纷纷扑向亲人的怀抱,为能“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亲人身边流下了激动的
泪水。
就在人流熙攘中,一位中年军官却逆着回国的人潮,匆匆话别妻儿,登上了飞往利
比亚的飞机。他叫王文龙,我国驻约旦大使馆原副武官。“军人”“外交官”“精通阿
拉伯语”这几个关键词决定了此时此刻他必须拿出“最快的速度”——不是撤离,而是
奔赴利比亚。
为了3万多中国公民的平安撤离,从北京、从赫尔辛基、从布拉迪斯拉发、从斯德
哥尔摩,还有十几名中国军人正千方百计紧急飞赴利比亚或其邻近国家。他们拥有一个
共同的名字——中国武官。
武官,军人中的外交官,外交官中的军人。双重身份意味着双重使命,在异国他乡
保卫同胞安全是他们作为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哪里有枪声,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
们的身影。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撤离行动中,中国武官作为使馆的中坚力量,勇敢地战
斗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在战火纷飞的的黎波里、在大雨瓢泼的利突边境、在
波涛汹涌的地中海上……
我是武官,最危险的地方应当我去
2011年2月17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爆发激烈...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9892
41
来源:解放军报
http://chn.chinamil.com.cn/xwpdxw/2011-02/28/content_4391521.ht
2月25日,首都国际机场,从利比亚接我方人员返回的包机刚刚降落。从炮火纷飞中平
安归来的人们纷纷扑向亲人的怀抱,为能“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亲人身边流下了激动的
泪水。
就在人流熙攘中,一位中年军官却逆着回国的人潮,匆匆话别妻儿,登上了飞往利
比亚的飞机。他叫王文龙,我国驻约旦大使馆原副武官。“军人”“外交官”“精通阿
拉伯语”这几个关键词决定了此时此刻他必须拿出“最快的速度”——不是撤离,而是
奔赴利比亚。
为了3万多中国公民的平安撤离,从北京、从赫尔辛基、从布拉迪斯拉发、从斯德
哥尔摩,还有十几名中国军人正千方百计紧急飞赴利比亚或其邻近国家。他们拥有一个
共同的名字——中国武官。
武官,军人中的外交官,外交官中的军人。双重身份意味着双重使命,在异国他乡
保卫同胞安全是他们作为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哪里有枪声,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
们的身影。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撤离行动中,中国武官作为使馆的中坚力量,勇敢地战
斗在每一个需要... 阅读全帖
g**x
发帖数: 1192
42
http://bbs.wforum.com/wmf/bbsviewer.php?trd_id=108652
中国武官在利比亚机场护送留学生归国震慑流氓
2011年02月28日 07:42
解放军报
2月25日,首都国际机场,从利比亚接我方人员返回的包机刚刚降落。从炮火纷飞
中平安归来的人们纷纷扑向亲人的怀抱,为能“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亲人身边流下了激
动的泪水。
就在人流熙攘中,一位中年军官却逆着回国的人潮,匆匆话别妻儿,登上了飞往利
比亚的飞机。他叫王文龙,我国驻约旦大使馆原副武官。“军人”“外交官”“精通阿
拉伯语”这几个关键词决定了此时此刻他必须拿出“最快的速度”——不是撤离,而是
奔赴利比亚。
为了3万多中国公民的平安撤离,从北京、从赫尔辛基、从布拉迪斯拉发、从斯德
哥尔摩,还有十几名中国军人正千方百计紧急飞赴利比亚或其邻近国家。他们拥有一个
共同的名字——中国武官。
武官,军人中的外交官,外交官中的军人。双重身份意味着双重使命,在异国他乡
保卫同胞安全是他们作为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哪里有枪声,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
们的身影。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撤离行动中,中国武官作为使馆的中...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4019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伤痕文学:知青大返程
1968年12月,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指
示的发表,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发展为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运动。1978年云南
知青的集体抗争事件拉开了全国知青大返城的序幕。
一、到1978年年底,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进入第十个年头,全国下乡与支边的知青总
数已高达2000万人,实际尚在农村或边疆接受“再教育”的还有1000万。
全国的知青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插队落户,如遇机会,可以被抽调回城。另一类便是
支边的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他们名义上是兵团战士,享受微薄的工资,但不能招工回
城,也不能招干,这样的知青有200万人,占全国知青的五分之一。
由于兵团知青大多是1969年前后从京津沪及部分省会城市来到边疆的,常年生活在条件
艰苦的基层连队,看不到前途,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要求返城的愿望更迫切。一
些了解知青尤其是兵团知青内情的人不无忧虑地说:“知青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
决,我看迟早要出乱子!”
果然,就在1978年的年底,震撼全国的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了。
导致这次运动的一个前提原因是,这年秋天,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40多天
... 阅读全帖
x***0
发帖数: 149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dayeah (蛋),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Re: 柳干原来是高干子女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1 16:43:51 2011, 美东)
「我觉得女儿学习太累啦,只是睡着吧了!」约克大学遇害中国留学生柳乾的父亲、中
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柳建辉,昨日与妻子到达多伦多办理女儿的身后事,但似乎
仍未能接受女儿遇害的事实。而仿佛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安排,就在死者的父母刚刚走出
皮尔逊国际机场,踏上多伦多土地的同一时刻,多伦多警方召开记者会,宣布已逮捕涉
嫌谋杀柳干的疑兇迪逊。
柳乾的父母于昨天下午乘坐海南航空班机抵达多伦多。根据皮尔逊机场航班起降资
料,海航航班比预订到达时间延迟一小时,于下午3时55分抵达多伦多机场。
由于本地CTV电视台于昨天上午播出该台北京独家访问,并拍摄柳乾的父母早前已
由北京登上前往多伦多的航班。警方也在日前的记者会上证实柳干的父母将于昨天抵多
,而柳父的身分与照片也已在本地传媒曝光,所以引起本地媒体高度重视。下午3时过
后,本地的中西媒体陆续抵达机场3号...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4019
45
「我觉得女儿学习太累啦,只是睡着吧了!」约克大学遇害中国留学生柳乾的父亲、中
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柳建辉,昨日与妻子到达多伦多办理女儿的身后事,但似乎
仍未能接受女儿遇害的事实。而仿佛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安排,就在死者的父母刚刚走出
皮尔逊国际机场,踏上多伦多土地的同一时刻,多伦多警方召开记者会,宣布已逮捕涉
嫌谋杀柳干的疑兇迪逊。
柳乾的父母于昨天下午乘坐海南航空班机抵达多伦多。根据皮尔逊机场航班起降资
料,海航航班比预订到达时间延迟一小时,于下午3时55分抵达多伦多机场。
由于本地CTV电视台于昨天上午播出该台北京独家访问,并拍摄柳乾的父母早前已由北
京登上前往多伦多的航班。警方也在日前的记者会上证实柳干的父母将于昨天抵多,而
柳父的身分与照片也已在本地传媒曝光,所以引起本地媒体高度重视。下午3时过后,
本地的中西媒体陆续抵达机场3号航站接机大厅,至近4点航机抵达时,聚集在现场的电
视、广播及平面媒体多达廿、三十家,各式长短镜头对准了旅客出口的大门。
一个多小时过后约下午5时30分,亦即多伦多警队关于柳干案最新进展记者会开始
的时间。而柳乾的父母竟然在这一刻由驻多总领馆侨务领事黄新...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6
金正日7天访华行程引发各国媒体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4日08:43 新华网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5月23日报道】北韩国防委员长金正日日前乘专列访问中
国,史无前例地连日强行军。这是金正日执政以来第七次乘专列访问中国。过去,他会
至少在访问城市下榻一宿,而这次连续三天两夜乘坐列车,行程达3000公里。
金正日一行22日抵达时,扬州车站等多地从上午就部署了大量警力。金正日下榻的
瘦西湖边的扬州迎宾馆则禁止外人出入。金正日的专列当天下午7时50分驶进扬州车站。
【香港《成报》5月23日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昨日继续访华行程,他前晚乘搭
专列由长春市出发,直达江苏省扬州,可能会在当地参观太阳能产业。
金正日前日行程紧密,先在长春市参观第一汽车厂,并在南湖宾馆用膳,之后便匆
忙乘专列离开。前晚一度有日韩传媒估计,金正日会乘专列访问沈阳,其后又修正指他
会直抵首都北京,及至昨午一时许,韩联社报道扬州火车站周边加强戒备,开始估计当
地是金正日行程其中一站。金正日此行一直在走旧路,目前曾到访的长春市南湖宾馆,
他去年8月底访华时便在此与胡锦涛会面;...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7
资料来源较杂,以后会整理:
茅以升祖父茅谦前清举人,父亲茅乃登清秀才,母亲韩石渠,妻子戴传惠,二房权桂云,长
女茅于美,长子茅于越,有女茅于燕为心理学家,茅于轼是茅以升侄子
茅于越是茅以升的长子,1949年后长居国外,直到1972年,茅于越夫妇带着女儿踏上回
国征途。茅青回忆说,“茅于越回来那天,全家出动去机场欢迎。哪 里想到,于越到
北京后仍表示不回家住,要住在宾馆。不仅如此,他连家门也不肯进,亲友们想见他就
去宾馆,于是亲友们只好天天往友谊宾馆跑,连年近八旬的老 父也不例外
据茅以升长女茅于美回忆,从茅以升搬出老家,到1949年前,他们全家搬家达三十余次
,生活动荡可见一斑。戴传蕙也因动荡的生活一直虚弱多病。
茅青介绍说,茅以升有两位妻子。戴传蕙是父母做主定下的,订婚时茅以升十七岁,妻
子十八岁,身材高挑,气度娴雅,脸庞圆润甜美,茅以升一见面就非常喜欢。戴传蕙生
于江苏扬州的一个诗书之家,戴家同茅家是门当户对
不过,他也确实在“正室”外还娶了另一个女人,出身于贫困家庭的权桂云。权桂云是
苏州人,父亲早逝,母亲独自带着五个女儿艰难生活,为了拉扯几个孩子长大,靠帮人
做针线为生。权桂云...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48
哎……
哎……
哎……
——————————
考虑再三,还是报了案,没有花太大的周折,就查明了事情的缘故,因为查明了,
事情也消沉下去。
在挖出的包装袋中,居然存在着将近七个来自不同人体的肾脏,当然早已经无形了
,只是通过DNA的分辨出来的。
而肾脏的来源,并不是之前我暗自揣测的谋杀案件,而是正大光明的来自东方器官
移植中心的一次事故。东方器官移植中心是一中心医院最赢利的项目,每年为国内外,
中非、韩国做大量的器官移植手术,肝脏、肾脏都是主要移植的器官。(当初影视界的
傅彪先生就是在这里做的肝移植手术,而非很多媒体报道的北京某军医院。)这些挖出
来的肾脏则是在一中心某段时间做手术前获得的器官,器官在活体采摘以后,因为保管
不当而衰竭死亡,当初不知道为什么就草草扔掉,后来被垃圾站几经转运就埋到这里了。
至于移植器官的最初来源,那就不为人所知了,大家可以去网易新浪之类的大网站
去自己搜索一下,那些网站有很多合法的内容来告诉大家这些来源.
事情的最后以公安局的干警们将那八根取出的钢管送到我家做为结局,之后的事情
我就没有权利过问了。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样一件正常不过的医疗保管事故,会对
我...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9
一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觉得我唱衰美国,但是中美在民族问题上却面临着相似的困
境(美国尤甚),文中有所涉及。个人认为,南北战争是一场残酷而伟大的战争,它用
血和火使得来自欧洲大陆的北美人民成为一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已经管了美国一个半
世纪。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出现了变化,重新审视美国这个种族“大熔炉”,还是很有必
要的。南北战争还能管美国多久?这是个问题。
【一】:美国正处于中国的秦汉阶段
【二】:美国的人口问题
【三】:人口问题引发的其他问题
【四】:无可救药的种族问题: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五】:帝国困境:敌人在哪里?
【六】:地区制衡:巴西和墨西哥
【七】:美国例外吗?
【一】:美国正处于中国的秦汉阶段
如果简单地拿美国历史对比中国历史,那么个人认为,美国正处于中国的秦汉阶段。
一方面,这是基于美国立国之短,而国势之强;
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导弹武器发明之前,外部势力实际上不可能对北
美大陆造成伤害。这方面也与秦国的地理环境相似。这时期的国家或民族,组织严密,
生产发达,尚武强烈,类似的情势非常多,在这里就不展开详细叙述了。
另一方面,这又意味着美国最为严峻的挑战,尚在未来。...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心系西沙 亲近西沙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AINAN 讨论区 】
发信人: jeffh (Jeffh), 信区: HAINAN
标 题: 心系西沙 亲近西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5 20:19:20 2011, 美东)
心系西沙 亲近西沙 2011-09-15 22:12:44 碧海银沙
归航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特约摄影师 张国安 编辑/绿 子 蔚 青)以前,西沙在我的
梦之深处,很朦胧,也很神秘,如同一位遮着面纱的女郎,愈是看不清,就愈是充满了
魅力。
避风屏障-抗风桐
近日,我随着湛江市拥军慰问团,终于踏上了这片位于南中国海的深处、在红色珊
瑚礁丛中的神秘群岛。
晨光静谧 永兴之美
嶙嶙峋峋的石岛
航行了20多个小时后,透过炫目炽热的阳光,前方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影子,那是我
们西沙慰问之行的第一站——东岛。东岛素有“鸟岛”之称,面积约1.6平方公里,是
西沙群岛第二大岛,也是西沙群岛中唯一生态平衡未遭破坏的岛屿,因岛上栖息着10万
只鲣鸟而闻名于世。一茬茬守岛官兵从来不去打扰鲣鸟平静的生活,而是与鲣鸟和谐相
处。当我们一踏上这座心仪已久的岛屿,立刻被眼前的“童话...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