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顿渐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8
发帖数: 3612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个人理解,顿法就是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直接解决问题下手,就是顿法。
渐法,就是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做很多辅助的(不一定必须的)事情。
拿爱因斯坦做比喻:
要成为科学家,爱因斯坦走顿法的路,就是直接研究相对论等等
真实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认为成为科学家太不容易,需要积累波罗蜜,
当爱因斯坦想上课的时候,就对他说,你又没什么波罗蜜,
你应该好好去街上做好事,要不去放生,再不就跟领导搞搞关系,
要不回家帮着干点活,家里的东西天天要察干净,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或者跟别人宣传一下科学的好处。以便积累波罗蜜。这就是渐法。
顿渐不矛盾的地方在于,确实,你要想有条件学习,必须积累一定的善缘,
否则可能连学费都交不起,甚至不能得到人身,碰不到佛。这当然是
因为不修渐法影响顿法。
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人明明已经遇见了佛,已经获得的了人身,
还把放生,擦桌子当成重点,这就是渐法耽误顿法了。
从坛经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结论是符合佛法的究
竟结论的。
顿法,就是要亲自实证去体验这个结论。这就是顿法。
而既然听说并认同“本来无一物,也无处惹尘埃”了,还以“天天勤拂拭”
为目的,那就是走的渐法...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856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freeman说的这个“顿渐”好像确实和平常说的“顿渐”不一样。
所以runsun的指责也可能是有道理的。
不过freeman确实说了两个东西的差别。
这两个东西也许叫“顿渐”不是最合适的。
freeman可以论证他说的这两个东西和我们平常说的“顿渐”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论证不了,那就需要大家宽容一下,把他的“顿渐”改个名字,仍然是有意义的吧。
z*****n
发帖数: 633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关于顿渐,楞伽经那段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这么一解释,反而意思变了,
象omnbmh兄弟说的一样,不是按照下手快慢这么定义,虽然快慢有别。
顿的和现量有关,比如禅宗老师让弟子直接现量体会,这个是顿。
所谓渐,其实是因为如法华经所说一切法皆靠因缘成就,没有因缘具足,别说开悟,一
花一草都不能成形,任何事都无法成就,这因缘具足就需要一个过程,就是渐,就象楞
伽所说,如陶制品,渐渐成形,是渐非顿。
你这解释,就象往牛奶里加咖啡,看似牛奶增加,其实只是奶味更稀,咖啡味道更浓。
r******2
发帖数: 102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这完全是你自己玩弄的顿渐的定义,即不是禅宗的,也不是部派佛教里面争论的顿渐。

那只叫直接问题下手。
这个有渐的意思吗?你怎么能够完全不顾文字的意思,自己去胡乱拼凑。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其实佛法本身并没有禅宗那个顿渐问题,那都是宗派斗争的产物。基本是神会一个人搞
出来的。
佛法的修行过程显然是渐的,至于在开悟的刹那,则有顿现四圣谛和渐现四圣谛的区别
,二者都有比较明显的经典支持,我个人认为两种都有可能,不存在优劣差别。
o****h
发帖数: 72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这就是细枝末节了。
顿渐标准,还是有几个公认的判教方法的。
修法快慢,我觉得跟顿渐没什么大关系。
禅宗几十年参禅开悟的,起初用不上力的太多了。
N****n
发帖数: 657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这个,这个。
顿渐都是因缘吧。------有得拣吗?
J******s
发帖数: 7538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顿渐针对一个人是很难选择的,主要是波罗蜜不够,根本没得选
f*******8
发帖数: 3612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其实我这样区分是有实际意义的。使人不忘修行目的,这是根本。
好像另外的分类快慢、顿渐的方法还有,
利根和钝根:
六根里眼、耳、意为利根,鼻、舌、身为钝根。
但我觉得这只是相对一个人群的统计来说的,
对于普遍的人来说是这样,但是从个体的人来讲
如果你修鼻根、观呼吸最容易上手,那鼻根就是利根。
根据十二因缘入手处,或根尘识来分等等。
唯一能说的就是,你当下的情况,最能上手的就是快法,
其他的不符合自己情况,根本就不习惯、上不了手,怎么可能快?
a***n
发帖数: 199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3章 北宗正义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3
观音灵感录续编
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述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救刀兵劫
第三章 救灾祸难
第四章 救疾病苦
第五章 救产婴苦
第六章 善恶劝惩
第七章 示现接引
第八章 结劝流通
第九章 礼念方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略叙圣迹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但以度
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倒驾慈航,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左辅,又为娑婆
世界释迦世尊之良弼,遍十方微尘国土,度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修罗、畜
生、饿鬼、地狱等九法界身;即山河道路,桥梁船筏,药草树木,楼台房舍,墙壁村落
等,亦随机化现,以施无畏,而垂济度。世人据迹而论,只云菩萨或大士而已。尤对我
等娑婆世界,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求救苦难、或求
赐福利、而称名之音声,即施护祐,拔苦与乐,故名观世音,简称观音。又名观自在,
谓自利利人皆能得大自在也。菩萨、简称也,音译具名为菩提萨埵;义译旧为大道心众
生,新译曰觉有情,又译大士。释为: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
qxdren (清虚道人) 于 (Fri Nov 4 07:28:21 2011, 美东) 提到: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
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是据说翻译到中国的最早的经典,传法的人是大阿罗汉, 好像来了两个
大阿罗汉.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Fri Nov 4 10:15:54 2011, 美东) 提到:
我理解,前面一大段排比句,都还在描述有所得、有所求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话是无所求、无所得的境界。
以无所得故。
当然是更好。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7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2章 曹溪一脉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21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悟大乘正理决
【摘要]学术界对汉地禅宗退出藏区的原因一直存在误解,敦煌出土文献为我们对此作
正确分析,提供了契机。我们认为禅宗退出藏区的主要原因是,禅宗在传播过程中,由
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同藏区传统文化相融合,不能满足吐蕃统治者政治上的需要。这对
我们研究外来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禅宗是最早进入藏区传教的汉传佛教流派,
在公元8世纪后半叶,曾在藏区赢得了不少上层
信徒,辉煌一时。虽然对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各
大教派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作为一个教派,朗
达玛灭佛后,它就在卫藏地区销声匿迹了。对禅
宗退出的原因,传统观点一直存在误解。过去,学
术界往往沿用传统说法,认为是印度“渐门派”打
败了汉地“顿门派”,由赞普下令停废的结果,这种
说法主要见于形成于后弘期的几本藏文经典著作。
而对其真正的原因,较少有人作过透彻的分析。
一、汉地禅宗被印度“渐门派”打败说质疑
我们认为“渐门派”打败了“顿门派”的说法,
与敦煌出土文献最原始的记载《顿悟大乘正理决》
相矛盾,值得商榷。该史料记载:“我大师乃心湛
真筌,随问便答,若清风之卷雾,豁睹遥天,喻宝镜
以临轩,明分众像。婆罗门等随言理屈,约义词
穷...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
流。为顿为渐耶。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
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
如是。渐净非顿。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
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
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
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
。光明照曜。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a***n
发帖数: 199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5章 沩仰法脉
第5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
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其徒以江西南昌为中心,分布于潭州
(长沙)、朗州(常德)、沣州(沣县东)、池州(安徽贵池)、杨州、常州、越州(
绍兴)、泉州(福建)、杭州、处州(江西赣州),韶州(广东韶关)、鄂州(武汉)
、随州(湖北隋县)、荆州(沙市)、襄阳(襄樊)、唐州(河南泌阳)、两京等地。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坊)人。于资州唐和尚处
寂门下削发,受俱于渝州圆律师。曾师事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禅诵
于抚州西里处州龚公山,悍戾之徒,无不受感化。又得刺史裴公的信奉,闻名于世;大
历中路嗣恭连帅请其至“里所”,贞元四年(788)坐化,春秋八十,长元元年(8
21)谥大觉。权德舆碑文载,道一最后之说曰:“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
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6898
2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16:58 2012,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真我呢?圣巴西略(St. Basil the Great)说:“当
我们开启自我的心门时,透过此门,我们可以发现真我,同时也找到天主的临在。”7[
7] 心门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打开,当我们有规律性地,走进自己的内室,在宁静中通过
心门,我们才能发现...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7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这样去理解顿渐,和顿法的精神还是有一些偏差的。 顿法中本来就没有什么顿渐,顿
渐是语言的需要,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认知。 没有顿渐的修法就是顿法,如此修就是渐
修。无念无修也不是什么都不作,什么也没有, 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什么都不做,也
已经是在做中了,只是不觉。。无念无住法就是顿法,如此修就是渐修。 如果还有我
在渐修,或等待顿悟的认识,就已经不是真正的渐修和顿悟了。。
a*****y
发帖数: 3318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百度百科
禅宗
百科名片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
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
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
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
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
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目录
简介
宗义概述
印度源流
禅宗的早期发展
禅宗的成熟期
中期禅宗
明清禅宗
现代禅宗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
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
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
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
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
儒、释、道三教合一,...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2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

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
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
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
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
宝本。《坛经》从敦煌本至宗宝本,文字增加了一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于研
究禅宗思想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深入分析一下这四种《坛经》本子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在
这四个本子的演变中,契嵩本的出现,才使《坛经》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惠昕
本虽说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但总的来讲与敦煌本相去还不算甚远。而宗宝本则是
在契嵩本的基础上增衍出来的,也可算作一个系统。因此,《坛经》内容的关键性变化
是发生在契嵩本上。
据契嵩本最初的刊刻者郎简在《六祖坛经序》中说,他素来敬重《坛经》,但“患其为
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于是,他请契嵩对通行的《坛经》进行校订
。不久,“嵩果得曹...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D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如真有我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如何看待人的死亡
刚才打了半天字,断线了。
现在我理解其实理论上大家都同意阿含经所说,5蕴非我。
也多少知道:道理上大家知道了,但是实际上还是执着5蕴为我。
差别上只是顿渐(甚至这个可能都只能是我的看法,别人不一定认同),
我自认学的是顿法。
而其他人不认为当下的任务就是破蕴,就先从日常入手。
虽然知道行蕴非我,还是先从规范自己的行蕴入手。
在某种程度上说,顿渐的差别在于:
顿法是破行蕴,
渐法是调节行蕴。
都有风险。
顿法上不去的话,风险也大,弄不好世间法也丢了。
渐法慢慢走,可能都忘了学佛的目的,大限来临也无所依托。
两种风格能兼容补充当然最好。不然只好合掌令欢喜。
以顿法的目的为目的,辅以渐的手段,应该是好的。
如果把渐法的手段熏成了目的,可能就脱离佛道了。
Y**u
发帖数: 5466
37
我的看法是无念无住的顿法不但是结果, 也是开始。 如果一开始修的不是顿法,就不
可能有后来的顿悟。 顿法也需要渐修,然而顿法本身没有顿渐的位置,所以是顿法,
如果还有顿渐的影子,就不能被称为顿法。 顿法中没有下手的地方,所以是顿法; 没
有下手的地方并不代表什么都做不了了, 把已有的手放下,就是顿法,这个放下不是
一天能做到的,所以是渐修。
D*V
发帖数: 3096
38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护士教病人生食泥鳅治绝症顿成
发信人: sautin (老将萨乌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护士教病人生食泥鳅治绝症顿成"养生专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8 15:47:04 2011, 美东)
核心提示:“养生专家”马悦凌以前是护士,因上电视、写畅销养生书出名。她声称全
身穴位注射当归液、吃生泥鳅可以治疗世界三大绝症之一的渐冻人症。她并称自己治愈
过多例癌症患者。她的生意合作伙伴称,“马悦凌牌正品固元膏”仅在广州销售利润都
能达到几个亿。
5月5日,在渐冻人症患者李凯(化名)的家中,几个人扶着他,注射当归注射液。
李凯(化名)家中养有活泥鳅,供生食“治病”。本报记者 黄玉浩 摄
【上篇】
养生畅销书作家马悦凌说,“渐冻人”是她治疗过的最简单的病。
事实上,渐冻人症是世界难题,患此病的科学家霍金还坐在他的轮椅上。
以泥鳅、当归配合“高热量食物”,除了治疗“渐冻人”,马悦凌还称她治好了肝癌、
乳腺癌、肺癌患者,让高位截瘫的人恢复了知觉。
不过这一切,她都称涉及病人隐私,未提供具体事例。
马悦凌曾是一名护士,没有医师资格证。相关医学专家认为她事实上是在行医,但她的
治疗方法...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渐悟什么叫顿悟 zt
什么叫渐悟什么叫顿悟
我国五世纪顷,以涅盘经为主,产生顿悟成佛、渐悟成佛说之论争。其后,道生之‘顿
悟成佛说’由于四十卷涅盘经之译出而获得确认。我国禅宗,依使用教义之差异,遂产
生不同之宗风,即南方之慧能系(称南顿)与北方之神秀系(称北渐)。在法相宗,菩
萨不定性者,须经声闻、缘觉之过程,始能回心入菩萨道者,称为渐悟菩萨,又称回心
菩萨;菩萨定性者,不须经此过程而能即刻进入菩萨阶位者,称为顿悟菩萨,又称直往
菩萨、顿大菩萨。
向来中国佛教界所称颂的证悟有二∶(1)道生的顿悟,(2)禅宗的顿悟。道生与禅宗的顿
悟是不同的∶道生以为证悟到的真理是无差别的,不悟则已,一悟即圆满究竟。所以道
生是主张顿悟成佛,也即是主张渐修顿悟的。在平时修集种种资粮,达到究竟时,一悟
永悟,一了百了。众生流转生死至成佛的中间,都可说是在梦中,唯有佛才是大觉者。
禅宗所说的顿悟,不是渐修顿悟,而是直下顿悟的。主张学者先求自悟本心——本来清
净的佛性,一旦廓然大悟的,即参学事毕,也有以为从此应圆修万行。这两种顿悟论,
相差极远。道生是约究竟佛位的圆满顿悟说,禅宗是约众生初学的直悟本来说。
依大乘佛法的共义,应该是
Y**u
发帖数: 5466
40
我的看法是不需要一看见顿法就忘而却步。 六祖云,法无顿渐, 人心等差。 愚人心
开, 则与智人无异。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顿是渐的积累,渐是顿的准备。
禅宗讲究顿悟, 但是很多古德为了那一刻可以耐心准备几十年,这就是顿法渐修。
金刚经虽然是顿法, 但是金刚经并不是让人立刻成佛的宝典。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渐
进落实, 行金刚经, 才能有顿悟的那一天。
a***n
发帖数: 199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0章 法眼宗风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九章 北定中原
唐朝经过百年发展与积累,臻于鼎盛,创造了开元盛世的辉煌。
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最高领导人丧失进取精神,终日与美女卿卿我我,“春宵苦
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于是群小当道,政治腐朽,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走向盛极而衰的下坡路。
这段盛衰巨变的历史,不仅强烈震憾了当时人们的心灵,而且剧烈改变了禅宗南北
力量的对比。
在南宗顿法成为中华禅宗正统的进程中,神会大师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性作用。
01 初生牛犊不怕虎
神会668年出生,湖北襄阳人。
《坛经》记载:神会13岁时,从湖北当阳玉泉寺跑到广东来参礼六祖,上演了一出
机锋棒喝的好戏。六祖礼貌地问:“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
试说看!”
这个童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张口就答:“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看来是有备而来,早就熟背六祖语录,然而“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这事如
果落于知见,充其量也只是个知解宗徒罢了。
六祖一腔热血化作东流水,呵斥道:“这小沙弥怎么乱讲!”
谁知这个小朋...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九章 北定中原
唐朝经过百年发展与积累,臻于鼎盛,创造了开元盛世的辉煌。
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最高领导人丧失进取精神,终日与美女卿卿我我,“春宵苦
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于是群小当道,政治腐朽,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走向盛极而衰的下坡路。
这段盛衰巨变的历史,不仅强烈震憾了当时人们的心灵,而且剧烈改变了禅宗南北
力量的对比。
在南宗顿法成为中华禅宗正统的进程中,神会大师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关键性作用。
01 初生牛犊不怕虎
神会668年出生,湖北襄阳人。
《坛经》记载:神会13岁时,从湖北当阳玉泉寺跑到广东来参礼六祖,上演了一出
机锋棒喝的好戏。六祖礼貌地问:“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
试说看!”
这个童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张口就答:“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看来是有备而来,早就熟背六祖语录,然而“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这事如
果落于知见,充其量也只是个知解宗徒罢了。
六祖一腔热血化作东流水,呵斥道:“这小沙弥怎么乱讲!”
谁知这个小朋...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774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按你的定义,顿法与渐法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划分。因为你说的关键点,是积累波
罗蜜,就是渐法,可积累波罗蜜本身也是为了最终的目标,这本身又是你说的顿法,这
里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想你用这个主要是想说,如果在一生中无法到达涅磐的情况下,该如何去做的问题。
我认为不管你自己怎么去做,只要目标明确,具体怎么操作是另一回事了,可以采取你
说的任何顿法,渐法或其他方法,但目标一定要明确。
具体一点,那个做“天天勤拂拭”的人,如果没有听到“本来无一物“的说法,就以“
天天勤拂拭”为目标,也没关系。但如果已经听到了“本来无一物“的说法(假设这种
说法是对的),还不改变,仍然以“天天勤拂拭”为目标,就不对了。这时就应该以“
本来无一物“为目标,只是如果由于一时习性难改的原因,而仍以“天天勤拂拭”为具
体的步骤也未尝不可。
Y**u
发帖数: 5466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8: 辩音菩萨
问:"大悲世尊,这些法门非常稀有少见。世尊,依据这些法门,一切菩萨要修成圆觉
,有哪些修习方法?"
答:"“善男子,一切如来的圆满觉性清净,根本没有修习方法和修习的人。一切菩萨
以及末世众生依从没有觉悟时虚幻的修习功用,这样便有了二十五种轮替修习定心的修
习类型。"
“如果菩萨们只取至极的静虑法门,因为静虑的功用能断除烦恼,即能获得最高成就
,不起身离座就能证入涅槃境界。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单修‘奢摩他’。
“如果菩萨们只是观见诸法如幻,能依靠佛力自在变化世界,起种种作用,广修菩萨
清净殊妙行法。于圆觉总持法门,也不失令念虑寂静的禅定功夫以及获得寂静智慧的修
止功夫。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单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们只是灭除一切无明幻法,又不执取种种变化作用,能以寂灭之性而自断
烦恼。等到烦恼断尽,证入圆觉真心,就能了知真如实相。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
单修‘禅那’。
“如果菩萨们先取至极的静虑法门,以静虑生出的智慧心观照种种虚幻相状,便从这
里始起菩萨行。这种菩萨的修行类型,叫做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如果菩萨们以定静中生起的智慧,证入圆...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46
核心提示:“养生专家”马悦凌以前是护士,因上电视、写畅销养生书出名。她声称全
身穴位注射当归液、吃生泥鳅可以治疗世界三大绝症之一的渐冻人症。她并称自己治愈
过多例癌症患者。她的生意合作伙伴称,“马悦凌牌正品固元膏”仅在广州销售利润都
能达到几个亿。
5月5日,在渐冻人症患者李凯(化名)的家中,几个人扶着他,注射当归注射液。
李凯(化名)家中养有活泥鳅,供生食“治病”。本报记者 黄玉浩 摄
【上篇】
养生畅销书作家马悦凌说,“渐冻人”是她治疗过的最简单的病。
事实上,渐冻人症是世界难题,患此病的科学家霍金还坐在他的轮椅上。
以泥鳅、当归配合“高热量食物”,除了治疗“渐冻人”,马悦凌还称她治好了肝癌、
乳腺癌、肺癌患者,让高位截瘫的人恢复了知觉。
不过这一切,她都称涉及病人隐私,未提供具体事例。
马悦凌曾是一名护士,没有医师资格证。相关医学专家认为她事实上是在行医,但她的
治疗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并且可能危害身体。
调查显示,畅销养生书作家马悦凌除了是“健康教母”,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商业世界。
针尖沿着脊椎两侧的穴位不停扎入,李凯(化名)的表情因痛苦而扭曲,密密麻麻的针
眼不停向外渗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发表时间: 2016-03-25 13:41
秦始皇画像。(网络图片)
善击筑的高渐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此时距荆轲刺秦王失败已经六年。六年来
,秦始皇始终难以忘怀这件事,于是开始大规模地搜捕燕太子丹的门客和荆轲的朋友。
这些人纷纷逃亡。
荆轲的朋友高渐离为躲避秦王的追杀,改换姓名,受雇于人做杂役。主人家堂上常常有
客人击筑,高渐离彷徨不能离去,每每指摘说哪儿好哪儿不好。主人听说后,召高渐离
上堂击筑,满座称善。
高渐离想,久隐贫贱之日没有尽头,于是退下,拿出匣中的筑,穿上见客的好衣服,更
换容貌上堂。举座皆惊,纷纷用平等的礼节迎接他,奉为上客。高渐离击筑而歌,满座
宾客无不流泪而去。
高渐离刺杀秦始皇
这一次现身,使高渐离恢复了以往的名声,成为上流社会争相延请的上客。名声传到了
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明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是一个漏
网的危险分子,还是把他召到了身边。
为了随时能听到高渐离的筑声,秦始皇弄瞎了高渐离的眼睛,让他随侍身边。稍稍离秦
始皇近一点,高渐离筑中置铅,再近一点的时候,高渐离举起灌满铅的沉重的筑扑向了
秦始皇。像荆轲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分 大乘,小乘两各版就好了
四教义卷第一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经云。自从得道夜乃至泥洹夜。所说之法皆实不
虚。仰寻斯旨。弥有攸致。所以言之。夫道绝二途。毕竟者常乐。法唯一味。寂灭者归
真。然鹿野鹤林之文。七处八会之教。岂非无顿渐之异。不定秘密之殊。是以近代诸师
各为理释。今所立义意异前规。故略撰四教门用通。大师渐顿不定秘密之踪。若能达斯
旨者。则如来权实信矣。无方至人本迹渊哉难究。况复此渐顿不定秘密之迹。皆无滞也
。今明此义略开七重
第一释四教名。第二辨所诠。第三明四门入理。第四明判位不同。第五明权实。第六约
观心。第七通诸经论也。第一释四教名。四教者。一三藏教。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
。此四通言教者。教以诠理化物为义。大圣于四不可说用四悉檀。赴缘而有四说。说能
诠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化转有三义。一转恶为善。二转迷成悟。三转凡为圣。故教
以诠理化物为义也。略为五意。一正释四教名。二核定四教。三引证。四料简。五明经
论用教多少不同。第一正释四教名。即为四。一释三藏教名。二释通教名。三释别教名
。四释圆教名。第一释三藏教名者。此教明因缘生灭四圣谛理。正教小乘傍化菩萨。所
言三藏
x*********o
发帖数: 208
5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藏密问答录》显密之关系
索达吉堪布
问(19):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
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答: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
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了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最初的兴起是从显宗经典的弘扬上开始的。据《唐书》记
载,约在东晋时期,藏地进入了托托日年赞国王(《唐书》称其为陀土度)的统治时期
。公元317年,当国王已是花甲之年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四部宝典:《宝箧庄严论》、
《百拜忏悔经》、《十善经》、《十二因缘经》等,并且虚空中还传出声音说:“自兹
当俟五世,始晓此事。”也即是说再过五个朝代,人们才能懂得这些佛典的内容。结果
等到松赞干布执政时,藏地开始有了文字,人们真地明白了这些经文的含义。也就是从
那时候起,显宗经典为后来密法的弘扬开始打下牢靠的基石。
第二,密法的修证必须以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基本上在藏传佛教的每一个修
法仪轨中,篇首都有皈依、发心等内容,以此称密法之修行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
至于二者的关系,佛陀在《文殊真实名经》中称...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