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郑观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y
发帖数: 33185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3:43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2:00:34 2010, 美东)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3:43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2:00:34 2010, 美东)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有结构不可克服之矛盾。强悍的国民虽然会以拳头和意志带给国
家统治阶层很多课题,政治体制因此面临极大挑战,但却迫使统治阶层进化,利用人类
的一切文明成果,建立更高明的政治制度。须知:民强才能国强,只有社会多样化的健
康发展,才能给国家民族带来真正福祉和根本利益。
从某种意义而言,社会不得已生出了专制政治这个孽子。当儿子反过来教训老子的时候
,天道就沦丧了。——题记
客:韩非子认为民众愚蠢、奸猾、贪婪、鄙俗,这岂不是以偏概全了,个人难免有缺点
,但把人民这个整体都视为“群氓”,是很恶毒的观点,听起来很不舒服。
主:韩非子直截了当...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4
沪港小生:【程乃珊:翻译上海名媛郑念传记】@程乃珊 上海出生,香港长大,一度定
居香港,亦活跃于上海文坛 她曾翻译郑念传记《上海生死劫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几年前我在美国买到此书,看到一半就实在不敢亦不忍心看完,那个年代
上海真太残忍 此书好像已在内地停售,若你找到,一定买下!
---------------------------------------------
中英文版都有电子版,sina ishare可下。
原来郑念是韩素音的同学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A9%E7%B4%A0%E9%9F%B3
-------------------------------------------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一本值得尊敬的书
2009-12-04 06:20:13   来自: waking王小心 (c'est la vie)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的评论 4
我是在11月份某一期上的TIME看到郑念的死讯的。在此之前,我从...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6
第十六章纺织工业
一、办纺织工业的指导思想
人们常把洋务纺织工业,与轮船航运、电线电报、煤铁矿务的开采与冶
炼,并列为洋务派举办的四大洋务民用工业企业。③它们的举办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与洋商竞争,分洋商之利,追逐利润以致富:但也有不同点:轮
船、电线和矿务三者,既是商务,又与军事上的需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轮
船利于军队和军需的转运;电报对于军事信息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煤铁和
其他金属等矿务更明显的是为了军事工业能取得廉价的燃料原料;而办纺织
工业却同军事无任何直接关系,仅仅是为了发展商务以致富之举。此其一。
其次,轮船航运的创办,是在洋轮充斥于江海,电线架设时,洋商已在沿海
设海线,并又在陆上设线,也就是说,轮、电二者都是在洋商侵占了中国利
权情况下举办的,至于矿务,洋人也已在中国大事勘查矿藏准备擅自开采的
情况下洋务派始着意于此的。纺织工业却是在洋商没有在中国设厂时开始筹
建的。第三个不同点是,轮电、机器开矿和机器纺织四者,虽均为中国前此
所未曾有,但纺织业又与前三者有其自己的不同特点。纺织业是中国有着攸
久历史传统的最为普遍的手工业,绝大部分产品是与农业结合的家庭手工业
生产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7
第十七章洋务教育的发展
一、由封建教育逐渐向资产阶级教育转变
本书第七章已对洋务运动前期的新式文化教育,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随着洋务事业、尤其是洋务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新式海陆军的建设,
需才孔亟,洋务文化教育很自然地迅速发展着。而且在性质上也必然起着变
化。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教育方面的改革,基本上是封建主义教育的
话,那么,70年代以后到80—90年代,则是逐渐向资本主义转化并相当程
度变为资产阶级教育了。60年代的教育,是与军用工业、对外交涉相适应的,
虽带上资本主义教育的色彩,但它是直接为封建统治服务并仍然是封建主义
的教育体制,这一点是显然的。奕曾企图挑选正途出身的官吏到同文馆学
习天文数学等科技知识,以逐步改变原有的干部队伍结构和制度,但这仍然
没有超出封建主义的范畴①。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90年代则大不相同了。
办新式教育的根本目的,虽也是为了维护封建主义统治,但教育的直接服务
目标,却是日益增多地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也就是为造船、驾驶、电报、矿
务、冶金、铁路、纺织、商务以及一切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培养所必需
的人才。因此,教育的体制,包括课程设置、...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9
第九章由求强到求富的过渡——轮船招商局
一、创办轮船航运局的目的和“公局”成立
洋务派求富活动正式开始,是1874年海防议起之后,但其序幕却是1873
年1月开办轮船招商公局时开始的。因此,轮船招商局可看作是洋务运动从
举办求强的军用工业到举办求富的民用工业企业过渡性的一着。
为什么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个问题要先从当时的轮船航运背景谈起。
早在鸦片战后不久,即有洋商船只航行于沿海。1842年英船“美达萨”
号首抵上海;1844年,怡和洋行派“哥萨尔”号作香港、广州间的定期航行;
1850年,大英火轮船公司派“玛丽乌德”号开辟香港、上海间航线。1853
年美轮“孔晓修”号亦开抵上海。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
约》签订后,在五口开放之外,又开了南至琼州、潮州北至牛庄、天津西至
汉口等多处为商埠。于是外轮得以直入长江、大沽口。各国闻风而至,英、
法轮船公司和在华洋行,纷纷自行其是地派轮航行于各埠。60年代的10年
间,外商在港、沪、津等处设立的轮船公司,主要有:美国的旗昌,英国的
会德丰、上海拖驳、大沽驳船、太古洋行,以及英葡合营的省港澳轮船公司、
德国的美最时等等。到70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后记
清样校毕,心情极为愉快。经过三十余年研究,较为全百体现我的研究
体系的《洋务运动史》,终于要问世了。著述时间虽长,但出版却是快的,
从交稿到见书还不到一年时间。这在当前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可说是高速度
了。这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首先是陈丽菲同志在我尚未定稿时,即积极向我索稿,促使我加快了定
稿的步伐。交稿之后,她和陈长华同志又抓紧时间审稿,提出不少修订意见。
例如,大到体系论述上的某些重复或是前后矛盾,小到一个数字的错漏,他
们都审查出来加以修改。尤为可贵的,他们对我的研究体系知之甚透,故所
提意见颇为中肯,这可说是我的学术知音。
另外,著名书法家顾廷龙教授,以年近九旬高龄,为我题写了《洋务运
动史》书名,是非常难得的。
我在此一并致谢。
夏东元
1992年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寓所
②③④⑤《光绪朝东华录》(四),第4755、7454、7469、4771页。
附录:我和洋务运动史研究
一、洋务运动发展论
我对洋务运动史的研究,如果将酝酿时期算在内,已整整40年了。在长
期从事此项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看法。这套看法最扼要他说,就是把洋
务运动置于历史长河的发展规律中进行考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9
第十九章洋务运动尾声
一、成功与失败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包括它的尾声在内,共经历了40年之久。
1895年到1901年应是洋务运动的尾声。”为什么我认为1895年到1901年是
洋务运动的尾声呢?多年来学术界谈起洋务运动,总是习惯他说它“失败”,
或者说是“破产”、“彻底破产”等等。他们以什么作根据这样说的?无非
是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但甲午战争中被打得大败,这不是洋务运动失败或
彻底破产的标志吗?!诚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说,
也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二者不能划等号,即不能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即等
于洋务运动的失败或彻底破产。因为如果那样认识的话,那就是洋务运动没
有“成功”之处可言了。事实上,按照本书各章节所述,洋务运动成功之处
是很多的,从全局看,甚至可以说“成功”多于“失败”。在洋务运动过程
中,不断有成功也随时有失败,这无论从具体某一企业、事件或从带总体性
的方针路线看均是如此。
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事件或者是战争,说它们胜利与失败、成功与破产,
是从政治路线和目的等方面说的,是将事件置于历史长河规律中考虑的,离
开“目的”、离开“规律”来谈成功、...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四大买办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四大买办
“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买办”一词是葡萄牙人(Comprador“康白度”)的义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
译为“买办”。清初,买办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
管事,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居间人或代理人。
在初中和高中的中国历史书上,“买办”一词给人的印象都是外国列强的鹰犬之类
,他们依附洋人欺压和剥削贫苦的中国百姓。总之,“买办”肯定是要被斗争的对象。
而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中,有一段内容说到了“买办”。而书中对“买办”的
评价是中肯的。这可以让人深入地认识“买办”阶层。
对买办的评价,首先应该撇开阶级观点吧。无可否认,在那个讲求权贵等级的晚清
社会,四大买办为代表的买办阶层自然而然少不了鱼肉百姓的勾当。但问题是,我不想
太以道德标准作为评价的全部因素。
研究中国历史的西方学家认为:晚清时候的商人,缺乏“企业家精神”。因为商人
把资本作为最求社会地位的手段。评判商人的成功标准就是他的后代几代人都不是商人
。传统的商人阶层或许...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四大买办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四大买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3 20:55:06 2010, 美东)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四大买办
“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买办”一词是葡萄牙人(Comprador“康白度”)的义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
译为“买办”。清初,买办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
管事,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居间人或代理人。
在初中和高中的中国历史书上,“买办”一词给人的印象都是外国列强的鹰犬之类
,他们依附洋人欺压和剥削贫苦的中国百姓。总之,“买办”肯定是要被斗争的对象。
而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中,有一段内容说到了“买办”。而书中对“买办”的
评价是中肯的。这可以让人深入地认识“买办”阶层。
对买办的评价,首先应该撇开阶级观点吧。无可否认,在那个讲求权贵等级的晚清
社会,四大买办为代表的买办阶层自然而然少不了鱼...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0
第十章电线电报业的创办与发展
一、适应了时势的需要
如果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为了适应商业的发展和机器局、军务的运
输需要的话,那么,电线电报业的举办亦负有满足商务军务需要的相同任务;
如果说轮船航运局的创办,是因为洋轮充斥沿海沿江,而有争回利权分洋商
之利以致富的目的的话,那么,电线电报业的举办亦有相同的意日。因此,
架设电线、创办电报局,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
电线电报既为近代商务、军务所必需,它就像铁路、矿务、航运一样,
必为外国资本主义所垂涎。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初,沙俄侵略者把留捷
克向清政府“屡次言及本国为通信便捷,欲由都城至天津造用发铜线法。”
清政府以“中华未能保其永固,且不免常有损坏,以致缘此生隙”为由,而
加以拒绝。但把留捷克留有“酌定以后如有允许他国于贵国设立此法,必须
先准俄国以为始”③的话。接着,英国卜鲁士于1863年照会清政府,说英国
电报企业家“因闻俄国飞线之设,经过俄国将及恰克图地界,该民意欲添设
飞线,与俄国所设相联合”,也就是要由恰克图经北京城至海口设立电线①。
美国也不甘落后,它的公使于1864年“备具照会,请置铜线”②。同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8
第十八章洋务运动与各方面的关系——兼论有关洋务运动一些理论问题
一、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写到上一章为止,组成洋务运动这架大机器的零部件可以说是基本上阐
述清楚了。现在应该带综合性地叙述它与各个方面的关系。首先谈与太平天
国的关系。
一谈起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到,它是作为
太平天国对立面发生的。不错,促使洋务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为
了镇压太平天国为主流的农民革命运动,但远不止于这一种关系。洋务运动
与太平天国还有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关系。洋务运动就清政府的目的说,是“资
取洋人长技”以拯救清朝封建统治的运动。要拯救清朝统治,它一定内之镇
压人民革命,外之抵御列强侵略。当力量不足以镇压人民革命,则联外以制
内,当力量不足以御外时,则又会用妥协求和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统治。不
管怎么表现,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发展近代工业的结果,
都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洋务运动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
发展,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至少有如下面点密切的关系。
一个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发展了商品经济。由于太平军沉重地打击了封
建势力,多数地区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14
传统史家认为,近代中国的外国资本是西方携其炮舰之威进入的,严重束缚了中国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因其本身受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具有革
命与妥协多重性格,由此也就没有领导中国完成现代化的资格、能力。其实,如果放到
现代化背景去考察,外国资本的资本之外的诉求,我们过去的估计或许过高;至于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如果从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看,他们或许不是政治上最合适
的领导阶级,但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资产阶级一直是中外沟通的桥梁和资本
主义发展的引领者。
一、近代中国的外国资本
我们在讨论近代中国历史时,一直借用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以为资本主义发展
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就是资本输出,就是用资本对后发展国家进行疯狂掠夺。于是“帝
国主义在中国”成为一个批判性最强的题目,只要探讨这个问题,无不将注意力放在外
国资本对中国的剥削和超额剩余价值榨取上。一部丰富多彩的近代中国变革史被简约为
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
三十年前,近代史学者在进行这些探讨时,无论如何想不到中国有朝一日也会被指
责为“新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这是历史的进步。表明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年超常
规发展后,...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5
去年7月,方舟子在自己微博上接连爆料,质疑“打工皇帝”唐骏加州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是假的。真假学历的纷争,让人不禁想起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主人公方鸿渐依靠一所专门制造假文凭的“克莱登大学”,在欧洲留学,最后拿回了美国学位的事。
在中国近代史上,这种出洋镀金拿假文凭的事情屡见不鲜,而且涉及不少大人物,就连孙中山和蒋介石两位大总统也都身背“学位疑案”。
孙中山:“野鸡大学”毕业,未获博士学位
1879年,孙中山13岁就离开家乡,随兄长孙眉到檀香山教会学校就学。1883年,孙中山回国后,先后进入香港拔萃书院、中央书院、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香港西医书院。根据国民党过去的宣传,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的学业成绩相当优异,大小考试都常拿满分。1892年7月,孙中山作为香港西医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官方宣传甚至还说,这个成绩不但在当时是第一名,此后百年港大医学院也没人打破过。其实不然。 1992年11月,台湾《传记文学》(第61卷第5期)载文批驳了这一说法,文章指出:孙中山在西医书院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非凡之处,因为这个班上只有孙中山和江英华两个学生,拿第一似乎算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1912年来京的孙中山受到退位清室的礼遇
孙中山的一生主要在南方和海外策划组织革命,北上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一次都是他
人生的转折。1894年,28岁的孙中山怀揣改良思想北上天津向李鸿章上书,但却未能如
愿见到李鸿章,于是又到北京做了短暂的考察,改良无望,失意南归的孙中山于次年选
择了在广州武装革命,立志推翻清朝统治。他第二次到北京,是1912年夏,北上与袁世
凯会谈,在京居留近一个月,但离京后的一年间,国内时局突变,孙中山成了袁世凯的
通缉犯。1924年冬,孙中山第三次来北京,却因病在京去世。
孙中山第一次进入清廷的视野是在1895年,孙中山及其兴中会在广州发动第一次反清武
装起义,但因事机不密而失败。12月7日,广东悬赏缉拿起义在逃要员,孙中山名列榜
首,赏格花红银一千元。清宫档案中关于孙中山的第一条记载,就是接到孙中山等广州
试图起事的奏报后,清廷下旨要两广总督谭钟麟等“严密购拏孙文、杨衢云,务获到案
”。清廷的通缉,使孙中山被迫离开祖国,开始了长期的海外流亡,但也使其名字开始
为国人所知。孙中山本名孙文,1897年旅居日本时才改名中山。不过,在清廷的官书报
纸以及宫廷档案中,我...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
夏东元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经销江苏如东印刷厂印刷
开本:850×11681/32印张:16.25插页:2字数:440千字
1992年5月第一版1996年8月第二次印刷
印数:3,001—6,000本
ISBN7-5617-0847-5/K•082定价:17.00元
作者小传
夏东元,1921年生,江苏靖江人。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早年就读于上海诚明文学院,对国学造诣较深。1945年到解放区参加革命
工作,在华中建设大学、山东大学(临沂)政治系学习。先后在山东滨海公学、
曲阜师范、山东省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教授中国近百年革命史、
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等理论课程。1956年调华东师大历史系专门从事中
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尤侧重于洋务运动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家之言,自成研
究体系。著有《郑观应传》、《晚清洋务运动研究》、《盛宣怀传》,校编出版
《郑观应集》,发表学术性文章100余篇。现正主持撰述《一百十年中国近代史》,
主编《中学百科全书•历史卷》、《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
...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野鸡大学出人才啊
孙中山就读的香港西医书院是一所没有注册不受港英政府承认的野鸡大学,他班上一共
只有两名学生。
那么孙中山的博士头衔又是如何来的呢?
1894年,孙中山找到香山同乡郑观应,希望他帮助自己上书李鸿章。于是,郑观应写函
给盛宣怀,请他转达。在推荐信中,郑观应写道: “敝邑有孙逸仙者,少年英俊,曩
在香港考取英国医士,留心西学……”盛宣怀接到信后,在信封上写下“孙医生事”和
“陶斋”(郑观应的别号)六个字,就转了出去。由此可见,孙中山其实是以医生的身
份出道的,而“博士”这个职称,似乎是在翻译“Dr.”过程中,将医生、博士的称谓
混淆而来。孙中山当时也就听之任之,似乎并没有主动澄清,而且在其后与国际友人的
书信交往中,有意无意地署名“Dr.Sun Yat-sen”,孙博士的头衔也就慢慢传开了。
这是辩护者说是“医生”误译所致,可《孙越宣言》里左一个“博士”右一个“博士”
却是不必翻译的汉字。
d********y
发帖数: 6566
19

[导读]近一二十年,广州不是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城市,但这个城市却是真正的静水流深
,政府的相对节制,以及市民社会的茁壮成长。温和,包容,自由,平等,平民,是广
州的城市精神。
广州 只相信改变
从赵佗建城到“番鬼望波罗”
一座建城两千余年的南中国大都会,既古老又时尚。她的肩上,曾经背负着历史的光荣
与沉重,又不时装载进新的时尚和活力;很老,又很年轻;很传统,又很新潮;很驳杂
,又很纯真,这就是广州。
两千二百年前,一个名叫赵佗的龙川县令的营造,令这座城市有了雏形。之后的一千年
,在以北方为政治中心的好几个朝代,广州一直是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色,直到唐朝,广
州才迎来她最初的辉煌:因为这座城市建在珠江边——珠江是通向南中国海和世界所有
大洋的出口,于是广州成为中国一千年里对外国外洋最重要的贸易窗口、文化输出和输
入基地,唐玄宗特地在广州设立了一个叫“市舶司”的管理商船贸易的机构。
南宋时,广州港已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
帝国,当时中国的铜钱,就像今天的美元一般通用,外国商人会随船带走大量中国铜钱
,所以朝廷驻广州的贸易官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上外国...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简论丁韪良
孙邦华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0年03期
【原文出处】《史林》(沪)1999年04期第84~91,94页
【作者简介】孙邦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 Martin), 近代使华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
以基督征服中国为职志,但他寓华数十年却又以办学校、译西书为活动轨迹。他的传教
热情如何?办学译书活动与传教布道究竟有何内在联系?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番分析。
  一 传教热情
鸦片战争以后,在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英美等国的新教传教士接踵而
至,相继深入通商口岸、内地自由传教,以达到“使中国基督教化”的目的。丁韪良正
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里,来华讲经布道的。
丁韪良于1827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里沃尼亚的一个贫寒的牧师之家,在十个兄
妹中排行第八。他的父亲是长老会牧师,并用两个传教士(William Alexander和
Parson Martin,分别到三明治岛和巴勒斯坦传教的传教士)的名字,为他取名,据此
可见父亲对他寄予的期望:将来成为传教...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子乔:就义和团运动与袁先生商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03:01:07 2011, 美东)
【摘要】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二、1900年6月之前,慈禧对义和团基本是以剿灭为主,她没有对袁世凯的那篇奏折“
充耳不闻”。
三、慈禧对外“宣战”并正式招抚义和团,基本是在列强率先动武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
四、首先践踏“国际法”的是列强,而不是清政府。
五、称西什库教堂为“侵略者据点”有一定的根据。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载了袁伟时先生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该文毫不留
情地批评了历史教科书的误人之处,体现了一位老学者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意义重大
,值得有关部门关注。然而文中涉及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却存在着一些史实方面的错误
和缺漏,在纠正旧说的同时,又会对读者产生新的误导,似有矫枉过正之嫌。笔者不揣
冒昧,草就此文,以与袁先生商榷。本文就事论事,不涉及袁先生的其它观点...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2
【摘要】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二、1900年6月之前,慈禧对义和团基本是以剿灭为主,她没有对袁世凯的那篇奏折“
充耳不闻”。
三、慈禧对外“宣战”并正式招抚义和团,基本是在列强率先动武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
四、首先践踏“国际法”的是列强,而不是清政府。
五、称西什库教堂为“侵略者据点”有一定的根据。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载了袁伟时先生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该文毫不留
情地批评了历史教科书的误人之处,体现了一位老学者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意义重大
,值得有关部门关注。然而文中涉及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却存在着一些史实方面的错误
和缺漏,在纠正旧说的同时,又会对读者产生新的误导,似有矫枉过正之嫌。笔者不揣
冒昧,草就此文,以与袁先生商榷。本文就事论事,不涉及袁先生的其它观点。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袁伟时先生说:“他们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而不是为了抵抗侵略
者不得不采取的应急行动。同时,这类行动波及各地,不是局部性的偶发现象。也就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1. 八国联军进京后,对京城随地大小便的风气,采取强硬手段严禁
1900年夏,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然后,他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巨大的露天厕所之中。
戏曲名家齐如山,在这座巨大的露天厕所中生活了多年。据他所见,清末之时,“北平
城内,……各大街之甬路,都是高与人齐,矮者也有三四尺高,两旁的便道也很宽,但
除小商棚摊之外,其余都是大小便的地方,满街都是屎尿。一下雨则都是水洼。”①名
妓赛金花,在接受刘半农的口述访谈时,也说:“北京的街道,那时太腌臢了,满街屎
尿无人管。洋人最是嫌腻这个,便下了个命令,叫住户各自打扫门前的一段,倘有一点
污秽,查出来是先打后罚,他们这种办法,固然太厉害些,可是北京的街道却赖以洁净
了许多。后来西太后回銮抵京,看见街上比从前又整齐,又干净,很是喜欢,很夸赞洋
人们能干。”②
慈禧有没有“夸赞洋人们能干”,不得而知。但八国联军对北京城这座露天大厕所深恶
痛绝,却是实情。联军入京时,一名叫做“仲芳”(这是此人的字,其姓、名不可考)
的读书人,居住于宣武城南椿树二巷之“丛桂山房”,留下了一部日记,载有颇多联军
强迫北京市民改变随地大小便陋习的情...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26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guess where this is
loading...
铁岭银冈书院的文化特征
作者:徐天欣 来源:铁岭市银冈书院
书院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为建设华夏文明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嵩阳书院、白鹿洞书
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早已名闻遐迩。东林书院那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
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楹联,更是脍炙人口,影响古今。银冈书院作为众多书院中
的一员,认真学习了前代书院的办学经验,并在东北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孕育、创建和发
展。因而形成了它的特有的个性和文化特征。
银冈书院是东北清代成立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它虽规模不大,但功能颇多;它
自主办学,保持着书院的许多文化传统;它施教注意实践,学生因时而学,爱国时政教
育占有突出地位。今天它成了一处宣传祖国优秀民族文化,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的基地。
一、规模小而包容大
银冈书院位于铁岭古城南门里,是一处清代建筑群。其规模不大,院舍也不雄伟。
它没有我国著名书院的巍巍大观,没有高阁、长廊,也没有幽林掩映和高山为伴。可是
在这里却有着很大的文化包容,我们可以从这小小的天地里窥视到铁岭历史文化的剪影...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7
出处: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59024-1.shtml
儒家文化结构的核心是“家”。这种“家”文化的结构可以用“忠”、“孝”、“仁”
、“义”四个字来概括。
这四个字之中又以“孝”为根本。“孝”维系了家庭与家族的基本伦理;“孝”的向上
延伸和扩展成为“忠”,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家族,帝王就是头号大家长——不忠不孝是
十恶不赦的重罪,人人得而诛之;
“义”是家族伦理的横向扩展,“四海之内皆兄弟”——结党营私,结党夺权争利,是
儒家文化官场的传统文化;
而“仁”则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对下的恩典,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被儒家当作圣人,
是永远伟大、光荣和正确,出了问题都是小人(即下级)的过错和责任。
“忠”、“孝”、“仁”、“义”是搭起中国文化结构的四根支柱,上下纵横互为支撑
,形成一个不可拆散的完整框架,衍生出中国文化中大部分意义、价值、伦理与道德的
体系。所以社会公德是不受重视的,自私自利衍生为团体、血缘和地域利益的亲疏,远
近,轻重和高下。所以任人唯亲是儒家这种文化的延伸;而强权就是真理,有权有钱就
有地位,只要有了地位,对于小人(劳动人民,...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 李敖
总类:
俞樾:《春在堂全书》
纪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阮元:《揅经室集》
英廉等:《禁毁书目》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
胡应麟:《少室山房全集》
姚际恒:《庸言录》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永瑢等:《四库全书》
刘勰:《文心雕龙》
刘知几:《史通》
章学诚:《章氏遗书》
章炳麟:《章氏丛书》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哲学类:
李耳:《老子》
孔丘:《论语》
列御寇:《列子》
庄周:《庄子》
荀况:《荀子》
吕不韦:《吕氏春秋》
刘安:《淮南子》
扬雄:《太玄》
桓谭:《新论》
王充:《论衡》
王符:《潜夫论》
仲长统:《昌言》
柳宗元:《柳河东全集》
周敦颐:《周子通书》
张载:《张子全书》
程颢·程颐:《二程全书》
胡宏:《知言》
陆九渊:《象山全集》
陈亮:《龙川文集》
叶适:《水心集》
刘基:《诚意怕文集》
陈献章:《白沙子全集》
李顒:《二曲全集》
颜元·李塨:《颜李丛书》
戴震:《戴氏遗书》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王廷相:《王氏家藏集》
顾炎武:《亭林先生遗书汇辑》
金人瑞:《唱经堂才子书》
何心隐:《何心隐集》
李贽:《李温陵集》
焦循:《焦氏丛书》
严复:《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日本创业百年以上的企业
日本创业百年以上的企业数量高达22219家,其中39家更是拥有500年以上的历史。相比
较,亚洲其它国家历史悠久的企业就少得可怜。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文化崇拜能工
巧匠。将做一个出色的匠人视为人生目标和典范的国家,亚洲唯有日本,在欧洲德国比
较突出。
根据东京商工的调查,82.8%的日本百年企业创建于明治时期。而且从数量上来看,在
明治时期呈现出递增。明治时期的时间跨度大致相当于中国洋务运动至辛亥革命爆发,
同一时期中日两国都有数不清的企业诞生,但在企业传承、可持续性上却是天壤之别。
中国自始至终都在走“国营官办”的路子,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官僚与实业家的边界模
糊不清。日本明治政府“除了在人民不知企业为何物时,办过几个模范工厂外,基本上
不办国营企业”。
继《多到惊人的日本“百年企业”》之后,笔者打算根据现有的研究和数据,分别从创
业时期、所属业种、企业规模等角度来逐一阐述百年企业为何异乎寻常地在日本得到高
度集中,通过这样的努力,唯求一解其神秘面纱。
一切的寻找,不妨先从时间(即企业创业时期)说起。根据东京商工的调查报告——《全
国创业超100年企业实态调查》,在其统计调查的213...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8
第八章洋务路线的改善及战略性转变
一、列强从加强经济侵略到新的武装入侵
所谓洋务运动路线的改善,主要是指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清政府
由镇压人民革命为主转变为抵御外侮为主,由举办和发展军用工业以求强为
主转变为举办和发展民用工业以致富为主。这种政治路线的改善和战略性转
变,固然是体现了洋务运动本身发展深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是对外国资
本主义列强利用“中外和好”幌予加强经济文化侵略,并由“中外和好”变
为军事上武装入侵的客观形势所作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一个进步。
首先叙述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加强经济侵略简况。自1860年《北京条
约》签订之后,侵略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他们为了将中国人民革命运动镇
压下去,暂时放松了武装入侵,而根据天津、北京两个条约所给予的特权,
利用所谓“和好”之机,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方面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
而特别是加强经济侵略。众所周知,鸦片战后中英于1843年订立的第一个协
定税则,进口货物税率比之战前降低了58%至79%之间,1858年《天津条
约》所定的税率比1843年又降低了13%至65%之间;1842年的《南京条约》
及其附约并无值百抽五的明文规...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7628
31
祝愿你们的生活更美好——温家宝总理视察澳门侧记
2010年11月15日 00:38:07  来源: 新华网
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澳门大炮台花园,同在这里晨练的市民亲切交流
,一起练习太极拳并学练太极扇。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新华网澳门11月14日电(记者 李斌 陈斌华 徐超)晨曦微露,东方既白。
澳门迎来了新的一天。
“大家早上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练一下吗?”
14日7时40分许,澳门大炮台花园内,数十位正在晨练的澳门市民,惊喜地看
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现在眼前。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十一周年。到澳门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接触澳门的广大民
众,实地了解澳门情况,一直是温家宝的夙愿。
13日,首度踏上澳门土地的温家宝出席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三届部
长级会议开幕式,又接连参加了一系列密集的多双边活动等,一直忙到晚上10时许。
温家宝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像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形容自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
地时的心情。
14日,温家宝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的陪同下,先后参观澳门大炮台
、澳门博物馆、大三巴牌...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2
新华网澳门11月14日电(记者 李斌 陈斌华 徐超)晨曦微露,东方既白。澳门迎来了
新的一天。
“大家早上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练一下吗”
14日7时40分许,澳门大炮台花园内,数十位正在晨练的澳门市民,惊喜地看到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现在眼前。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十一周年。到澳门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接触澳门的广大民
众,实地了解澳门情况,一直是温家宝的夙愿。
13日,首度踏上澳门土地的温家宝出席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
级会议开幕式,又接连参加了一系列密集的多双边活动等,一直忙到晚上10时许。温家
宝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像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形容自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
的心情。
14日,温家宝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的陪同下,先后参观澳门大炮台、
澳门博物馆、大三巴牌坊,考察了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澳门工联北区综合服务
中心、仁伯爵综合医院、澳门大学等机构,看望澳门广大市民,和大家真情互动,深切
了解澳门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还走访市民家庭,了解澳门普通居民的生活现
状。
1626年建成的澳门大炮台是澳门众多炮台中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炮台,它见证了澳
...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3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Tue Aug 3 15:26:24 2010, 美东) 提到: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47.htm
中国的“人权宣言”
明末清初,有位伟大的思想家说: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他主张“无君”。
这就是我国近古代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爱国者黄宗羲。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比卢梭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黄宗羲
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
”《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梁启超
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
,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黄氏的民权思想,一直影响
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邹容和陈天华等爱国志士。
《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
主政体的名著。
《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公元...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4
第四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一——从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①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安庆内军械所
在本书前三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提出,或是洋枪洋炮的使用和“借师助剿”的实行,都在某一侧面和一定程
度上,为中国自己创办近代军用工业,作了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尤其是
清军使用洋枪炮、火轮船和“借师助剿”的实践,对清政府的军政官员下定
自己掌握先进武器的决心,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中国
必须设厂制造枪炮轮船的直接认识,始自林则徐。林则徐在两广总督任内与
英国侵略军的接仗中,即明确意识到:为了国防的需要,不仅从西洋购买火
炮船只,更要自己制造,而首先在国防前线地区制造。他说:“以船炮而言,
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
粤东关税既比他省丰饶,则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
造船必求极坚。”①魏源并建议在虎门外的大角、沙角建立造船厂和火药局各
一座,雇用法、美等国技术工匠,制造船炮。这种主张在当时虽未能实现,
但对后人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直至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并付诸实践后,左宗
棠因此举被顽固...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360
35
来自主题: HongKong版 - 旅途散记 – 澳门
澳门是世界第一赌城,原以为这里是光怪陆离嬉皮喧嚣的地方,但不是,这里很安静。
澳门被葡萄牙统治了几百年,原以为这里是异国风光,也不是,这里很中国。澳门距离
香港很近,从香港上环附近的港澳码头到澳门,坐船只需要1小时20分钟,以前在电影里
看到香港的黑老大在香港犯事了,跑到澳门去避风头,还以为这是多大的国际逃窜呢,
原来也就是从上海到昆山的距离。
从香港到澳门坐船最好早点走,这样玩到了下午4,5点钟就可以坐船回来了,如果太晚
了过了下午6点船票就不好买了,可能就会拖到很晚。我们的一个错误是买完票后竟然
发现忘带护照了,澳门再近它也是不同的行政区有各自的海关呀,幸亏离酒店不远,回
去拿也来得及,在我回去取护照的时候,老婆孩子在港澳码头的餐厅里吃早餐,这里实
际上这是一个不小的购物中心,有吃的穿的还有买百货的,那早餐是西式的,面包煎蛋
加火腿。看着好多人在吃,我实在想不通这西式早餐有什么好,要是有油条豆汁儿大米
稀饭榨菜丝该多美呀。
到了澳门过了海关,你可以随手取一张旅游地图,上面标有25个景点供游客参观,这些
地方大多扎堆在一块儿所以你可以在一天之内逛个差不多。此时你不必叫出租车,最好
的...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26
36
维基辛亥革命回顾:
自1895年的公車上書,在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要求更深層的改革。當中康有為、梁啟超
等人物成為維
新派,主張在體制內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國,在皇權之下大幅改變政治及社會制
度。維新得到
光緒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開展戊戌變法。但是進行103天以後,因清室內保守
勢力發動政變
而告流產。部分維新人物流亡海外後,主張繼續維持皇室,實行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度,將政治實
權逐漸交出至民選政府。主張這種變革方法的當時被稱為“保皇黨”或“立憲派”。
立宪运动的兴起
主条目:立宪运动
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
过立宪,但立
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便
曾发表《立
宪法议》,鼓吹君主立宪制。梁启超也成为日后中国立宪派的首领。在该文中,梁启超
认为世界之國
分为“君主之國”、“民主之國”两类,而世界之政分为“有憲法之政(亦名立憲之政
)”、“無憲法之政
(亦名專制之政)”两类。“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國民謂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
曰君主專制政
体,二曰君主立憲政体,...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5904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历史回顾:戊戌变法
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
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
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
了全国。“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
,《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
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
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强学会,创办了《湘报》
。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 康有为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
。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
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成为新界的地区和
威海卫,全国人心激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到政治实践。12月,康有为第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首页-中国侨界
美国华人的历史贡献与反美华工禁约文学的产生

文、图/ 林明江
十九世纪中下叶,美国华工对开发美国西部和修建横贯美国东西部大铁路作出了卓
越贡献,在美华人和美国其他各族人民共同造就了今日高度发达的美国经济和社会文明
。但在美国历史上,华人遭到了不平等对待,深受歧视与排斥。从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
的《排华法案》到1904年美国政府要求续订《北京条约》,许多排华运动大都是由美国
政府主导的,这不能不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愤怒与反抗。就在美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再
次续订《北京条约》时,海内外中国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不但共同
抵制美货,还通过文字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本文着重介绍美国华人的历史贡献和悲惨遭
遇,以及反美华工禁约文学的产生与影响。
美国华工的历史贡献
1820年,美国移民局就开始将来美华人记录在案。1848年,3位华人抵达旧金山,
1849年和1850年,又分别有323人和450人到达旧金山。至1860年,在美华人多达30万人
。接二连三的排华事件的发生,使在美华人人数不断减少,1880年人口普查时,华人只
有105465人,占美国总人口的...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26
39
维基辛亥革命回顾:
自1895年的公車上書,在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要求更深層的改革。當中康有為、梁啟超
等人物成為維
新派,主張在體制內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國,在皇權之下大幅改變政治及社會制
度。維新得到
光緒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開展戊戌變法。但是進行103天以後,因清室內保守
勢力發動政變
而告流產。部分維新人物流亡海外後,主張繼續維持皇室,實行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度,將政治實
權逐漸交出至民選政府。主張這種變革方法的當時被稱為“保皇黨”或“立憲派”。
立宪运动的兴起
主条目:立宪运动
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
过立宪,但立
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便
曾发表《立
宪法议》,鼓吹君主立宪制。梁启超也成为日后中国立宪派的首领。在该文中,梁启超
认为世界之國
分为“君主之國”、“民主之國”两类,而世界之政分为“有憲法之政(亦名立憲之政
)”、“無憲法之政
(亦名專制之政)”两类。“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國民謂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
曰君主專制政
体,二曰君主立憲政体,... 阅读全帖
O*******k
发帖数: 901
4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zz天朝的溃败
作者:孙立平 清华社会学教授
1.我们是不是焦虑错了问题?现在人们都在关心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等问
题。之所以有这样的关心,是担心发生大的社会动荡。但事实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威
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
2.社会动荡是指严重的社会冲突会威胁政权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社会溃败则是社会肌
体的细胞坏死,机能失效。说的形象一点,动荡好比是健康的身体被别人打伤了,而溃
败则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出了严重的毛病。费孝通先生的“社会侵蚀”和亨廷顿的“政
治衰败”两个概念可以深化我们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尽管这两个概念与我们这里讨论的
“社会溃败”的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其中后者的含义可能会更接近一些。
3.社会动荡的反面是社会稳定,社会溃败的反面是社会健康。尽管这两者经常是有关联
的,但需要加以区别。现在的问题是,对前者的误判往往成为治愈后者的障碍。这就好
比一个癌症病人,需要做手术。但医生误诊其有严重心脏病,无法做手术。实际上这个
人可能并没有心脏病,或即使有也比较轻。但这种对前者的误判无疑会导致对后者的治
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对克服社会溃败所必须进行的一些变革,往往由于担心其威胁
...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的起家
郑观应日后在《盛世危言》中评价如是:“中国造船,无论木、铁、钢、铜等料,无不
购诸外洋,纵使价不居奇,而运载有费,行佣有费,奸商之染指有费,其成本已视外国
悬殊。”据估计,船政局自建船只仅工料费就比外国同类产品要高50%—60%,这直接导
致了船政局5年中的投入由原定的300万两增加到了超过500万两。
G**L
发帖数: 22804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为什么清以前的国人不崇拜“强者”?
这里我要说,国人传统上就并不是对“强者”多么崇拜的。我们讲的主要是文化意义上
的中国,主要就是指中原的农耕文明,以及代表这种文明、打着儒家旗号的中原王朝。
大家知道,这个意义上的中国被人打败,其实在历史上经常发生,绝不是只有晚清才真
正被打败。远的不说,距离晚清最近的就是晚明,当然有人说明是亡于流寇而非亡于清
,这本是清朝为标榜其“得国之正”而说的。但就算崇祯是亡于李自成,李自成的“顺
”朝不也是汉人政权吗?它不就是被满清所灭的吗?其实崇祯死后的“南明”仍然曾经
拥有大半个中国,它也不就是被满清彻底打败了吗?南明是彻底地亡于清,跟晚清受列
强“欺负”根本就不能相比,败得如此之惨:南明诸帝是立一个被追杀一个,最后那个
永历帝一直逃到缅甸,还是被清军威逼引渡回来绞死了。如果要说打败,到底是明败得
惨还是晚清败得惨呢?当然是明败得惨。所谓晚清被西方打败,无非就是丢了一些边疆
,大清朝一直还在,虽然“西夷”也曾经两度打进过北京,据说不知是慑服于“天朝威
仪”还是害怕“人民反抗”,很快又走掉了,整个国家体制并没有被颠覆掉。如果国人
崇拜打败自己的人,大明帝国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3
日俄战争时北洋清军和日军的合作,吴佩孚获日军勋章
1903年11月底,日本参谋本部派遣曾做过北洋军教官的日军大佐青木宣纯以使馆副
武官的身份紧急来华,与袁世凯面商日中联合组织情报机构和招募东北“马贼”等事宜。
1903年底,青木宣纯与袁世凯就谍报合作达成一致,袁从北洋军中挑选数十名精干
士官,与其组成了联合侦探队。这些北洋军官大多毕业于测绘学堂等军事学校,故工作
颇有成效,其中就有后来成为直系军阀头目的吴佩孚,他原是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军官
,参加日军的谍报活动后,几次进出东北,工作深受好评,其间曾被俄军俘获,但拒不
招供,被判死刑后跳车逃生,战后晋升上尉军衔,日军授予其勋章。
同时,直隶总督府每天还将东北和蒙古的情报通过袁世凯的日本顾问坂西利八郎转
交天津驻屯军司令部。另外,日军在山东烟台的情报工作也得到了袁世凯及其北洋军的
支持。
清军为日本特工提供炸药支持
清军为日军“特别任务班”袭扰俄军的活动提供了炸药、经费等援助。战争期间,
日本以北京为根据地,由使馆副武官青木宣纯联系在华浪人、特务及少量中国人,组织
了“特别任务班”。其成员打扮成汉、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清末四川的“保路运动”的历史真相-雪珥版本
保路运动,是掀翻大清王朝的第一张骨牌,它如同一粒石子,彻底搅乱了如死水般苍寂
的晚清政府。
开 闸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建了一条约一里的小铁路,没有用机车车头,
而是用人力推动,但最后遭遇强拆,理由是影响风水。
“要想富、先修路”,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先锋还是看到了铁路的重要。在李鸿章的
安排下,1881年,自中南海紫光阁经静心斋至瀛秀园,全长2300米的小铁路铺设完成,
老佛爷每天坐在豪华小火车车厢里,由太监们在前挽拽牵引着享乐游玩。这之后,李鸿
章很快就拿到了支持修建铁路的上谕。
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但当时的清政府早已入不敷出,慈禧只能给出政策支持
:一是利用民间资本;二是引进外国投资。
方向一定,大门洞开,民资外资一起涌入,民间资本则更显疯狂。当时清廷对民资抬举
有加。1898年,清廷矿务铁路总局颁布的《矿务铁路章程》规定, “矿路分三种办法
,官办、商办、官商合办,而总不如商办”,立场坚定地为民资摇旗呐喊。后来清廷又
提高了民资的政治地位,规定“独立资本”在50万两银子 以上的路矿,如果其中民营
资本过半,...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5
胡雪岩和怡和洋行的生丝死亡大战
1883年11月初,胡雪岩经历着人生中最痛苦的煎熬,他苦心经营一辈子的金融帝国即将
土崩瓦解。这是一个用2000万两银子打造出的超级神话,如果以粮食的购买力估算,一
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胡雪岩的金融帝国大致拥有着40亿
元人民币的总资产。可是,此时的胡雪岩却面临着一场致命的“完美”风暴。
11月初,他有一笔50万两的汇丰银行债务必须偿还,这笔债务让他倍感焦虑。在正
常情况下,以胡雪岩的财富规模,决不至于被区区50万两银子难倒。不幸的是,他的对
手们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此时的胡雪岩已难逃被围猎的命运。他隐隐有一种不祥之感:
“市面太坏,洋人太厉害,我不晓得怎么才能 脱身?”
胡雪岩的正面敌人就是英国的怡和洋行,此时双方正在围绕生丝生意的霸主地位展
开着激烈的较量。
在整个19世纪70年代,洋行牢牢地控制着中国生丝出口的定价权,在洋行的压迫下
,生丝价格每况愈下,十年中已跌去一半,江浙一带的丝农们苦不堪言,当地的丝商们
惨淡经营,高额利润尽被洋行鲸吞。
胡雪岩开始介入生丝生意后,对洋行的高压有了切肤之痛。眼看着丝农被洋行敲骨
吸髓而...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6
信源:大旗网
在过去的整整一百年里,有三次重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在东亚地缘政治中,日本是唯一
没有被中华帝国征服过的国家。进入十九世纪中期后,因种种风云际会,这个蕞尔小岛
居然与中国形成了竞赛的关系。
1868年,就当曾国藩等人剿清洪秀全之乱、开始洋务运动的时候,在日本则爆发了西乡
隆盛的勤王事件,从而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帷幕。也就是说,中日两国几乎在同时启动了
工业化运动。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挺熟悉的,日本人下死心“脱亚入欧”,把改革搞
得很彻底,而清帝国则扭扭捏捏,“中体西用”。到1894年,一场甲午海战打出了个胜
负,日本人翻马上身,骑在了中国人的头上。
回头说商业。甲午一战打完后,郑观应写了一部非常畅销的【盛世危言】,他指出,日
本是中国最大的敌人,而两国之战将在“兵战”和“商战”两条战线上展开。在当时,
日本的产品已经对中国构成了威胁,其中日本丝替代湖里丝成为欧洲市场上的畅销品,
这直接打击了中国最大的手工业,甚至造成了江南地区的萧条。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
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就在西方自顾不暇的时候,国内市场早已饱和的日本企业猛烈
地涌入中国,日本取代英国成为最大的贸易商,而且成...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7
曾几何时,中日两国军队并肩抗击俄罗斯侵略收复东北
日俄战争时吴佩孚曾为日军密探后获日军勋章
1900年,俄军以“保护中东铁路”为由,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从1900
年至1905年,持续占领了五年之久。
1903年11月底,日本参谋本部派遣曾做过北洋军教官的日军大佐青木宣纯以使馆副
武官的身份紧急来华,与袁世凯面商日中联合组织情报机构和招募东北“马贼”等事宜。
1903年底,青木宣纯与袁世凯就谍报合作达成一致,袁从北洋军中挑选数十名精干
士官,与其组成了联合侦探队。这些北洋军官大多毕业于测绘学堂等军事学校,故工作
颇有成效,其中就有后来成为直系军阀头目的吴佩孚,他原是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军官
,参加日军的谍报活动后,几次进出东北,工作深受好评,其间曾被俄军俘获,但拒不
招供,被判死刑后跳车逃生,战后晋升上尉军衔,日军授予其勋章。
同时,直隶总督府每天还将东北和蒙古的情报通过袁世凯的日本顾问坂西利八郎转
交天津驻屯军司令部。另外,日军在山东烟台的情报工作也得到了袁世凯及其北洋军的
支持。
清军为日本特工提供炸药支持
清军为日军“特别任...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6442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海国图志》
操你妈的,别鸡巴不懂瞎咧咧。
《海国图志》在中国反响强烈,影响极大,启迪了维新改良派,从薛福成,郑观应到康
有为,严复,谁没读过《海国图志》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你知道猪肉为什么一直涨吗
你知道猪肉为什么一直涨吗?你知道中国还要靠进口粮食吗?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最大
的危机不在于房地产,也不在军事政治,而是在我们的餐桌上。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严重威胁到民生和国家发展。而且这其中的“内忧”要远远大过于“外患”。这并不
是危言耸听,看完这篇文章列举的事实,您或许会有同感。
究竟危机有多严重?我们先从多年前网上流传的一个说法说起。
2011年的时候,有人做了一个调查:中国的农业人口为6.7亿,而美国的农业人口仅为
284万。中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之比超过了236∶1。尽管人口比例差距如此之大,但
美国的农业远比中国的农业强大。美国以不到300万农业人口,成为了世界粮食生产出
口第一大国,其一个国家的粮食出口,就占到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一半。
当时得出的说法是:“236个中国农民的生产力不抵1个美国农民!”
我知道,用从这样的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美两国农民
生产力上的巨大差距。可怕的是,这种差距,竟然在不断拉大!
中国的农民的对手是资本和国家
2006年的时候,我们的粮食还完全自给自足并出口了一千万吨粮食,可10年之后,我们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50
Mr.海 :餐桌上的危机!236个中国农民不抵1个美国农民?!
当前位置:主页 > 百家争鸣 > Mr.海 · 2017-12-18 · 来源: 华语智库 · 浏览数
:3881次
字体: 大 / 中 / 小
你知道猪肉为什么一直涨吗?你知道中国还要靠进口粮食吗?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最大
的危机不在于房地产,也不在军事政治,而是在我们的餐桌上。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严重威胁到民生和国家发展。而且这其中的“内忧”要远远大过于“外患”。这并不
是危言耸听,看完这篇文章列举的事实,您或许会有同感。
究竟危机有多严重?我们先从多年前网上流传的一个说法说起。
2011年的时候,有人做了一个调查:中国的农业人口为6.7亿,而美国的农业人口仅为
284万。中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之比超过了236∶1。尽管人口比例差距如此之大,但
美国的农业远比中国的农业强大。美国以不到300万农业人口,成为了世界粮食生产出
口第一大国,其一个国家的粮食出口,就占到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一半。
当时得出的说法是:“236个中国农民的生产力不抵1个美国农民!”
我知道,用从这样的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