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 发帖数: 10589 | 1 原创:羽戈 搜历史 微信号 soulishi
功能介绍
顶级历史作品集结地。
晚清的时候,宪政这个词,就如同“区块链”之于今天——人人都在谈,真懂的却没几
个。
勉强说来,也就三个人:第一个是革命阵营的宋教仁,孙中山评价他为“革命党的宪政
专家”;第二个是改良派的梁启超,端方称他作“宪政研究第一人”;第三个就是杨度
,《走向共和》电视剧里,袁世凯把杨度捧为“宪政大师”、“宪政专家”,这虽是编
剧加戏,但这两顶高帽,杨度确是受之无愧。
《走向共和》里,袁世凯以慈禧不愿意劝杨度推迟立宪
晚清时,朝廷要搞立宪,就只能找这三人,而宋是革命党,与清廷势不两立;梁启超则
因为戊戌年的种种恩怨,只要慈禧执政一日,他和清廷便无合作之可能;相形之下,杨
度身上并无多少历史包袱,当清廷有意立宪,他的机会来了。
立宪运动第一步,即1905年载泽、戴鸿慈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他们的团队有一个参
赞叫熊希龄,乃是杨度和梁启超的老相识。考察途中,他向五大臣献策,邀请一位“精
通宪政的人”“代写几篇有关各国的宪政文章”。按他的说法:“我国精通宪政的人才
,只有两个:一是梁启超,一是杨度。他俩目前都在日本。梁启超是朝...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作者: 吴钩
天津顺直咨议局
1905年为清光绪三十一年,危机四伏的清王朝终于下诏“预备立宪”。作为预备立宪的
重要组织部分,各省在1909年(宣统元年)完成了地方议员选举,成立省谘议局;并于
次年完成了资政院议员的选举,召开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宣布资政院开院——这是历
史性的一刻,中国政治史上第一个最接近于现代议会的代议机构自此诞生了。
我之所以用“最接近于现代议会”的措辞来形容晚清的谘议局、资政院,是因为谘议局
与资政院毕竟不具备地方议会、国会的法律地位与权力。按照《谘议局章程》的设定,
各省谘议局有权议决本省应兴应革事项;议决本省财政预算与决算、公债制定;修改本
省单行法规、章程;接受本省民众建议、陈情;监察地方行政机关。但是,各省督抚对
谘议局有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对“谘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
而根据《资政院章程》,资政院尽管掌握着议决国家财政预决算、审查税法、弹劾军机
大臣等权力,却不具备国会最重要的权力——制宪与修宪之权,而且议员议决的议案要
向君主“请旨裁夺”,换言之,定夺的大权还是操于君上。朝廷成立资政院的初衷,也
是考虑到“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故先“设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大清末年,形势逼人:
一、西狩归来后,老慈禧算是彻底认清了大清与列强之间的真实差距,不得不下定决心
仿效西方,奋发图强地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二、改革、立宪、共和已成为大清举国上下的精英们的共识,饱受列强欺凌的大清积重
难返,除了改革体制已别无它途;
三、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下的刺杀与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国际友邦更是希望大清能
变成一个正常的有丰足油水可捞的国家。
诸此种种,由不得慈禧不改革啊!老慈禧认为:“凡是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必须拥护的
,与其坐等敌人的共和革命,倒不如自己率先来个宪政改革,这样不但可以堵住国内外
舆论的嘴,甚至还可以让那些革命者找不到割命的对象,最重要的是还能让爱新觉罗家
族的江山绵延万代啊!”
善于揣测“圣意”的袁世凯提议将大清的预备立宪期定为十二年,这一建议得到老慈禧
的赞赏并被采纳。那么,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老慈禧究竟是怎么考虑的呢?
一、担心爱新觉罗家的江山会因为改革而毁于己手,死后无颜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二、担心立宪之后权力会失控,自己不但不能掌控局面,反而会像自己囚禁光绪那样反
过来被“保皇派”幽囚;
三、不愿在有生之年给予光绪任何翻盘的机会,更害怕一旦...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4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必然命运”,虽然突显了中共
专制统治者的心慌意乱,却在海外为惊醒人心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特别是在国内
,它实已成为号召再造共和革命、推翻专制复辟的惊天之雷……
它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历史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它艺术地回答了我们﹕何为专制改良?何为专制复辟?谁才是中华民族的新中国?
谁才要真正地“走向共和”?
上篇﹕
一、《走向共和》形...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rROC (Greater Republic of Chin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保共改良”二十五周年祭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2 10:17:59 2011, 美东)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rROC (Greater Republic of Chin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保共改良”二十五周年祭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2 10:17:59 2011, 美东)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7 勿错解“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 | 短史记
谌旭彬 短史记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文 | 谌旭彬
“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
这是清末皇族少壮派代表人物载泽的一句“名言”。
这句名言,近年来引用率颇高。清末新政的核心是“立宪”,载泽又是新政核心决策层
里的人物。引用者们大抵是希望借这一名言,来说明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其实很有诚意
——看吧,当年的新政主持者,为了“国”和“民”,是不惜牺牲“官”的利益的。
这实在是完全错解了载泽之言的本意。
载泽口中的“国”,所指者乃是以皇族为主体的爱新觉罗朝廷;他口中的“官”,则是
指那些被朝廷视为眼中钉、被认为权力过大的地方督抚。
1905年,慈禧派载泽、端方、戴鸿慈等五人出洋考察各国政治。
1906年,载泽考察归来,向慈禧进了一道《奏请宣布立宪密折》,这句“名言”,就出
自该密折。为什么“宪法唯独最不利于官”?个中逻辑,载泽在密折里说得非常明白。
载泽说,现在“在外各督抚,在内诸大臣”当中,有不少人以立宪会损害君主大权为由
,不遗余力阻挠...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28 | 8 马勇
百年之后回望,晚清在政治改革上的图谋和努力,不容忽视。清末,朝廷逐渐放弃
专制,实施新政,意图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这些努力让中国渐有现代国家的形态。不过
,皇族保守势力的顽固断送了政改,并被革命党人发起的辛亥革命所摧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里一场规模不大的军队哗变引起天翻地覆的巨变,不仅
一个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王朝走进了历史,而且顺带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 制一并终结
。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我们对晚清的历史已有许多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不再认为
晚清就是一味腐败、一味卖国,晚清政府其实在政治变革上做了不 少努力,君主立宪
经过十几年发展即将成功,何以到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呢?一个还算具有活力的大清帝国
何以在一夜之间顷刻瓦解呢?
清廷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所有问题都不由社会内部自发产生,而是由外部引发,是西方工业革
命和大航路开辟之后的必然后果。由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中国没有在第一时 间
追踪西方工业革命、实现社会转型,待到1840年被英国打败而走上近代化道路。这无论
如何都具有一种被动的感觉或者不太舒服的别扭,所以清廷在那之后半 个多世纪里,
虽然要学西方,但在内容上却有很大保...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2141 | 9 清何以亡:改革为什么走向反面
马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里一场规模不大的军队哗变引起天翻地覆的巨变,不仅一个拥
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王朝走进了历史,而且顺带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一并终结。经过最
近二十多年的研究,我们对晚清的历史已有许多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不再认为晚清十几
年二十年就是一味腐败一味卖国,晚清政府其实在政治变革上已经做得不少了,君主立
宪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即将成功,何以到了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呢,一个还算
具有活力的大清帝国何以在一夜之间顷刻瓦解呢?
清廷的觉醒
正如我们早就知道的那样,近代中国的所有问题都不是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而是外部
引发的,是西方工业革命和大航路开辟之后的必然后果。由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中国没有在第一时间追踪西方工业革命,实现社会转型,待到1840年被英国打败而走上
近代化道路,无论如何都具有一种被动的感觉不太舒服的别扭,所以中国在那之后半个
多世纪里虽然要学西方,但在内容上却有很大保留,并不愿意像稍后的日本那样转身向
西,脱亚入欧,将中国变成一个彻底的近代国家。
中国有选择的学习西方在很短的时间里也确实取得不小的实效,到了1891...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10 朱永嘉: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结论(全文)
作者:朱永嘉
按:
这是我一篇讲中国近代史的旧作,作于今年四、五月间,在箱底压了半年多,写作的
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故在十月间,放在博客上,供大家阅读批评,纪念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还是富有历史和现实意
义的,这一百多年如果以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界的话,前面我们是在民族危机和
灾难深重中跌跌冲冲地慢慢跋涉过来的,49年以后的历史,我们同样也是摸索中不断前
进的,邓小平说过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换一句话,我们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摸索着前进的,现在人们喜欢说中国的崛起,换一句话说从49年起,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逐渐摆脱别人的指挥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为
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吸取了不少教训,但毕竟走过来了,中国也就是中华民族在国
际上的地位影响,已是举世瞩目的对象了,我们并不讳言,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
政治、经济、文化那一个方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站着摸索着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们又是与世界各国人民最友好的国家和民族,总结... 阅读全帖 |
|
b*******7 发帖数: 907 | 11 改革的攻坚之年,终于到来。在晚清最后十年的改革进程中,没有哪一年比1908年更为
关键——呼唤真改革的民意,在这一年第一次以运动的方式爆发出来。朝廷如何应对这
汹涌澎湃的民意,直接决定着人心的去留与改革的成败——但终究,朝廷还是义无反顾
地走上了假改革、反改革之路;革命,也终于不可避免……
反改革案例一:下达谕旨,禁止绅商和学生“干预国家政治”
1907年12月,清廷下达谕旨,用十分严厉的口吻谴责“各省绅商士庶”干预朝政。谕旨
说:近年以来,各省绅商士庶,遇有内外政事,动辄拿立宪说事,“相率干预,一唱百
和,肆意簧鼓”,以此干预朝廷决策,着实可恶。谕旨明确强调,立宪法开议院这种国
家大政,决不是人人都可以议论干预的——“各国君主立宪政体,率皆大权统于朝廷,
庶政公诸舆论,……其开设议院专为采取舆论,……固非人人皆得言事,亦非事事皆可
参预。”
禁止“绅商士庶”议论立宪事宜的同时,1908年1月,作为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学
部,也秉承朝廷谕旨,明文禁止学生干预国家政治。在其下达给“大学堂”(清末大学
的通称)的文件里,如此严厉规定:
“(学生)不准干预国家政治及离经叛道、联名纠众、立会...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26 | 12 维基辛亥革命回顾:
自1895年的公車上書,在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要求更深層的改革。當中康有為、梁啟超
等人物成為維
新派,主張在體制內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國,在皇權之下大幅改變政治及社會制
度。維新得到
光緒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開展戊戌變法。但是進行103天以後,因清室內保守
勢力發動政變
而告流產。部分維新人物流亡海外後,主張繼續維持皇室,實行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度,將政治實
權逐漸交出至民選政府。主張這種變革方法的當時被稱為“保皇黨”或“立憲派”。
立宪运动的兴起
主条目:立宪运动
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
过立宪,但立
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便
曾发表《立
宪法议》,鼓吹君主立宪制。梁启超也成为日后中国立宪派的首领。在该文中,梁启超
认为世界之國
分为“君主之國”、“民主之國”两类,而世界之政分为“有憲法之政(亦名立憲之政
)”、“無憲法之政
(亦名專制之政)”两类。“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國民謂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
曰君主專制政
体,二曰君主立憲政体,... 阅读全帖 |
|
e***s 发帖数: 1188 | 13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
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帝制这
玩意,后来再也行不通了。尽管民初的中国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人祸天灾连绵,复辟
派说是今不如昔,客观地讲很多方面的确如此。相比起过去很多人夸张渲染东欧、泰国
等地民主化以后的所谓“乱象”,民初的乱象何啻百倍,比之更甚的恐怕只有俄国革命
后引发的惨烈内战了。
但所谓人心怀旧不过是想入非非,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都立即成为国
人公敌,身败名裂。人就是这样怪:有的事情人们就是认准了不能回头的。正如世上不
少国家独立后长期治理不善,但就是乱到卢旺达、索马里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把重回殖
民地作为选项。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治安问题严重,过去也曾被一些人引为民主有害的
证据,但南非现在就是白人也无人想恢复种族主义的“好秩序”了。同样,辛亥以后国
人告别帝制也是义无反顾,民国再“乱”,复辟也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辛亥革命毕竟...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26 | 14 维基辛亥革命回顾:
自1895年的公車上書,在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要求更深層的改革。當中康有為、梁啟超
等人物成為維
新派,主張在體制內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國,在皇權之下大幅改變政治及社會制
度。維新得到
光緒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開展戊戌變法。但是進行103天以後,因清室內保守
勢力發動政變
而告流產。部分維新人物流亡海外後,主張繼續維持皇室,實行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度,將政治實
權逐漸交出至民選政府。主張這種變革方法的當時被稱為“保皇黨”或“立憲派”。
立宪运动的兴起
主条目:立宪运动
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
过立宪,但立
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便
曾发表《立
宪法议》,鼓吹君主立宪制。梁启超也成为日后中国立宪派的首领。在该文中,梁启超
认为世界之國
分为“君主之國”、“民主之國”两类,而世界之政分为“有憲法之政(亦名立憲之政
)”、“無憲法之政
(亦名專制之政)”两类。“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國民謂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
曰君主專制政
体,二曰君主立憲政体,...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15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4日 转载)
来源:《炎黄春秋》
(博讯 boxun.com)
《炎黄春秋》今年第10期发表了李维民先生《清末新政“破产”的教训》一文,对
拙文《从清末改革想到当代革命》(今年第4期)提出批评和商榷。李先生认为清末改革
的失败原因,并非我所指出的“在危机沉重压力下,清王朝无力驾驭大幅度的急剧变革”
,而是因为清末改革“搞得太晚,太慢,太假了”。恰好拙著《危机中的变革》一书即将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该书的主题即是谈清末改革,我为该书写的《再版序》解释了为
什么专制帝国的改革难以成功,可以作为对李维民先生批评的回应。相信这场一百年前
的充满矛盾与困境的、复杂而丰富的改革运动,会引起当代国人浓厚的兴趣。
一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香港学术界,在论述清王朝变革失败的问题上,以往占主
流的观点是:保守的清王朝统治者镇压了戊戌变法之后,中国又遭受了八国联军入侵的灾
难,然而,此后的清末统治者却并没有改革的诚意,在巨大危机压力下,才不得不进行虚假
的新政。日俄战争中,由于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6 https://ajax.aspnetcdn.com/chinese/2016/04/%E8%92%8B%E7%A5%96%E
%9A%E9%80%8F%E8%BF%87%E6%B8%85%E6%9C%AB%E7%9C%8B%E5%8E%86%E5%8F%B2/#
chinadigitaltimes
蒋祖权:透过清末看历史
清末,慈禧反对戊戌变法,是怕变法动摇大清和她的统治。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后,慈禧主动变法改革,预备立宪,也是为保大清和她的统治。
慈禧变法改革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保住统治地位。
古今中外,那些为保住统治地位的改革最后都没成功,法国路易十六,俄国尼古拉二世
,大清慈禧,这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历史嘛,都是恶人之间的博弈,古今中外都一样,不是恶人也抢不到那个高高在上的位
置,如今西方社会有了一套控制恶人的规矩,中国什么也没有。
中国老百姓总是恶人博弈中的受害者,受害者还最爱看恶人博弈的热闹,并不在乎身前
身后的深受其害,或者根本就想不明白。
近代中国百年,唯一在恶人博弈历史中受益的,目前只有幸运的台湾观众。
对比今天看清末,当时的朝廷开放报禁,满清皇权预备立宪,武昌清军起... 阅读全帖 |
|
l*****7 发帖数: 8463 | 17 袁世凯的时代
送交者: 笑今生[♂首辅宰相★★★★★♂] 于 2016-11-23 17:16 已读 1023 次 大字
阅读
(一)袁世凯当年也算维新派 但是在康有为的赌局中,被当作了一个棋子;康有为
当年上书的时候,袁世凯也在上书,但是中国历史只对危言耸听者有记忆力,袁世凯的
变法,稳健可行,但时局中没人听他的,历史也不注意他的变法上书。 康主张变法
从中央开始,首在夺权;袁建议从地方开始,旨在稳推。 康对着荣禄狂言要杀一二
守旧大臣以推动变法,甚至不惜兵变;袁认为守旧大臣未得屏蔽,雍容富贵养起来,以
减少人事上的阻力与秩序上的失控…… 袁世凯的告密,顶多是事发后自保性的补告
。简要情况是这样的:9月16日光绪接见袁世凯,给一个候补的兵部侍郎;9月18日谭嗣
同夜访袁世凯,要求袁世凯起兵勤王;9月20日光绪早朝接见袁,袁提醒皇上古今各国
变法不容易,非有内忧,即有外患,请皇上忍耐待时,步步轻进。新进诸臣,固不乏明
达猛勇之士,但阅历太浅,办事太急,易生流弊。况且变法尤在得人,必须有真正明达
时务老成持重如张之洞者,赞能慎密,倘有疏误,累及皇上,关系极重,总求十分留意
...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nyn (hamster),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专制帝国的改革为何难以成功/《炎黄春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4 01:44:38 2010, 美东)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11月24日 转载)
来源:《炎黄春秋》
(博讯 boxun.com)
《炎黄春秋》今年第10期发表了李维民先生《清末新政“破产”的教训》一文,对
拙文《从清末改革想到当代革命》(今年第4期)提出批评和商榷。李先生认为清末改革
的失败原因,并非我所指出的“在危机沉重压力下,清王朝无力驾驭大幅度的急剧变革”
,而是因为清末改革“搞得太晚,太慢,太假了”。恰好拙著《危机中的变革》一书即将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该书的主题即是谈清末改革,我为该书写的《再版序》解释了为
什么专制帝国的改革难以成功,可以作为对李维民先生批评的回应。相信这场一百年前
的充满矛盾与困境的、复杂而丰富的改革运动,会引起当代国人浓厚的兴趣。
一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作者: 陈奎德
“皇族内阁”的前世今生
当今发生于皇城的复辟帝制的闹剧,令笔者不得不想起1911年5月出台的满清第一届也
是最后一届内阁——“皇族内阁”。
最高当局对中国国民期望的回应,虽相距一个世纪,却如出一辙。
1911年的那个内阁,是在中国一波又一波立宪潮流涌动和国民的热切期待中浮现出来的
。结果,一盆冰水灌顶而下。
连当年最稳健的立宪派中枢张謇,在得知皇族内阁名单后,也失望叹曰:“均任亲贵,
非祖制也;复不更事,举措乖张,全国为之解体。……朝野上下,不啻加离心力百倍”
。而舆论领袖梁启超更是激愤预言,将来世界字典上决无复以“宣统五年(1913年)四
字连属成一名词者”,“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可迎刃而解
。”
从此,立宪派顿成清廷陌路人。立宪之路既绝,革命之军必兴矣。
立宪潮流的兴起
回望前路,当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喋血之后,中国国势日下,各国抵制清廷。慈禧恼
羞成怒,对多国宣战,放纵和支持义和团滥杀洋人,引来八国联军入京,仓皇逃窜西安
的慈禧,在戊戌之后的1901年,于流亡地西安,急不可待地发布了“预约变法”上谕。
于是,屠戮戊戌者不得不执行戊戌烈士的遗...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0 原创:高阳观史 高阳观史 高阳观史 微信号
功能介绍
高阳观史,成语,本意为透过心理还原历史事件,广义为看清一切生命和宇宙的真理。
就在北京的义和团在京城烧杀抢掠,围攻东郊民巷的外国使馆,李鸿章,刘坤一,张之
洞三总督联手东南诸省共保的时候。
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策划的自立军在上海准备起事,康梁妄想武装“勤王”,企
图军事占领一省或数省,然后攻入北京,解救被软禁的光绪皇帝。
1899年夏,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设立保皇分会,筹集资
金,委托在日本的梁启超和唐才常策动武装起事。
7月初,唐才常在上海张园组织中国议会,推举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推举唐才
常,汪康年等为干事。
唐才常会后用早已刻好的“中国议会督办南部各省总会”关防印鉴,于7月15日在安徽
举事,张帖关防告示,以讨贼勤王,清君侧而谢万国,为号召起事。康梁自立军前军以
秦力山为统领在安徽起事,右路军以沈荩为统领在湖北新堤起事。
这场自立军起事勤王闹剧以湖广总督张之洞捕杀唐才常等二十余人,湖南巡抚俞廉三捕
杀一百多自立军收场。
清廷与各国宣战不到两个月,多国联军占领北京,7月21日慈禧携光绪皇帝向西... 阅读全帖 |
|
p********k 发帖数: 88 | 21 [ZT] 作者:雷颐
1911年10月30日,武昌起义20天后,清廷一天之内连下四道上谕,做出大幅度让步、妥
协,企望渐成燎原之势的“乱事”能因此迅速平息。
这四道上谕是:
——《俟简贤得人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谕》(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汇
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97-598页)。此谕终于承认
,半年前惹众怒的“皇族内阁与立宪政体不能相容”,而“本年设立内阁,仍令王公等
充国务大臣,原属一时权宜之计,朝廷本无所容心”。宣布解散皇族内阁,许诺“一俟
事机稍定,简贤得人,即令组织完全内阁,不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并将内阁办事暂行
章程撤销,以符宪政而立国本”。
——《准开党禁颁布特赦谕》(同上,第95-96页)。此谕先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党
禁”:“党禁之祸,自古垂为炯戒,不独戕贼人材,抑且消沮士气”,但是“况时事日
有变迁,政治随之递嬗,往往所持政见,在昔日为罪言,而在今日则为谠论者。虽或逋
亡海外,放言肆论,不无微瑕,究因热心政治,以致逾越范围,其情不无可原。兹特明
白宣示,特沛恩纶,与民更始,所有戊戌以来,因政变获咎,与先后因犯政治革命嫌疑
...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630 | 22 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它恰恰是二十世纪大
混乱的开端。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如果当时按照预备立宪大纲加快改革,在皇权不受挑
战的情况下,社会还能够有序地前进。
对日俄战争的双重历史误读
马国川:现在有很多人对辛亥革命颇多微词,因为据说清末新政开展得很有声色。
那么,清末新政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成绩?
萧功秦:清末新政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庚子之变后,危机四伏的统治者已经痛定
思痛,在整整十一年里,改革全方位推进,而且反对派很少。在1908年之前,一向被视
为保守的慈禧太后是最积极的,经常下旨催促,只怕大臣们提不出建议来。亨廷顿说过
,处在危机感当中的统治者,要求改革的良好愿望要超过一般的民族主义者,因为他想
用良好的表现来换回他在臣民当中的合法性。
马国川:但是,慈禧是这样的人吗?
萧功秦:慈禧出逃北京和从西安回京的路上,目睹了许多民间的悲惨状况,发了几
次脾气,责骂大臣以前为什么不告诉实情。她痛定思痛,认为都是自己的错,上对不起
祖宗,下对不起百姓。回京后,她就厉行改革。在1905年以前,改革基本上是按部就班
进行的,改革的性质是“开明专制化”,即从绝对权威... 阅读全帖 |
|
t***u 发帖数: 368 | 23 真实的汪精卫
作者:林思云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国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妇孺皆知,但问起该人的生平和事迹
时,
却又是鲜为人知。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汪精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
汉奸,可是大家对汪精卫的“卖国事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也是中国历史教育的一大特
色;只告诉大家他是坏人,却又不告诉大家他作过什么坏事。好在中国学生头脑比较简
单,
不喜欢刨根究底,所以历史老师还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烦。
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
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
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
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中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实在有碍于中国的发展
与进步。
历史上真实的汪精卫,曾是近代中国有数的叱吒风云的历史人物,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在历史走到21世纪的今天,应该考虑还汪精卫的本来面目,重新认识历
史上真实的汪精卫。
要为汪精卫写一个比较...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4 原创:高阳观史 高阳观史高阳观史微信号
功能介绍
高阳观史,成语,本意为透过心理还原历史事件,广义为看清一切生命和宇宙的真理。
就在北京的义和团在京城烧杀抢掠,围攻东郊民巷的外国使馆,李鸿章,刘坤一,张之
洞三总督联手东南诸省共保的时候。
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策划的自立军在上海准备起事,康梁妄想武装“勤王”,企
图军事占领一省或数省,然后攻入北京,解救被软禁的光绪皇帝。
1899年夏,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设立保皇分会,筹集资
金,委托在日本的梁启超和唐才常策动武装起事。
7月初,唐才常在上海张园组织中国议会,推举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推举唐才
常,汪康年等为干事。
唐才常会后用早已刻好的“中国议会督办南部各省总会”关防印鉴,于7月15日在安徽
举事,张帖关防告示,以讨贼勤王,清君侧而谢万国,为号召起事。康梁自立军前军以
秦力山为统领在安徽起事,右路军以沈荩为统领在湖北新堤起事。
这场自立军起事勤王闹剧以湖广总督张之洞捕杀唐才常等二十余人,湖南巡抚俞廉三捕
杀一百多自立军收场。
清廷与各国宣战不到两个月,多国联军占领北京,7月21日慈禧携光绪皇帝向...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5 原创:谌旭彬 史料搬运工 微信号 shiliaobanyungong
功能介绍
人事终变,天道能还。
文 | 谌旭彬
今天是“双十节”,亦即“辛亥革命纪念日”。纪念辛亥革命,自然就要谈到一个话题
:清廷为什么会灭亡?或者换一种问法:清廷灭亡的真实历史逻辑,究竟是怎样的?
“民意所趋”、“腐败亡国”之类的说法,自然是扯淡的。没有“力量兑换机制”的民
意,必然是连狗屁都不如;没有“恶政惩罚机制”的腐败,同样也从来不会构成统治机
器的危机。
对帝制政权而言,真正构成致命威胁的因素,只有两类:
(1)外敌入侵,朝廷威望折损乃至趋零。
(2)蛋糕分配机制生变,内部利益集团发生分裂。
清廷在进入20世纪之际,恰恰完全满足了这两点。
1880年代的中法战争,1890年代的中日战争,虽然对清廷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也使部分
体制内要人产生了变革的想法-——中法战争期间,两广总督张树声曾用遗折的方式呼
吁朝廷开设议院,建议一种新的“朝廷内部民主决策机制”,以之取代现有的最高层决
策模式——众人论政于议院,而非一、二人独裁于深宫。戊戌年的改革上书,也大体不
出这个范畴——但总体而言,此一时期,朝廷的威望仍在...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4 | 26 风尘讲历史 9天前 20:34 · 网易号原创作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但与其他王朝不同的是清朝不算是完全的古
典王朝。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历史随即进入近代史的序章。本来自诩为天
朝上国的清朝也在近代化浪潮中败下阵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更
是被西方耻笑为东亚病夫。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各阶级都为国家未来的出路进行了艰
苦的探索,比如以地主阶级为主的洋务运动、以农民阶级为主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
运动、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主的戊戌变法等等,但最终都失败了。
与旧社会的农民起义和地主阶级改良相比,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全新的社会改革方式,西
方各国都是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才在近代崛起并赶超中国,而资本主义社会也慢慢的成
为世界主流,清朝统治者却依旧维持着专制统治,妄图逆世界潮流,纵使有资产阶级维
新派为富国强兵做努力,但本质上还是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只要清朝的制度不变,就
不可能达到欧美列强的高度。远的不说,就说与清朝一样饱受列强欺负的日本都能通过
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来跨入列强的行列。既然君主立宪能让臣服中国一千多年的
日本弯...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60
袁伟时
辛亥百年,初夏时节,独坐书房,心潮翻腾,为什么一个历时267年的大帝国那么经不
起风浪?自问自答,无遮无拦,只求自己信服。录下要点,公诸同好。
(一)黄花岗:损失惨重的孤注一掷
问:百年前的辛亥,够热闹的。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的黄花岗烈士的壮举以后
,前仆后继,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不愧为历史大转折。
袁:胜利者为自己的统治制造合法性,喜欢夸大自己的功绩。国民党及其追随者书写的
历史,水分太多,不足凭信。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当然值得敬佩;为反对专制制度献身,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但从历史进程看,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作用都被夸大
了。
应该如实把辛亥革命看成是多种因素汇合的产物。1911年11月15日出版的《东方杂志》
发表了该刊主编杜亚泉用高劳的笔名发表的《革命战争记》,对刚刚发生的革命,分析
就比较全面:
“当时下有鼓吹革命之党人,而上复有制造革命之官吏;立宪其名,专制其实;商路则
收归国有;外债则任意大借;代表则递解回籍;内阁则...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8 摘要:越到最后,清王朝的政策使其利益高度集中化、而且利益边界高度清晰化,与之
相对必然是体制内汉族官员和士绅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强。皇族内阁的出台,说明清政府
事实上不愿放弃任何权力、不愿做出必要的妥协,人心尽失。
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史专家傅勒在《思考法国大革命》中说,当一个历史事件失去当下一
切参照意义、不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后,“它也就从社会论战领域转移到学者讨
论的领域去了”。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这个历史事件仍有当下参照意义、仍是一个世界的想象的镜子,它
就注定不可能只限定在学者的讨论之中,不能不依然存在于“社会论战领域”,成为社
会关注的公共话题。
至少,直到20世纪40年代,法国大革命160余年后,法国仍然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
公民必须挑选历史,填写出生年月,选择旧制度或大革命。”
现在,法国大革命才在法国政治中消失了,因为“今天,无论右翼还是左派,双方的说
辞都为自由和平等弹冠相庆,而围绕1789年价值展开的辩论不再包含真正政治利害关系
,也不再包含强大的心理投资”。
1994年,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学界与公众对此并无特别反应。2004年,甲午战争爆
发110周年,学界...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29 改开40年改革已死 清朝覆亡前两次改革教训
2018-12-30 10:16作者:雷颐
按:在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共并没有如预期提出新的改革举措。大陆的
知识份子及中共体制内人士都普遍认为“改革已死”,并对中国的前景感到焦虑与悲观
。120年前,清朝开始了两次变法,均告失败,这其中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政治体制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制度,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政
治体制也要相应改革,不然就会制约、延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政治体制改
革是统治者的“自我改革”,尤其涉及统治者的重大利益,所以阻力巨大、困难重重。
面对这种局面,改革者的策略往往是先易后难,想以非根本性的行政体制改革代替根本
性的政治体制改革,多少弥补明显已不合时宜的政治体制之弊。这种思路自有其合理之
处,不过,晚清两次以裁撤无用政府机构与冗员、将功能相近部门合并成几大部门的“
行政改革”,并冀以此代替“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结果却是你死我活的政坛恶斗,
先是光绪被囚、康有为逃亡,后是袁世凯几被围殴、慈禧甚至想要跳湖,均以失败告终
。这两段“行政改革史”,实在是引人深思。
第一次行政改革是戊...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3714 | 30 民主的历程
文/刘军宁
当五四运动发生的时候,中国民主的里程并不是零公里。“德先生”在中国甚至已经
走过了20年曲折的道路。
戊戌变法
1998年初,康有为应诏上书,提出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6月,光绪皇帝毅然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其举措有允准创立报馆、学会;许大
小臣民上书言事等。9月,慈禧太后推翻新政,谭嗣同等“六君子”被处死。
同盟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本部设立执行部、评议部、司法部,分
别行使行政、立法和执法权力。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
主义”,决心以民权主义解决中国的千年专制问题。
立宪运动
本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目标的政治改革风潮。在立宪派的压力下
,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1907年,梁启超等人在日本组建政闻社,主张确
定立宪政治,国人有权参政。1908年,清廷宣布用9年时间预备立宪。立宪派在国内
3次发动国会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不久辛亥革命爆发
,清王朝覆亡。
辛亥革命
1911年由武昌起义引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满清王朝的专制统治。1912年1 |
|
G****1 发帖数: 8414 | 31 流亡王爷
老王爷遗训:05年,考察立宪,08年预备立宪,09年重申预备立宪,11年成立内阁,各
王爷什么都预备好了,革命党叛逆坏了一切。
删除||转发|收藏|评论 |
|
j********b 发帖数: 565 | 32 袁伟时——答《长江日报。求知》理论周刊记者李晨问
求知:晚清政府变革是在反复受挫之后才选择改革?晚清的既得利益者主动掀起一场改
革的原因是什么?
袁伟时:不要以为既得利益者肯定一味反对改革。在覆没的威胁下,他们也要寻求生存
的希望和道路。这是他们的最大利益。晚清70年,改革成败得失都与既得利益集团息息
相关。
1865年开始的自强新政(洋务运动)是改革。三次战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太
平天国战争),内外强敌敲打,统治者不得不变。不幸,这样的片面改革没有帮助他们
走出困境。
真正全面系统的改革是最后十年的“新政”。这场改革是两大因素促成的:第一,经过
19世纪五场战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太平天国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
侵,京师两次被占,民穷国困,清政府不改革就维持不下去了。第二,国门打开,现代
文明的信息日益普及,朝野上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不接受现代文明不行了。当时朝野各
方梦寐以求的是“富强”。而用当时顺天府尹胡燏棻的奏折《条陈变法自强事宜》中的
话来说是:“今日即孔孟复生,舍富强亦无治国之道,而舍仿行西法,更无致富强之术
。”这既是当时的中国梦,也是甲午惨败后朝野的共... 阅读全帖 |
|
b*j 发帖数: 293 | 33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中共坚决拒绝普世价值的政治改革」。
为什么我要讲这样一个题目呢?因为《人民日报》在10月27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它的作
者是郑青原,《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题目是「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進政治体制改
革-三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你看温家宝2个月之内,前后一连8次在国内外呼吁進行体制改革,可是共产党完全把温
家宝的一些文章、言论拒绝在《人民日报》刊登,尤其是《CNN》在美国采访了温家宝关于政
治体制改革的呼吁,《人民日报》完全不登。可是《人民日报》刊登了这篇文章,并且在五中
全会之后登出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里面完完全全拒绝了普世价值、多党政治和三权分立的要求。那么《人民日报》也提
出来要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代表了中共中央的最高决策,就是拒绝了温家宝的政治改革,而提
出它们自己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
我们首先来问一问:什么是政治改革?一般的中国民众认为,政治改革和共产党现在所提出来
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分清楚,中国民众,中国民主运动,反共的革命派、激
進派或者是不合作派,他们所提出来的政治改革的目标、口号、方针、策略,是和共产党在
...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34 【大纪元11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天宇伦敦报导)在结束了多伦多之旅后,著名历史
学家辛灏年先生于10月31日飞赴伦敦进行了系列讲座《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演讲
》的第二站演讲。此次讲座的会场是伦敦亚非学院的剧院,到场的近两百名观众多是慕
名而来的伦敦华侨和留学生,也包括一些对中国问题很感兴趣的英国本地人士。同时还
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伦敦时间下午1点,演讲正式开始。
辛灏年在伦敦亚非学院演讲(摄影:小龙/大纪元)
本次的主题是“谁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这也是继辛灏年先生四年前于伦敦演讲后,
又一次故地重游,而此次的命题更是与当前中共大兴“辛亥热”针锋相对。
近来,中共好似“开放党禁”般,几部歌颂二战期间国民党军队的电影相继问世或尚未
杀青,且预定的于明年种种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更是有如过江之鲗,可在舆论媒体上,
却要想尽办法污蔑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称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旧革命,面对如
今这种方方面面对所谓纪念辛亥革命的行径,辛灏年先生条理清晰地以历史评现今,以
事实驳谬论,从各个方面一一抽丝剥茧般,用大量的数据和证据呈现了辛亥革命的真实
画面。
由于有了上一讲的基础,辛灏年先生今...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35 [政治改革] 袁刚:改革阻力:利益集团还是意识形态
袁刚:改革阻力:利益集团还是意识形态
来源日期:2010-12-24
最近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十年改革阻力先是来自意识形态,现在主要是利益之争,
是权贵利益集团在拼命阻止政治体制改革,连改革吹鼓手周瑞金和原体改委调研员陈小
鲁也表达过这种意见。
这种说法乍一看似乎颇合当前的改革现实,然而,所论不仅是表面化,而且对意识
形态的危害性也大大的看轻了。
的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对姓“社”姓“资”“不争论”
, 确立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改革之初从胡耀邦发起“真理标准讨论”开始的持续不
断的意识形态论争表面停息。但是,执政党既没有就此放弃意识形态主导权,而且死抱
马列毛作为其统治合法性基础,对垄断真理的作法更是摆出一幅没有商量余地的架式。
而意识形态没有松动,由意识形态全面论证并紧抱成一团的政治体制要作改革,我看是
一点门儿也没有。
一、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管理
众所周知,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前东欧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都是全面
移植于苏联,这套政经体制由马列主义论说,被吹嘘为无比先进,即将取代西方资本主
义,用毛泽东的话...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36 【大纪元11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天宇伦敦报导)在结束了多伦多之旅后,著名历史
学家辛灏年先生于10月31日飞赴伦敦进行了系列讲座《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演讲
》的第二站演讲。此次讲座的会场是伦敦亚非学院的剧院,到场的近两百名观众多是慕
名而来的伦敦华侨和留学生,也包括一些对中国问题很感兴趣的英国本地人士。同时还
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伦敦时间下午1点,演讲正式开始。
辛灏年在伦敦亚非学院演讲(摄影:小龙/大纪元)
本次的主题是“谁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这也是继辛灏年先生四年前于伦敦演讲后,
又一次故地重游,而此次的命题更是与当前中共大兴“辛亥热”针锋相对。
近来,中共好似“开放党禁”般,几部歌颂二战期间国民党军队的电影相继问世或尚未
杀青,且预定的于明年种种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更是有如过江之鲗,可在舆论媒体上,
却要想尽办法污蔑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称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旧革命,面对如
今这种方方面面对所谓纪念辛亥革命的行径,辛灏年先生条理清晰地以历史评现今,以
事实驳谬论,从各个方面一一抽丝剥茧般,用大量的数据和证据呈现了辛亥革命的真实
画面。
由于有了上一讲的基础,辛灏年先生今...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1695 | 37 温世霖及其教育世家(上)
高成鸢
小引
温世霖,天津宜兴埠镇人,开北方女校先河,作为首次全国学运领袖,被流放新疆而
备受举国注目。他曾影响过张伯苓、李大钊的人生道路。
他的多彩人生后来转趋黯淡,以至几被遗忘。这全因他痛心于国事日非,壮年愤而退
出政坛。
大户人家的生命在于“家业”。温家创办的普育女校与南开学校可谓形同兄妹。普育
的特殊,在于学校的家族性;温姓“教育世家”的值得注意,在于其事业和精神是转而
由同族晚辈传承的。
地域背景:津郊古镇宜兴埠与老城厢风气相应
温世霖的生平和他一家的事业,是从天津北郊的古镇宜兴埠开始的。
“宜兴埠”这个名称,传说跟江南名城宜兴有关。700多年前的元朝初年,当时的上海
总管奉朝廷之命,漕运粮食到直沽,一批宜兴籍的船工最早在这里搭棚聚居。宜兴埠镇
的历史比天津建城还要古老。明成祖2年(1406年)朝廷遣发一批山西移民到这里居住
,这只比天津筑城建“卫”晚两年。都知道老城厢是天津文化形成的核心,而想不到有
个古镇历来就跟老城厢两相呼应,它就是宜兴埠。
天津人以性格直率豪爽闻名,用古语来说就是“任侠好义”。研究天津史的学者公认
,早期天津的民风“尚武”,明...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7de870101h1m3.html
旁观者马勇 http://blog.sina.com.cn/mayong1956
2013-02-15 00:54:00
朝鲜不顾中国政府强烈反对,悍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激起中国朝野近乎一致的
反对,六十多年来由中国领导人小心翼翼维护的中朝友谊至此大揭底,朝野反朝
声音获得释放,甚至有放弃朝鲜,任其自生自灭的呼声出现。
作为中国近邻,和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大致相似的国家,假如朝鲜有一天结束
了,比如被韩国统一了,或者被美国,被日本,甚至最有可能再一次被“联合国
军”侵入了,终结了,究竟会对中国发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当然无法完全准确预
测未来,但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正是因为朝鲜被吞并,方才引发中国政治的多米
诺骨牌。大清王朝的终结,即便不能说是朝鲜亡国的直接刺激,但朝鲜亡国—大
清终结之间所蕴含的因果关联,还是清晰可见。
在慈禧太后晚年,中国终于在经历了甲午战争、义和团战争、日俄战争十年风风
雨雨之后,踏上政治变革不归路。日俄战争还没有结束,清政府就追随俄国开放
政治,实行变革,改良开始与...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nyn (hamster),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袁刚:改革阻力:利益集团还是意识形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31 12:40:41 2010, 美东)
[政治改革] 袁刚:改革阻力:利益集团还是意识形态
袁刚:改革阻力:利益集团还是意识形态
来源日期:2010-12-24
最近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十年改革阻力先是来自意识形态,现在主要是利益之争,
是权贵利益集团在拼命阻止政治体制改革,连改革吹鼓手周瑞金和原体改委调研员陈小
鲁也表达过这种意见。
这种说法乍一看似乎颇合当前的改革现实,然而,所论不仅是表面化,而且对意识
形态的危害性也大大的看轻了。
的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对姓“社”姓“资”“不争论”
, 确立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改革之初从胡耀邦发起“真理标准讨论”开始的持续不
断的意识形态论争表面停息。但是,执政党既没有就此放弃意识形态主导权,而且死抱
马列毛作为其统治合法性基础,对垄断真理的作法更是摆出一幅没有商量余地的架式。
而意识形态没有松动,由意识形...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783 | 40
这个挺韩的姐姐我一直狠死饭。。。
最后的总结:谈革命论民主
Tuesday, January 10, 2012, 6:22:28 AM |
端木赐香*三糊涂
《说下我自己的观点吧1》:韩寒三篇小文把革命战士与民主斗士气坏了。他们的反应
确实印证了韩寒所谓的素质论。他们是否以为骂倒韩寒民主自由就从天而降了?我承认
你们素质高。我们的先人素质也不低。教科书上写着呢,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富于反抗侵
略(也不说这词咋能凑一块)的中国人民两千年不就玩出一个土共?
《说下我自己的观点吧2》:我可以承认中国人民素质高,我也可以承认中国人民配民
主自由。太配了。现在的问题是,你配上了没?你没有配上。我更愿意相信,韩寒是想
告诉大家,为什么你们这么配,却一直配不上。拜托,没有正常人会给专制辩护。对原
因的解释,不能理解为对结果的辩护。有些理解力行不?
《说下我自己的观点吧3》:我承认我不喜欢土共,可是当斗士们(口头斗士,事实上
别说革命了,他们中多少人上街散过步?)把所有弊端都归结于土共六十年的执政时,
我觉得这跟当年土...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41 在政教合一的中国,不解放思想,任何方面的改革都改不动。有人会说政教分开就是
颜色革命,开放政权就是颠覆政权。其实,当年邓小平南巡时就说过五十年以后可以搞
普选,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还政于民”, 就是开放政权,只不过有个五十年的过渡期。
邓小平在莫斯科留学时的老同学蒋经国临死前,毅然在台湾放弃列宁式的一党
专政,并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永远执政,于是开创了台湾的宪政民主。大陆有
十三亿人口,情况较台湾复杂,邓小平提出五十年的过渡期,先把经济搞上去,意识形
态作淡化处理,虽然过渡期略嫌过长,但应该说是饱含睿智。过渡期有如清末“预备立
宪”,国民党的“训政”,最后要“普选”,终归要立宪。这就不是颠覆不颠覆的问题
,而是政权开放时间早与晚的问题。
我国改革要突破苏联“三垄断”的极权体制,现在经济上已经开放,不再是极
权,被称为“威权政体”,确切说应是“开明专制”。 开明专制的“开明”就体现在
淡化意识形态上,不搞中世纪的“宗教裁判”和文革时的“全面专政”,取消思想言论
罪,反党反社也不为过,在开放政权之前先开放思想,放弃意识形态的垄断。
... 阅读全帖 |
|
E*V 发帖数: 17544 | 42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716559.html
突如其来的宪政之争,既不是新一届中央全面左转的信号,也不是左派在毛泽东冥诞
120周年之际重夺话语权的标志,而是高层继“南周-炎黄春秋事件”之后对自由派妄解
中国梦的继续阻击,以便在秋季开会之前进一步统一思想:中国梦,只能我解读,你不
能解读,只能我替你做梦,你不能自己做梦。拥宪派期待三中全会会深度涉及政治改革
,是不现实的。
宪政之争的实质
之所以下中央不会全面左转的结论,是因为其身份并未改变,仍然是党和政府仍然
是贪官和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不管左右两派怎样解读圣意,怎样卖力地把总书记或总
书记的父亲往自己这边拉,都是一厢情愿。既得利益集团就是利益集团,它的最高准则
是利益、是赚钱,哪怕坑害百姓、坑害子孙后代都在所不惜。既不是党章上所宣扬的左
派赖以为命的毛泽东思想,也不是宪法上所载明的右派勉强可作依靠的民主自由法条。
经济上开放,政治上封闭,只能专政不能宪政,这就是正路,其它都是邪路或老路。利
益集团明白:左转,庞大的家族利益可能被清算;到手的几十套房产会丢掉;右转,不
受限制的权力则可能会... 阅读全帖 |
|
b*******7 发帖数: 907 | 43 作者:马勇
所谓”近代中国”,可能有很多解读,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其实就是一个传统的中
国面对西方挑战而给出的回应。西方的挑战,也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传统中国文明面对
一个全新的工业文明。中国能不能在西方全新的工业文明挑战后给予积极回应,能不能
在精致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业文明,确实一度成为中国人的焦虑。不过从过往
一百多年中国现代化史的角度想想,并不那么可怕。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是
一个不必怀疑的主题,关键只在于中国怎样走上世界?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中国取得
了巨大成就;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并将这些制度文明拣择性地融入中国既成制度架构
,中国也在甲午战争之后做了认真的尝试,直至维新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发生,中国
终于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沉痛反省,开始了新政,进而开始了预备立宪。应该承认,
中国在这个时间段的尝试并不错,踏准了世界历史的节奏,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全
新的宪政国家指日可待。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皇族内阁,一个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
将先前努力付之东流,中国还能走上宪政之路吗,成为许多中国人1911年下半年的现实
焦虑。
忍不住发难
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武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1900年,瀛台。
1898年9月21日(戊戌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宣布训政,幽禁光绪于瀛台,完成了她一
生中的第三次政变(第一次政变指慈禧联合恭亲王诛贬八顾命大臣,第二次政变指慈禧
摆黜恭亲王及其领导下的中枢大臣)……表面看来,再次复出的慈禧似乎重新掌握了大
清的最高权力,登上了象征权力巅峰的宝座,事实上却未必如此简单吧?
首先,慈禧执政的合法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她发觉自己居然无力直接废掉至亲至
仇的光绪了。
其实,早在慈禧垂帘之初,大清的朝堂之上就一直流传着一种杂音,部分朝臣虽不敢明
确表示心中对慈禧的反对,但私下里却不断地用“牝鸡司晨”这样的词语表达来对一位
女性执政者的不满与嘲弄。
更重要的是,慈禧之所以能获取“垂帘”的资格,则完全来源于端坐在她前面的那个合
法继承大统之位的儿皇帝。实质上,慈禧和儿皇帝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
有慈禧的垂帘掌舵,儿皇帝大概恐难成大事;而如果失去儿皇帝的合法大统地位,慈禧
手中的权力魔杖就失去了最强势的依附点……如今,她虽然凭借维新派“围园杀后”的
口实幽禁了光绪,但同时也等于亲手抽掉了自己垂帘听政的合法基础,将自己置于一个
下盘空虚的... 阅读全帖 |
|
D**o 发帖数: 2653 | 45 中国将来可能比晚清还不堪
2013-06-13 犀利公
宪政之争的实质
突如其来的宪政之争,既不是新一届中央全面左转的信号,也不是左派在毛泽东冥诞
120周年之际重夺话语权的标志,而是高层继“南周-炎黄春秋事件”之后对自由派妄解
中国梦的继续阻击,以便在秋季开会之前进一步统一思想:中国梦,只能我解,你不能
解;只能我替你做,你不能自己做。拥宪派期待三中全会会深度涉及政治改革,是不现
实的。
之所以下中央不会全面左转的结论,是因为其身份并未改变,仍然是利益集团的代表。
不管左右两派怎样解读圣意,怎样卖力地把总书记或总书记的父亲往自己这边拉,都是
一厢情愿。利益集团就是利益集团,它的最高准则是利益,既不是党章上所宣扬的左派
赖以为命的毛泽东思想,也不是宪法上所载明的右派勉强可作依靠的民主自由法条。经
济上开放,政治上封闭,只能强国不能富民,只能专政不能宪政,这就是正路,其它都
是邪路或老路。利益集团明白:左转,庞大的家族利益可能被清算;右转,不受限制的
权力则可能会丧失。
普世派(“邪路”派)的最佳选择是不参与,让利益集团(“正路”派)和左派(老路
派)自己鼓噪,他们能从理论上将82宪...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6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7199
犀利公
突如其来的宪政之争,既不是新一届中央全面左转的信号,也不是左派在毛泽东冥诞
120周年之际重夺话语权的标志,而是高层继“南周-炎黄春秋事件”之后对自由派妄解
中国梦的继续阻击,以便在秋季开会之前进一步统一思想:中国梦,只能我解,你不能
解;只能我替你做,你不能自己做。拥宪派期待三中全会会深度涉及政治改革,是不现
实的。
之所以下中央不会全面左转的结论,是因为其身份并未改变,仍然是利益集团的代表。
不管左右两派怎样解读圣意,怎样卖力地把总书记或总书记的父亲往自己这边拉,都是
一厢情愿。利益集团就是利益集团,它的最高准则是利益,既不是党章上所宣扬的左派
赖以为命的毛泽东思想,也不是宪法上所载明的右派勉强可作依靠的民主自由法条。经
济上开放,政治上封闭,只能强国不能富民,只能专政不能宪政,这就是正路,其它都
是邪路或老路。利益集团明白:左转,庞大的家族利益可能被清算;右转,不受限制的
权力则可能会丧失。
普世派(“邪路”派)的最佳选择是不参与,让利益集团... 阅读全帖 |
|
R*********j 发帖数: 1957 | 47 宪政之争的实质
----犀利公
突如其来的宪政之争,既不是新一届中央全面左转的信号,也不是左派在毛泽东冥诞
120周年之际重夺话语权的标志,而是高层继“南周-炎黄春秋事件”之后对自由派妄解
中国梦的继续阻击,以便在秋季开会之前进一步统一思想:中国梦,只能我解,你不能
解;只能我替你做,你不能自己做。拥宪派期待三中全会会深度涉及政治改革,是不现
实的。
之所以下中央不会全面左转的结论,是因为其身份并未改变,仍然是利益集团的代表。
不管左右两派怎样解读圣意,怎样卖力地把总书记或总书记的父亲往自己这边拉,都是
一厢情愿。利益集团就是利益集团,它的最高准则是利益,既不是党章上所宣扬的左派
赖以为命的毛泽东思想,也不是宪法上所载明的右派勉强可作依靠的民主自由法条。经
济上开放,政治上封闭,只能强国不能富民,只能专政不能宪政,这就是正路,其它都
是邪路或老路。利益集团明白:左转,庞大的家族利益可能被清算;右转,不受限制的
权力则可能会丧失。
普世派(“邪路”派)的最佳选择是不参与,让利益集团(“正路”派)和左派(老路
派)自己鼓噪,他们能从理论上将82宪法都否定了才好。其实,对于反宪政这股逆流,
... 阅读全帖 |
|
R*********j 发帖数: 1957 | 48 宪政之争的
----犀利公
突如其来的宪政之争,既不是新一届中央全面左转的信号,也不是左派在毛泽东冥诞
120周年之际重夺话语权的标志,而是高层继“南周-炎黄春秋事件”之后对自由派妄解
中国梦的继续阻击,以便在秋季开会之前进一步统一思想:中国梦,只能我解,你不能
解;只能我替你做,你不能自己做。拥宪派期待三中全会会深度涉及政治改革,是不现
实的。
之所以下中央不会全面左转的结论,是因为其身份并未改变,仍然是利益集团的代表。
不管左右两派怎样解读圣意,怎样卖力地把总书记或总书记的父亲往自己这边拉,都是
一厢情愿。利益集团就是利益集团,它的最高准则是利益,既不是党章上所宣扬的左派
赖以为命的毛泽东思想,也不是宪法上所载明的右派勉强可作依靠的民主自由法条。经
济上开放,政治上封闭,只能强国不能富民,只能专政不能宪政,这就是正路,其它都
是邪路或老路。利益集团明白:左转,庞大的家族利益可能被清算;右转,不受限制的
权力则可能会丧失。
普世派(“邪路”派)的最佳选择是不参与,让利益集团(“正路”派)和左派(老路
派)自己鼓噪,他们能从理论上将82宪法都否定了才好。其实,对于反宪政这股逆流,
即便... 阅读全帖 |
|
R*********j 发帖数: 1957 | 49 宪政之争的实质
----犀利公
突如其来的宪政之争,既不是新一届中央全面左转的信号,也不是左派在毛泽东冥诞
120周年之际重夺话语权的标志,而是高层继“南周-炎黄春秋事件”之后对自由派妄解
中国梦的继续阻击,以便在秋季开会之前进一步统一思想:中国梦,只能我解,你不能
解;只能我替你做,你不能自己做。拥宪派期待三中全会会深度涉及政治改革,是不现
实的。
之所以下中央不会全面左转的结论,是因为其身份并未改变,仍然是利益集团的代表。
不管左右两派怎样解读圣意,怎样卖力地把总书记或总书记的父亲往自己这边拉,都是
一厢情愿。利益集团就是利益集团,它的最高准则是利益,既不是党章上所宣扬的左派
赖以为命的毛泽东思想,也不是宪法上所载明的右派勉强可作依靠的民主自由法条。经
济上开放,政治上封闭,只能强国不能富民,只能专政不能宪政,这就是正路,其它都
是邪路或老路。利益集团明白:左转,庞大的家族利益可能被清算;右转,不受限制的
权力则可能会丧失。
普世派(“邪路”派)的最佳选择是不参与,让利益集团(“正路”派)和左派(老路
派)自己鼓噪,他们能从理论上将82宪法都否定了才好。其实,对于反宪政这股逆流,
...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5617 | 50 蒋祖权:中国历史到底哪里不行
(一)记性不好
几千年来,对金钱权力的欲望一直主宰着中国历史的循环,秦汉魏晋唐宋明清,一
个接一个兴亡交替,兴亡两头皆遭殃,中间都是白折腾。几千年不长记性的中国历史只
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幼稚;这种幼稚是会传染的,一个动人的口号就会引起历史上的狂
热,把历史卷进杀戮的灾祸,历史上这些邪恶的方式也只能产生灾难的结果,比如太平
天国,义和团,土改,文革,这些都是邪恶的兄弟姐妹。
幼稚的历史总有很多动人的口号,几千年来这些口号也都能骗到很多人,如今口号
依然如故。关于清末与民国那些美好的进步梦想,一百年前是空谈,一百年间是笑谈,
一百年后还是空谈;对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概念的理解,历史还在自欺欺人的幼稚阶段。
近现代一百年多来,由于中国老百姓被诸多革命与民主的口号给玩惨了;于是进入
21世纪之后,对以集体为主导的任何革命与民主的口号,老百姓就不像以前那么举国感
冒了;这种冷淡也是残酷历史的后遗症,也是冷静和理性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的社会
表现也是一个看似麻木的状态,这种麻木状态很容易综合感染几代人,还可能贯穿一个
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个期间,中国的民主概念还是个一百多...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