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 发帖数: 2766 | 1 来自主题: _OccultWisdom版 - 阿兰若法 修行心法~~
《大宝积经》
阿兰若比丘。住阿兰若处行阿兰若法。
一心坚持解脱禁戒。善护戒众净身口意。无谀谄行净于正命。
心向诸定如所闻法。应忆念之勤正思惟。趣向离欲寂灭涅槃。
畏于生死观五阴如怨家。
观四大如毒蛇。观六入如空聚。善知方便。
观十二因缘离断常见。
观无众生无我无人无命。
解法空相行于无相。
渐损所作而行无作。
心常惊畏于三界行。
常勤修行如救头然。常行精进终不退转观身实相。
应生如是心观如是法。
当知苦本。断一切集。证于灭尽。勤修于道。
行于慈心安住四念处离不善法入善法门。
安住四正勤。入四如意足。护五善根。于五力中而得自在。觉七菩提分。勤行八圣善道
分。
受持禅定。以慧分别诸法之相。 |
|
k***g 发帖数: 7244 | 2 看到小白的一句评价,突然觉得用来形容“兰若寺”很恰当。
我一直在想,兰若寺该如何解?“兰若”本身就是寺,何来“兰若寺”之称?唯一
可以解释的就是,“兰若”并非“阿兰若”,而是“蘅兰芷若”,古乐府有云: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愿言追昔爱,情款感四时。
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
夜光照玄阴,长叹恋所思。
谁谓我无忧,积念发狂痴。
一个兰若,一个寺,一出上演在佛门净地的风花雪月,呵呵,恰如其分:) |
|
h******y 发帖数: 2025 | 3 cher mm旧签名档又上马了。。。
兰若来自梵文,阿兰若,即寺庙。另一个是“伽蓝”,住的僧侣多些。
兰若则人不多,在郊外林地。清静些。和尚也可以很吵的。
版名看来是从倩女幽魂里来得,不过香港人多搞出个“寺”字。
本来是从倩女幽魂里来的吧. |
|
|
r****n 发帖数: 8253 | 5 其实有点像佛陀时代所说的阿兰若
阿兰若:梵名 arinya,原意是寂静处或闲静处,兰若是和伽蓝相对而言,总之,人数
多的就叫伽蓝,人数少的就叫兰若。 又作阿练若、阿兰那、阿兰拏、阿练茹、阿兰攘
,略称兰若、练若。意译无诤、无诤声、无诤行、空寂,寂静处或闲静处,为森林、原
野、沙碛等之义。即距离村落或城市一拘卢舍乃至半拘卢舍处。由于离聚落不远,僧众
、信徒往来不困难,又因不近村,故最适宜修梵行。《大日经疏》卷三云(大正39·
616a)∶‘阿练若,名为意乐处,谓空寂,行者所乐之处。或独一无侣,或二三人,于
寺外造限量小房,或施主为造,或但居树下空地,皆是也。’ |
|
Y**u 发帖数: 5466 | 6 ☆─────────────────────────────────────☆
liugongqx (BBC) 于 h 提到:
现代的中国百姓和清代的百姓有何不同?清代百姓迷恋鸦片,现代人追逐金钱。而礼乐
崩坏,现代人则更甚。魂之不在,器又有何用?如果再来一次类似于鸦片的货币战争(
或者一直在进行?),我们的后人看待现在的我们和清代人又有何异?
☆─────────────────────────────────────☆
danalake (小可怜儿) 于 (Thu Aug 18 19:55:38 2011, 美东) 提到:
这些事情都是让我迷惑的,我也搞不清楚,
你为什么,根据什么有这种感觉?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现在人民币还不错啊,怎么会有货币战争?
就是发生了什么,我们的日子还不是照样过,还能怎么样?
怎么会对我们这些个体有什么影响?可能有影响吗?
☆─────────────────────────────────────☆
liugongqx (BBC) 于 (Thu Aug 18 20:58:22 2011, 美东) 提到:
最近听秘藏19...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7 我先来分享一个。
《大宝积经》中阿兰若比丘品里面的这一段,含有比较浓缩的佛法修行方法。每句话也
许都可以展开说很多。说次第也许有点勉强,但从净身口意说起,说到八圣道,还是有
那个意思的,我就先拿来充个数。
"阿兰若比丘。住阿兰若处行阿兰若法。
一心坚持解脱禁戒。善护戒众净身口意。无谀谄行净于正命。
心向诸定如所闻法。应忆念之勤正思惟。趣向离欲寂灭涅槃。
畏于生死观五阴如怨家。
观四大如毒蛇。观六入如空聚。善知方便。
观十二因缘离断常见。
观无众生无我无人无命。
解法空相行于无相。
渐损所作而行无作。
心常惊畏于三界行。
常勤修行如救头然。常行精进终不退转观身实相。
应生如是心观如是法。
当知苦本。断一切集。证于灭尽。勤修于道。
行于慈心安住四念处离不善法入善法门。
安住四正勤。入四如意足。护五善根。于五力中而得自在。
觉七菩提分。勤行八圣善道分。
受持禅定。以慧分别诸法之相。" |
|
Y**u 发帖数: 5466 | 8 ☆─────────────────────────────────────☆
Hermes99 (Hermes99) 于 (Sun Jul 8 23:14:21 2012, 美东) 提到:
觉得这个活动会很不错,会给大家带来些利益。斑竹看看,批准不。我有些钱,但
不多,还需要斑竹赞助。
参与的人每人每次五个包子。每人限于参加最多两次,两次参与之间要间隔5人次。
活动截止日就是此届斑竹(Yisu)任期结束的时候。
希望呢,分享一个你看过的修行方法,包含次第,字数大于50字。
出处暂时限于三处:
佛家的大藏经(不限版本),道家的道藏(不限版本),再加上个四库全书。
所谓修行方法,不一定就是求成佛求解脱的修行,可以是:治国、修身、齐家、求智慧
等等都可以。比如,你要是想分享如何成为钦天监的修行次第,也可以。
对次第的描述,可以细,可以粗,但要求起码有个有为的脉络。如果您觉得次第的话提
有点大,或者有其它的原因不能展开的话,也可以就该次第方法中的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经
典部分作一个介绍,或发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还有,希望不要把整本经都贴上。如果经太长,可以自己概括缩短一下,让大家能...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9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10 修行方法我觉得说的很集中很好的一段是这个,每一句都有很具体的方法...
分享一下。斑竹顺便看看能不能给个包子过年用。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四>>
阿兰若比丘。住阿兰若处行阿兰若法。
一心坚持解脱禁戒。
善护戒众净身口意。
无谀谄行净于正命。
心向诸定如所闻法。
应忆念之勤正思惟。
趣向离欲寂灭涅槃。
畏于生死观五阴如怨家。
观四大如毒蛇。观六入如空聚。
善知方便。
观十二因缘离断常见。
观无众生无我无人无命。
解法空相行于无相。
渐损所作而行无作。
心常惊畏于三界行。
常勤修行如救头然。
常行精进终不退转观身实相。
应生如是心观如是法。
当知苦本。断一切集。证于灭尽。勤修于道。
行于慈心安住四念处离不善法入善法门。
安住四正勤。入四如意足。护五善根。
于五力中而得自在。
觉七菩提分。勤行八圣善道分。
受持禅定。以慧分别诸法之相。 |
|
S**U 发帖数: 7025 | 11 提婆达多破僧,所标榜的,主要是「五法」,广律中都有说到,『四分律』叙述得最明
白。提婆达多以为∶「如来常称说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我今有五法,亦是头陀胜法
,少欲知足乐出离者∶尽形寿乞食,尽形寿著粪扫衣,尽形寿露坐,尽形寿不食酥盐,
尽形寿不食鱼及肉」(『四分律』卷四)。这是与头陀行相近的;头陀行值得称赞,这
五法可说更严格。于佛法缺少正见的,会迷迷糊糊的跟著走,还自以为了不起呢!
但所说的五法,各律传说也略有不同,惟『毘尼母经』(四)与『四分律』完全一致。
兹列表如下∶
(『四分律』)(『十诵律』)(『南传律』)(『五分律』)
常乞食─────受乞食────常乞食────常乞食
粪扫衣─────受衲衣────粪扫衣
常露坐─────受露坐────树下坐────八月露坐·四月住草庵
┌───不食酥乳
不食酥盐──────────────┤
└───不食盐
...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12 大乘是佛说 - 经论中的论证
一、大乘是佛说
《成唯识论》中,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
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
预记别。
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
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
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
。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
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
佛所说。
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
是佛说。
二、小乘经典,也承认大乘是佛说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13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学佛人一定要看)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错误地依止了毫无修行证量的
邪师,反而堕落更快。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此在决定依止之前,一定要小心
抉择观察避免被邪师所骗。
邪师多是打着佛陀正法的旗号,现与正法相似的形象,其言语行为极具迷惑性,对经论
了解不多的初学佛者最易上当。那么,邪师通常有哪些表现呢?
其一,喜好浮夸:有一类邪师常让弟子编写资料,将自己吹嘘成“法王”,“活佛”“
金刚上师”“大伏藏师”,“大禅师”等,逢人便发,如世间推销做广告一般。与人相
处,不论对方根基如何,千篇一律总会将话题引到自己是某某大师转世,某某活佛与自
己关系如何密切,某某社会名流是自己弟子等方面。真正的法王,活佛,伏藏师等决不
会以此为标榜,反而会故意隐瞒自己的功德,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会障碍修行。例如藏
地大德华智仁波切宁玛派传承祖师,却经常自称“老狗”“疯狗”,以隐藏行迹证量。
另外,善知识即使为令弟子生起信心而透露自身功德,也是随缘而说,且是在弟子已经
依止后,而非在初见时。
其二,不具传承:传承是指至自己的上师,每一代皆依正法修持,而对心性...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7 | 14 多谢大家这几天的支持和集思广益!
在板名问题上,我经过思考的结果是:
兰若寺
ghost
我认为,这个名字对于一个论坛很重要,应该更重视个性,让大家广为
传唱。。。。如果叫个鬼阿神阿什么的和其他的鬼故事 论坛无法区分。
以后让所有喜欢鬼故事,鬼文化的网友提起兰若寺,就知道是mit bbs
而不是提“mit bbs的鬼板”这个冗长的名字。。。所谓品牌效应!
我们的朱总理就特别强调了上海的water front的post card景色,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我觉得这个名字,文化韵味不错,也不晦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鬼板。
至于英文名字,我不喜欢marvel这个词,我觉得ghost就很好。还有一个提议
the others...不过这个名字不够直白。
我相信这个板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人鬼神都欢迎!
希望大家都来作贡献!! |
|
c*****h 发帖数: 14923 | 15 总觉得这个后期有点闷,混响不够。间奏我唱那两句“阿”是用cathedral的混响模式,但是用在主歌部分好像又太重了。求高人指点。
兰若词
既然此生已错过
告诉我你梦到什么
你说爱恋只是场错
我似曾记得
陷战人间几回合
葛藤花又爬满兰若
月照轻纱夜风灵波
要发生什么
掌心的线断了连络
似幽魂飘过
惹来太多牵扯
一滴泪滑落
有意碰落他的烛火
都快忘记相逢为何
心事难说破
情比纸伞斑驳
他写聊斋时遣词了太多寂寞
如果来世也错过
兰若寺会记载什么
尘埃落定花开无果
我怎么躲呢
夜雾中谁哼着歌
时而平静 时而曲折
过客总是醉或梦着
传成了传说
掌心的线断了连络
似幽魂飘过
惹来太多牵扯
一滴泪滑落
有意碰落他的烛火
就要忘记相逢为何
心事难说破
情比纸伞斑驳
他写聊斋时遣词了太多寂寞
为我逆天有何不可
你总该记得
曾经为情所惑
凡人总难舍
爱过恨过也就罢了
偏要回眸动了心魔
这千年寂寞
奈了红尘几何
剩一世无双的你仍眷恋着我 |
|
Y**u 发帖数: 5466 | 16 阿姜查
你们听过舍利弗指导弟子富楼那(Punna-mantani)的故事吗?我是在刚出家时听到这个
故事的,它从此就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有一个比丘想要修阿兰若苦行,因此他的老师舍利弗,给了他一些指导。舍利弗问他:
「富楼那!当你从事阿兰若苦行时,如果有人问你:「佛陀死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怎
么回答他?」
这个比丘回答:「如果有人问我,我会说色、受、想、行、识,生起之后就会消灭。」
就是这样,那是正确的回答。舍利弗在让他修苦行之前,先检验他的见解。他具有正见
,五蕴有生就有灭。他是一语道破。了解这点之后,你应该进一步思惟并开发智慧,以
便看得更清楚。它不只是生与灭而已,最后是要认出你真正的心。你还是会经验到生与
灭,但是你不会再陷入快乐之中,当然痛苦也无法再跟着你。贪爱与执着都会消失。
学生:你似乎在暗示,五蕴之外还有个什么东西,它是本心或……?
阿姜查:它没有名称,一切都结束了。有人想要称它为本心或其他名字,不过,所作皆
办,不受后有。原来的东西都灭尽了。
学生:因此它不叫做本心。
阿姜查:依照世间的惯例,我们可以那样说。如果没有任何惯例,就无法谈论事情,没
有原本、旧、新,或其他概念 |
|
a*****y 发帖数: 33185 | 17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18 念咒可以得神通,这几乎没什么争议,各种外道通过咒语干一些事情,在许多国家与地
区有记载,不奇怪。但是,这又如何?所谓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是个正常人,谁
不知道。佛经记载:当释迦族遭受灭族之难时,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以为钵能救人,结
果活人成了血水。目连常以神通救人度人,但他最后被执杖外道打死的。大阿罗汉迦留
陀夷以种种善巧方便,神通变化度了九百九十九家信佛学佛,证到初果以上的圣阶圣位
,但到第一千家时,迦留陀夷尊者被暗杀后埋尸粪坑。仙道比丘本为国王,出家后证阿
罗汉果。一次,返国途中,他的儿子误以为他将收回王位而谋杀他,他不忍儿子造下杀
父与阿罗汉的双重逆罪,想以神通力逃脱,但不行了,连“神通”二字也忘了。莲花色
比丘尼,尼众里神通第一。一次,她在阿兰若处遇到了色狼,她问色狼爱她什么,美丽
的眼睛吗?好,她以神通把眼球挖出送他,色狼恼羞成怒,说她玩弄妖术,将她狠狠地
毒打了一顿。(因此佛陀制戒,不许尼众住阿兰若处。)
现实中,宣化上人曾调侃说:喇嘛虽说会念咒,但与毛主席一相比,其咒也不灵了,至
今仍然是流亡政府,身为难民。当前的现实:包括汶川大地震在内,至今为止在密宗集
中地方,屡屡...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19 念咒可以得神通,这几乎没什么争议,各种外道通过咒语干一些事情,在许多国家与地
区有记载,不奇怪。但是,这又如何?所谓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是个正常人,谁
不知道。佛经记载:当释迦族遭受灭族之难时,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以为钵能救人,结
果活人成了血水。目连常以神通救人度人,但他最后被执杖外道打死的。大阿罗汉迦留
陀夷以种种善巧方便,神通变化度了九百九十九家信佛学佛,证到初果以上的圣阶圣位
,但到第一千家时,迦留陀夷尊者被暗杀后埋尸粪坑。仙道比丘本为国王,出家后证阿
罗汉果。一次,返国途中,他的儿子误以为他将收回王位而谋杀他,他不忍儿子造下杀
父与阿罗汉的双重逆罪,想以神通力逃脱,但不行了,连“神通”二字也忘了。莲花色
比丘尼,尼众里神通第一。一次,她在阿兰若处遇到了色狼,她问色狼爱她什么,美丽
的眼睛吗?好,她以神通把眼球挖出送他,色狼恼羞成怒,说她玩弄妖术,将她狠狠地
毒打了一顿。(因此佛陀制戒,不许尼众住阿兰若处。)
现实中,宣化上人曾调侃说:喇嘛虽说会念咒,但与毛主席一相比,其咒也不灵了,至
今仍然是流亡政府,身为难民。当前的现实:包括汶川大地震在内,至今为止在密宗集
中地方,屡屡... 阅读全帖 |
|
b***e 发帖数: 4591 | 20 原谅我后知后觉阿,一直不知道兰若寺典故出自哪里。。。
今天看倩女幽魂2,最后请出山的一个老道就是在兰若寺藏着。
呵呵 |
|
c*****g 发帖数: 76 | 21 《发菩提心论》讲“若欲疾得无上菩提,当修七法。何谓为七?”如果你想得到很高的
果位,必须要修七个法,是哪七个呢?里面有很多我们应该守住的戒律,守住之后,就
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成为菩萨。很多人一辈子修心,成不了菩萨,就是不知道到底要
守哪些戒。
“一者菩萨当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所谓诸佛及诸菩萨”,学佛人一定要靠近善知识
;“若声闻人”四圣道第一道是声闻道,第二道是缘觉道,声闻人是自修的人,自己修
得很好,他出来跟你们讲法,就是声闻人;“能令菩萨住深法藏诸波罗蜜”,深法藏就
是佛法含的宝藏,无量的妙法称为法藏。接触了善知识和声闻道的菩萨,能够令我们得
到甚深的奥妙和无量的宝藏,让我们的心到达彼岸,所以“亦是菩萨善知识也”。
“二者菩萨应当亲近出家”,我们学佛人应该亲近好的出家人;“亦当亲近阿兰若法”
,阿兰若就是一个空的寂静的地方,像庙堂、观音堂,法就是地方,法堂;“离于女色
”,离开女色,看见女色没有关系,不能心动;“及诸嗜欲”,所有的欲望都不能有,
想多吃一点、特别喜欢花、喜欢衣服穿得好看……都是欲望,都不行;“不与世人而共
从事”,学佛人不能世俗,不能跟那些嘴巴里整天胡说不学佛的...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22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3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4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25 录自:缅甸帕奥禅师(Pha-AukSayadaw),《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第三届帕奥禅
修营期中2000.5。
问:(以下这些问题一起回答)
一、在佛陀的时代有菩萨吗?如果有,他是否证悟任何道果,或者他只是一个凡夫?
二、为什么圣者(ariya)无法成为菩萨?
三、声闻弟子(savaka)能改变心意作菩萨吗?若不能,原因何在?
四、若遵循禅师的教导而修行,禅修者能够证悟须陀洹道果(sotapatti-maggabana
and sotapatti-phala-bana)。禅修者能否因为行菩萨道的誓愿而不证入道果呢?
答:在证悟道果之前,禅修者可以改变心意。证悟道果之后就无法再改变心意,因为根
据佛陀在许多经中的开示,「道」是一种「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固定法)的
法则。此固定的法则说:须陀洹道(sotapatti-magga)能产生须陀洹果(sotapatti-
phala)。须陀洹能成为斯陀含(sakadagami),但不能退为凡夫。斯陀含能成为阿那
含(anagami),但不能退为须陀洹或凡夫。阿那含能成为阿拉汉,但不能退为斯陀含
、须陀洹或凡夫。阿拉...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26 摘自 释智诚 法师 般若锋兮金刚焰
五部大论和三主要道基本都是显教法义,关于密法,于此不便详述。谨恭录至尊上师益
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中有关“九乘次第”(前译宁玛派判教体系)的内容
,愿有缘之士能从中领略藏地显密教法之概貌: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正是因为以‘见’分乘,故宁玛巴自宗把内道从最低的声闻乘至最顶大圆满之间分
为九乘是有道理的,如同乘虽然有由低到高的众多安立方法,而安立为三乘有道理一样
。(中略)众生根机粗略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每种又可各自分为三种,即下下根,
下中根、下上根……直到上上根。调伏下下根众生的是声闻乘,调伏下中根的为独觉乘
,调伏下上根的为菩萨乘,这三乘总称为招引出离外三乘(因显宗分开轮回、涅槃,而
招致轮回的根本是集谛,消除集谛而引导众生出离轮回获得涅槃之乘为招引出离外三乘
);调伏中下至中上根的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三乘总称为苦行明觉内三乘(以极
多苦行,而明了佛所讲胜义之乘,为苦行明觉内三乘);调伏上下到上上根的为大瑜伽
(玛哈约嘎)、随类瑜伽(阿讷约嘎)、最...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7 ☆─────────────────────────────────────☆
SeeU (See you) 于 (Mon Jul 25 12:07:46 2011, 美东) 提到:
依原始佛典,佛陀成道后,认为众生难以证悟微妙之法,并不想说法,浪费力气。经梵天劝请后,佛以天眼观察,有ㄧ些众生烦恼不多,可以证悟,才到鹿野苑初转法轮,说四圣谛。
依大乘经,如金刚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说>∶「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盘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扒搿媚肽獭>谝磺蟹鹕布⒊臼伲忠磺兄谏H缡切榭战缇。谏缇。谏稻 V谏衬站 N掖巳扒胛抻星罹 D钅br />
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的大心大愿,多么令人动容。
两个说法比较,从佛陀不想说法,到菩萨愿度尽众生,这是巨大的差别。以佛陀的智慧,难道不清楚自己想作什么,能作到什么吗?从另一角度想,佛陀是如何看众生呢?是只有少数能解脱,还是一切众生都会成佛?
杂阿含经中,佛陀回答...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8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五百位悠闲自在的扎德沃青年,他们经常到景色明媚、鸟语
花香的公园里去玩,一面编织各种花蔓作头饰,一面享受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早上,
世尊着衣持钵去城中化缘,这五百位扎德沃青年在很远处就看见佛陀的金色身相,当下
生起无比的欢喜心,纷纷跑到世尊前供上各种花鬘,恭敬顶礼,右绕三匝后,才依依不
舍地离去。
世尊此时破例微笑,身放白、红、黄、蓝四种光,上照天界,下彻八寒八热地狱。地狱
众生各自觉得冷暖舒适,误以为业报已尽,当转生他方世界,后来知道是世尊的慈光消
除他们的寒苦热恼,便对世尊生起极大的信喜心,因此转生到各个天界。
佛光随后绕三千大千世界三匝,复入白毫间。阿难尊者见了,恭敬合掌请问:「世尊!
如来正等觉无因无缘不会放光微笑,今世尊以什么因缘面显微笑、身放四光?希望为我
们解说,我们乐意听闻。」
佛告阿难:「正是,正是。如来正等觉无因无缘是不会放光微笑的。今天有五百扎德沃
青年以信喜心供养鲜花,右绕我三匝的缘故,他们于十三大劫中不会堕入恶趣,再十三
大劫转生天界,享受欲乐,然后转人身,出家修行,在阿兰若处独修三十七道品,而得
独觉果位,名字为无愿独觉。以这个因缘,...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9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五百位悠闲自在的扎德沃青年,他们经常到景色明媚、鸟语
花香的公园里去玩,一面编织各种花蔓作头饰,一面享受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早上,
世尊着衣持钵去城中化缘,这五百位扎德沃青年在很远处就看见佛陀的金色身相,当下
生起无比的欢喜心,纷纷跑到世尊前供上各种花鬘,恭敬顶礼,右绕三匝后,才依依不
舍地离去。
世尊此时破例微笑,身放白、红、黄、蓝四种光,上照天界,下彻八寒八热地狱。地狱
众生各自觉得冷暖舒适,误以为业报已尽,当转生他方世界,后来知道是世尊的慈光消
除他们的寒苦热恼,便对世尊生起极大的信喜心,因此转生到各个天界。
佛光随后绕三千大千世界三匝,复入白毫间。阿难尊者见了,恭敬合掌请问:「世尊!
如来正等觉无因无缘不会放光微笑,今世尊以什么因缘面显微笑、身放四光?希望为我
们解说,我们乐意听闻。」
佛告阿难:「正是,正是。如来正等觉无因无缘是不会放光微笑的。今天有五百扎德沃
青年以信喜心供养鲜花,右绕我三匝的缘故,他们于十三大劫中不会堕入恶趣,再十三
大劫转生天界,享受欲乐,然后转人身,出家修行,在阿兰若处独修三十七道品,而得
独觉果位,名字为无愿独觉。以这个因缘,... 阅读全帖 |
|
m******l 发帖数: 613 | 30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
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
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散于
地;宝树行列,枝叶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场一切庄严于中影现
--------------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有十种名号,似乎对应着觉悟对迷惘的十番救护。天人师应验了希饶僧格感动扎什伦
布的缘起,而正遍知则成了班禅喇嘛在这娑婆世界引人膜拜的表达。强巴佛,这位以慈
悲心超越凡夫相获佛授记的阿逸多,圆满点明了人道纷扰的心性最终的归属。
绛红的院墙,金色的屋顶,艳如点唇,紧抿着护持最珍贵的教法;炫似眉眼,张扬着鼓
励最动荡的心绪寻求深刻的安宁。班禅喇嘛的名号,保留着层叠经藏下八万四千劫后摒
弃分别见的慈悲,珍藏着等觉位以来四十八大愿的勇猛,三大阿僧祇劫历练成净土世界
对轮回有情的细微惜怜。显密同修,三乘普受。 这座象征着佛智深若大海的所在,将
一撇一捺走向的全部经墙铺满文殊智慧的风帆。而空灵,正是在这样的 |
|
f*******8 发帖数: 3612 | 31 因为关于楞伽经的争论,我挡下此经来看看,
还没看完,见到这一段,先放在这里。
其中有说:
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
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
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
。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
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二乘地暂时止息。究
竟当成无上正觉。世尊。路迦耶等诸外道辈。起有无见执着断常。尚有遮禁不听食肉。
何况如来应正等觉。大悲含育世所依怙。而许自他俱食肉耶。善哉世尊。具大慈悲哀愍
世间。等观众生犹如一子。愿为解说食肉过恶不食功德。令我及与诸菩萨等。闻已奉行
广为他说。尔时大慧菩萨重说颂言
菩萨摩诃萨 志求无上觉 酒肉及与葱 为食为不食
愚夫贪嗜肉 臭秽无名称 与彼恶兽同 云何而可食
食者有何过 不食有何德 惟愿最胜尊 为...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2 龙树菩萨在印度、中国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热烈的宗教生命
,受到后人高度的赞扬,在过去的历史中,龙树的思想曾被热烈的讨论并遵循著。如今
的学佛者似乎已渐不与闻其宗风,尤其是其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中论』,一般人对之
,颇有误阂之感。古代的思想对于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时空的隔碍,不过『中论』对于
国人,几乎已被定型为「艰涩难解」,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学者以逻辑或
哲学之纯学术立场来研究『中论』,似乎透露出「不透过『中论』梵文原典的研究,不
足以探究其真义」之异样音声,于是『中论』被禁制在学术界的象牙塔中(笔者意指缺
乏宗教之实践性,并非贬斥学术),一般佛教徒似乎也仅能远眺「龙树之门墙,不得其
门而入」。笔者愿意从宗教的立场,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略为条述『中论』与阿含在
思想上的关涉,并提供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灵救济之道。
一、『中论』的复古精神(与阿含之关涉)--以离邪见为主
我们这个「无明隐覆」的世间,一切不和谐安乐及焦恼不安的根源,『杂阿含』五
四六经及『中阿含』「苦阴经」告诉我们,乃是「见诤」与「欲诤」。前者是见解、观
念及思惟方法上错谬的「执...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3 Background:
妙贤与摩诃迦叶都是喜欢修行的人,他们婚后是一对离欲夫妻,分床而睡。
"迦摄波" below->摩诃迦叶 (Mahākāśyapa)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23/1443_002.htm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卷第二
尔时妙贤。既无所依不闲时务。
但覩外相便生敬重。遂诣无衣外道而为出家。此女容仪端正无匹。外道既见咸生
染心。虽极厌污不能远离。遂被五百无衣外道共行非法。妙贤骂曰。仁等作此鄙恶之行
。岂成修道。女身柔软。既被轻辱受苦难堪。即以其事告无衣外道女。诸女答曰。汝可
往诣大师晡刺拏处具述斯事。女闻此教。便诣师所礼双足已。作如是言。我今遭厄极受
辛苦。幸愿慈悲曲垂恩济。彼便报曰。我由斯众恭敬尊重多获利养。如其制约悉皆分散
。令我门徒遂成衰减。任随彼意我不能知。既见殷懃遂行泥印。令二百五十人以
为番次。时此女人稍减忧恼。
------------------------
无衣(露形)外道 taking turns.
------------------------
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学佛人立誓修学佛菩提道,就要行菩萨道;而行菩萨道所应当修学的内容是什么?
譬如说在《解深密经》当中,观自在菩萨向 佛请问:【“世尊!是诸菩萨,凡有几种
所应学事?”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
辱、精进、静虑、慧到彼岸。”】(《解深密经》卷4)这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静虑以及智慧六种菩萨所应学事,是菩萨六度,或者称为六波罗蜜或六波罗蜜多。波罗
是彼岸,蜜或蜜多就是到,合起来波罗蜜或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而度,则是解
脱系缚的意思。因为菩萨就是要借著这六种修学,而能够解脱生死轮回的烦恼系缚度到
彼岸,所以称为六度—六波罗蜜。或许您已经注意到,一般我们讲六度波罗蜜,不是布
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般若吗?般若就是实相智慧,简称为智慧,这可以理
解;可是《解深密经》中为什么要把“禅定”改为“静虑”呢?其实如果去阅读 玄奘
菩萨翻译的经论,除了《解深密经》之外,像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以及一百卷的《瑜
伽师地论》,也都是以静虑来称菩萨六度波罗蜜中的第五度,就是一般所称的禅定波罗
蜜。那么“静虑”和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究竟是同还是异呢?... 阅读全帖 |
|
t********l 发帖数: 996 | 35 我也很诧异,IPAD录歌很原汁原味,声音没有任何修饰,为何这个MM录得不一般阿? |
|
t********l 发帖数: 996 | 36 我也很诧异,IPAD录歌很原汁原味,声音没有任何修饰,为何这个MM录得不一般阿? |
|
b********1 发帖数: 2861 | 37 朔风从传音螺里出现就觉得很难过。然后在《心之火》的音乐里回顾了霓漫天和朔风的
交往过程。最后朔风说,如果还有来世,不会像今生一样。但是朔风是石头啊,女娲石
不会有来世的,就像沉晔和阿兰若一样,影子是不会有来世的。
看到现在感觉是给霓漫天铺的黑化的整个过程过渡是最自然的。大小姐,有父亲宠,有
男友开解,族里的长辈也没有欺负她,到现在失去父亲,失去男友,失去镇派的宝物。
临时担起蓬莱岛掌门的位置。 |
|
b********1 发帖数: 2861 | 38 是的,那是在番外的《遗神书》里交待了白子画要寻找适当的时机去寻找花千骨把她带
回来,而不是就扔在蛮荒。其实以花千骨的能力,在蛮荒虽然辛苦些,但是命是保住的
,她身上的101剑也自动愈合了,何况后来还有哼唧保护,蛮荒没有比哼唧更厉害的怪
兽了。
这跟《三生三世枕上书》一样,帝君把凤九留在梵音谷里的阿兰若之梦,是因为那里的
环境适合她恢复,时机成熟了她身体好了就把她带出去了。好像现在古风小说都喜欢这
么写,这样就创作了一个男女单独相处,或者分开后看清彼此的真心的环境。 |
|
k***g 发帖数: 7244 | 39 -_-|| 兰若三大头牌你都不识得,要好好学习啊 |
|
y********a 发帖数: 270 | 40 惭愧惭愧,今儿好好认识一哈
-_-|| 兰若三大头牌你都不识得,要好好学习啊 |
|
r****n 发帖数: 8253 | 41 其时,世尊即从座起而往讲堂,坐所设座已,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我将宣说七不退法,且谛听善忆念。”
诸比丘应诺世尊曰:“唯然,世尊。”世尊如是曰:
“诸比丘!只要诸比丘常集会、多集会,则应预期诸比丘之兴盛而非衰亡。
又,诸比丘!只要诸比丘常集会,相起相尽力于僧伽职务,诸比丘!则应预期诸比丘
之兴盛而非衰亡。
又,诸比丘!只要诸比丘依照未制立者不制立,已制立者不废,实行所制立律法,
诸比丘!则应预期诸比丘之兴盛而非衰亡。
又,诸比丘!只要诸比丘恭敬、尊崇、供养年高德重、富于经验之诸长老,僧伽之
师父,僧伽之导师,并听受彼等忠告,诸比丘!则应预期诸比丘之兴盛而非衰亡。
又,诸比丘!只要诸比丘不生起导致生死轮回之贪欲,不为此所支配,诸比丘!则应
预期诸比丘之兴盛而非衰亡。
又,诸比丘!只要诸比丘仍乐住阿兰若,则应预期诸比丘之兴盛而非衰亡。
又,诸比丘!只要诸比丘善护其念,使得未来之良善同梵行者能来,已来之良善同
梵行能安住,诸比丘,则应预期诸比丘之兴盛而非衰亡。
诸比丘!只要此七不退法存在于诸比丘中,依此七 |
|
S**U 发帖数: 7025 | 42 善星比丘(传说)是佛为太子时之子。从这一点就可以判断捏造他的故事的人对佛陀事迹不熟悉,因为佛陀只有一个儿子,叫罗睺罗,是佛陀出家后才出生的,这是佛教界共同的说法。阿含经与律藏也只提到罗睺罗。
大智度论卷第十七
外道如此,佛弟子中亦有。一比丘得四禅,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禅时,谓是须陀洹;第二禅时,谓是斯陀含;第三禅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禅时,谓得阿罗汉。恃是而止,不复求进。命欲尽时,见有四禅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盘,佛为欺我。恶邪生故,失四禅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即生阿鼻地狱。诸比丘问佛∶某甲比丘阿兰若,命终生何处?佛言∶是人生阿鼻泥犁中!诸比丘皆大惊怪∶此人坐禅、持戒,所
由尔耶?佛言∶此人增上慢,得四禅时,谓得四道故。临命终时,见四禅中阴相,便生邪见,谓无涅盘;我是阿罗汉,今还复生,佛为虚诳。是时即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即生阿鼻地狱中。是时佛说偈言∶
多闻持戒禅,未得无漏法;虽有此功\\德,此事不可信!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8/1509/017.htm
善星比丘的故事,应当与此传说有...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922 | 43 善星比丘做佛侍者二十年没有见到佛的任何功德.
事迹不熟悉,因为佛陀只有一个儿子,叫罗睺罗,是佛陀出家后才出生的,这是佛教界
共同的说法。阿含经与律藏也只提到罗睺罗。
洹;第二禅时,谓是斯陀含;第三禅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禅时,谓得阿罗汉。恃是而
止,不复求进。命欲尽时,见有四禅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盘,佛为欺我。恶邪
生故,失四禅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即生阿鼻地狱。诸比丘问佛∶某甲比丘
阿兰若,命终生何处?佛言∶是人生阿鼻泥犁中!诸比丘皆大惊怪∶此人坐禅、持戒,所
生邪见,谓无涅盘;我是阿罗汉,今还复生,佛为虚诳。是时即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
终即生阿鼻地狱中。是时佛说偈言∶ |
|
r*****d 发帖数: 922 | 4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
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
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
散于地;宝树行列,枝叶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场一切庄严于中影现。其菩提树高显
殊特:金刚为身,琉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疏,垂荫如云;宝华杂色,分
枝布影,复以摩尼而为其果,含辉发焰,与华间列。其树周圆咸放光明,于光明中雨摩
尼宝,摩尼宝内,有诸菩萨,其众如云,俱时出现。又以如来威神力故,其菩提树恒出
妙音,说种种法,无有尽极。如来所处宫殿楼阁,广博严丽充遍十方,众色摩尼之所集
成,种种宝华以为庄校;诸庄严具流光如云,从宫殿间萃影成幢。无边菩萨道场众会咸
集其所,以能出现诸佛光明不思议音。摩尼宝王而为其网,如来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
皆从中出;一切众生居处屋宅,皆于此中现其影像。又以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间,悉
包法界。其师子座,高广妙好:摩尼为台,莲华为网,清净妙宝以为其轮,众色杂华而
作璎珞。堂榭、...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45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6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7 济群法师撰《问答录》缘起
济 群
近年来,在汉地及欧美地区都出现了藏密热的趋势。作为佛教的一支,藏传佛教能够在
当代社会得到广泛弘扬,令人感到欢喜无量。
我对藏传佛教的印象,最初是来自一些有关“印度佛教史”的学术著作中。作者因受
现代学术思潮的影响,对藏传佛教多持批评态度。我本人对采用学术方法治佛学也颇不
以为然,因为我觉得佛法应该从“见”和“证”两个方面去衡量。而随着了解的深入,
所见所闻都告诉我,对藏传佛教不应如此轻率地予以否定。
应该说,藏传佛教的确有其非常殊胜的一面。如对出离心、菩提心和正见的重视,及
严谨的道次第和教育制度。尤其是在教法之外还保持了证法的传承,不仅为我们提供一
套可供实践的操作方法,更包括了许多修行上的特殊方便。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的地方。
当然,藏传佛教也有着与汉传佛教大相径庭之处,如政教合一、双身修法、不禁肉食
、世袭的教法传承等等,在藏传佛教的特定时期和特殊人物身上,虽然具有它的正面作
用。但和我们所接受的佛法理念却悬殊很大。如果站在汉传或南传佛教的角度去看,很
难对这些做法产生认同。由此可见,藏传佛教实在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佛教。而它所根植
的,又是...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48 来自主题: _OccultWisdom版 - 阿兰若法 当知苦本。断一切集。证于灭尽。勤修于道。
苦谛应知,集谛应断,灭谛应证,道谛应修。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为灭谛故,修行于道;离诸苦缚,名得解
脱。
异色、断受、灭想、止行、识空,为五蕴空禅。 |
|
c****t 发帖数: 19049 | 49 第二卷 百花杀 第三十六章 跑了
‘找小姐’这三个字,宋阳已经快二十年没听到过了,感觉又古怪又亲切,忍不住笑了
。而苏杭则毫无征兆地欢呼一声,就那么飞扑过来,一把抱住了他,又开始使劲摇晃…
…她是真心喜欢他,总也抱个不够。
等开心够了,苏杭放松怀抱,拉着他来到桌前:“坐下说……”刚说了三个字,她
突然皱起了眉头。
桌上有灯,附近明亮,苏杭看出宋阳面色发灰,俏脸上的欢喜陡然散去:“病了?
还是受伤?”
宋阳一笑:“受了点伤,调养一阵就好,不是和你说过我自己就是大夫么,不妨事
。”
可苏杭沉下了脸:“谁打的?”她目光变了,仿佛一头年轻的母狮,发现自己最珍
爱的幼崽正在被鬣狗追逐时的眼神,愤怒、阴狠、怨毒,以及…浓浓的血腥气。
宋阳挥手打乱了她的目光,笑道:“昨晚闹了点误会,现在没事了,伤我的人也算
我的长辈……”
不料苏杭却摇了摇头:“我不管,打你就不行。”这世上所有人在苏杭看来都不算
数,除了眼前这个刚刚找到的同类,宋阳是她眼中唯一的人。他被人伤了,她便不依不
饶,即便伤宋阳的那个,是他认可的长辈也不行……宋阳是人,但宋阳这个世界的亲戚
不是人,就这么简单。
苏杭凶猛,她不讲理,她最喜欢...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50 第二卷 百花杀 第三十六章 跑了
‘找小姐’这三个字,宋阳已经快二十年没听到过了,感觉又古怪又亲切,忍不住笑了
。而苏杭则毫无征兆地欢呼一声,就那么飞扑过来,一把抱住了他,又开始使劲摇晃…
…她是真心喜欢他,总也抱个不够。
等开心够了,苏杭放松怀抱,拉着他来到桌前:“坐下说……”刚说了三个字,她
突然皱起了眉头。
桌上有灯,附近明亮,苏杭看出宋阳面色发灰,俏脸上的欢喜陡然散去:“病了?
还是受伤?”
宋阳一笑:“受了点伤,调养一阵就好,不是和你说过我自己就是大夫么,不妨事
。”
可苏杭沉下了脸:“谁打的?”她目光变了,仿佛一头年轻的母狮,发现自己最珍
爱的幼崽正在被鬣狗追逐时的眼神,愤怒、阴狠、怨毒,以及…浓浓的血腥气。
宋阳挥手打乱了她的目光,笑道:“昨晚闹了点误会,现在没事了,伤我的人也算
我的长辈……”
不料苏杭却摇了摇头:“我不管,打你就不行。”这世上所有人在苏杭看来都不算
数,除了眼前这个刚刚找到的同类,宋阳是她眼中唯一的人。他被人伤了,她便不依不
饶,即便伤宋阳的那个,是他认可的长辈也不行……宋阳是人,但宋阳这个世界的亲戚
不是人,就这么简单。
苏杭凶猛,她不讲理,她最喜欢...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