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黄侃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
f****o
发帖数: 8105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因曾祖而蒙羞的英雄——秦钜(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8 23:19:42 2016, 美东)
http://img.secretchina.com/dat/thumbnails/21/2015/02/11/20150211074729515_small.jp
秦桧,王氏夫妇跪像。(网络图片)
一个人一辈子,到头来总要给子孙留下点什么,有时留下的并不是高官厚禄、家财万贯
,只要有一片阴凉,就能让后人受益无穷了。只是千万不要给子孙留下千古骂名,那样
不但自己遗臭万年,连子孙都跟着抬不起头来,甚至连他们自己的一世英名也因父辈祖
辈造的孽而失去光华。
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二月,金兵进犯蕲州(今湖北蕲春)。秦钜和知州李诚之率
领3000将士与入侵者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的秦钜拒绝了士兵们劝他带领家
人离开的好意,拉住一双儿女毅然跳入城下熊熊燃烧的烈火,另外四个家人也跟着跳了
下去。场面异常壮烈。
秦钜死后...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谁在残酷打压年轻学者:中国现代学术五代人之真实描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3 23:11:25 2016, 美东)
中华好学者
微信号
zhonghuahaoxuezhe
功能介绍
本订阅号倡导学术“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定期向您推荐优秀的中国学者及其有
代表性的文章。
摘要
第五代和第四代一样,和前三代学者有本质的区别。不仅学问低劣,而且为人也与前三
代学者完全不同。在气质上,他们完全没有所谓的书生气,当然也就没有随之而来天真
和单纯。这两代学者,有的是江湖气十足。他们惯于见风使舵,精于判断形势,尤其精
通人性,深谙表演。三十年来,他们虽然知识结构陈旧,始终炒作三十年前的话题,但
他们善于包装,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姿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不断引领潮流
,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定期聚会,谈的都是江湖上杀人放火的勾当。他们把学界变
成了江湖,他们就是老大。
中国现代学术五代人或当今学术界现状之真实描绘
作者| 邓...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施爱东:学术行业生态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 18:14:07 2017, 美东)
在大多数人眼中,学术圈曾经是一片“圣洁的土地”,这里的人“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不知从何时起,公众对于学术圈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人和圈外的人一样,有
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
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叫卖与吆喝。学术圈再也不是一方
净土,嘈杂如同菜市场。
如果说外界对学术圈的评价还有些隔岸观火看不真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的施爱东则用一篇正规学术论文回应了外界的看法。学术圈确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
充满了利益相争和同行相轻。同时他还总结到,许多貌似不良的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
术生态必然会滋生出来的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
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
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4
所以黄侃说过‘五十岁前不著述’嘛。公知基本上就是逗弄老百姓玩的,葛兆光,葛剑
雄,朱维铮,姜义华什么的那是多少能参与政府决策的人,别称‘军机处行走’。话说
,你文中提到的复旦这几个人我估计应该内在矛盾不少,就是你要能把葛兆光,朱维铮
,姜义华凑一桌上吃饭都不容易,我觉着挺逗的就是许纪霖能鸣谢姜义华,然后又能在
cruise上跟朱维铮 朱学勤一块玩,这个圈子确实很复杂...当然你是复旦的,复旦内部
人事关系你肯定比我了然。
说到张灏,余英时等几位大家,肯定是看完书然后对人才感兴趣,就跟小时候看童话大
王想见郑渊洁,听完《范特西》想看周杰伦一样。最近开始看些宋明理学的东西,这个
肯定是永不落伍的一个话题,然后同样的东西,看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还是挺有
意思的事情。
S***e
发帖数: 2072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离婚时代---平等打败婚姻
how about 黄侃?

首。
w***s
发帖数: 7132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boycott (hah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课本上那些课文的作者 他们都自杀了(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10 17:26:14 2011, 美东)
课本上那些课文的作者 他们都自杀了(图)
储安平因所谓“党天下”言论被定为“右派”,文革中再次成为造反派折磨的对象。
1968年8月投河自尽。(网络图片)
这些中国的脊梁都自杀了。
邓拓
1912年生,福建闽侯人。1930年入党。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人民日报》总编
辑和社长等职。1966年5月因“三家村”冤案受迫害,5月16日,戚本禹发表文章公开点
名批判邓拓,称邓拓“是一个叛徒”;5月17日晚,邓写下《致北京市委的一封信》和
《与妻诀别书》后,于5月18日自缢身亡,成为在那段非常的岁月里,第一个以死抗争
的殉道者。
老舍
生于1899年。北京人,满族。着名小说家、剧作家。抗战期间曾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
敌协会工作。解放后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代表作
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7
摘要:如果我们把学术研究还原为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那么,学者们学术生活中惯
行的学术行为,也就可以视为一种“行业民俗”。通过对中国现代学术生态的民俗志书
写,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研究的行业民俗与其他社会职业的行业民俗并没有本质差别,
在学术界,一样有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反抗与革命
,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
叫卖与吆喝。通过对普通学者行业民俗的功能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貌似不良的
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术生态滋生出来的必然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
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
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的弱势群体。
关键词:学术史 学术生态 学科危机 学术革命 行业民俗
传统学术史多为思想史、发展史或者编年史。能够进入学术史的只是极少数对学
术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知名学者,而与他们同时的绝大多数普通学者,都被排斥在学术史
的大门之外。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把学术研究看作一种特殊的行业类别,就会发
现,作为“学术工匠”的普通学者,他们所处的学...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bssd] 蒋公的面子观后-感怀
严重剧透版
没看还打算去看又不爱被剧透的请止步
十年骑马上京华,银烛歌楼人似花。今日江头黄篾舫,满天风雨听琵琶。
-胡小石
据说胡小石先生就是戏中夏小山的原型。原型与否其实并不重要,这首诗实在切题的很
,在戏中出现有点睛的意思。听琵琶者,琵琶弹词也,夏小山在戏中及戏尾两次吟唱的
长生殿弹词一枝花的起首一句:
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
据说是演员自己唱的?在我这个戏盲听来唱的很有味道。乱离,是史书上千年前的丧乱
,是戏中抗战时期的流离,也是戏里另外一个时空,文革时期的荒唐与混乱。这戏中人
的诗与古曲混为一体,又丰富了剧情的历史纵深。
两个多小时的戏,大部分是三位男主角的对话,唯一女角时太太戏份极少,虽说不可缺
却有点意外愕然的感觉。三位当时中大教授的对话撑起整出戏,却并不觉得枯燥乏味,
时间几乎不觉得就过去了。这自然要归功于编剧,才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文字好,功课
足,下了大功夫研究民国中大史料,剧本台词有内容也有趣味,张弛有致,随手拈来的
一些历史故实,添了不少亲切感,如提到胡适之,梁启超,罗家伦等人轶事,讥笑某北
大毕业生号称通读皇清经解的笑话;是当时北大南高,学衡派与新文...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9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西游记]读汉书西域传
拜两位偶像张骞和丽狼
民国初、满清末还有位南通的张骞,也是牛人

赞美赞美
黄侃50岁钱不著述,结果猝死,虽然教人扼腕,也提醒我,虽然无能做不了研究,只有
自适自娱,也不好放肆
lol
你差不多了,不做研究的话,应该快够上季刚标准了```
话说,最近我好喜欢“刚”这个字,一直朝喜欢刚猛滴人 :D
刚好奇,google了一下,陶侃字士行,觉得不如季刚lol
赞强力!
夏人这个大宗族观念真是很有意思,,,东晋南渡也是,,,这么大规模精英迁移,全
球历史也罕见吧,,,居然能搬迁成。。。话说第一次读世说开篇就被邓攸道中弃子震
撼了,当时就跪了
西方皈依基督后自然是夫妇第一重要关系,babies也都是gift given by god;其实中
土君臣父子根基也是男女夫妇,不知道差别后来怎么搞滴,不知道基督前什么光景
赞美,张骞的经历这比在朝堂上战战兢兢爽多啦lol 不枉一生呀
赞大同,自相晓知也```我吴虽然春秋以后就累弱,被揍的略凄凉;又各地(音声)
不通,其实也勉强算大同之国呀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及以北应该真是不错```还有竹子,赞美!
竹子好像到唐朝还有,,,后来最北也只能长江以南了
怒赞...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10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推荐:中国成语大会
上网一查,看见这个: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145320-1.shtml
今晚见有人翻读木叶帖,是谈金克木“书读完了”的,此帖后又见有一跟帖:
作者:霍乱 回复日期:2006-3-28 17:07:14
敢说把中国书读完了的人可不多, 不过仔细想想中国典籍的数量, 似乎还真是
可以读完的. 一部四库全书, 字数不过十亿, 如果日夜苦读, 再不求甚解, 15年之内就
可读完.典籍的数量, 似乎还真是可以读完的. 一部四库全书, 字数不过十亿, 如果日
夜苦读, 再不求甚解, 15年之内就可读完.
这个,更有些意思了。
不计较金文之末世感怀,本帖只正面谈,关于读书速度;关于人一生能读几本书;
关于书,或者说想读之书,一生是否真的能读完?
我这一阵望着鄙斋环室书籍,待读之重点书籍太多,又苦于读书速度太慢,正纠结
于此。想想自己也不容易了,每天上班拿易读的文学类书偷闲过眼;不上班看中西典籍
;吃饭时浏览报纸;更因为上网浪费读书时间,纠结过N次。是不是有强迫症了呢?每
次曾订的努力控制上网混论坛的时间一破戒,都要下去反省一下。写狗屁读后感文章也
是,一想...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11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是谁在误读仓央嘉措?(转载)
不负如来不负卿”并非是仓央嘉措的诗
(2008-07-07 10:57:30)
转载▼
标签:
不负如来不负卿
文化
分类: 泊堂随笔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诗名气很大,完整版是“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在南怀瑾的《习禅录影》
,王芸孙的《诗艺丛谈》 中都曾提及,前些年又被鬼才导演刘镇伟用到了娱乐片《情
癫大圣》里,更一时广为流传。一部分细心的人会去关注它的出处,在网上一查:其作
者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但这种说法存在问题: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仓央嘉错情歌是藏文写作的,我们看到的都是译文。
其次,译文有很多种,有的相对专业,有的则非常自我。
其实仓央嘉错情歌中有名气还有一首,就是“从东边的山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少女
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的显现(于道泉译)”。这一首几经润色,成为了歌手谭晶的成
名作, 2006年,她将这首情歌唱响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看这两首情歌的翻译,一首是毫无雕饰的白话,它来自于道泉先生1930年的翻译,这版
翻译开创了仓央嘉措情歌翻译的先河,可以说是汉译仓央加措情歌的蓝本。于先...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9
12
来自主题: Arts版 - 你欣賞麼?
下面长篇累牍,针对"老陈的'中国还有个文化给忘了。'"(恕不全文引用),首先我揣
测他讲这话和他无知有关,不过一来是揣测,二来想必他自有他的语境和他针砭的对象
自然有合理处,三来无知发言是人之常情,所以倒不想驳斥他。乱入这楼是出于他这话
忽略了很多有才华人的卓越努力,这些人不如陈在大中间知名,但他们杰出的努力需要
被承认,被认识。
关于大陆简体字:汉字简化原则和早期汉字自然演化(甲骨、金文、篆、隶、楷)很多
一致--趋于简化,标准化(比如同一个部首,小部件替换写法不一的文字)等。有龙虫
并雕的前辈花力气做过有效深入的工作,比如王力。此外,除因循汉字自然演化的成熟
定势外,稍晚的行、草书字形也是简化字的来源。顺便一提,日本借用汉字和行、草书
关系甚密。
至于49年后中国文化,单就我关心的所谓上层学术,所谓模糊不清的“汉学”而言,西
方学界流行认为中国49年后学术水平大大退步。49年后这么多起起伏伏,不可一概而
论。一些工作,无论技术、见识都凌驾于民国人之上。两个例子:
(1)音韵学。音韵是小学训诂重要部分,民国奇人黄侃(以及他的前辈们清人戴震王
念孙等)很有建树。但是古人因时代技术所限,...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民国大师:他若排第二 没人敢居第一
1929年,上海《时报》做了一个《文坛点将录》,模仿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形式,给
当时的文化界大腕们做个一个大排名,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章太炎。“排名”这个东西
,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先谁后往往没有一个完全明确的标准,但如果把章太炎
排在第二,还真没几个人敢心安理得地排第一。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场面:
1932年,章太炎在北大开了一次学术讲座,因为他说的是杭州方言,学生们都听不
懂,就由刘半农给他当翻译,再由钱玄同给他往黑板上写,在旁边恭恭敬敬地伺候着的
,还有汪东、朱希祖、沈兼士、马幼渔等人。
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师级人物,却心甘情愿地为章太炎鞍前马后,
因为他们都是章太炎的弟子。除了上面这几位,章太炎的弟子还有黄侃、刘文典、鲁迅
、周作人、许寿裳、吴承仕……天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然而,就是这样一
位桃李满天下的文坛大宗师,却像传说中的张三丰一样,不通世故,疯疯癫癫,弄出了
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趣闻轶事。
首先是记性不好。章太炎虽然对学问上的事过目不忘,但在生活中却没这么好的记
性,尤其是记不住路,有时候连回家的路都忘了。
有一次,章太炎去找孙中山商量大事。孙中山...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1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喜欢哪种人
陈平原编过一本<当年游侠人>,写的都是文人,其中书名点的就是黄侃,也就是'流氓'文
怀沙事件中人们提到的文人可以色但不可以贱的正面典型
据说中国文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侠气
T*****n
发帖数: 2456
15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谢泳:论中国知识分子
1.常遇到一些朋友,问我最近有什么好文章,我总是这样回答:好文章都在网上。
2.一般说来,凡是批评的声音,最后证明总是对的。
3.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被查封过的报纸不是好报纸!
4.过去学美国历史,曾记住林肯说过的一句话:"让民众了解事实,国家定会安然无恙
。"这句话后来成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句名言,因为在美国人的理念中,民众有知情权。
5.宣传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很厉害的,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这可说是对宣传的最好解
释。
6.这一百年间,谁最爱这个国家?谁最关心这个国家?谁最能替老百姓说话?谁比较最
能不计自己一时的利害得失而为国家的命运着想?我想了想,还是知识分子。
7.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一个时代政治宽容的主要标志,在这方面,大陆这五十年实在是
乏善可陈。
8.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作家不是自由写作的群体,而是权力控制下的宣传力量。
9.对于多数知识分子来说,对于新时代的政治要求,没有表现出普遍的抵抗性,可能是
他们后来悲剧命运的开始。
10.不信任知识分子,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基本特点。中国在五十年代顺利走上苏联道路
,就是因为听不进知识分子的意见。
11.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政...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6
来自主题: NKU版 - zt 少年壮志,老去情怀
少年壮志,老去情怀
2015-11-20 04:04:05
大坐家
大坐家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首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如果年少时,没发几下狠,吹几次大牛,立几回壮志,没有信口雌黄,横行霸道,不顾
后果,动辄犯点二,还能自诩热血少年吗?
如果年老时,没有收敛心性,日趋平和,深沉稳健,不求超前,不耻落后,笑看世事,
冷眼沧桑,偶尔返老还童,甚至有人修炼得连容貌都变成清癯的道骨仙风或慈眉善目团
团圆圆的菩萨像,没有这些变化,还能点赞老成精了吗?
如果年老时,依然雷公电母脾气不改,易怒暴躁,事事争先,拼酒炫能,很可能是一种
病态,非肝区可忧,即更年期持久,该去看医生,药更不能停。否则,只能沦入寿则辱
的可悲境地。
少年和老年最大的心理区别,我以为是张扬与沉稳。少年进取,疯劲十足,不加遮掩,
追新追高;老年保守,瞻前顾后,世故含蓄,求中求平。
李斯年少时,从名师荀子,学高端政治帝王术,起步就不低。毕业告别老师,说出了建
功立业进入统治集团高层的抱负。理想实现了,但是晚年被构罪腰斩前,和儿子抱头痛
哭,后悔再也不能像布衣平民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故乡了。
梁启超十岁时对句,出口... 阅读全帖
sm
发帖数: 30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xile 讨论区 】
【 原文由 Camer 所发表 】
近代文人印象之三——章太炎
史杰鹏于2002-07-02
10:59:42发表在国故新知

依一般人看来,章太炎的文章是很缺乏文人气息的,你在里面找不到多愁善感,他不象他
的高足黄侃那样喜欢填词,甚至连近体诗也不作,偶尔写写古风,却也不是古诗十九首的
路子。虽古朴,却难以让人动情。可真合了他革命家的本色了。


说他是革命家,我总有点难以惬意。当然,我初次知道这个名字,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
他和康有为、梁启超和陈独秀排在一起。不过我对之没有感觉,即使在上了大学的很长一
段时间内也是如此。因为我彼时想,革命家大抵是绿林大学抢劫及绑票系毕业的,能写得
几个字已是很有文采了,哪里知道他们是一群那样可以眩人眼目的文化之星呢。


然而章太炎的文章还是缺乏他在现实中的真性情。也许是我对真性情的理解过分狭窄的缘
故吧,总之读他的文章,我不会如看王国维的诗文那样,低徊不已。当然,他并不缺乏激
情,一个可以在总统府前破口大骂的人,一个可以扪虱而谈的人,是不会缺乏激情的,只
是过于高远,如《
sm
发帖数: 30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xile 讨论区 】
【 原文由 Camer 所发表 】
近代文人印象之四——刘师培
史杰鹏于2002-07-02
11:05:08发表在国故新知

大约十年前罢,我还在念本科,某个晚上去拜访一位老师,他是学训诂学的,我随便问起
了刘师培,没想到,他的额头马上放起光来,本来他早有些疲累了。因为我们已聊了几个
小时。


刘师培固然是厉害罢,不过那老师当时吹的具体内容我几乎不记得,有印象的只两条:第
一,连牛逼的黄侃也拜他为师。第二,他有个极漂亮的老婆,可是后来背叛了他。当然,
后一条尤其清晰。


两年之后,我才切实自己接触到了刘师培。读到他的《中古文学史》,开头简直让我晕倒
:“物成而丽,交错发形;分动而明,刚柔判象。在物佥然,文亦由之。惟是捈欲通嫿,
紘埏实同。偶类齐音,中邦臻极。”读来好累,我大致明白他是什么路数了。他和章太炎
一样,喜用冷僻字。就说这“捈欲通嫿,紘埏实同”罢,“捈”就是“舒”,“嫿”就是
“嚯”,“紘埏实同”就是“八荒实同”——也正如“疾雷无暇掩聪”就是“迅雷不及掩
耳”,完全是故弄玄虚。可是学者说话,让别
l******g
发帖数: 59
19
来自主题: WHU版 - 武汉大学简介(1)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 19O2年更名为
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
校. 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武昌大学. 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
决定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台并,建立国正武昌中山大学. 1928年7月,国民政府
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命刘树杞、李四光、王星拱、周鲠生、麦焕
章、黄建中、曾昭安、任凯南组成筹备委员会,李四光为建筑设备委员长. 1932年春全
校师生迁入珞珈山新校舍。抗日战争期间, 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在艰苦条件下坚持
办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lO月迁回珞珈山。至1946年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
工、农、医6个学院,包括21个系和8个研究所。武汉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正以前已
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很高学术地位的著名大学。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相继担任校
长。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邓颖超、罗荣桓、郭沫若、李汉俊、伍修权、郭述申等
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竺可帧、邬保良、查谦、桂质廷、叶雅各、闻—多、黄侃、沈
j********b
发帖数: 565
20
清末民初乃至到其后的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虽然也曾“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
登台,有割据,有战乱,有复辟,有苦难,有日寇的入侵,有阴谋家、野心家、山大王
的各色表演,有比谁更流氓的政治角逐,但多难兴邦的历史逻辑对中国人也并不吝啬。
中华民族出现了自秦以降政治上最为松动的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一时
颇有些气象。
“历史的进步和倒退,一个首要的衡量指标,便是人文环境的自由与否”(李劼)判断
文人环境的自由与否,关键在,让不让他们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让不让他们成
为“思想和精神的探索者,真理和良知的传播者,进步和正义的坚守者,权力和邪恶的
囚禁者”和社会问题的预警者和啄木鸟,一句话,允许不允许文人论政,文章报国。文
化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百家争鸣只能出现在先秦,张择端描绘的《清明上河图》胜景
,与朝廷坚守不杀士大夫的底线不无关系。《苏报案》草草收场是因为王纲解纽,清朝
气数已尽。蔡元培能出任北大校长并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校训,毫无障碍地
贯彻落实下去,是因为已经到了被称为北洋政府的民国时代。
说到北洋政府时代,这真是一个被我们严重误读了的时代。我们按照教科书给这个...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