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阿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e
发帖数: 29053
1
我拍的海鸥阿!!!
全跑了!!!还壮观的海鸥群阿! 心里面美的。。。。。。。在LCD上看是多么的perfect
豆腐都可以撞死了,如何和朋友交代阿!
J****0
发帖数: 2400
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阿里布達年祭 44 破碎虛空篇
【阿里布達年祭】 44 破碎虛空篇
作者:弄玉
出版:河圖文化有限公司
出處:失落手打論壇
本集簡介:
領著兩個第六級修為和一個第七級修為摸去黑龍會的東海老巢偷東西,怎麼想
怎麼沒把握,既然這段路途不算短瘓瘌瘊瘍,匱匰厬厭搞個集體特訓應該不錯;被白起
操了幾千幾百年,沒有練成絕世高手箝箔箘箸,粽粻綿緂至少也是個特訓專家——嗯,
既不能打傷打殘又要逼出極限,辦個亂鬥脫衣特訓吧!

拉薩駐紮了黑龍會的新七大海將軍之一,聽說與此人交手無一生還僣僛僖僩,瘓瘌瘊瘍
這種鬼話我當然不會信,但這傢伙擺出的陣勢卻讓我很難招架!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第二話 化明為暗 重啟旅程
第三話 實戰過招 循環漸進
第四話 正義一方 邪惡對抗
第五話 邪無第一 舉世皆黑
第六話 虛張聲勢 玉石俱焚
第七話 骨肉相連 三位一體
第八話 熱烈歡迎 衣錦榮歸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喂!方仔,一個人悶在那裡幹什麼呢?你重傷初癒,應該要多休息才對啊!」
「我正在想論文的題材,之前已經有些想法,趁現在做點整理。」
「哦,有趣,方青書大少的新論文,這個我也好奇,你寫什麼題目?軍...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敦:法语微言Zz
1.以法对答
1979年12月18日,国王与王后陛下私下拜访了龙普。向他问候健康、与他对谈佛法之后
,国王发出一问: “在断弃杂染时,应当首先断弃那些?”
龙普答:
“种种杂染在内心成群升起。直接观心。哪个杂染先升起,就先断弃哪个。”
----------------------------------------------------------------------------
----
2.不违拒造作
每次两位陛下拜访龙普之后,告辞时,国王会说: “我们恳请您,继续维护您的诸蕴,
让它们活过百岁,让大众有一个崇敬的对象。您可以接受我们的恳请吗?”即使这只是
一种礼节,是国王祝福龙普的一种形式,龙普也不敢接受,因为他不能违拒造作的本性
。因此他会如此答复:
“恐怕我不能够接受。这完全取决于造作的自然发展。”
----------------------------------------------------------------------------
----
3.四圣谛
1956年雨安居的第一天,一位林居禅修传统的比丘长老来拜见龙普。龙普对一些甚深主
题给予一番指教之...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5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作者]阿姜李-达摩达罗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Keeping the Breath in Mind and Lessons in Samadhi
by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Thanissaro Bhikkhu
目录
阿姜李简介
英译者前言
中译者前言
念住呼吸
•引言
•禅修前行
•方法一
•方法二
•禅那
•禅定开示
•呼吸禅定入门
•基本功
•心的照料与滋养
•一步一步培育心力
•就在你的鼻端
•观察与评估
•放开的艺术
•使呼吸更精细
•直路
•安止处
•正定
•真相与它的影子
•造作
•超越对错
•零点
附录
词汇表
英译者后记
福德回向诵文
尊者阿姜李简传
阿姜李1906 年出生于泰国东北部乌汶府乡...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6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31 11: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庄朝晖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都是关于认识论的,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
尝试进行南传概念法、有为究竟法与涅盘法与北传唯识学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
性和圆成实性)的比较,或许有助于双方的交流。
1、 概念法与遍计所执性
概念法属于世俗谛的范畴,根据阿毗达摩:“世俗谛是指世俗的概念或观念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组成我们世间还未受到分析的种种现象,如:有情、人、男人、女人、动物,
以及看似恒常不变的事物。于《阿毗达摩论》的观点,这些现象并没有究竟实质,因为
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实际上并不是不可再分解的究竟法。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概念化与
不真实的。它们只是由心构想而成的产物,并非基于其自性而存在的究竟法。”
唯识学的遍计所执性是指:遍计为‘周遍计度’义。所执是指对象。即于因缘性诸法,
不能看到其本然的真相,而浮起主观的、虚妄的揣度,加上我法的妄执所现的对象。《
解深密经》云:“遍计所执性者...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7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8
宗萨钦哲仁波切珍贵开示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9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0
http://sss2002.51.net/books/ddncfjds/ddncfjds007.htm
第四章  阿姜查 ACHAAN CHAA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阿姜查(Achaan Chaa)出生于泰国北部寮国人区的一个温馨的农村大家庭。年幼
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具足比丘戒。当沙弥时即研读基本经教,这已超出当时乡村的
四年教育水准。长大后追随几位寮语系统的师父修学,过着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他苦
行和云游数年,夜宿林间树下,并且在阿姜曼Achaan Mun,泰寮地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
名大师)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但却在那段因缘里豁然开悟。几年之后,阿姜查回到自
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这个地方荒无人迹,众人皆知,是个布满
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没之处,但对在山里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个极理想的场
所。由于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众以及在家居士前来请益并留下来跟他修学,一间很大的
道场就在他的四周围设立起来。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约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
里头都有... 阅读全帖
s***6
发帖数: 5749
11
(5) 田猎
这一天田野镇到处是喜气洋洋,镇里红旗不倒,镇外彩旗飘飘,这是一年一度
属于田野的节日。
镇外地高台上,阿心,阿朱和阿碧站在台上,阿心脸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就算
是这一刻全镇同庆,所有人最开心的时候,阿心的脸上是平静的,心里也是平静
的,当年自己一剑刺穿他的心的时候,过去那个快乐甜美的阿心在那一刻已经死
掉了,待之而起的,是一个冷静的一丝不苟的杀手。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吾何不往,
子胡不归,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阿朱看到阿心握得发白的手指关节,心里隐隐一痛。 下一刻,阿心冷静的双眼看
着阿朱,好像看穿了阿朱心里的担忧。
“都安排好了?” 阿心冷静地问。
“是阿,今天一切都会解决,田野镇将重归平静,只是,这真的是我们要的吗?” 阿
朱幽幽地一叹。
阿心古井不波的眼睛似乎刺破了蓝田,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在田野
里奔跑,笑声洒满了天地,同样的蓝田,同样的田野,自己选择结束他的生命,只因
为爹娘说,爱情是杀手的天敌,当你的剑刺穿爱人的心的时候,才能蛹化蝴蝶。只是
这蝴蝶从此将注定孤独。
“嘭-嘭-嘭” 三声炮响,一阵一阵地锣鼓,仿佛千...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2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uralChina 讨论区 】
发信人: feilu (HI), 信区: RuralChina
标 题: 年轻女子爱慕弟子阿难 佛陀如何解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7 13:52:43 2017, 美东)
年轻女子爱慕弟子阿难 佛陀如何解决?(组图)
摩登伽女成水给阿难后,就喜欢上阿难。直至入了佛门,方知悔悟,立志精进实修。图
为印度女子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长得最英俊的是阿难,他有庄严如满月的面容,有清净的如莲花的
眼睛,加上他更是聪明伶俐,佛陀的许多有应机的说法,他都可以过耳不忘。
阿难要求布施 姑娘心生爱慕
一次,当阿难从一个村庄托钵乞食回来的途中,见到路旁的井边,有一个年轻的姑娘,
正在汲水。阿难因为口渴,就上前要求这位姑娘布施他一钵清净的井水。
这位姑娘名叫摩登伽女,她见阿难要喝水,不敢把水呈献给阿难,只是说:“尊者,以
我的身份并不配给您这样王族的出家人敬水,这样,会降低你的身份。”
阿难诚恳的说:“你不要这样看我,我已是沙门,在我眼里谁都平等,在我心里没有贵
贱之分,我实在口渴...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15
武侠小说是我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大陆出现武侠书籍以后,我就再也不看琼瑶小说和安徒生故事了,反正武侠里既
有爱情,又有童话,还有武功,还有历史,还有美食,还有别的。
我隔段时间就要找本金庸出来看看,就像有的人隔几天就要吃顿红烧肉一样。
书就是那么几本,故事就是那么几个,但是看来看去,却有不同的滋味。
1.过去时的最爱——《神雕侠侣》
很多人年轻时都曾经迷恋过《神雕侠侣》,因为它暗合了我们年轻时心中梦想的爱情—
—冲破一切艰难、战胜一切世俗,此情不渝,终成眷属。
最让人感动的是,杨过少了一条胳膊,小龙女失去了贞节——与传统小说中完美的英雄
佳人相比,男女主角成了不完美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爱情的完美,无论世俗、时
空还是生死,仿佛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停止磨叽。佩服!
不过人是会长大的。
我现在经常觉得,《神雕侠侣》是一部童话。
金庸在写作的时候太喜欢他的男主角了,尤其是后半部,为了补偿他前半生受的委屈,
此时的杨过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极尽渲染之能事,其做作程度,堪称金庸十四本小
说之首。
比如给郭襄祝寿那段,先是各色武林人物携带各色珍奇异宝出场,显示出杨大侠人脉之
广、路子之野;
然后又出...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939
16
☆─────────────────────────────────────☆
ruomu (ruomu) 于 (Sun Jul 31 10:49:49 2011, 美东) 提到:
武侠小说是我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大陆出现武侠书籍以后,我就再也不看琼瑶小说和安徒生故事了,反正武侠里既
有爱情,又有童话,还有武功,还有历史,还有美食,还有别的。
我隔段时间就要找本金庸出来看看,就像有的人隔几天就要吃顿红烧肉一样。
书就是那么几本,故事就是那么几个,但是看来看去,却有不同的滋味。
1.过去时的最爱——《神雕侠侣》
很多人年轻时都曾经迷恋过《神雕侠侣》,因为它暗合了我们年轻时心中梦想的爱情—
—冲破一切艰难、战胜一切世俗,此情不渝,终成眷属。
最让人感动的是,杨过少了一条胳膊,小龙女失去了贞节——与传统小说中完美的英雄
佳人相比,男女主角成了不完美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爱情的完美,无论世俗、时
空还是生死,仿佛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停止磨叽。佩服!
不过人是会长大的。
我现在经常觉得,《神雕侠侣》是一部童话。
金庸在写作的时候太喜欢他的男主角了,尤其是后半部,为了补偿他前半生受的委屈,...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17
原地址字体清晰一些也有一些很好的评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8e9.html
接上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5c7.html
目前网络上流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是帕奥系翻译的版本,其中译者删除了很多不
利于帕奥系的内容,并且按照自己的偏向性修改了一些词语,比如三世缘起,刹那定等
内容,一些人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做过修订,但是此篇文章主要补全现在网络上都遗漏的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原著中关于色聚、心路历程的起源等不利于帕奥系的内容。文章
末尾我会给出修订版以及英文原版资料。
一 色聚说起源于论藏注疏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想知道帕奥禅法中的色聚理论(把身体观成水晶一样的光,从中找
色聚),心路历程这些是哪部论藏里的?还是经藏里就有的?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理论
出现?
最近我收到一份部分重译版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其中补全了一段很重要的关于论藏
注疏的内容,其中的结论简述如下:
作者研究总结了论藏注疏中对于论藏本身提出的几点创新,下面是和帕奥禅法相关的。
1 色聚理...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8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172677.pdf
(三)阿姜查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在南傳佛教的禪師裡面,阿姜查的開示算是比較特殊的。他的思想圓融而開放,非常具
有彈性。雖然他一再強調無常、苦、空、無我和無二中道的《阿含》教義,並以此詮釋
他的
禪修體驗;而且他也確實具有「人空法有」的有部思想,因為他說:「沒有任何人的存
在,
存在的只是『地』、『水』、『火』、『風』。」[註 75]但他的開示,已在某種程度
上超出了
傳統有部宗義的領域,而呈現出罕見於南傳佛教的中觀和如來藏思想。
1.中觀思想
龍樹寫作《中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闡明一切法「緣起性空」的甚深了義,同時也附
帶表明,依此正見才能達成解脫與無上菩提的究竟理想。這個要旨在《中論‧四
諦品》中有
明確的開示:「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
從因
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註 76]而龍樹之所以隨順佛陀「大聖說空法」,
其用意不
外是「為離諸見故」,[註 77]只要各種情見、戲論能徹底消除,「莫逐有緣,勿住空
... 阅读全帖
d**b
发帖数: 55
1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加尔文主义与阿民念主义的对照
恩典論:加爾文主義與阿民念主義之比較
黃宇明
[作者保留文章的版權]
http://www.chinesetheology.com/NWong/CalvinNArminianOnGrace.htm
1. 引言
一個不同的假設,一個不同的進路,從哲學邏輯開始,還是從聖經直接詮釋?今天,我
們經常討論關於神的恩典究竟有多深、多遠。我們究竟能否為一個永恆,且全知、全能
的神定下祂能施恩典的範圍呢?一個原用多年的假設,帶來一個著名的恩典理論,推翻
了不少反對者的聲音,是否是必然的真理呢?當然,支持者必定為之推崇備摯。但是若
然在歷史中,不斷有人多次嘗試重新詮釋,或作補充,是否真有修改或重新理解的需要
呢?可是,支持者立場的強硬,帶來基督徒間對信仰理解的分化,已成為不能被否定的
事實。
這是甚麼呢?這就是加爾文的預定論(Predestination)。這恩典的理論帶來了著名的
「鬱金香(TULIP)」信條,亦即是加爾文主義的內容。救贖的次序亦因而重新被排列
:1有效預定的揀選、2追求認信的重生、3必被稱義的相信、4蒙神大恩的稱義、5必然
努力的成聖、6忍耐到底的堅持、7成聖必得的榮耀。[1]...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敦: 法语微言(摘录)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10072231.html
阿姜敦: 法语微言(摘录)
[编辑]帕-菩提难陀牟尼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Gifts He Left Behind——The Dhamma Legacy of Ajaan Dune Atulo (Phra
Rajavuddhacariya)
Compiled by Phra Bodhinandamuni
Translated Ven. Thanissaro Bhikkhu
*
“觉醒者不谈他们觉醒了什么,因为它超越了一切言语。”
*
“无论思考多少,你不会知道。
只有止息思考时,你才知道。
不过,为了知道,你还得依靠思考。”
*
“当你能够把心从它牵涉的一切事物中分离出来时,心就不再系缚于忧伤。色、声、香
、味、触,是好是坏,取决于心去外面以该种方式的造作。心无明辨时,它误解事物。
当它误解事物时,就在一切绑束身心的事物影响之下痴迷。我们在身体上所受的恶果和
惩罚,是别人多少能够帮助解脱的。但是,内心在杂染与渴求的绑束下造起的恶果,只
有我们自己才能学会解脱自己。”
“圣者们已经...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1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么意思?
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么意思?
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曾经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意思就是说学佛人如果没
有开悟亲证自己的本心,那么修学佛法是没有益处的!因为在佛法修行中,开悟明心是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学佛人入门的一个枢纽。开悟明心之后才能进入菩萨内门中修行
,如果还没有开悟明心,那这个人即使努力行善积德,仍属于世间善法,未来世都还可
能会起无明,去造作诸不善业,而堕入三恶道中,因为没有亲证本心,无法受用本来自
性清净的功德,那都还可能在佛道上会有退转的机会。佛陀《楞严经》卷9中也说:「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由此
可知开悟明心的重要!
那什么是禅宗的开悟明心呢?现在佛教界都公认开悟明心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禅宗最有名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中说:「祖以
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
本心,... 阅读全帖
w**d
发帖数: 1476
23
http://bbs.6park.com/bbs4/messages/46776.html
结束了与天河雪琼的一轮交欢,我有些脚软地离开,心里多少有点埋怨自己,
怎么莫名其妙又干了起来?眼前还有很多重要
事情没干,我居然在敌人的地盘上,满脑子只想着性交,眞是无可救药。 www.6park.
com
不过,这也难说,因为这本就是我的责任与工作之一,以前每次阿雪和人打
完魔法战,都会奶流如注,整个人进入母兽发情
状态,如果不设法助其平复,她会难受很久,奶水也会一直流出。
因此,不管每次战斗结束后,怎么伤、怎么累,我都要担负起责任,为阿雪
排空乳汁,与她交合,让她能够回复正常,虽然辛苦了些,却也是没办法的事,
总不能委托别人来干……
阿雪变成天河雪琼,人格有差,肉体却还是同一具,在阿雪身上会出现的状
况,天河雪琼身上也一样会出现,我该干的工作
还是得继续干,没什么可抱怨的,除此之外,离开尸龙要塞时,我胸中全是
凶戻之气,难以克制,这种状态对自身的精神
非常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一场激烈的交媾,是洗涤戻气的好办法,这方法
不只是我用,许多武者也爱用,在拚死战斗后,
用烈酒、女体来抚慰身心。
只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相心解脱
无相心解脱是三解脱门之一。不仅是不念一切相,还要空于贪、瞠、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
杂阿含567
云何为无相三昧?谓∶圣弟子于一切相不念,无相心三昧身作证,是名无相心三昧。
......
复问长者∶「云何法一义、种种味?」
答言∶
「尊者!谓∶贪有量,若无诤者第一无量;谓∶贪者是有相,恚、痴者是有相,无诤者是无相;贪者是所有,恚、痴者是所有,无诤者是无所有。
复次,无诤者空于贪,空于恚、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是名法一义、种种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7.htm
杂阿含558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异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作是念∶我若诣尊者阿难所,问尊者阿难∶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踊、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何果?世尊说此何功\德?尊者阿难若问我言∶比丘!汝得此无相心三昧耶?我未曾有实问异答,我当随逐尊者阿难,脱有余人问此义者,因而得闻。
彼比丘即随尊者阿难,经六年中,无有余人问此义者。即自问尊者阿难∶「若比丘问∶无相心三昧不踊、不没,解脱...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6
《修心利刃轮》---本论旨在教导我们如何把困境当作长养菩提心的逆增上缘,诚是斩
断修行者内在两大敌人--我执和我爱的最佳利器。对于生活在繁忙、纷乱社会的现代
人来说,本论讲述的修心法要,犹如清凉的甘露,若能实际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必定
会受用无穷。
http://www.zhibeifw.com/cn/
http://www.zhibeifw.com/ssfb/xmbk.php?#book87
《修心利刃轮》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绕吉达(也叫法护论师)所造。这部论典是大
乘佛教修心的一个法门。这种法门是通过各种佛经的教义,将上师们的教言汇集一起,
是断除我们自私自利心的特别殊胜的教言。相信很多人在学完了这部论典后,心相续会
有一些改变。我有一种想法是,听的人越多越好,还有一种想法是极个别的有缘者能够
听闻。所以,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资格听。听众分几种,其中的一般的没有资格听,那
你有没有资格听这部论典,要想一想;讲显宗部分期间暂时不分,到密宗部分的时候,
也许要分。因为这部论有显宗的道理也有密宗的道理。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修心法
门很简单,但有时候对听众可能有一些要求、一些标准,如果达...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27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 --阿姜放【转】
记得以前有人提到禅相的时候,似乎暗示是和修行方法有关,
现在看来或许是和个人的“背景”相关, 和方法的关系可能没有那么密切
(当然如果被告知要陷入禅相, 那估计就是有问题的方法, 但是可能不能用比较
纯的“定”不会出现视相, 而比较不纯的定会出现视相这种判断的方法)
--------------------------------------------------------
§有一年,阿姜放在曼谷因皮肤病看中医,住在阿育王寺,一群八戒尼与在家
众每晚来跟他学禅定。其中有人向他报告自己在禅定中看见的这个那个视相,最后一位
八戒尼抱怨道:“我知道自己没有走神; 我一直跟著呼吸,为什么我不像别人那样有视
相?”
阿姜放回答说:“你知道你很幸运吗? 那些有视相的人,总有这个那个的形像
进来干扰。你没有旧业来干扰禅定,可以把注意力直接放在修心上,不必卷入其它事情
。”
§“对看见视相的人,不要有什么神奇感。视相不是别的,只是些梦境。它们
有真有假。你实在不能信任它们。”
§有位曼谷家庭主妇跟阿姜放学禅定,听他的其他弟子说,没有视... 阅读全帖
s***6
发帖数: 5749
29
柳心心昨天给郁闷坏了。
话说阿心泡了一杯饮料,一个人坐在窗前看小说,(见图)。窗外是碧蓝的天空
是蓝宝石般的大海,风景极其宜人。阿心看得越来越投入,不禁喉头哽咽,再
有一会儿就要泪眼婆娑,珠泪滚滚了。
阿心的妈柳妈妈在厨房煲汤给阿心吃,好心地问阿心,要不要盛一碗汤晾凉了。
阿心正酝酿感情呢,赶紧让感情退潮,慢慢平静心情。
柳妈妈好半天没听见柳心心回答,不禁有点发怒了,就大叫一声,“阿心”。
阿心很无奈地答应了一声,说,“妈呀,人家正在看小说看得感动的时候”。
柳妈妈顿时不好意思地笑了。
过了一会儿,阿心又看得感动的时候,柳妈妈又在厨房说了,“阿心,我尝了尝,
好像盐搁太多了,肿么办?”
阿心很无奈,不禁抗议地用海豚音喊了声“妈!”。
柳妈妈吐吐舌头,嘴巴里不甘心地骂了句,“这个傻女儿,准是在看阿牛写的情书,
看得这么感动。 想当年死老头从头到尾都没有给俺写过情书,今晚待俺去看看阿牛
这个毛脚乖女婿写了什么情书。”
柳妈妈偷到了阿牛情书,各位请随便看。
z**n
发帖数: 2230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經講義 ZT (转载)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1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anzhuyaodljs.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甲二(論義)分三:一、出離心;二、菩提心;三、無二慧見。
乙一分三:一、需發出離心之理;二、能生出離心之方便法;三、生出離心之
量。
丙一、需發出離心之理: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無有清淨出離心,唯一尋求三有苦海安樂的眾生,不能獲得寂滅之法,所以,
因貪執世間而被束縛於輪迴的眾生,首先應當尋求出離心。
出離心即對三界六道生起強烈的厭煩心,想要從輪迴的大苦海中出離。有些人
認為,人道很苦,想從中出離,然後享受天界安樂,這只是相似的出離心。因三界之中
,不論生於何道,皆為苦性,彌勒菩薩云:“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眾
生由於無明習氣所感,無始以來即對三界的有漏...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2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戊三、修學斷煩惱之理: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鏟除佛子行。
眾生具有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煩惱,在分別念的誘導下,逐漸在相續中串習成熟
,積習難改。因而,一定要執持不能忘記善法的正念、經常觀察三門的正知之寶劍,一
旦煩惱剛開始萌生,馬上用這種武器斬草除根,阻止它在相續中繼續蔓延,毀壞自他的
善根。所以,立即鏟除一切煩惱,就是大乘佛子的行為。
一個凡夫人,沒有煩惱是不可能的,無論你是出家人、在家人,肯定都有貪心
嗔心。其實這只是你不用竅訣而已,真正用竅訣的話,每一個煩惱都可以對治。以前成
千上萬的修行人,都是通過...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3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anzhuyaodljs.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甲二(論義)分三:一、出離心;二、菩提心;三、無二慧見。
乙一分三:一、需發出離心之理;二、能生出離心之方便法;三、生出離心之
量。
丙一、需發出離心之理: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無有清淨出離心,唯一尋求三有苦海安樂的眾生,不能獲得寂滅之法,所以,
因貪執世間而被束縛於輪迴的眾生,首先應當尋求出離心。
出離心即對三界六道生起強烈的厭煩心,想要從輪迴的大苦海中出離。有些人
認為,人道很苦,想從中出離,然後享受天界安樂,這只是相似的出離心。因三界之中
,不論生於何道,皆為苦性,彌勒菩薩云:“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眾
生...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毗达摩俱舍论
http://www.chinabaike.com/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
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
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
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有部学说之书,
这就是《阿毗达摩俱舍论》。他先作本颂六百颂,随后又作长行注解八千颂。因为在这
部论书里包括了有部的重要阿毗达摩论如《发智》、《身论》和《法蕴》等六足论以及
《大毗婆沙论》的要义,同时也即以这些论书为所依,所以此论题名为阿毗达摩的《俱
舍》,"俱舍"具有箧藏和刀鞘之义。
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使批判《毗婆沙论》彻底之故,
曾经化装去迦湿弥罗跟着悟入论师学习了四年,后来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犍陀罗来。
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个颂。这样他讲完了全
论,作成六百颂,即是《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
以为帮助已宗宣扬《毗婆沙论》的主张,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心的修法
菩提心的修法
——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若讲广一点,内容就比较多,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给大家略说。
大概在半年以前,我要求大家每天早上要观菩提心,时间最少是半个小时,可是我当时
比较忙,没有详细讲怎么样观修,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茫然。有些人早上起来之后
,想一想“我今天要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就可以了,有些人观到胜义菩提心的空性方
面去了,这种现象最近比较多,所以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观修方法。
一、观修菩提心的必要性:
学过《入行论》等大乘论典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修行当中,菩提心的地位举足轻重。
如果没有修成菩提心,一切显宗和密宗的修法功德不大,甚至很可能修偏了,所以首...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厉鬼“阿甲”
Z.T.
在上师的家乡,流传着一个故事。上师嘱我录下,其中密意,不言而明。
在四川阿坝州下阿坝洼多村,有个喇嘛叫阿甲,专修莲花生大师忿怒咒,此人精进异
常,却乏悲心,于菩提心 法全不修及。因持莲师忿怒咒满一亿遍,贡高我慢,目中无
人,无般若智慧,遂致走火入魔,终而自杀。因其持咒修得定力,而成厉鬼。此鬼生时
贡高,死后仍自大 无比,每见出家人过来,便叉双腿,站于两山间,令其从裤裆下而
过,见土司贵人,也是如此。因无神通,钻其裤裆者多不知已受其辱。村中有位修证极
好的老太太 已证得天眼,看到这事,广为传扬,人们遂知。一次,五世嘉木样来阿坝
,路过两山间,遥见此厉鬼叉腿于山间,想叫他钻裆,嘉木样佯装不识,偷握白芥子,
到近 前,抛打芥子,将厉鬼打下山崖。
此后,厉鬼仍不改悔,老在村里显身,自 称是"阿甲活佛",屡屡做祟,迷人到河中
淹死。村人遂请江贡活佛的舅舅谢朗仁波且做大威德诛法火供,降伏厉鬼,令其护法。
至今,该厉鬼虽被摄伏,仍有慢 心,亦乏悲心,仍不能超脱。因他分别心大,对洼多
村的村民多有护持,别的村子必须在每年秋月19日给他烧供,不然他总会制造违缘。
江贡活佛开示说:法门再好,仍要...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严经》此偈的意思如下:【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的意思是「持身识」,识是了
别之意),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
藏著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瀑流一般不断的流注,而使得众生因此流转生死。
这个阿陀那识究竟是真心?或者是虚妄心?很难解说到普令佛弟子都能瞭解的地步,所
以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因为祂心体中还含藏著流转生死的习气种子,所
以还不能说祂是完全的真心;如果强说众生的阿陀那识就是真心,那么众生在证得阿陀
那识以后,就不可能再去努力断除祂所含藏的七识心相应的染污习气种子,就不能转变
成佛地真如所依理体的真心无垢识,就不能成就究竟佛果,所以还不能说祂就是真心。
但是,如果离开这个阿陀那识,或者否定了这个阿陀那识,而想要另外再找一个真心的
话,却又永远都不可能再找得到另外一个真心了;所以,这个阿陀那识,祂究竟是真心
呢?或者不是真心呢?这个道理真的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很难让众生真的理
解「阿陀那识非真、亦非不真」的道理;...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念谈自己的修行经历
那时候各地讲法之人,讲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如果他夹杂一些巴利语的话,就会认
为这个人的“闻慧”很好,但事实上,依照他讲的去做,“果”还是摇来摇去的。那时
候也不知道要跟谁学才对。。。。
只是到各地闻法,各处去找,希望有人在法上指引我,依当下法来开导我,但没有结果
,因为他们讲的,不是过去,便是未来,那时候的老师所教的,只有修三摩地,没有别
的,只有闭起眼来,心静下来,只有一个所缘,然后心去思维-----他们所说的内观事
,是去看名色,而要去哪里观却不知道,不知道内观是怎么样知法(在哪里保持“看”
),有人就以SANNA“想”来牵强,思维,想出一个形象来,然后思维这“色”变化成
另一个,像一般经由灯照射说看到的那样,于是说:这是无常,是苦,是非我,是内观
慧。有些人则死抓着SANNA(想)不放,拿过去的跟现在的来对比,说过去是小孩,现
在是老人了,这就是无常,是三相。另外有些人,这让你修三摩地,但CITTA(心)坚
住于所缘暂离了五盖,呆呆地静在那里(知所缘),就以为染污都没了,以为达到不死
法或涅磐了。实际上那时CITTA心没了所缘,以为CITTA(心)是常。完全忘了我们所应
该紧守...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尊者阿姜查: 解脱之钥 (转载)
勤奋修行
因此我讲了自己的经验和修行的几个故事。我没有那么多外在知识,也没有彻底研究经
文。藉着实践与探索,我自然学到了。每次欲喜升起,我就观察它,看它把心引向哪里
。它所做的,不过是把你拖向苦。因此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观照自己的心,直到逐渐
培养了意识与理解,直到亲眼目睹了法。但是你必须完全有诚意,下决心去做。
你要是真想修行,必须下决心不要繁殖思想、不要想太多。你要是开始禅定时执意要有
什么体验、想达到什么境界,最好停下来。你开始经历一点宁静,就想: “这就是吗?
” “我达到了吗?” 那你就休息一下,把所有理论知识收起来放进盒子里、收到一边
去。不要拿来讨论。在禅定中升起的知识,不是那一类的。它是全新的一类。当你经历
一点真正的洞见时,它与理论是不同的。比方说,你把 “贪”字写在纸上时,它与心
里经历的贪是不同的。“怒”也一样。文字是一回事,真的在心里发生时,你来不及读
什么,直接就在心里体验过了。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书面上的理论是对的,但是佛法必须直指内心(opanayiko)。你必
须把它化为内在的东西。如果你不化为内在,不会真正获得理解与洞见、不会亲证真相
。我年轻时也那样...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0
禅那
禅那[jhāna] 意谓全神贯注、聚焦于单一对象或所缘,譬如观呼吸。
一. 初禅有五要素[五禅支][16]。
(1) 寻想[vitakka,寻]: 默想呼吸,直到能够使心连续想着呼吸,不受干扰。
(2) 一所缘性[ekaggatārammaṇa,一境性]: 心系呼吸。不让它偏离,
去追逐其它概念或所缘。监督你的思维,使之专意调息,直至气息舒顺。( 心合一、随
气安憩。)
(3) 评估[vicāra,伺]: 对如何让这股舒顺的呼吸感[气感] 传播开来,与体
内其它的气感相连,有所领会。让这些气感传播开来,直到它们在全身相互贯通。一旦
身体得到呼吸[气] 的安抚,痛感将平息下来。身体将充满良好的气能。(心只关注与呼
吸相关的事件。)
为了升起初禅,必须把上述三要素汇合起来、作用于同一道呼吸流。这道呼吸
流接着能把你一路带到第四禅。
寻想、一所缘性、评估,此三者为因。因缘俱熟之时,显现以下果报——
(4) 喜[pīti ]: 为身与心一种强烈的满足...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深密经》 阿賴耶识
阿賴耶识非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解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
执为我。】
此偈的意思如下:【阿陀那识的体性是很深妙、深奥的,而且是很微细的心,不容易找
得到祂;这个阿陀那识所含藏著的一切万法的种子,犹如瀑流一般不停地流注而产生了
万法;这个阿陀那识的深妙法,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我释迦牟尼佛在凡夫之中是不演
说这个法的,即使是在那些不证阿陀那识的不懂般若的人之中,在这些愚人之中,我也
是不为他们宣说这个深妙法的;因为这些凡夫没有深妙的般若智慧,如果我释迦牟尼佛
为他们开示演说这个阿陀那识深妙的法,他们都将会因为还没有亲证的缘故,而作错误
的分别与思惟,这样一来,恐怕他们就会误将第八识阿陀那识误认作是第六意识的我,
将会因此而诽谤这个阿陀那识胜妙法为外道神我、梵我等世间我。】
===
《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严经》此偈的意思如下:【第八阿陀那识(阿陀那识的意思是「持身识」,识是了
别之意),是识别性极为深细的识,很难证得祂,很难了知祂在何处;这个微细识中含
藏著众生各人所有的习气种子,好像...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8160
42
☆─────────────────────────────────────☆
laosong8 (吃喝玩乐坐汽车) 于 (Mon Nov 14 15:35:07 2011, 美东) 提到:
以下只是我的片面之词!
同时请求解封所有被PALA (天妒英才~~~)封的ID。
十指有长短, 哪能一般齐。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人的经历不同, 对事物的看法可能就不会一样。 在互相解惑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争议, 在这个过程中“裁判(版主)就要保持中立。不可又当运动员, 同时又当裁判员。
为什么要弹劾他?
心胸狭窄, 不能保持中立; 官报私仇, 滥用职权, 有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之心和
行动; 说话不文明, 时常带出威胁语气的字句; 有时没有分清是非的能力;
Paladino是PALA的马甲
1。 心胸狭窄, 不能保持中立。
证据: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ets/32285553.html
-----------------------------------
laosong8 (吃喝玩乐坐汽车...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43
来自主题: Tennessee版 - ZZ 暮笳声起姐心愁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alks (以后不要把巧克力放在我手能够到的地方!),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ZZ 暮笳声起姐心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 12:37:25 2011, 美东)
http://www.douban.com/note/137816807/
这么的日记
暮笳声起姐心愁
2011-03-04 00:10:37
“隔河看见野花开。寄声情哥郎替我采朵来。姐道我郎呀。你采子花来。小阿奴奴原捉
花谢子你。决弗教郎白采来。”  ———名妓冯喜生从良前夜,招著名文青冯梦龙话
别,为其唱此吴歌一首。
——吴歌白纻飞梁尘,一本正经的开头——
吴歌,即吴声歌曲,是流行于吴文化地域用吴语唱诵的民歌。(吴文化圈大致为今
天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以苏州为中心。)正式作为一种民间文艺体例出现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南渡之后开始的。
南朝民歌多为吴声,“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其中最著名的“子夜歌”,传说是叫子夜的一姑娘创造的,《唐书•乐志》中认...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4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简单地说,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详细地解释,见华严经。
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第0084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时,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财言:“唯!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海云言:“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
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
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于诸有趣专念不
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
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
发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间故;
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
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
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
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
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
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
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
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
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另见《金刚经》:
乾隆大藏经·大乘般若部·第00
n**********a
发帖数: 438
45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xiuxinbsls/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第三頌 疾斷煩惱
願我恒常觀自心,煩惱妄念初生時,
毀壞自己他眾故,立即強行而斷除。
於日常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都應省察內觀自心,正當煩惱剛剛於內心萌
生,要危害自身與他人之時,願及時覺察並速疾作嚴厲呵斥令彼斷除。
在娑婆世界裡,眾生皆有煩惱,而其根本來源,顯密宗都有各自的說法。顯宗
認為,煩惱的根本是心所煩惱和無明;密續中說:彼心起二取之緣,即是微細業風或微
細精血氣能作三現遷移習氣。因此,顯密二宗在對治煩惱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顯教是
將因轉為道用,密宗是將果轉為道用,但在此不作廣述。
阿底峽尊者承無著菩薩的意趣,而朗日塘巴尊者又繼承阿底峽尊者...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佛跟阿罗汉有什麽区别?
为什麽会有人有这个问题出来?因为少部分的学术界人士,他们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
样对吗?很明显这是不对的。那为什麽会有这个误解呢?因为在《阿含经》里面,佛有
提到说「祂也是阿罗汉」,所以学术界有些人士才会误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是把数学
的包含误认为等号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阿罗汉到底有哪些定义?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为杀贼,
或称为无生,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为罗汉。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
从初果丶二果丶三果丶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声闻人的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
罗汉。阿罗汉是依照 佛所教导的四圣谛丶八正道,他在蕴丶处丶界里面去作观行;他
去观一切法苦丶空丶无我丶无常,渐渐地丶慢慢地去断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
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舍寿的时候,他愿意将自己丶自我把他灭尽;
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後,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离生死轮回的苦,就直接入无馀
涅盘,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经过须陀洹丶斯陀含和
阿那含,来...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 暮笳声起姐心愁
http://www.douban.com/note/137816807/
这么的日记
暮笳声起姐心愁
2011-03-04 00:10:37
“隔河看见野花开。寄声情哥郎替我采朵来。姐道我郎呀。你采子花来。小阿奴奴原捉
花谢子你。决弗教郎白采来。”  ———名妓冯喜生从良前夜,招著名文青冯梦龙话
别,为其唱此吴歌一首。
——吴歌白纻飞梁尘,一本正经的开头——
吴歌,即吴声歌曲,是流行于吴文化地域用吴语唱诵的民歌。(吴文化圈大致为今
天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以苏州为中心。)正式作为一种民间文艺体例出现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南渡之后开始的。
南朝民歌多为吴声,“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其中最著名的“子夜歌”,传说是叫子夜的一姑娘创造的,《唐书•乐志》中认
为其声过于哀苦。姑娘肯定是狠狠失过恋,也害过别人半死不活的,否则怎写得如斯摇
情^^动魄: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好个天真的狐狸精。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凄怆端正,似唐^^人
五绝。
南朝乐府中收录的吴歌,已经过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48
阿底峡尊者造论
邵颂雄居士翻译
梵名:Madhyamakopadesa-nāma
藏译:dBu ma'i man ngag ces bya ba
〔藏译者敬礼〕
顶礼世间怙主
〔造论者敬礼述意〕
谁之语光明 令我愚昧众 绽开心中莲 顶礼最胜士
此〔论所说〕,乃大乘中观之口诀。
〔资粮道〕
初,我等当先了知,于短视之凡夫而言,世俗诸法皆因果等一切建立,如其显现而为真
实。然于胜义,或于真实,则凡世俗所显现诸法,若以诸大因分析而了知,连发尖百分
一之微量亦不可得。
〔加行道:〕
下来,即于舒适之座垫上结跏跌坐,如是片刻,〔观修如下〕:
〔一·业因缘起〕
〔执以为〕实事(dngos po)者分二:色法及非色法。此中诸色法为极微尘聚。彼若依
方分(phyogs cha)之差别作分析,则最极细微亦无身,极无显现①。
〔二·相依缘起〕
非色法者,即心也。彼亦如是,过去之心已止已灭;未来之心未生未起;现在之心亦难
如是观察。以其无色、离形、如虚空,故不成立。抑或以其离一与多、或以无生、或以
彼自性光明等正理之利刃,而作观察、分析,可悟知其不能成立②。
〔三·相对缘起〕
如是,若于一切事法之体性,既不...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49
恭敬录自 慧灯之光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开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3-03-16/1312.shtml
一、菩提心的利益及其重要性
我曾反复强调过菩提心的重要性及其利益,也要求大家修菩提心,但大多数人不一
定知道菩提心的具体修法,所以此处具体地讲一讲。
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说
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只有菩提
心才能够挽救自他一切众生,只有菩提心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如果有菩提心,就能于一刹那间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犯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罪过
也能清净,同时也能圆满众多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既
没有单独修金刚萨埵等忏悔的法,也没有单独修曼茶罗等积累资粮的法,仅仅依靠菩提
心,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所以,如果有菩提心,一切就都可以圆满。
那么,五加行中为何有积资忏罪的法呢?没有菩提心时,这些修法可以帮助我们发
起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后,再加上积资忏罪之法,则修法的进步会更快、更圆满。之所...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