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钱锺书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
s*******w
发帖数: 2257
1
钱锺书:吴晗不值得同情 整起人来无情得很
大中小2015-04-11 23:28:06
多维历史
1950年代的反右斗争,是中国知识分子劫难的开始,直至文革打倒顶峰,无数知识分子
被打倒,惨死他乡。在钱锺书看来,知识分子被打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的沦丧,
知识分子间的相互出卖。今天你打倒我,明天我打倒你,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
任。在谈到吴晗的悲惨命运时,钱锺书颇有些戏虐地说“吴晗在1957年‘反右’时期整
起别人来不也一样地无情得很吗?”。本文选自《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3月7日,作者
钱之俊,原名《钱钟书为什么没有被打成右派?》。
1958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左二)到北京师范学院视察
1949年,面对改朝换代的变革,钱锺书夫妇最终选择留在国内。杨绛说:“解放前,我
们是读过大量反苏小说的。但我们不愿远走他乡去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我们爱祖
国的语言文化,也不愿用外文创作,所以在世局嬗变之际选择留下。谣言传说共产党要
‘杀四十五岁以上的知识分子’,凭常情可以否定,或只算我们‘短命死矣’,不愿离
开父母之邦。这是实话实说。”“我们发现新中国并不像反苏小说中所说的。我们既...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7
2
这篇西凉的文章是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典型。我看见这样不懂装懂的人,就很生
气,忍不住要指出他的错误来。
我在反驳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个西凉的文章里说“其源流难加考证”,简直是欺负
天下人都不读书。十个读钱锺书作品的人有八个没有注意到“锺”和“钟”的区别,可是
这八个人都没有写文章来误导他人。西凉既然注意到了若干学者都特地用“锺”不用“钟
”,还要写文章来批驳这一现象,还要“考证”“源流”,如果他真读过钱锺书的作品,
随便找一部来看看钱锺书是怎么署名的不就知道用“锺”字是有原因的?自己读书不求甚
解,也就罢了,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的说什么“源流难加考证”,这是好的态度吗?
这篇文章根本就是狗屁不通。陈寅恪的事,我以后有空再写。今天先说说钱锺书。
钱锺书实际上是反对现在的汉字简化方案的。他的文言文作品,他一直反对出简化字版。
三联给他出《钱锺书集》的时候,反复请求他允许出版管锥编和谈艺录的简化字本,他始
终不允。用现代汉语出版的作品,在大陆出了简化字本的,他也都要求自己的名字要用繁
体,三个字都作繁体。西凉说“简体字中间夹个繁体字,已属不伦”,殊不知钱锺书在大
陆的早期简化字作品都是
b***a
发帖数: 47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beida (北大民工), 信区: Reader
标 题: 再说钱锺书的“锺”Re: 名人的名字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Mon Jul 5 11:49:36 2004) WWW-POST
这篇西凉的文章是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典型。我看见这样不懂装懂的人,就很生
气,忍不住要指出他的错误来。
我在反驳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个西凉的文章里说“其源流难加考证”,简直是欺负
天下人都不读书。十个读钱锺书作品的人有八个没有注意到“锺”和“钟”的区别,可是
这八个人都没有写文章来误导他人。西凉既然注意到了若干学者都特地用“锺”不用“钟
”,还要写文章来批驳这一现象,还要“考证”“源流”,如果他真读过钱锺书的作品,
随便找一部来看看钱锺书是怎么署名的不就知道用“锺”字是有原因的?自己读书不求甚
解,也就罢了,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的说什么“源流难加考证”,这是好的态度吗?
这篇文章根本就是狗屁不通。陈寅恪的事,我以后有空再写。今天先说说钱锺书。
钱锺书实际上是反对现在的汉字简化方案的。他的文言文作
b*******n
发帖数: 1267
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博学多才的钱锺书
博学多才的钱锺书
被学界赞誉为 “文化昆仑”,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而且对中西方古典
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融会贯通,他的作品中,集合了中西文化的智慧。
学者的钱锺书偶尔客串一下文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律诗均堪称佳作,比
起那些专业作家文人来水准要高不止一筹,天赋如此之高恐怕只有钦佩的份。以前的正
统文学史压根就不提钱锺书,美国学者夏志清教授在其英文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中
给予了钱锺书至高的评价,(我感觉钱锺书就是夏志清心目中最杰出的现代小说家,当
然这只是夏志清教授的一家之言。但也言之有理。)。并誉《围城》是中国有史以来最
伟大的讽刺小说。讽刺的最高境界是呈现给读者以幽默,当然幽默背后还有深刻的值得
探究回味的东西,就像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如果看后只停留在笑上,那只能证明
自己的浅薄。
连一向品人苛刻的美学家哲学家李泽厚也很认可钱锺书:“……钱锺书才可以算大知识
、大学问。他的学问甚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惜,他在可开掘思想的关
键之处,却未能深「锥」下去。……”另一位美学家刘再复也深表赞同:“……钱先生
的著作是个大矿藏,他用全部生命建构
x*****u
发帖数: 3419
5
转按 :斑竹请鉴,如旧请删之。
---------
依然一寸结千思
──怀念钱锺书先生
(悉尼)沙 予
“在钱锺先生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品质:聪明、优美、善良、开放和谦
虚。”
“我向这位伟人鞠躬致意,他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铭记在文化
历史中,并成为对未来世代的灵感源泉。”
──摘自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致 钱锺书夫人杨绛的唁函
一、
钱锺书先生辞世刚刚四个月,一部由辽海出版社出版,近四十万言,题为《一寸千
思》的纪念集便已面世。此书选录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唁电、唁函、挽词和缅怀文章一百
多篇。不少执笔者是钱先生的好友或门生,有的交往已逾半个世纪。读这些发自肺腑感人
肺腑的文字,多次使我掩卷太息,眼睛发涩。我敢断言:读这部集子,比看任何一本钱锺
书传,都更能了解钱锺书。
一个人能否永垂不朽,端看他死後能否深埋在活人的心底,而跟葬礼之隆重,陵寝
之堂皇,棺榔之精美,塑像之高大无关。鲁迅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
真死掉了。”
伴随着改革开放
x**8
发帖数: 1165
6
【小人儿书以后的阅读经验 - 钱锺书的宋诗选注】
标签: 钱锺书 宋诗 宋诗选注 魏源 韩愈 朱熹 围城 婊子 艾未未 徐静蕾 韩寒 文化
分类: 不读书笔记嗯种
(这个是旧文,归做不读书笔记,嗯中之一[1]。上边的图是鲁迅的书,俺存的。有人
说老钱不喜欢老周,这让俺不舒服,所以研究老钱之前得先祭一下老周。 依前例,婊
子艾未未徐静蕾韩寒等据说都是增加点击率的标签。)
最近买的另一本书,是钱锺书的《宋诗选注》。
本来不想买的,不过转念一想,这宋朝他妈的有人写诗么?俺怎么不知道呐。万一哪天
老王他们谈起宋诗来,俺不是插不上嘴了么?更甭说抬杠了。就掏钱买了。
翻了翻才发现,原来俺也是会两句宋诗的,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俺就没想到过这就是宋诗了。尽管老师教过,说是王安石写的。
这书俺揣兜里,上下班空当时看看。现在看了一半了。俺的发现是,宋朝人挺没诗情。
诗写的比较干燥,没什么好看的。比如说石榴花开,苏舜钦写: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2]
这是睡午觉的情景。要是跟俺睡一宿舍,俺会附耳跟他说一声 - 老苏,醒醒,你...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593
7
原来有这许多讲究。谢谢。至于为什么最近看到繁体写法会困惑起来,
那大概主要是以前各种媒体上的简体写法已经看习惯了。可能是因为
以前GB2312编码里没什么繁体字,所以使用GB2312的媒体只好写成了
“钟”,即使供稿的人写的是“锺”。这几年GBK编码渐渐占据了主
流,可以写成“锺”了,反而让我们这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迷惑起来。
以前看他自己的作品,确实没有注意过他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什么样。
我刚才google了一下,钱钟书有四万多项,钱锺书有七千多项,可见
目前大众主流也并没有注意这个区别。也说不定以后在这个名字写法
上渐渐形成两个圈子,小的精英圈子坚持用钱锺书,大的平头百姓圈
子为了方便还是写成钱钟书。。。




























h******y
发帖数: 2025
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钱锺书神话的破灭(1)——外语篇
作者:沅湘
在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特别是中西比较研究方面有件花去甚至浪费掉莘莘学子
许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就是盲目强调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一门外语远远不够,必
须精通五六种外语才是大师,因为有座所谓的文化昆仑摆在世人眼前。这座俯视
尘寰的高山就是钱锺书先生。据说他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
语言,并且精通到对所有这些语言文学全部贯通,烂熟于心。在从事比较文学研
究之前本人从未怀疑这一说法的正确性,之后却认为这说法不过是个编造的神话。
首先让我们从哲学和科学调查的视角弄明白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语言不是一
件死的、靠关在书斋看书查字典就可以信手拈来随意运用的东西。与此完全相反,
语言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当你使用语言时,语言也同样在使用或者说影
响着你,影响你说话的口音,影响你遣词造句的方式和速度,影响你对他人或者
说读者和整个客观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甚至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而且这是种潜移
默化的影响过程,往往让你深受其影
l*d
发帖数: 4
9
来自主题: AnthroLing版 - zz: 论钱锺书与形式批评
http://www.zwwhgx.com/articles/jj_07xingshipiping.htm
论钱锺书与形式批评
季 进
本文稿件由作者提供

20 世纪西方的形式主义批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 20 年代中期兴起于俄国
的俄国形式主义;第二个阶段是 20 、 30 年代形成于英美的新批评派, 50 年代后一
度称雄美国批评界,并产生广泛的世界性影响;第三个阶段是 60 年代法国结构主义的
兴起直到 80 年代后结构主义的出现。这三个阶段清楚地显示了 20 世纪西方文论的一
条发展线索,就是由作者研究走向文本研究,由外在研究转向内在研究。对于形式主义
批评来说,过去致力于作家个性、社会环境、心理素质、时代精神、历史背景等外在因
素的研究,并没有能够恰当地分析、描述和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因此必须提倡对文学作
品本身结构的研究也就是所谓的“内在的”或“文学的内部”研究,由传统的外要因素
的研究转向解释和分析文本自身。由于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特殊性,我们这里所使
用的“形式批评”概念,主要是指前二个阶段,即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的形式主义批
评,而这也是钱锺书颇为熟稔、
a*******y
发帖数: 64
10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Re: 吴宓先生与钱锺书
你到底想说什么?
太唐僧了吧?

不适,
得很
到我
先生
长者。
昭女
摘录
同学复
。信上
管他
讨的信
下>>刊
。小事
内疚,
真诚的
的人。
锺书对我说:吴宓先生这部日记,值得他好好儿写一篇序。他读过许多日记,有的是Roussea
u
他实在
就把自
先生是
生到了
。此
行;叶
得愈
文章。
宁先
有人
P********t
发帖数: 156
11
转自“故乡”网:http://www.guxiang.com/others/others/xinwen/200111/200111220013.htm
杨绛公开承认:钱锺书未获过“副博士”学位
徐林正
关于已故学术大师钱锺书在英国牛津大学所获得的学位,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最近亲自
出来公开予以澄清,指出并非民间所传的副博士,而是学士学位。
披露这一消息的,是署名刘江的文章《“好读书”和杨绛》,刊登在《人民日报》
2001年9月27日的第12版。

据该文报道,2001年9月7日,杨绛向清华大学捐献自己和钱锺书的稿费,设立“好读
书”奖学金。仪式进行当中,主持人介绍钱锺书先生的生平,提到他曾获得过牛津大学文
学副博士学位,杨绛先生坦然而又坚决地纠正说:“不是副博士,是学士学位。”
杨绛的这一公开澄清,平息了钱锺书所获学位到底为何的争论。这场掺杂了人身攻击
的争论曾经引起读书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原先说钱锺书所获学位是“副博士”的,也是杨绛。她在著名的《记钱锺书与
围城》一书中描绘其丈夫时,曾经写道:“1935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津留学,1937年得
副博士(B.Litt.)学位。”后来,
s*****V
发帖数: 21731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夏志清:鲁迅书读得很少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10/23/683848_2.shtml
1961年3月,到美国已经十多年的夏志清终于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史》,这也是英语
世界第一本严肃、全面论述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著作。1968年,《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的出版再次引起学术界震动,这两本用英文创作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也奠定了夏志清的
学术地位。
在学术地位之外,夏志清颇像一位预言者。在张爱玲几乎被遗忘的1960年代,他把
张爱玲推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高度,但他从来不看这几年整理出来的张爱玲晚期作品,
认为“写的都是老东西,现在很多人靠张爱玲吃饭”;他欣赏的沈从文、钱锺书,他们
的作品依然在被人阅读,“如果不是《中国现代小说史》,大陆还是台湾都要把沈从文
忘记了”。与此同时,夏志清把许多作家从神坛上拉下来。以历史的后见之明而言,当
时两岸各自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需要而曾推崇的作家,许多人的确只成了文学史上的一
个词条。
在纽约曼哈顿,夏志清已经住了半个世纪,在他老旧的公寓里,他接受了《上海书
评》的专访。尽管很多人认为夏志清对左翼文学的批评是出于偏见,但夏志清说,他的... 阅读全帖
v******a
发帖数: 45075
1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钱锤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 zt
作者: 杨绛 (推荐: 一读者) 万维读者网 2003年12月01日 http://www.clibrary.c
om

一九三九年暑假,锺书由昆明西南联大回上海探亲,打算过完暑假就回校。可是暑假没
过多久,他就接到他父亲来信,说自己年老多病,远客他乡,思念儿子,又不能回沪。当
时他父亲的老友廖茂如先生在湖南兰田建立师范学院,要他父亲帮忙,他就在兰田师范任
职,并安排锺书到兰田师范当英文系主任,让锺书可陪侍父亲,到下一年暑假,父子俩可
结伴同回上海。锺书的母亲、弟弟、妹妹,连同叔父,都认为这是天大好事。有锺书陪侍
他父亲,他们都可放心;锺书由他父亲的一手安排,还得了系主任的美差。这不是四角俱
全的美满好事吗!锺书不是不想念父亲。但是清华破格聘他为教授,他正希望不负母校师长
的期望,好好干下去。他工作才一年,已经接了下一年的聘书,怎能"跳槽"到兰田去当系
主任呢?他也不想当什么系主任。即使锺书这么汲汲"向上爬",也不致愚蠢得不知国立清华
大学和湖南兰田师范的等差。不论从道义或功利出发,锺书决没有理由舍弃清华而到兰田
师院去。锺书没有隐瞒他的为难。可是家里人谁也不理睬,谁也
j******u
发帖数: 481
14
去年晒了个书单,有人说我读得多。这无非是我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多。我常常会读到深
夜,已经是很多年养成的习惯了。今年虽然读的字数上很多,但是因为工作太紧张,又
重修了日语,很多时间读了钱锺书老人家所谓“休养脑筋”的不正经读物。现在列出来
的是觉得还值得读的。
和去年的Goldfinch一样,普利策奖的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我也是在得奖前就
读过了。故事很引人入胜,气氛什么也安排得很好,但是觉得还是写得浅了一点,远远
比不上Goldfinch.
我读过这几部小说觉得写得都比它好。Ian McEwan的新作The Children Act – 我的确
一向偏爱McEwan,一部一部追过来。这本特别引起我情绪上的感动和伦理上的思考。书
中引用的叶芝的诗歌也让人惆怅不已。
A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on – 讲战后满目疮痍的一所车臣医院。书名有
点高深,据说这是某本医学书上关于Life的定义。几个人物都刻画得很有意思,看完有
点疲惫,也让人想很多。
The Meursault Investigation – 其实我看图书馆借的... 阅读全帖
j**m
发帖数: 116
1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清华园旧事──忆钱锺书先生
君述
钱先生走了。尽管思想上早有准备,但刚得知噩耗的时候,仍感到突
然、茫然,无
法接受中国人文科学界可以没有钱先生这样一位大师的现实。
去年五月间途经上海,住在复旦,钱先生六十年代初的研究生王水照
教授到住所
来看我,谈到钱先生的病情,他说:“钱先生神志还是清醒的,外界
的传说不可信。”
我听了很高兴。五月十五日,在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上,看到了杨绛
先生刊登在
《文汇报》的一篇文章,说明钱先生没有说过批评吴宓等人的话。我
怦然心动,回
头跟同行的内人说:“看来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想在钱先生生前了却一
桩公案,可能
钱先生病情有所恶化。”谁知七个月后,猜想竟成了预感。
我认识钱先生,是建国初期在清华园。当时,钱先生执教外文系,我
在中文研究所
学习,由于不同系,开始时没有什么接触。但有两件小事给我留下深
刻的印象:第
一,钱先生衣着是相当讲究的,每次在图书馆碰上他,他不是西装革
履,就是挺括
的毛料长褂,这在解放初期清华园的教授中是颇为罕见的。在整个社
会提倡工农化
的情况下,钱先生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服饰也须随风气的变化而变化
的时尚,这多
少反映了钱先生不徇流俗的性格。第二,钱先生上图书
s***n
发帖数: 812
16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转让三联精装版《钱锺书集》
一面倒啊,呵呵,给个反面用户体验:
ipad恢复了我的读书生活,我有洁癖,心理上有随身携带大量书,随时笔记,随时备份
的需要。加之智商低,简称无脑,分不出场合和轻重,因此一天的时间对我都是flat的
,随时随地有翻书的热忱和需要。。。ipad都满足了。是以3gen ipad我都有预购。副
作用是因此正式发现自家读书少的可怜(以前只是模糊有点估计,缺乏直面若干g pdf
的切肤体会),简直无一不缺,日暮途远啊。。。
另外一些排版比较sparse的书,放ipod touch上也能读,依次法,最近两年也补读了一
些中学生读物。
ps,我不算果粉,,,吧。mac os x这只unix奇葩,,,最终还是忍了,无非自家太弱
,折腾不动linux了,这么老了还在卖身和庸俗娱乐。
r*****y
发帖数: 62
17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Re: [转载] 吴宓先生与钱锺书
吴宓和钱钟书之间绝不是一般的师生关系.钱父和吴宓私交很好. 钱钟书考进清华
外语系前由吴宓安排在清华旁听,并且吴宓亲自为其辅导英语一年。
钱钟书自欧洲归来后吴又推荐其到西南联大任教授, 但陈福田认为钱火候不够,结果校
方只愿意聘钱作副教授. 方鸿渐的遭遇绝对就是由钱的这段经历来的.。
为这件事,吴宓也与校方不欢. 抗战结速后,终于矛盾太多,拂袖而去,去了迁到成都的
燕京大学,开始了其一生最后三十年的悲惨经历.
不太清楚钱所刻薄的那个Coquette是谁,可能是毛彦文吧.。
s*******e
发帖数: 3042
1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博学多才的钱锺书
其实google是钱钟书最强大的竞争者,当年只有纸书的时候,别人搞一辈子也未必有钱
钟书搞得好,自从有了google,老钱那套很容易就复制了
r****y
发帖数: 26819
19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转让三联精装版《钱锺书集》
我也有一堆电子版,可惜人是这样的,命中注定要看的书,无论什么版,都躲不过,非
得看,欠它们的。其它的书,慢慢地就有缘无分,就算买了下了也没看,看了跟没看也
没啥区别。
S***E
发帖数: 1977
2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转让三联精装版《钱锺书集》
上次回国亲自背回来的,现在搬家实在是带不动了。有小孩也没精力时间看了。
三联版,精装10册
http://www.amazon.cn/%E9%92%B1%E9%92%9F%E4%B9%A6%E9%9B%86-%E9%9
这个链接里面是新印的涨价了。我买的时候好像是780。
110刀+运费(USPS Media Mail,实报实销,因为三联用的纸很厚,我猜怎么也有10磅
以上),Paypal non-cc gift card或者citi pop money之类的转账。
几乎全新(我对书有洁癖),绝大部分都没有翻开看过。连原装的纸箱子和包装的牛皮
纸都在...
站内信联系。谢谢
p******e
发帖数: 17163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晒晒你下载后从没读过的书……
叶适研究 周梦江 陈凡男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英国卷 法国卷 德国卷 中国卷 美国卷 多人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怎样阅读和理解历史 罗素
历史 西罗多德
剑桥中国史 费正清等
荒芜英雄路 张承志 谁啊,这是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禅里禅外悟人生 李叔同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劳伦波兰特
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杨继绳
三十年河东 权力市场经济的困境
务虚笔记 史铁生
地缘政治学 杰佛里怕客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战争论 Clausewitz
写在人生边上 钱锺书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白话二十四史 the whole set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人生的盛宴 林语堂
中国人的智慧 林语堂
西洋世界军事史 富勒
全宋词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王育民
新原人 冯友兰
生命的学问 牟宗三
梁启超文选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
....
and about 2 more gbs, in txt。。。
S***E
发帖数: 1977
22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转让三联精装版《钱锺书集》
上次回国亲自背回来的,现在搬家实在是带不动了。有小孩也没精力时间看了。
三联版,精装10册
http://www.amazon.cn/%E9%92%B1%E9%92%9F%E4%B9%A6%E9%9B%86-%E9%9
这个链接里面是新印的涨价了。我买的时候好像是780。
120刀+运费(USPS Media Mail,实报实销,因为三联用的纸很厚,我猜怎么也有10磅
以上),Paypal non-cc gift card或者citi pop money之类的转账。
几乎全新(我对书有洁癖),绝大部分都没有翻开看过。连原装的纸箱子和包装的牛皮
纸都在...
站内信联系。谢谢
v******a
发帖数: 45075
23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转让三联精装版《钱锺书集》
文化人啊,换我几年前会,现在再好的书我也怕搬
这套有电子版下不
唉,鄙视自己一下,你们就不用再鄙视我了
b*****e
发帖数: 14299
2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转让三联精装版《钱锺书集》
大叔的话你也当宝?
纸书是好,不过资源紧俏,这边有的你想买也不是立马就能买到。倒是电子书,很多鼠
标点点,几分钟就下下了。放kindle上,效果差不多。
h*****g
发帖数: 596
25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转让三联精装版《钱锺书集》
kindle 真方便阿, 有10年没看书了,买了dx后,一年差不多看了60-70册书了, 现在看蔡
东藩的全本历史通俗演义, 六百万言1040回,够看一阵了.
w***s
发帖数: 15642
26
有一说钱选宋诗时受的限制太多,所以选了很多平庸之作。。。
l**i
发帖数: 8245
27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钱雁秋是男是女?
是钱锺书的什么人啊
b****n
发帖数: 11
2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悼钱锺书先生(并序)
钱先生19日溘然仙去,览新闻报道,其规格似
有中共政治局委员待遇。先生生前名播四海,死后亦
极尽哀荣,当可死而无憾矣,而独遗世人之憾乎!
南地如春北地寒,学魂忽报撒人寰。
生前文品随风议,逝后哀荣岂足观?
管锥五编传万载,围城一纸贵千年。
斯人仙去长留憾,后继谁堪伯仲间?
(1998年12月21日深圳)
p*****e
发帖数: 5165
29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Re: 吴宓先生与钱锺书
每次当我觉得学问比不了钱什么的时候我就想
他算什么,我比他厚道;(这么大年纪了还有什么
陈年的事情看不开摸,还要洋姜来”擦屁股“?)
要是有人又比我有学问又比我厚道
我就说他算什么,我做饭比他强;
要是....我会灌水,我字写的漂亮,我是五月
生的,我扑克打的好,我酒量可以这些都不管用了
我就教育他你木绣于林拉,心里祈祷
大风大风快来吧;
回国归来的东航班机服务遭到乘客的批评,
东航大嫂说东航算好的了,乘客说不见得吧
某国内航空公司就更好,东航语塞了一下
告诉我们:“他们不跑国际航线!”
wh
发帖数: 141625
30
这一页是钱钟书。“开几本英文淫书”不知是否有误?这个好玩:“钱所报的牛津大学
英国文学专业仅一个名额,据说其他考生皆因他的报考而放弃,吴宓的一名研究生后来
只得改报畜牧专业,去了爱丁堡大学的动物遗传所。”
钱锺书:苍莽昆仑一代鸿儒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北京、上海
钱锺书先生故去十多年了。临行前,他留下遗言:“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
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杨绛先生谨守遗言,依之操办后事。
钱先生去了,令人想起弘一法师的临终偈子: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但悄然西行的钱锺书还是震动了世界,连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也发来情辞恳切的
唁电,说:我向这位伟人鞠躬致意,他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铭记在
文化历史中,并成为未来世代的灵感源泉。
寓居美国的余英时也说:默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在20世纪最高的结晶之一,他的
逝世象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
有学者将钱锺书喻为“文化昆仑”。
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足令人深长思之。
嵚崎磊落的人生
钱锺书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
他1910年11月21日生于无锡一书香门第,其父钱基博是文史大家,一生著作甚丰。
钱基...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1
这一页是钱钟书。“开几本英文淫书”不知是否有误?这个好玩:“钱所报的牛津大学
英国文学专业仅一个名额,据说其他考生皆因他的报考而放弃,吴宓的一名研究生后来
只得改报畜牧专业,去了爱丁堡大学的动物遗传所。”
钱锺书:苍莽昆仑一代鸿儒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北京、上海
钱锺书先生故去十多年了。临行前,他留下遗言:“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
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杨绛先生谨守遗言,依之操办后事。
钱先生去了,令人想起弘一法师的临终偈子: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但悄然西行的钱锺书还是震动了世界,连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也发来情辞恳切的
唁电,说:我向这位伟人鞠躬致意,他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铭记在
文化历史中,并成为未来世代的灵感源泉。
寓居美国的余英时也说:默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在20世纪最高的结晶之一,他的
逝世象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
有学者将钱锺书喻为“文化昆仑”。
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足令人深长思之。
嵚崎磊落的人生
钱锺书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
他1910年11月21日生于无锡一书香门第,其父钱基博是文史大家,一生著作甚丰。
钱基...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2
杨绛先生104岁-岁月难掩她的风华

来源:原载《文史参考》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
从容。”
7月17日杨绛先生104岁的生日,记得去年的今天,也在微信里祝她生日快乐!时间真是
如流水般地飞逝,杨绛先生像一种见证,一种人性的力量与光辉的见证,百年的岁月风
尘难掩她的风华。
安之若素,淡然处之,她历尽沧桑后的温润平和是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的一汪清泉。
让我们对这位才华横溢、热爱生活的老人说声:生日快乐!
杨绛真乃百年罕见之奇女子
作者:黄薇
多年前,钱锺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
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
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便是杨绛的
栖身之处。
自1977年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锺
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3年无情而漫长,而...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3
这一页是杨绛。里面傅聪的说话总是夹着英文。钱杨“两人相濡以沫63载,共同营造了
最纯净的婚姻”。之后丧女丧夫的杨绛“仿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越战越骁勇”:翻
译、写作、整理学术。
杨绛:百年淑子映月泉清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北京、上海
(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17期封面)
“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
,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对于悲痛和酸楚,她从不多著一字;潺潺缓缓地道来,举重若轻。
传说中的“南沙沟”,离钓鱼台国宾馆极近,小区门口有人站岗,里面清一色三层
旧式小楼,楼距很宽,中间是静谧的乔木和草坪。
据说,这里几百户人家中,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如今只有这一家。杨绛
拒绝封起阳台:“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1977年春,钱锺书一家告别学部办公室的蛰居生活,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钱人生
中的最后居所。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
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
“他们家不是一般的朴素啊!”好几位被访者都向记者感叹,钱杨夫妇捐了...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4
这一页是杨绛。里面傅聪的说话总是夹着英文。钱杨“两人相濡以沫63载,共同营造了
最纯净的婚姻”。之后丧女丧夫的杨绛“仿佛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越战越骁勇”:翻
译、写作、整理学术。
杨绛:百年淑子映月泉清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北京、上海
(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17期封面)
“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
,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对于悲痛和酸楚,她从不多著一字;潺潺缓缓地道来,举重若轻。
传说中的“南沙沟”,离钓鱼台国宾馆极近,小区门口有人站岗,里面清一色三层
旧式小楼,楼距很宽,中间是静谧的乔木和草坪。
据说,这里几百户人家中,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如今只有这一家。杨绛
拒绝封起阳台:“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1977年春,钱锺书一家告别学部办公室的蛰居生活,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钱人生
中的最后居所。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
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
“他们家不是一般的朴素啊!”好几位被访者都向记者感叹,钱杨夫妇捐了...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5
2011年恰逢杨绛先生百岁生辰,《百年风华:杨绛传》(京华出版社)出版。
五十年后,针对“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一九四九年为何没有离开内地”的问题,杨绛答道:“很奇怪,现在的人连这一点都不能理解。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有时候,活着本身,就是一件艰难且漫长的竞赛。
尚是杨绛80岁寿诞时,夏衍曾为其题词:“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有才有识,独铸伟词。”20年后,题词人已仙去,而杨绛仍活着。
她在这世界上,已经整整百年。她是钱锺书夫人,是文学、翻译大家,是上世纪知识分子风华年代的亲历者。她的存在,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钱锺书在世的时候,几乎不见媒体记者。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也如出一辙,她曾对记者说:“我其实很羡慕做一个记者,假如我做记者我就做一个像《焦点访谈》那样的跟踪记者,或者战地记者,有一定危险性和挑战性。但是,我不愿做追逐名人的记者,访什么名人呀!”
然而,罕逢百年寿喜,出版界也迎来了盛世,形如《百年风华:杨绛传》等一批相关图书问世。即便杨绛本人低调,她的人生,仍是值得一书。
“缘起一面”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未满百日,便随父母南下,移居...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6
【导读】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于2013年12月29日(北美时间)在美国纽约去
世,享年92岁。夏志清好友、著名学者陈子善亦在微博中透露,已经从纽约、台北和其
他渠道证实,夏志清先生29日下午在纽约逝世。夏志清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961年由耶
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开创
性的意义。作者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
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他最早发现了张爱玲
的价值,他贬低老舍《四世同堂》,他认为鲁迅被拔高,钱锺书的《围城》无出其右。
有“快人”之称的夏志清在学术上也爱憎分明,虽引得众议纷纷,但无人否认他《中国
现代小说史》的厚重价值……
“贬低”鲁迅 “捧红”张爱玲
《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张爱玲、钱钟书和沈从文等人极力推崇。尤其张爱玲一直被认为
是通俗小说家,在批评家眼里她“不登大雅之堂”,但夏志清在小说史中给予张爱玲的
篇幅比鲁迅的还要多上一倍。他对鲁迅的偏见可谓从始至终,无论是对其文学还是为人
。夏志清对张爱玲文学地位最重要的断语有三: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杨绛103岁生日
杨绛: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婚姻
2015-03-16因为爱
杨绛
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
、《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
,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一个随笔集《将
饮茶》,部分也写到了“文革”期间的遭遇,但更有价值的,是回忆亲人往事的部分。
另出版有《杨绛译文集》。
一周特刊
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婚姻
采访杨绛先生
问:您从小进的启明、振华,长大后上的清华、牛津,都是好学校,也听说您父母家训
就是:如果有钱,应该让孩子受好的教育。杨先生,您认为怎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
”?
杨绛: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
,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这孩子该上学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穿了新衣新鞋,拿
了新书包,欣欣喜喜地“上学了!...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8
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翻译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去世。听闻这一消息,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部分还原了这位文化名人、才女的性情与为人。他表示,自己此前曾与杨绛、钱锺书夫妇来往较多,“论学识,他们都是学贯中西。杨绛先生是很单纯的人,年纪大了之后还略有一点孩子气”。
从容走过百年沧桑
杨绛本名杨季康,出生于1911年。在她百余年的人生历程中,几乎每次出现人们面前时都十分从容。此前,她与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同在一家医院住院,还拒绝过周有光“见一面”的要求,直到别人劝说方才会面。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曾对记者表示,“因为杨绛先生觉得自己在病中,状态不是特别好”。
在动荡年代,杨绛也一直处变不惊,并以惊人的胆识保护丈夫钱锺书的手稿,将所有杂事处理得井井有条。1945年在上海,当日军传唤她时,杨绛先把钱钟书《谈艺录》手稿藏好,泰然周旋,保证日后该书的顺利出版。
时光流转至1994年,钱锺书因病住院,杨绛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住院了,与钱锺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9
同一网页上还有记钱瑗。原来《简·爱》里的罗彻斯特写的是勃朗特暗恋的萨克雷。钱
瑗是小人物,却敢拍案而起,秉公直言。
钱瑗:我和爸爸最哥们儿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北京
(钱瑗有绘画天赋,多次为父亲画像)
“人生在世,应爱惜光阴。我因住院躺在床上,看着光阴随着滴滴药液流走,就想
写点父母如何教我的事:从识字到做人,也算不敢浪费光阴的一点努力。”
1996年,钱锺书与杨绛的独女钱瑗,患脊椎癌,住院时已是晚期。这年10月,她想
起母亲说过要写《我们仨》的事,就要求把这个题目让给她,由她来写。当时,她只能
仰卧,写字很困难,由护工移动纸张协助书写。
11月,医院报病危,钱瑗还在“爱惜光阴”,至1997年2月26日她写完前5篇,杨绛
劝她“养病要紧,勿劳神”,而她实在也已力竭,就听话搁笔,5天后于沉睡中去世。
钱瑗走时,杨绛还得守着这个秘密去照料病榻上的钱锺书。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
必是一片冰凉。待钱锺书走后,她只得一人续完《我们仨》,在一场时空错置的“万里
长梦”中:“阿圆一再对我说:‘娘,不要愁,有我呢。咱们明天就能见到爸爸了。’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0
同一网页上还有记钱瑗。原来《简·爱》里的罗彻斯特写的是勃朗特暗恋的萨克雷。钱
瑗是小人物,却敢拍案而起,秉公直言。
钱瑗:我和爸爸最哥们儿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北京
(钱瑗有绘画天赋,多次为父亲画像)
“人生在世,应爱惜光阴。我因住院躺在床上,看着光阴随着滴滴药液流走,就想
写点父母如何教我的事:从识字到做人,也算不敢浪费光阴的一点努力。”
1996年,钱锺书与杨绛的独女钱瑗,患脊椎癌,住院时已是晚期。这年10月,她想
起母亲说过要写《我们仨》的事,就要求把这个题目让给她,由她来写。当时,她只能
仰卧,写字很困难,由护工移动纸张协助书写。
11月,医院报病危,钱瑗还在“爱惜光阴”,至1997年2月26日她写完前5篇,杨绛
劝她“养病要紧,勿劳神”,而她实在也已力竭,就听话搁笔,5天后于沉睡中去世。
钱瑗走时,杨绛还得守着这个秘密去照料病榻上的钱锺书。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
必是一片冰凉。待钱锺书走后,她只得一人续完《我们仨》,在一场时空错置的“万里
长梦”中:“阿圆一再对我说:‘娘,不要愁,有我呢。咱们明天就能见到爸爸了。’
”(《...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1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杨绛先生即便近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尤其是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数十部遗著。这对为人治学皆堪称完美的世纪老人,可谓功德圆满。
杨绛的最后20年
这些年,她将既往岁月一点一点整理、打包,世人惊叹于86岁之后的人生仍可以如此丰裕:
1998年
12月,钱锺书先生在缠绵病榻一年之后离开人世。而前一年,这对夫妇唯一的女儿钱媛因病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容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杨绛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
此时杨绛已是87岁高龄。世人将看到一个更深居简出的作家、学者、钱钟书遗稿的忠实整理者。
1999年
杨 绛根据英文翻译了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六万余字。《斐多》描绘的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就义当日,与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这些讨论至今仍是西方伦理 学的基础。杨绛在翻译时参考多部作品,并为读者写作了注释。她在这年年底所写的译后记中说,“我正...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2
杨绛今日凌晨去世,享年105岁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罗昕 徐明徽 邢春燕 权义 高丹
2016-05-25 13:32
杨绛 2012年7月摄于三里河寓所
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
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据称杨先生有遗言,火化后再发讣告。
5月25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杨绛先生长期居住的南沙沟小区,小区门口保安说,
杨绛先生已经去世。因为她没有后代,只有保姆一个人在家,外人必须有国家事务管理
局的确认才可以进入。也是在下午,杨绛先生生前工作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正式
公布了杨先生去世的消息。
小区保安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前两年还经常能看到杨先生在小区里走动,这一两年
就很少遇到杨先生了。”一位跟杨绛先生住同一小区的老太太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大
家都知道小区里住着杨绛先生。每逢杨先生生日什么日子,就有国家领导人来看望她。
”老太太还说,杨先生的楼下经常会放着读者送来的书和花。
门口遛弯的李奶奶对澎湃新闻记者说,经常遇到杨绛的保姆,保姆说杨先生一般早上就
吃牛奶麦片,晚上八点多要喝酸奶,每天吃蒸鱼,不怎么吃肉。
杨绛先生的...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481
43
来自主题: Jiangnan版 - 诺奖得主的“第二故乡”
最近无锡也在标榜自己的“女婿”得了诺贝尔奖。我就想到身为无锡人的钱锺书在《围
城》里对他的故乡的评价:
他们那县里人侨居在大都市的,干三种行业的十居其九:打铁,磨豆腐,抬轿子。土产
中艺术品以泥娃娃最出名;年轻人时大学,以学土木为最多。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
,轿子的容量狭小,还加上泥土气,这算他们的民风。就是发财做官的人,也欠大方,…
我是标准无锡人,上溯三代都是。我来说说无锡吧。
这次得主的太太是二中出来的,解放前是教会学校辅仁中学。就是钱锺书的母校。话说
以前辅仁私立,学费不低;县中公立,不要学费,但不收女生。女生喜欢上一女中。钱
锺书在《围城》里大大嘲讽了县中,就是现在的一中。方鸿渐就是在那儿发表了“鸦片
和梅毒”的演讲。其实钱锺书对辅仁印象也一般,觉得大大不如他在苏州就读的桃坞中
学。
刚解放一中二中平分秋色,而且可以同时报考。我爸爸就两个都录取了。因为他早年丧
父,家境贫寒,就去了一中。同学中出色的很多,比如那个爱给蒋介石翻案的某历史学
家。后来明显政策向一中倾斜。等我考初中的时候,两个学校同一天考试,我们班成绩
好的就大多数报一中了。话说有个同学因为外地户口,报了二中,考...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481
44
来自主题: Jiangnan版 - 诺奖得主的“第二故乡”
最近无锡也在标榜自己的“女婿”得了诺贝尔奖。我就想到身为无锡人的钱锺书在《围
城》里对他的故乡的评价:
他们那县里人侨居在大都市的,干三种行业的十居其九:打铁,磨豆腐,抬轿子。土产
中艺术品以泥娃娃最出名;年轻人时大学,以学土木为最多。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
,轿子的容量狭小,还加上泥土气,这算他们的民风。就是发财做官的人,也欠大方,…
我是标准无锡人,上溯三代都是。我来说说无锡吧。
这次得主的太太是二中出来的,解放前是教会学校辅仁中学。就是钱锺书的母校。话说
以前辅仁私立,学费不低;县中公立,不要学费,但不收女生。女生喜欢上一女中。钱
锺书在《围城》里大大嘲讽了县中,就是现在的一中。方鸿渐就是在那儿发表了“鸦片
和梅毒”的演讲。其实钱锺书对辅仁印象也一般,觉得大大不如他在苏州就读的桃坞中
学。
刚解放一中二中平分秋色,而且可以同时报考。我爸爸就两个都录取了。因为他早年丧
父,家境贫寒,就去了一中。同学中出色的很多,比如那个爱给蒋介石翻案的某历史学
家。后来明显政策向一中倾斜。等我考初中的时候,两个学校同一天考试,我们班成绩
好的就大多数报一中了。话说有个同学因为外地户口,报了二中,考...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5
2008年,中国作家莫言接受西班牙《国家报》采访时,被问及生活、工作在中国的中国作家何时能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回答是:或许100年之后。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来自中国的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与媒体日渐发达,诺贝尔奖的符号意义,为舆论所津津乐道。无论在业界,还是在公众中,它和奥运会、世博会等盛事一道,为大家所翘首以盼。这,也日益演变为诺贝尔焦虑症。
“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鲁迅、胡适均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每年的这个时候,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总会在国内引起躁动。这个诞生于1901年、跨越111年的文学奖,并非在上世纪80年代后才与中国作家发生关联。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事实上,每年获提名诺贝尔文...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6
杨必——令人扼腕的英才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北京
是了,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这里虽然是个热闹去处,却是道德沦亡,说不上有什
么快活。
——《名利场》“开幕以前的几句话”
英国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几乎成了杨必的名片。
这部“罕见的佳译”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仍是业界经典译本,著名学者陆谷
孙曾撰文高度评价,“英蕤窈窕,元气淋漓,非文字功力出众,小说文学修养精湛者不
可为。”
而《名利场》背后的杨必,又是怎样一位女性?
吴学昭曾和记者聊过杨必:“她和我姐姐常‘合’(沪语Ge)一起上学,当时我们家
离学校近,她每天放学到我家来,我母亲总让她先吃点心再做功课,她15岁就没了母亲
,能感到一种家庭温暖吧。”因年龄相近、同在上海工部局女中就读,吴家姐妹和杨必
关系颇近。
“杨必好像和姐姐(杨绛)不太像,她比较年轻,也比较时尚,现在叫帅,从前叫
Smart。”吴回忆道,“她长得很漂亮,皮肤雪雪白(沪语);加上她个子高,穿得又时
髦,很讲究上海小姐的派头;她在国际劳工局时,我看到她穿那种黑皮夹克,当时很少
女孩这么...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7
杨必——令人扼腕的英才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北京
是了,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这里虽然是个热闹去处,却是道德沦亡,说不上有什
么快活。
——《名利场》“开幕以前的几句话”
英国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几乎成了杨必的名片。
这部“罕见的佳译”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仍是业界经典译本,著名学者陆谷
孙曾撰文高度评价,“英蕤窈窕,元气淋漓,非文字功力出众,小说文学修养精湛者不
可为。”
而《名利场》背后的杨必,又是怎样一位女性?
吴学昭曾和记者聊过杨必:“她和我姐姐常‘合’(沪语Ge)一起上学,当时我们家
离学校近,她每天放学到我家来,我母亲总让她先吃点心再做功课,她15岁就没了母亲
,能感到一种家庭温暖吧。”因年龄相近、同在上海工部局女中就读,吴家姐妹和杨必
关系颇近。
“杨必好像和姐姐(杨绛)不太像,她比较年轻,也比较时尚,现在叫帅,从前叫
Smart。”吴回忆道,“她长得很漂亮,皮肤雪雪白(沪语);加上她个子高,穿得又时
髦,很讲究上海小姐的派头;她在国际劳工局时,我看到她穿那种黑皮夹克,当时很少
女孩这么...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DU
标 题: ”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记杨必(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 22:39:33 2014, 美东)
杨必——令人扼腕的英才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北京
是了,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这里虽然是个热闹去处,却是道德沦亡,说不上有什
么快活。
——《名利场》“开幕以前的几句话”
英国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几乎成了杨必的名片。
这部“罕见的佳译”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仍是业界经典译本,著名学者陆谷
孙曾撰文高度评价,“英蕤窈窕,元气淋漓,非文字功力出众,小说文学修养精湛者不
可为。”
而《名利场》背后的杨必,又是怎样一位女性?
吴学昭曾和记者聊过杨必:“她和我姐姐常‘合’(沪语Ge)一起上学,当时我们家
离学校近,她每天放学到我家来,我母亲总让她先吃点心再做功课,她15岁就没了母亲
,能感到一种家庭温暖吧。”因年龄相近、同在上海工部局女中就读,吴家姐妹和杨必
关系颇近。
“杨必好像和姐...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189
49
我看所谓“人造韩寒”的闹剧(一)
芦笛
一、所谓“质疑”其实是诽谤
坦率地说,我对此纠纷毫无好感,因为始作俑者麦田从一开头就有凭空污人清白之嫌。
他毫无证据便指控韩寒是一个写作团队。此乃最下作的诬陷,盖它还不光是无证指控,
而且指控的罪名是对方无法证伪的,等于剥夺了对方自辩的可能。
我在旧作中反复指出过,文明人对他人的批判与指责,不但必须建立在坚实的证据之上
,而且其指控必须让对方有证伪可能,否则即应视为诬陷。可惜由于毛共党文化的熏陶
,许多国人(包括海内外所谓“民主派”在内)却毫无此种文明常识,动辄指控论敌居
心叵测,是“五毛”,是“带路党”,是写作团队,等等。芦某本人就是受害长达十多
年的受害人,对这正宗毛共冤狱功夫实在是深恶痛绝。
早在2000年在《大家论坛》时,我就被人指为“美蒋特务”。同年转到《说东道西》,
又先后被指为“写作班子”、“台湾特务”与“美帝特务”。2002年转移到《海纳百川
》网站后,我又变成了“共特”,最后又升级为“共特集团”。此类指控非常下流,只
是提出者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而已。
其实这是明摆着的:被指控者该怎么才能证明自己不是特务,不是集团?根本就没...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575
50
我看所谓“人造韩寒”的闹剧(二)
3)韩家父子的行文十分相似,可见韩仁均是幕后枪手。
父子文笔相似又有什么好奇怪的?父亲常常是儿子小时候崇拜乃至模仿的对象,韩寒也
很可能如此,他的笔迹很像韩仁均的就强烈提示这一点。别说是父子,就连兄弟也会如
此。这还是从小在一起生活的人,就连网上相识的陌生人也可能如此。《芦笛自治区》
过去有个名叫“锺会”的青年网友,是韩寒高中时代的朋友。蒙他青睐,老芦一度被他
视为师傅。他后期写出来的文字,好几个网友说都像芦文。类似的事其实早就发生过,
最初光临《海纳百川》网站讨伐我的青年网友“出尘公子”,在变成我的“野徒”后没
多久,文笔就变得与我的非常相似。莫非根据这一点,就可以断言老芦为他们捉刀不成

4)韩家父子前言不对后语,彼此矛盾,可见他们说谎。例如韩寒声称从不看小说,但
作品(似乎是《三重门》)中却引经据典,引用了大批中外名作。
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韩寒成名后,喜欢自吹,力图抹杀前人给自己的影响,意在将自
己吹为无师自通的奇才。这似乎是王朔开创的时尚。你可以指控韩寒撒谎,但这充其量
只能说明他自吹,并不能证明《三重门》或其他作品不是他写的。
又如韩寒的...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