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 发帖数: 632 | 1 《书》云:“流宥五刑。”谓不忍刑杀,宥之于远也。又曰:“五流有宅,五宅三居。
”即“投之四裔,或流之于海外,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盖始于唐虞。今之三流,
即其义也。。
意思是:
上古尧舜时代没有死刑,即使“大罪”则远远流放“中原”以外的异邦。这种刑罚
又叫“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即是:最轻的刑罚的是流放自己部族四周外的部族;次
一等流放四周部族以外的小邦国内;再次一等的是流放到小邦国(注:古代叫邦国之内
为海外内,邦国之外为海外)海外的九州范围内;再再次一等流放到九州之外的“中国
(北方洛河中原流域)”范围内,也就是文明社会九州之外;最重的“大罪”才流放到
“中原”以外的异邦。这是华夏大道社会的唐虞尧舜五种刑罚,也就是尧的旧法。
可见,当年华夏黄帝三苗联邦共和国的确在南方长江流域,而那时的文明中心的九
州并不包括北方中原洛河流域,而是华夏九州之外。此与我的所有关于《华夏历史探真
》论述观点是一致的!!
礼乐儒教将华夏大道唐虞尧舜时候宽松的“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流放刑罚改变
成严刑峻法,肉刑。即使最轻的是黥面刺字;次一等的是劓,即割鼻子;再次一等的是
...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2 "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岳州之地是也。"(《山海经●第六●
海外南经》
"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岳州之地是也。"(《山海经●第六●
海外南经》
"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岳州之地是也。"(《山海经●第六●
海外南经》
"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岳州之地是也。"(《山海经●第六●
海外南经》
"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之江州、鄂州、岳州之地是也。"(《山海经●第六●
海外南经》 |
|
w********2 发帖数: 632 | 3 真实的历史应该是,舜生于当时有虞国的姚圩,姓姚,叫姚重华,字都君,谥曰"舜"。
当时虞国的姚圩属于今天的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夏朝时候在有夏国之东方的有
虞国(正史称东夷人)。成年后舜又迁徙到诸冯定居从事耕种。后来当了三苗联邦共和
国君主,又定居大黄国湖北夏口(今武汉)都城。在一次回故乡的南游视察水利建设工
程时候在故乡诸冯病逝,并葬于故乡的九嶷山。 |
|
w********2 发帖数: 632 | 4 古地名“诸冯”!这个地名可不是历朝历代造假的山西那个伪“诸冯”啊。它在湖南永
州境 内的冯水,因为《水经注》说“营水又西经营道县,冯水注之。水出临贺郡冯乘
县东北冯岗。其水导源冯溪,本北流,县以托名焉”。这里所提到的“管道县”即是现
今的江永和道县,冯水即为江华县的冯河,而江华自古称为冯城,冯水、冯城(冯乘)、
冯岗、冯河、加起来就是“诸冯”。另外,葬舜的九嶷山,历史上也叫历山,也在湖南
永州那个地方,可以算是舜故里吧!舜死后葬在那里也算是落叶归根了!因为,他青年
时候一直定居在那里耕种,对那里的山山水水太熟悉了,而且那里是最早出现制陶业的
。难怪,历史上周人的《书·舜典》这样骂舜的南方华夏居地为:“帝居曰皐陶 ,蛮夷
猾夏 ,寇贼姦宄,汝作士。” |
|
w********2 发帖数: 632 | 5 鸣条者,南方荆楚之地也。荆楚之“荆”其实就是鸣条的意思。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有“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和“鸣条有苍梧之山”的记
载。还有《孟子》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可见苍梧
与鸣条的关系,即鸣条包括苍梧山,苍梧是鸣条的一部分。而鸣条之野则与苍梧山相邻
。苍梧山即九疑山,都在长江流域的夏国境内,也是上古贤德君王虞舜的死后的葬地,
今天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南接罗浮,北连衡
岳。可见鸣条的地理位置恰恰在中国南方而不是他们的历史正史说的今山西夏县之西。 |
|
w********2 发帖数: 632 | 6 最末季冰河期两万年前才结束,覆盖欧亚大陆的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到了北纬49度,就
是温哥华那个纬度,这是终年不化的!此外还有大片仅有夏季才短暂解冻的苔原冻土地
区!冰河期持续了几十万年,北方根本不可能有人类能够生存!所有认为北方是人类文
明发祥地,黄帝是北方洛文化的观念都是完全不懂地球气候变迁历史的无知的人的谬论! |
|
w********2 发帖数: 632 | 7 传说一万二千年前伏羲(女娲)就在南方长江流域建立华族农耕文明,几千年后的炎帝
、蚩尤等也的确是华裔,继承了伏羲的华族农耕文明和农耕文化在南方长江流域开拓。
而黄帝则应该是外来的,但绝对不是北方的蛮族,而是直接从昆仑山那边过来的。 |
|
w********2 发帖数: 632 | 8 大禹继承王位后奋发图强,治水于长江流域,而不是北方黄河流域!夏禹和他的子孙建
立的夏王国是是应该是南方长江流域。《文心雕龙》中记载的“涂山氏之女等候夏禹所
唱的“候人兮猗”之歌,是南方民间音乐的开始。”不是没有道理的。南方长江流域文
明和伴随这种文明的音乐都早于北方、东方和西方,他们崇拜图腾都是凤凰鸟。 |
|
w********2 发帖数: 632 | 9 南方的长江流域文明一直早于北方的黄河流域文明的,当年华夏族的黄帝并非在北方建
国而是在南方称王。这里证据有《庄子*天运篇》说: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
之乐于洞庭之野”意思是:你在南方广漠的原野上演奏《咸池》乐曲。这里说明黄帝是
在南方水泽之乡演奏描绘水泽之乡意境的《咸池》乐曲。
帝喾也是南方称王,帝喾非常喜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
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
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此叫“凤凰来朝”。古
时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尧、舜也是南方称王喜好凤凰。黄帝、颛顼、
帝喾、尧、舜、大禹等社会信仰的图腾并非龙而是与后来的楚人信仰的图腾一样,都是
凤鸟,这些华族先王的王冠是鸟毛编制的。
*再者舜也是在南面称王,是死于南方的。舜继尧位,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位妃子,
后来舜至南方湘江流域巡视,病死于苍梧。二妃得知舜死的消息前去吊祭,二人抱竹痛
哭,泪染青湘竹,然后二人相拥投湘江而死,后人慨叹因此将南方的一种竹子称"潇湘
竹"或"湘妃竹"。 |
|
w********2 发帖数: 632 | 10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
事实。”那么,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却是开创南方长江流域文明的先祖,
他们与后来的尧、舜、大禹等一脉相承,其部族图腾都是风鸟图腾。特别是他们的诗、
歌谣、音乐和乐器都表现了南方特有的风俗和风韵 !
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中说:“先有黄帝时的《咸池》、帝喾时的《六英》等
。以后涂山氏之女等候夏禹所唱的“候人兮猗”之歌,是南方民间歌谣的开始。有娀氏
的两个女儿唱的“燕燕往飞”的民间歌谣,是北方的歌舞的开始;夏后氏孔甲在东阳作
了《破斧歌》,是东方的歌谣的开始,殷帝王整甲作了怀念故乡的歌曲,是西方歌谣的
开始。历代音律歌辞的发展演变,是十分复杂的,庶民百姓一般唱本地的歌谣,诗官采
集这些民歌的歌词,乐官记录并谱出它们的音乐,使人们的情志、气质通过各种乐器表
达出来。” |
|
w********2 发帖数: 632 | 11 中国华夏文明和拥有的大道文化有最大的两次变故,第一次是西周长达几百年的文化扭
曲和对上古文明的清理,再一次就是秦汉汉后儒长达几百年甚至千年对上古大道文明的
继承者楚文化的文化扭曲和清理。 |
|
w********2 发帖数: 632 | 12 中山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静云在《中华文明起源新论:长江流域是中原文
明发祥地》论述:
“笔者研究伊始,并没有考虑传世文献的内在矛盾,从考古探索新路之后,发现文
献记录与考古发现毫无矛盾,反而可以从文献看出历史的蛛丝马迹。笔者以为,夏商历
史和神话的形成,至少经历四重遮蔽和扭曲。首先,周王族以胜利者的姿态将南方先楚
文明的故事与自己的家谱合并,以此强调其政权的正统性。其次,西周晚期至秦之前形
成的历史记载,将早前的口碑用文字加以记录并留下烙印。再次,秦汉以来帝国意识形
态的形成,传世文献经典化的过程再次扭曲历史文献的记载,造成思想史的鸿沟。最后
,当代学术从后期文献看历史和决定文明的中央区,产生新的神话并写到教科书里。
一些宏观研究极少考虑到不同文化细节,笔者则重视详细比对每一细小材料,从内
在了解不同文化后,才从宏观角度观察大历史过程。对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前人已从
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完整的论述。原因在于现今专门学科分工日渐加深,从
事学术研究者逐渐失去对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的能力。在现今考古学界,研究史前尽量
不碰夏商周,研究夏商周者亦多缺乏史前知识...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3 中山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静云在《中华文明起源新论:长江流域是中原文
明发祥地》论述:
“笔者研究伊始,并没有考虑传世文献的内在矛盾,从考古探索新路之后,发现文
献记录与考古发现毫无矛盾,反而可以从文献看出历史的蛛丝马迹。笔者以为,夏商历
史和神话的形成,至少经历四重遮蔽和扭曲。首先,周王族以胜利者的姿态将南方先楚
文明的故事与自己的家谱合并,以此强调其政权的正统性。其次,西周晚期至秦之前形
成的历史记载,将早前的口碑用文字加以记录并留下烙印。再次,秦汉以来帝国意识形
态的形成,传世文献经典化的过程再次扭曲历史文献的记载,造成思想史的鸿沟。最后
,当代学术从后期文献看历史和决定文明的中央区,产生新的神话并写到教科书里。
一些宏观研究极少考虑到不同文化细节,笔者则重视详细比对每一细小材料,从内
在了解不同文化后,才从宏观角度观察大历史过程。对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前人已从
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完整的论述。原因在于现今专门学科分工日渐加深,从
事学术研究者逐渐失去对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的能力。在现今考古学界,研究史前尽量
不碰夏商周,研究夏商周者亦多缺乏史前知识...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4 中山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静云在《中华文明起源新论:长江流域是中原文
明发祥地》论述:
“笔者研究伊始,并没有考虑传世文献的内在矛盾,从考古探索新路之后,发现文
献记录与考古发现毫无矛盾,反而可以从文献看出历史的蛛丝马迹。笔者以为,夏商历
史和神话的形成,至少经历四重遮蔽和扭曲。首先,周王族以胜利者的姿态将南方先楚
文明的故事与自己的家谱合并,以此强调其政权的正统性。其次,西周晚期至秦之前形
成的历史记载,将早前的口碑用文字加以记录并留下烙印。再次,秦汉以来帝国意识形
态的形成,传世文献经典化的过程再次扭曲历史文献的记载,造成思想史的鸿沟。最后
,当代学术从后期文献看历史和决定文明的中央区,产生新的神话并写到教科书里。
一些宏观研究极少考虑到不同文化细节,笔者则重视详细比对每一细小材料,从内
在了解不同文化后,才从宏观角度观察大历史过程。对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前人已从
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完整的论述。原因在于现今专门学科分工日渐加深,从
事学术研究者逐渐失去对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的能力。在现今考古学界,研究史前尽量
不碰夏商周,研究夏商周者亦多缺乏史前知识...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5 周建立的洛河文化重视“礼乐”,其实就是重视政治上的言论管制,达到官方舆论导向
,所以他们的历史的确是根据统治者需求编写,官方说的华夏文明起源北方洛河文明是
政治需要的造假,因为,北方洛河的礼乐文化的确有别于上古长江流域奠定的大道文化
。 |
|
w********2 发帖数: 632 | 16 周建立的洛河文化重视“礼乐”,其实就是重视政治上的言论管制,达到官方舆论导向
,所以他们的历史的确是根据统治者需求编写,官方说的华夏文明起源北方洛河文明是
政治需要的造假,因为,北方洛河的礼乐文化的确有别于上古长江流域奠定的大道文化
。 |
|
w********2 发帖数: 632 | 17 周建立的洛河文化重视“礼乐”,其实就是重视政治上的言论管制,达到官方舆论导向
,所以他们的历史的确是根据统治者需求编写,官方说的华夏文明起源北方洛河文明是
政治需要的造假,因为,北方洛河的礼乐文化的确有别于上古长江流域奠定的大道文化
。 |
|
w********2 发帖数: 632 | 18 古文献和考古以及自然地理条件都告诉我们,夏、商、殷并非起源北方洛水上游流域周
人西戎羌族一系,而是南方长江流域华夏一系的,继承的文化的是上古黄帝开创的华夏
大道文明。从其考古出土的梅山文化、石家河子文化、、三星堆文化、屈家岭文化、褚
良文化、盘龙城文化等遗址和文物都可以见证,这些上古南方长江流域文明都比它们相
对的北方洛河文明要精美、精致、精细得多,其文明程度高得多。
应该说,南方长江流域从上游的巴蜀文化的三星堆到下游的江东的褚良文化发展,
再到南方衡山澧江梅山是一脉相承的。至青铜时代早期,致力于发展稻作农业生活方式
。在屈家岭、石家河时期相继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出现以云梦大泽和江、汉
、澧诸水为枢纽的连城邦国与交换贸易网络,开启东亚最早的文明化进程。这些以长江
为枢纽的水系为纽带文每一处的文化面貌符合尧、舜和夏、商王朝的传说和历史阶段,
其实,这就是屈原在著作中描述其祖国——楚史中的华夏大道文明历史。据说湖北天门
石家河子城正是大禹后代太康时代建立的城,代表青铜时代的完成 ,距今约4600─
4000年。
然后,是商汤进一步继承这种文化,在现在湖北武汉建立盘...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19 商朝要比殷朝早,殷是商的传承。商朝在今湖北武汉盘龙城建都,到了二十代君主后的
盘庚才北迁河南殷墟建立殷朝。其实,被周秦礼乐文人称做东夷人的商人,是正宗的华
夏人。他们可能就是黄帝夏族与本土的蚩尤黎族融合在长江流域东部,是远古羲伏羲氏
后裔,应该是华族分离出去的一个部落族群,居住在今之浙东地区苏南地区,在夏的万
国独立时候有古有堣国,有蓝国、古有肃(苏)国等许多小邦国的东方国家政权,正统
历史对这些东方国家统统称东夷人。这些东夷人在夏代之后期组成了统一联盟。东夷人
由于邻近海洋,有优越的生存环境而国力不断壮大,便向西方的长江中游扩张。他们的
联盟首领商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最后灭的就是昆吾和夏国,建
立了商朝,在现在的武汉盘龙城遗址建都。到了二十代君主后的盘庚才北迁河南殷墟建
立殷朝。注意,南方的商朝要早于北方的殷朝数百年。
《竹书纪年》载:“仲丁迁于隞,河亶甲乙迁于庇,南庚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
蒙(注:即北冥,指洛水。),号之曰殷。”
从这段文字看,商朝经过四次北迁,到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殷墟),号之曰殷。这
就是东夷人殷商上的来龙去脉。这样看来,南方...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20 其实是南方盘龙城被北方殷商武力征服。殷商定都殷墟,废弃盘龙城。中国自古以来都
是北方的威胁,国度不断北迁。国土扩大是向北。 |
|
w********2 发帖数: 632 | 21 南方的商朝要早于北方的殷朝数百年。
南方的商朝要早于北方的殷朝数百年。
南方的商朝要早于北方的殷朝数百年。
南北朝早就有了。 |
|
w********2 发帖数: 632 | 22 《史记·夏本记》和《竹书记年》都云:“大禹居阳城”, 其实,就是说当年大禹的都
城是现在长江流域夏水之南的武汉夏口。大禹是“三苗”(指夏、华、黎三族)联合政
权联邦制国家最后一位君主。和黄帝一样,其都城都在武汉夏口。后来到儿子启建立了
夏国王朝后,启也居在这里。夏国王朝是在启的儿子太康手上才搬出来,搬到斟浔居住
。而斟浔也许是湖北天门石家河子古城遗址处。笔者推定应该是在现在的江西九江口,
上古九江口是浔江的出(或入)口处。
《尚书·夏书·禹贡第一》云: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岷
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 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不江,
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 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
东,汇泽为彭蠡, 东,为北江,入于海。
这些古文献已然记录了大禹和他的子孙在长江流域活动的情况!说“岷山之阳,至
于衡山”,指的是夏禹疏通长江水道的南方路线。其中,澧水:丽水,长江的支流,南
方湖南境内水系。彭蠡(pénɡlǐ),即彭蠡湖,江西鄱阳湖也。九江是长江和鄱阳湖
的汇合处,是后来积沙成洲,所以始称江洲。又因为境内...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23 夏朝,夏禹,长江流域夏水之南的武汉夏口,都是夏,看来真有联系。 |
|
w********2 发帖数: 632 | 24 大禹是“三苗”(指夏、华、黎三族)联合政权联邦制国家最后一位君主。和黄帝一样
,其都城都在武汉夏口。后来到儿子启建立了夏国王朝后,启也居在这里。
武汉自古以来是都城要塞,有3000-4000年历史,现在的一线看看真好笑,人哪,图眼
前的繁华,不懂历史,不知道现在的一线都是昙花一现的一现。 |
|
S*******l 发帖数: 4637 | 25 玉器都有那么高水平。宫殿规模也足够大,有没有文字的痕迹? |
|
w********2 发帖数: 632 | 26 华夏族在中国 历史中曾经也叫虞夏族,也是汉族的前身!其实,“汉”是汉朝的开国
皇帝刘邦立的国号,汉族这个称呼的开始。“汉”本来的意思是对长江流域汉水的称呼
。汉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炎帝华族和黄帝夏族在长江流域以汉水为中心共同建立的华
夏联邦共治,其次,来源于与炎黄华夏一脉相承的有虞舜和夏禹后氏。而刘邦推翻暴秦
后建立的汉朝对汉族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刘邦是秦以后继承了正宗华夏族的文化传
统一个皇帝 。刘邦应该是受到道家方士张良的影响,对汉水华夏非常尊崇,他被后儒
一直谩骂原因关键在这里。他的拒绝戴秦始皇的玉冕垂旒王冠(周公的圆日图腾式样)
,而戴上古君王炎黄那样子的鸟羽毛王冠(炎黄的凤鸟图腾式样),本身就表明了他崇
尚上古大道的决心,所以,他把国号以“汉”命名。后儒对刘邦这点确实痛心疾首,一
直都谩骂刘邦流氓!然而,他的儿孙文景二帝搞“无为而治”,却正是继承了他的未竟
事业的努力。 |
|
w********2 发帖数: 632 | 27 没看到报道,但可能有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还没破译。武大历史系这回发大了。 |
|
w********2 发帖数: 632 | 28 长江流域文明的确是华夏炎黄祖先最早的文明起源,而夏、商、殷是承接这种文明的接
力者,这个在历代官方主流文化政治正确的书里你几乎看不见的。
长江流域文明的确是华夏炎黄祖先最早的文明起源,而夏、商、殷是承接这种文明的接
力者,这个在历代官方主流文化政治正确的书里你几乎看不见的。
长江流域文明的确是华夏炎黄祖先最早的文明起源,而夏、商、殷是承接这种文明的接
力者,这个在历代官方主流文化政治正确的书里你几乎看不见的。 |
|
w********2 发帖数: 632 | 29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说过“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
焉,”,就是说,黄帝到时代到尧、舜、大禹时代的风俗教化绝对与后来的礼乐社会的
风俗教化完全不同,甚至恰恰相反。一个明显例子,比如,上古华夏大道社会推崇的“
仁义”所包涵的意义是平等的对待每个人,对每个人没有厚此薄彼的爱和尊重。到了周
秦礼乐社会却将风俗教化搞反了,赋予“仁义”的意义是讲究亲戚关系的里外亲疏,尊
卑等级的爱和尊敬。这就是为什么看透了周秦礼乐的道家老子、庄子和邓析子们针对礼
乐社会推崇的所谓“仁义”得出这样的结论:“大仁不仁”、“天地不仁”、“仁于不
仁,义于不义”!意思很清楚,就是礼乐社会提倡的“仁”其实就是不仁,提倡的“义
”就是不义。 |
|
w********2 发帖数: 632 | 30 《淮南子主术训》“:皋鳐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史记五帝本纪》也记载:“皋鳐
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说明上古华夏大道之制没有酷刑,司法公正,平民得到了
权利保障的实惠;也说明上古华夏的司法制度的确是很精细精密的。司法独立 ,司法程
序严谨,公开公正 ,刑罚适度,规范和正式,符合公平正义的天道原则。特别那个时
候的官制也很细致精密,百官各行其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也不同于周秦礼乐之制
的三公六卿或三公九卿,而是甲骨文中说的“宰、尹、史、卜、乍册、马、亚、射、臣
”等不同职位,正所谓先秦古人说的:“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百官有司,各务其
形。上循名以督实,下奉法而不违。所美观其所终,所恶计其所穷。喜不以赏,怒不以
罚,可谓治世”。 |
|
w********2 发帖数: 632 | 31 黄帝建立的三苗联邦共和国的确不像后来的周秦礼乐社会讲究宗族世系,因为,黄帝的
血缘世系只不过三代就断了,后面一千多年里,包括尧、舜、大禹共有二十七位君主都
并不按宗族世系来,都是各个联邦国民间推举的不同种姓的贤德君王。像帝舜就是在东
方有虞国里推举的贤德君主。就是说,黄帝建立的三苗联邦共和国一千多年的历史过程
中,其中包括尧、舜、大禹一共二十七位君主都不是黄帝的后代,但绝对是黄帝大道文
化制度的继承者!因此。有人说尧、舜、大禹成为黄帝子孙不只是荒唐可笑,而且是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礼乐之制猜度大道之制。其实,完全不对,
有点像美国竞选总统。 |
|
w********2 发帖数: 632 | 32 在上古大道文明社会就没有土地租费,没有贪官污吏,也没有吃闲饭养尊处优的官僚,
每个官员都竭尽全力各司其职,又没有禁锢社会自由度的剥削制度,人们生活绝不会像
韩非子说的那样很差很苦。因为,人类开始之初的国家工商业贸易(比如,渔业,狩猎
和土特产,农产品和产品加工贸易、手工业等贾商贸易)征税基本上都可以满足国家的
各种用度,故此,只要不是像周秦那样大公有制的国家制度化规定,有意禁止工商业贸
易,基本上没有征收土地租费的可能。况且上古大道法制邦国,比如楚国有专门的上好
公田,单独提供王室的用度。其余不足,来源与工商贸易税。这样天下百姓就不会因为
礼乐制度那样催逼土地税费现象存在,老百姓应该是很富裕的,社会财富绝对会滚雪球
一样增长。这就是为什么考古发现像梅山文化、石家河子文化、、三星堆文化、屈家岭
文化、褚良文化、盘龙城文化、精彩纷呈的楚文化等遗址和文物,这些起源南方长江流
域的上古华夏大道之制社会留存遗迹比较精美精致,其精美精致程度远远把北方洛河起
源的礼治社会遗留的文化遗迹抛在后面。 |
|
w********2 发帖数: 632 | 33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
;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歃以为民先,股无肢,胫不生
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
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
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此段文字记载于《韩非子》。 |
|
w********2 发帖数: 632 | 34 华夏大道之制是平民政治治理,在这个社会里,其文化风俗比较尊崇“民为神主”、
“君轻民重”理念,不似周秦礼乐社会以“尊王畏大人”、“以吏为师”,而是“以商
为重,以自然为师”的理念。故此才有这种瞧不起当权者的事件,原因是华夏大道之制
社会并不“学而优则仕”,士人大多大都对入仕不感兴趣,而对四民之首的商人感兴趣
,那个时候从事神职是个比较崇高的职业。据说许由就是一位神职人员,才对当天子并
不感兴趣! |
|
w********2 发帖数: 632 | 35 所谓华夏大道之制,其实就是上古黄帝开创的三苗联邦制共和的华夏大道文化制度,
后来为先秦楚国继承形成楚国平民政治的君主宪政联邦制国家。 托克维尔说:“没有
人比我更赏识联邦制的优点。我认为,联邦制度是最有利于人类繁荣和自由的强大组织
形式之一。(《论美国的民主》)”。所以说,这种文化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讲开
放、自由、浪漫和社会繁荣,对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极为有利。特别是它以天道的自然法
的公平公正原则教化民风,重视契约法治,以包容多元,自由选择,自由竞争搞政治和
治经济建设,达到政治清明社会繁荣,人们安居乐业的目的。
那么,如何定义华夏大道之制呢?就是以自由、平等、互利,博爱原则的自然法(
天道)推导出来的,保护每个人权利的公平正义的契约法制。这种契约法制就不偏向任
何阶层和个人,也不按任何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充分尊重每个公民平等自由权利的博
爱精神,包括平民和当权者。然后,以这种公平正义的契约法制,对人与人之间,人与
公权之间的规范制衡方式实现天下的清明之治。就是说,要让社会所有人享受到自由,
唯一途径就是同其他人订立契约,达成协议,再建立一个联邦体制(楚国也有联邦制)
的契约...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36 郭静云新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摒弃传统的关于中国上古文明与夏商周历史观的
既有成见和大一统的意识形态,本着考古材料、历史史实和神话资料给出的线索,提出
一系列大胆而新颖的见解,重新建构了中国上古史发展的脉络与纲要,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
作者认为,盘龙城是代表殷商之前的本土古国,其诸多文化因素在被殷商征服后融
入到殷商文化的脉络里古云梦大泽周边之洞庭澧阳和汉北地区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是
中国早期文明的摇篮,从屈家岭到盘龙城是一脉相承的先楚文明,其地位类似于两河流
域的苏美尔。
郭氏认为,从世界史的背景来看,亚非地区早期原生文明的发生地,都在北纬26—
—32度之间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而32度以北地区的文明化时间则较晚;同时,农作的
发祥地与大文明的发生地,皆是在同一个大的自然区域内。以此观之,主要流经温带地
区的黄河流域不太可能是原生文明的发生地,而更象是文明扩展时代不同生活方式族群
来往的交通要道。文献所载之“中原”,反映的是周秦汉唐之际人们的地理观念;若溯
及更早时代,从纯粹自然地理而言,中国之“中原”,应指以大巴山和大别山为西、东
界的宽阔平原地,北缘到黄河南岸,而南边经汉江...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37 姜广辉:中国文明源头在北方还是南方?
姜广辉 《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04日 10 版)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内容并没有书名那
么浪漫,通篇几乎是近几十年考古学简报的汇集,但全书的体系、观点和结论却具有极
大的爆炸性和震撼性,我不能具体预测此书出版后,其主要观点会有多少学者反对或支
持,但它毫无疑问将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反响和震荡。
中国上古文明是首先发源于江汉淮流域,然后由南向北传播;还是首先发源于黄河
流域,然后由北向南传播?此书的观点认为是前者,这与传统的观点大相径庭,但却是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
清以前的学者对于中国西周以前的上古史研究,基本上是以汉代司马迁《史记》等
少数传世文献为基础的。《史记》以《五帝本纪》开篇,五帝者,黄帝、颛顼、帝喾、
尧、舜;次为《夏本纪》,首述大禹;次为《殷本纪》。尧、舜和夏、商的政治活动中心
通常被认为在今山西、河南一带。由于百余年来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学术界已经对殷
商史有了信实的认识,但对于夏代史,由于没有相应时代的文字证物,学界对之尚一片
茫然。
当上个世纪中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后,学术界...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38 舜和禹原本并非北方出生的英雄,例如舜在《楚辞》里被称为“湘君”,两位夫人被称
为“湘夫人”,都被视为湘江之神,而湘江正是屈家岭文化范围的南部。《史记》说楚
之先祖出自颛顼,而《竹书纪年》纪录圣王家谱说:“颛顼产伯鲧。”鲧就是大禹的父
亲,这样说来,大禹原本是楚人的先祖和英雄。《淮南子·本经》说:“舜之时,共工
振滔洪水……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三江
五湖”并不是北方的风景。反观北方,渭、汾流域洪水的风险很低,黄河中游气候相当
干燥,且在夏的时代北方明显可见有干燥化的趋势,因此,渭汾或郑洛地区都很难创造
治水的神话。作者认为,夏朝的政治活动中心应该是在南方,具体而言,最有可能在湖
北的夏水(见于《水经注》,今名为长夏河,据《水经注》汉水下游都称为“夏水”),
位于江汉平原,不少屈家岭、石家河古城都傍夏水而立,此地在古代因地形之故常有水
患,非常需要治水,且屈家岭先民确实早已发明治水的工程系统,既然如此,吾人何以
不将邓家湾或荆南寺等城址视为大禹治水的夏国呢? |
|
w********2 发帖数: 632 | 39 在殷商之前的文明中,存在过一个先楚文明,它的规模、传统及国家化的程度,可能是
当时所有古文明族群中最高、最为辉煌的。这就是说,楚国文化传统应当比其他诸国更
加古老,尤其早于从北方南下的商周统治者传统。
在殷商之前的文明中,存在过一个先楚文明,它的规模、传统及国家化的程度,可能是
当时所有古文明族群中最高、最为辉煌的。这就是说,楚国文化传统应当比其他诸国更
加古老,尤其早于从北方南下的商周统治者传统。
在殷商之前的文明中,存在过一个先楚文明,它的规模、传统及国家化的程度,可能是
当时所有古文明族群中最高、最为辉煌的。这就是说,楚国文化传统应当比其他诸国更
加古老,尤其早于从北方南下的商周统治者传统。
在殷商之前的文明中,存在过一个先楚文明,它的规模、传统及国家化的程度,可能是
当时所有古文明族群中最高、最为辉煌的。这就是说,楚国文化传统应当比其他诸国更
加古老,尤其早于从北方南下的商周统治者传统。
在殷商之前的文明中,存在过一个先楚文明,它的规模、传统及国家化的程度,可能是
当时所有古文明族群中最高、最为辉煌的。这就是说,楚国文化传统应当比其他诸国更
加古老,尤其早于从北方南下的商周统治...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40 何谓中原?历史文献中的中原,是周秦汉唐之际的中原。在此之前,中原很可能并不在
现在黄河中原一带。所谓中原,本义是中心的平原。从早期文化发展脉络来看,此中原
应在汉水中下游一带。
何谓中原?历史文献中的中原,是周秦汉唐之际的中原。在此之前,中原很可能并不在
现在黄河中原一带。所谓中原,本义是中心的平原。从早期文化发展脉络来看,此中原
应在汉水中下游一带。
何谓中原?历史文献中的中原,是周秦汉唐之际的中原。在此之前,中原很可能并不在
现在黄河中原一带。所谓中原,本义是中心的平原。从早期文化发展脉络来看,此中原
应在汉水中下游一带。 |
|
w********2 发帖数: 632 | 41 南方的夷人,束缚在田地上,过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生活,哪有时间去与
游牧部落逐鹿中原?所谓的黄河文明,全是游牧民族的把戏,南方耕种者只有看戏、评
戏、跪拜的份。古代文明的传递,无不带着血腥,缺马和不善骑术的南人,绝大部分情
况下只有认栽的份。
历史上,农耕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大概就是汉武时代的征战和朱元璋的北征。这
两次,耕种民族很难得的主宰了中原。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胡人主宰华夏,如周、隋
唐、南北、晋、蒙元、满清、黄俄。 |
|
w********2 发帖数: 632 | 42 郭静云女士是犹太裔,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的博士学位,做学生时,对埃及
等古文明感兴趣,后来接触中国历史,从汉代时开始,一直进入到春秋战 国、夏商周
中国上古文明。2008年至台湾中正大学任教,也在广州中山大学做珠江学者讲座教授,
这本书也是由中山大学“985工程”资助。 |
|
w********2 发帖数: 632 | 43 不得不对犹太人赞一声。有创新大思维,中文还不是母语。比中国一些学部委员强太多
了。 |
|
w********2 发帖数: 632 | 44 这是本下了功 夫的书。全书有537页,参考文献占了62页。郭女士精通中文、法文、希
伯來文和俄文。书中包括了大量的英文和俄文文献,也有一篇德文、一篇法文文献。除
了语言上的优势,她研究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等世界史的背景,让她在中国上
古文明的研究中,拥有其他研究者不具备的视野。 |
|
w********2 发帖数: 632 | 45 中国的考古学思维有四座必须销毁的偶像:(1)思维方式未全面摆脱维多利亚时代的
直线社会进化论,至今仍沿用从“母系”到“父系”社会之所谓“定律”;(2)重新
肯定自20世纪前期新文化运动已开始质疑的古史;(3)将秦汉大一统以来的格局投射
回到远古,用现代的国境来界定“国内”、“国外”的远古文化,对“本国”受到“国
外”影响方面认识不足;(4)将自周以后政治重心都在华北的情形投射回到远古,形
成一股“中原主义”,用中原的发展阶段界定“全国”,透露大中央主义的心态。郭静
云于2013年底面世的《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从根本上摇憾了这些偶像,除了“中原
主义”之外,将其重心从华北迁移至江汉一带,将旧中原改称为“江河中原”,古夏国
可能在江夏,商朝则是从东北南下的征服王朝。讲者也指出《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中的一些问题。 |
|
w********2 发帖数: 632 | 46 如果我们抛开历史文献构筑的认识误区,而直面考古材料,将伊洛地区与江汉平原的考
古材料进行对比,则不难发现,在二里头之前的所谓龙山时代,江汉平原更具备文明演
化背后的动力。
首先,在人口增长方面,郭静云教授引用了乔玉先生对伊洛地区,二里头遗址周围
的人口和土地利用率的研究(乔玉:《伊洛地区裴李岗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复杂社会的演
变——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人口和农业可耕地分析》,《考古学报》2010年第4期,
页423-454),说明二里头人口、聚落的密度无论是新石器时期还是青铜时代早期都相
对较低。相比之下,石家河文化时期,江汉地区突然涌现了大量的小型村落,整个江汉
平原的土地利用率十分高,可见这一时期出现了人口数量的剧増,整个文化面临向外扩
张的压力。
其次,在频繁的战争方面,两湖地区的石家河时期城址接近20座,高筑土墙的城址
自然让人想到了这些城之间的冲突十分频繁。即便如郭静云教授所言,他们可能已经组
成“云梦泽联合城邦国家”,我认为城与城之间还会因为资源的分配而发生冲突,这个
早期国家的纽带并非如我们想像的大一统国家般紧密。相比之下,伊洛地区及其邻近地
区目前所发现的龙山时代城址无论是...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47 明代藩王约四分之一封在湖北,省博馆藏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及武当文物为代表的明代
精品文物系列,同样璀璨夺目。
其中,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出土于钟祥郢靖王朱栋墓,墓主人是朱元璋第23子。梅瓶腹部
分别绘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此瓶是王妃
郭氏生前心爱之物,考古发掘让其重现于世,让后人得以欣赏稀世珍宝。
明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镶宝石帽顶,顶端镶有1颗约200克拉的无色蓝宝石,是目前考古发
现最大的蓝宝石。同一墓葬出土两件金锭,其中一件有"西洋等处买到"铭文,是考古发
现有铭文记载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重要出土文物。
此外,馆藏明代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经文以黄金调制的金墨泥汁书于瓷青纸,颁赐武当
山紫霄宫保存,极为珍贵。 |
|
w********2 发帖数: 632 | 48 近年来,随着文峰塔、叶家山、郭家庙曾国墓地,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曾国考古备受瞩目。其中最为辉煌的仍是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全套65件,用青铜5吨,不仅是省博的"镇馆之宝",且与长城
、都江堰一起入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工程。同出土的还有32件编磬,钟、磬
合奏"金石之声",并共同铸有音乐铭文3755字,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此外,曾侯乙《二十八宿图》木衣箱,是我国迄今所见二十八宿全部名称的最早记载,
展现了2400多年前我国天文学的杰出成就。
省博楚文化馆更是陈列着大量璀璨的楚文物,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其中,战国中晚期彩
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情节性绘画,也是最早的通景彩画。彩
漆木雕小座屏,则是楚国漆器工艺的典范之作。
简牍是承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湖北各地出土了大量的战国、秦汉简牍。其中
,战国中晚期郭店楚简《老子》乙、《太一生水》,是所见最早的道教典籍。云梦睡虎
地秦简,共1100余枚,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体系最完善的秦代法律文书档案。 |
|
w********2 发帖数: 632 | 49 盘龙城商代早期大玉戈,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商代玉戈,其通体琢磨精细,薄而扁,
光润晶莹,制作十分精致,可见当时琢玉技艺之高超。盘龙城大青铜圆鼎,复原高85厘
米,口径55厘米,颈部饕餮纹,堪称商代早期第一鼎。
发现于崇阳的商代兽面纹青铜鼓,造型古朴,纹饰繁缛,实属罕见。该铜鼓的出现,可
能与武丁伐楚有关,目前国内仅此一件,另一件在日本。
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刻有鸟篆铭文,当年经郭沫若等一众考古
学家、古文字学家以书信往来形式开展了两月余的学术讨论,最终确认剑主人身份。
铸有"吴王夫差自作用甬(矛)"的错金铭文的吴王夫差矛,可与越王勾践剑媲美。这两件
绝世青铜武器,为何出现在楚地?专家称,吴国被越国打败,越国又被楚国所灭,这两
件器物可能是战利品或陪嫁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