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随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佛教依于众生皆有第八识如来藏,因此可以平等地成就佛道而说“一切众生平等”
,才是真正没有种姓阶级制度而超越世间种姓的真沙门。除此之外,假沙门必然依于众
生五阴的不平等,建立种种世间种姓差别而增加世间的痛苦。然而,佛教之外的假沙门
,不但经常制造世间种姓阶级制度,乃至建立不可跨越的宗教种姓制度,增加世间的众
苦。例如,基督宗教在宗教上建立上帝、人类、动物三者间永远不可跨越的宗教种姓阶
级。《旧约全书》〈创世记〉1:26:
“上帝说,我们要照著我们的形像,按著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
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基督宗教认为没有生死轮回存在,人类是上帝所造的,上帝永远是上帝,因为上帝
可以永远不死;人类不论作什么,永远是人类,因为人类有生必死,死后由上帝审判升
天受乐或下地狱受苦,但仍然永远是人类,永远是上帝的奴仆而附属于上帝;动物不论
经过多久,永远是动物而附属于人类,因为动物没有情感灵魂,上帝让人类永远管理动
物。因此,动物永远必须被人类任意地宰制,没有任何权利可言;人类也永远必须服从
上帝,因为上帝创造一切、审判一切,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学佛经 之一 宫廷风云
佛学经典浩瀚如星空,佛陀的教诲真诚而温暖。在如此众多的经典中,我们凡人该如何
开始走入佛陀的智慧之海呢?在下的庸见,也许从生动的故事开始比较契机吧。
佛经中生动而智慧的故事和寓言如颗颗宝珠闪耀,发人深思且令人永不能忘。今天,就
让我们从一个经典故事开始,走入佛学这令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神秘的世界吧。当我们
一直沿着这条佛陀用智慧之光为我们铺就的通往生命真实意义的大道走下去时,相信终
有一天,某个突然的瞬间,你会微笑着在心中对自己说:我好幸福,今生能遇到佛法!
今天的故事的题目是“宫廷风云”,这是《佛说观无量寿经》中的序幕故事,很精彩。
虽然是文言文,但相信大家用心看,理解没有问题。
《经》表示引用原经文。如果引用历代祖师大德的原文,会标明是哪位祖师大德。如果
是引用现代法师的开示,为避嫌,只会用“法师开示”来表示,不会提及具体名号。每
篇文章的最后,在下也会发表简短愚见,没有任何开头提示的白话。
《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
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
于七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学佛经 之二 九品莲华
上一回,我们说到,国太夫人韦提希遭遇了家庭剧变。她在被幽禁的时候想到,她的丈
夫是一国之君,她的儿子是皇太子,早晚要接替王位,而她自己更是高贵无比的王后和
日后的皇太后。但是,即便是这样拥有无比权力和财富的家庭和个人,也会遭遇如此痛
苦,又何况是普通人呢。她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明白,只要还在这欲望恒流的空间维
度中流转,无尽的痛苦便会永远伴随着每一个个体。想到这,她升起了无比坚决的出离
的心。她发自心底地要摆脱这丑恶的轮回空间,坚定地希望生活在清净祥和快乐的维度
。如果用我们现代社会的名词来比喻,就是她发起了坚定的要“移民”的决心。大家可
以回想比照一下自己当时决定移民时的心情。当然,韦提希夫人是要“移民”到一处永
远快乐的地方。她遥向耆阇崛山,顶礼乞求佛陀能慈悲开示彻底去除这痛苦根源的方法。
这时,佛陀感应到了韦提希虔诚的乞求,并感觉到这是个很好的良机向大众开示一个无
比殊胜的法门。佛陀在两位大弟子的陪同下,乘空来到宫殿。首先,佛陀展示诸多佛国
净土于韦提希之前,供她领悟参详。最后,韦提希做出了决定,她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生活。佛陀非常欣慰,随即便向韦提希及大众开示了净业三福以及前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
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
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传说秦
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然而
长生不老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
我们看看《新约圣经》里面怎么说,《新约全书》〈罗马书〉:【因为罪的工价乃
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新约全书》<罗马
书>6:23也就是说,他们主张人若想要永生,是必须要依靠上帝的恩赐,恩赐之后生到
天上,来获得快乐而获得永生。可是 我们要知道,如果有一种生命,他是被创造出来
的,其实他就必然要灭。就像说,如果人是上帝创造,而被创造在世间,他毕竟要死了
之后才有可能生天嘛!他死了 在人间,还有什么永生可言呢?能够生到天上,那是新
的出生啊!能够新的出生,那一定还会再灭亡;因为生跟灭它是相对应的。如果是真正
的永生呢,其实那就叫 无生,它不是可以被出生的法。
近来挟科技进步之雄风,谷歌的首席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无始是什麽意思 ?
有人问:「经典经常会说无始以来如何如何……,可是无始到底是什麽意思?」有一些
佛教以外的人士会问:「你们都说无始,可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个开始吗?为什麽你
们佛教偏偏要说无始呢?而且还说无始以来。」
这个问题涉及到时间的概念,同时也涉及到空间的概念;但由于篇幅所限,这篇文章将
只简单说明无始的概念。
时间的概念是一个谜,很多人很难理解到底时间是什麽?西方的哲学家曾经想证明:「
时间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呢?」证明结果发现:「时间是有限,同时也是无限。」可是
如果是有限,那麽无限应该是不可能并存的啊!因为这是彼此互相矛盾的概念!可是时
间竟然被证明为:「它是有限,但其实也是无限。」这样的现象就称为「二律背反」(
antinomy),这「二律背反」的现象不只是在时间,空间也是如此。这篇文章将专对「
时间」来做探讨。
那麽时间是有限的是什麽意思呢?简单来说:既然有现在我们所处的时空,显然不管过
去有多长远,我们毕竟跨越了那麽长远的时间来到现在;既然能够来到现在,时间一定
有它的有限性,因为有限,才能够被跨越而来到现在啊! 如果时间是无限的话,如何
能够被跨越而来到现在呢?由以上所说的道理,就可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二、恋爱中的注意事项
二、恋爱中的注意事项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
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是故
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所以贪爱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在
八万四千种烦恼中,以“贪瞋痴”三毒为首,在三毒中又以“贪欲”为首,而贪欲中以
爱欲最难断。所以,当我们因前世的业力因缘而爱上一个人时,难免会产生据为己有的
心态,贪爱之心油然而生,制约了我们客观观察世界的能力以及平等心,让一切事物带
上强烈的主观色彩,从而看问题非常片面。若是在恋爱中色迷心窍,随意而为,则更会
使人迷失心智,走向极端,做出荒唐之事。在本章节中,台长慈悲开示年轻人应如何在
恋爱中做到更加理性豁达、随缘开悟、放下执著、真诚相待,以及恋爱中的一些禁忌与
注意事项。
(一)精彩开示摘录
1.如何处理异地恋问题(2012年3月18日《玄艺问答》)
留学海外的同修和国内男友的异地恋遭到家人反对,同修急于得知两人是否合适。台长
开示,学佛不是算命,是否合适在于缘分,要靠念经修心来开悟自己、随缘随顺。如果
两人是善缘,念经化解恶...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241
7
2015年为乙未羊年,值年太岁为杨仙大将军,流年太岁方西南。太岁为百神之统,值年
太岁(亦称本命太岁)掌管本年吉凶祸福,凡冲犯太岁者,流年不利,俗话说:太岁当
头坐,无灾也有祸。人在家中座,祸从天上落。十二生肖与流年太岁有着值、刑、冲、
破、害的不利关系,总称犯太岁。犯太岁流年不利。大多有不测之灾,易破财、招小人
、感情不顺、事业不利,或有意外之灾(车祸,病痛,开刀手术之灾)。
2015年 属羊犯太岁,属牛冲太岁,属狗刑太岁,属鼠害太岁,属虎破太岁(参考资料
《犯太岁查询》。
【属羊2015年本命年】:属羊的人2015年值太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命年,本命年也
称为“坎儿年”,因为本命年往往形成两个极端,要么运势极佳,鸿运当头,大红大紫
;要么霉运连连,步履维艰。本命年伴随着“剑锋”、“伏尸”这两大凶星,最重要的
是注意血光之灾。
【属牛2015年冲太岁】:冲者,两者对撞也,可见相冲的力量是非常之大的,这也是很
多冲太岁的朋友比较注意的原因。冲太岁往往伴随着工作、生活、感情的变化,如跳槽
或者失业、搬家或者出国、分手等情况出现,而且冲太岁也容易造成身体受伤,如进行
运动时摔伤、发生交通...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214
8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如何克服这个心里上的困难。
有些想法,开始的时候以不经意的方式发展,养成习惯之后,其影响却越来越明显,越
来越深。中国和美国之间生活方式,社会氛围,和文化的差异对日常生活有很多具体的
体现。很多细节,改变甚至颠覆了以前对生活的一些基本假设。在事实的“变”和心中
希望的“不变”之间产生了冲突,渐渐地心中的紧张感,不确定感,不安全感产生,累
积。。。如果你平时能多去反观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会越来越深。
其实应对的方法也很简单,在忧虑的念头产生的当下去反观自己,可以观察自己的呼吸
,也可以观察觉受。以观察呼吸而言,观察当下是进气还是出气,呼吸是长还是短,是
粗重还是细微。观察呼吸的意义在于:1 保持清醒觉察的状态,不再被动地被种种忧虑
的念头牵着走,不去随顺烦恼;2 可以直接体会生理和心理的紧密关联。呼吸的快慢,
长短,粗细和内心的紧张程度直接相关,内心越紧张,呼吸越粗重。但是不用刻意去调
整,只要保持觉察的状态,渐渐自己就会放松下来; 3 体会无常。进气出气是一个生
灭,念头的产生和消亡也是一个生灭,不论是自己的生理还是心理,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一个念头,本身也是瞬生瞬灭的,但是一旦去抓取,就会产生很多类似的念头。觉知
a*******8
发帖数: 103
9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楼主mm一方面控制不住情绪而苦恼,一方面又很想控制周围的人。其实人的烦恼很多就
是来源于想要控制的欲望。用佛家的说法是“妄想、分别、执着”,楼主这三样都有,
能不难受吗?放下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意愿看得那么重要,多随顺家人,你会发现世界
变得更美好。憋不住的时候,想想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吧。
祝你家人和睦,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r**t
发帖数: 214
10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炎夏飘雪
英文链接 www.buddhanet.net/pdf_file/jotleeds.pdf
炎夏飘雪
[缅] 西亚多乌祖迪迦著
译序一:来自伊洛瓦底江畔的祝福 – 克玛叠帕比丘(Bhikkhu Khemadipa)
在世尊的教导中,最简单然而却是最深奥的便是:唯一的实在就是当下出现的任何事物
。如实地活在当下的一刻,这样你便会活在真理中。事实上,世尊把当下的一刻说作是
「唯一值得的执着」。
然而,在修行的路上满是圈套,比如想要有些不一样的体验、判别当下那一刻的素质、
抱持着期望等,即使是修行已久的禅修者,都仍会掉进这些陷阱中。「我至今已禅修二
十年了,但我仍有愤怒,我到底做错什么?」
从阅读乌祖迪迦的内心世界,我希望你们得到的是,能认识到当你沿着这条法的道路往
前走着,但却否认你自己的人性,这便是不智。爱、迷惘、绝望,与恐惧等都是现实的
,它们都是自然的,它们就在面前,而且,跟所有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从缘而生,并会
消逝。在这条道上只有一样「正确」的体验,那就是你现在正觉知到的。
只要你是一个人,你都会有人的遭遇。活在其中,从中学习,并将之放下吧!
愿你们得到解脱。
西亚多乌祖迪迦(自传)...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826
11
说实话,你在一方面付出的时间精力多了,其他方面肯定会受到影响。一个男人要想事
业真正成功,千万不能在男女的事情上犯错。
---
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会有了能接受它、失去了能承受它,接受有和承受无都是一种心态
。学会良好的心态,一切随缘,随缘的人才能团圆,随顺就能万事皆顺,随喜才能在烦
恼的人间放下自在、法喜充满。
i****n
发帖数: 12
12
横看成岭侧成峰(上)
——谈南北传佛教的深浅异同
(编者按)一九九七年七月,一对远从美国回台的读者
夫妇和李老师巧遇在李老师隐遁的鹿谷居,李老师虽已
有一段时间不和外界人士接触,但仍然随顺人情在一星
期之中和这对留美的中年夫妇作三次的长谈;另外,晤
谈进行中和晤谈后李老师也回答旁听的现代禅同修提出
的问题。由于本篇访谈内容十分丰富精致,为了便于读
者阅读吸收,因此依谈话主题分上、中、下三篇编辑。
问:专程从美国搬回台湾,目的是为了参访李老师。
答︰且不说是不是专程为了我搬回台湾,即使只有
十分之一的原因,是为找我讨论佛法而回台湾,我
也觉得非常有缘,我希望能以呈心所见、如实而言
的态度回报你们的道心。
问:我们很久以来就非常仰慕李老师,希望能在李
老师的座下好好学禅。
答︰你不必这么快就认定我是你们理想的老师,你
应该慎重一些,我们可以慢慢来,彼此了解之后才
下结论不迟。在修行的领域,参学者要有参学的法
眼,长期观察善知识的言行是否一致,见行是否契
应佛法才好下决定;而我也必须观察种种因缘,才
能决定是否要负起教导你们的责任。
问:您在书上说的‘本地风光’,会不会只是一种清
明的定境?
b******s
发帖数: 184
13

大方广圆觉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
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
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
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
与诸菩萨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贤善首菩萨: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l******d
发帖数: 120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没有因果?
总算把您的心里话掏出来了,在我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我这么问,是因为从您的第一篇文章里并不能明显看出你的见.就是您现在的文字,虽然我
明白您的意思,但,您的逻辑仍有问题.
我再把您第一篇文章的论点贴出来.
(1)我认为因果学说是佛教用来约束信徒的一种工具,不存在真的因果,是吓唬老百姓的。
得道之后四大皆空, 因果也就不存在了
(2)人已了脱生死还怕什么因果报应,因果对一个把死亡及往生置之度外的人不会有什么作用。
实际上(1)和(2)本身已经矛盾了,(1)认为因果不存在,(2)认为因果对某些人不起作用(也就是
说对其他人还是起作用的).不存在和不起作用不能马马虎虎算作一回事.
在随后的讨论里,我想我们已经认同一件事:无论圣人还是凡夫,无论他对本来面目的见地到什么
程度,他的外在言行举止也必须依从因果规律(饿时吃饭,困时睡觉).所以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纵是大修行人,他的行事亦依因果,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既是过去因的果,也是将来果的因.他和凡
夫不同之处在于,凡夫不明因果,陷溺其中而不自觉;圣人了达因果,随顺而行,并能主动利用.所以
因果,在,且有作用.
最后您有一处逻辑上
P******a
发帖数: 478
15
民国69年
日期:民国69年1月18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那些随顺自己自由意识生活的人,往往会失败,不会做却装会的,也会失败。」
× × ×
「自以为是,从文字般若上去学佛,而不躬行的人,终为文字所缚,心不得解脱。」
c***s
发帖数: 3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问题二
我非明眼人,也不知道你问题的答案,不过我有一点点修行的体会,还是
新鲜的(才有不久:)): 我现在认为,存在既是合理的,就是说,只要
不是故意放纵,任何事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修就是要了解为什麽,而不是
故意改变什麽。所以我现在一般都采取不抵抗原则,我是说对任何顺与不顺,
喜欢不喜欢的情况,能坚持自己修的目的/目标,就修自己的,否则就随顺
业力,同时尽量观察了解发生的一切。 如兄所言,要把什麽搞定,我个人
认为有可能越搞越不定。一,你在抵抗业力,二,当你想要把什麽搞定之
时,你修行的目的动机已经变了。 不知兄如何看待?
q*c
发帖数: 945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BOSTON]叶曼演讲
下面的境界, 一点人生经历加上意志, 就可以成办。
这样的人, 世界上也不知道多少。
死后照样是散入诸趣, 哪里那么多“可以”,
现在可以是因为因缘业力让你可以而已。
not good.
下面这个就是面对因缘, 无奈无能的样子, 我认为应该这样:
《21世纪的智慧与展望》。
圆满自在的人生
虽然我们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随顺因缘,游戏人生。
虽然我们能左右天气;但是,我们不决定他。
虽然我们能改变容貌;但是,我们不改变他。
虽然我们能控制他人;但是,我们不控制。
虽然我们能预知明天;但是,我们不预知。
虽然我们能样样胜利;但是,我们不破坏游戏规则。
虽然我们能凡事尽如己意;但是,我们因梦醒而毫不在意。
我从小就有这样的人生观, 就是你可以不作什么,
但是一定要有这个能力。我可以经历痛苦或不爽,
但是这要是我控制和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无奈下的阿Q精神。
下面的人生, 何谈圆满?
k*****n
发帖数: 4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郁伽长者所问经>>
郁伽长者所问经
选自《在家学佛要典》
www.seach.org 2002-9-22 佛教导航收集
曹魏三藏法师康僧铠译
尔时,郁伽长者与五百眷属出舍卫大城,诣祇陀林。到已,顶礼佛足,合掌白佛言:
“世尊,欲有所问,愿垂听许。”
世尊告曰:“恣汝所问。”
长者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护诸众生,安
慰抚喻,我要当度于未度者,无安慰者当安慰之,荷担一切作大桥船。世尊,惟愿演说在
家菩萨戒德行处,云何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如来所敕,随顺修行。”
佛言:“长者,在家菩萨应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见如来已,修于念佛,是名归依佛;闻于法已,修于念法,
是名归依法;见于声闻僧,而不忘失菩提之心,是名归依僧。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非不如法。平直正求,给事父母妻子,给施
亲友眷属知识,然后施法。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荷负重担,发大精进,教化众生而无疲倦。自舍己乐,为众
生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而不倾动。财富无量,而无骄逸;失利名称,无有忧戚。守
护正行,除去轻躁;助成他务,无所希望;有所为作,而不中舍。知恩念恩,施贫封禄
r*****e
发帖数: 1196
19
☆─────────────────────────────────────☆
WaiChi (WaiChi) 于 (Sun May 25 14:57:41 2008) 提到:
完全是歪曲佛经的胡说.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Sun May 25 15:05:42 2008) 提到: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刘宋西域三藏法师彊良耶舍 译):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
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
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法,我来迎
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
陀洹,无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这一段佛经,清清楚楚啊。
☆──────────────────────
s****d
发帖数: 30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既然提到我,我就说两句吧
你提出的问题很好,事实上你所持的观点,也可以说是佛教界的一个代表观点。
甚至还可以说,上述第一条道路(禅宗和宁玛派)的修行者,也经常提出类似的观点。
比如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或者也可以说,假如你根本没有真实修行,理论再多也没作
用。
回答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就如我上面曾说,佛教的修行方法实在是多种多样,佛陀也
曾说有八万四千法,未说的法更多。而每个修行人,也都各有特点,各有优点与缺点,
各有自己的应机。有从明心入手的,也有从多闻入手的,也有从念佛入手的,有人喜欢
极乐世界,有人喜欢大威德金刚,也有人善于棒喝开悟。没有哪个最对,没有哪个更快
,有的只是是否应机。应机的,随顺了此人的根性善根,就是最好。我们对于修行的认
识应该广大,心胸也应该广大。
有的老婆婆可以入定,也有的老婆婆念佛精勤往生极乐,他们可能一个字都不识,但是
修的很好。不过佛教不能是完全这些老婆婆,否则佛经不会再有人读,论典再不会有人
去写,当世界上的佛教只剩下一句阿弥陀佛,和一个走路入定的老婆婆,也就快灭亡了!
对于我们个人修行,一门深入就足够了,不论依止哪一个宗派,都可以最终成就。你喜
欢明心就可以天天坐禅,他喜欢念佛
a*******g
发帖数: 867
21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
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
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
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
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
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
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
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
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
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选自《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a*******g
发帖数: 867
22
二埋法师
戒行
一、正明随行
行事钞和资持记解释戒行说:戒行,是既然受得此戒,就必须秉持在心,并广修方
便。在教理方面,依师学习律藏的理论与行事的规律。在行的方面,主要是对治烦恼。
还要检察思想、言论、行为——不违犯律的行为和不失威仪的行为。坚志远离“止犯”
、“作犯”的一切事项,更积极地成就了“止持”、“作持”的一切行事。定下志愿,
尊重戒律,仰慕古来的圣贤,发起向他们习学的精进行,这样,持戒的心生起了,三业
合乎律仪,就是“戒行”。
但是受体是要期尽形断恶修善的誓愿与缘境周遍慈愍的心,混合而成为一个伟大愿
力,这就是受体。随行,是随着所受时的思愿,而修止恶生善的事行,就是随顺本体的
善良行为。这是对受体所说的随行。譬如建筑宅院,必先建立周围的院墙(坛场受体)
,然后在院的界限内建立房屋(受后随行)。
如果只有受没有随,那就成了空愿的院子,不免要有寒露(无善盖覆)的弊端(堕
落恶道)。如果只有随没有受,这随行可能随于生死,或者只是些世善,局狭不能周遍
。譬如无院的屋宇,难免贼盗偷窃(虽修善行还为尘扰丧失善根)的危险。所以必须“
受”、“随”互相资助,才能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
行事钞问
a*******g
发帖数: 86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弥勒成佛经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05部
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佛说弥勒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游波沙山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
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听  光明大三昧
无比功德人  正尔当出世
彼人说妙法  悉皆得充足
如渴饮甘露  疾至解脱道
时四部众平治道路。洒扫烧香皆悉来集。持诸供具供养如来及比丘僧。谛观如来。
喻如孝子视于慈父。如渴思饮。爱念法父亦复如是。各各同心。欲请法王转正法轮。诸
根不动心心相次流注向佛。是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
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各从坐起右绕世尊。五体投地向佛泣泪。尔时大智舍利弗
。齐整衣服偏袒右肩。知法王心善能随顺。学佛法王转正法轮。是佛辅臣持法大将。怜
愍众生故。欲令脱苦缚。白佛言。世尊。如来向者于山顶上说偈。赞叹第一智人。前后
经中之所未说。此诸大众心皆渴仰泪如盛雨。欲闻如来说未来佛开甘露道。弥勒名字功
德神力国土庄严。以何善根何戒何施何定何慧何等智力。得见弥勒。于何心中修八正路
。舍利弗发此问时。百千天子无数梵王。合掌恭敬。异口同音共发是问白佛言。世尊。
愿使我
T**********0
发帖数: 503
24
喇嘛活佛们在西藏的地位可以与汉地的教授相比,大成就者更是可以与院士相媲美,女
人怎会不趋之若鹜? 基于普贤菩萨随顺众生的大愿,双修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
l******o
发帖数: 15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与时俱进 弘扬大乘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回家人
前几天在布施论坛中,见一位朋友讲:“只要自己的发心是好的,那么即使让别
人少赚了钱也没关系,这世上总会有人赚钱有人赔钱,这是社会的正常生活,不算做坏
事。”
首先不论发心如何,这个想法都不是一个修行人应该有的想法,因已有我相,人相
,众生相,寿者相,这是掩耳盗铃的贪,是有大因果的。
曾经有一位朋友问:“是否我在消灭我的对手的时候也当无所住?那做坏事能不能
无所住呢?我担心我在面对竞争的无所住中会走上邪路!可不竞争如何在我所处的环境
生存?我一直生怕侵犯到别人的利益,可诺大的公司人人都在算计,我真的有些迷惑…
…”
是这样的回答,“在日常工作中,应与对手争取最大的利益,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也就是让他最大地重视你,研究你,学习你,求你指点他,但在期间心性是戒忌用力
地,慈悲地,以让其放下妄想执着地做,要体现出佛法的妙用(就是当你放下自我的妄
想,而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斗志与心量,使自己的事业成功的境界),在侧面指点你的朋
友,让他也学习你,使其走出来(哈哈,不是去学习迷信,而是去学习般若智慧,在日
常的妙用)。要学着去帮助他们,润物细无声地帮助他们,走出无明来。同...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6
不得不佩服,大乘的这套玄论很是能忽悠人。更极容易变成自我辩护,自圆其说的借口。
其实按照大乘的很多理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不是佛法,所有的外道邪法,邪师魔
头都可以利用大乘的一些理论给自己做辩护。
甚深不可思议。。。。
法无定法。。。
十方魔王,多是菩萨示现。。
一切法皆是佛法。。。
随顺众生根性,圆融方便。。。
b**d
发帖数: 7644
27
诸仁者。于彼何禅声闻缘觉如来共。
若有众生。求乐离苦观后世畏。是人修行布施清净平等时。若有正趣正发心者。应到其
所起卑下心随顺供养。从彼人边得闻正法。
闻已知义如法修行。 心乐离欲流注相续。是人得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入初禅。
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
离喜行舍念增上正知入第三禅。
舍苦舍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
度一切想灭有对想不念别异想入无边虚空处。
度无边虚空处入无边识处。
度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
度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
度非想非非想处入灭受想定。
诸仁者。
住初禅者灭音声刺。
住第二禅者灭觉观刺。
住第三禅者灭喜刺。
住第四禅者灭出入息刺。
住无边虚空处者灭色刺。
住无边识处者灭虚空刺。
住无所有处者灭识刺。
住非想非非想处者灭无所有刺。
住灭受想者灭受想刺。
是名身行得倚口行得倚意行得倚。八解脱禅士。得灭尽定到彼岸。
S**U
发帖数: 702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一义
「悉檀」为梵语。
第一义悉檀 ultimate reality
诸佛、辟支佛、阿罗汉所行真实法。
世界悉檀,又称「乐欲悉檀」,即佛陀随顺世间法而阐明因缘和合的道理。
各各为人悉檀,又称「生善悉檀」,即佛陀应众生根机与能力不同,而解说各种出世的
实践法,令众生起善根;即先观察众生禀赋与根器,再随机说法,建立信心,循序渐进
,善根滋长。
对治悉檀,又称「断恶悉檀」,即佛陀针对众生的贪、瞠、痴等烦恼,对症下药,使其
灭除烦恼并摆\脱恶业。如以不净观对治贪欲。
意义
在佛教中,四悉檀的主要意义为「称机说法」,以不同的方法说法,以做到利益众生、
佛法正信
o*****s
发帖数: 193
29
太虚大师讲述
──十二年正月在宜昌商会讲──
佛出世的因缘, 是为的甚么?因为佛是觉的, 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 所以人就要
受一切烦恼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 乘大愿力降生于中印度为国王太子, 享受人间尊
荣富贵五欲的快乐, 随即抛弃人间富贵尊荣去修行, 以至于证果成佛。佛在当时现身,
因为要觉悟人的迷, 所以现身作个模范, 使人晓得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既是要觉悟
人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苦, 所以随顺人的语言文字, 依人类种种差别病而说种种方便救
人的法。这佛说觉悟迷妄的法, 就名佛法。依佛法推究, 人不能够了却一切烦恼生死的
苦, 是由于不明白佛说三世因果的缘故;今天略将世人谬解因果的与佛所说的因果, 两
相比较说明之。
世人因为是迷的, 所以对于佛说的因果就茫昧不知:或者说没有因果;或者凭著意
识的理想去推测, 谓大地山河是自然变化而有的, 谓人是由祖传父父传子而来的;又或
谓大地山河及人是有创造者的, 所以人同万物都是另有个主宰的。由上种种谬解妄见,
发出种种言论, 世人被这种种言论所惑, 就有不信因果的:谓人在父母未生以前没有甚
么, 至于百年生死以后也没有甚么, 这种断见一
r****n
发帖数: 8253
30
原始佛教分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天(摩诃提婆)比丘提出所谓“大天五事”,以明
阿罗汉尚未究竟解脱。大天五事的内容为:
1、阿罗汉仍不能抵制天魔诱惑,尚有梦遗等事。
2、四果圣人仍有不染之无明。
3、四果圣人对于佛法尚有不通解处,并非彻悟。
4、小乘证果,必须由他人印证。
5、声闻道果必由声现起。该五事的提出,在教团中引起了很大争议。
附:(大天一次令其弟子洗他的衣服时发现衣上有精液,之后大天就提出了这五事,其
实大天是不是阿罗汉很可疑,他既然还会遗精就根本没有证得阿罗汉果,又何来阿罗汉
会梦遗的说法呢?)
原始佛教分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跋耆比丘提出所谓“跋耆十事”,以明持戒不
可过分执着。跋耆十事的内容为:
1、可蓄盐于角器中。
2、如未吃饱,可在午后定时内继续进食。
3、一食后可至另一聚落再食。
4、同一教区的各群比丘,可在各居处行布萨。
5、羯磨众议时,虽人数不足,仍可举行羯磨。
6、行者可随顺和尚的常习。
7、可饮用未经去脂的牛奶。
8、可饮用未发酵或半发酵的椰汁。
9、制坐具可不帖边,大小随意。
10、可接受金银以充传法所用。该十事的提出,在教团中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附:(跋
B***o
发帖数: 133
31
For 农历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 Selected from <<夏莲居佛学文集>> http://www.jingtu.org/xljzj.htm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善财参观自在菩萨章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译
尔时善财童子,闻伐苏蜜多离贪欲际解脱门,一心随顺,忆念修行。观彼菩萨无著
境界三昧,思彼菩萨欢喜三昧,寻彼菩萨无碍音声藏三昧,行彼菩萨遍往一切佛刹三昧
,念彼菩萨离一切世间光明三昧,入彼菩萨寂静庄严三昧,修彼菩萨摧伏外道三昧,观
彼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思彼菩萨摄一切众生不舍三昧,住彼菩萨增长众生福德藏三昧
。念一切智,渐次前行。
至彼岸城,诣居士宅,顶礼其足,合掌而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
居士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不般涅槃际。善男子,我不生心言:‘如
是如来已般涅槃,如是如来现般涅槃,如是如来当般涅槃。’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
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耳。善男子,我开彼栴檀座如来塔门
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
m****s
发帖数: 1816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三种修行法
☆─────────────────────────────────────☆
Yisu (yisnotme) 于 (Fri Aug 28 09:08:15 2009, 美东) 提到: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
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止禅的修法]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
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
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观禅的修法]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
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
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
,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禅宗的禅]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
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
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
r******2
发帖数: 102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法的隐没zt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像法出生于世间
在[杂阿含906经]里记载∶ ”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
。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
灭,有诸相似伪宝 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
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沉没。
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
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
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
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
何等为五?
1.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
2.不重;
3.不下意供养;
4.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而住;
5.若法,若学,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
住。
是名∶迦叶!五因缘故,如来正法于此沉没。“
[增支部]7.56 指出:“当如来已解脱系缚,
1.比丘,比丘尼,居士男,居士女,于大师(佛陀)所,不敬,不重;
2.于法而不敬,
p*******y
发帖数: 782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勿见他人过(妙祥法师)
随顺终生的分别,自己修行则要修去一切分别
f*****a
发帖数: 25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人最容易犯谤法罪!
《弥勒发问经》中关于什么人容易犯谤法罪的经文。
时诸菩萨闻是语已从地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
。愿为我等说此业障。我等知罪当自调伏。我从今日更不敢作。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曾往昔于俱留孙如来法中。出家为道。自恃多闻修
持净戒。常怀憍慢傲逸之心。又行头陀少欲知足。于是功德复生执著。尔时有二说法比
丘。多诸亲友名闻利养。汝于是人以悭嫉心。妄言诽谤行淫欲事。是时法师亲友眷属。
由汝离间说其重过。皆令疑惑不生信受。彼诸众生于是法师。无随顺心断诸善根。是故
汝等由斯恶业。已于六十百千岁中。生阿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四十百千岁中。生等
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二十百千岁中。生黑绳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六十百千岁中。
生烧热地狱。从彼殁已还得为人。五百世中生盲无目。以残业故。在在所生常多蒙钝。
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见。诽谤轻*戏弄欺嫌。常生边地贫穷
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从此殁已。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
。还于边地下劣家生。匮乏饥冻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设欲修行。多诸留难。
虽暂发起智慧光明。以业障故。寻复还没。汝等从
d******y
发帖数: 3668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Inspiration

要看哪个“自己”了
我这里说的是,基本上你是随顺自己的习气,而不是如同对待上师般信任你偶像。当他
的instruction和你的习气冲突之时,你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的习气,而不像有些人
还会doubt一下自己所坚持的东西。
J为什么对我说good,因为基本每次我都真的去check了,很多人根本不check,他们不
愿意面对自己,和自己的习气正面作战,他们根本没有“杀贼”的心,比如purity的大
部分时候,哈哈。//顶锅盖逃
Y**u
发帖数: 5466
37
不能说为无明所惑.
经云:
善男子。如果有经律这样说:‘如来正觉早已成佛。现在示现成佛道,是为了度脱众
生。示现有父母、依靠爱欲和合而出生,也是随顺世间作的示现。这样的经律要知道真
是如来所说。
r****n
发帖数: 825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常乐我净

在量子物理当中,观察者和测量仪器是微观粒子物理量以及本身产生的条件,要谈物理
量,必须要有测量这个条件,如果没有观测测量,物理量以及微观粒子本身也失去意义
。在这里,经典的客观实在性被打破。
这个就是太典型的缘起法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即有了观察测量这个条件,才有了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四大)以及本身(四大所产生的
色法)。
没有观察测量这个条件,也没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以及本身。
哥本哈根解释的这种哲学思想,和佛法的缘起论惊人一致。
意义是佛法的缘起论被量子物理通过实验以及理论所验证。
另外就是观察导致波函数坍塌也证明了佛法的关键理论:识缘名色(因观察识别这个条
件,而生起名和色)
这也为解脱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以及方法:熄灭观察测量,熄灭识
“若于所取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厌观、心不顾念,无所缚着,
识则不驱驰,追逐名色,则名色灭”
"身坏感觉停,诸受变冷静; 一切结构止,识亦不再生"
S**U
发帖数: 7025
39
杂阿含931经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8/yinshun38-28.html
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瞠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嶮众生中,无诸罣阂,入法流水,乃至涅盘。
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瞠意、愚恚,乃至念法所熏,升进涅盘。
复次、圣弟子念于僧事∶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供养,为良福田。圣弟子如是念僧事时,不起贪欲、瞠恚、愚痴,乃至念僧所熏,升进涅盘。
p*******y
发帖数: 782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我觉得信以义为依托。不义的事情,讲信也是假的,对人无益的。
净土宗的信,是信自(相信我们本有佛性),信他(相信释迦摩尼佛不打妄语,确有西
方极乐世界),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
愿而证所信。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
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
,一心不乱。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
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
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
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
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分 大乘,小乘两各版就好了
其实四阿含经就是共同平台,南传、汉传、藏传都接受四阿含经是佛法,不过对四阿含经定位不同而已。
初期大乘论师都引用阿含经成立自宗,如龙树中论,无著摄大乘论,弥勒瑜珈师地论,世亲俱舍论,不少还是指名引用阿含经。这是延续「与契经相应,律、法相应者,便受持之。」(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的古老传统。初期大乘论师都尊重四阿含经,不过汉传佛教徒不明白而已。
如果要随顺版上现况,一个分法是∶
* 原始佛法∶以四阿含等原始结集的经律为本。非南传的部派可归于此项,或另立部派佛法一项。
* 南传佛法∶南传佛法是部派;如原始佛法不主张有分心而南传主张。南传大德说法归于此项。
* 印度大乘∶重要的大乘论多出自印度祖师,大乘经更不用说。必须知道见解来自那部大乘经论或印度大德。
* 汉传佛法∶汉传祖师说法归于此项。版上所谓大乘其实很多是汉传祖师见解,与印度大乘祖师不合。如果你不知道大乘见解出处,假定是汉传。
* 藏传佛法∶包含藏传显教与密教。
* 大乘佛法∶如果内容跨越印度、汉传、藏传至少两项,归类为大乘。
简写就是
原南印汉大藏

大乘观点
Y**u
发帖数: 546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平常心
阿姜查
世俗之人经常在追求欢乐,他们习惯对迷人与讨厌的事物,做出极端的反应,并且一直
在这两端之间,来回摆荡,无法止息。这就是世间的方式,有苦就有乐,反之亦然,辗
转相生。这些都是不确定与不稳定的事,因此是世间法,无法令人安心。安心之人,不
会走上这两种极端,但是他们看见并清楚地觉知这些事。他们看见欢乐,但是不会误以
为真,不会执着它们,对于讨厌的事物也是一样的态度。
这些都是见道者,是平静之人,他们了解什么是看似平静,实际却不平静的方式。结局
为沮丧或得意的世间道,是错误的道路。智者虽有经验,但是不会期望从中得到什么意
义,因此能够放下这些反应。安心之人不会被这些事情所左右,他会随顺因缘,自然放
下乐与苦的经验。当它们被如实觉知时,就无法再兴风作浪了。对于觉者而言,它们已
经没有意义,只有纯然的觉知,就像对待冷热等自然现象一样。他们仍然有感受,并非
麻木不仁。
因此经上说,阿罗汉已经远离内心的烦恼,事实上,他或她并不是到一个很远的地方。
她没有逃离烦恼,烦恼也没有逃离她,就像水中的荷叶一样。荷叶生长于水中,它虽然
与水接触,但是并不会被渗透或淹没。烦恼就是水,行者的心则是荷叶,它们互
Y**u
发帖数: 5466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参考阅读经典
1: 大念住经(南传)
2: 安般守意经 (南传)
3: 维摩诘所说经
4: 心经
1.早晨醒来时,轻轻的微笑
在天花手推车或者墙上挂一根树枝或其他标示,甚至是“笑” 个字,好让你一张开
眼就能看到。这个标示有提醒你的作用。利用起身前的片刻掌握好呼吸,轻轻地吸进并
吐出三口气,同时轻轻地微笑,随顺你的呼吸。
2.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不管在任何地方坐着或者站着,记得轻轻地微笑。看着一个小孩、一片树叶、一
幅墙上的画,或任何其他相对来说的静物,保持微笑。
3.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听到段音乐,听上两、三分钟。专注在歌词、曲调、旋律与音乐情境上。注意你
的呼吸,轻轻地微笑。
4.发怒时,轻轻地微笑
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发怒,轻轻地微笑。安静地吸气、吐气三次,保持微笑。
5.平躺,全身放松
背部平躺,不要用垫子或者枕头支撑。双臂放松,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微微张
开,向外舒展。轻轻地微笑。轻轻地吸气、吐气。专注于你的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放
松每一寸肌肉,就好像它正要觉到地底
S**U
发帖数: 702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缘起甚深
瑜伽师地论卷十○ 披寻记336页第9行
问∶如世尊说缘起甚深,此甚深义,云何应知?
答∶由十种相,应知缘起甚深义。谓依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说。
依无常义者∶
谓从自种子生,亦待他缘。
又从他缘生,亦待自种子。
又从自种子及从他缘生。而种及缘,于此生事,无作无用,亦无运转。
又复此二因性功能非不是有。
又诸有支,虽无始来,其相成就。然刹那刹那,新新相转。
又缘起支,虽刹那速灭,然似停住运动相现。
依苦义者∶
谓缘起支一味苦相,而似三种相现。
依空义者∶
谓缘起支,虽离有情作者受者,然似不离显现而说。
依无我义者∶
谓缘起支,虽不自在,实无有我相,然似我相显现。
依胜义谛,诸法自性,虽不可说。而言诸法自性可说。
杂阿含二九三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异比丘∶「我已度疑,离于犹豫,拔邪见刺,不复退转。心无所著故,何
处有我?为彼比丘说法,为彼比丘说贤圣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所谓有是故是事有,
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谓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
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乃至如是
S**U
发帖数: 702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缘起 : 法性、法住、法界
瑜伽师地论卷十○ 披寻记338页第9行
问∶
如世尊言∶是诸缘起,非我所作,亦非余作。所以者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安住法
性、法住、法界。
云何「法性」?云何「法住」?云何「法界」?
答∶是诸缘起,无始时来,理成就性,是名「法性」。
如成就性,以无颠倒文句安立,是名「法住」。
由此法住,以彼法性为因,是故说彼名为「法界」。
杂阿含296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因缘法及缘生法。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
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
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
、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
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
。此等诸法,法住,法定,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
。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
、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智
h*********0
发帖数: 3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刘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
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
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
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萄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麨饮
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
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
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
色和悦。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
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
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
S**U
发帖数: 7025
47
旧约里的先知,也有不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迫害。
大致来说,领先于人群的言论,一但触犯既得利益,经常成为被迫害的对象。
佛陀教人契机而说,恰到好处,无此问题。遗教经说,该解脱的,都已经解脱了;还没
解脱的,留下将来得度因缘。正是如理随顺众生因缘。
a**u
发帖数: 8107
48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9
☆─────────────────────────────────────☆
jazztech (铁爵士) 于 (Thu Jul 8 22: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如果无法我?是什么入住涅磐?什么又不住涅磐?
既然能入住涅磐而又可以不住涅磐,说明这个入住涅磐是可逆的,已经证得涅磐的人是
否也可以重新走出涅磐为无明所惑?
☆─────────────────────────────────────☆
Yisu (yisnotme) 于 (Fri Jul 9 11:11:21 2010, 美东) 提到:
不能说为无明所惑.
经云:
善男子。如果有经律这样说:‘如来正觉早已成佛。现在示现成佛道,是为了度脱众
生。示现有父母、依靠爱欲和合而出生,也是随顺世间作的示现。这样的经律要知道真
是如来所说。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Fri Jul 9 11:36:31 2010, 美东) 提到:
小乘阿罗汉只证得人无我,入涅磐(灭尽定)就不能回人间了.

...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50
◎◎阿含经Gist1:
◎不离身心谈解脱.
◎18界=6根+6境+6识(一切法)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眼根缘色尘而引生眼识.
◎根境相触时,应如实知,依正见处事而不染着,从中自我提升,自我
净化.
◎于诸法如实知,不贪味,不染着,则不为所惑而引生诸患.
◎不如实知味患离者,不出魔罗网.
◎贪嗔痴,懈怠,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若要止于至善,就必须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年轻人是一块宝,应掌握现在,以坚定不移的精进力去开发心中的
金矿.
◎由透彻观察所知境,而得正见.
◎当如实观五蕴无常,培育正知正见.
◎如实观无常,苦空,非我,趋向解脱.
◎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盘.
◎修无常想体悟苦,依苦修空,证无我.
◎启发厌离,趋向喜贪尽而心解脱.
◎依正见而如实引导他人趋向正道.
◎依正见启发正思惟,逐步断诸烦恼.
◎坏苦,苦苦,行苦/以正见如实化解之.
◎身苦不演化为心苦.
◎随顺觉,以智慧如实见,能离诸苦.
◎如实观味,患,离,不为财色诸欲所困.
◎于诸贪爱染着,能调伏,超越,断舍.
◎烦恼现行时,能如实观察,即能舍离.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