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京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的说法,这种说法是打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还没有追根溯源
呢,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应该是打明清时期渐渐形成的,最起码这句话简单明了地概括
了老北京人群分布的特征。“东富”,这个富字儿在字典里有一种解释是“资源、财产
”。“西贵”,富和贵咱们老喜欢搁在一起使,其实二者区别还是挺大的,字典中对“
贵”有这么一种解释“旧社会指地位优越”,所以您看,有钱的可以称为富,有身份的
才能称之为贵,也就是说“富”不见得就“贵”。“南贱”,贱,说的是“地位低下”
,“北贫”,贫就是“穷”;所以贫贱也不能混为一谈,“贫”不见得就贱,很多清末
的贵族家里都穷的揭不开锅了,但是派头儿一点不减。有句北京话说得好啊——倒驴不
倒架!东富西贵南贱北贫,我刚才简单地给各位解释了一下,下边咱们细聊。
要说东边富裕,起码有两点是最直接的证据:第一,北京的漕运都集中在东面,元代漕
运的船只一直可以通到积水潭,明代的时候才把漕运的终点截在了城墙外头。粮食运来
了得有地儿放啊!所以东城的粮仓非常多,比如海运仓、新太仓、禄米仓,朝阳门内保
存下来的南新仓等等。我们再看北京东边的城门,朝阳门,元代的时候叫齐化门,... 阅读全帖 |
|
p********k 发帖数: 88 | 2 [ZT] 作者:雷颐
1911年10月30日,武昌起义20天后,清廷一天之内连下四道上谕,做出大幅度让步、妥
协,企望渐成燎原之势的“乱事”能因此迅速平息。
这四道上谕是:
——《俟简贤得人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谕》(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汇
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97-598页)。此谕终于承认
,半年前惹众怒的“皇族内阁与立宪政体不能相容”,而“本年设立内阁,仍令王公等
充国务大臣,原属一时权宜之计,朝廷本无所容心”。宣布解散皇族内阁,许诺“一俟
事机稍定,简贤得人,即令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并将内阁办事暂行
章程撤销,以符宪政而立国本”。
——《准开党禁颁布特赦谕》(同上,第95-96页)。此谕先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党
禁”:“党禁之祸,自古垂为炯戒,不独戕贼人材,抑且消沮士气”,但是“况时事日
有变迁,政治随之递嬗,往往所持政见,在昔日为罪言,而在今日则为谠论者。虽或逋
亡海外,放言肆论,不无微瑕,究因热心政治,以致逾越范围,其情不无可原。兹特明
白宣示,特沛恩纶,与民更始,所有戊戌以来,因政变获咎,与先后因犯政治革命嫌疑
...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3 一)【灰飞烟灭】
1908年11月,毒杀光绪帝之后,慈禧太后病逝,立光绪帝的五弟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慈禧是叶赫部,曾经杀害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铁帽子王郑亲王瑞华、
怡亲王载垣、首席大学士肃顺(瑞华之弟),成功夺权,垂帘听政,引起清朝皇族的不
满。
1908年11月,《大公报》登出袁世凯奏请速开国会,实行宪政以安人心的新闻,让载沣
等恼怒不已。
1908年12月,大清皇帝登基典礼,3岁的溥仪坐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时
,哭闹不止,父亲摄政王载沣哄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礼结束
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摄政王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好象预示一种不祥之兆。
1909年1月,清王朝的开明派要求朝廷平反戊戌变法与维新派,载沣的岳父瓜尔佳·荣
禄正是囚禁、迫害光绪帝的元凶,为寻找替罪羊,载沣解除了军机大臣袁世凯的官职,
引发在朝廷与军队中的汉族官员的不满,“北洋陆军皆袁旧部,闻之大哗,个个摩拳擦
掌”,而载沣自己所任用依靠的这群人,无一不是亲贵、虽无能但权欲极重的庸才。
1909年2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清统治集团内部立宪组阁的呼声越来越高
,清...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3411 | 4 李淑贤的正式婚姻有三次
前面讲过,溥仪在与李淑贤结婚之前,曾试图了解李淑贤的身世。由于李淑贤发火,溥
仪装作无意间讲起了皇后婉容的故事,其真实目的是想诱导李淑贤谈论她的过去。但李
淑贤始终没讲出自己的全部身世。悲哀的是,溥仪至死也不清楚李淑贤的全部真实身世
。
李淑贤又名李茹,汉族,原籍浙江杭州。她一直自称高小毕业,实际上只念过几年书,
连写信都很困难。她10岁时死了母亲,16岁时父亲去世。之后,她结了婚。
有关她的婚姻经历,据李淑贤向载涛夫人王乃文的忆述,她十几岁时,在后母的
这是首次恢复历史原貌的溥仪与李淑贤结婚时的一张照片(右起:沙曾熙、沙夫人刘
淑云,正中二人为淑贤、溥仪)
逼迫下曾嫁过两次。但这些婚姻不能算正式,根据可靠的记载,李淑贤的正式婚姻有如
下三次:
一、1943年,李淑贤曾与北平伪警察局警官刘连升登记结婚。1955年,刘连升被人民政
府逮捕,判了8年徒刑,送黑龙江劳动改造,后查明是反革命分子,遂被枪决。1956年,
李淑贤与其离婚。
二、1957年,李淑贤与陈庆之结婚。陈先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会计。婚后两人始终感情
不和,1960年10月经人民法院判决离婚。
...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5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11318
王庆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018-02-28 18:11
【编者按】本文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11期,原题为《荫昌南下督师及
袁世凯出山内情考》,作者王庆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
原文注释从略。
辛亥武昌起事后,清廷迅派陆军大臣荫昌南下督师,镇压革命,并于1911年10月14日重
新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予以袁世凯“会同调遣”之权。这样,
在鄂清军就形成了“一军两帅”的局面。然而,仅仅过了12天,10月27日,清廷颁布“
统一事权”上谕,授予袁世凯钦差大臣,“所有赴援之海陆各军,并长江水师,暨此次
派出各项军队,均归该大臣节制调遣”,并以“部务繁重,势难在外久留”为由,将荫
昌调回。
清朝陆军大臣荫昌
袁世凯
清廷为何“临阵换将”?据时任内阁阁丞的华世奎对张国淦说:“荫昌督师,在当时已
有点勉强,荫虽是德国陆军学生,未曾经过战役,受命后编调军队,颇觉运掉为难。其
实此项军队,均是北洋旧部,人人心目中只知有‘我们袁宫保’。”细绎华... 阅读全帖 |
|
t***u 发帖数: 368 | 6 真实的汪精卫
作者:林思云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国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妇孺皆知,但问起该人的生平和事迹
时,
却又是鲜为人知。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汪精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
汉奸,可是大家对汪精卫的“卖国事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也是中国历史教育的一大特
色;只告诉大家他是坏人,却又不告诉大家他作过什么坏事。好在中国学生头脑比较简
单,
不喜欢刨根究底,所以历史老师还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烦。
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
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
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
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中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实在有碍于中国的发展
与进步。
历史上真实的汪精卫,曾是近代中国有数的叱吒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在历史走到21世纪的今天,应该考虑还汪精卫的本来面目,重新认识历
史上真实的汪精卫。
要为汪精卫写一个比较... 阅读全帖 |
|
b**********7 发帖数: 814 | 7 1912年2月12日,在清朝为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当日,南方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成立已经两月有余,距武昌起义亦已逾百天。自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以来的浪翻波连,
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这天,大清隆裕太后携6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胡惟
德、赵秉钧、梁士诒等一班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向皇太后和皇上行三鞠躬新礼。隆裕太
后将三道退位诏书交给外务大臣胡惟德,颁行天下。至此,帝制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上
了一个句号。
这天下午,恽毓鼎前去拜访民政大臣赵秉钧。当赵对他诉说辞位情状,这位忠心耿耿的
史官不禁垂泪,在日记中,他沉痛地说:“自来亡国,无如是之速者”。
1911年10月30日•动摇
2月12日的朝见仪式充满悲情。赵秉钧告诉恽毓鼎,太后满面戚容,向大臣们倾诉作为
失国太后的内心忧愤:3年来她深居宫中,并不曾干预政事,孰料一般亲贵“无一事不
卖,无一缺不卖,卖来卖去,以致卖却祖宗江山”。(恽毓鼎:《澄斋日记》)说到伤
心之处,隆裕不禁失声痛哭。
3年前,光绪和慈禧在两天内相继去世。太后临终遗命光绪胞弟醇亲王载沣之子为嗣皇
帝,由载沣摄政。隆裕对此颇为不悦,因为...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8 摘要:越到最后,清王朝的政策使其利益高度集中化、而且利益边界高度清晰化,与之
相对必然是体制内汉族官员和士绅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强。皇族内阁的出台,说明清政府
事实上不愿放弃任何权力、不愿做出必要的妥协,人心尽失。
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专家傅勒在《思考法国大革命》中说,当一个历史事件失去当下一
切参照意义、不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后,“它也就从社会论战领域转移到学者讨
论的领域去了”。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这个历史事件仍有当下参照意义、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它
就注定不可能只限定在学者的讨论之中,不能不依然存在于“社会论战领域”,成为社
会关注的公共话题。
至少,直到20世纪40年代,法国大革命160余年后,法国仍然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
公民必须挑选历史,填写出生年月,选择旧制度或大革命。”
现在,法国大革命才在法国政治中消失了,因为“今天,无论右翼还是左派,双方的说
辞都为自由和平等弹冠相庆,而围绕1789年价值展开的辩论不再包含真正政治利害关系
,也不再包含强大的心理投资”。
1994年,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学界与公众对此并无特别反应。2004年,甲午战争爆
发110周年,学界...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9 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清廷不仅割国土、赔巨款、丧利权、受奇耻大辱,而且刺
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应向西方学习的呼声在朝野上下蔓延。甲午战败、戊戌维新
、义和团运动、新政,19、20世纪之交的清帝国接连发生了这四件大事,可以说是一条
因果链。
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朝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
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辽东在三国干涉下归还中国,大清再付3000万两白
银。日本发了大财,而清政府只能向西方大举外债。图为1895年,位于台北的日本总督
府。
供图:华辰影像
通过借款,列强攫取了大量利权,同时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年,德国以巨野
教案为名出兵占领胶州湾。图为占领胶州湾的德国兵。
供图:华辰影像
此后,俄国租借旅顺大连,英国租借刘公岛,日本在厦门建立租界,法国租了广州湾,
等等。中国就像一块好吃的蛋糕,令所有列强国家垂涎。图中左为反映各国瓜分中国的
漫画,右为“时局图”。
供图:美国国会图书馆
欧洲列强及日本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等活动,对于美国的在华利益构成了威胁。1899年
,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10 “巍巍我祖,来自昆仑”
辛亥革命后,荫昌先生作词的中国国歌:
“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
万年。”
看,说得很好: “华胄从来昆仑巅”
这个说法来自1894年法国学者拉库伯里刊行《支那太古文明西元论》一书,提出巴比伦
说,认为华夏民族起源于两河流域,黄帝即为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君主。苏美尔被沙漠游
牧民灭亡,他率领巴克(“百姓”之音转)民族东迁,翻越昆仑山进入中原,征服了当地
野蛮土著部落,成为汉民族前身。
荫昌(1859—1934)字五楼,后改字午楼,满洲正白旗人。
1872年入读京师同文馆德语班。毕业后曾在奥地利学陆军,入军队做实习生,与德皇威
廉二世(时为太子)同队,两人感情甚好。
1879年报捐光禄寺正卿衔。后入德国军事学校学习军事操作技术,毕业后奉派押运地雷
返国,交给北洋新军,曾介绍聘用德武官修筑旅顺炮台。
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清政府直隶总督李鸿章创办天津武备学堂,荫昌出任北洋武
备学堂翻译教习,因陆军专以德国人为师,李鸿章采纳荫昌之条陈,由荫昌介绍返聘德
奥武官数人来华任武备学堂教习,荫昌以候选知府任提调,因履经褒奖,...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11 2017-02-01 C70 360doc个人图书馆 微信号v360doc
功能介绍
360doc个人图书馆(360doc.com)是国内领先的知识社区,依托上千万馆友的海量馆藏
,以有思想、有趣味、有爱和实用为标准,每日推送3篇文章,缔造知识微社区。
这一天夜里,朝阳群众赵小三的老婆不见了,于是戴着绿油油闪着光的大帽子的他,在
深夜的桥底下发现了一个“宝贝”——以及“宝贝”背后的大帅哥。从此,这个大帅哥
的人生轨迹为之改变:前半生是民族大英雄,后半生是民族大汉奸。
作者:C70
来源:谈资有营养(ID:tanzifeed)
朝阳群众赵小三,气得三晚上没睡好觉:三天前,他的老婆突然跟别人私奔了。
作为一名大清帝都车夫,他自知没资格去什么俱乐部泄火,只有深夜心如油煎地在外面
健步走,期待老天有眼,能让他撞上那对汪星人男女。
他运动到什刹海和后海附近,突然看见有人在桥下埋东西。他走近两步,桥下的人发现
他之后,竟然跑掉了。
即便头上的帽子正绿油油地发亮,赵小三的觉悟还是丝毫没受影响。他以大局为重,火
速启动了应急报警预案。很快警方赶到,将桥下埋的一个大铁罐挖出带走。
现在问题来了:竟然没人...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2 清末1908年,清政府派贝勒载涛及军部尚书铁良挑选各旗精壮士兵编练了一支由皇
室亲自控制的,担任宫廷宿卫的皇族武装。
1910年,载涛带领禁卫军军官组成了考察团前往日、美、英、法、德、意、奥、俄
八国考察陆军,学习西方经验。
1911年9月,清朝禁卫军组建完成。编制与北洋一镇差不多,步兵两协共四标,马
、炮队各一标,工程、辎重,机关炮各一营,全军总计12443人
第一协(协统:良弼),第二协(协统:王廷桢)
轻武器方面士兵配置长短枪,重武器方面:除北洋新军标准配置54门75毫米野战重
炮,24门马克沁重机枪之外。禁卫军单独配置18门150毫米野战重炮,一个重机枪营:
36门马克沁重机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隆裕太后要求载涛亲率禁卫军南下攻打革命军,
可载涛却跪地说,“奴才只练过兵,不会打仗”。清政府被迫启用袁世凯,随后袁世凯
让冯国璋担任禁卫军总统官,掌控了禁卫军。
1914年,禁卫军被改编为两个师:陆军第十五师(师长:刘询),陆军第十六师(
师长:王廷桢),禁卫军后期最终在军阀混战中被裁撤。
禁卫军绝对是清政府重金打造的超一流武装,当时18门150毫米野战重炮是亚...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98 | 13 一百年前的十月十日,因革命党机关暴露、名册被搜,一场仓促发动、群龙无首的新军
起义在武昌爆发。这是一场原本毫无胜算的军事暴动,因总督瑞澂弃城逃跑而意外成功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群起响应,纷纷“
独立”,清朝大局“顷刻糜烂”,势如风卷残云。惊惶失措的大清皇室在铺天盖地的革
命风暴中只支撑了四个月,就再也无计可施,不得不低头认输,黯然逊位。随同清政府
一同退出历史舞台的,是自秦始皇以来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帝制。
革命胜利之速令世人惊讶,也令包括革命党和旧官僚在内的各方当事人措手不及。革命
爆发之前,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载沣、流亡海外的革命领袖孙中山、隐居乡里的“离休老
干部”袁世凯,谁也不曾料想到大清国的最后时刻会来得如此迅捷。倒是反对革命的立
宪派领袖梁启超在痛责清廷缺乏政治改革诚意时曾经说过,“徒以现今之政治组织,循
而不改,不及三年,国必大乱以至于亡”,“将来世界字典上决无以‘宣统五年’四字
连成一名词者”。梁启超并非盼清朝速死,他是恨铁不成钢说气话,却无意中作出了清
朝覆灭的精确预言。
此前,太平天国曾打下半壁江山,清朝没有垮;北洋水师全军覆...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stone (Winni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清朝速亡原因:太依頼“太子党”与军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6 15:26:09 2011, 美东)
一百年前的十月十日,因革命党机关暴露、名册被搜,一场仓促发动、群龙无首的新军
起义在武昌爆发。这是一场原本毫无胜算的军事暴动,因总督瑞澂弃城逃跑而意外成功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群起响应,纷纷“
独立”,清朝大局“顷刻糜烂”,势如风卷残云。惊惶失措的大清皇室在铺天盖地的革
命风暴中只支撑了四个月,就再也无计可施,不得不低头认输,黯然逊位。随同清政府
一同退出历史舞台的,是自秦始皇以来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帝制。
革命胜利之速令世人惊讶,也令包括革命党和旧官僚在内的各方当事人措手不及。革命
爆发之前,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载沣、流亡海外的革命领袖孙中山、隐居乡里的“离休老
干部”袁世凯,谁也不曾料想到大清国的最后时刻会来得如此迅捷。倒是反对革命的立
宪派领袖梁启超在痛责清廷缺乏政治改革诚意时曾经说过,...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15 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
雪珥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63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63 | 17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63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19 领袖的春节不同常人。
本文节选毛泽东、周恩来的几个过年片段,让我们从中领略领袖独特的年味。
1962年春节,毛泽东宴请溥仪。从1963年春节开始,毛泽东每年 送 给 章 士 钊2000元,并称之为“还债”。
1960年除夕,周恩来夫妇与工作人员联欢,把家里的酒、花生分给在场人员,并和演员一起表演节目。 1961年的年夜饭,周恩来用小米稀饭招待工作人员及亲属。
毛泽东私人宴请溥仪。
1962年春节宴请溥仪
1962年新春佳节,毛泽东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名流乡友作陪。家宴设在颐年堂。
上午8时许,毛泽东待章士钊等人入席后,一本正经地说:“今天请你们来,要陪一位客人。 ”毛泽东吸了一口香烟,故意神秘地说:“这个客人嘛,非同一般,你们都认识他,来了就知道了。不过也可以事先透一点风,他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 ”
正在大家猜想之时,一位高个儿、50多岁的清瘦男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面带微笑步入客厅。毛泽东迎上去握手,并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同时向章士钊等人打招呼,用他那浓重的韶山口音微笑着说:“你们不认识吧,他就是宣统皇帝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20 你如果见到溥仪得跪舔,溥仪见到老毛是跪舔的,看看溥仪写的诗,“欣逢春雨获新生
,倾海难尽党重恩”。受不了了,我得找个盆去
尽管桌子上没有什么好吃的,但大家以聊天为主,都聊得很开心,毛泽东还仔细询
问了溥仪工作上、生活中的情况,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溥仪先生回答:“现在国
家有困难,大家都有困难,跟有些人比,我的生活已经不错了,谢谢毛主席的关心。”
毛泽东听说溥仪在抚顺时已与妻子离婚,便关切地问:“你还没有再结婚吧?”溥
仪红着脸回答,“还没有呢。”毛泽东马上接话:“你还可以再结婚嘛!不过,你的婚
姻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马马虎虎。”说到这里,他关切地望了溥仪一眼说:“要找一
个合适的,因为这是后半生的事,要成立一个稳定的家。”溥仪点点头:“主席言之有
理。”特别是他听章士钊说这顿新年饭是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请的家宴,心中感激得不
得了,一再向毛泽东致谢。
吃完新年饭后,毛泽东热情地与溥仪先生等客人合影留念,大家都非常高兴。接着
毛主席要单独跟溥仪再照一张合影,他见溥仪站在左边便说:“溥仪先生请过来,客人
应该站在右边嘛。”溥仪先生站好位置后,摄影师便按动了照相机的快门。站在旁边的
章士钊...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1749 | 21 1912年1月26日晚,同盟会员彭家珍完成了民国鼎革之际的重要一击——刺杀清末
“宗社党”之胆良弼。数日后,清帝退位。孙中山称赞彭家珍:“我老彭收功弹丸”。
事实上,“老彭”不止“收功”,更是“收宫”。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同盟会所主持的一个暗杀时代宣告结束,而彭家珍,也成为同盟会历史上的最后刺客。
同盟会暗杀风习
要了解一个暗杀时代的最后刺客,先得了解这个暗杀时代。
辛亥革命前10年间,鼓吹暗杀之风甚烈。最早约为1902年冬,留日学生杨毓麟在《
新湖南》撰文,声称“非隆隆炸弹,不足以惊其入梦之游魂;非霍霍刀光,不足以刮其
沁心之铜臭”。1903年,军国民教育会成立,会则规定“方法三种:一曰鼓吹,二曰起
义,三曰暗杀”。1907年,吴樾(炸清出洋五大臣之人)在《民报》增刊发表的《暗杀
时代》,更是“暗杀主义”之代表作。
当时的革命党人,醉心暗杀者为主流。即使以温和著称的宋教仁,也将革命方法概
括成“暴动”与“暗杀”,而文质彬彬的蔡元培,同样认为“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
,二是暗杀”。此外,章太炎、秋瑾、陈天华、陶成章等活动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赞同或
主张过暗杀。
1...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2 被同胞吞噬的祖孙三代---化学家萧光琰一家的悲剧(上)
原创:和气猫 鬼眼之天下 微信号 guiyanztx
功能介绍
历史文化,美食旅游
和气猫
最近偶然读到网文《爱国的天才化学家》(公共号“晓风带你去流浪”,作者署名“宁
静”,以下简称“爱文”),介绍化学家萧光琰一家灭门的悲惨故事。另有《他在中国
百废待兴时毅然回国,奠定石油工业基础,最终却惨遭灭门》(公共号“塔木德富豪会
”署名“度公子”,以下简称“他文”)、内容比较相似。
萧光琰是民国时期留学美国、1951年回到“新中国”的化学家,指控为美国间谍,长期
遭受政治凌辱,不堪忍受,1968年一家三口自杀。
萧光琰夫妇照片
关于萧光琰的生平,他出生于日本这一点是各种资料上无分歧的。关于他家庭情况和成
长情况,“他文”说萧光琰的父母是“当地有名的华侨,家族资产雄厚,好车别墅应有
尽有。…1934年初中毕业时,萧光琰的父母已感到局势的不对,中日关系越发紧张,日
本排华愈演愈烈,于是处理掉家族产业,举家迁往了美国。到美国落脚后,萧光琰仅凭
自学,就以很高的分数考上美国坡蒙那大学…”
“爱文”则说“父母都是当地知名的日本华侨,家族资产曾达到...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23 一,二、三军,以随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
军统(也称总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
第三军,载涛为军统。三军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禁卫军以“镇”为编制,总兵力约一万二千人,兵员主要来自驻京满人。负责掌管禁卫
军的是载沣的弟弟载涛(毕业于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禁卫军的武
器装备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世界顶级,军中配备的18门150毫米野战炮和30挺马克沁重机
枪,在当时亚洲国家中可谓是仅此一家,连亚洲军事实力最强的日本军队也不曾拥有这
样的装备。
清朝三军大约4师2旅,禁卫军虽然人数相当于一师,但武器有火炮和重机枪。武汉陆军
只有1师1旅,能守住武昌就很了不起了。 |
|
w********2 发帖数: 632 | 24 一,二、三军,以随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
军统(也称总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
第三军,载涛为军统。三军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禁卫军以“镇”为编制,总兵力约一万二千人,兵员主要来自驻京满人。负责掌管禁卫
军的是载沣的弟弟载涛(毕业于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禁卫军的武
器装备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世界顶级,军中配备的18门150毫米野战炮和30挺马克沁重机
枪,在当时亚洲国家中可谓是仅此一家,连亚洲军事实力最强的日本军队也不曾拥有这
样的装备。
清朝三军大约4师2旅,禁卫军虽然人数相当于一师,但武器有火炮和重机枪。武汉陆军
只有1师1旅,能守住武昌就很了不起了。 |
|
c***s 发帖数: 70028 | 25 钟镇涛“家丑”幕后原来还跟前妻章小蕙争女有关
上周日,钟镇涛(阿B)的现任女友范姜和前任太太章小蕙的妹妹章小婉在住处大堂发生争执,范姜更因涉嫌刑事毁坏章小婉的手机而被带到警局接受调查,这桩“家丑”最近在香港闹得满城风雨。
据悉,为了力挺妹妹和关心女儿,身在美国的章小蕙连夜赶回香港。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场纠纷会不会越来越纠缠不清,还未可知。
事件女主角
女主角1:章小蕙(阿B前妻)
章小蕙和阿B离婚十二载,可多年来两人一直积怨未消,双方经常隔空互骂,自爆家丑于人前。比如2001年,章小蕙接受电视访问,称1995年女儿出生后,她和阿B就“协议各自开心”,而自己是唯一供给子女生活费及学费的人,遭到阿B否认;2002年,章小蕙又再发功,以“一公升汽水”讽刺阿B性能力;而2007年,阿B则出书大爆章小蕙秘史。
女主角2:章小婉(阿B前小姨子)
章小婉是章小蕙的妹妹,据港媒报道,她今年47岁,是商界女强人,曾任多家公司高层。章小婉和阿B住在同一幢大厦,而章小蕙偶尔从美国返港,也会和章小婉一起居住。据闻,章小婉常找阿B一家的茬,一次阿B在傍晚请朋友来家中烧烤,也遭她投诉说太吵闹。
女主角3:范姜(阿B... 阅读全帖 |
|
e***f 发帖数: 77 | 26 回答网友:确实有驾驶员“零死亡”的安全汽车 2011-07-23 18:51:35
润涛阎
7-23-2011
最近几个网友给我电邮询问什么车最安全,有一位干脆问我:“润涛阎先生,有没有不
死人的车!要给孩子买车,但得知孩子的同学开车车祸死了,很害怕,便打听一下哪个
车不死人,就给孩子买哪个车!省不省油免谈,车子的价格不考虑。”
首先,我必须说明:车子的安全(死亡率)统计方法有两套,一套是站在仁者的角度来
统计,一套是站在智者的角度来统计。
好比说,美国汽车保险公司给你定保险金的时候要问你最近五年“车祸”发生了几次。
其中“车祸”的定义就是“仁者”的概念。用英文说就是“ Involved accident ”不
考虑是你撞了无辜的人,还是你被酒鬼撞了,统统一个待遇。再比打仗,有人统计二战
死了多少人,不考虑是哪方的人。但也有另外一种统计方法,就是站在智者的角度,比
如开车,你的车跟长安街上的坦克一样,横冲直撞,轧死多少人不管,你自己不死就好
。说明你的车安全。比如战神,说的就是自己死人少,对方死人多。林彪消灭了多少国
民党军人,白起坑杀了多少降卒,表明战神的地位。
所以...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27 廿二)【魑魅魍魉】
2010年9月,央视台长、满独头子焦利邀请鞑赖喇嘛的好朋友、新加坡演员李连杰向全
国发表教师节讲话。
2010年9月,“爱新觉罗宗社”组织满独分子与日本右翼袭击东京的中国大使馆,抗议
中国渔船“入侵”钓鱼岛,并且焚烧五星红旗。
2010年9月,我党上海地下文委书纪、《奔流》文艺丛刊主编王元化的儿子王承义(上
海博物馆研究员)揭发:满独头子余秋雨带领戏剧学院造反派29人来抄家,他们拿着皮
带,高喊着要我母亲张可交出蓝萍的《大雷雨》剧照,把家具也都砸坏了,我母亲当时
高血压症昏厥在身,只好由我把他们要的材料寻找出来交给余秋雨,同案的青年教师董
友道承受不了余秋雨他们的逼迫,曾经三次自杀被救,最后还是跳楼自杀了。
2010年9月,故宫学研究所揭牌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阎崇年提出建立“大故宫博物
院”概念,将故宫的空间格局向周围扩展,把社稷坛、太庙、景山、北海等地包括在大
故宫博物院之内,大力发展满族文化。
2010年10月,金复新在北京展开全国范围内的请愿活动,以促进中国旅游文化发展为借
口,要求恢复象征性的满清君主制。金复新生于193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清
史... 阅读全帖 |
|
j****c 发帖数: 19908 | 28 改造后的溥仪:大度对待与婉容通奸的侍卫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2月11日 转载)
历史的回声,犹如人生大海溅起的一朵朵浪花,冲涤着溥仪后半生的灵魂。诚
然,他对已逝去的那个社会的故人的评价截然不同了,对待事物的态度也随之改变,他
那曾被完全扭曲的思维方式,已成为过去。
您是溥先生吧? (博讯 boxun.com)
他去西单前樱子胡同的一个普通院落去看望故人,迎面碰到一位六旬老人,以
迟疑的目光反复打量着他。
“是的,我是溥仪。”
您还认识我吗?我是小聂呀。这个自称小聂的老人,猛然勾起了他的记忆。对
,当年被逐出宫时,就是他开的车。他想起来了!连日来,他竟与偌多旧相识重逢。其
中既有过去的老朋友,也有他恨之入骨的仇人,当然也有当年一些历史事件的目击者……
当初,就是这个小聂,驾驶美国顺风小轿车将他接往北府的。他清晰地记得,
车前那个凌空欲飞的小帆船标志,曾那么深刻地刺痛了他的心。当年,出宫时的目击者
,又见证了他成为公民,使他觉得实在妙不可言。
“对,对……我记得。”溥仪拍着他的肩膀,“唉,多... 阅读全帖 |
|
a********6 发帖数: 76 | 29 刚刚看到,转过来。
十载两总理,政策各差异。 温选三年一刺激,一次四万亿; 强愿一年一刺激,三年四
万亿。 温是强刺激;强乃温刺激。 强盼温加饱;温求立-刻-强。 回眸改革路,且行
且刺激。 十载两书记,反腐各差异。 涛哥反腐,波澜不兴,动作平平; 平哥改革,
大刀阔斧,涛涛不绝。 |
|
z**********e 发帖数: 22064 | 30 文 | 李夏恩
溥仪被赶出深宫、客居天津之时,唯一对这位落魄皇帝伸出实实在在橄榄枝的,是
日本。只有日本人,会安静地听他倾诉对民国的不满和对昔日祖先荣光的向往,也只有
日本人,向他许诺,他们“诚心诚意要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而溥仪作为
这个国家的皇帝“一切可以自主。”
于是,在1931年11月8日的那个深夜,这位前清的皇帝,“国民一分子”,将他的
三条冠以仇敌名字的狗抛在身后,踏上了前往其祖先龙兴之地的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洲。
而即将离开天津的溥仪之妻,中国末代皇后婉容,却在日记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别时容易见时难”。
皇帝?
1934年3月的第一天,长春,或者按照日本人给它冠以的新名字“新京”,德国记
者恩斯特·柯德士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满洲国皇帝”的首次阅兵大典。10点钟,
四辆红色的大林肯轿车在围观人群肃穆的注目下驶到金黄的帐篷前,阅兵大典的主角溥
仪终于出场了。“皇帝和其他人一样身穿海蓝色军装,只是军装上缀有更多的金星和勋
章,头戴银色黑漆的盔帽,盔帽上海插上了威严的羽毛花翎”,在柯德士看来,这位“
不具军人气质,但帝王风范十足”的满洲国皇帝,就像“以前的德国轻骑兵...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31 韩声涛,汉族,1912年10月22日生,山东平度人。1931年春参加东北军,同年秋参加东
北抗日义勇军。在14年抗战(1931—1945)期间,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和副团
长;先后参加东北抗日、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豫北抗战、山
西太行山抗战、豫皖对日游击作战、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随枣会战、冬季攻势、
枣宜会战、豫南会战和豫中会战;所在部队为吉林抗日救国军、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1师
和第4师。先后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西安长安军官训练团和昆明美军参
谋学校。194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299师团长。1949年任四野第45军第135师副师长
。1951年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教务处副处长。1955年被转业到湖北省襄阳高中任副校长
,后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受迫害。生前为湖北襄樊四中离休干部。2010年3月
22日在襄樊逝世。
回首豫中会战 谨以此文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并缅怀国民革命军第13军和第85军全体抗
日官兵
1944年4月至12月,经过充分准备的日军倾其全力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北起东
北、贯穿中国大陆、南至越南河内的铁路交通线)、... 阅读全帖 |
|
a********8 发帖数: 640 | 32 暮春永昼,无所事事,临案朦胧,忽忽欲睡。见一女子,羽衣翩翩,自西向东,
迤俪而来。顿使吾呆若木鸡,状如蠢牛,目不转睛、勿言勿动。忽见其,立于吾前,
手中握一卷册曰:此为天下名媛榜,汝有一面之缘,可启视之。吾如其言,净手洗
目以观之,见其上,列华夏历代之名女,上启夏朝,下至清末,以后妃、才女、名
妓为主,字迹娟秀,馨香扑面,记载颇详,吾心狂喜。遂极力以记之,正忘乎所以
之际,敲门声起,惊破幽窗,细想从头,所剩无几,甚懊恼,无奈何,遂取纸墨笔砚,
将断简残篇,抄录于此。供各位看官,茶余饭后,消闲解闷,不足之处,勿怪则个。
1、花皇武则天:千古一帝。
2、花王慈禧太后:晚清五十年,尽在此女手中,几令国将不国。
3、花仙陈圆圆:秦淮八艳之一,蕙心纨质、淡秀天然,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
红颜,遂引清军入关。
4、花神杨玉环:四大美人之羞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其天生
丽质,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
5、花魁李清照:两宋第一女词人,千古第一才女。
6、花姿西施:四大美人之沉鱼,华夏第一女间谍。
7、花妃貂禅:四大美人之闭月,又一著名的女间谍。
8、花恶吕雉:汉高祖后,...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3 自行车棚旁边的观水法西洋石刻构件,邻近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圆明园的文物“观水法西洋石刻构件”在北京大学出土后,被扔在一处车棚旁,露天摆放,而且没有进行介绍和保护。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大一处自行车棚旁边发现两件西洋风格的石刻,上面还被人扔置了垃圾。石刻附近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物业负责人称博物馆有监控,可以对这两件圆明园的石刻进行监控。
北青报记者就此联系了北京大学宣传部门。相关人员称他们需要询问该校文保部门以后再进行答复。
现场
调查
石刻布满灰尘带着垃圾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刘阳发微博称,在北京大学内出土的观水法西洋石刻被“扔在车棚子旁边”,没有任何文字介绍和保护性措施。
根据刘先生的描述,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大学内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东侧,一处自行车棚旁找到了两件西洋风格的石刻。
两件石刻被摆放在自行车棚出口旁边,没有任何遮挡和围栏,其中一件石刻上还放着鸡毛掸子。石刻分一大一小,高有一米左右。小石刻长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大石刻体积约为小石刻的两倍。
石刻整体显现为西洋风格,通体都雕有精美的花纹装...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3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到任何时候都是对的。
八旗子弟养尊处优太久了, 怕吃苦,怕死
那个时候几乎都找不到不怕吃苦不怕死的满人了,一个个就知道敛财和享受
所以新军才能被袁世凯架空,实际控制权掌握到他手里。
武昌起义,一开始不过才二千人,那个满人湖广总督瑞什么的如果不那么极端怕死,只
要稍微沉着应付,完全可以像其他省份那样镇压下去,结果他怕到连自家大门都不敢出
,从后门凿了个洞跑到船上躲起来,还下命令给手下说谁也不许说出他在哪里。
武昌起义成功后,满人对袁世凯有些忌惮。袁世凯说,有能耐你们亲自去领兵打仗啊,
结果那些满人都只能动动嘴皮子,个个都怕死。当时北方还有一支禁卫军,完全掌握在
满人手里,待遇好,装备好,训练也好,实力很强,袁世凯很忌惮,不敢肆意妄为,于
是袁世凯就上了一表,说为了振奋军心和士气,禁卫军应该作为倡导和示范,由皇族大
臣率领一部分禁卫军出征南方。这一下吓得被袁世凯点名的载涛魂不附体,为了免军役
,宁可辞去军咨府大臣,把禁卫军的统帅权让给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
后人如此孬种,老努和大黄如果地下有灵,怕是要气活过来呢。 |
|
C********g 发帖数: 9656 | 35 2011-02-25 00:30:40
最近一个网名blee1的网友发了两篇关于燕京大学的帖子,帖子是用繁体字写的,但是
仍然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很早就读过司徒雷登传记,但是还是不太明白,闻名中外的燕
京大学在五十年代初为什么被撤销?这个学校是司徒雷登一手创建的,资金主要来自美
方。名义上是教会大学,实际上是一所综合大学。由于管理有方,资金充裕,燕大吸引
了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来校任教。爱德加斯诺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燕大短短三十年便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著名学校,和美国很多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
都建立了关系。燕京大学培养出了大批顶尖人才,当时中国新闻界90%以上记者都出自
这所大学,当年参与报道日本投降仪式的记者就毕业于燕大。
blee1在文中谈到了燕大复校的问题,我也曾经思考过。燕京大学是私立学校,投资方
主要是美国人,解放后燕京大学被取缔,也没有给美国的托事部打招呼。司徒雷登曾为
燕大受到的不公平遭遇感到非常伤心,也表达过抗议,但是,由于中美敌对,几乎没有
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商讨的空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燕京大学是被没收充公,然后
取消的。我不知道国际法上是如何规定的...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36 谭玉龄(1920-1942)出身满族贵族,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后按“音转”关系改姓谭。1937年初,被介绍给溥仪时,她才17岁,正在北京的中学堂里念书。按清朝“祖制”规定,清朝皇帝的妻妾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八级。谭玉龄被“册封”为“祥贵人”,是溥仪的第六等妻子。据回忆,谭玉龄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柔的女子,不摆架子,礼貌待客,对下人十分和气。谭玉龄进宫后,与溥仪的关系很好,且温顺贤惠,待人接物十分稳妥,深得溥仪的喜欢。从1937年入宫到1942年谭玉龄病逝期间,溥仪和谭玉龄始终恩爱有加。
谭玉龄在1942年猝然离世,年仅22岁。对于谭玉龄的死因,有多种解释。毓嶦老人曾做过详细描述。第一种解释是谋杀。这种说法应该是溥仪首先提出来的。溥仪在1946年到日本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的时候说“日本人害死了谭玉龄”。持这种说法的人提出的证据主要是以下两点:谭玉龄是由日本医生诊治之后死亡的;谭玉龄死后,操纵溥仪的日本关东军中将参谋(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马上就给溥仪“介绍”日本姑娘做“续弦”。这些推理看上去有道理,但却也找不出什么确凿的证据来。
第二种说法是溥仪的侍医...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辛亥年,武昌一声炮响,大清国寿终正寝。小皇帝得到了优待,依旧可以住在皇宫里,
只是三大殿不能用了。每年按规定,民国还给支付400万两优待费。以往改朝换代,最
倒霉的,往往是主子。下面的奴才,倒是可以换个主子,接着帮忙或者帮闲。但是,明
清两代不大一样,明代垮了,皇帝吊死,臣子迎接新人。但庞大而且被供养的皇族,却
成了骤然断奶的婴儿,生不如死。清代也是如此,不惟皇族,整个满人群体,随着朝代
的结束,整体进入断乳期。经历了260余年不农、不工、不商的被人供养的日子,冷不
丁一下子,铁杆庄稼没了,日子可真是没法过了。
关外的满人的境况最好。关外地多人少,留在那里的满人,都是不受待见的,跟当地的
汉人融合得比较早。清末朝廷也刻意让旗人自谋生计,给了种种优惠政策,不受待见的
旗人,自寻出路者相对容易。所以,很多人摇身一变,就成当地农夫或者商人。当然,
日子困窘者,也是不少。北京相对差点,但京旗的生计问题,早就凸显,朝廷下力气最
多,最后逼得一些旗人,包括宗室皇族,也不得不自谋生路,拉车、扛包的都有。在清
末最后几年,据说在北京城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某些旗人混惨了,给人做轿夫。抬轿的
路上,看见了当...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阎京生
圆明园最早为康熙赐给皇四子胤祯的赐园,胤祯即位后按照御园的要求对其进行扩建,
在南部修建宫廷区,并大规模向东扩展园地。到雍正末年,园内建筑已不少于160座,
占地超过3000亩。乾隆帝在位六十年间对圆明园的增建规模更是可观,除了修建四十景
外,还仿建西湖十景、江南名园,此时园内有匾额的园林建筑达600多座。
00336wghzy6kkiobdmq46
圆明园平面
乾隆十年至十六年、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两次修建东边的长春园,作为退位当太上皇
后的休养之所。乾隆三十三年把熙春园(今清华大学),春熙院(淑春园,今北大北部
)并入圆明园,乾隆三十五年将南边的春和园也并入圆明园范围,后改名绮春园,从而
形成了占地六千多亩,建筑超过上千座的圆明五园。嘉庆时将春熙院赐予庄静固伦公主
,道光时将熙春园赐予惇亲王绵恺,后又分赐皇四子、皇六子(咸丰帝及恭亲王),咸
丰即位后熙春园改名清华园。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00336wghzy6kkipc3oq40
长春园海晏堂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下八里桥后直趋...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39 hoho,说起满清军队的腐化速度,满人入关靠的是八旗,等到三藩的时候,八旗就不行
了,靠绿营;太平天国的时候,绿营不行了,靠勇营,也就是湘军和淮军。可是好景不
长,湘军后来大部被裁撤,到了甲午战争,淮军又烂到不行了,于是慈禧在辛丑年就靠
民间的义和团,以为民心可用。后来就是袁世凯的小站练兵了。
说到这里,清朝廷为什么不能让满人练新军?非要让袁世凯练?难道满族亲贵里,一个
能干的也没有了?倒不一定是找不到能干的,而是八旗子弟养尊处优太久了, 怕吃苦,
怕死, 那个时候几乎都找不到不怕吃苦不怕死的满人了,一个个就知道敛财和享受,所
以新军才能被袁世凯架空,实际控制权掌握到他手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到任何时候都是对的。武昌起义,一开始不过才二千人,那
个满人湖广总督瑞什么的如果不那么极端怕死,只要稍微沉着应付,完全可以像其他省
份那样镇压下去,结果他怕到连自家大门都不敢出,从后门凿了个洞跑到船上躲起来,
还下命令给手下说谁也不许说出他在哪里。
武昌起义成功后,满人对袁世凯有些忌惮。袁世凯说,有能耐你们亲自去领兵打仗啊,
结果那些满人都只能动动嘴皮子,个个都怕死。当时北方还有一支禁卫军...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40 《满洲复国运动大事记》 辛亥百年版
一)【借尸还魂】
1952年12月,中.G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政务院副总理DXP发出《关于满族是否是少
数民族的意见》,指出:满族是我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包括汉八旗在内,都算满族
,一律享受民族优惠政策。
1952年12月,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政务院副总理DXP提出在东北满族聚居区建立一
个满族的自治地方,但遭到东北局一把手高岗的强烈反对。
1953年8月,DXP提出:满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民族之一。凡自认为是满族的,自
应确定其为少数民族;在满族较多的地方,应有适当数目的满族的代表人物参加Z.F及
民委等组. 织。
1962年5月,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辽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成《满族简史》
,篡改历史,把东北抗日的主力变成了满族。
1966年8月,老舍遭受林彪、“四人帮”摧残迫害,不幸自杀,终年67岁。老舍原名舒
庆春,又名舒舍予。
1970年9月,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载涛(曾经是“宗社党”骨干,光绪七弟),
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含冤去世,终年84岁。
1979年3月,伪满余孽田雪原首先向走资派建议强迫“汉族一胎制”,...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2394 | 41 二代中的“有识之士”想要保住这“大清”的江山。刘源,张海洋,张又侠等就是载涛
之辈。王岐山就是庆亲王奕劻。爱新觉罗家天下红色二代党天下。当二代以外的人的忠
诚都被怀疑,核心权利被“自己人”垄断的时候,就是穷途末路,孤家寡人的时候。 |
|
C*******f 发帖数: 13152 | 42 可他们的兄弟多子女不少啊,载沣就四个儿子七个女儿,载涛有六个儿子,溥任一个老
婆就三儿子俩女儿,我看是国运不行了,选皇帝都不给选个能生的 |
|
|
i*****y 发帖数: 3449 | 44 其实这是汉人电视剧这么叫,爱新觉罗弘历,载涛的儿子在北京当老师,说满人就是直
接叫名字,溥仕,启功。不叫老姓 |
|
w********2 发帖数: 632 | 45 阳夏保卫战[编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震惊了清朝廷,清政府迅速作出反应。10月12日,清政府撤销
瑞澂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停止永平(今河北卢龙县)秋操,令陆
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
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14日,清政府编组一,二、三军,以随荫昌赴
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也称总统);以陆军
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三军
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面对这一形势,湖北军政府于10月15日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以阻止
清军南下。从10月18日出战汉口,到11月27日汉阳失陷,前后战斗42天,史称“阳夏战
争”、“阳夏保卫战”、或汉口、汉阳保卫战(漢口舊稱夏口,陽、夏分指漢陽和漢口
)。
在这41天之中,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
建、广东、四川等省市,先后独立。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
效忠清朝。故阳夏保卫战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汉阳... 阅读全帖 |
|
|
发帖数: 1 | 47 住法拉盛的有人去吗?因为我没有车,有人要载吗?车油钱我会付!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8 明白了。上次我写了个北京游,别人贴了一个圆明园遗物的下落文章,北大的只提到华
表、石麒麟、翻尾鱼,没提到这个石碑,可能没收全。文章也未必全对,文物归属一向
有争议,有人说清华北大原来有部分校园在圆明园里,清华那个荒岛就是圆明园的一部
分。反正我附在这里随便一看。我90年代去北大的时候,翻尾鱼、未名湖都没有立牌子
,这次去发现都正经立石说明了。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112844/112850/12962533.ht
国内圆明园流散文物今安在?
编撰 | 刘香楠
2010年09月28日18:29
圆明园文物因遭抢掠流失海外的境况令人痛心,其散落国内和民间的遭遇同样不堪回首
。旧时王谢堂前“燕”,最终“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历史的宿命。
走在圆明园长满荒草的土山,难免不让人心生“黍离之忧”,“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或许就在一座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里,或许就在莘莘学子朝夕
相处的校园中,或许就在空气中都弥漫着古书气息的图书馆内,曾经的皇家物件沉默地
流落其中。
继英法联军1860年洗劫、焚烧圆明园后,民国时期,军阀、官...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1392 | 49 同治、光绪,其实是西太后。军事上,攻灭太平天国,剿灭捻军,平西北回乱,收复新
疆,编练新军;经济上,洋务运动。对外是一败涂地,所以“同光中兴”有美化的成分
,但是确实是满清末造一批能让做的最后努力的效果。后来这批人老的老,死的死,到
摄政王、载涛、肃王他们搞“皇族内阁”,没睡醒似的,那就溥仪他爸讲话儿:“快完
了”。大势已去。同光中兴没解决根本的体制问题。我的理解是第一、统治阶层认识到
了危机,有了危机感;第二、他们当中有一批有能力、魄力和决心的人要力挽狂澜。现
在中国可能也差不多是这态势。习想不当戈尔巴乔夫都不成。其实戈尔巴乔夫也是除了
走那条路无计可施。胡哥幸运,是时机好。换了胡哥现在上台,也是一样。 |
|
z**********e 发帖数: 22064 | 50 http://hx.cnd.org/?p=102620
辛亥年,武昌一声炮响,大清国寿终正寝。小皇帝得到了优待,依旧可以住在皇宫
里,只是三大殿不能用了。每年按规定,民国还给支付400万两优待费。以往改朝换代
,最倒霉的,往往是主子。下面的奴才,倒是可以换个主子,接着帮忙或者帮闲。但是
,明清两代不大一样,明代垮了,皇帝吊死,臣子迎接新人。但庞大而且被供养的皇族
,却成了骤然断奶的婴儿,生不如死。清代也是如此,不惟皇族,整个满人群体,随着
朝代的结束,整体进入断乳期。经历了260余年不农、不工、不商的被人供养的日子,
冷不丁一下子,铁杆庄稼没了,日子可真是没法过了。
关外的满人的境况最好。关外地多人少,留在那里的满人,都是不受待见的,跟当
地的汉人融合得比较早。清末朝廷也刻意让旗人自谋生计,给了种种优惠政策,不受待
见的旗人,自寻出路者相对容易。所以,很多人摇身一变,就成当地农夫或者商人。当
然,日子困窘者,也是不少。北京相对差点,但京旗的生计问题,早就凸显,朝廷下力
气最多,最后逼得一些旗人,包括宗室皇族,也不得不自谋生路,拉车、扛包的都有。
在清末最后几年,据说在北京城能看到这样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