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迦叶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g
发帖数: 570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二章 开宗明义
要认识禅宗,乃至入门登堂,首当其冲的是把握她的宗旨。
那么,如何是宗门的灵魂和精髓呢?
相传当年灵山会上,释迦如来拈花,迦叶尊者微笑,佛陀金口玉言:“吾有正法
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是禅宗世代相传的最初源头,也成就了一段师资道合、法脉绵延的动人佳话。
“拈花微笑”这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禅宗公案,透出宗门独特的家风。
01 宗门第一个本质属性
宗门的第一个本质属性就是:传佛心印!
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正是佛祖心印,正是你我脚跟下那段
大事因缘,由于百姓日用而不知,枉受无边生死之苦,所以祖师的的西来,目的只有一
个:“传佛心印”,为你指出自家珍宝。所以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
这是宗门教育的核心内容。
您说一说:这颗佛心借助文字能否知晓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自悟自肯,不
立文字。
涅槃妙心依靠经教能否传授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冷暖自知,意在言外,音
在弦外,教外别传。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二章 开宗明义
要认识禅宗,乃至入门登堂,首当其冲的是把握她的宗旨。
那么,如何是宗门的灵魂和精髓呢?
相传当年灵山会上,释迦如来拈花,迦叶尊者微笑,佛陀金口玉言:“吾有正法
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是禅宗世代相传的最初源头,也成就了一段师资道合、法脉绵延的动人佳话。
“拈花微笑”这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禅宗公案,透出宗门独特的家风。
01 宗门第一个本质属性
宗门的第一个本质属性就是:传佛心印!
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正是佛祖心印,正是你我脚跟下那段
大事因缘,由于百姓日用而不知,枉受无边生死之苦,所以祖师的的西来,目的只有一
个:“传佛心印”,为你指出自家珍宝。所以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
这是宗门教育的核心内容。
您说一说:这颗佛心借助文字能否知晓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自悟自肯,不
立文字。
涅槃妙心依靠经教能否传授吗?当然不能!所以说只能冷暖自知,意在言外,音
在弦外,教外别传。
...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行人至少应具备什么功德?
戒律是一切安乐与功德的根本。从总体而言,佛教的基础就是戒律,如果戒律存在,佛
教就存在,戒律隐没,佛教就隐没;从个人而言,如果有了戒律,其他功德会自然而然
生起。
龙猛菩萨《亲友书》:“有如万物依大地,一切功德依于戒”。
蕅益大师:“持戒如地,万物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籍此而远离”。
相续中具有清净戒律等功德远胜于表面上的能说会道。今后大家要从清净戒律开始
,多多少少得到一些内在的功德。否则,依靠表面的夸夸其谈,你可能会博得许多人的
赞叹,但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内在的空虚。
我遇到过不少佛教徒,有些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听了他的讲法我都觉得
:这个人真了不起,如果他当法师,可能会利益成千上万的人。但实际上他只会空谈,
内心并没有真实的功德,暂时好像很了不起,但日子一久,经不起外界的风吹雨打,最
终会沦落到非常可怜的境地。
受持一分以上的居士戒,也会今生幸福、后世安乐,在弥勒佛出世时一定会获得圣果。
有些论典中说,若在迦叶佛时代守持过戒律,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会获得解脱。按照
根霍堪布的教言,如果在迦叶佛时代闻思修行过佛法,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会获得解
脱...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
一时,佛在舍卫城(Rajagadha)。城中有一施主(Pindadayaka),财富圆满如多闻天
子(Vaisravana,四天王中北方天王,佛教中为护法并恒施福之神。《法华义疏》云:
“恒护如来道场而闻法,故名多闻天子。”),崇奉外道宗派,娶妻后过着幸福美满的
生活。不久,其妻生下一子,肤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具种种相好。施主为孩
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种食品喂养
,孩子如海中莲花般迅速成长起来。到他蹒跚学步之时,施主为他买了只聪明活泼的小
母狗(Soni)。这只狗不喜外道,喜欢内道,每次见到外道信徒总是发狠狂吠,扑上去
撕咬他们的衣服,看见内道比丘(Samana Bhikkhu)时却高兴地摇尾、转绕、舔脚,如
是等等,行为十分恭敬。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Bhagava)及十方三世诸佛(Buddha),均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
(Catasso Appaman Nayo,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
畏)、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
、定觉支、行舍觉支)、八...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5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城郊祇陀园附近住着一位贫穷的农夫。农夫每天都是一大早起
来,准备好种田的工具,到田地里干活。因为田地离家有一段距离,因此每到中午,他
的妻子便把午饭送到田里,两人一起吃。
他们经常见到佛陀及僧众们着衣持钵,到城中化缘来回的情景。每次农夫看到时,内心
总有说不出的喜悦,并赞叹不已:「不可思议!佛陀是这么庄严,僧众是这么多,个个
威仪具足!」
有一次,农夫夫妇互相说:「我们前世肯定没造什么善业,所以今生才会这么贫穷,若
再不供养布施,来世我们会更可怜,怎么办好呢?」
想了想,农夫对妻子说:「贤妻,我们家中有没有可以作为布施供养的物品呢?」
妻子说:「家里没有什么供品,但供养不在于多少,只要以清净心,即使对世尊作个小
小的供养,功德也是很大的。所以,为了今世与来世不再这么穷,我们应该好好地供养
世尊。」农夫高兴地赞同这个提议。于是,妻子就回去准备家中最精美的饮食,预备明
天早上供养世尊。
第二天早上,夫妇俩将准备好的供品拿到田里去,在那儿恭候佛陀前来应供。
这时,世尊观察到教化农夫的机缘已经成熟,便着衣持钵前来化缘。
农夫夫妇看见世尊远远地走来,马上高兴地跑去迎请世尊,...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6
如是我闻。
我是这样听佛说的。
《大悲经》中记载,当年佛陀接近涅槃时,向众弟子宣说了最后的教言,阿难
等弟子特别伤心,心就像要裂开一样。后来佛陀告诉阿难:“如果你敬爱我,就要做我
喜爱的事,我把多生累劫修习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给你,希望你将来好好护持
它,莫令中断。以后你和大迦叶结集佛经时,前面可以加‘如是我闻’,中间可以加‘
佛曰、弟子白佛’,最后可以加‘佛说此经已,一切人天大众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一般佛经有三种:佛陀亲自说的,佛陀加持说的,开许而结集的,“如是我闻”就属
于第三种。
“如是我闻”意为我是这样听佛说的,这说明下面所讲的内容是真实的,因为
以前结集佛经的人都具有不忘陀罗尼,所以凡是听到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这里的“
我”是结集者,佛经有不同结集者,有些佛经是阿难结集的,有些是迦叶结集的,有些
大乘经典是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结集的。每部佛经前面都有“如是我闻”几个字,这
可以证明经典内容的真实可靠。
x*********o
发帖数: 208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百业经故事:丑陋的小孩
从前在印度有一位大施主,他有很多的财产,并与妻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他的
妻子怀孕了,却生下一个非常丑陋的孩子。夫妻二人为此非常烦恼,施主抱怨:「我们
前世不知造了什么业,生出这么丑的小孩?不如丢出去喂狗算了。」
妻子阻止丈夫:「不可以,如果我们杀了人,将来会下地狱的。不如秘密养着他,等他
能够独立生活后,再把他赶出家门吧!」因为这孩子长得很丑陋,所以就叫他「丑陋的
小孩」。
孩子长大以后,果然就被施主夫妇赶出家门。他四处流浪,过着到处乞讨的生活。无论
到了哪个城市,都因为长相太丑,看上去很可怕,而被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拳打脚踢,或
捏耳朵、打耳光,或丢牛粪、石头,乃至用木棒打他,还一边追打一边叫:「魔鬼来了
,魔鬼来了!」
「不知道自己以前造了什么恶业,现在才会这么痛苦?人多的地方现在待不下去,或许
到较僻静的公园里会好一点吧!」于是,他就住到了公园里,白天躲藏起来,等太阳下
山后,才偷偷出来,找一点游客扔下的食物,勉强维持生命。
这时,佛陀以神通力观察到这位丑陋的小孩,知道他受教化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幻化出
一个更丑的孩子,在围兜里装一些食物,来到丑陋的小孩所在的公园。
那个丑陋小孩...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1)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一节课
《金刚经》又名《般若三百颂》,此经在汉地影响极广,自鸠摩罗什法师翻译出来后,
修行人依靠它明心见性的公案不胜枚举,普通人依靠它消灾免难的感应也比比皆是。不
仅如此,在藏传佛教中,它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根本不同于其他般若法门。很多地方有
这样一种传统:人死之后,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亡人念满100遍《金刚经》和
1000遍《解脱经》,此人便可得到解脱。而且,在一些长寿祈福的仪式上,人们也经常
念诵此经。有关此经的缮写,拉萨大昭寺及内蒙古的古代文库中,收藏了大量用黄金、
白银抄写的版本。
《金刚经》的讲义,藏地以前没有,印度只有一本,而在汉地,学习报告、注疏等各种
讲义数不胜数,这一点,凡对《金刚经》有兴趣的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由于没有藏文讲义可作参考,所以这一次的传讲,我只有凭借自己的能力,依靠对藏文
经文的理解给大家讲述。同时,希望你们好好参考汉地的相关讲义,通过两个月左右的
学习,真正明白《金...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一个首陀罗人
当世尊住在新德佳城南方的森林里时,新德佳城是猛光国王所统治,邻国是色不热城,
由恰嘎国王统治,二位国王密切往来,关系良好。
色不热城盛产芒果,而新德佳城则几乎不产芒果。有一次,恰嘎国王特意送给猛光国王
一些上品的芒果。猛光国王将芒果分给王妃、太子、大臣们一起享用,他觉得芒果非常
鲜美好吃,于是就派人去种植芒果。芒果树在细心照料下长得枝叶茂密,很快的就开花
结果了。国王很高兴,为了保护这个芒果园,他找来一些首陀罗人(印度奴隶阶级)看守
果园。可是,这些首陀罗人竟然监守自盗,大量偷吃果实,使得树上的芒果剩没几颗。
「是谁偷吃了芒果?芒果怎么只剩下这么一点点呢?」国王生气地问他们。
「芒果被人偷了!」害怕的首陀罗人在国王面前说谎。
国王怀疑是他们偷吃的,就派人去他们家搜查,果然在他们家中找到芒果的果皮和果核
。国王盛怒之下,把所有的首陀罗人及其妻儿等全关在屋子里,一把火烧掉整个首陀罗
村。
这场浩劫的唯一幸存者,是一个在外谋生的首陀罗儿子,他觉得一辈子做首陀罗奴隶没
有意义,于是装扮成婆罗门阶级的模样,出外谋生,还跟着一位上师学习隐身法。
有一天,他回到贱民村,只见一片废墟,不见自己的父母家...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10
文章来源:《百业经》 索达吉堪布 口译
http://www.zhibeifw.com/ssfb/online_content.php?id=51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出名的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如法执掌国政,以致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林茂果丰、牛肥马壮,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人们都过着
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久,国王喜添一女,宫廷内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为王家种姓是嘎希,而且公
主天生丽质、秀美非凡,所以取名嘎希美女。国王特请八位保姆分工负责,【师言:世尊
时代,印度有个习俗,富家孩子由姨母抚养。世尊亦如此,只是因世尊的母亲在世尊出世
七天后与世长辞了。】细心照顾,精心抚养。她如海中莲花般很快地成长起来,幼时便学
习各种文武理数、经史诗赋等,并对释迦牟尼佛生起无比信心,经常藉父母之力供养三宝
。嘎希美女渐至豆蔻年华,窈窕贤淑,美貌丽质无与伦比,堪称世间第一,邻近六国之君无
不知晓,均垂涎三尺,欲结百年之好,各派信使前去求婚。梵施国王心下不安,虑及只有一
女,若许予一王,其余五国必定挑战,将危及举国臣民,故一个也没答应。六位国王都按捺
不住内心的不悦,...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一节课
《金刚经》又名《般若三百颂》,此经在汉地影响极广,自鸠摩罗什法师翻译出来后,
修行人依靠它明心见性的公案不胜枚举,普通人依靠它消灾免难的感应也比比皆是。不
仅如此,在藏传佛教中,它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根本不同于其他般若法门。很多地方有
这样一种传统:人死之后,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亡人念满100遍《金刚经》和
1000遍《解脱经》,此人便可得到解脱。而且,在一些长寿祈福的仪式上,人们也经常
念诵此经。有关此经的缮写,拉萨大昭寺及内蒙古的古代文库中,收藏了大量用黄金、
白银抄写的版本。
《金刚经》的讲义,藏地以前没有,印度只有一本,而在汉地,学习报告、注疏等各种
讲义数不胜数,这一点,凡对《金刚经》有兴趣的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由于没有藏文讲义可作参考,所以这一次的传讲,我只有凭借自己的能力,依靠对藏文
经文的理解给大家讲述。同时,希望你们好好参考汉地的相关讲义,通过两个月左右的
学习,真正明白《金刚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
以前有种现象:某人学藏传佛教回来,就开始诽谤《金刚经》,说这部经如何如何不好
。这种情况非常可怕。所以这次我传讲,一方面是让你们知...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4451
12
别的看上去都很不错
唯独一个问题:迦叶佛的舍利哪儿来的?
迦叶佛是哪一年的事儿了???
M*******A
发帖数: 14451
13
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
这个迦叶佛,和你说的这个舍利,是同一个吗?
c***h
发帖数: 226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与家庭

有分世间八正道与出世间八正道。
若因缘俱足,要走出家的路,那就要修出世间八正道。
严格说,家庭、父母之爱、妻子儿女之爱,是要割舍的。
这些都是贪爱,不要怀疑。与贪爱财富、享受、名声、生命,没有两样。
大迦叶尊者想修行时,是放弃万贯家产。
修行之后,与他老婆是分开,各走各的路,最后都成为阿罗汉。
佛陀与他的父母、妻、子,也是分开的,割舍的。
若不想割舍这些,那就是因缘不俱足,不必急着出家吧??
很多人是年纪大了才出家。缅甸很多人六十岁后才认真修佛法。
年纪大了,父母、儿女,其实在这时也淡了。
为什么呢? 面对死亡,面对人生离你而去,人生里的东西慢慢都淡了。
这里说,割舍,也是要负责的,不是一走了之。
也就是对父母、妻、子,有个好的安排,让他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我们出家也就没有后顾之忧。
若因缘未俱足,也不必一定要达到”出世间”的标准,割舍这,割舍那。
培养未来的因缘,或来世的因缘,也很重要。
佛陀也有说”善生经”之类,好好过世间的生活。
耶舍一个富家公子也不是一开始就些修出世间八正道,割舍这,割舍那。
他家有钱,佛陀就先敎他先布施一点钱,割舍一点。也就是柔软他的心。
慢慢的了解佛...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3
15
大乘经典是佛灭度后才发展出来的吗?
文 : 余正遠
前言:有些人认為大乘经典是在佛灭度后才创造出来的,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為
佛陀在初转法轮的四阿含经中有许多地方都有提到「大乘」或「三乘」和「方等经典
」!四阿含中也多处提到「菩萨」二字!佛陀也说自己和过去诸佛修菩萨行的过程,以
及授记 弥勒菩萨将来成佛。
所以大乘之名是在四阿含中就有的,四阿含中就有提到菩萨六度,因此大乘经典不是后
来才创造的。
如《增一阿含经》卷1〈1 序品〉就说: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便為总持如来藏;
………………………………………………………..
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经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CBETA, T02, no. 125, p. 550, b29-c14)
以下我们再引用经典并分几点来说明:
一、四阿含中多处提到「大乘」两字的经文:
1.《长阿...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 金色比丘尼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户贱种人家的妻子生下一位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她的
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难看的孩子,干脆趁晚上,把她溺死,再丢出去喂狗。」
母亲说:「您不要这么说,杀人是天理所不容的,毕竟她是我们俩的孩子。起码等到她
长大,能自己独立生活的时候,再把她赶出门。」丈夫想一想,也同意了。
从此以后,他们把她关在家中偷偷地养着,不让任何人知道与看见。等到她能独自行走
时,这对夫妇便把她赶出家门。她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相貌本
来就够丑的,却又染上严重的麻疯病,她实在是痛苦难忍,便在街道上乱喊乱叫了起来。
阿难尊者看到她惨叫的情景,生起无比的悲悯心,于是上前温和地问:「女孩,妳是谁
呀?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她的神智还算清楚,悲伤地对尊者祈求说:「尊者啊!一定是因为前世恶业所感召,我
才变成现在这副模样。求求尊者,消尽我的恶业吧!」
尊者悲悯地安慰她:「你不必担心,我教你行善,以善业的力量,来消尽你的恶业。」
于是,阿难尊者从别的地方找来一些芝麻油、供香,把她带到佛的发塔和指甲塔前作了
香、灯、涂香、鲜花等的供养。这时,给孤独长者正好也来到这里,看见这一情...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 小驼背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乞讨为生,家中生活非常困苦,因此连他
妻子也得出门乞讨。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但是很奇怪的是,自从怀孕那天起,她就经
常要不到饭。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婴,不但又瘦小又丑陋,还是个驼背,父母叫他
「小驼背」。
过了几天,由于业力现前的缘故,他母亲的奶水就枯竭了,只好用其它动物的奶来喂养
,也常求不到。因为他是一个最后有者,在没有受尽业报,还没达到自己的境界以前是
不会死的。就这样,他的父母很辛苦地总算把小驼背拉拔大了。
有一天,父亲对他说:「我们家以乞食为生,本来就过得非常辛苦,你现在已经长大了
,应该离家自己去乞讨。」
于是,小驼背开始自己乞讨的生活,但因业力现前,他还是常常要不到食物,每次都是
在快要饿死时,才能勉强得到一点点能够维生的食物,不论身体或是内心,都是异常的
痛苦。
后来,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渐渐生起信心,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于一位比丘面前出
家、受戒。出家后,刚开始几天他与师父一起吃住,生活得还可以,但过了一阵子之后
,他的师父便要求他自己化缘。
于是小驼背就开始了一个正规比丘的生活方式,有时与僧众一起去受供,有时独自去城
里化缘...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8

佛陀最初没有禁止弟子使用神通,有许多文献记载佛弟子以神通争取人入教。
后来有弟子显现神通的方法与时机不得宜,因此佛陀开始禁止弟子在民众前现神通。
当时佛陀声闻弟子迦叶、大目揵连、阿那律、宾头卢四人想度化跋提姊弟,
大目揵连、阿那律、迦叶显神通,弟弟很快归化佛教。
可哪知姊姊不鸟什么神通不神通,宾头卢使大神通力惊吓到王舍城居民,
姊姊也被神通吓到,免强入教。
由于宾头卢的手段激烈,被人告到佛陀那里,佛陀集合比丘当众责备他。
并且佛陀开始禁止弟子在民众前现神通,不然就是犯戒。
一般是阿罗汉才有资格显神通。
佛陀当初制戒是「随犯随制」,就是发生什么问题,就制定那样的戒。
但也不一定,要看使用神通的用心。
之后大目揵连尊者就犯戒使用神通救人,被人告到佛陀那里,
佛陀问大目揵连尊者的用心,也判他不犯戒。
一般基于慈悲、救人等,根据佛陀的判例,是不犯戒。
但若只是要拉人入教,或其它目的,应该不行?
x*********o
发帖数: 208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 肉团饿鬼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目犍连尊者经常去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界等五道中观
察众生所受的苦难,例如:地狱中寒、热、烧、杀的苦痛;饿鬼的饥渴、燃烧的悲苦;
畜生中的互相啖食、役使的痛苦;世间人们的求不得及生、老、病、死等的苦恼,以及
天人堕落临死前的凄苦。他返回人间后,把各种苦的情形,一一告诉人们,使他们对轮
回生起厌离心,对因果道理生起信心。就这样,他经常以此方便教化众生。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到饿鬼界的大海边,看见一个像房子那么大的肉团饿鬼,身体内没
有骨头,也没有眼睛、鼻子等五官,身上长满许多铁嘴小虫,不停地咬它,它又痒又痛
,难过极了。不得已它飞到空中,身体又开始燃火,极为痛苦;若回到大海里,小虫们
又持续不断地啃咬它。就这样飞上去又落下来,一直没有间断地受苦。
目犍连尊者用自己的声闻禅定智能观察它的受报因缘,原来它曾经是迦叶佛教法下僧团
中的一位大执事,把僧众财物、生活费与修建佛塔的钱财等拿来自己享用,并送给自己
的亲戚朋友,若有余还一把火全部烧光,由于这样的因果,使它下堕成为一只肉团饿鬼。
目犍连尊者虽然了知前后因缘,但他想:「如果把这件事禀告世尊,世尊对许多眷属宣
说这只饿...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何佛教发源印度大兴于中国
这位佛友真是有悟性啊。
以下转自索达吉堪布传讲的《大圆满前行广释》
”在汉地,据史料记载:佛陀于周昭王24年降生,周穆王53年入灭。而佛教正式传入中
国,则是在六百多年后的汉明帝时期。佛教既然如此殊胜,为什么这么晚才传到中国呢
?公元67年,摄摩腾和竺法兰驮经书来到洛阳,汉明帝在为他们建造白马寺后,也问了
同样一个问题。摄摩腾尊者回答说:“其实在佛法传入中国之前,佛陀早已派遣三位菩
萨先来中国,结合此方众生的根基意乐作善巧度化,为将来佛法正式传播、弘扬尊定了
基础。这三位大菩萨就是:迦叶菩萨化现的老子,儒童菩萨化现的孔子,光净菩萨化现
的颜回。”
此外,永明延寿大师在《万善同归集》中也引用教证说:佛陀曾派两位圣者前往汉
土行化,一是迦叶菩萨化现的老子,一是儒童菩萨化现的孔子。这样看来,佛法尚未传
入中国前,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应该是源于佛陀的加持。“
l****u
发帖数: 2166
21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三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2009.06.04讲于江西佛学院
世间(欲界天,色、无色界天),世间的周期
(本文是由众多贤友共同努力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完成的,不能保证
完全没有错漏,未经玛欣德尊者最后校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面各位请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大德,法师,居士们,晚上好!
昨天晚上我们开始学习了世间。世间可以分为行世间、有情世间和空间世间。对于
有情世间,我们就以六道轮回来讲,或者以三界、以四地来讲,四种投生之地来讲,即
恶趣地、欲善趣地、色界地和无色界地。昨天晚上我们讲了四种恶趣,即:地狱、畜生
、鬼和阿苏罗。接着我们又讲了人界,然后又再讲到了四大王天。在四大王天里面,它
和我们人类是比较靠近的一个天。
四大王天它包括了两种:一种是空居天,一种是地居天。其中的地居天也就是说四
大王的很多部属和我们生...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末法僧徒之衰相zz
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大会议决各要案后。师赴山西大同参礼云岗大石佛。旋请假离
京。当道劝往庐山养病。(大会中有提议毁戒者。师诃之。撰文寄慨。)
末法僧徒之衰相
俗有言。秀才是孔子之罪人。和尚是佛之罪人。初以为言之甚也。今观末法现象。知亡
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佛法者。僧徒也。非异教也。今因
答客问。一发所蕴。
问。现今更改佛历年月。不用四月初八日为俗佛节。当否。
答曰。释迦佛的法运。有正像末三期。正法像法各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像时期已过
了。末法到现在已经过了九百八十二年了。末者没也。法怎会没得了呢。拥护佛法的人
多。佛法就万古长存。事相虽有正像末。但人正则末法时期。也是正法。若自生退屈。
则正法时期也成末法。
末法经上所说种种衰相。现在都出现了。僧娶尼嫁。袈裟变白。白衣上座。比丘下座。
这些末法衰相都出现了。释迦佛的法。到人寿三十岁时。大乘法就灭了。人寿二十岁。
连小乘法也灭了。人寿十岁时。只剩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法末之时。佛所说的法。都要
灭的。先从楞严经灭起。其次就是般舟三昧经。如欧阳竟无居士。以他的见解。作楞严
百伪说。来反对楞严。还有香港某法师说华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3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
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5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
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
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
切种子和盆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
?则不曾着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
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
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
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
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
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
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6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

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
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
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
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
宝本。《坛经》从敦煌本至宗宝本,文字增加了一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于研
究禅宗思想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深入分析一下这四种《坛经》本子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在
这四个本子的演变中,契嵩本的出现,才使《坛经》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惠昕
本虽说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但总的来讲与敦煌本相去还不算甚远。而宗宝本则是
在契嵩本的基础上增衍出来的,也可算作一个系统。因此,《坛经》内容的关键性变化
是发生在契嵩本上。
据契嵩本最初的刊刻者郎简在《六祖坛经序》中说,他素来敬重《坛经》,但“患其为
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于是,他请契嵩对通行的《坛经》进行校订
。不久,“嵩果得曹...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7
大乘佛法肯定是佛所說,
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裂都只是佛的声闻弟子们因对法义认知的不同而產生的结果, 大乘
佛法也不是后来“大眾部”逐渐发展而成的, 因為声闻解脱道的经典由声闻弟子们集结
完成在先, 而大乘佛法的经典则由佛的菩萨弟子们集结完成在后, 两者之间并没有互相
记载集结的过程, 所以阿含经中并无记载般若方广唯识诸经的集结, 这并不能証明大乘
经典非佛说呀
《大智度论》
问曰。若佛嘱累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佛般涅盘后阿难共大迦叶结集三藏。此中何以不
说。答曰。摩訶衍甚深难信难解难行佛在世时有诸比丘闻摩訶衍。不信不解故从坐而去
。何况佛般涅盘后。以是故不说。
復次三藏正有三十万偈。并為九百六十万言。摩訶衍甚多无量无限。如此中般若波罗蜜
品有二万二千偈。诸龙王阿修罗王诸天宫中有千亿万偈等。所以者何。此诸天龙神。寿
命长久故。今此世人寿命短促识念力薄。小般若波罗蜜品尚不能读。何况多者。诸余大
菩萨所知般若波罗蜜无量无限。何以故。佛非但一身所说。无量世中或变化作无数身。
是故所说无量。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诸佛本起经宝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各各十万
偈。法华经华手经大悲经方便经龙王问经阿修罗王问经...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8
堪布在檯面上开示话法要很小心,
大家可能常听到“野狐禪”一词,这个词发展到现在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对歪门邪道
的泛称;二是说话人谦称自己的学问没有师承,基本靠自学而来的,属於野路子之类。
第二种的意思这里就不说了,单单说说第一种。
野狐禪这个词大家常听,有些人可能不知其来源,它来自一个禪宗公案,故事如下:
『百丈禪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眾散去。有一日这老人却站著不去。百丈
禪师便问他:“站立者何人?”, 老人回答:“我於迦叶佛时曾住在此山。那时候有学
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答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到现在己经五百世
了。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也就是修正我所说的错说之处, 令我脱离野狐身”)」.
百丈禪师便说:“你问吧,你的问题在那裹”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百丈禪师答:“不昧因果。”
老人听完答案后大悟。告辞百丈禪师时说:“我现在巳脱离野狐身。住在山后。乞求禪
师依照死亡僧人的礼轨将我烧送。”
次日百丈禪师叫大家到后山找这位亡僧,眾人不明白要干什麼,禪师便带眾人在山后大
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轨火化。』
.....
关於这个禪宗公...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29
佛经中的时空概念远远超越凡夫的想象---索达吉堪布
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鹫山。
“一时”即“在一个时候”。为什么没有说一个准确的时间呢?因为佛陀的神变是千变
万化的,在不同的众生面前,有时显现为是在夏天说法,有时显现为是在冬天说法,之
所以在不同史书中,关于佛陀涅槃的时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原因也是这样。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在《广般若》还没有传讲的时候,佛陀已经转了《心经》这个法门
,所以说“一时”而没有一个确切时间。
如果是一个凡夫,则可以说我某年某月某日的几点几分几秒在什么经堂里开始宣说什么
法,可以确定一个准确的时间,但这里却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因
缘成熟之时。
薄伽梵:即梵文中的“班嘎万纳”,有些佛经中称佛为“世尊”,而有的经中称为“薄
伽梵”,“薄伽梵”用的比较多,其意思也就是“出有坏”。
出——超离了轮回和涅槃的边,
有——具有六波罗蜜多的功德,
坏——毁坏四魔(摧伏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只有佛陀,才圆满具足了出有
坏的功德。
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灵鹫山中。
王舍城是当时摩揭罗国的首都,为印度第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摘要
综观东西方宗教、哲学中,西方哲学、京都学派、梵我思想及道教,与佛教对存有
的定义,有极大的差别。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佛教是以经验主义的实证精神作为定
义之核心,而东西方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学体系则皆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根据《阿含经》佛陀所定义的存有,具有宇宙及生命根源的意义,并且是以人人皆
可实证生命本原而定义。佛教此种特有的存有定义,在佛教经典中不是一个孤证,是符
合佛教的缘起教义。此种实证意义的存有定义,有三个成立要件,并且引申出三个具操
作性意义的判断原则,对于想要实证生命本来面目的人,提供判断是否亲证生命本原之
依据,是极具启发性的判断原则。
对于关键论点──实证的可能性,本文对于哲学史上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理由中,归纳出三种重要的理由:
1、人类的生命、能力仅具有限性,故无法实证具无限性的宇宙根源。
2、具有无限性者必是宇宙的根源。
3、康德的先验哲学认为道德公设足以作为实践理性宗教的充分理由,不必以事实
验证论证的前提。
上述三种理由错误的原因,皆是忽视实证的重要性所致。《阿含经》中提出实证主
义的存有定义,主张将一切哲学理论回归事实的检验,对于宗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堂与地狱
有一些人,包括佛门中的法师、居士,尤其是应成派中观的法师及居士,不相信有天
堂与地狱真实存在,更不相信有因果可言,认为那都是圣人施设出来的用来警惕众生的
一种说法,使得众生得以修善,不再造恶业而已。说穿了,根本就是不相信有天堂、地
狱真实存在,也不相信有因果可言,认为人死了就是一了百了。乃至有人主张,不仅要
及时行男女双身淫乐,还要饮酒吃肉、偷盗、邪淫、大妄语等等,引导众生堕入大火坑
中。由于学人没有智慧抉择,所以被他们骗得团团转,相信他们荒谬的说法,使得师徒
一起下堕三恶道受无量苦,真是悲哀啊!基于此,今天谈的:到底有没有天堂与地狱的
存在?到底有没有因果可言?
首先谈的是: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一般人所认知的天堂,其实就是欲界六天
,因为一般众生所认知的,仅知道欲界六天的一部分,所以无法知道欲界天的全貌;既
然连欲界天的全部范围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能够知道欲界天以外的色界、无色界。由于
牵涉到 佛所说的世界悉檀,如果详细说明,将花费很多时间,所以仅作欲界六天的简
单说明,至于色界、无色界则省略不说;如欲了知详细情形,请恭阅经典即可了知。
欲界六天包括了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之宗旨(ZT)
佛法十宗,各有教典可据,依教奉行,可证果地。唯禅门一宗,既不据于教典,又无轨
则可循,摒弃文字,壁立万仞,如一个铁馒头,叫人无下嘴处。诸方浩浩,商榷宗旨者
,终如寒潭月影,捞摝无踪。虽然如此,而其文彩亦自然而彰,如旃檀刻佛,惟妙惟肖
矣。宗旨之难言既若此,今欲强言之,亦若佛头著粪,罪过无比。尝言此事必至臻“手
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方有少分相应。否则,如在“冰凌上走,剑刃上行”,一有
放浪,即丧身失命矣。
宗门之始,即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滴髓一脉,永传慧命。言其理则,佛说
三藏十二分教,皆为所依。推其极致,则一字不立,扬眉瞬目,已是第二义事矣。故佛
说一大藏教,如僧繇画龙,鳞甲爪角毕俱,栩栩欲动。宗门工夫,则如双睛一点,立即
破壁飞去。故灵山一会,世尊以不说而说,尊者以不听而听,无上甚深之旨,尽在默然
中矣。
今世学者,有言禅宗者,极尽幽默讥讽之能事,例如谓:“打即不打,不打即打。”是
禅门之宗旨。噫!是何言欤!若认此为禅宗者,譬如有一盲人,问人曰:白色者何状?
答曰:如白雪之白。盲人又曰:白雪又是何状?曰:如白马之白。盲人复曰:白马何状
?曰:如白鹅之白。盲人再曰:白鹅何...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25
33
你看视频了吗?judge the book by the title?

你说大乘佛经非理性?
护法还是说得小了,波旬是欲界他化自在天主。
南怀瑾认为华严经里说魔王是十地菩萨化身。
<维摩诘所说经>
不思议品第六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祗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
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
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磲玛瑙、
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
往试之,令其坚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诸众生
,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
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g*****s
发帖数: 37
34
来自主题: FDU版 - 转:悟空传(十九) 大结局
发信人: honestman (燃灯古佛), 信区: FDU_Chinese
标 题: 悟空传(十九) 大结局
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Tue Mar 27 16:08:41 2001) , 站内信件
巨大的雪片在天外涌出的火光的映照下象凝血的冰晶,整个天界被
这飞扬的红色充满,冰雪折射着火焰,象红宝石般的在空中闪耀,这
些红亮的星尘在宇宙间飞旋,以无可阻挡的气势和极美的姿态冲毁着
它们面前的一切物体,诸神的宫殿在这狂潮中支离破碎,分崩瓦解。
在这毁灭的狂舞中,诸神惊慌的躲藏,他们分明听见那个天地间的
狂笑声,纵是飓风也无法盖过,在灵霄殿的顶端,那个身影立着,背
后是燃烧着的天穹,他巨大的阴影随着火焰的升高移向整个天庭。
西天
“金蝉子,你回来了。”如来说道。“你准备好了你的法论么?”
“我突然不想论什么了。”金蝉子说,“我永远无法用语言来表述
一颗树的生长,一朵花的全貌。我只想问一个问题,生命的真义是什
么,请不要用语言来告诉我。”
如来不再看金蝉,他从座边拈起一朵花。
金蝉子定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迦叶却在一旁微笑了。
如来叹道:“金蝉,我本以为悟的会是你,迦叶,你可得我正
H******9
发帖数: 2766
35
来自主题: _OccultWisdom版 -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
尔时世尊。在双树间见阿阇世闷绝躄地。即告大众。我今当为是王住世至无量劫不入涅
槃。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当为无量众生不入涅槃。何故独为阿阇世王。
佛言。善男子。是大众中无有一人谓我毕定入于涅槃。阿阇世王定谓我当毕竟永灭。是
故闷绝自投于地。善男子。如我所言。为阿阇世不入涅槃。如是密义汝未能解。何以故
。我言为者。一切凡夫。阿阇世者普及一切造五逆者。又复为者。即是一切有为众生。
我终不为无为众生而住于世。何以故。夫无为者。非众生也。阿阇世者。即是具足烦恼
等者。又复为者。即是不见佛性众生。若见佛性我终不为久住于世。何以故。见佛性者
。非众生也。阿阇世者。即是一切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又复为者。即是阿难
迦叶二众。阿阇世者。即是阿阇世王后宫妃后及王舍城一切妇女。又复为者。名为佛性
。言阿阇者。名为不生。世者名怨。以不生佛性故则烦恼怨生。烦恼怨生故不见佛性。
以不生烦恼故则见佛性。以见佛性故。则得安住大般涅槃。是名不生。是故名为为阿阇
世。善男子。阿阇者名不生。不生者名涅槃。世名世法。为者名不污。以世八法所不污
故。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不入涅槃。是故我言。为阿阇世。无量亿劫不入涅槃。善
p****y
发帖数: 23737
36
来自主题: _Vegetarianism版 - 宗教的素食论证 zz
从最早有记载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素食被人类视为天然的饮食.早期的希腊、
埃及、希伯来神话中都描写人类原来是吃水果的。许多伟大的希腊智者:
如柏拉图、戴奥坚尼、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等,也都极力推荐素食。至于莎土比亚、
欧维德、佩脱拉克、达文奇、达尔文、爱默生、罗素、诗人雪莱、印度诗 人泰戈尔、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剧作家萧伯纳、印度总理甘地也是素食者。现代人如爱因思坦、保
罗纽曼、查埋王子、戴安娜王妃等也是热心的素食者。其中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更
是在其国父遗教中一再的提起素食的好处;其中他明确的指出上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
,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家、医学 家所共认矣……。
在国父遗教中并有一段以素食治好胃疾的病者自述;国父并且说:『夫豆腐者,实植物
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或许大家在知道了国父 也是素食者
后会有一些疑问:国父是基督教徒,他怎么可能吃素呢?不错!今天所谓的基督教徒大
部分都不吃素,可是原始的基督教及其它的宗教对素食又是怎样的 一个看法呢?以下
我们就一一的来探讨:
一、基督教:最早之基督教是素食的!在旧约圣经中记载得很清楚:天主说:“看...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叶嘉莹
《迦陵论词丛稿》的下载链接,不知道现在是否管用:
发信人: rodney (||), 信区: Reader
标 题: Re: 求《迦陵论词丛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9 22:43:52 2009, 美东)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的简体版迦陵文集第四卷就是论词丛稿,内容大致相同,
只是把论静安的几篇移到了第二卷,所以二、四两卷可以完全包括论词丛稿。
卷四:http://www.megaupload.com/?d=0WDE07JY
卷二:http://www.megaupload.com/?d=C8P7XPM7
j*****x
发帖数: 18139
38
玉狐梦话上一章: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785369.html
如来佛祖这样说:
“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
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
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因此,所有人都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的二徒弟,因为听讲不认真,被罚
转世修行,专门来拜佛求经的。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如来佛共有十大弟子:摩诃迦叶,阿难陀,舍利弗,须菩提,富楼那,大目犍连,
摩诃迦旃延,阿那律,优婆离,罗睺罗。
这其中别说是二徒弟,任何一个徒弟按字面,按谐音,甚至按通假都跟金蝉子搭不上半
点关系,如来的弟子里面根本没有金蝉子这个人。
那么金蝉子却有其人么?
西游记里亲口说过与金蝉子相识的人,除了如来,还有镇元大仙。西游记第24回中
,五庄观的镇元大仙在向徒弟解释,为什么给唐僧两个人参果的原因时,这样说:
“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
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 阅读全帖
j*****x
发帖数: 18139
39
玉狐梦话上一章: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785369.html
如来佛祖这样说:
“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
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
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因此,所有人都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的二徒弟,因为听讲不认真,被罚
转世修行,专门来拜佛求经的。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如来佛共有十大弟子:摩诃迦叶,阿难陀,舍利弗,须菩提,富楼那,大目犍连,
摩诃迦旃延,阿那律,优婆离,罗睺罗。
这其中别说是二徒弟,任何一个徒弟按字面,按谐音,甚至按通假都跟金蝉子搭不上半
点关系,如来的弟子里面根本没有金蝉子这个人。
那么金蝉子却有其人么?
西游记里亲口说过与金蝉子相识的人,除了如来,还有镇元大仙。西游记第24回中
,五庄观的镇元大仙在向徒弟解释,为什么给唐僧两个人参果的原因时,这样说:
“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
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0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叶嘉莹
百度上对叶嘉莹的介绍很详细感人。说她怎么从小秉承家教,熟读诗词。但身世
坎坷,嫁给国民党人,遭受政治冲击,丈夫入狱,她一个人上班+持家,养全家老幼,
身体很不好。丈夫出狱后一直没有工作,脾气暴戾,摔锅砸碗。后来女儿又车祸丧生。
但她一直热爱诗词,热爱教书,并在文革结束后积极与国内联系,屡屡回国,在几十所
高校讲学讲座,育人无数,深受学生喜爱——我怎么从来没听过她的讲座?你们谁听
过见过她吗?她至今八十多高龄,还在带研究生。
摘抄几段百度。上下恐不连贯。有兴趣的最好点击链接去读原文: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268.htm
叶嘉莹(1924.7.18— )
生平简介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
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
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
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先祖系蒙古满族叶赫那
拉氏。3、4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生天之论--天堂有路何为径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196
42
「不杀生」与「不受用鱼、肉」的古今观
乌帕沙玛 比丘
佛陀生于公元前约六世纪,时当印度「奥义书」思潮的晚期,当时印度除了传统的婆罗
门教以外,主要就是以尼干子.若提子(耆那教)、阿夷多.翅舍钦婆罗(顺世论)、浮
陀.迦旃延(七要素论)、富兰那.迦叶(顺欲论)、末迦黎.拘舍罗(决定论)、散惹
耶.毗罗梨子(怀疑论)为宗教哲思的代表,而这一教五派就是为佛陀呵为六师外道者。
六师中为人称为「大雄」的尼干子.若提子,出生的时间稍早于佛陀而与佛同世,他强
调禅定与极严苛的苦行,身不着一物,甚至连钵都不用,仅用双手受取食物的布施,并
且严格的提倡「不杀生」,主张「不食用鱼、肉」,他的思想盛行于印度各地且传袭至
今,并为后世称为「耆那教」。佛世时在印度第一强国的摩揭国的首都王舍城中,由于
尼干子.若提子的主张广受君民的信受与欢迎,所以当不支持阿阇世弒父篡位的佛陀,
后来为阿阇世支持的提婆达多所反对时,提婆达多即以广受王舍城人信仰的尼干子.若
提子的主张─—不食用鱼、肉,来提高自己在王舍城的声望以获取支持,并藉此贬低与
打击佛陀的名声,以争取佛教的领导权,最后甚至不惜暗杀佛陀,这就是佛史上有名的
「提
r*****d
发帖数: 92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贤劫千佛因缘
...
宝藏如来如是一一为一千婆罗门子及三千万海尘众弟子婆罗门子各按其愿力授记,最后
成佛之数人佛号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婆罗门子中有一遍入风,因教
授吠陀而为众人恭称上师。遍入风此时说道:‘我发愿于五浊恶世兴盛时成佛,特为具
三毒之众生传法。’婆罗门子护星乃问:‘遍入风上师欲于五浊兴盛之刹土成佛,有何
密意?’海尘婆罗门答道:‘大悲心强烈之菩萨会于五浊兴盛地示现成佛,因他欲慈心
度化无有怙主、无有皈依处之可怜众生。’宝藏如来旋即授记道:‘遍入风将于东方僧
幢刹土成佛,号山王如来。’一千婆罗门子中,护星发愿欲于人寿四万岁时示现成佛。
宝藏如来即为其授记道:‘当此娑婆世界人寿四万岁时,你示现成佛,号拘留孙佛。’
余诸二婆罗门子至九百九十九婆罗门子各个发愿住持未来刹土,宝藏如来则一一为其授
记:于此贤劫人寿三万岁时,迦那迦佛出世;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乃至人寿升
至八万岁时,又有弥勒佛出世。一千婆罗门子中,最小一子大势力发愿欲于贤劫所有佛
前供养、闻法,并将于佛法隐没时利益浊世众生。大势力愿自己住持之刹土众生寿命、
佛法住世时日皆为前此一千零四位诸佛总和,贤劫诸佛教法下所
Y**u
发帖数: 5466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
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
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
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
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
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
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
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
洁。’
‘舍利弗
h*********0
发帖数: 3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
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
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
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
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
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
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
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
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
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
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
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a**u
发帖数: 8107
46
☆─────────────────────────────────────☆
reverie (缘生世间) 于 (Mon Nov 9 23:08:50 2009, 美东) 提到:
「不杀生」与「不受用鱼、肉」的古今观
乌帕沙玛 比丘
佛陀生于公元前约六世纪,时当印度「奥义书」思潮的晚期,当时印度除了传统的婆罗
门教以外,主要就是以尼干子.若提子(耆那教)、阿夷多.翅舍钦婆罗(顺世论)、浮
陀.迦旃延(七要素论)、富兰那.迦叶(顺欲论)、末迦黎.拘舍罗(决定论)、散惹
耶.毗罗梨子(怀疑论)为宗教哲思的代表,而这一教五派就是为佛陀呵为六师外道者。
六师中为人称为「大雄」的尼干子.若提子,出生的时间稍早于佛陀而与佛同世,他强
调禅定与极严苛的苦行,身不着一物,甚至连钵都不用,仅用双手受取食物的布施,并
且严格的提倡「不杀生」,主张「不食用鱼、肉」,他的思想盛行于印度各地且传袭至
今,并为后世称为「耆那教」。佛世时在印度第一强国的摩揭国的首都王舍城中,由于
尼干子.若提子的主张广受君民的信受与欢迎,所以当不支持阿阇世弒父篡位的佛陀,
后来为阿阇世支持的提婆达多所反对时,提婆达多...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7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修证 by逍遥御风行1
在网上常常看到一些人谈起佛法来滔滔不绝,满篇的专有名词,一般人看了,除了一头
雾水外,基本上搞不明白其人在说些什么。岂止是外人看不明白,就是那些谈佛法的人
本身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们只是在堆砌佛学名词而已,有些干脆只是大段的复
制、摘抄,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有的也是些基于臆想的猜测而已。
其实,佛法不是用来研究的,那是佛学,不是学佛。佛法是用来指导人实实在在的做的
,叫“修证”,也就是要求修炼人按照佛法的指导老老实实的去做、去行,最后证得佛
法的真实不虚而得以成就自己。
空谈修炼而不去实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和站在岸上高谈阔论自己如何游泳有什么区
别呢?有些人谈起佛理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自己却从没按照佛法的要求去做过,
连基本的五戒都持不了,佛教说的贪嗔痴三毒一样也不少,心中的恶念一点也没减,这
样的人充其量只是在搞学问,在贩卖知识而已,佛法在这些人的眼里实际上和物理化学
甚至mks主义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的佛法不仅仅是知道点名词概念,实际上这些对于修炼来讲什么也不算!充其量也
就是个引人入门的工具而已。佛法倡导的是切切实实的去行,去做。实实在在的放弃自
己心中的一切...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ZT.
佛教科学论
索达吉堪布著
前言
怀疑把我们引向真理
不知佛法无权反对
佛教科学的奥秘
佛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只有佛法才能满足众生的心愿
信佛不是迷信
佛教徒特别需要学习佛法
铁证般的历史事实
佛教真实不虚
神话还是奥妙
超越您的经验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维护信教自由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人死并非如灯灭
鬼神等生命的存在
克隆绵羊与生命的产生
前生与后世
转世灵童
奇异的业力
因果规律
可怜可叹的愚痴众生
科学的谬误与无知
生物进化论与生命流转
世界上最大的谜是什么
佛陀为什么不广宣说科学的内容
科学并未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当今世界急需佛法的拯救
使人类向善、使世界更加光明
睁开眼睛看世界
伏藏品之谜
授记与预言、预测
地球与四洲
微尘数佛刹世界与宇宙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人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
学佛是对自身有利的事情
帝王将相亦学佛
佛法是座宝山
怎样学佛
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
历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以报父母恩
追随先贤的足迹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
结尾
前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50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