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陈东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i
发帖数: 9419
1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思考和奋斗的特殊产物。我们应
该肯定它在军事上的成就。但如果从经济上来衡量,这是一场不划算的建设,甚至中间
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陈东林
主持人:陈教授,您知道三线建设这个历史词汇是从80年代解密的,到现在20多年过去
了,但是可能对现在年轻一代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可能很多人听过,但是不知
道是怎么回事。“三线”的定义是什么呢?
陈东林:是的,“三线”这个词有一个神秘的面纱笼罩着,应该说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
知道,但是当时不能说,你注意《人民日报》第一次出现“三线”这个词是在90年代,
在这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一些文件,一些宣传材料里面用的都是“XX”,所以
说明这是具有保密性质的,到现在为止“三线”的研究也是很薄弱的,很多人亲临其境
,很多人为之倾注了终身心血,但是写这个的人很少。“三线”我们简单讲就是以中国
的国境线为最外沿做一个划分,国境线到第一道线的地区叫做一线地区,第一道线到第
二道线的地区叫做二线地区。这里面我们讲到比如人的腹部地区,就是“三线”地区。
总的来讲,一线是前沿阵地,三线是我们的后方。
三线建设决策...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ngqi (道听途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毛轮访谈哈──陈东林:三线建设军事上有成就经济上不划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0 11:14:19 2011, 美东)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思考和奋斗的特殊产物。我们应
该肯定它在军事上的成就。但如果从经济上来衡量,这是一场不划算的建设,甚至中间
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陈东林
主持人:陈教授,您知道三线建设这个历史词汇是从80年代解密的,到现在20多年过去
了,但是可能对现在年轻一代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可能很多人听过,但是不知
道是怎么回事。“三线”的定义是什么呢?
陈东林:是的,“三线”这个词有一个神秘的面纱笼罩着,应该说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
知道,但是当时不能说,你注意《人民日报》第一次出现“三线”这个词是在90年代,
在这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一些文件,一些宣传材料里面用的都是“XX”,所以
说明这是具有保密性质的,到现在为止“三线”的研究也是很薄弱的,很多人亲临其境
,很多人为之倾注了终... 阅读全帖
J*V
发帖数: 3150
3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轮访谈哈──陈东林:三线建设军事上有成就经济上不划算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0 17:53:37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ngqi (道听途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毛轮访谈哈──陈东林:三线建设军事上有成就经济上不划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0 11:14:19 2011, 美东)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思考和奋斗的特殊产物。我们应
该肯定它在军事上的成就。但如果从经济上来衡量,这是一场不划算的建设,甚至中间
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陈东林
主持人:陈教授,您知道三线建设这个历史词汇是从80年代解密的,到现在20多年过去
了,但是可能对现在年轻一代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可能很多人听过,但是不知
道是怎么回事。“三线”的定义是什么呢?
陈东林:是的,“三线”这个词有一个神秘的面纱笼罩着,应该说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
知道,但是当时不能说,你...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陈用林脱离红墙11年 故地重游六四再喊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7 07:44:51 2016, 美东)
前外交官陈用林从中领馆出走11年,六四27周年再度重游故地,感触良多。(骆亚/大
纪元)
6月4日晚,悉尼50多位华人在中共驻悉尼领事馆前举行了“六四”27周年烛光纪念集会
。前中共外交官陈用林告别红墙出走11年,“六四”夜再向墙内隔空喊话,立志将中共
血旗消失在澳洲的土地上。很多关注中国未来的有识之士在集会上揭露中共暴政、还原
“六四”真相,当天活动在打倒共产党口号声中画上句号。
悉尼“六四”烛光纪念集会 风雨无阻
“六四”当天,似乎老天也在为27年前的这天倒在中共的枪林和坦克之下的学生和市民
的亡灵哭泣,整天几乎都在下雨,不时阵阵暴雨。当晚仍有50多位当地华人风雨无阻前
来。当他们在中领馆前点上蜡烛,挂上横幅后,雨水似乎具有灵性嘎然而止,保证活动
顺利进行,当活动结束,雨点又开始降临并越来越大,令悉尼的夜空多了几分悲壮。
...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5
前外交官陈用林从中领馆出走11年,六四27周年再度重游故地,感触良多。(骆亚/大
纪元)
6月4日晚,悉尼50多位华人在中共驻悉尼领事馆前举行了“六四”27周年烛光纪念集会
。前中共外交官陈用林告别红墙出走11年,“六四”夜再向墙内隔空喊话,立志将中共
血旗消失在澳洲的土地上。很多关注中国未来的有识之士在集会上揭露中共暴政、还原
“六四”真相,当天活动在打倒共产党口号声中画上句号。
悉尼“六四”烛光纪念集会 风雨无阻
“六四”当天,似乎老天也在为27年前的这天倒在中共的枪林和坦克之下的学生和市民
的亡灵哭泣,整天几乎都在下雨,不时阵阵暴雨。当晚仍有50多位当地华人风雨无阻前
来。当他们在中领馆前点上蜡烛,挂上横幅后,雨水似乎具有灵性嘎然而止,保证活动
顺利进行,当活动结束,雨点又开始降临并越来越大,令悉尼的夜空多了几分悲壮。
前外交官陈用林向大纪元记者表示,“今天下这么大的雨还有这么多的人来,可以看到
很多海外的华人都对中国前途感到担忧,‘六四’学生运动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像我
们这些八九年代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忘。只要中国没有实行民主化,我们就不会停止纪念
‘六四’。”
陈用林中领馆前再...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6
陈要说的不是经济不划算吧。我感觉他是要客观评价三线建设,不能拿如今套过去。不
能因为没打仗就说备战是浪费。

发帖数: 1
7
2017年4月是宋平的百岁诞辰,但没有人知道究竟是哪一天。他从不许别人为他祝
寿,也坚决不透露具体日期,这是他的秘密。
98岁时的宋平。图|受访者提供98岁时的宋平。图|受访者提供
百岁宋平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宋春丹
本文首发于2017年4月22日总第801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北京西城区一座毫不显眼的四合院里,宋平已经度过了25年的退休时光。他深居
简出,平日里看书读报看电视,品茗散步,写书法,一个心愿是在不兴师动众的情况下
上街吃一次小馆。
1917年出生的宋平是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四中全会增选),在1920年前
出生的中共元老中硕果仅存,是目前中共党内资格最老、退休时间最久的常委。
2017年4月是宋平的百岁诞辰,但没有人知道具体是哪一天。
连他的老部下、中组部原副部长刘泽彭都不清楚。刘泽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宋平从不允许别人为他祝寿,也坚决不透露具体日期,这是他的秘密。
自我严格要求成习惯
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原主任陈东林很早就认识宋平了。
1953年9月,刚36岁的宋平被任命为劳动部副部长,1956年又出任国家计划委员会
副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部级... 阅读全帖
w*****1
发帖数: 6
8
另,贴出一篇关于文革经济发展比较客观的文章: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状况研究述评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一般研究状况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以下简称“文革”时期)经济状况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
(一)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1981年
这一时期,主要是发表了一系列批判林彪集团和“四人帮”在经济领域制造的错误理论
,拨乱反正,揭露“四人帮”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文章。这些文章一般由专门机
构组织撰写,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政策性,不完全等同于学术研究,有些政治性评论语
言如“'四人帮’代表党内资产阶级”等,以后不再延用。
(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这一时期,主要是在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
导和彻底否定“文革”宣传教育运动的推动,以及1983年《中国统计年鉴》首次公
布“文革”时期经济数据的带动下,发表了一批研究“文革”时期经济的学术论著。
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成瑞在这一时期发表的文章《十年内乱期间我国经济情况分析
——兼论这一期间统计数字的可靠性》,...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9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5030.htm
四大名妓分别为 1柳如是 2苏小小 3李师师 4陈圆圆
本 名 柳如是、苏小小、李师师、陈圆圆
字 号 河东君、无、无、畹芳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南北朝齐朝、北宋、明末
民族族群 汉
涉及人物 钱谦益、阮郁、宋徽宗、吴三桂
职 业 娼妓
1 柳如是
柳如是,本姓杨,初名云,艺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字如是。后又改名
为隐,号河东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云佳丽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丽质,书画双绝
、美艳绝伦,无数风流才子以一睹红颜为幸,然而她气格孤傲,心怀天下,多情重义,
非一般青楼女子可比。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
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
,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
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
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
于崇祯十四...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0
你也就别说别人不懂经济了,你也不懂。而且你转文章根本都不看你自己转的内容。你
这个文章转载内容最有理有据的段落就是多数出自“这一时期研究“文革”经济的专题
性著作较少,仅有马泉山著《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66~1978》、陈东林著《
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等几部。”这俩人的东西,但是你根本就没看过陈东
林和马泉山的文章原文。和你上个帖子说的增长不高等***观点完全相悖。尤其后面大
段引用的陈东林的文章,陈东林文章完全是为文革经济崩溃论辟谣的文章。你转这个东
西好意思佐证你自己观点吗?
l******r
发帖数: 18699
11
5月17日,澳大利亚普卡普恩雅尔军事基地,澳大利亚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硝烟散尽。
作为亚太地区各国以及澳大利亚传统防务伙伴之间一项久负盛名的军事射击赛事,本次
大赛共有来自中、美、英、澳等17个国家20支代表队的340多名选手参赛。大赛设国际
比赛项目37个。由北京军区官兵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射击代表队14名选手参加了其中
35个项目的比赛。
初次亮相,一鸣惊人。我代表队勇夺狙击手比赛3金3铜和大赛设置的唯一“狙击手冠军
杯”,列20支参赛队第一名;在军用步枪、机枪、手枪轻武器技能项目比赛中,夺得7
金7银20铜,位居各参赛队金牌、奖牌总数第三名。北京军区军训部副部长车胜良说,
这是1984年该赛举办以来,澳大利亚以外射击代表队首次参赛取得的最好成绩。大赛组
委会首次破例致信中国国防部:“中国军人不仅表现出很高的专业射击水准,而且士气
高昂,其他方面也堪称各国参赛队的楷模。”
“打酱油”打出了“开门红”
最精彩的狙击手比赛率先开打。
我狙击手在国内训练时按规则射击最远850米上的目标,面对现场临时给出的对1070米
外目标进行射击的条件,中士班长陈东林反应敏捷,沉着应战,在最短时间内首发... 阅读全帖
r*****h
发帖数: 16
12
作为亚太地区各国以及澳大利亚传统防务伙伴之间一项久负盛名的军事射击赛事,本次
大赛共有来自中、美、英、澳等17个国家20支代表队的340多名选手参赛。大赛设国际
比赛项目37个。由北京军区官兵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射击代表队14名选手参加了其中
35个项目的比赛。
初次亮相,一鸣惊人。我代表队勇夺狙击手比赛3金3铜和大赛设置的唯一“狙击手冠军
杯”,列20支参赛队第一名;在军用步枪、机枪、手枪轻武器技能项目比赛中,夺得7
金7银20铜,位居各参赛队金牌、奖牌总数第三名。北京军区军训部副部长车胜良说,
这是1984年该赛举办以来,澳大利亚以外射击代表队首次参赛取得的最好成绩。大赛组
委会首次破例致信中国国防部:“中国军人不仅表现出很高的专业射击水准,而且士气
高昂,其他方面也堪称各国参赛队的楷模。”
“打酱油”打出了“开门红”
最精彩的狙击手比赛率先开打。
我狙击手在国内训练时按规则射击最远850米上的目标,面对现场临时给出的对1070米
外目标进行射击的条件,中士班长陈东林反应敏捷,沉着应战,在最短时间内首发命中
夺冠。
按打仗要求进行比赛,规则只作为参考,比赛过程中规则和条件随时变化,...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安亭事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607039g.htm
「安亭事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
⊙ 王 锐
发生在1966年11月的「安亭事件」,无疑是「文革」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其
重要,国内几部著名的「文革史」专著,如高皋、严家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金春明的《「文化大革命」史稿》,王年一的《大动乱的年代》等,对「安亭事件」
均作专节叙写,对事件的成因、结果及影响予以较详分析论述。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着的
三卷本《周恩来年谱》,对「安亭事件」也有专条叙论。
「安亭事件」已过去快40年了,一切似乎已有定论。不过,笔者在对「文革史」
和「文革」人物事件的研究中,却深感对「安亭事件」有深化再认识和深入再研究的必
要。说其再认识,是因为无论是对「文革」进程的改变和影响,还是对历史人物的命运
沉浮,「安亭事件」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人帮」中的张春桥、王洪文、江青
3人就直接与其关系重大,其他重要政治人物还有陶铸、陈伯达、陈丕显等,甚至还有
周恩来,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前途,都不同程度受到「安亭事件」影响)。说其再研究
,就是「安亭... 阅读全帖
g*2
发帖数: 993
14
大法弟子过早离世?这似乎不可能。因为师父李洪志告诉弟子,修炼法轮功的人“
身体就完全充满了这种高能量物质”,“他的细胞不会消亡”,能“青春长驻”。
但事实上呢?
2016年4月5日,网友双箭在凯风网发布《调查:法轮功习练者死亡率高于常人》一
文,指出对辽宁省西部某县级市近六年人口死亡情况做了一个调查,自2009年以来统计
的243名死亡者中,60岁以下的有191人占78%、40岁以下的有21人,占8.2%。
又有网友郑怡选用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凯风网刊登的法轮功境内弟子死亡案例
172例,凯风网刊登的近年来法轮功境外弟子死亡案例18例,共190例,计算出法轮功弟
子死亡的平均年龄为51.02岁,其中:境内弟子平均年龄50.94岁,境外弟子52.44岁。
还据有关资料统计,从2005年到2014年,已有30名法轮功骨干“英年早逝”,其中
病死的25人,意外死亡的5人,60岁下的占绝大多数,其死亡的平均年龄仅55.18岁。
众多的调查统计表明,大法弟子的死亡年龄远远低于自然死亡年龄。2015年世界卫
生统计报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是男74岁、女77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法弟... 阅读全帖
m*******6
发帖数: 11762
15
大法弟子过早离世?这似乎不可能。因为师父李洪志告诉弟子,修炼法轮功的人“
身体就完全充满了这种高能量物质”,“他的细胞不会消亡”,能“青春长驻”。
但事实上呢?
2016年4月5日,网友双箭在凯风网发布《调查:法轮功习练者死亡率高于常人》一
文,指出对辽宁省西部某县级市近六年人口死亡情况做了一个调查,自2009年以来统计
的243名死亡者中,60岁以下的有191人占78%、40岁以下的有21人,占8.2%。
又有网友郑怡选用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凯风网刊登的法轮功境内弟子死亡案例
172例,凯风网刊登的近年来法轮功境外弟子死亡案例18例,共190例,计算出法轮功弟
子死亡的平均年龄为51.02岁,其中:境内弟子平均年龄50.94岁,境外弟子52.44岁。
还据有关资料统计,从2005年到2014年,已有30名法轮功骨干“英年早逝”,其中
病死的25人,意外死亡的5人,60岁下的占绝大多数,其死亡的平均年龄仅55.18岁。
众多的调查统计表明,大法弟子的死亡年龄远远低于自然死亡年龄。2015年世界卫
生统计报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是男74岁、女77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12853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谈谈经济崩溃边缘
这个看来比较全面。欢迎讨论。
http://www.whdgm.net/post/869
二、分歧与讨论
“崩溃边缘论”最早见于1978年2月26日华国锋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
报告:“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
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一些地区和部门,由于‘四人帮’的支持、包庇和纵容,坏人当权,工厂停工停产,
农村分田单干,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盛行,阶级敌人活动猖獗,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
反攻倒算,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局面。”
报告为什么要把“崩溃的边缘”界定为1974~1976年?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毛泽东提出
“四人帮”是在1974年。1978年在“两个凡是”思想的影响下,对整个“文革”还是肯
定的,能否定的只是毛泽东批评“四人帮”以后的那段历史。这种说法显然不合乎实际
,因为不仅“分田单干”、“资本主义复辟”等被作为“崩溃边缘”的内容,就连邓小
平主持1975年整顿而取得重要经济成就时期也被包括在“崩溃边缘”了。1978年3月18
日,邓小平...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17
1964年三线建设决策前后的中央分歧
送交者: 水蛮子 2011年09月19日
作者:陈东林
作者简介:1949年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从事研究。主要论著有:《中国文化大革命事典》(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
科全书》(副主编),《毛泽东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合著)等,并发
表论文60余篇。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
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 三个五年计划,
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
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
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4年三线建设决策前后,中央高层曾经产生过不同的认识分歧。三十七年过去,这些
分歧因何而生?仍然鲜为人知,即使是当年参与建设部署的许多高级干部也未闻其详[1
]。本文试图对其来龙去脉作出初步的钩勒与评析,为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决策,提
供有益的借鉴和教训。
一、"...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江青自传《红都女王》出炉经过
http://hx.cnd.org/?p=116197
余汝信
1977年,根据与江青近距离接触长达60小时谈话后完成的,有关这位文革时期最显赫人
物的自传——《江青同志》又名《红都女王》在美国出版,然而面世几十年,海内外都
尚未有中文版,令人惋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在中国大陆,涉及到这本书及江青
那一次与维特克谈话经过的所谓“实录”、“纪实文学”,如张颖的《风雨往事——维
特克采访江青实录》,叶永烈的《江青传》、陈东林、杜蒲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
录》,邬吉成、王凡的《红色警卫》,以及杨银禄在香港出版的《我给江青当秘书》等
,内中谬误或不确之处比比皆是(即便是亲身经历者所著亦不例外),而未看过《江青
同志》一书者又难以明辨真伪,有感于此,文革研究专家余汝信,根据英文版《江青同
志》并与朋友合译该书的序言及第一章,还原了该书出炉的经过。
有关罗克珊·维特克
罗克珊·维特克于1972年应邀访华时,尚是一位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
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Binghamton)任教的青年学者。她毕业于史丹福大学
,在芝加哥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19
我也觉得奇怪。如果陈东林引用的数据可靠,那么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作假了?为什么美
国农业部的数据却显示60年代的前几年中国每年都净进口几百万吨小麦呢?
如果陈东林的数据可靠,那么为什么59年出口几百万吨小麦,当年的黄金储备不变,而
外汇储备却大幅减少了5900万美元呢?
所以说,我认为统计局的数据有问题。因为根据我主贴里的分析,不但能够和央行的黄
金和外汇储备数据都对上号,而且跟国际小麦市场行情也对得上号。
当然,最关键的是,59年卖小麦换黄金的说法肯定不成立。
C*******r
发帖数: 10345
20
来自主题: GunsAndGears版 - 真的假的?
解放军报北京5月18日电 杨金龙、特约记者张坤平报道:在17日落幕的澳大利亚陆军轻
武器技能大赛中,由北京军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射击代表队,勇夺狙击手比赛3金3
铜并独得“狙击手冠军杯”,列各参赛队第一名;在军用步枪、机枪、手枪轻武器技能
比赛中,夺得7金7银20铜,位居各参赛队金牌、奖牌总数第三名。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中、美、英、澳等17个国家20支代表队的340多名选手参赛。大
赛设国际比赛项目37个。我军首次组队参赛,14名选手参加了其中35个项目的比赛。
该赛的突出特点是按打仗要求进行比赛,规则是参考,比赛过程中规则和条件随时
变化。狙击手比赛,我狙击手按规则进行了850米外目标射击训练,面对现场临时给出
的对1070多米外目标进行射击的要求,中士班长陈东林反应敏捷,沉着应战,在最短时
间内首发命中夺冠。之后对其他目标射击中,陈东林再摘1金,上尉教员张蔚也夺1金。
军事两项竞赛,20支代表队的比赛时间各不相同。我12名参赛队员比赛时遇瓢泼大
雨,他们肩扛五星红旗,负重50多公斤,在4.5公里的奔袭中,完成了手枪、步枪对不
同距离的多目标射击。最终,我参赛...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点将录
这是明朝末年的一篇奇文。关于作者是谁有多种说法。一般说是魏忠贤的阉党制造出来
的。不过很多东林党人因为排名先后,比如认为自己应该在天罡星里面,而大打出手,
甚至朋友断交。
开山大元帅:
托塔天王 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总兵都头领二员:
天魁星 及时雨 大学士 叶向高
天罡星 玉麒麟 吏部尚书 赵南星
掌管机密军师二员:
天机星 智多星 缪昌期
天闲星 入云龙 左都御史 高攀龙
协同参赞军务头领一员:
地魁星 神机军师 礼部员外郎 顾大章
正先锋一员:
天杀星 黑旋风 吏科都给事中 魏大中
左右先锋二员:
天暗星 青面兽 浙江道御史 房可壮
地周星 跳涧虎 福建道御史 周宗建
马军五虎将五员:
天勇星 大刀手 左副都御史 杨涟
天雄星 豹子头 左佥都御史 左光斗
天猛星 霹雳火 大理寺少卿 惠世扬
天威星 双鞭将 太仆寺少卿 周朝瑞
天立星 双枪将 河南道御史 袁化中
马军八骠骑八员:
天英星 小李广 福建道御史 李应升
天捷星 没羽箭 陕西道御史 蒋允仪
天空星 急先锋 山东道御史 黄尊素
天退星 插翅虎 浙江道御史 夏之令
天究星 没遮拦 吏科给事中 刘宏化
天满星 美髯公 刑科...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umu (朽木☀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 23:17:23 2010, 美东)
揭秘:毛泽东提出“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2010年11月03日 09:56:1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红墙知情录》(全三册)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
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
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节选。(孙琳)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
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所谓“三线”,是毛泽东亲自划分的,他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
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揭秘:毛泽东提出“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2010年11月03日 09:56:1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红墙知情录》(全三册)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
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
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节选。(孙琳)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
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所谓“三线”,是毛泽东亲自划分的,他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
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700
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
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
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按今天的区域来划分,三线地区基本上...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24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umu (朽木☀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 23:17:23 2010, 美东)
揭秘:毛泽东提出“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2010年11月03日 09:56:1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红墙知情录》(全三册)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
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
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节选。(孙琳)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
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所谓“三线”,是毛泽东亲自划分的,他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
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25
很好的文章,谢谢!
f****i
发帖数: 9419
26
好毛呀,我要说的是经济上不划算才转的,这丫的就是彻头彻尾的毛轮。毛轮都说了经
济不划算了。
i**n
发帖数: 1436
27
我们那里旁边不远就是大三线,80年代的时候工人们闹得要搬迁到大的城市,终于在90
年代搬走了。
g********e
发帖数: 6425
28
毛轮也是比较春秋笔法的,先说搞三线相当于买保险,经济不划算,后来又说现在又要
搞三线建设。
f****i
发帖数: 9419
29
毛轮就是毛轮,只要是毛轮的话就不能信。当然这个毛轮定义什么标准就再说了。
g********e
发帖数: 6425
30
凡是反对矮帝,反对老鼠肉企鹅蛋胖墩山东小二帕皮思的都是毛轮。
t******t
发帖数: 15246
31
这个毛轮是个蹩脚货, 成飞,东方汽轮机场,九院就是三线工程的标志性成就。 经济
上不亏。
t******t
发帖数: 15246
32
访谈他,还不如访谈HIGHRISK
f****i
发帖数: 9419
33
人家是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正经发的毛轮文章N多,你要了解
,毛轮想发文章有些地方得牺牲,不然文章不让发。
t******t
发帖数: 15246
34
三线也不是权宜之计吧,没有老毛的魄力,后面沿海花圈了,根本轮不到内陆。
b*******8
发帖数: 37364
35
要不是当年搞了三线,现在就靠广东的血汗经济加沪宁杭的金融买办经济,天朝屁都不
是。所以太祖在一天,西方猴子们就坐立不安一天,直到矮子上来。
f****i
发帖数: 9419
36
你得整体看,能这么说,还是体制内,还能发文章,已经不错了,再极端也就是MIT上
能发,别的地方能发吗?你能看到吗?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成昆铁路竟然在联合
国还有东西摆着,这个不是毛轮造谣吧?
f****i
发帖数: 9419
37
搞三线坑的最惨的是东北,人才技术,资产全都外流了,改开之后圈圈一笔划在沿海,
东北啥都没捞到,结果悲剧了。
b*******8
发帖数: 37364
38
成昆铁路在联合国有模型,记得在哪个纪录片里看到过,应该是真的。当然,矮子是不
屑的,尽管在他四川老家附近。
g********e
发帖数: 6425
39
东北黑道二十年就是比较著名的改开伤痕文学
p******y
发帖数: 3742
40
东北是因为担心苏联入侵。你在东北搞大规模建设,被苏联摘桃岂不太悲催了。
c*****t
发帖数: 520
41
你引用的这篇文章,题目是《七十年代前期的中国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作者为陈东
林,发表在《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8 月第3 期。
全文链接:
http://www.iccs.cn/detail_cg.aspx?sid=58
本文的主题之一恰恰是揭露文革对对外经济工作的破坏,点了“江青集团”的名。按照
你的一贯标准,应该把这篇文章算作“伤痕文学”才是。我对你主动引用这篇文章,感
到很惊讶。
你引用的段落中就有如下批评文革的内容:
“当时,国内因“文革”动乱影响生产,加之棉花歉收,棉布供应持续紧张;化肥生产
也长期跟不上农业发展需要,有较大缺口。因此,进口这些设备是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
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举。”
文中还提到:
“六十年代初期,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中断经济援助,中国和苏联东欧的经济贸易交
往急剧下降。其后,毛泽东曾考虑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他对法国议员代表团说:“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
可以合作。”“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希望你们把什么禁运战略物资
也反掉。”“我说,总有一天会突破这个缺口。”(《毛泽东外交文...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520
42
你引用的这篇文章,题目是《七十年代前期的中国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作者为陈东
林,发表在《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8 月第3 期。
全文链接:
http://www.iccs.cn/detail_cg.aspx?sid=58
本文的主题之一恰恰是揭露文革对对外经济工作的破坏,点了“江青集团”的名。按照
你的一贯标准,应该把这篇文章算作“伤痕文学”才是。我对你主动引用这篇文章,感
到很惊讶。
你引用的段落中就有如下批评文革的内容:
“当时,国内因“文革”动乱影响生产,加之棉花歉收,棉布供应持续紧张;化肥生产
也长期跟不上农业发展需要,有较大缺口。因此,进口这些设备是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
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举。”
文中还提到:
“六十年代初期,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中断经济援助,中国和苏联东欧的经济贸易交
往急剧下降。其后,毛泽东曾考虑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他对法国议员代表团说:“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
可以合作。”“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希望你们把什么禁运战略物资
也反掉。”“我说,总有一天会突破这个缺口。”(《毛泽东外交文...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43
这个毛轮是个蹩脚货,没有认识到三线建设的辉煌和元件
h******k
发帖数: 13418
44
断章取义的挫轮才是个蹩脚货。
t******t
发帖数: 15246
45
我看访谈他不如访谈你
f****i
发帖数: 9419
46
看看你转的文章里面大段大段都是怎么说的?引用的文章内容都啥意思吧?你转东西是
反驳自己还是反驳别人?好意思让这个文章佐证自己观点?
“陈东林发表《研究“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几点思考》一文,从三个方面对“
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状况进行了公开评述。由于发表的刊物专业性较强,并未引起较多
关注。1999年5月,陈文经过压缩修改,以《实事求是地评价“文革”时期的经济
建设》为题发表在《真理的追求》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不仅许多杂志、网站
予以转载、摘登,中宣部《社科动态》(1999年12月1日)予以摘报,香港《星
岛日报》(2001年8月26日)甚至德国《BERLINER CHINA—HE
FTE》也予以转载。陈文的主要观点是:从总体上看,“文革”时期国民经济还是有
所发展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数字,在年均增长率上,1967~1
976年,工农业总产值为7。1%,社会总产值为6.8%,国民收入为4.9%;
在阶段发展指标上,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指数增长了99%,
翻了一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国民收入总额增长
53%;从生产水...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83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个普通人对毛时代生活回忆。
1996年底,陈东林发表《研究“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几点思考》一文,从三个方面对
“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状况进行了公开评述。由于发表的刊物专业性较强,并未引起较
多关注。1999年5月,陈文经过压缩修改,以《实事求是地评价“文革”时期的经济建
设》为题发表在《真理的追求》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不仅许多杂志、网站予
以转载、摘登,中宣部《社科动态》(1999年12月1日)予以摘报,香港《星岛日报》
(2001年8月26日)甚至德国《BERLINER CHINA—HEFTE》也予以转载。陈文的主要观点
是:
从总体上看,“文革”时期国民经济还是有所发展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
统计数字,在年均增长率上,1967~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为7.1%,国民收入为4.9%;
在阶段发展指标上,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指数增长了99%,翻了一倍,
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从生产水平看,1976年和1966年主要产
品产量相比,钢增长33.5%,原煤增长91.7%,原油增长499%,发电量增长146%,农用氮
、磷、钾化肥增长117.7%,塑料增...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48
你说这个没用,显示不了你幽默。1958年有关部门的预计产量是3250亿公斤,也就是说
6500亿斤的数据。按照这个数据,征购率是按照17.8%计算的。最后58年征购率实际上
20%多了。这个高估浮夸,我从来没有否认过以老毛为首的共产党都有执政责任。还有
,我以前就转过陈东林写的文章,里面数据全都是有据可查的,我一条一条根据他的引
用索引去挨个翻书查过,绝对没有马虎眼的地方。他那上面对这个过程说的很清楚。该
多少责任就多少责任。我在最开始来这个论坛,就说过,我认为三年自然灾害最后综合
起来应该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就是我的态度。你跟我说这个没用。老毛绝对在其中
起到了在当时氛围中挤水分的作用。你跟我贴小说没用。
z**********e
发帖数: 22064
49
http://bbs.tiexue.net/post2_6877042_1.html
我军首次参加澳大利亚射击赛 国产枪故障频出
我军首次参加澳大利亚射击赛 国产枪故障频出(图1)
5月3日至17日,由北京军区组成的轻武器射击竞赛队,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举办的“2013
-国际陆军轻武器技能大赛”。这是我军首次派队参加此项赛事,队员们分别使用国产
92式9毫米手枪、国产95-1式5.8毫米自动步枪、国产95-1式5.8毫米班用轻机枪;图为
狙击冠军张蔚。
我军首次参加澳大利亚射击赛 国产枪故障频出(图2)
92手枪与95-1步枪
国产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和国产CS/LR型7.62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五个不同种类的武器
,并按澳军方比武要求携带必须的作战携行具及防弹装备。澳大利亚国际陆军轻武器技
能大赛此前已经举办过25届,竞赛以多枪种、多课题、多姿势、高难度、远距离和“近
似实战”而闻名世界。
我军首次参加澳大利亚射击赛 国产枪故障频出(图3)
利用照门侧姿射击
我军参赛队员面对世界各路高手,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凭借顽强意志和坚实
功底,经受胆略与心理的磨练,挑战生理、智力与技能...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1406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纵论三年大饥荒大死亡 岩石
看看毛主席是如何恬不知耻的鬼辩的,无论这责任是他的,还是刘少奇邓小平的:
关于大饥荒的成因,当年毛泽东讲了三点:第一,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第二,苏
联逼债;第三,“三分之一地区坏人当权。打人死人,粮食减产,吃不饱饭,民主革命
尚未完成,封建势力大大作怪,对社会主义更加仇视,破坏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这些都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企图推卸罪责忽悠人民的谎言和借口。笔者各有专论,此处
恕不赘言——话说回来,中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天灾年年都有,可谓家常便饭。
至今,没有任何人说过,1959~1961年间没有自然灾害。可是,即使天灾再严重,在中
华民族历史上,哪一朝哪一代出现过长达三年多遍及全国各个角落的大饥荒?——还可
以想想, 1877夏~1878夏(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年;1878年,光绪四年,戊寅年
),华北大旱,死亡200万人。这是中国皇权体制下最严重的大旱灾,史称“丁戊奇荒
” ——请问:发生全国性大饥荒了吗?——还可以看看,学者陈东林先生在其论文第
二部分“决策错误对当时经济的影响” 中写道:“1978年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上与1959
~1961年时期有比较相似的地方:...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