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靠村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g
发帖数: 28502
1
☆─────────────────────────────────────☆
loop (loop) 于 (Mon Jan 26 03:54:21 2004) 提到: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2998198
先说明一下:
此文是本人2001年夏季在工作之余,用数月时间调查研究、苦苦思索,、挥汗成雨、数易
其稿写成。这篇拙文可以说写得很苦、很累,用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来形容是
没有一点过分的(那时还不会用电脑,要花钱到打印店去打,而且还要偷偷摸摸地写,不
能让任何人知道,否则就会有告状之赚)。
文章试图以农民负担为主线,全面反映“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文章写成后得到一位
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农村问题专家的肯定和赞许,他曾答应帮助出版,后不知何故
没了下文。当为一个山旮旯乡干部不懂得如何出书,干脆就不出了,借助媒体把它登出来
,为一切关心“三农”问题的各界人士和有志于研究“三农”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一把了解
农村真实状况的钥匙或者说一个窗口。
同时也算是对一些网友及社会上不少人不了解农村的真实状况,只知道大发牢骚... 阅读全帖
I***8
发帖数: 1949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了不饿死,冒死“包产到户”
http://news.sohu.com/20080104/n254458413.shtml
【按语】小岗村跟着毛泽东干了三十年社会主义,当我听到:“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
去杀头也就满意了” 的愿望,我问:“这是社会主义吗?”。“小岗一共才120多人,
三年“大跃进”,饿死了67人,死绝了6户。”难道这也叫社会主义?1978年底,安徽
凤阳小岗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如果干
部倒霉坐了牢,我们就给干部送牢饭,如果真的杀头枪毙,就把他小孩养活到18岁。”
仅仅为了不想饿死,要担这么大风险,这叫什么社会主义? “如果不走“大包干”这
条路,我自己、我家的老婆孩子都要饿死。” 1978年没有单干的时候只能收3万斤粮食
,单干后当年就收了18万斤,一下子就翻了6倍都不止。“我家那时分了四五十亩地,
种的花生和水稻,我也不记得种了多少,只记得粮食多得没地方搁了,连床底下塞的都
是粮食。” 这样的好日子谁不愿过,难道非得过连饭都吃不饱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生活大改善,但我们也决不能忘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血的教
训!如果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3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2017-12-01 09:56:1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举报
11929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更多
(原标题:重访“数学痴汉”:少年天才30多年前名校肄业,回村钻研数论,如今靠低
保度日……)
数学痴汉30年前名校肄业 回村钻研数论靠低保度日
刘汉清在刮胡子 杨书源 摄
30多年前肄业,吃低保维生
1980年,江苏兴化戴南双沐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他叫刘汉清,当年16岁,考上了哈工大金属材料及工艺系热处理专业。那时候的大学生
,比现在的研究生、博士生、海归派还要稀罕。
那时候,“天才少年”刘汉清是整个村子的骄傲。他去报到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为他
送行。但是,刘汉清没能让乡亲们继续骄傲——他没有顺利毕业。
刘汉清痴迷数学,除了数学之外的其他功课,很多都荒废了。学校曾为他保留学籍,让
他再学1年,他最终还是没能毕业。
留级的那年,刘汉清获得了去数学系旁听的机会。他依旧毫不理会专业。
当时在东南大学读研究生的同学陈国营,曾去看望刘汉清。结果发现,上课时间,刘汉
清就痴坐在宿舍演算数学。陈国营劝他好好学习,刘汉清并不表态,温和地... 阅读全帖
U*E
发帖数: 3620
4
来自主题: TheStrait版 - 为了不饿死,冒死“包产到户”
http://news.sohu.com/20080104/n254458413.shtml
【按语】小岗村跟着毛泽东干了三十年社会主义,当我听到:“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
去杀头也就满意了” 的愿望,我问:“这是社会主义吗?”。“小岗一共才120多人,
三年“大跃进”,饿死了67人,死绝了6户。”难道这也叫社会主义?1978年底,安徽
凤阳小岗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如果干
部倒霉坐了牢,我们就给干部送牢饭,如果真的杀头枪毙,就把他小孩养活到18岁。”
仅仅为了不想饿死,要担这么大风险,这叫什么社会主义? “如果不走“大包干”这
条路,我自己、我家的老婆孩子都要饿死。” 1978年没有单干的时候只能收3万斤粮食
,单干后当年就收了18万斤,一下子就翻了6倍都不止。“我家那时分了四五十亩地,
种的花生和水稻,我也不记得种了多少,只记得粮食多得没地方搁了,连床底下塞的都
是粮食。” 这样的好日子谁不愿过,难道非得过连饭都吃不饱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生活大改善,但我们也决不能忘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血的教
训!如果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走的还是...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jewelry (珠宝狼),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 20:30:54 2011, 美东)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每顿饭只收1分钱的饭费。我在这家饭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许多离
奇的故事,今天要讲给你听。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一)公益食堂
这家饭店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生产队的食堂,主要靠生产队拨款维持运转。村
民们每顿饭只要交1分钱的饭费就可以随便吃。当然饭菜也很简单,就是萝卜白菜馒头。
生产队领导曾经教导我们:“食堂是公益机构,要体现公益性。食堂职工要履行‘救饥
扶饿’的神圣职责。”我们一直把这些教诲铭记在心。有的村民连1分钱的饭费都交不
起,我们就让他进来白吃;食堂门口经常有乞讨者,我们就从后厨给他们拿饭吃。反正
这些都会由生产队给买单。就这样,我们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于我们工作时都穿着
白大褂,甚至有人称我们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归村委会管理。虽然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角,但村委会给食
堂足额补贴,所以村民们... 阅读全帖
j*****y
发帖数: 2042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zz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每顿饭只收1分钱的饭费。我在这家饭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许多离
奇的故事,今天要讲给你听。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一)公益食堂
这家饭店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生产队的食堂,主要靠生产队拨款维持运转。村
民们每顿饭只要交1分钱的饭费就可以随便吃。当然饭菜也很简单,就是萝卜白菜馒头。
生产队领导曾经教导我们:“食堂是公益机构,要体现公益性。食堂职工要履行‘救饥
扶饿’的神圣职责。”我们一直把这些教诲铭记在心。有的村民连1分钱的饭费都交不
起,我们就让他进来白吃;食堂门口经常有乞讨者,我们就从后厨给他们拿饭吃。反正
这些都会由生产队给买单。就这样,我们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于我们工作时都穿着
白大褂,甚至有人称我们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归村委会管理。虽然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角,但村委会给食
堂足额补贴,所以村民们一直享受着“1分钱吃饱”的优惠价,食堂职工也一直在履行
着“救饥扶饿”的神圣职责。
(二)聪明绝顶的村长
九十年代初,村长说,村委会的平房太寒酸了,要盖一座办公大楼。村干部们异口同声
地表示支持,负责基建的村长小舅子和负责后勤的村长表弟更是热烈欢呼。...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31586
7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jewelry (珠宝狼),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 20:30:54 2011, 美东)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每顿饭只收1分钱的饭费。我在这家饭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许多离
奇的故事,今天要讲给你听。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一)公益食堂
这家饭店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生产队的食堂,主要靠生产队拨款维持运转。村
民们每顿饭只要交1分钱的饭费就可以随便吃。当然饭菜也很简单,就是萝卜白菜馒头。
生产队领导曾经教导我们:“食堂是公益机构,要体现公益性。食堂职工要履行‘救饥
扶饿’的神圣职责。”我们一直把这些教诲铭记在心。有的村民连1分钱的饭费都交不
起,我们就让他进来白吃;食堂门口经常有乞讨者,我们就从后厨给他们拿饭吃。反正
这些都会由生产队给买单。就这样,我们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于我们工作时都穿着
白大褂,甚至有人称我们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归村委会管理。虽然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角,但村委会给食
堂足额补贴,所以村民们... 阅读全帖
j*****y
发帖数: 2042
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zz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每顿饭只收1分钱的饭费。我在这家饭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许多离
奇的故事,今天要讲给你听。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一)公益食堂
这家饭店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生产队的食堂,主要靠生产队拨款维持运转。村
民们每顿饭只要交1分钱的饭费就可以随便吃。当然饭菜也很简单,就是萝卜白菜馒头。
生产队领导曾经教导我们:“食堂是公益机构,要体现公益性。食堂职工要履行‘救饥
扶饿’的神圣职责。”我们一直把这些教诲铭记在心。有的村民连1分钱的饭费都交不
起,我们就让他进来白吃;食堂门口经常有乞讨者,我们就从后厨给他们拿饭吃。反正
这些都会由生产队给买单。就这样,我们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于我们工作时都穿着
白大褂,甚至有人称我们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归村委会管理。虽然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角,但村委会给食
堂足额补贴,所以村民们一直享受着“1分钱吃饱”的优惠价,食堂职工也一直在履行
着“救饥扶饿”的神圣职责。
(二)聪明绝顶的村长
九十年代初,村长说,村委会的平房太寒酸了,要盖一座办公大楼。村干部们异口同声
地表示支持,负责基建的村长小舅子和负责后勤的村长表弟更是热烈欢呼。...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9
来自主题: Joke版 -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jewelry (珠宝狼),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 20:30:54 2011, 美东)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每顿饭只收1分钱的饭费。我在这家饭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许多离
奇的故事,今天要讲给你听。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一)公益食堂
这家饭店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生产队的食堂,主要靠生产队拨款维持运转。村
民们每顿饭只要交1分钱的饭费就可以随便吃。当然饭菜也很简单,就是萝卜白菜馒头。
生产队领导曾经教导我们:“食堂是公益机构,要体现公益性。食堂职工要履行‘救饥
扶饿’的神圣职责。”我们一直把这些教诲铭记在心。有的村民连1分钱的饭费都交不
起,我们就让他进来白吃;食堂门口经常有乞讨者,我们就从后厨给他们拿饭吃。反正
这些都会由生产队给买单。就这样,我们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于我们工作时都穿着
白大褂,甚至有人称我们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归村委会管理。虽然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角,但村委会给食
堂足额补贴,所以村民们...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57
10
来自主题: MedicalCareer版 - 瓷器村的饭店
(转贴,长,慎入)
瓷器村有一家饭店,每顿饭只收1分钱的饭费。我在这家饭店工作多年,目睹了许多离
奇的故事,今天要讲给你听。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一)公益食堂
这家饭店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生产队的食堂,主要靠生产队拨款维持运转
。村民们每顿饭只要交1分钱的饭费就可以随便吃。当然饭菜也很简单,就是萝卜白菜
馒头。
生产队领导曾经教导我们:“食堂是公益机构,要体现公益性。食堂职工要履行‘
救饥扶饿’的神圣职责。”我们一直把这些教诲铭记在心。有的村民连1分钱的饭费都
交不起,我们就让他进来白吃;食堂门口经常有乞讨者,我们就从后厨给他们拿饭吃。
反正这些都会由生产队给买单。就这样,我们食堂的口碑一直很好。由于我们工作时都
穿着白大褂,甚至有人称我们为“白衣天使”。
到了八十年代,食堂归村委会管理。虽然每顿饭的成本已经涨到了5角,但村委会
给食堂足额补贴,所以村民们一直享受着“1分钱吃饱”的优惠价,食堂职工也一直在
履行着“救饥扶饿”的神圣职责。
(二)聪明绝顶的村长
九十年代初,村长说,村委会的平房太寒酸了,要盖一座办公大楼。村干部们异口
同声地表示支持,负责基建的村长小舅子和负责后勤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1
曾宪柏
廖玉石

我翻杂志时得知了三僚村的存在。这个拥有约5000登记人口、位于江西省兴国县的小村庄,竟藏着400多名风水先生,看风水的收入几乎占这个村总收入的一半,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风水先生这个特殊职业,能在中国内陆地区的一个闭塞村庄集中批量地出现,被官方默许甚至支持,这实在令人好奇。
我从北京出发,一路在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中转停留,最后拦了辆摩托车往村里去。摩托车奔驰的7里路程中,我只看到两则关于三僚的刷墙大广告,一块写着“风生水起”,另一块写着“中国三僚堪舆圣地”。到达后闲逛一圈,发现整个村子只有一家店铺打着直销罗盘的大招牌。但村里有不少新房正在建造,好些乡村别墅已经搭起了基本框架。一辆挂有本地牌号的宝马驶过时扬起尘土。有人告诉我,它属于本村一位名声响亮的风水先生。
“风水从自古以来吧,你说它都是在秘密进行。这门功夫藏得很深,压得很深,你知道吧。”三僚风水文化景区的导游部经理曾宪利对我说。
在兴国县文化局和旅游局出版资料的描述中,历史上三僚村共走出“24位国师,72位名师,36位钦天监灵台博士”。如今,“三僚村几乎家家有罗盘,户户子承父业,三僚人每天奔波于新村和都市间,指点...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起底江西"风水村":5000人口中400多风水先生(组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4 20:34:56 2014, 美东)
曾宪柏
廖玉石

我翻杂志时得知了三僚村的存在。这个拥有约5000登记人口、位于江西省兴国县的小村庄,竟藏着400多名风水先生,看风水的收入几乎占这个村总收入的一半,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风水先生这个特殊职业,能在中国内陆地区的一个闭塞村庄集中批量地出现,被官方默许甚至支持,这实在令人好奇。
我从北京出发,一路在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中转停留,最后拦了辆摩托车往村里去。摩托车奔驰的7里路程中,我只看到两则关于三僚的刷墙大广告,一块写着“风生水起”,另一块写着“中国三僚堪舆圣地”。到达后闲逛一圈,发现整个村子只有一家店铺打着直销罗盘的大招牌。但村里有不少新房正在建造,好些乡村别墅已经搭起了基本框架。一辆挂有本地牌号的宝马驶过时扬起尘土。有人告诉我,它属于本村一位名声响亮的风水先生。
“风水从自古以来吧,你说...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3
乞讨高峰
寒暑假,曾是乞讨的高峰期。到了假期,小寨村在外“打工”的父母、爷爷奶奶,会赶紧把孩子接走,而这些声称在外“打工”的成年人,有一部分是在乞讨,而小孩则成了他们乞讨获得暴利的工具。
所以,每到假期,当地政府总要开大会,动员村民不要外出乞讨,而要靠劳动致富,让小寨人活出自己的尊严。
村民们说,听的宣传多了,他们也意识到,乞讨是耻辱的,打工只要肯出力,经济收入也比乞讨要高。
甘肃省岷县中寨镇小寨村,10年前,这个村庄因“乞丐村”闻名全国。尽管村民们尽力修复着因乞讨而丧失的尊严,但“全国第一乞丐村”的称呼,也成了这个村挥之不去的心病。
遏制小寨村的“乞丐”,也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10年来,虽然小寨村鲜有村民外出乞讨,但外界对“甘肃岷县外出乞丐”的报道,几乎都要提及这个“乞丐村”,这也让小寨村的村民感到了沉重的包袱。
近日,在北京、南京等地出现的岷县乞讨人员,又让这个“乞丐村”走进人们的视野。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王毅 发自甘肃岷县
被人冒名
那些乞讨人员,“没一个是我们村的”
日前,北京、南京等地不断曝出“全国第一乞丐村”小寨村的村民在地铁上乞讨,随即,小寨村再次引起媒体关注。
...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14
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在那里,没有了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连日来,本报记者分别走进奉化、宁海、鄞州、余姚的一些村庄,对那些“空巢村”的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
聚焦“空巢村”
生活艰辛
年前村里多出百十来号人
年后一桌麻将凑不齐
年轻人逢年过节才回乡
空巢老人日子难捱
邵奶奶独居在鄞州崔坳村屏丰路,走进她家,屋内显得有些杂乱,一个老式的灶台,一把破旧的沙发,上面堆满了衣物,房间里还有几把老式竹椅,坐上去咯吱响。
邵奶奶今年84岁,耳朵几乎全聋了,腿脚不灵便,坐下去都十分费劲。邵奶奶家有两层楼,楼梯上堆满了油、米、洗衣液,还有六七袋卷筒纸等各种生活用品。她说,这些都是子女春节期间给她备的。看得出来,老人家平时极少上楼。
春节期间,儿子、孙子还有三个女儿女婿都回来了,家里异常热闹。子女们给她张罗了好多年货,还给她买了新衣、新裤和新鞋,就连家里平常要用的纸巾、...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吉林现“俄罗斯新娘村” 22名小伙娶回异国新娘(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6 23:47:13 2011, 美东)
吉林现“俄罗斯新娘村” 22名小伙娶回异国新娘(图)
文章来源: 新文化报 于 2011-11-16 20:28:2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EmailTweetFacebookYahoo!(被阅读 382 次)
四合村村委会
四合村村民李英超(左一)带着俄罗斯籍妻子尤利基娅(右一)和女儿(中)回村,他
的舅舅和大姨非常高兴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袁静伟 摄
莫斯科的“一只蚂蚁”市场曾是华商聚集地,四合村人也曾在这里打拼 资料图片
村民淘金俄罗斯
舒兰四合村787户中出了220户富翁,有22位村民娶了俄罗斯姑娘
10月末,正是农忙时节,自舒兰市区沿着210省道向南,路边农田当中码放着收割的玉
米和水稻,烧荒的火苗和黑烟伴随一路。距舒兰市区20公里处,会看到竖...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194
16
河南艾滋病事件的总根子
【博讯12月13日消息】
这笔“血债”谁来还
今年8月4日,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率领的中央艾滋病防治工作组来到了著名的“艾
滋村”——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
据中央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的一位同志讲,在去“艾滋村”的头天晚上,殷大奎副部
长在驻马店向陪同的省、市、县官员们指出:河南省的艾滋病疫情不同于云南、广东等
省。中央决定让我们来河南,是因为河南省的艾滋病流行完全属政府行为,责任在政府
。他还说:我从医一辈子,在卫生部门多个台阶都干过,体会最深的就是出了问题不能
捂,越捂越糟糕。殷大奎副部长这番话不仅指明了河南艾滋病流行的原因和责任,而且
还说明河南目前在捂艾滋病的盖子,同时也是对河南艾滋病历史的真实写照。
卫生部一位资历较深的官员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卫生部就与国家物价局共同
颁发了《关于加强输血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多次强调血源要实行“三统一”(统一采
血、统一供血、统一管理),1993年3月前后,卫生部还以部长令的形式再次向全国发
布了《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对血源、采供血管理,乃至血站操作规程、质量
标准、供血者检查标准等都做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7
吉林现“俄罗斯新娘村” 22名小伙娶回异国新娘(图)
文章来源: 新文化报 于 2011-11-16 20:28:2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EmailTweetFacebookYahoo!(被阅读 382 次)
四合村村委会
四合村村民李英超(左一)带着俄罗斯籍妻子尤利基娅(右一)和女儿(中)回村,他
的舅舅和大姨非常高兴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袁静伟 摄
莫斯科的“一只蚂蚁”市场曾是华商聚集地,四合村人也曾在这里打拼 资料图片
村民淘金俄罗斯
舒兰四合村787户中出了220户富翁,有22位村民娶了俄罗斯姑娘
10月末,正是农忙时节,自舒兰市区沿着210省道向南,路边农田当中码放着收割的玉
米和水稻,烧荒的火苗和黑烟伴随一路。距舒兰市区20公里处,会看到竖立在路边的路
牌和石碑,石碑上刻着“四合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这个处于长白山余脉的小村庄,是舒兰市小城镇四合村,村民们从1993年陆续赴俄罗斯
打工或经商,18年间诞生出一群富翁,据该村统计,资产达亿元的有2户,千万元的有
20户,百万元的有220户。有22位村民娶到了俄...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3878
18
一个幼年逃离乡村、渴望融入城市的年轻人,经历种种挫败和失意,无奈回到乡村,却
在无意间发掘了一座财富的宝藏。随着他在淘宝上卖出第一个自制简易家具,短时间内
,数以千计的淘宝店覆盖了整个村庄。
本不起眼的土地上,骤然上演起关于财富、欲望、机遇、争斗的戏剧性故事。商业力量
的勃兴,模糊了城乡之间的边界,也造就了农民与市民之外的另一种人生。
《智族GQ》记者深入“中国淘宝第一村”,尝试去探寻,以互联网为首的现代元素的闯
入,怎样改变着乡土社会的日常、伦理、人心。这里讲述的不仅是一座村庄的财富传奇
,更是一群中国农民的命运激荡。
本文原刊于《GQ智族》 / 采访:何瑫、张弘、沈杰群 / 撰文:何瑫
电视里传来零点报时,此起彼伏的爆竹声覆盖了东风村。那仿佛是夜空中的一场炫富,
谁家放的烟花最多,谁在村里就最有面子。
孙寒却浑身酸痛蹲在路边,打电话叫人来把四脚朝天的车子拖走。十几分钟前,为了逃
离一个令他厌烦的饭局,他借着酒劲猛踩油门,时速到了一百迈。但一块大石撞飞了左
前轮,车翻了三四圈,险些栽进路旁的臭水沟。
一个星期前,他开车出村时心事重重。沙集镇政府派他去浙江领一块牌匾,他有些不情
愿,过...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9
http://bbs.voc.com.cn/topic-7480339-1-1.html
谭小校
写下这篇拙作时,我诚惶诚恐,唯恐受到众人的谩骂和责难。其实,我只是真实反
映中国一些农村现象的冰山一角。
人微言轻,我不敢奢望引起共鸣或反响,只愿人们能在看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有所
警惊和醒悟,理性对待身边所发生的被扭曲了的人和事,摆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唤
回自己的人性良知,这样,也许希望之路并不遥远……
凌晨六点左右,当东方天空泛出那么一丁点鱼白,位于新宁县西北边陲一个小村一
一丰田乡大户(麒麟)村在岩湾岭沙石场轰轰的机械声中苏醒了。
太阳渐渐升起,天空灰浊灰浊,到处飞扬着碎石形成的石灰尘,原本翠绿的树木覆
盖着一层厚厚的白灰,太阳的光线显得特别模糊,那派炊烟袅袅,鸡鸣哇叫的乡村原版
已不复存在,偶尔马路上走过几个步伐蹒跚老人的身影,在寒风中簌簌发抖,四处显得
一片萧条……
位于井山的黑砖厂也开工了,烟窗冒出黑黑的浓烟,附近被二氧化碳熏得快要死的
已泛黄的小松木在寒风中无力呻吟,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地表皮露出满面狰狞,周边的水
泥路面已面目全非,或泥巴堆积,或沙石遍地,或破烂不堪……
太阳升...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3340
20
文章刊登于《中华儿女》2000年第7期,由该社社长采访。其时,习近平当选福建省省
长不久,正以其47岁的年龄当选
部长级大员,成为中国政坛年轻高级领导干部中耀眼明星。
习近平在采访中开宗明义,他不愿意宣传个人,反感写人时流行的写法——放进一
个背景:这是谁的孩子,“因为背
景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炒来炒去没意思”。
1999年习近平由福建省委副书记升为福建省代省长,次年转正。这一主政一方的新
官,实施新政的理念,有着传统
官员的谦逊与谨慎。他强调,自己是在前任省长打下的基础上做工作,要继承前人,“
不能就此划线,什么都要搞自己
的。”
但同时,他也指出,作为接力赛,他要跑好自己这一棒。实施新政,他主张“弱鸟
先飞,滴水穿石”的思想,采用“小
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的办法,有时还给添点冷水,而不是烧三把火。
从政多年,他的政治经验贯穿着“团结”。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刘邦、刘秀
、刘备“三刘”还有农民领袖宋江,
感觉上很窝囊,但他们最大的一个本事,就是能团结一帮有本事的人。这种团结哲学,
也来自他的父亲习仲勋。这一
条,正是外界传出的“他被各方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在充满感性的回忆中,他自...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小谷围艺术村掠影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1958/1076375.html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七版-文艺副刊
2004年05月10日
剑平
在广州南郊原番禺市新造镇,隔江有一小岛,名为“小谷围岛”。该岛坐落在珠江
主航道侧,与广州市的长洲岛一涌之隔。岛四面环水,需要靠轮渡才能登岸,所以既无
工厂,也未被开发。但这个小岛有很多古迹,据说最早曾是南越王的狩猎场,曾建有两
座风雨亭,南面的称为南亭,北面称为北亭,宁静的小岛上居住着亦渔亦农的村民,因
远离城市,所以民风淳朴。
1994年,以广州美院建筑设计院出版社、杂志社离退休人员为主的一批艺术家,为
了建立自己的寻梦园,选择了小谷围岛。在小谷围岛南端靠江边购买了260亩商住地作
为艺术村用地,经过多年的辛劳,与当地政府共同策划,建造了一片别墅住宅区。如今
,走在宽阔通达的林荫路上,只看见处处浓浓绿意,一片片密密花丛;透过庭院的围栏
,还可以欣赏到一座座奇石、一尊尊雕塑、一片片蕉林、一个个池塘……人们在美好家
园诗意地栖居。
整个艺术村共建房165幢,全部是艺术家们根据各自的艺术理念及工作习惯进行设
计建造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2
前不久,一名在浙江杭州城郊生活长大的大学生来编辑部反映说:自家所在的小村,村民们原本种菜为生,虽谈不上富裕,但小村宁静祥和。前几年,村民们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村里的祥和被打破了,不少人终日无所事事,有靠打麻将度日,有的甚至染上了毒瘾,村里的各种矛盾也多了……
他很困惑:“财富,带给我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就此问题,笔者展开了调查。
财富是柄双刃剑:拆迁让农民一夜骤富,无度挥霍也让人一夜返贫
杭州江干区某镇,原是钱塘江北岸的一个农业镇。2003年以来,随着杭州城市东进步伐的加快,这里建起了客运中心、地铁站,迎来拆迁高潮。这里的农民除了得到上百万元的房屋拆迁补偿款之外,还按照每人6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了安置房,户均分配住房最低2套,最多4套。
“祖祖辈辈地里刨食,哪天不想过好日子啊!没想到一下子就成了百万富翁,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了。”买高档数码产品,吃山珍海味,穿貂皮大衣……一位王姓拆迁户的消费观并不是个例。还没拿到拆迁款,老王就把原来自己抽的十几元一包的“利群”换成了四五十元一包的“中华”。钱一到手,他给自己和刚学车的老婆各买了一辆30来万元的小轿车。这两辆车子,现在多数时间只是在家里...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3
75岁的黄阿婆如今是德保麻风村唯一的村民,常年与三只鸡和一只猫相依为命
汉达康福协会的吴泽豪喂黄阿婆吃黄桃罐头,黄阿婆十分满足
2007年和吴泽豪夫妇合影的4人现在已经走了3个
“麻风病因传染性极强、细菌侵蚀导致人体畸残,曾令人“谈麻色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发期,我国采用封闭隔离的方式,在远离城市的山村野林,将病患集中建村。麻风村人,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经过半个世纪的综合防治,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疗法的出现,麻风病如今已不再是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其遗留的后期治疗、心理疏导、教育就业、养老丧葬等问题,却远未解决。目前全国存活的十二三万康复者中,有一半不能正常生产生活。当年657个麻风病村中的245个,被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在麻风病曾经的高流行区广西,过去有几万人患病,现有麻风康复者9009人、麻风村近30个,约500人在村中生活,一半为二级畸残。
随着村民的年老过世,广西德保、西林、都安、宜州等几县的麻风村都仅剩一位村民。而北流村在几年前筹建新村期间,最后的几名村民逐渐去世。此外,浦北、天等、扶绥、贺州、梧州、横县、桂平、宁明、隆安等县的麻风村,也仅剩四到五位...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3878
24
目前,中国高龄农民工“靠吃肉维持体力”的现象相当普遍。一包工头称,变老的农民
工劳动能力与日俱降,“只要一天不吃肉,心里就发慌。”据了解,一半以上的高龄农
民工将伙食作为择工的重要参考指标。而60岁以上农民工,除了靠吃肉补充体力,还得
靠染发躲过检查。
2015年2月27日(正月初九)重庆开县团凤村,吃完饭的谢国万。澎湃新闻记者 程
艺辉 图
你还记得这则新闻吗?2006年12月,山东济南市建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施工单位
为农民工的饭菜里“加肉”。
在你的印象里,建筑工地农民工碗里的饭菜是不是还是“土豆、大白菜,偶有几片
大肥肉”?
如今,多数工地的伙食都是包工头或施工单位负责(“包吃”),“老板”们是否
还在为节约成本,在伙食上“偷工减料”?
如果你认为“没肉吃”的打工辛酸,那么,在工地里满是高龄农民工的今天,“有
肉吃”的背后,或许更辛酸。
2013年,是谢国万外出打工“最高兴”的一年。这一年,他已59岁且中途病休了2
个月,但包工头提供的伙食是打工生涯中最好的,“每天半斤肉,有时吃不完都倒掉了
。”
2014年,谢国万又回到了“有肉吃”的工地卖苦力。2015年再次外出打工,61岁...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25
2016年08月04日 07: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云南一个村子40多人涉“盲井式杀人”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公开报道
可知,近年来“涉毒村”、“诈骗村”、“造假村”等“整村犯罪”屡见不鲜,并呈现
出作案手法专业化、科技化、暴力化等特征,犯罪嫌疑人以青少年居多,甚至有部分村
干部也参与其中。
基层干部及专家表示,农村传统规范失范、部分农村地区极端贫困,共同“滋长”
出了畸形的“整村犯罪”。暴利驱使下的“整村犯罪”,蔓延出巨大的黑色产业链,“
斩”不断“治”还乱。
整村犯罪 团伙作案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安整体基本平稳,但近年来出
现的一些“整村犯罪”情况并非个案,诸如“杀人村”、“涉毒村”、“诈骗村”等时
有报道。
——“杀人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近日发布消息称,对涉嫌“故
意杀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系列案的艾汪全、王付祥等74名被告人依法向巴彦淖尔市
中院提起公诉。检方指控,该团伙跨6省区杀害17人。案件涉案嫌犯大多数来自云南省
盐津县,其中40余人是该县石笋村人。
当地有关负责人估算,石笋村所在的盐津县庙坝镇近两年来累计涉嫌...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7190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懸崖村"的"網紅"們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18/0103/c40606-29741432.html
"懸崖村"的"網紅"們:年輕人直播吸粉 中年人創業
熊穎琪
2018年01月03日06:5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原標題:懸崖村的網紅們
拉博直播在山間跳岩石
過吊橋也是懸崖村直播中常見的情景
新的“天梯”已被修成鋼架結構
拉博直播放羊
公眾熟知的懸崖村,最初聞名於17段通往外界的危險藤梯。2016年底,新的鋼梯在
懸崖村竣工,村民往來外界變得更加便捷。2017年6月,互聯網正式接入懸崖村,打開
了村民和外界連通的另一條通道。半年的時間裡,懸崖村的年輕人裡已經產生了第一批
“網紅”,他們或是在天梯上做動作,或是直播田間地頭的一切,還有人通過直播做起
了山貨生意。幾代生活在封閉大山中的人們,正在通過手機與這個時代緊密地聯系在一
起。
直播
“懸崖村”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莫鄉阿土勒爾村的別稱。從山底到
山頂村庄海拔高差近1000米,村民和外界的唯一通道曾經是17段藤梯。僅僅在半年之前
,互聯網和懸崖村的距離是70公裡,這是距離懸崖村最近的...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319
27
【大公中原新闻网讯】前不久,一名在浙江杭州城郊生活长大的大学生来编辑部反
映说:自家所在的小村,村民们原本种菜为生,虽谈不上富裕,但小村宁静祥和。前几
年,村民们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村里的祥和被打破了,不少人终日无所事事,有靠
打麻将度日,有的甚至染上了毒瘾,村里的各种矛盾也多了……
他很困惑:“财富,带给我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就此问题,笔者展开了调查。
财富是柄双刃剑:拆迁让农民一夜骤富,无度挥霍也让人一夜返贫
杭州江干区某镇,原是钱塘江北岸的一个农业镇。2003年以来,随着杭州城市东进
步伐的加快,这里建起了客运中心、地铁站,迎来拆迁高潮。这里的农民除了得到上百
万元的房屋拆迁补偿款之外,还按照每人6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了安置房,户均分配住房
最低2套,最多4套。
“祖祖辈辈地里刨食,哪天不想过好日子啊!没想到一下子就成了百万富翁,该好
好犒劳一下自己了。”买高档数码产品,吃山珍海味,穿貂皮大衣……一位王姓拆迁户
的消费观并不是个例。还没拿到拆迁款,老王就把原来自己抽的十几元一包的“利群”
换成了四五十元一包的“中华”。钱一到手,他给自己和刚学车的老婆各买了一辆30来
万元的小...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305
28
嗯,悲惨。。

【大公中原新闻网讯】前不久,一名在浙江杭州城郊生活长大的大学生来编辑部反
映说:自家所在的小村,村民们原本种菜为生,虽谈不上富裕,但小村宁静祥和。前几
年,村民们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村里的祥和被打破了,不少人终日无所事事,有靠
打麻将度日,有的甚至染上了毒瘾,村里的各种矛盾也多了……
他很困惑:“财富,带给我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就此问题,笔者展开了调查。
财富是柄双刃剑:拆迁让农民一夜骤富,无度挥霍也让人一夜返贫
杭州江干区某镇,原是钱塘江北岸的一个农业镇。2003年以来,随着杭州城市东进
步伐的加快,这里建起了客运中心、地铁站,迎来拆迁高潮。这里的农民除了得到上百
万元的房屋拆迁补偿款之外,还按照每人6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了安置房,户均分配住房
最低2套,最多4套。
“祖祖辈辈地里刨食,哪天不想过好日子啊!没想到一下子就成了百万富翁,该好
好犒劳一下自己了。”买高档数码产品,吃山珍海味,穿貂皮大衣……一位王姓拆迁户
的消费观并不是个例。还没拿到拆迁款,老王就把原来自己抽的十几元一包的“利群”
换成了四五十元一包的“中华”。钱一到手,他给自己和刚学车的老婆各买了一辆...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9698
29
杨箕村,房的事
两千多套出租房同时推出,村民打价格战,包租婆与中介争生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6年08月28日 作者:吴广宇
第二落点,第三视角
都说城中村改造可以造富,村民家家变“土豪”。但是,广州杨箕村的“土豪”们
最近有点烦。
改造后的杨箕村两千多套出租房同时推出,很多房租不出去,村民打起价格战,包
租婆与房屋中介争起生意。
同时,新生代租房族也不同意老辈“租出去就是胜利”的观念,他们认为应该重塑
村落社群,提高社区人群素质。
招租
尽管高大气派的电梯楼比原来的握手楼房租翻了不止一倍,可他们发现,用以前城
中村租房的经验,在高档电梯小区中,很难如法炮制
一觉醒来,90后的秦毓斌看着窗外揉了揉眼睛,如果不认真分辨窗外景物,他一时
无法分清自己身处6套房子中的哪一套。
今年5月,新建成的4032套杨箕村回迁房,分配到1496栋户杨箕村民手中,面积从
32平方米到118平方米不等,平均每栋(户)房屋的回迁人分配到4套安置房,最多的一
户分到20套房。
经历7年临迁,杨箕村民又回到熟悉的...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0
中国北京CBD林立的高楼间,藏着一处叫化石营的城中村。蜗居于此的老北京见证着国贸周边几十年的变迁,落脚这里群租屋的外卖小哥进进出出。汇集于这口井里的人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梦想。
栅户区被周边的高楼包围(记者:朱嘉磊 /摄)
年过七十,张大爷猛然发现自己好像生活在一口井里。
站在屋外的空地,环顾四周,在北京城东隅这片叫作CBD的地方,各个方向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层层将他包围,争相逼近天空:东边是52层的京广中心;东南是45层的北京财富中心、还有528米高的北京新地标中国尊;正南是23层的万通中心;西南是33层的朝外SOHO;西北是24层的复星国际;北边是16层的雨霖大厦……
张大爷将目光定在京广大厦上,担心起来:“你说这客人从窗户往下一看,‘哟,北京就这么破啊!’多丢脸!”
疑似给北京“丢脸”的,正是张大爷所住的化石营。老北京人清楚它的底细,这里并无化石,原本名叫“化尸营”,后来嫌难听改了名字。深夜站在万通中心23层往北看,整个城市流光溢彩,脚下暗淡一片,就是化石营——北京CBD的最后一个城中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面积仅7平方公里的北京CBD,GDP超1000亿元,地均产值是北京市中...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1
贾平凹老宅 (资料照片)
昨日,有媒体刊登丹凤县打造“贾平凹作家村”圈地1500亩报道后,事件因著名作家贾平凹而备受关注,也因涉及112亿和贫困县的极大反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8日,丹凤县政府紧急发公告称,“无投资112亿元打造平凹作家村、占地1500亩之行为”。
有媒体在昨日报道中指出,4月7日,丹凤县政府举办“商丹产业园”项目推介会,其中“贾平凹作家村”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建设贾平凹艺术馆、作家公寓、棣花采摘度假村等,总投资2亿元,被称为“史上最脱离县情的"商丹产业园"项目”。
记者联系贾平凹本人时,他短信回复记者称:“那是歪曲报道,丹凤县政府已在网上澄清,你查查。”随后,记者查看丹凤县政府网站时发现,在“公告公示”一栏中,4月18日发布《关于“丹凤建设平凹作家村”有关情况的声明》,表示个别报道不严谨,“棣花镇是贾平凹的家乡,其作品《秦腔》的故事原型。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棣花综合旅游开发区,主要为了电视剧《秦腔》的拍摄,并在现有基础上恢复建设棣花老街、棣花驿站、秦镜戏楼、魁星楼、法性寺、荷塘月色等历史景观,规划改造扩建二郎庙,建设棣花采摘度假村等。其建设资金将主要依靠招商引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2
村里到处都是正在兴建的房子
头裹围巾的老人将手中百元钞票逐张晾晒
一张晒钱的照片,让隐在深山的民族和村庄为外界所知晓。
图片上,一位裹着民族风情头巾的老人,把一张张百元大钞摆在家门口晾晒。
这张图片近日在网络上疯传,引起网友热议。在有着千年古茶树的村寨,正位于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省勐海县。
在普洱茶带给村民源源不断的财富同时,沉迷酒精、吸毒等现象也出现在村民的生活里。
勐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海全表示,近年县政府对村民加大教育力量,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的联防队,与公安紧密配合加强禁毒工作力度。
“晒钱”村村民 身上每个口袋都放一沓钱
晒钱照片最初是由勐海县中学的一名老师徐勇发在朋友圈的,只是,时隔半年,徐勇已经忘却了这张图片的出处,他只记得,发布的时间是今年3月份。同时,另一张图片也在流传:一位老太太,穿着民族服饰,裹着头巾、赤脚席地而坐,看着怀里的一扎扎的百元大钞,笑着。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位老太太,她是来自勐海县勐混镇班盆村的老人娜妹。
“比我们有钱的人多着呢,只是老太太存钱观念的问题。”提到这张照片,娜妹的女婿并不愿意多谈。
班盆村的村长扎哈告诉记者,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也是今年3月。每年3...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小谷围艺术村掠影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1958/1076375.html
剑平
在广州南郊原番禺市新造镇,隔江有一小岛,名为“小谷围岛”。该岛坐落在珠江
主航道侧,与广州市的长洲岛一涌之隔。岛四面环水,需要靠轮渡才能登岸,所以既无
工厂,也未被开发。但这个小岛有很多古迹,据说最早曾是南越王的狩猎场,曾建有两
座风雨亭,南面的称为南亭,北面称为北亭,宁静的小岛上居住着亦渔亦农的村民,因
远离城市,所以民风淳朴。
1994年,以广州美院建筑设计院出版社、杂志社离退休人员为主的一批艺术家,为
了建立自己的寻梦园,选择了小谷围岛。在小谷围岛南端靠江边购买了260亩商住地作
为艺术村用地,经过多年的辛劳,与当地政府共同策划,建造了一片别墅住宅区。如今
,走在宽阔通达的林荫路上,只看见处处浓浓绿意,一片片密密花丛;透过庭院的围栏
,还可以欣赏到一座座奇石、一尊尊雕塑、一片片蕉林、一个个池塘……人们在美好家
园诗意地栖居。
整个艺术村共建房165幢,全部是艺术家们根据各自的艺术理念及工作习惯进行设
计建造的,因此风格各异,无一雷同,完全跳出了一般商品房别墅群的窠臼...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4
1月9日曾有报道《女童被操控街头乞讨》,小璇璇的遭遇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信息时报》记者在跟踪报道中发现,在广州北京路、中山四路、中山五路附近的近30多个残疾小童乞,竟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并集中在该县宫集镇宫小村、坟台镇王大村等地。难道这几个地方竟然“盛产”残疾儿?真的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家里发了大水?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也为了找到小璇璇的亲人以便有人为她做手术签名,记者千里追寻至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小村――
记者千里大追踪,来到了小璇璇等几个残疾儿的家乡――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集镇宫小村,记者采访发现,宫小村并不穷,而是镇上出了名的富裕村,“五万不算数,十万刚起步,宫小想露脸,廿万称小富。”这是形容宫小村的一句顺口溜。而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村民的富裕,竟是靠压榨小残乞得来的。
宫小村又叫“瘫子村”,据称,村民租一个瘫儿每年3000元,买一个6000元。带一瘫儿行乞一年能赚万余元。
全村靠租残童行乞“致富”
1月11日,记者从合肥机场驱车数百公里,进入了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在汽车站刚一开口说要到宫小村,一名司机立刻冲了过来说:“宫小?就是那个瘫子村啊,道俺熟,没有公...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4
35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4620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近代中国农村变迁
2004-12-31 魏宏运 李金铮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3,中国经济史论坛扫校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近代中国农村变迁
从11村个体农民生产消费看近代中国农村变迁
——评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
魏宏运 李金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300071;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07100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学术界曾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进行了讨论,结果似乎
并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尤其对20 世纪前半期中国农村的发展与不发展,这个在半个
世纪前中外学者就争论不休的问题,仍有扑朔迷离之感。显然,必须进一步挖掘资料,
特别是个案分析资料,首先搞清“是什么”。近年,又有不少新成果、新观点推出,其
中侯建新教授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的新著《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
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以下简称《农民》),正是一项颇为
珍贵的、以20世纪上半叶冀中11个村庄为剖析对象的个案...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8729
36
新华网南京2月8日电(记者刘巍巍)记者近日来到南京火车站北侧的一处城中村——
沈阳村,聆听这里住户们简单而朴实的新年愿望。
沈阳村不大,一条200多米的小街从村口顺势而下,两侧密密匝匝地挤满了低层
建筑,新旧不一、参差不齐。虽然街道狭窄破旧,但街上的店面却不少,杂货店、猪肉
铺、蛋糕房、馒头铺……一应俱全。
8点钟,燃放过的爆竹碎屑还零星地散落在地上,沈阳村的人们已开始一天的忙碌
。到附近商业区做小生意的四川兄弟挑着担子匆匆走过,推着车子烤红薯的安徽大姐也
已“开张”,铁皮烤箱中飘出阵阵清香。
沿街的杂货店门口围坐了一圈人,杂货店老板娘黄苹正在为街坊们泡糖茶。依照本
地风俗,新年里到别人家拜年,都要喝上一碗糖茶,条件好的糖茶里还要加点红枣,最
好再加两个鸡蛋。“家里日子过得不错,在外当兵的孩子也回来过年了,感谢邻居们多
年的照顾。为大家沏上一碗糖茶,希望来年的日子像糖一样甜。”黄苹说。
在黄苹的杂货店前,74岁的老张告诉记者,他在沈阳村生活了一辈子,见证了这
个村从当年集体种植蔬菜、经营村办企业,到如今在城市版图中逐渐缩小的全部过程。
“眼下村里的路还崎岖不平,但今后一定会越走越宽,等...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2664
37
来自主题: Prose版 - 长夜风声 8-9 罗素、半坡村
8.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和罗潇潇都疲倦地迷迷糊糊睡去,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被冻醒了。罗潇潇的左手正压在我的肚子上,但却没有那么疼了。我哆哆嗦嗦从地上拉起一席绒毯,轻轻盖在我和罗潇潇身上。罗潇潇仍然在睡着,一只胳膊压在我的脖子后面,赤裸着的雪白肩膀瘦削地支着,脖子上仍然挂着那个黑绳子系着黄玉。她长长的睫毛搭在眼睑上,还皱着眉毛。枕头边上放了一张之前没看到的CD盒,黑底封面上一个围着阿拉伯头巾的清瘦男人,正忧郁地看着我。The Auteurs。
外面天色很阴暗,正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声敲在窗户上,短暂地凝结而后顺着玻璃细细地流下。一支黑色的枝桠伸到窗户前面,几片小小的叶子在雨中颤抖。枝桠之外,小区和城市的背景都模糊了。霎那间,裹着绒毯的我有了错觉,以为此刻正是秋季。
音乐仍然在响着,但声音被旋的很轻,依旧是一支不知名的乐队,或许是罗潇潇在我睡着的时候调了音乐。细碎的鼓点打着碎糖果和彩色烟花一样甜蜜却忧伤的调子,温柔的男声依稀喃喃唱着"Junk shop shoes will get you nowhere....junk shop clothes will get you...for th...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8
凤凰卫视7月27日《社会能见度》,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7月21日的这一场大雨,在凤凰亭村超过了300毫米,由于地势低洼,雨水汇聚而来,对于无法阻挡的天灾居民为什么怨声连连呢?大雨之后,有关单位组织人在村旁河里的隔离网捞垃圾,凤凰亭存的水患要从这条河说起。凤凰亭村路南边的居民房屋紧邻河道,2009年,凤凰亭村所在的公司,设立雨水收集及环境治理工程,在河道下游建立了两湖一河三万平方米的水域作为雨水收集河道,既承载本地水系蓄水及泄洪的功能,同时又改善本地的生态和气侯环境,这些工程都在凤凰亭村的下游,而村边的这条河也进行了一些改造。
于凤友:这条河改造之后,没处理好在哪,这水太大,它的流量整个全汇集到这儿,在它没改造之前呢这个虽然说它的地势洼,但是没被淹过,这是一个。再一个那个它为了这人工湖美化,防止好多脏东西进去它就在这个桥这儿啊弄了一个过滤网,过滤篦子。
记者:拦垃圾。
于凤友:拦垃圾使的。
解说:人工湖改善了当地景观,设立在凤凰亭村旁河道的两层垃圾过滤网也时常有人清理,平时并没有太大问题,同时,为了控制湖面来水,在凤凰亭村东头河道上设立了闸,共四扇,其中最北侧的一扇通向地下排污渠直达...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39
这篇文章《毛泽东:五千年文明史上最伟大的领袖》,是一个在网上被广泛转贴的帖子
,作者是本人。此文被成千上万网友转贴,是我最大的骄傲。以后还以《毛泽东: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的人民领袖》为标题发布过。当初发布此文时,由于不愿声张没有署名。
如果今后转贴,请注明作者姓名及链接,石华宁。
12月26日即将到来。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记不住老父亲的生日,却永远的记着毛
主席他老人家的生日。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14周年。在这个日子到来之前,我对原
文做了修改重新发布。希望年轻一代,通过此文更深刻的理解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一生不会打枪,却能带兵打下江山。他用写文章和个人风范统帅军队。多少英雄
豪杰,面对这个文人书生俯首称臣,炽胆忠心。这样的领袖,中国没有过,世界没有过。
在他之前,多少英雄豪杰,都是为自已打天下,为皇帝打天下,唯有他,为穷人闹
革命。他一生斗地主、反官僚、反剥削、反压迫,只为着工农的利益,穷人的利益,而
不是富人的利益,权贵的利益。
他灵魂中的上帝是工农大众,是无产阶级,为他们生,为他们死。最神圣的目标是
建立一个工农的政权,穷人的政权。从兄弟姐妹到妻子儿女,家人都因他而死,亦...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40
花村
王华
0
我们花河一九五〇年才迎来解放,一九八二年才迎来土地责任制,到了九十年代,
才知道农民进城可以大把大把挣钱。由于生得偏僻,我们对于大好形势的反应,总是慢
上那么半拍。但我们从来都不消极,我们总是认为只要努力一点,就能把落后的那半拍
赶上。
一九九二年的春天,花河的年轻男人开始大量涌向城市。每天一趟通往县城的班车
,被他们挤得密不透风。命中注定,其中也会我们花村的年轻男人们。
1
花村以花为名,花村女人也以花为名。花村娶一媳妇添一姑娘,都要在房前屋后栽
一棵花树。娶一“桃花”,就种桃树。添一“橙子”,就种橙子树。不仅种树,还要种
花,只是不种地上,种衣服上。比如栀子的衣服上就种着一朵栀子花,百合衣服上种的
是一朵百合花,映山红衣服上种的当然是一朵映山红。这还不够,她们还会在自己的花
季里让自己也带着花香。花朵开在树上香的是院子香的是村子,她们把花朵摘下来放进
小背心里,或者用它们泡水洗澡,就能香自己。这样她们就是名副其实的花儿了,就是
名副其实的栀子百合映山红了。
因为爱花,花村人就都有点多愁善感。所以,花村的男人们比起别村那些兴冲冲不
管不顾地往班车上挤的男人们,就扭捏了...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502
41
☆─────────────────────────────────────☆
lingna (懒觉真舒服) 于 (Sat Dec 4 05:12:24 2004) 提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tSpot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lingna (懒觉真舒服), 信区: HotSpot
标 题: 河南艾滋病五年调查报告 [转帖]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Sat Dec 4 05:06:47 2004) WWW-POST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120378
河南艾滋病五年调查报告[转帖]
文章提交者:江海寄余生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河南艾滋病五年调查报告(张可医师)
摘要:张可,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病主治医师。1999年开始专门从事河南艾滋病专题研究。
五年来,作者深入近百个艾滋病村庄,调查大量的艾滋病患者和当事人,收集了大量的一
手资料,为形成该报告打下基础。本报告根据作者五年在河南的工作,结合目...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ir (阿瑟~不懂),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贴史诗般巨著"花村"纪念贵州农村的儿童自杀之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11 01:03:39 2015, 美东)
花村
王华
0
我们花河一九五〇年才迎来解放,一九八二年才迎来土地责任制,到了九十年代,
才知道农民进城可以大把大把挣钱。由于生得偏僻,我们对于大好形势的反应,总是慢
上那么半拍。但我们从来都不消极,我们总是认为只要努力一点,就能把落后的那半拍
赶上。
一九九二年的春天,花河的年轻男人开始大量涌向城市。每天一趟通往县城的班车
,被他们挤得密不透风。命中注定,其中也会我们花村的年轻男人们。
1
花村以花为名,花村女人也以花为名。花村娶一媳妇添一姑娘,都要在房前屋后栽
一棵花树。娶一“桃花”,就种桃树。添一“橙子”,就种橙子树。不仅种树,还要种
花,只是不种地上,种衣服上。比如栀子的衣服上就种着一朵栀子花,百合衣服上种的
是一朵百合花,映山红衣服上种的当然是一朵映山红。这还不够,她们还会在自己的花
季里让自己也带着花香。花朵...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3
“问题村官”上位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宗族势力、黑恶势力以及金钱搭建起来的腐败网的共同作用,这三者是“问题村官”的三重“法宝”,并相互依存、壮大,不断蚕食民众利益、腐蚀执政根基,制造并不断激化中国社会自下而上的矛盾。
一个好的村官可以带领一方百姓更好地去追梦,一个“问题村官”却会将一个村带上歪路邪路,甚至万劫不复,博社村就是后者的注脚。
博社村位于广东省曾经最“红”的地方——全省唯一一个红色革命老区,也是当年最早开展土地革命、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地区的——陆海丰地区,但如今“陆海丰”俨然褪变成了该省“最黑”的地方。
“十年走私、十年假币、十年制毒”,成了这一地区近三十年来乱象的真实写照,尤其是陆丰的三甲地区(甲子、甲东、甲西三镇)更是出了名的“匪窝”,一直走不出违法犯罪的怪圈。
甲西镇的博社村,更居然成了占据了中国冰毒市场三分之一份额、“享誉”国际毒市的“中国制毒第一村”。
陆丰地区曾因毒品问题于1999年、2011年两次被国家禁毒委列为涉毒重点整治地区,其中博社村问题最为严重。为了彻底清剿,2013年12月29日凌晨,广东省出动了3000多名警力,在警用直升机、边防快艇的配合下,海陆...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4
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太行山深处的封门村,千百年来,只是个寂寂无名的山野小村,它四面环山,交通闭塞,虽环境优美,但鲜为人知。可到了21世纪初,它却一夜走红,原因竟是“驴友”们来此徒步,频发灵异事件。封门被封为“中国第一鬼村”,“据说”有的“驴友”晚上在封门村过夜,身上出现了“鬼”抓痕;“据说”有的“驴友”夜宿封门村,会莫名其妙地发烧和说胡话;“据说”有“驴友”到封门村探险,GPS会突然失灵等等。这些据说到底是真的吗?今天为大家揭开秘密!
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太行山深处的封门村,千百年来,只是个寂寂无名的山野小村,它四面环山,交通闭塞,虽环境优美,但鲜为人知。
可到了21世纪初,它却一夜走红,原因竟是“驴友”们来此徒步,频发灵异事件。于是乎,借助着互联网的普及,封门村迅速成为“网红”,被网友们冠以“中国第一鬼村”的称号,特别是江苏卫视一档节目,对此进行专门报道后,伴随着瘆人音乐,更使封门村的“中国第一鬼村”称号让世人信服。
盘点一下“驴友”们所谓的灵异事件,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在拍照时,竟然拍到了一个奇异的脸;
二是村里有个神秘的棺材,先去的人看到了,不久竟消失了;
三是村里有把太师椅,谁坐谁死...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8729
45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富人治村的困境与政治后果
作者:桂华 来源:文化纵横网
一 般来说,有两种性质的富人治村,第一种是当政的村干部因控制村庄政治而“致富
”,使得当前村庄治理变成富人治村;第二种是已经富有的村民主导了村庄政治。
第一种性质的富人治村多是发生在村内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矿区农村或者是土地价值
较高的城郊村,在这类村庄中,村干部通过治村而捞取个人好处,治村是手 段,个人
致富是目的;而第二种性质的富人治村是新世纪以来,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随着基层
治理任务与治理环境变化而发生的现象。
第二种性质的富人治村多是 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农村经济水平高,村庄内部的
经济社会分化程度较高,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富人被基层政府与农民共同推上村
庄政治前台。很明 显,第一种性质的富人治村是基层治理权力被私人滥用的结果,这
当然是不合法的,需要通过加强对村级组织权力监控,并推进村级治理的民主化来杜绝
这类现象, 这种性质的富人治村不是笔者所要讨论的对象。第二类性质的“富人治理
”,作为一种基层治理模式,能否实现良好的治理面貌,以及对基层的政治民主会造成
什么 样的影响,则是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富人参政的基础
农 村中少数... 阅读全帖
y*****6
发帖数: 9545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sc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MiscNews
标 题: [ZGPT]河南村庄靠搓背致富 产生30百万富翁(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26 20:57:43 2007), 转信
河南虞城县大杨集镇谢店村是全国有名的搓背村
河南虞城县大杨集镇谢店村,是全国有名的搓背村,距虞城县城40公里。该村以前交通不便利,也没有什么能致富的项目。因此,贫穷的村民为了生计,只好出门干搓背的活儿。
如今,搓背村已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该村近3000人中,有1000多人常年外出搓背,一年每人净挣两万余元,全村收入2000多万元。如今,全村靠搓背产生了30个百万富翁,80多户村民建起了自己的小洋楼。
“搓背师爷”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谢店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外搓背的村民春节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他们的“开山祖师”李友良坟墓前拜一拜,以示纪念和感谢。
据该村村支书葛战华说,搓背村的功臣李友良2005年已经去世。新中国成立前,14岁的他开始偷偷摸摸外出搓背,是村里第一个外出搓背的人。
提起李友良和搓背村的“历史
i***s
发帖数: 39120
47
初冬时分,记者穿过弥漫着丝丝寒意的晨雾,来到地处南通通州和海门交界处的偏僻小村志浩村,眼前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一场“国字”号的中国家纺画稿交易会正在这里举行。
“今天来的客户特别多,行情看涨啊!”四十出头的杨征东在自己的展台前一边给一名外地买主包裹画稿,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一个早市已经卖出40多张画稿,脑海里的创意转化成了10多万元的真金白银!
在这个偏僻小村里,类似杨征东这样“卖创意”的家纺设计师,已经有5000多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不少“洋设计”也不远万里来安营扎寨。
展会现场,忙碌的不止杨征东一人。“每每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有这么多人认可,就觉得来对地方了。”刘翠曾在辽宁一家大型国企设计面料花型,6年前只身一人来到志浩村创建工作室,如今手下已拥有专业设计师20多个,一年开发1000多款高档次花型,价格在2000到5000元间,特别优秀的设计可以卖到上万元。
在市场里穿行,林林总总的各类个人设计工作室、事务所让人眼花缭乱。作为当地最早成立专业设计公司的家纺集团企业,“金太阳”已成为志浩村家纺创意设计最耀眼的一面旗帜。
“没有自己的原创设计团队,就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8
博社村里随处可见禁毒标语。
博社村墙上被撕掉的通告,通告内容是关于打击毒品的宣传
2013年12月29日凌晨,广东三千多全副武装的警力,对博社村实施了大清剿,打掉18个特大制贩毒团伙,抓捕近200人,缴获冰毒近3吨,制毒原料过百吨。广东警方通报扫毒行动后,“第一毒村”成为全国热点。1月4日,我从北京南下,来到这个距离大海不到3公里的村庄。
当夜幕悄然垂下,博社村在我这个外来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新的、区别于白天的面孔:村口安放着香炉的大榕树下,放戏的白色幕布早早地支了起来,老人和小孩坐在榕树下安静地看戏。戏声是听不清楚的,因为,此时的博社村,只有一种声响,那就是柴油机的轰鸣。这样的状态已在博社村持续好多年。
受制毒影响,村内电线私拉乱接泛滥成灾,村民经常无法正常用电,柴油发电机成了生活在这个村庄者的必备品。这些年行走大江南北,博社是我所见过的电线杂乱最严重的村庄,没有之一。
事实上,这些基础设施的无序,不过是这个被称作“第一毒村”、“制毒堡垒村”管理混乱、基层失序的一个缩影。
毒村传说
我一个外来记者,在这个团结、封闭、保守的村庄,如何能够说服当地村民,打开话匣,讲述制毒村庄的成长?
老实...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9
近日,多地遭遇大范围寒潮,全国气温普降,公众纷纷感慨“太冷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冷的地方到底有多冷呢?那里的居民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为了一探究竟,新华社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的“冷极村”,亲身体验了那里的温度。
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被称为“中国冷极”。记者随身带着测温枪显示当地的气温是零下51摄氏度到零下53摄氏度左右,远远低于气象部门预报的零下47摄氏度到零下48摄氏度。
从“中国冷极”地标向北行驶约10公里,就到达了被称为“中国最冷村庄”的“冷极村”,这里的前身是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由于当地居民曾自发测出零下58℃的低温,因此人们更喜欢称这里为“冷极村”。
新华社记者在“冷极村”的村口发现了一块黑板,上面记录着近期每一天的温度,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五十几度,这与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并不相同。
根河市“冷极村”村民曹树林说,因为冷极村没有气象温度测试点,他们自己平时就拿温度计测试温度。从19日至今,都到极寒的冷了,都到零下50多摄氏度,23日都到了零下58摄氏度。
当地居民到底是怎么样抵御这样的极寒天气?他们平时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他们有自己抵御严寒的法宝和武器,其中...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50
三联生活周刊:乌坎村土地纠纷与宗族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2日18:19 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吴丽玮 摄影:张雷
核心提示:无法忍受政府的拖延态度,乌坎村村民选择在两个月后第二次集体上访
,这与他们近20年的长久忍耐形成鲜明对比。20年间,村民始终软弱,眼看着土地在眼
皮子底下被霸道的村干部源源不绝地非法转让,直至最后一块土地被“盗卖”。这“最
后一根稻草”没有压死骆驼,而是终于激起往日一盘散沙的村民激烈反抗。
二次上访
11月21日,距离村民9月21日的第一次集体上访过去了整整两个月。“两个月,政
府一点问题都没有解决。”村民愤怒升级,当天再次聚集到陆丰市政府讨说法,大家态
度坚决,这次不光是要追回村里几乎流失殆尽的集体土地,更是要罢免横行40多年的村
干部。
第一次上访的导火索是碧桂园在村里“破土动工”。“这是村里最后一块土地。”
28岁的村民庄烈宏是当时上访的组织者之一,他告诉本刊,几个愤怒的年轻人见此情景
,拿着大喇叭在村口呼喊村民起来集体上访。“村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连小学生都偷
偷从家里偷了锣,在村里边跑边敲。我们扯了白布让...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