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首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o
发帖数: 6612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拱的垮台
明朝皇权集中。相权被朱元璋费了,宰相的活是大学士干的,但内阁大学士名义上没有
任何权力。首辅被废,马上有另外的大学士补上来。太监就更不用说了。

:明朝的分权体制确实有独到之处,虽然有强势的首辅,强势的太监,但是只要皇帝一
下决心,就顷刻倒毙没有还手之力。
x******5
发帖数: 189
2
一直挺佩服张居正,是因为他担任宰相的时期,是明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要知道,张居正出世做官的那个时候,明朝已经到了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
前朝的嘉靖皇帝留下的绝对是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闭着眼
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而这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加之国运已历经
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当时的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内部土地兼并,流民四散,国家
帑藏空虚,用度匮乏,而外部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
利,东南又经常受到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
张居正就是在这样局面复杂、矛盾尖锐、问题多多的时代背景下,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
。而他仅仅用了10年就让奄奄一息的明朝重焕生机。
当上首辅后,他就知道,小修小补已无法挽救明朗的覆亡,只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
革,才可能让明朝走出困境。而整顿吏治与巩固国防成为了他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政治上,他深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通过他赏罚
分明的考成法罢免了诸多贪官、庸吏,天下风气为之一改。张居正死后给明帝国留下了
可观的家底——存粮可支10年只用、太仓库存银600万两、太仆寺存银400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有一种说法己巳之变后阉党残余分子准备反击东林,不过尚书梁廷栋没敢答应,此事就
此泡汤?
己巳之变时朝堂上是众正盈朝,内阁大学士李标、钱龙锡、成基命和孙承宗均为东林党
人。六部尚书也多为东林党人。
 
袁崇焕一案, 以周延儒、温体仁和吏部尚书王永光、御史高捷、袁宏勋、等纷纷
上书请斩袁崇焕,夏允彝《幸存录》:“当袁崇焕之狱起,攻东林之党,欲陷钱龙锡以
编织时贤,周(延儒)、温(体仁)实主之。”这些人也就是所谓的阉党余孽,他们指
袁崇焕为“逆首”,钱龙锡等为“逆党”,被东林党指为“欲以疆场之事翻逆案”。
这其中也有兵部尚书梁廷栋,但梁廷栋并非阉党,魏忠贤主政时,督抚以下为魏忠贤建
祠,廷栋独不往,乞终养归。
 
《明史。周延儒传》记载:“體仁與吏部尚書王永光制鹉姘竿踔肌渭內绲取;蛑^
延儒曰:「彼將翻逆案,而外歸咎於公。」延儒愕然。會帝以之臣問,延儒曰:「用之
臣,亦可雪崔呈秀矣。」帝悟而止。體仁益欲傾延儒。”温体仁想利用己巳之变的机会
启用所谓的阉党逆案的被牵连的旧臣的意图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周延儒的进言,梁廷栋
是没有这么大能量的。
 
由袁崇焕案牵出的钱龙...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
2017-12-26历史研习社 微信号mingqinghistory
功能介绍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研习社社论
二师兄
据悉,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遽然仙逝。商传先生出身于明史世家,他与父亲商鸿
逵都是著名明史学家,又师从著名史学家谢国桢,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36集的朱
元璋系列。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曾这么描述过自己的志业:“作为史学工作者,我的
工作更多的是恢复历史。史学工作者尽量去找到历史的真相,去无限接近它,从而了解
我们传统历史的一些优秀遗产,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永不会完全抵达它。”
晚明社会转型最终伴随着明朝的灭亡而结束了,中国从此失去了一次与世界同步发展的
机会,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历史遗憾。回首明朝灭亡的那幕“天崩地裂”的悲剧,究竟谁
应该对这一切负责呢?是张居正,还是万历皇帝?或者是东林党与阉党?抑或是那个时
代从上至下的每一个人?这才是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无法改变的规律是改朝换代。每个朝代,长不过三百年,短不过数
十年,便都灭亡了。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
“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曾被视为矢志破旧立新的激进主义宣言。
但很少人知道,这句话其实是300多年前另一句守旧宣言的升级版—“宁可使中夏无好
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这句话的著作权属于明末清初那位以顽固守旧著称的学
者杨光先。
不过,与其说杨光先“顽固守旧”,毋宁说他“顽固卫道”。确切地说,他只是比别人
更犟一些而已,只认一个理:听圣人的没错!只要圣人说谁是妖孽,他一定拼死去打倒
它。倘若真是妖孽,他自然要穷追到底;要命的是,即使所有证据都证明那其实是个冰
清玉洁的九天仙女,他也会埋头批斗,决不放过。
抬棺死劾权臣
杨光先第一次名垂青史的“除妖”行动,发生在崇祯十年(1637年)。当时,40岁的杨
光先是新安所的世袭千户,为了参劾当朝权臣大学士温体仁和给事中陈启新,他把千户
之位让给弟弟,自己以布衣身份,效仿海瑞抬着棺材向皇帝上疏,历数温体仁和陈启新
的罪状,称为“舁棺死劾”,结果遭到廷杖并流放辽西。
这个温体仁是怎样的人呢?据说,崇祯执政17年,换了51个首辅,平均一年3个,但温
...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733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温总理十二大功绩
说到张居正,摘录一段文字:
而今胡锦涛忽然喜爱《张居正》,也绝非「纯文化」,分明表示眼下尚没有他满意的「
首辅」──今日有首辅之责的总理温家宝,并非胡的理想人选,只是「江胡同治」的妥
协。或许在胡眼里,温之心态像辅佐阿斗时的相父诸葛亮,而非对刘备倍感知遇之恩的
孔明:其虽鞠躬尽瘁,逢灾必上「出师表」,却处处刻意表现得比主公还亲民,民望震
主,一举一动,皆在削弱今上权威。比如虎年两会,本应细致落实经济调控操作之术、
检讨上届两会承诺未能兑现原因的温总,却热衷吟诗做画附庸风雅,空谈尊严幸福公平
,包装人文总理形象,将以「术」为主的总理职能错位为以「道」为主的清流领袖,将
以行政为本的总理变异为道德牧师,大有总理兼总书记风头的越位之嫌。比照张居正的
忠君准则和务实作风,温之「亲民总理」实为「空话总理」或「错位总理」──温之总
理八年,矿难屡禁不止,房价越控越高,食品安全事故愈来愈大,「问题疫苗」危机空
前……皆与温总的务实能力不够有关。张居正深明「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
之必行」,而温则喜爱流泪,从不注重「言必行,行必果」的落实检查。此习不改,谈
何总理?!

为,使他在买办资本主义
R********n
发帖数: 5904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明朝其实就是专家治国
大明朝基本是科举治国,首辅都是状元,砖家级治国,结果一届不如一届。满清吸取教训,科举归科举,一直到咸丰,军机大臣首辅都不是从科举出的,大多是不拘一格起用的人才,反而都很强。到了恭亲王之后,开始砖家治国,李鸿章翁同书等士子当政,就开始灭了。
本朝现在也在往砖家治国这条路上奔。最近朱总理抨击的所谓财政分流导致地方财政困难,就是贾康教授的政见。废高铁,修改商品房政策,阻止农产品价格上涨,也都是砖家在那出招。
x****o
发帖数: 29677
8
杨慎不错,老爸是首辅,他又是才子,被人称为小杨学士,不出意外他能当首辅,可惜
碰上嘉靖这么个道神,彻底被废了
还有毛澄,到了礼部尚书,坚决反对嘉靖大礼仪
t********2
发帖数: 638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wenkan (文侃),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共史.高宗睿皇帝本纪】完全原创,欢迎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6 22:02:37 2011, 美东)
高宗睿皇帝,讳泽民,扬州人也。父世骏,有贤名;季父上清,圣朝烈士也,入嗣之。
少时倭乱横行,高宗睹生灵涂炭,遂生定国安邦之志。
民国三十二年入太学,专于机电,长于乐艺,通诸国番语。友人号之曰:博士。
倭乱既平,相约入圣社。
及至民国末年,圣社士子蜂起于南直隶,帝阴护之,颇有微功。
圣朝既立,以护社功并故太学出身,入南直隶食品及机电厂,历任帮办,会办,总办。
工部局会办道涵识之。
国朝三年,授工部局帮办。越三年,诏赴苏联进修。明年学成,迁辽镇转运局会办,时
人拥戴之。
国朝十三年,除工部局南直隶所会办。旋升工部局武汉所总办,文革乱中无事。
国朝三十一年,诏入京,授工部局总办,户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承太宗旨建深圳市
国朝三十三年,升工部尚书。三十六年,巡抚南直隶,大兴路桥,乡人咸乐之。
国朝三十九年,总督南直隶军政事,镕基副之。...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10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629226
书接上回,上回分析了米帝的国际形势,其国际形势与春秋后期的老霸主晋国颇为相似
。霸权几起几落,在击败秦,楚,齐后霸主地位稳固后,反而因为内部的问题,最终因
为三家分晋自行解体。这一回,我们也来去着重分析霸主内部的问题,看看帝国内部的
体制问题,在帝国后期的一般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
简陋的分割线
1631年,皇太极率清兵攻辽宁锦州大凌河城,将祖大寿包围于城内。登、莱巡抚孙元化
命令孔有德领八百精锐骑兵从山东沿海出发,去救援锦州。走到今天河北吴桥的时候,
由于实在没有给养了,孔有德的士兵从一个貌似中产的普通人家强行抢走了一只鸡。就
是这么普通的一只鸡,确诱发了一连串让人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原来这个貌似普通的中产人家虽然地位不高,但人家是《东林点将录》内称“浪里白条
”东林党干将之一 王象春的家仆。王象春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二,官至南京吏部考
功郎,官并不大,但进士出身的人,和孔有德这种没有功名的人,那是天上地下2种...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只鸡引发的兵变(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一只鸡引发的兵变(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5 17:20:06 2011, 美东)
1631年,皇太极率清兵攻辽宁锦州大凌河城,将祖大寿包围于城内。登、莱巡抚孙元化
命令孔有德领八百精锐骑兵从山东沿海出发,去救援锦州。走到今天河北吴桥的时候,
由于实在没有给养了,孔有德的士兵从一个貌似中产的普通人家强行抢走了一只鸡。就
是这么普通的一只鸡,确诱发了一连串让人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原来这个貌似普通的中产人家虽然地位不高,但人家是《东林点将录》内称“浪里白条
”东林党干将之一 王象春的家仆。王象春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二,官至南京吏部考
功郎,官并不大,但进士出身的人,和孔有德这种没有功名的人,那是天上地下2种人
。在明朝的以科举决定政治地位的体制下,王象春的地位要比也就是领着几千人打仗的
孔有德高的太多,以至于他的家奴的地位,也比提着脑袋为帝国打仗的士兵高的多的多
。偷鸡也要看主人,因为这只鸡,抢鸡的士兵被穿箭游营(仅次于斩首的重刑,应该...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只鸡引发的兵变(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一只鸡引发的兵变(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5 17:20:06 2011, 美东)
1631年,皇太极率清兵攻辽宁锦州大凌河城,将祖大寿包围于城内。登、莱巡抚孙元化
命令孔有德领八百精锐骑兵从山东沿海出发,去救援锦州。走到今天河北吴桥的时候,
由于实在没有给养了,孔有德的士兵从一个貌似中产的普通人家强行抢走了一只鸡。就
是这么普通的一只鸡,确诱发了一连串让人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原来这个貌似普通的中产人家虽然地位不高,但人家是《东林点将录》内称“浪里白条
”东林党干将之一 王象春的家仆。王象春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二,官至南京吏部考
功郎,官并不大,但进士出身的人,和孔有德这种没有功名的人,那是天上地下2种人
。在明朝的以科举决定政治地位的体制下,王象春的地位要比也就是领着几千人打仗的
孔有德高的太多,以至于他的家奴的地位,也比提着脑袋为帝国打仗的士兵高的多的多
。偷鸡也要看主人,因为这只鸡,抢鸡的士兵被穿箭游营(仅次于斩首的重刑,应该...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13
抗药性与抗教性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8周年
黎阳 2011.12.21.
一.中国历史性社会性特色之一:全民性的“抗教性”
二.中国历史性社会性特色之二:根深蒂固的“私人关系大过原则规矩”的社会意识
三.两大历史性社会性特色决定中国走不通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道路
四.毛泽东用公有制解决了“抗教性”这一千古难题
五.通向崩溃和内战之路
六.崩溃和内战与回归毛泽东
一.中国历史性社会性特色之一:全民性的“抗教性”
1.曾经沧海难为水
2.宗教的共同之处
3.沉重的历史遗产——全民性的“抗教性”
1.曾经沧海难为水
刚到美国时经不住几个热情拉我入教的教徒的三请四邀,也出于好奇,跟着到教堂听了
一次布道弥撒。之后他们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说:“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
差不多,也是‘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
下功夫’、‘带着感情学’、‘把自己摆进去’、‘要斗私、批修’、 ‘狠斗私心一
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按照最高指示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早请示、晚
汇报’、‘思想爬坡’、‘忠不忠,看行动’……不同的是把赞美对象换成了‘上帝’
...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16217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孙承宗是误国庸官
你得多史盲才能下次结论 明朝就是在东北用多了南方将领才完蛋的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飛百,號芝岡,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江夏縣(今屬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努爾哈赤親率五萬人馬,分三路向河西進攻。渡過遼河,攻
佔西平堡。王化貞調出廣寧、閭陽的守兵去攻打後金軍隊,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廣寧守
將孫得功反叛,王化贞弃城而逃,途中路遇熊廷弼时,“化贞哭,廷弼微笑曰:六万众
一举荡平,竟何如?”化贞惭,议守宁远及前屯。廷弼曰:“嘻,已晚,惟护溃民入关
可耳。”廣寧失守,熊廷弼竟未率軍入城進行殊死戰,盡守土之责,只是消極退至山海
關,接著王化貞也退入關內。山海關以外的整個遼東完全被努爾哈赤佔領,消息传至北
京,上下大震,“京师戒严,士大夫日夜潜发其币南还,首鼠观望”。王在晋上疏:“
東事一壞於清(河)、撫(順),再壞於開(原)、鐵(嶺),三壞於遼(陽)、瀋(
陽),四壞於廣寧。初壞为危局,再壞为败局,三壞为残局,至于四壞则弃全辽而无局
,退缩山海,再无可迟。”[7]
熊廷弼被罢免后,朝廷以王在晋为辽东经略。王在晋上任后打算袭取广宁,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张献忠率领千军万马,尚在巍巍三峡中翻山越岭,艰苦跋涉,李自成巳经攻入了每一个
农民造反者都梦寐以求的紫禁城。
李自成与张献忠的作派大不一样,平时布衣素食,摒除酒色,保持着他陕北农民艰苦朴
素的优良作风。
见多识广的京城百姓第一眼看见的李自成,毡帽布衣,斗笠遮日,缥衫障尘,胯下骑一
匹高大健壮的雪花骢,缓辔徐行。不过,等他来到全中国等级最高的地方,李自成马上
就开始讲究起等级来了。
其它人都在干清宫高大的门槛外规规矩矩地站立候着,只有他一人由此刻临时客串向导
的大太监曹化淳跟着,在空荡荡的金銮殿上四处走动,了解一下这座庞大的,已经属于
他个人拥有的伟大建筑群落。看了两侧暖阁,巨大屏风后面的仙楼,再回到正殿,看了
屏风前面装饰着几条金龙的御座,在御座上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坐的龙椅上坐了坐,又走
下御座,回过身,仰头端祥那高悬于宝座上方的“正大光明”匾。
李自成虽然已经作了三个月的大顺皇帝,不过西安再好,论其规格气派,终究不能和一
国之都的北京城相比。眼下见了这所有人做梦都想进来的地方就在眼前,心中自是愉悦
非常。但这崇丽巍峨、华美浩大的宫殿,以及雍容华贵的一大批降官太监,似乎对他的
精神都有一...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臣生在明代比现在要好
扯,首先,明朝至少在文宣之后有首辅,清朝有么?军机处都是奴才。
第二,崇祯还真没杀过首辅,崇祯是排着队杀兵部尚书。
而且兵部尚书排队上法场,也是有原因,至少,一个严重渎职都跑不了。按照律法,也
确实是死罪。
王化贞是中了后金的诈降计,导致全线崩溃;
袁崇焕是牛皮吹的太多,结果莫名其外让人打到北京城外了,还有莫明其妙杀害大将;
熊文灿是招降了张献忠和除了李自成之外的全部起义军,向朝廷保证张献忠是老实人,
只是官逼民反,是逼上梁山,结果张献忠又反了;而且李自成本来已经完蛋,也是被他
和老陈一起放走了。
王在晋也是在绝对优势下打仗失败,却只是革职查办,没死。
王洽是病死,
申用懋是文学家,当兵部尚书的结果可以预见,他也是运气好,只是革职,回家腐败去
了。“下台后能回江南老家继续和一班朋友过醉生梦死的生活,算是下场最好的了。”
梁廷栋和杨嗣昌都是打仗失败了,服毒自杀,算是有骨气的。从来只会吟诗和写八股的
文人上战场,可怜。
真正死的冤枉的大概只有一个陈新甲,算是替崇祯背了黑锅。
而且处决那些兵部尚书的也不是崇祯一个,而是整个官僚机构按照传统和法律定的罪。
崇祯还有最后几个兵部尚书,拷贝一下: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曾被视为矢志破旧立新的激进主义宣言。
但很少人知道,这句话其实是300多年前另一句守旧宣言的升级版—“宁可使中夏无好
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这句话的著作权属于明末清初那位以顽固守旧著称的学
者杨光先。
不过,与其说杨光先“顽固守旧”,毋宁说他“顽固卫道”。确切地说,他只是比别人
更犟一些而已,只认一个理:听圣人的没错!只要圣人说谁是妖孽,他一定拼死去打倒
它。倘若真是妖孽,他自然要穷追到底;要命的是,即使所有证据都证明那其实是个冰
清玉洁的九天仙女,他也会埋头批斗,决不放过。
抬棺死劾权臣
杨光先第一次名垂青史的“除妖”行动,发生在崇祯十年(1637年)。当时,40岁的杨
光先是新安所的世袭千户,为了参劾当朝权臣大学士温体仁和给事中陈启新,他把千户
之位让给弟弟,自己以布衣身份,效仿海瑞抬着棺材向皇帝上疏,历数温体仁和陈启新
的罪状,称为“舁棺死劾”,结果遭到廷杖并流放辽西。
这个温体仁是怎样的人呢?据说,崇祯执政17年,换了51个首辅,平均一年3个,但温
体仁当首辅8年,时间最长。不过,他是治国庸...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知乎搞这种问答,是神马意思?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12036
如何反驳韩非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起点高,成就也大?例如名将之后也是名将~
古青
古青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我觉得题主对这句话的理解有问题,所以包括安林妹妹答的也有问题。
这句话本意不是说宰相,将军都是出身很低的人做的,而侧重强调只有在组织的基层干
过,了解组织最基本的单元是如何运作的人,走上最高管理岗位的时候才能有杰出的表
现。
宰相总理全国事务,只有在地方上处理过民政,钱粮,才能通晓行政体系的情弊,管理
国家事务才能切中肯綮。 而行伍出身的将军,更能了解普通士兵的心声,关心他们的
疾苦,士卒也乐于为之效死。
韩非子的时代就是个贵族政治为主的时代,他本人又是法家信徒,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
是反对贵族政治,主张人主选才不该看出身血统,而应该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善于从
基层发现,选拔有才能的人。
所以题主的理解恰好反了。那种名门出名宦,将门出将种的,历史上多如牛毛,举不胜
举,尤其是贵族垄断大部分权力的春秋战国时代。
编辑于 2015-12-21
姬轩亦
姬轩亦
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二)——东晋门阀政治
2017-10-31 16:35:55 来源:大浪淘沙 作者:赵皓阳
点击:2205 评论: 0(查看)
0
本系列第一篇: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见附文)
(一)司马诸王的疯狂
我们评价西晋司马政权叫“生于不义,死于耻辱”。相比较于同样唱了一千多年白
脸的曹操,司马家族是真正的“窃国者”。曹丞相不管怎样,北方的地盘都是他自己打
来的,北拒匈奴,东征乌桓;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军民同垦;唯才是举,提
拔寒门。可以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曹魏政权:“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
帝,几人称王”。然而司马氏接盘了曹魏政权之后,虽然统一了中国,但马上就玩砸了。
三国两晋时期,正处在我国封建王朝由贵族地主阶级统治向士族地主阶级统治的过
渡期,士族力量是一股蓬勃向上在很多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曹操死后,曹丕没有
能力全面打压士族,同时为了代汉自立的政治野心像士族全面投降,颁布了“九品中正
制”,曹操的“法家寒门路线”(陈寅恪语)可以说寿终正寝。然而士族阶级并不需要一
个代理人,于是根正苗红的大士族司马家取代曹魏政权,也是注定之事。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
http://jiliuwang.net/archives/61039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激流网 来源:见水印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中国封建王朝的兴亡有一个内在的周期闭环:土地兼并周期律
,“土地兼并一一土地危机一一农民起义一一战争消灭大量人口、出现大量荒地——土
地所有权的调整(再分配)一一安抚流民、开垦荒地——劝课农桑、发展经济、休养生
息一一恢复和繁荣一一土地兼并”。
这一周期律在经济上的表现为土地兼并,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特权阶层的扩张。这一特
权阶层,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在汉朝为外戚和地方豪强,在两晋南北朝为士族阶
级,在唐朝为藩镇武将,在南北宋为文官集团,在元朝为蒙古贵族。但是无论这个特权
阶层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他们自朝代建立之初都表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第一,特权
的膨胀,无论是权力的广度和强度,都是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类似于不可抑制的土地
兼并;第二,特权的去中心化,慢慢的,特权阶级的触手开始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他
们之间的利益诉求开始变得多元化,统治精英们已经很难再维系一个主体意志,伴随着
主体意志土崩瓦解的是特权阶级在群体无意识下的盲动,最终的结... 阅读全帖
y*d
发帖数: 2226
21
这是抬杠,首辅不过是个虚衔,在司礼监掌印太监面前就是渣渣
这个所谓的首辅在清朝也一样有,也一样是个虚名
c*********d
发帖数: 9770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巴希尔 冷热军事史
原创2017-10-06 巴希尔 冷热军事史 微信号 militaryhistory
功能介绍
金戈铁马、炮声隆隆,权力角逐、文明兴衰。
作者:巴希尔|编辑:Q先森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一,是一个令皇帝朱由检愁眉不展的日子。不久前横
扫西北的李自成,这天在西安建国大顺,改元永昌。大顺军业已占领西北数省、河南大
部、湖广北部,定鼎长安。
不过,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在明王朝官吏的统治之下。拱卫京畿的边军,也保有强大
实力。崇祯似乎还可有一番作为。很难想到,距离大明寿终正寝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
到八十天了。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变,堪称历史的黑色喜剧。
李自成劝降

李自成在西安过了个囫囵年。正月初八,他率主力开始向山西进军。二十三日,大顺军
到达平阳,知府张璘归降。
崇祯闻报大怒,将山西巡抚蔡懋德解职。然而继任巡抚走到河北、山西交界的固关,听
说李自成势大,不敢赴任。蔡懋德只好背锅到底。二月初六,李自成军进抵太原城下,
初八日,守军裨将开门投降,蔡前巡抚自杀了事。
▲李自成
修整数日后,李自成继续向北进军。途中发布了著名的“永昌元年诏书”。这一纸诏书
乃是对大明朝的最后审判,...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橡树 | 明亡,怨谁?
原创: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微信号
功能介绍
人性崇尚自由——【原创】橡树公众号。历史,杂文,文艺,诗歌,闲谈。切磋交友
清廷官修《明史》,评价明帝国有“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之盛誉。
然而,明帝国,华夏历史最后的中原帝国,终究在连年天灾人祸,内忧外患中忽然轰然
坍塌。
明帝国神秘而快速的终结,《明史》有几成定式的答案: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史》评述明末几位皇帝,对崇祯多有惋惜,对神宗、熹宗这两位明帝并不看好。后
人采信《明史》,这一习惯也就延续到现在,流行于小说和影视剧。
在明神宗万历年间,很多资料记载,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文人党团把持
朝政,相互博弈,倾轧不息。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当然也算是有所依据。不过,明亡还有一口最大的黑锅,是被魏忠
贤扛到今天。
阉党无好人,史家们众口一词让大家也就这么习惯了。
可是,史书便是真相?
自北魏崔浩开创秽史时代,官修史书总是不清不楚为后人留下考究的余味。明末,同样
如此。
明神宗在位期间,明帝国首辅内阁制更为完善,既有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的“万历中兴
”。
期间,明神宗常年不上朝,却没有宦官之乱、外戚干政、权臣挟政乱象。...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天天炒香港问题,目的何在
首先香港特首要中央任命
其次香港特首有很大的权利,只要不怕背恶名
闹事的港灿,跟特首和大陆中央政府,完全不是第一个等级的
连李嘉诚只敢委婉的去劝诫黄台之瓜,不敢跳出来
香港这么闹,根本蹦不起来,林郑爱惜羽毛不敢,如果辞职走人了,中央换个投机份子
特首,分分钟就平息暴乱
好比嘉靖皇帝大礼仪,文官们在首辅带领下和皇帝打对台,有声有色,自我感觉良好,
来个投机的不得志文官,占到皇帝一边,皇帝立马把文官们廷杖了,状元、首辅都是个屁
香港再怎么闹也跳不出这个花圈
f**********u
发帖数: 348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天天炒香港问题,目的何在
我觉得闹归闹,如果出现暴力该抓就抓,只要不是闹独立。
而且总比国内我党现在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老百姓连说话的权利都被剥夺要好。
[在 xlzero (megatron) 的大作中提到:]
:首先香港特首要中央任命
:其次香港特首有很大的权利,只要不怕背恶名
:闹事的港灿,跟特首和大陆中央政府,完全不是第一个等级的
:连李嘉诚只敢委婉的去劝诫黄台之瓜,不敢跳出来
:香港这么闹,根本蹦不起来,林郑爱惜羽毛不敢,如果辞职走人了,中央换个投机份
子特首,分分钟就平息暴乱
:好比嘉靖皇帝大礼仪,文官们在首辅带领下和皇帝打对台,有声有色,自我感觉良好
,来个投机的不得志文官,占到皇帝一边,皇帝立马把文官们廷杖了,状元、首辅都是
个屁
:香港再怎么闹也跳不出这个花圈
a***g
发帖数: 3377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家都骂今上,我觉得不对劲
这次卫健委的错误,是不可以推卸的责任。
他们可是直接归国务院领导。
你想想,灾情发生了,内阁派了得力官员到地方考察灾情,回报说很好,内阁首辅还把
这个不实的报告递了折子。
在古代,内阁首辅是欺君之罪跑不掉。所有的专家组和内阁都该被杀头的。
T*********I
发帖数: 10729
27
(一) 改革派没有好下场的根源
这里的改革,就是历史上讲的改良。确切地说就是“改良与革命赛跑”时期的改良。在
专制社会里,当社会矛盾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整体腐败导致的民怨沸腾到了革命一触即
发的地步,体制内的改良派想遏制革命的发生,便搞改良,想力挽狂澜扶大厦于既倒。
由于改良的本质是通过变法或精兵简政直接或间接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让出一部分给
予劳苦大众。这必然导致既得利益集团的竭力抵抗,一旦有机会便疯狂反扑。
那么,既得利益集团就不怕革命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革命,便是剥夺既得利益集团
的利益与他们获得利益的权力。那为何既得利益集团反而对遏制革命发生的改良誓死反
抗呢?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简述如下:
1. 既得利益集团不认为革命会很快发生,在判断上与改良派大相庭径。所以,在人类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革命爆发之时,既得利益集团里的绝大多数都目瞪口呆.
2. 即使革命的烈火已经燃烧,既得利益集团里的绝大多数依然认为可以通过暴力镇压
而扑灭烈火。远的不说,就是当蒋介石面对共产党的军队迅猛增长的时候,他的幕僚陈
布雷劝告他如果不搞土地改革不把富人的财富拿出来救济挨饿的穷人,共产革命的烈火
将把国...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403
28
来自主题: SanDiego版 - 最真日本史-号外!号外!
号外!号外!
(从第一份号外开始说起)
号外就是编号外的报纸,指的是当期报纸在编排印刷停当后又因突然发生重大新闻而不
得不临时增开的临时版面,多为免费,由派送员或是报童满世界大叫号外号外地散发,
比如当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候,因为事先保密事发突然,所以人民日报采
取了号外的方式向全国人民公布了这一特大喜讯。
顺便一说,那个年头亩产十万斤的消息似乎也是靠号外来传播的。
至于日本,当然也是有号外的,不过在说号外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先来说一说报纸。
日本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日报,是创刊于明治五年(1872)二月二十一日的《东京日日新
闻》,也就是现在的《每日新闻》报。
比《东京日日新闻》更早的定期刊物,则是始创于元治元年(1864)的《新闻志》,由
当时的德川幕府主办,只不过这东西并非日本原创,而是从中国给进口来的,其前身名
叫《六合丛谈》,是安政四年(1857)上海由英国传教士亚历山大办的一份月刊,不过
因为发行量小读者也很少,所以仅仅卖了一年便宣告停刊,结果被德川幕府在数年后搞
了一回拿来主义,找了几个人将其翻译成日语并改了名字拿到本国当新鲜事物来卖。
这份《新闻志》的主创人员总共...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598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书blabla(3)
好吧,让我们继续聊格非先生的那本文学评论。 在那本有趣的小册子里,格非先生提
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故事固有的智慧,即故事本身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的。虽然说
是作者在创作故事,但作者的智慧与故事的智慧并不一定完全重叠。有的作者在写作之
前会详细列出提纲,腹稿至少打出七八成,才肯动笔;而且一旦动笔,写出的故事就很
成形。但是,也有不少人动笔前虽然也不乏整体规划,但写出的东西却往往与最初设想
离题万里。依照格非先生的意见,这种“跑题”,实在是故事的智慧在引导作者的智慧
,而且前者往往要高于后者,所以这不但没什么好担心,甚至应该开心才是。许多作家
都奉此为神明,时时刻刻都在等待这种智慧的呼召。一开始我以为格非先生说的是灵感
。后来仔细想去,灵感和这种智慧不完全是一码事。灵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场景,公
交车上陌生人的一个眼神,甚至某部小说的一句对白。灵感就像酵母一样,在作者内心
滋生并膨胀,待到时机成熟,就发动攻势,作者因而就产生了叙事冲动。而故事固有的
智慧,则是灵感生根发芽后它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长,去开花,去结果。在服从这种
智慧之后,作者则更像是一个园丁。当然,作者也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强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伴随着内阁荀首辅的街头遇刺,萧元启的彻底黑化,荀皇后也在千呼万唤中领走了自己
的盒饭。对于一直勤勤恳恳追剧的我来讲,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好消息的,不过出乎我的
预料,最终编剧还是给了这个双商一直不在线上的皇后一个相对来说最为体面的死法。
狭义上来说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往大了说也是为了大梁的江山。
荀太后之死也让我多了一些思考。毕竟,相比于一直认为自己俯仰无愧的荀首辅来说,
这个女人从始至终可以说都没有过错,也可以说都是过错。
从开始的被濮阳缨蛊惑酿成了京城的瘟疫,到后来揪着长林王府不放,再到后来间接害
死了萧平章,最后亲手断送了自己最心爱的侄女荀安如的幸福,所有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都是荀皇后,而出发点也是极其的简单,为了自己的孩子。
当临死前的荀太后端着手,以太后之仪说出:哀家还你血海深仇的时候。那份坚定和慷
慨赴死的从容也是着实让人钦佩的。
归根到底,她也只是一个母亲,一个深宫中的妇人。在荀安如跳楼前曾说过:我是女子
,万事由人。虽然剧中没有交代荀太后的成长背景,可是由荀安如境遇也不难推测一二
。只是错的,恐怕一直都是那个饱受诟病的制度。
t*******d
发帖数: 2570
31
☆─────────────────────────────────────☆
eftoman (长胡子女矮人) 于 (Mon Jun 29 10:08:30 2009, 美东) 提到:
李对龙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6b757d635759e53
历史对中国人而言究竟是什么?我很赞同其中一种观点,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
余世存先生在《今天怎样读历史》一文中说:中国人缺少宗教,准确地说,缺少形式宗
教,缺少外在的超越信仰,但中国人不是没有超越的时刻,不是没有道德的坚守。在别
人那里,由宗教提供的东西,我们这里,由历史提供。我们相信,人可以通过他的德行
、言论或功业来成就一生的价值,来流传后世。我们不相信末日审判,我们相信历史的
审判。我们不相信有公正的上帝,我们相信有公正的历史。我们不相信有天堂地狱,好
人死后会升天堂永享至福,坏人死后会下地狱永遭惩罚,我们相信历史,相信好人能流
芳百世,坏人将遗臭万年。
历史作为一种信仰,究竟给我们这个国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我认为,信仰历史的国度是辉煌的。
这种辉煌主要体现在对文明的传承上...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3105
32
新章节出来了,看明白了,这是要拉首辅和老彭其中之一或者两个一齐下马啊。
弄好了老许/老袁/老杨,没准兵部尚书老卢也能入阁,也许超撰首辅呢。
弄不好的话,小徐/许/袁/杨,小徐肯定度日如年。
x****t
发帖数: 824
33
其实无论在许次辅面前,还是在归德千岁面前,李大人做出孜孜以求,不成功便成
仁的模样,一半原因是为了准确无误的表达自己心意,避免靠山们产生误判,从而尽可
能的为自己寻求助力。
另一半原因是为了装悲壮,博同情,如果出现事不可为而需要退路时,作为哀兵总
能多得一点好处。
求别人帮忙,如果表现出连自己都不看重的样子,那别人只道你的心态是可有可无
,更不会替你用心,所以李佑必须表现出势在必得的模样。
李佑扪心自问,这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挣扎,而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算
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走向高级趣味吗?亦或是由休闲玩家变成了重度沉迷玩家?
不得不说,李大人这个主意还是挺有效的,至少归德长公主已经心有愧疚的主动开
出了少府少卿这个厚道价码,让立下汗马功劳的李佑心里对她的埋怨一扫而空。
但归德长公主真正担忧之处不在于李佑的官职。母后这次的态度异常坚定,她是知
道的,李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她也是知道的…
她今年费心思略略修补了母后对李佑的记恨,肯装糊涂放李佑回京。如果今日李佑
与母后针锋相对,再一次爆出冲突,她无论站在政治立场上,还是站在亲友立场上,都
很难办,真是愁煞人也。
话说天子南巡未...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3105
34
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马
许阁老丁忧离职对于李佑而言,确实有点无妄之灾的意味。他的
官职是新设的,一切制度章法正处于草创之时,缺了执政大佬的支持
,想要打开局面愈发艰难。
在国朝,殿阁大学士丁忧极其罕见,因为一般官员能奋斗到人臣
之极,总要经历一番升迁流转过程。到了这个位置时,往往本身也半
截入土了,父母更是先已逝去。如许阁老这般,五十多一点便荣登内
阁,而同时母亲又较为长寿健在的很少。
然而许家太君最终还是跳不住生死轮回,但她在活着时,能够亲
眼见到儿子位居宰辅之尊,应该可以含笑而逝了。不过老太君这一去
,却留给了李佑几麻袋的苦恼。
相对于给朝局带来的冲击,李佑这点私心根本不算什么。空缺出
二号宰辅的位置本身就是大事件,不知又要引起多少人对大学士位置
虎视眈眈。而且还可以预见,丁忧之后当许阁老复职时说不定又要起
纷争。
不过归德千岁的反应与别人不太一样,她今天早晨没有胃口吃早
膳,但在听到许次辅丁忧的消息后,午膳便破例多吃了几口,又将早
膳一起补上了。
许阁老是八月初九夜间得到母丧消息,次日便上疏离职,同时请
徐首辅写了讣文。京中高官家中... 阅读全帖
x****t
发帖数: 824
35
次日,李佑在衙中坐了一会儿,却坐不住,便又起身出衙,望卢府而去。
卢老大人自从廷推为大学士后,交割完毕后就不用去兵部了,又因为官衔未定,便
在家等待圣旨,顺便接待贺喜宾客。
今天这个时间,李佑总算也进了卢府大门,没有像普通宾客一般在前堂逗留,直接
被引到后院书房。
李佑行过礼,老大人当头便斥道:“你这小辈,当真胆大妄为,只不过是个五品,
也胆敢窥测宰辅之事!”
李佑赔笑道:“有德者居之,老大人德才兼备,入阁有何不可?”
卢老大人叹道:“这次真是被你赶鸭子上架了,老夫也是没受住宰辅之位的诱冇惑
,在殿中居然坐视你为所欲为。”
李佑心里想道,那宋太祖在陈桥被黄袍加身,大概也是这么说的…
“老夫之前确实没有多想。一来晏司徒确实人望更高一些,老夫自觉希望不大。二
来在天子亲政初期,确实不是入阁的好时候,老夫也对你说过,天子与太后是截然不同
的。”
后面这句,李佑仿佛在哪里听到过。细想起来,许次辅也说过类似的话,那次廷推
,他放弃了干掉徐首辅的机会,也是出于类似的想法,这两位大佬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
处啊。
想至此便答道:“今日来见老大人,是要劝老大人去争一争次辅位置的,若老大人
确实无意,晚辈就...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36
这第一个发言的,不是别人,正是左都御史江辛岳,他环顾左右说:“报纸此事,我看
必定会惹得胡乱议论,诽谤丛生,干扰朝政,未见得好。
随即所有人屋子都将目光投向李佑,江总宪出了招,下面该李佑接招了,且看李佑如何
驳斥回来。
李佑早有腹案,坦言道:“开办报纸,乃是广开言路,让各方之声罗列于上。通过报人
之笔,叫民众知晓朝廷之意,再叫朝廷知晓民生之难,朝廷有何惧哉?别人可以发文,
朝廷官员也可以执笔投稿,真理越辩越明,怎能说是胡乱议论,诽谤丛生?”
作为言官头目,江总宪当然要维护自己的部门利益,闻言便不悦道:“百官有司各负其
责,言路自有言官专责,风宪已遍及天下,何须另行多此一举。”
李佑质问道:“太祖皇帝诏令天下军民皆可上书通政司,开由下及上言路之先河,大中
丞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么?报纸之意,本就取自太祖圣意,特为新开由下及上之言路,与
科道互为补充而已。”
江总宪哑然失语,李佑都搬出了太祖皇帝当幌子,委实不能再答话了,否则怎么答都是
错。
又见袁阁老语含不屑道:“朝廷治理百姓自有法度,宰辅六部均衡政务调和鼎鼐,循道
而行即可。要这七嘴八舌的报纸作甚,不在其位不通其政,若都是外行人,那事情是吵...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933
37
眼下这文华殿里,如果说别人是外行看热闹,那么袁阁老足以称得上是内行看门道重
生小村姑无弹窗。
他本就已经因为铜活字的事情而有所怀疑,如今在一旁老眼旁观,又看到天子对李
佑办报的态度,心里便更加确认自己的判断。
李佑看似胆大妄为肆无忌惮的开设报坊,背后八成有天子直接或者间接授意。估计
天子也是以此做试验,看看效果究竟如何,不然天子为何会说出“让李佑试行以观后效
”的意思。
议事完毕,群臣按着级别从文华殿鱼贯而出,然后又是三三两两散去。李佑出了殿
门,望见袁阁老已经走到了数丈之外,连忙追上几步,并高声招呼道:“袁公留步!”
袁阁老虽然听到了李佑叫声,但充耳不闻,反而加快脚步,矫捷的窜进了内阁之门。
开玩笑,这时候能与李佑接触么?那李佑今天莫名其妙的放了尤和一马,大概已经
有很多人做出猜测了,或者猜测他袁立德与李佑做出了交易,或者猜测他袁立德向李佑
服软。如果此时与李佑夹缠不清,看在别人眼中岂不坐实了猜测?
再者,若真被误会与李佑有什么关系和交易,只怕还会为自己招来莫名其妙的压力
。谁知首辅和次辅作何想?
李大人只能对着袁阁老背影望而兴... 阅读全帖
s*****k
发帖数: 2297
38
《明理报》是个史无前例的新鲜事物,报纸上的批评指责更是新鲜事物,所以关于工部
的反应,其实很多人都在看着,并准备作为一个研究样板。[万书吧更新]这次是工部,
下次说不定就轮到谁了。
工部后院尚书大堂旁边侧花厅中,工部三个堂上官,也就是尚书胡大人、左侍郎秦
大人、右侍郎晁大人齐齐在座,手边都有一份今日的《明理报》。是的,就是那在头版
头条嘲笑工部对京师街道“无为而治三百年”的《明理报》。
此时胡老尚书和秦侍郎都未开口,只有晁侍郎愤然道:“我工部事务之繁琐,在六
部中也是位列前茅的!上下同仁兢兢业业,功劳苦劳皆有,岂容他人肆意抹黑诋毁!”
秦侍郎叹口气,“报上所言虽然偏颇,但也是有几分道理,京师街道现状,吾辈难
道还不清楚么。若纯属捏造那倒不必担忧了,但偏偏就似是而非的,叫外人看去好像很
有理。无论如何,我工部也是京师街道的该管衙门,被抓住指责也不是没有原因。”
晁侍郎不服道:“该办的事情多了,吾辈精力却是有限,只能择其轻重缓急而行。
谁能一个不漏的全部顾及办好?街道事情内情复杂,又有很多渊源,哪是简简单单就能
办得了的?”
胡老尚书咳嗽几声,阻止了...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3105
39
六百四十三章 何苦如此纠结(求月票!)
却说尚知县欠了几家银钱庄铺的债务后,在金水桥投河,感到内情蹊跷的天子下谕
去查,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有个技术性问题,由谁去查?朝廷部院寺监中,没有哪个衙门明确是负责处理官
员债务问题,或者说是负责管辖银钱庄铺事务。
以前也没有这种先例,天子顺嘴说了个“有司”,却都不知道该是哪一个。徐首辅
按照惯例代表大臣出列接旨,不得不问一句:“此事所属何曹,请圣上示下。”
景和天子垂询道:“依徐先生所见,此事该属何曹?”
“当属刑部。”徐首辅奏对道。他看得出来,这事就是个小浑水,很容易里外不落
好,而且天子明显对此中规矩不清不楚的,还是让刑部去查罢。刑部冯尚书是天子亲自
从浙江巡抚任上简拔入朝的,出了什么问题,天子也怨不得别人。
景和天子没想那么多,只觉刑部查案理所当然,便准奏道:“可。”至于其他人,
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又不是什么国际民生大事,自然没有反对意见。
冯尚书心中叫苦不迭,这个事并不大,但水太浑,做好了功劳不会有,即便踩一脚
泥也很不划算。
纠结之处在于,首先办事要先摸清上司心思...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1888
4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百四十三章 何苦如此纠结
却说尚知县欠了几家银钱庄铺的债务后,在金水桥投河,感到内情蹊跷的天子下谕去查
,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有个技术性问题,由谁去查?朝廷部院寺监中,没有哪个衙门明确是负责处理官员债
务问题,或者说是负责管辖银钱庄铺事务。
以前也没有这种先例,天子顺嘴说了个“有司”,却都不知道该是哪一个。徐首辅按照
惯例代表大臣出列接旨,不得不问一句:“此事所属何曹,请圣上示下。”
景和天子垂询道:“依徐先生所见,此事该属何曹?”
“当属刑部。”徐首辅奏对道。他看得出来,这事就是个小浑水,很容易里外不落好,
而且天子明显对此中规矩不清不楚的,还是让刑部去查罢。刑部冯尚书是天子亲自从浙
江巡抚任上简拔入朝的,出了什么问题,天子也怨不得别人。
景和天子没想那么多,只觉刑部查案理所当然,便准奏道:“可。”至于其他人,多是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又不是什么国际民生大事,自然没有反对意见。
冯尚书心中叫苦不迭,这个事并不大,但水太浑,做好了功劳不会有,即便踩一脚泥也
很不划算。
纠结之处在于,首先办事要先摸清上司心思,可现在天子怎么想的让人摸不清。因为天
子明显不懂其中门道,随口说的要查,心里什么想法无从猜起,而且有可... 阅读全帖
t*********d
发帖数: 3398
41
当徐凤年和老和尚来到湖边牧民营地,发现才扎下的毡帐就已经拔出,重新装上马车,
看来又要迁徙流亡,一路牵马缓行的龙树僧人转头对徐凤年问道:“殿下,已经是第四
次动杀机了,为何次次都不出手?”
徐凤年笑呵呵道:“老方丈既然是圣僧,自然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不都说佛
头着粪佛不忿,与我计较什么。”
老和尚深深看了一眼这个记仇的年轻人,笑道:“殿下倒是心思活络的真小人。不
过你这要杀不杀的,也不是回事,老衲还是想请殿下一口气出了心胸那股恶气,也有个
好聚好散。”
徐凤年这一次没有隐瞒,收敛起故作玩世不恭的浮躁神色,平淡道:“杀机确实是
真,杀心不敢有,怕被老方丈当成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头,以后回到两禅寺这座佛门圣地
,随便一口唾沫就能钉死我。我可是见识过道教大真人的心性了,一个赵黄巢,一个赵
宣素,都不是好东西,偏偏境界奇高,都说道门清静无为,真不知如何修行出来的境界
。”
老和尚轻声感慨道:“这两位龙虎山大真人啊,说到底还是都没能放下那个姓氏,
也怪不得他们岔入了一条旁门左道。就像老衲,这些年也总是经常守不住本心。不求执
着,本身执着,如何能解?老衲当上主持以后,没能想通许多事情,想来想去,实...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42
老白牛:今早请了一下,就有了上百张票,每次请票,都是如云而来,非常感谢书友们
的支持,咱不是速度流,唯有认真写好书一途,明早有一章。
不久后,王斗等人换了便服,来到西苑翠华园处。
差不多半年之前,崇祯帝曾在这里宴请一干出征大将与监军,算算这个园林,王斗
己经来过多次,不过吴三桂,唐通,曹变蛟,王廷臣,刘肇基诸人都是第一次前来,个
个激动非常。
这个小宴与往日一样俭朴,不过众人心思显然没在这里,能参加这种帝家私宴,代
表自己进入皇帝心目亲近核心,这个才最重要,加上新封伯侯,自吴三桂往下,个个无
不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当然,看到如此简陋粗糙的饭菜,吴三桂,唐通等人无不惊讶,陛下竟如此勤俭,
亏待自己,曹变蛟,王廷臣,刘肇基三人更眼圈一红,心中感慨痛惜。
场中气氛还是轻松的,崇祯帝含着笑,说了一些劝勉的话,众新晋勋贵都是应和,
只有内阁等官员脸色不怎么好看,便是城府深不可测的内阁首辅周延儒,一样笑容勉强。
眼前一色,至少都是伯爵身份,依礼制,一品大员见了他们都要行拜礼,各人抛开
阁员身份职位,尊贵皆是不如,再也不能如往日那样对他们呼来喝去。
还有,洪承畴以后也算勋贵,会否与他们这些文官一条...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43
如此场景,京师处外可见,相比百姓们还带点看热闹心理,百官与阁臣,则是人人惊惧
惶恐了,他们想不到,王斗反应竟如此激烈,如此快速,如此果断!
而且支持他的人那么多,几乎所有的边镇大将,全部支持王斗,想想就让人毛骨悚
然。
思之心惊的同时,他们也感觉左右为难,若不顺从王斗之意,难道真要彼此赤裸裸
撕破脸?不言日后王斗威胁,便是眼前,十数万边军若不可控,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
的,任谁,都背负不起这个责任。
只是若受王斗等人要挟,那朝廷威望何在,皇帝与大臣们脸面何在?
内阁诸公,六部诸大臣脸上火辣辣,相互埋怨攻击同时,也不得不苦思冥想,希望
选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首先的,各镇封赏之议,特别王斗,杨国柱等人的封侯之议继续,而且要加速加快
进行,希望能减消王斗等人火气。
本若没有谣言,虽诸公对各将封侯封伯之议有所抵制,不过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最
多是内阁与皇帝之争。
而且此次封爵,也是名正言顺,锦州之战,何等辉煌胜利?斩首一万级,连伪太垩
子罐子都斩了,前所未有大捷之下,封赏,是应有尽有之事,可恨的谣言。
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奉命彻查谣言来由起因,还有三司联合调垩查,声势浩大
的展开。
此时各...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44
京师风波,还有东路这场商战,朝野上下都在关注,宣大诸镇官将,自然也不例外。
在辖区中,山西镇的防务,包含太原府诸地,不过总兵素来驻节宁武关,只有巡抚
一般待在太原城内。
大同镇防区包含大同府在内,南临夏屋山,以雁门关与山西镇交界。
宣府镇,东到龙门,临近塞外满套儿之地,西临大同镇天成卫不远,天成卫向西过
去,便是阳和卫,而阳和城,又素来是宣大总督驻节之所。
除了宣大总督纪世维,宣府巡抚朱之冯,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同巡抚卫景缓,或刚
上任,或上任不久,或还未到任,对东路与京师之事,他们各有反应。
不知王斗运气好还是差,明末众地方巡抚中,相对廉洁,一腔公心,对大明最忠诚
的朱之冯、蔡懋德、卫景缓三位巡抚,尽数集中到宣大三镇来。
历史上李自成进逼后,这三位巡抚皆尽自尽殉国,反倒是宣大三镇的总兵,除周遇
吉外,与镇守太监们,一个不落的投降,数十万大军一枪不放,毫无羞耻心的放下武器。
这三位巡抚,其中宣府巡抚朱之冯性情刚烈,铁骨铮铮,历史上他一上台,就将贪
赃枉法的总兵唐玉弹劾入狱,当然,他也有权力欲望较大,掌控欲比较强的一面。
朱之冯乃天启五年进士出身,曾在山东做过地方官,上任宣镇巡抚后,他雄心...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45
老白牛:明天去厦门了,可能要出差好几日。
情报司送上厚厚的情文资料,众人传看,堂内此起彼伏的口吸冷气声音。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便是各人早有心理准备,当看到各类情报与名单时,很
多人仍是双手颤抖起来。
奸商势力太大了,与之相勾结的官将太甚了,可以说,宣大三镇,超过九成的官员
将领,各类豪强,都与他们有关系,特别靠近塞外的各城各堡,不说百分百,九成九,
都有私通之罪,被各大家收买过。
大明的边军制度,便是以卫所官员充任各营将官,这些将官,世世代代世袭,一代
传一代,数百年下来,在当地势力根深蒂固,与塞外私通贸易,就是他们极重要的财源
之一。
可以说,各边镇中,表现最罪大恶极的,就是武人,文官与太监还好,毕竟他们都
有任期,一般几年后就要调任,最多在任期时收些干股,红包之类孝敬,随着人员调离
,慢慢就没了。
而那些武人,世世代代相承,便若一个个豪强地头蛇,除了武人家族,还有当地士
绅,商人,矿主等豪强,靠近边塞的,私通互贸,同样是他们最重要的财源之一。
这些人,与那些奸商,同样有着纷繁复杂的利益牵连。
而奸商与各大家们,一样势力庞大之极,山西本地中,也不说百分百,超过九成的
官员将帅,...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46
崇祯帝是在四月的时候,迷上宣府镇时报的,说来羞愤,他感觉现在耳目越发闭塞,
对外界消息越发不了解,不论督抚官将,太监,都是禀报自己想听的东西,往往与事实
上不一样。
宣镇时报,内容新颖,让他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崇祯帝忽然发现,自己可以从这
份报纸上,了解更多的,丰富的外界实情。
而且,崇祯帝也颇为喜欢时报的杂评,上面虽有争议,却往往是良性的,有益国家
的,每每让他颇有启发,还特别爱看“最爱金瓶梅”的评论文章,喜欢看他与‘日出东
方’的斗嘴。
当然,明面上,他是不好意思与外人言道,说自己爱看“最爱金瓶梅”评论文章的
,毕竟这个笔名也太……
只是心中暗想,此人见解深到,颇有大材,应该受朝廷重用才是,怎么能遗失乡野
,在报纸上写稿呢?
他私下让厂卫在宣府镇打探“最爱金瓶梅”是谁,还有那个‘日出东方’,此人言
论,虽然紧密团结在王斗周围,也未必不可争取。
只是,时报的笔名是受保护的,除非自己透落出来,否则外人难知真人姓名,加上
宣府镇情报司实在厉害,就算他们有意放水,厂卫也不敢在宣府镇活动过火。
迫不及待从王德化手中接过报纸,崇祯帝每每有新颖的感觉,手中的报纸,使用铜
活字印刷,墨色均匀,字体...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2067
4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正文 第二十一节 烟雾(下)
第二天返回川军军营后,邓名就把几个心腹军官叫来,和他们商议李定国的来信。
“巩昌王忧虑的是,如果云南出了意外,我们就不容易回四川了。”得知水西安家
已经覆灭,吴三桂可能在秋后发起对昆明的大规模攻势后,几乎所有的川军军官都赞同
白文选的建议,认为是到了考虑撤兵的时候了。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邓名环顾了一圈,发现几乎每个军官都在默默点头,他
们大部分人认为只要留下一部分兵力确保莽鲁政权的生存就可以了。
离开四川快半年了,全军将士都很惦念都府那边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以前明军跟着
邓名远征的时候,离开成都的时间有时比这次还要长,但明军将士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的
思乡情绪。因为这次是在异国他乡,而以前至少还是在本国的土地上。
虽然没有像白文选那样扫荡占领区,但川军同样收入颇丰,川军从占领区征收了不
少赋税,还没收了大量为莽白作战的武士的家产。阿瓦周围是缅甸最繁荣的区域,有很
多缅王赏赐给高级武士的庄园,对这些产业邓名没有客气,和白文选一样统统视为敌产
,交给士兵分,现在士兵们已经在军中存了大量宝石、金银和象牙制品。
而且川军还和滇军做生意,川军这边明令不...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2067
4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正文 第二十二节 退让(下)
第二天明军的攻势依旧猛烈,当瓦城得知明军几乎肃清了城东的外围据点后,莽白
等人再也坐不住了。由于这段时间以来明军进展缓慢,所以瓦城人还以为防线相当稳固
,明军对其无可奈何,既然外围都如此坚强,那瓦城本身的防御自然更是不成问题;现
在才知道在突然发力的明军面前,外围防线其实不堪一击,既然如此,那瓦城的防御也
就不再令人放心了。
更让阿瓦官员们焦心的是,泰缅边境上又送来急报,称暹罗大王那莱似乎在策划什
么行动,在边境上集中了不少部队,营地那边好像还有明朝的军官。因为暹罗还没有发
起进攻,这种情报瓦城估计明军还不知道,不过若是暹罗真的发动进攻的话,那明军就
有可能得知此事。此时瓦城根本无法增援东线,甚至连号召各地驻军去增援都不好办—
—首都受到围攻,不但政府的威信严重下降,而且交通、命令、粮草筹备和统筹安排都
受到极大影响。若是暹罗大王那莱真的挥师入缅,势必会和明军结盟,那样明军就有了
一支人数可观而且忠诚可靠的盟军了。
于是缅王当机立断,决定再派使者去与邓名谈判:“邓名只关心他们的皇上的安全
,所以永历是绝对不能还给他们的。不过我们或许可以先还给他们一些阁老,试试看能... 阅读全帖
l*****9
发帖数: 9501
49
己巳之变 第一百七十五章 调兵


“建奴入寇宣大!”温体仁立即站起来,接过梁廷栋手中的塘报,塘报上面只写了
宣府的两路,大同的第三路发动稍晚,尚未在第一封塘报中。.
温体仁对于打仗没有多少办法,不过多年朝局沉浮,他面对任何事情都不会乱了手
脚。今年天下多事,流寇渡渑池之后在河南四散掳掠,河南各地告急的奏报雪片般飞来
,内阁连过年都没过好,已经处罚了大批河南的文武官员,还没消停下来,现在建奴又
进了山西。
当下温体仁对送来塘报的梁廷栋问道:“本兵认为该当如何应对?”
梁廷栋沉着的道:“张宗衡说有十万建奴,下官认为是没有那么多的,加上蒙古人
也最多五六万,去岁他们在旅顺损失惨重,城外堆的那些首级一一查验,可不是假的。
下官认为当务之急,先严令宣大各地紧守城池,其二命保定、昌平兵马增援居庸关、紫
金关等内长城关口,防建奴突入京畿,第三,昨曰遵化传报,蓟镇边墙外有喀喇沁异动
,需令宣大和蓟镇边关远行侦防,确认建奴主力在宣大之后,方可调遣密云、通州、辽
镇、遵化、永平各部救援,以免中了建奴声东击西之计。这第四嘛,便是要抽调围剿流
寇的兵马返回,特别是宣大、山...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5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伐清 正文 第三十三节 试探
一年多以前,皇太极的遗孀、悍然侵犯了大明皇帝朱由榔的权力,向全天下人宣布
邓名为大明近亲宗室——承认某人为大明宗室,这已经是永历天子手中为数不多的权力
了。
要不是依旧住在缅甸的那些被释放的禁卫军伙同暹罗这个大明的铁杆盟友,夜以继
日地琢磨从莽白身上咬下一块肉来,永历天子现在连午餐吃什么的选择权可能都不会有
。当然,现在朱由榔可以向缅甸护卫人员讨要他想要的食物,但却失去了吃还是不吃午
饭的自由——在邓名扶持莽鲁之前,瓦城并不太关心朱由榔的死活,所以很长时间朱由
榔赖以果腹的食物都是附近寺庙的僧侣施舍的。不过在莽鲁分裂集团出现后,莽白政府
突然对大明天子一家的健康关注起来。
现在平均每两个月,缅北的大明禁卫军和杨在大学士就要炮制一次谣言,称天子驾
崩或是杨在的老岳父马首辅被折磨至死,然后就声泪俱下地宣布要讨伐瓦城;暹罗察觉
到晋王和保国公都忙于对付眼前的敌人,无意邀请他们参与讨伐缅甸后,就和杨大学士
取得了联系,暹罗同样乐此不疲地制造朱由榔受到莽白虐待而亡故的假消息,他们不是
两个月一次,而是一个月两次!
莽白为了澄清事实,只能不停地请朱由榔写信,每个月给...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