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 发帖数: 2817 | 1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二月,李自成趁明官军征剿张献忠之际,打出商洛山,转战
湖北、四川,又北上一路打到洛阳,旋又包围开封,虽未打下开封,但有力震动了明王
朝的大厦。后又经郊县之战、潼关之战,明王朝的帝国大厦终于倒塌。崇祯自缢煤山,
固若金汤的明王朝彻底崩溃。
一、官逼民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贪官污吏横行,地主、豪强欺压百姓,农民赖以生
存的土地,多被官府、豪强、地主、强占、兼并,生活没有出路,尤其天启、崇祯年代
,阉宦当权,魏忠贤把持朝廷,朝政昏暗。这时边患也十分严重,后金(清初称后金)
常年与明军在辽、蓟地区作战,战争开支庞大,朝延为应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在农民十
分沉重的赋税负担上,又加派“辽饷”,随后又增加了“剿饷”、“练饷”,谓之“三
饷”。“三饷”如同三座大山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各行业各业也都负担沉重,难以支
撑。天下人心惶惶,深感生存危机。更为严重的是水、旱天灾不断,尤其陕北地方数年
不雨,赤地千里。天灾人祸,造成遍地饥荒,原本就少地或根本无地的农民更加无法度
日,濒临绝路。又加官府讨饷横征,虎狼般地痛叱、催逼、打、抓、坐牢、杀害,种种
摧残之下,致使无数成...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4631 | 2 决定今天一鼓作气把坑填上。
在讲1683年的Battle of Vienna之前,决定再把Uruk展开一下。Uruk曾经有一个国王叫
Gilgamesh。有一本创作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书叫Epic of Gilgamesh,记载了这个国
王的事情,例如在Uruk城外建城墙什么什么的。荷马史诗的格式是学习Epic of
Gilgamesh的。圣经里面亚当夏娃什么什么的都是从这边书里的故事里继承下来的。
Uruk后来被叫做erech, 再后来eraq,和现在的iraq啥关系估计大家也明白了。
指环王里面善恶双方先在Rohan开打。 Rohan赢了,在此之前有rohan向Modor朝贡的传
闻,但这一仗打完了就没有了。(土耳其和波兰-立陶宛共同体在1876年干了一仗,波
兰-立陶宛共同体赢了,停止向土耳其朝贡,并夺回一些位于乌克兰的土地。)
Mordor先攻下来Gondor的前首都Osgiliath。(土耳其先攻下来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Constantinople,尽管和进攻维也纳隔了几百年,咱也先连上。)
Mordor继续向Gondor挺进准备进攻Minas Tirith,Gondor向...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3 去找谁第一个弄出关宁铁骑这个称号的那个人算账,我不负责。我也从来没用过关宁铁
骑这个称呼。
不过关宁军确实有骑兵。当年己巳之变,关宁军方面的赵率教五千人,和驰援北京的九
千人是马军。 |
|
m******r 发帖数: 4351 | 4 施主,还是乖乖认输了吧,这个赵率教的问题你确实没搞清楚。
因为懒得敲字,声明一下,下面好多是copy+paste:
袁崇焕事后说明经过的奏疏:
“赵率教于臣牌未到之先,奉旨坐调即行。臣即以行兵方略遣游击王良臣驰书往谕,令
其无轻视敌,孰知率教急于救遵,三昼夜驰三百五十里,至三屯营,而总兵朱国彦不容
入城,遂纵马向遵,中途大战,遇伏,中箭坠马而死。良臣竟不能及,则率教之以身报
国,深可怜悯”
这里说明了赵是中伏死的
赵率教十月二十九闻警出发,三昼夜行350里,这应该是预先设想的行军时间和距离。
正常来说中间应该至少有两次宿营。最后一个宿营地是三屯营。可能因为不在一个系统
内(蓟镇不归袁崇焕管辖),抑或天黑的原因,守军没能令其进入三屯营休整。所以只好
不顾疲劳继续前行,这是史书上明确说了的,结果让袁崇焕派过来驰书往谕令其无轻视
敌的王良臣,最终也没追上。
后金方面十月三十日就到了遵化,五里外宿营。十一月一日,伏击了赵率教。
满文老档的记述:
是日,山海关赵总兵官、刘副将、高副将及王副将、参将游击九员率精兵四千,来
援遵化。哨卒闻知来高,左翼四旗兵及蒙古兵率先追击,追杀之。时汗及诸贝勒率偏师...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5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94 | 6 换李如松也很难有戏,因为作战环境完全变了,在朝鲜主要是对付日本的水兵和步兵,
而且是惨胜伤了元气。后金则在这段时间厉兵秣马,而且通过坐山观虎斗获取了大量情
报。到萨尔浒时后金骑兵已经逼近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后来蒙古的林丹汗驰援明军也同
样遭到惨败。
但是萨尔浒不应该成为明朝灭亡的理由。后来明军虽然长期被动鲜有胜绩,对后金的防
守至少是部分有效的,山海关/宁远都没出现大的问题。关键是明朝始终不甘心和后金
/起义军任何一方讲和,导致一系列策略上的失误。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十分不利,朝鲜
/蒙古/西藏都被后金收编,日本因为败给明朝不得不韬光养晦,英/俄等刚刚崛起鞭
长莫及。清末那么悬殊的敌我对比,列强也灭不了满清。
吴三桂的汉军几十年后差点翻盘康熙就说明机会不是没有,而是缺乏天时地利人和的组
合。 |
|
j****n 发帖数: 94 | 7 换李如松也很难有戏,因为作战环境完全变了,在朝鲜主要是对付日本的水兵和步兵,
而且是惨胜伤了元气。后金则在这段时间厉兵秣马,而且通过坐山观虎斗获取了大量情
报。到萨尔浒时后金骑兵已经逼近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后来蒙古的林丹汗驰援明军也同
样遭到惨败。
但是萨尔浒不应该成为明朝灭亡的理由。后来明军虽然长期被动鲜有胜绩,对后金的防
守至少是部分有效的,山海关/宁远都没出现大的问题。关键是明朝始终不甘心和后金
/起义军任何一方讲和,导致一系列策略上的失误。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十分不利,朝鲜
/蒙古/西藏都被后金收编,日本因为败给明朝不得不韬光养晦,英/俄等刚刚崛起鞭
长莫及。清末那么悬殊的敌我对比,列强也灭不了满清。
吴三桂的汉军几十年后差点翻盘康熙就说明机会不是没有,而是缺乏天时地利人和的组
合。 |
|
r***l 发帖数: 9084 | 8 关2哥的本事不要小瞧,刘备把关羽放在荆州这个三国的交界处不是随便来的,东吴上
上下下其实都是忌惮关羽的,正面交锋,东吴那帮人戏不大的,吕蒙的心理战太厉害了
。关羽在曹营那里也很有人缘和名望,阵斩颜良那可是大家都看见了,程昱都称赞关羽
是万人敌。曹军将领应该也都基本认识张飞,张飞在长坂坡居然没有曹军敢出来单挑,
可见关张在曹军的名气。特别是关羽,阵前一站,曹军都会气短的。
曹魏这么多将领,其实还是比关羽要差一些,当然整体水平高,人数也多。关羽死后,
曹魏讨论刘备是否会出兵报仇,大臣都说“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其实这说的是
实话,关羽当世名将,是很突出的。张辽可能比较接近,但不是于禁乐进夏侯等可比的
。关羽破了于禁,曹魏在东吴已经称臣并且同意偷袭情况下,仍然调动张辽的部队从合
肥驰援,可见形势危急。魏吴基本发动了全国精锐击败了关羽,关羽面对的形势就是孙
吴再世也很难了. |
|
d*******s 发帖数: 695 | 9 至少上策很有道理,多看一下当时背景。
第一,河北兵力空虚,杨广抽了当地很多府兵打辽东,1万人绝对够用。而关中军区要
守长安武库,打辽东也由于太远没调太多兵力,兵力比河北充足,所以打关中只是中策。
第二,打仗不光靠兵还靠粮,杨玄感职务就是负责征辽东的粮草,屯驻黎阳,粮草几乎
都在他手上,而且他造反前就滞发粮草很久了,辽东军军粮吃紧。只要他把掐着的粮道
彻底断掉,到时隋炀帝士兵越多,死的越快。看看辽东军在长期断粮后面对高丽的追杀
死的多惨就知道了,根本不堪一击。这个优势是杨玄感进攻其他方向所没有的,关中有
武库有粮,洛阳有洛口仓,地形也适合驰援。如果成功乱了杨广军心,还能用粮食招降
部分辽东军,提升自己实力,例如李密打下洛口仓后周围百姓的反应,那还是洛阳地区
,幽州辽东地区粮食情况更差。
所以上中下三策,至少上策成功可能性很大,而且三策排序无误。是杨玄感自己决策失
误,没有意识到他的最大武器是粮不是兵。
而且有个时机的问题,一般先造反的都要承受较大压力,很少先造反的成功,都是
捡桃子的容易成功,比如项羽,刘秀,朱元璋。从隋书上看起来,杨玄感是早就有计划
叛变,经常迟滞粮草,估计那时也实在不... 阅读全帖 |
|
J*******3 发帖数: 1651 | 10 司马懿大传 一 观新军校场遇恶少 看猛虎洛阳显英才
东汉未年,天下纷争。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一方面灵帝献虎讨欢,一方组建新
军邀宠;人群中,有两帮少年对峙:“我叔叔是新军校尉曹孟德!”“我爹爹是 京兆
尹司马建公!” 汉灵帝中平五年。 动荡朝代中最不平静的一年。 以宦
官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与外戚、大将军何进争权夺利,矛盾演化到白
热化的阶段。 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他们深知灵帝是个喜怒元常而又宠信宦官的
主儿,在王美人为灵帝生下个儿子后,生怕失宠而被废遭贬。便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
讨好灵 帝。何进见灵帝每日不理朝政,不是在裸游馆偎红依翠,便是在西园斗狗玩鸡
骑驴车,便投其所好,以重金让人捕捉了几只猴子和一只老虎,进献灵帝消遣。
“十常侍”听到消息,赶紧密谋策划,借口保护皇宫,防止黄中军余党造反,建议皇上
组建一支护卫京师安全的西园新军。这新军的统领便是“十常待”之一的 赛硕。
这天,风和日丽,是何进向皇上进献猛虎的日子,也是新军成立的日子。 整个洛
阳城轰动了。天不明,人们就涌向街头翘首以望猛虎,涌到校场观看新军军威。
等着看热闹的人群前头,早早就来了...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11 关于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没落, 把原因归结为阿拉伯国家的衰落也有以偏盖全之嫌。
明朝方面的因素应该说更大些。
明朝的国策是重本抑末。 明太祖从各方面打压商业和奇巧之技, 他说: 自什一之
涂开,奇巧之技作,而后农桑之业废,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执而百夫待衣,欲
人无贫,得乎?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又云:“以农为本,故常厚
之;以商为末,故常抑之”。
明太祖看到元朝的水晶刻漏, 极其技巧, 其实就是西方钟表的雏形, 能够按时敲
漏点。 明太祖想都没想直接就命令把它碎, 说这是"作无益害有益"(典型的农民思
维啊,想起当年俺们村的老农一遍遍地问我, 学数学有啥用,物理有啥用, 能当饭
吃么)。 后来呢,大家也都知道了,明朝到后来连日历都弄不准, 阴阳历差了六天
之多。 明太祖以言利为罪,"凡言利之臣, 皆戗民之贼也", 甚至杖流言利者。
凡是建议开铁矿,银矿的都不听, 临淄丞建议开山里的矿和盐场, 被解职。说到底
, 明太祖是深知元朝的色目商人一心求利盘剥百姓之害, 矫枉过正了。
明朝从明太祖开始, 多次重申海禁, 详情可参见"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没落"一文。
古代商业与科...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12 关于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没落, 把原因归结为阿拉伯国家的衰落也有以偏盖全之嫌。
明朝方面的因素应该说更大些。
明朝的国策是重本抑末。 明太祖从各方面打压商业和奇巧之技, 他说: 自什一之
涂开,奇巧之技作,而后农桑之业废,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执而百夫待衣,欲
人无贫,得乎?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又云:“以农为本,故常厚
之;以商为末,故常抑之”。
明太祖看到元朝的水晶刻漏, 极其技巧, 其实就是西方钟表的雏形, 能够按时敲
漏点。 明太祖想都没想直接就命令把它碎, 说这是"作无益害有益"(典型的农民思
维啊,想起当年俺们村的老农一遍遍地问我, 学数学有啥用,物理有啥用, 能当饭
吃么)。 后来呢,大家也都知道了,明朝到后来连日历都弄不准, 阴阳历差了六天
之多。 明太祖以言利为罪,"凡言利之臣, 皆戗民之贼也", 甚至杖流言利者。
凡是建议开铁矿,银矿的都不听, 临淄丞建议开山里的矿和盐场, 被解职。说到底
, 明太祖是深知元朝的色目商人一心求利盘剥百姓之害, 矫枉过正了。
明朝从明太祖开始, 多次重申海禁, 详情可参见"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没落"一文。
古代商业与科...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617 | 13 第三节:群魔的狂舞
阿拉里克在罗马帝国掀起的风暴,为历代西方历史学家所津津乐道。仅凭攻陷并劫掠罗
马城这一件事,他和他的西哥特部众的光芒就足以令同时期其他日耳曼部族的事迹显得
无关紧要,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第一节末尾提到的汪达尔、苏维汇和阿兰三族之进入伊比
利亚。
汪达尔人(Vandals),属于东日耳曼族,在上节哥特人的大迁徙过程中与我们已经照
过面了。他们比哥特人更先迁徙到波兰一带,但是却被后到的哥特人挤走,从此和哥特
人开始了一段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孽缘。似乎在那之后,汪达尔人分为两部。一支称“西
林部”(Silingi),定居在今天波兰西南角的西里西亚(Silesia,就是中学课文中海涅
所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提到的地方),据说西里西亚其名便来自此部。另一支称
“哈斯丁部”(Hasdingi),走得较远,来到了罗马多瑙河边境的达西亚、潘诺尼亚(
Dacia, Pannonia,今天罗马尼亚、匈牙利一带)地区,蕃息了一段时间。到了公元四
世纪早期,哈斯丁部又好死不死的遇上了和他们平行南迁到东面乌克兰大草原上的哥特
人,在争夺达西亚地区的战争中,汪达尔人又遭惨败,酋长维泽马(Wisim...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617 | 14 第三节:群魔的狂舞
阿拉里克在罗马帝国掀起的风暴,为历代西方历史学家所津津乐道。仅凭攻陷并劫掠罗
马城这一件事,他和他的西哥特部众的光芒就足以令同时期其他日耳曼部族的事迹显得
无关紧要,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第一节末尾提到的汪达尔、苏维汇和阿兰三族之进入伊比
利亚。
汪达尔人(Vandals),属于东日耳曼族,在上节哥特人的大迁徙过程中与我们已经照
过面了。他们比哥特人更先迁徙到波兰一带,但是却被后到的哥特人挤走,从此和哥特
人开始了一段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孽缘。似乎在那之后,汪达尔人分为两部。一支称“西
林部”(Silingi),定居在今天波兰西南角的西里西亚(Silesia,就是中学课文中海涅
所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提到的地方),据说西里西亚其名便来自此部。另一支称
“哈斯丁部”(Hasdingi),走得较远,来到了罗马多瑙河边境的达西亚、潘诺尼亚(
Dacia, Pannonia,今天罗马尼亚、匈牙利一带)地区,蕃息了一段时间。到了公元四
世纪早期,哈斯丁部又好死不死的遇上了和他们平行南迁到东面乌克兰大草原上的哥特
人,在争夺达西亚地区的战争中,汪达尔人又遭惨败,酋长维泽马(Wisim... 阅读全帖 |
|
d********f 发帖数: 43471 | 15 明军大约是4-5万作战兵力+4-5万人随军人员
蒙军大约是2-3万纯骑兵
所以说不上是个大捷,也就是个小捷
这就是简单算术题,明军出征是分两批次,第一批开拔驰援宣府的有4-5万人,多为骑
兵,这批人在连吃数个败仗之后,和第二批英宗亲率的大军会合了。英宗到底带了多少
人呢?正史写的很高,50w,但是问题是这个数字怎么也对不上正统朝兵部的账册。整
个京军编制就是20w人,加上驻京操练的明军10万人编制,就算把北京清空了也就30w(
编制)。明军实际随英宗出征的有多少呢?李朝实录有载:8w。轮王你失望么?这就是
为什么王振一听说大同败绩,连忙要班师,因为明军兵力根本不足以压倒蒙军。
要看明军在土木堡到底损失多少人,看这个就知道了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十二日
“臣居庸关巡守都指挥同知杨俊报:近日于土木堡拾所遗军器,得盔六千余顶,甲
五千八十领,神枪一万一千余把,神铳六百余个,火﹉药一十八桶。”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十三日
“臣宣府总兵杨洪报:于土木所遗军器,得盔三千八百余顶,甲一百二十余领,圆
牌二百九十余面,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枝,大炮八百个。”
基本就是损失了4,5万...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16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并
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日
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
|
k**a 发帖数: 1181 | 17 初期战况及明援朝经纬[编辑]
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朝鲜各地的有力乡士自立组织义军,如庆尚道星州的郭再祐于4
月21日组织义兵,屡次令安国寺惠琼败战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全罗道,甚至在10月10日的
第一次晋州城之战中击退细川忠兴和长谷川秀一的大军,人称“天降红衣将军”,还有
郑仁弘、孙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辉元无法顺利占领庆尚道。全罗道光州的金千镒、全
州高敬命、李基鲁、洪彦秀父子也于6月1日组织义兵,忠清道公州出身的赵宪、僧人灵
圭则于7月3日整顿兵力,联合抵抗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日军第六军团,其中经历清
洲城之战、梁丹山之战、两次锦山之战。另外还有京畿道海州的李延馣对抗黑田长政,
以上战事皆阻碍了日军的进军。
5月27日,日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追击而至,突破临津守备攻陷开城,李昖不得不
在6月11日离开平壤,继续流亡至中朝边境的义州,并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当时朝
鲜全国八道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的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攻占,李昖认为如果
要收复国土,必须要仰赖明朝的支援,因此便派几批使者去向明朝求救。朝鲜使臣们除
向万历皇帝递交正式国书外,又分别游说了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18 为啥要去山那边?临时躲一小段时间,完全可以上山。拖着妇幼老少啼号,壅塞于道的
时候吃喝怎么解决,山上就能怎么解决。军户12岁到60岁的人都有战斗力,完全可以让
18岁到40岁的精兵火速驰援,剩下的人可以选择有利地形,足以自保一段时间。
不想打就是不想打,找这个借口太牵强。好比对方球员眼看要射门得分,作为一个后卫
应该飞身追赶破坏。你说我鞋带散了,要系鞋带先,那个不叫做政治上和程序上最正确的 |
|
s**********e 发帖数: 33562 | 19 所谓青马战术机动灵活,是建立在自己是骑兵(所以机动性强)和对手火力极弱的基础
上的,一旦对手火力稍微强一点(咸阳城下的华北野战军的火力其实根本不算强),立
刻什么机动灵活都没有了,进攻只能被炮吃妈,防御只能在兰州死守,所以青马的战术
恰好是冷兵器时代的骑兵战术,放到现代战争里几乎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欺负一下彭德
怀那些老游击队而已。傅作义面对的也是共军最弱的野战军之一,而且相当长时期内以
优势兵力只能跟华北共军形成僵持,守而不攻,相敬如宾,有如模范夫妻,偶尔互殴一
下也是调剂生活情趣,这又有多少灵活机动可言呢?即便是暂三军出东北,打通华北东
北联系,那也是没有跟东野主力碰上而已,只是乘7纵转移的时候占了一把便宜而已;
大半年后碰上东北共军主力四纵,立刻什么机动灵活都没有了,垮得比巴西队还快。
青马和傅作义的战术思想,一个是占了便宜就走(青马最爱干的就是乘对方危急时上去
占便宜,西府战役即是如此,完后也没见青马乘胜追击到老解放区,因为这难度就增加
太多了),一个是乌龟战术(把主力集中在平津张,看着共军在北京郊区武装大游行,
不积极进攻,也让你吃不动),这都是跟他们在次要战区作战是相关的,你... 阅读全帖 |
|
L*********2 发帖数: 10195 | 20 看了一下徐帅的回忆录,按照他的说法,他确实认为有6千的损失,但是古浪以后,虽
然说的悬,似乎发生的战斗的规模其实并不大。西安事变以后到高台这段时间,连这个
规模的战斗都没有。
“一是凉州西北四十里铺之战。二十二日,敌五个团向四十里铺三十军阵地猛攻。三十
军八十八师及八十九师一个团,坚守堡寨,奋勇抗击。血战三天,最后出击,在野外与
敌展开大规模白刃战,终于将敌击溃。战斗中我军共杀伤敌二千四百余人,其中,被大
刀砍死者即达七百人以上。我伤亡五百余人,二六三团一个连,全部拼光。
二是永昌东南八坝之战。三十军在四十里铺战斗后撤至八坝,又遭敌两个旅的进攻。敌
先用山炮、迫击炮猛轰我阵地,将围寨、房舍摧毁,而后以骑兵发起猛烈冲锋。激战两
天,我阵地被敌杀进两层,弹药消耗殆尽,全凭大刀拼杀。最后利用夜间出击,将敌杀
退,敌遗尸八百余具。
三是永昌以西水磨关之战。十二月初,敌向水磨关迂回,企图切断永昌、山丹之间的联
系,实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我三十军八十八师在该地与敌激战一昼夜。后八十九师
前往驰援,将敌击退,共毙伤敌六百余人。
四是永昌之战。水磨关战斗后,敌接着调集约五个旅、四个民团的兵力,蜂拥而... 阅读全帖 |
|
d*b 发帖数: 4184 | 21 发信人: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马家军为什么和西路军过不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6 18:18:27 2014, 美东)
看了一下徐帅的回忆录,按照他的说法,他确实认为有6千的损失,但是古浪以后,虽
然说的悬,似乎发生的战斗的规模其实并不大。西安事变以后到高台这段时间,连这个
规模的战斗都没有。
“一是凉州西北四十里铺之战。二十二日,敌五个团向四十里铺三十军阵地猛攻。三十
军八十八师及八十九师一个团,坚守堡寨,奋勇抗击。血战三天,最后出击,在野外与
敌展开大规模白刃战,终于将敌击溃。战斗中我军共杀伤敌二千四百余人,其中,被大
刀砍死者即达七百人以上。我伤亡五百余人,二六三团一个连,全部拼光。
二是永昌东南八坝之战。三十军在四十里铺战斗后撤至八坝,又遭敌两个旅的进攻。敌
先用山炮、迫击炮猛轰我阵地,将围寨、房舍摧毁,而后以骑兵发起猛烈冲锋。激战两
天,我阵地被敌杀进两层,弹药消耗殆尽,全凭大刀拼杀。最后利用夜间出击,将敌杀
退,敌遗尸八百余具。
三是永昌以西水磨关之战。十二月初,... 阅读全帖 |
|
m***x 发帖数: 404 | 22 累了,直接上最猛的料吧。
许和尚劣迹之二
可以说是和尚相当光辉的军事史上最大最卑鄙的一个劣迹
--------------------------------------------------
6月30日军委给东兵团电:
许谭并告粟陈唐张及华东局,中原局:
粟艳辰、艳巳两电达。敌二十五师既有南调征候,你们应即率七纵等部不待九纵、
十三纵集结,先行火速南移,首先围攻滕县,抓住二十五师,如二十五师已走,应即绕
过滕县进攻临、韩,威胁徐州。期能扭住二十五师,其他部队随后跟进。同时,粟应令
豫皖苏地方部队,迅即破坏徐州、商丘间铁路,力求迟阻二十五师西援。
军委
巳陷寅
注:这是周恩来起草,以中央军委名义给东兵团的电令。当时黄已经转头南下驰援豫东。
东兵团在接到此令次日,即7月1日又重新北上包围了兖州。 |
|
m***x 发帖数: 404 | 23 累了,直接上最猛的料吧。
许和尚劣迹之二
可以说是和尚相当光辉的军事史上最大最卑鄙的一个劣迹
--------------------------------------------------
6月30日军委给东兵团电:
许谭并告粟陈唐张及华东局,中原局:
粟艳辰、艳巳两电达。敌二十五师既有南调征候,你们应即率七纵等部不待九纵、
十三纵集结,先行火速南移,首先围攻滕县,抓住二十五师,如二十五师已走,应即绕
过滕县进攻临、韩,威胁徐州。期能扭住二十五师,其他部队随后跟进。同时,粟应令
豫皖苏地方部队,迅即破坏徐州、商丘间铁路,力求迟阻二十五师西援。
军委
巳陷寅
注:这是周恩来起草,以中央军委名义给东兵团的电令。当时黄已经转头南下驰援豫东。
东兵团在接到此令次日,即7月1日又重新北上包围了兖州。 |
|
H*****l 发帖数: 1257 | 24 传奇上将许世友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70后小时候大都不清楚粟裕,但没有
不知道这位和尚将军的,他的传奇故事在杂志小报故事会上随处可见。在年幼的我心目
中,许乃侠客加猛将,是毛主席手下的张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时至今日,他也是网友们热评的对象之一,而且是争议很大的人物。捧他的分为两类,
一类主要是针对其独特性格魅力的描画,以他的小故事为主,或真实或传奇;另一类则
抬他的军事能力,说他力挽狂澜为华东营造出胜利之势类似林彪在东北,并无边夸大其
战功,这类人大多是贬粟的。贬他的,骂他是许四姓大奸似忠,军事上则是冲锋队长水
准,比较蛮干。当然还有很多网友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不才这些年也读了不少历
史,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也形成了一些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晒给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回
事。
许世友35年主力军军长资历在华野里是出类拔萃的,比之同年粟裕在做诱饵的小小红7
军团里当管不了事参谋长,似乎更硬气不少。山东的胶东军区,创建于抗日中期,后来
成为磐石般的老根据地,可以说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长期身为胶东军区司令员
的许世友,从这里带出了...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25 不对,后脑是入口。
吴强的话是:"纵队参谋陈亮同志仔细验看尸体,反复察看死者头部已被炸烂的后脑伤
口,清楚地表明张灵甫是因被人用汤姆式冲锋枪从其后脑射入子弹而致死的"
何凤山的话表明张灵甫的尸体"面部血肉模糊,看不清",这个也证明了面部是出口。
所以,这个尸体基本上是假的。(当然不是100%的肯定)。
张的自杀很可能是假自杀。除非是共军故意伪造了他的尸体,否则难以相信他的部下会
用枪击后脑这种方式帮助他自杀。
那么张灵甫在哪里?4纵陶勇那个是怎么回事?他们怎么那么快就能摸到地方,才15分
钟就找到了张灵甫身穿美式将官制服的尸体?可能陶勇知道或者猜到了什么。陶勇他们
在夜色下拿着手电筒都能那么快找到张灵甫的尸体,没理由六纵打扫战场的人不知道。
所以,这么一来,六纵杀俘的说法又提上水面。
六纵司令王必成后来撰写的回忆文章《飞兵激战孟良崮》,如是说:“下午2点钟,总
攻开始了。……我特务团首先突破孟良崮西侧,直取敌师指挥所所在的山洞。绝望的张
灵甫急令他的参谋长魏振钺率1000多名匪徒冲到山腰,拼命阻止我特务团前进。我特务
团指战员奋勇迎战,猛扑过去与顽抗之敌展开激战,冲上去,被压下来,又冲...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26 不对,后脑是入口。
吴强的话是:"纵队参谋陈亮同志仔细验看尸体,反复察看死者头部已被炸烂的后脑伤
口,清楚地表明张灵甫是因被人用汤姆式冲锋枪从其后脑射入子弹而致死的"
何凤山的话表明张灵甫的尸体"面部血肉模糊,看不清",这个也证明了面部是出口。
所以,这个尸体基本上是假的。(当然不是100%的肯定)。
张的自杀很可能是假自杀。除非是共军故意伪造了他的尸体,否则难以相信他的部下会
用枪击后脑这种方式帮助他自杀。
那么张灵甫在哪里?4纵陶勇那个是怎么回事?他们怎么那么快就能摸到地方,才15分
钟就找到了张灵甫身穿美式将官制服的尸体?可能陶勇知道或者猜到了什么。陶勇他们
在夜色下拿着手电筒都能那么快找到张灵甫的尸体,没理由六纵打扫战场的人不知道。
所以,这么一来,六纵杀俘的说法又提上水面。
六纵司令王必成后来撰写的回忆文章《飞兵激战孟良崮》,如是说:“下午2点钟,总
攻开始了。……我特务团首先突破孟良崮西侧,直取敌师指挥所所在的山洞。绝望的张
灵甫急令他的参谋长魏振钺率1000多名匪徒冲到山腰,拼命阻止我特务团前进。我特务
团指战员奋勇迎战,猛扑过去与顽抗之敌展开激战,冲上去,被压下来,又冲...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2783 | 27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
,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
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
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
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
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
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公元1661年,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
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次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
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
李定国打伏击很牛,但是去伏击关宁军就悲剧了。。。 |
|
b*****n 发帖数: 2324 | 28 满清帝国天下难道不都是皇室的吗?为何皇室不能结全国之力而打赢日本,却放任政府
内斗。是因为制度的局限性还是慈禧光绪的卖国和无能?我倾向于是制度的落后,但是
当时是康熙一样的雄主也必定输给日本嘛?只有立宪才能战胜日本?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7-03/1618788354.html
清政府内部勾心斗角,为防范李鸿章坐大,清政府宁愿养着八旗和绿营,也要坚决遏制
北洋舰队和北洋陆军的发展。
而帝党、后党、湘党、淮党挟国家利益而争权,把集团利益置于国家安危之上。在
光绪皇帝师傅翁同龢等一批权贵眼中,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削弱李鸿章,就
要削弱这支舰队。翁同龢在和平时期异常坚定地克扣、停发海军经费。如此行事,既有
多年翁同龢与李鸿章深结的宿怨,更来自满族中央权贵对汉族封疆大吏的排斥。面对海
防建设,反对之声从未停息,看笑话的心理普遍存在。例如甲午战争爆发前三年,刘步
蟾已发现北洋水师战斗力远不如日本,向李鸿章疾呼“添船换炮”。而朝野人士皆不以
为然,但主管户部的翁同龢置若罔闻,决定海军经费停拨两年。
在当时的中国,除了北洋水师之外,还有两江总督...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2324 | 29 文中也提到,“早在黄海海战之前,光绪就谕令南洋水师北上驰援,但时任两江总督张
之洞出于
保存实力等原因,以各种理由托辞推诿,最终使得南洋水师未能参与甲午之战。”
光绪究竟有多大作用? |
|
r**********g 发帖数: 22734 | 30 猪哥亮接盘的时候荆州已经让二哥给丢了,你让他怎么办?打三国十一都知道,从汉中
走上庸驰援襄阳,从宛城来多少死多少。吴孟达把上庸也整没了,猪哥亮也是没办法。 |
|
b**********7 发帖数: 814 | 31 “战神”一词由来已久,主要指古代历史或神话故事中掌管军事战争的英雄人物。后来
泛指在战场上嗜杀且勇猛顽强的将军。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杀戮和鲜血;他们的名气是
用累累白骨堆积而成。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位将军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战神”,比如:白起、项羽、霍去病、吕
布、关羽等。他们是后人公认的“战神”,可他们与本文所讲的这位将军却相差甚远。
陈庆之,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资治通鉴》、《梁书》、《魏书》《南史》都
记载了陈庆之的事迹。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解放后日理万机的国事操劳中,对正史
《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
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陈庆之出身庶族读书人的儿子。两晋南北朝时期,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
(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相当严格,庶族不太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
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因此从青少年至中年都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
过。但他有胆略,善筹谋。在42岁那年获得了领兵作战的机会,从此迈向了大器晚成的
人生巅峰。
525年,陈庆之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萧综... 阅读全帖 |
|
j*y 发帖数: 320 | 32 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
华阳范圭撰
公讳可存字嗣长,府州之折也。惟折氏远有世序,茅土相绍,垂三百年,代不乏贤豪。
公为人刚直不挠,倜傥有大节,尝慨然起功名之念,耻骄矜而羞富贵,笃学喜士,敏于
为政,名重缙绅间,果公家一代之奇才也。曾 祖简州团练使赠崇信军节度使讳惟忠;
曾祖妣刘氏,彭城郡夫人。祖果州团练使赠太尉讳继闵;祖妣刘氏,云 安郡夫人;慕
容氏,齐安郡夫人;郭氏,咸安郡夫人。考秦州观察使赠少师讳克行,谥曰武恭;妣王
氏,秦国 夫人。
公以武恭荫补,入仕为右班殿直,俄迁左侍禁,官制行,改忠训郎,充经略 司准备差
使。公之仲兄,今节制承宣公也,时为统制官,辟公主管机宜文字。夏人女崖来扰我边
,西陲不宁者十有五年。女崖,酋之桀黠者,伺吾虚实,洞察无遗,边民苦之。朝廷立
赏御逐,统制命公率所部捕之,众不满百。公设厅奇谋,以伏兵生获女崖,遂奠西土功
。奏迁秉议郎, 閤门祗侯,升第四副将。
宣和初元,王师伐夏,公有斩获绩,升 閤门宣赞舍人。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
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
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57 | 33 据资料记载,九一八事变前夕,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2师团为缩编部
队,每步兵联队缺1个步兵大队,每大队缺1个步兵中队,全师团约1.04万人;6个独立
守备大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每中队160人,共约4000余人;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
炮兵大队等),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
当时在东北的正规军40万人(保守估计)。而且在装备、火力、训练等各个方面都不逊
于关东军,当时的关东军甚至在轻武器方面都不曾装备“捷克轻机枪”这样的高技术含
量武器。
另据资料记载,“9.18”时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军力对比为北大营8000人vs关东军3000
人,奉天省内军力对比大约为东北军6-9万vs关东军1万多人,同时直隶、热河及山海关
一带有东北军主力25万可迅速驰援。
通过东北驻军和小日本的各种力量对比,东北军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装备上不处下风。
问题的关键还是东北军战前准备不足,而日本一直都在准备。日本侵略开始后,东北军
处于仓促应战的不利态势。当然,东北军还受制于不抵抗的命令。
如果战前积极准备,如果不下不抵抗的命令,就抱着一种死磕的精神跟小日本血拼到...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4 | 34 战神”一词由来已久,主要指古代历史或神话故事中掌管军事战争的英雄人物。后来泛
指在战场上嗜杀且勇猛顽强的将军。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杀戮和鲜血;他们的名气是用
累累白骨堆积而成。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位将军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战神”,比如:白起、项羽、霍去病、吕
布、关羽等。他们是后人公认的“战神”,可他们与本文所讲的这位将军却相差甚远。
陈庆之,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资治通鉴》、《梁书》、《魏书》《南史》都
记载了陈庆之的事迹。毛泽东对正史《陈庆之传》一读再读,对传内许多处又圈又点,
划满着重线,并充满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泽东读史》)。
陈庆之出身庶族读书人的儿子。两晋南北朝时期,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
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相当严格,庶族不太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
的武艺很差:“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因此从青少年至中年都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
。但他有胆略,善筹谋。在42岁那年获得了领兵作战的机会,从此迈向了大器晚成的人
生巅峰。
525年,陈庆之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派宗亲
元延明、元领兵二万进犯徐州... 阅读全帖 |
|
q*****k 发帖数: 586 | 35 10、岳家军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岳家军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承认的。
今人对岳家军和蒙古军谁弱谁强的问题还有颇多争论,但我宁愿投岳家军一票。因为蒙古军面对已经衰亡的金军,仍然不能速战胜之,常常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打的举步维艰。而岳家军面对鼎盛时期的金军,即使是兵力劣势,依然能战而胜之,战斗力之强大由此可见。更为重要的是,蒙古军是一群强盗,岳家军是一支为保卫家园而战的正义之师。以正义对邪恶,蒙古军又怎能不败,若成吉思汗早生百年,相信蒙古民歌里也会悲哀的歌唱: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9、卫青霍去病大汉铁军
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 阅读全帖 |
|
n********k 发帖数: 216 | 36 说起卢沟桥事变,人们往往会对一个问题不大明白:日本军队不是呆在东北吗?1937年
卢沟桥事变的时候,华北并没有沦陷,宛平卢沟桥一带怎么会有日本鬼子呢?他们是从
哪里来的?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辛丑条约》说起。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诸列强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条约》。列强通过该条约,不仅向清政府勒索4.5
亿两白银,还附加了许多苛刻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外国军队可以驻扎于北京和从北京
到山海关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实际上,早在《辛丑条约》签订前的4个月,日本政府
就以“护侨”、“护路”为名,宣布成立“清国驻屯军”(1912年改为“中国驻屯军”
),任命大岛久直中将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营分别设于海光寺
和北京东交民巷,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
在侵华的日本军队当中,最有名的当属“关东军”了。但与“中国驻屯军”相比
,“关东军”只是个“小字辈”而已。它成立于1919年,比“中国驻屯军”整整晚了18
年。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正是驻丰台的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团)第3大
队(营)。而当时,日本的... 阅读全帖 |
|
d*b 发帖数: 4184 | 37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餘部
与日军隔岸对峙。日军在怒江西岸及滇缅公路旁的松山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中国
方面远征军与陆续赶来的援军则整编为中国远征军下辖第十一和第十二集团军共计16万
人,并且接收了少量美式装备,當中大部分军官亦接受了美軍的训练。
1944年为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中国驻印军(X部队)开始从印度反攻缅甸,按照史迪
威的计划为配合驻印军行动,中国远征军(Y部队)分左右翼渡過怒江佔領腾冲、龙陵
、松山。
松山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
“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
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而且掌握著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
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交通运
输困难,反攻龙陵、腾冲,就会得而复失”。所以说,松山战役是滇西战役中关键性的
战役,松山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1943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连遭失利之后,松山就已被日軍作为支撑滇西和缅甸日军
防卫体系的重要...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101 | 38 本文作者为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协会会员张嵚。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汉唐是两个公认武功强盛的王朝,比起汉朝横扫匈奴的威武,
大唐战无不胜的风光,大明军队,在史料的纪录中,貌似是相对低调的。事实上,低调
只是表面现象,低调的明军,是一支威武之师,光荣之师。对比明军的发展历程,这绝
不是溢美之词。
明军开国的起点是非常高的,甚至说对比之前其他历代封建王朝,明军在大明开国战争
中所遭遇到的对手,是极其强大的。他所战胜的,是在中世纪曾横扫欧亚的世界最强骑
兵——元朝蒙古骑兵。
而且它还完成了两个奇迹:第一,他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支以农民起义军的
身份脱胎而来,最终完成改朝换代大业的军队。第二,他完成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件
空前的壮举,第一次以由南向北的形式北伐成功,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大业。这两件事,
更是绝对的高难度动作。
完成这样一个高难度动作的明军,也并非先天就这样强大,相反也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
上默默积累实力,最终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破茧而出,啸傲四海。
1、曾经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
朱元璋如何打造铁血明军:从乌合之众到铁血雄师发生了什么?元末天下大乱,四方起
义四起,按照评...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74 | 39 本文作者为我们爱历史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
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二十一岁的皇太孙朱允文即位,次年改元建文
,这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
这位皇帝少年执政,在位四年,被四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闹出了长达三年的“靖难之
役”,最终兵败丢皇位,从此下落不明。在明朝十七位帝王中,属于命运悲惨的一个。
但在《明史》等官方史书中,对这位失败的帝王,评价却极其高,《明史》说他“天资
仁厚”“亲贤好学”,也就是说是个品格厚道,任用贤臣,且刻苦学习的好皇帝。更认
为他在位期间,革除了诸多朱元璋时代的弊政,深得天下人心。
而细看他登基后做的事情,这样的评价,也确实有道理,他治国的最大成就,就是“建
文新政”,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先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赦免朱元璋执政时期,
各类案件的受株连官员,平反其中的无辜人员。同时一改朱元璋时代重武轻文的政治习
惯,大力卓拔文臣,走“文治”的路线。六部尚书的官职,也从原先的二品提拔到一品
,他所建立的执政团队,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臣子,更是后来明朝内阁制度的雏
形。同时还大力修订《大明律》,删除其中诸多苛刻条令,全国范围内大规模...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Frankfurt (Frankfurt),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联日反华的详细原始史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7 06:18:10 2015, 美东)
一句话简介,
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在抗战期间是三国志,
共产党和日本人矛盾不小,也有冲突
但总体上以共产党日本人联合,打击国民党为主,
-----------------------------------------------
芦笛
《中共“抗战”的真实过程》
抗战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杂乱战争”,日军自始至终没有统一的战略计划,却由各部
随机因应、胡乱攻击。因此,它从未形成整齐划一的阵线,战线犬牙交错,类似围棋。
所谓“敌后”不但有共军,更有大量的国军甚至国军的重兵集团。共军扩张到一定程度
,就必然要与国军发生冲突,而他们就是共军在此期的主要作战对象。用毛的话来说就
是:“只要我们要发展就还会有磨擦,休战也不过是暂时的。”[1] “如妨碍我发展,
须坚决消灭之。” [2] “反磨擦斗争必须与扩大巩固根据地、扩... 阅读全帖 |
|
m****i 发帖数: 106 | 41 中国第一女神相
在秦末汉初的时候,有个名叫许负的女子,十分善于相面,据说许负还因善于相面被汉
高祖刘邦封为鸣雌亭候。汉朝初年有两个很有名的人物,一个叫周亚夫,另一个叫邓通
,许负给这两个人都想过面,预测了两人的一生,后来两人的人生经历竟然与许负的预
测完全一样。
为汉朝名将周亚夫相面,贵为丞相,最终饿死
周亚夫是汉朝名将周勃的儿子,早年在做河内(今河南沁阳)郡守的时候,曾请许负来
为自己相面。许负说,周亚夫3年后会被封侯,封侯8年后会胜任丞相,掌握国家大权,
位尊权重,在众大臣中将首屈一指,但是再过9年会因饥饿死。
周亚夫听后大笑说:“我的哥哥已经承袭了父亲的侯爵,如若我哥哥去世,也是由我哥
哥的儿子承袭爵位,我周亚夫怎说得上封侯呢?再说若我已显贵到如你所说的那样,贵
为丞相,怎么又会被饿死呢?”
许负指着周亚夫的嘴说:“你嘴边有条竖线,纹理入口,这就是饿死之相。”周亚夫听
后始终不相信。
为皇帝身边的红人邓通相面,富甲天下,最终依然会饿死
许负还曾为邓通相面。邓通和汉文帝是好基友的关系,邓通一直想方设法献媚汉文帝,
汉文帝对邓通十分宠爱,命令许负为邓通相面。
看过邓通的面相后许负说:...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42 中俄日本海军演,原来背负着鲜为人知的历史(图)
2013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在日本海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事情挺简单,仔细看看涉
及的历史,嘿嘿,一串一串的。
(一) 日本海
这次军演的地点是日本海。所谓“日本海”,当然不是日本的主权领海,否则中俄也不
可能跑那儿搞军演。只不过,中国海军在一个叫日本海的地方舞刀弄枪,非常适合广大
爱国军迷们展开无限遐想。
地理上,日本海是亚洲大陆和日本列岛之间的海域,北临俄罗斯,西临朝鲜半岛,东南
临日本列岛和库页岛,面积约97.8万平方公里(面积对比:东三省80万,日本40万,朝
鲜半岛20万,江苏10万)。
政区上,日本海被俄罗斯、日本和朝韩包围。由于俄罗斯和朝鲜在陆地上的接壤,中国
在日本海没有任何出海口。
但历史上不是这样的。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之前,别说海参崴,连库页岛都他娘的是大
清的。俄国佬在日本海才没有入海口,这次搞演习的彼得大帝湾,可以改成康熙大帝湾。
(二) 对马海峡海战
参加这次军演的两支海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历史上都只打过一仗,都惨败给同一个
敌人。这次来日本海,是特地跑到宿敌家门口炫耀武力。
咱的甲午海战就别提了。俄国海军...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43 提醒一点,张献忠是顺治3年死的,你说满清灭(其实是驱赶,因为李定国等人跑到云
南,湖北山区去了)西军是顺治16年,这期间打了十几年的仗。
张献忠是一开局就突然死了,在没有了领袖,西军还能坚持这么久。另外其实四川是乱
战,也就是明军也在内,也在抗清。
简单的逻辑:如果四川被张献忠屠杀得差不多了,哪里还有那么大的劲头抗清?
另外,张献忠从未能占领全部四川,实际上他占领的地盘连之前造反的奢崇明占领的地
盘都不如,老张只是名身大,笑。
很多地盘一直在明军手里,比如秦良玉等人。所以张献忠就算屠,也只能屠半个四川。
我认为四川人口的减少是三次乱战的结果。主要是最后一次:长期抗清的结果。类似宋
末元初,长期抗蒙的结果。
最后,四川在明末清初其实有三次大战。张献忠入蜀只是一次,而且战斗不多,不是最
激烈的一次。大家似乎除了张献忠之乱就不知道别的了。
随便拷贝一下百度资料:
第一次:奢安之乱。贵州土司造反。
天启二年(1622年),奢崇明占领重庆以后,又包围成都,巡抚朱燮元传令秦良玉前去
征讨。秦良玉率军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将奢崇明击败,解了成都之围。奢崇明败
走后,秦良玉率领秦民屏等攻克二郎关、佛...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今天是同治犭回乱154周年,汉人依然愚昧懦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1 13:02:16 2016, 美东)
鲜为人知的陕西同治回乱
杜君立
在西方炮火和南方农民战争的双重折磨中,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
”皇帝咸丰在他31岁时死去。中国从此成为一个女人的中国,慈禧以她从戏台上学来的
阴谋和智慧,竟然统治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甚至创造了一个号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
次回光返照”的“同光中兴”。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同光中兴说白了,就是在政治体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经济
体制改革。这种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同一个身体巨大的婴儿,貌似成人,实则心智未
开。被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的这场畸形改革,在一场牛逼哄哄的海战后彻底丢掉了“皇帝
新装”,吁请改革的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流氓的专制和专制的流氓带来了中国彻底的崩
溃,北京沦陷,伟大领袖慈禧如丧家之犬,逃亡陕西关中……帝国无可挽回地走向它的
末日。
同治之前,席卷整个南方的、长达12年...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初,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率两只太平楼船沿京杭大运
河顺流南下,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大旗上又
有一面小旗,中绘一个太阳,内有一只三足乌。安德海在船上挂出三足乌旗,无异于公
然宣告:为慈禧太后办差。楼船的两旁插有若干龙凤旗帜,随风飘扬;楼船上仪卫煊赫
,且有女乐成队,品竹调丝,所经之处,两岸观者如堵。
飞扬跋扈的安德海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沿途一些趋炎附势的地方官不但不敢告发
,还争先恐后地逢迎巴结,使得他更加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七月二十日,楼船进入山
东德州境内,次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为自己做寿,带领众人向所带龙衣罗拜,引得民
间议论纷纷,轰动德州城,也惊动了山东巡抚丁宝桢。刚直不阿的丁宝桢迅速命东昌府
知府与济宁州知州等沿途府州县将安德海等“一体截拿在案,解省由其亲审”。同时于
七月二十九日将此事以四百里奏折火速上呈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
无视祖制,公然出京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
。咸丰年间曾先后任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后任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同治七年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提起空城计,我们自然会想起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的第九五回,在诸葛亮第一次北
伐时,由于马谡失守街亭,司马懿率十万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正在城中,可无兵可以
御敌,怎么办呢?诸葛亮并没有丝毫慌张,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坐在城楼上,抚
琴唱曲。司马懿率大兵来到城门前,见诸葛亮竟然在城楼上弹琴,以为诸葛亮设下伏兵
,于是,引后退去,诸葛亮终于化险为夷。当然,诸葛亮这曲空城计为罗贯中妙笔生花
,是为了烘托诸葛亮而虚构的。
其实,空城计是用兵将帅常用的用兵之术,精明的统帅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往往
会采用这种方法骗过对方。虽然《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演绎的空城计为虚构,但在三国
的真实历史中,在天下群雄纷争的混战中,空城计其实经常在上演,即使是诸葛亮,他
也事实上成功演绎过空城计,丝毫不逊色于罗贯中的虚构,而且,在三国的历史中,最
成功、最著名的空城计应该有三场,其中就包括诸葛亮演绎的一场真实空城计。
第一场,文聘大演空城计,吓退孙权五万大军。文聘,本是刘表手下的高级将领,而且
是水军高级将领,对刘表十分忠心,然而,刘表死后,曹操南征,继任者刘琮投降曹操
,文聘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跟着投降,虽然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3月25日,满口湘音、身穿粗呢制服的毛泽东住进了紫禁城。林彪——这个从林家大走
出来的山村小主人也成了开国元勋之一。目睹北平的一切,林彪心中感慨万分。如果林
育南不把他送进浚新小学,如果林育英没鼓励他报考黄埔军校……他不可能有现在的地
位。
历史正如光阴,不可挽留,也不可逆转。在人生的履历上没有“如果”的立足之地。
林彪以胜利者的姿态下榻北京饭店。他有理由自豪。在全军所有野战部队中,四野
人数最多,装备最好,实力最强,林彪的年龄也较其他野战军司令员为轻。林彪为此十
分得意,他借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常对人说:“这就叫‘四美具,二难并
’。再难、再美、再巧的事也碰到一起来了。”
可是,有一段时间内,林彪却显得心情抑郁,浓眉不展。一天,林彪突然串到聂荣
臻住所来聊天。这使聂荣臻有些意外。林彪个人生活圈子很小,这与他内向拘谨呆板的
性格有关。他从不到同僚家串门,从不到部下家作客,从不探视病人。这是他有名的“
三不”习惯。
聂荣臻估计林彪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果然,没说几句话,林彪就直接了当地说
:“我想请你当四野政委。”
聂荣臻愕然。他不解地问:“怎么?四野不是有罗荣桓吗?”聂荣臻见...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8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3435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信区: USANews
标 题: Re: 百年后引起骚乱的罗伯特·李将军到底是什么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5 11:12:51 2017, 美东)
内战原因都错了,史诗出入很大。
1. 由于意见分歧不,南方十三州依法行使独立的权利。
2. 南卡在独立过程中,提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允许外国驻军,即驱逐驻扎在南卡的
联邦军队。由此引发冲突。
3. 林肯调动十三万大军要讨伐南卡,请李将军出任司令被拒绝。 为阻止内战爆发,李
将军威胁将为家乡而战。
4. 北方军队进入南方,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引起公愤,南方各州成立联盟支持南卡。
李将军回到家乡招兵买马组织军队。
5. 李将军带领刚刚招募来不及训练的六万农民杀得十三万北军丢盔弃甲,一溃千里。
6. 北军兵败南卡,一路溃逃, 李将军光复反方各州以后,挥师北进,杀入北方,横扫
数州。
7. 因为孤军深入,后缘不继,李将军在宾州的该踢死堡受挫,被迫撤退。北方各路兵
马会师,无一人敢追杀。
8. 李将军退守... 阅读全帖 |
|
v********1 发帖数: 319 | 50 1643年11月孙传庭败亡之前,崇祯和李闯在华北还处于对峙局面,胜负难分。然后李闯
进军北京,在山西宁武受到抵抗激烈,伤亡惨重。1644年4月初,李闯破宣府和大同,
逼近北京。崇祯才调吴三桂入京,并尽弃关外。4月25日,李闯破北京。整个局势看似
急转直下,但崇祯似乎并未慌张。他自信的底牌就是寄望于300公里外的关宁军可以随
时驰援。所以,崇祯不迁都或者迁太子,是因为对局势还抱有一定希望,只可惜坏在吴
三桂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