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黄土高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e
发帖数: 54598
1
曹魏主要是今天黄土高原,甘肃,河南,山东一带,安徽部分
蜀汉主要是四川盆地,包括重庆
东吴包括有两湖,尤其是湖北,所谓荆州,江苏和浙江,所谓江东一带
重点是这几个省份,好了,今天这几个省份难道不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今天如果两湖+江苏+浙江 vs 四川重庆 vs 河南+山东
你们说,哪个赢面大?
另外就是,江东其实并没有远离政治中心
离得不远,江苏过去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到河南这些腹地了
看这图,曹刘孙三家凑一块了,搞基呢?
m***n
发帖数: 12188
2
应该说,最纯正的汉藏语系的民族在印度东北邦。
那里也是汉藏语系的最早发源地,好比东欧乌克兰草原是印欧语系和雅利安人的发源地
一样。
冰河时代结束后的随着气候变暖,一波波人从那里出发,沿着青藏高原东侧向东北前进
。这些人经过四川盆地,向西北去黄土高原,还有的西进到了新疆南部(羌人)。后来
雅利安人第一次大爆发的时候,这些羌人又向东方逃来。引起推骨牌,也就是传说时代
的黄帝部落的东来。和罗马后期的向西的推骨牌类似。
印度东北邦,那里一直在闹独立。 但是三哥比较狠,比较之下,土共真是小白兔了。
z****e
发帖数: 54598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日本有两个特点 (转载)
福建广东,云南,东北什么也都不是中国固有领土
历史上汉族就是黄土高原那一带,然后慢慢扩张开来
只不过北方西部民族保留得比较多
像福建这种晓勇的省份,汉民族就把毛利人给杀光了
连台湾都杀得差不多了,今天福建几乎是汉族比例最高的省份
z*******3
发帖数: 13709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华帝国的历史分水岭在哪?
汉民族文化从黄土高原开始
长期跟长城以北的胡人作战
这么近的敌人没有同化或者消灭掉
指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难
估计日本朝鲜越南统一了再说吧
s******n
发帖数: 459
5
转帖自微信公众号 战争史
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
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
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
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
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
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
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
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
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
,就把我招去当兵了。
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军队
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他虽然比我年轻,
但他是老兵,他当兵的时候就在东海舰队,1982年硕士毕业以后就到军事科学院,而我
是一个新兵。他向我介绍,军事科学院是叶帅创建的,军事科学院...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506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收集的一些巨石阵的信息
石峁的城墙就是石头的,查了一下跟英国巨石阵年代差不多。黄河流域史前时代条件好
,黄土高原上当时都是树,不像英国人那么苦逼。
k******s
发帖数: 506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收集的一些巨石阵的信息
石峁的城墙就是石头的,查了一下跟英国巨石阵年代差不多。黄河流域史前时代条件好
,黄土高原上当时都是树,不像英国人那么苦逼。
v*******e
发帖数: 11604
8
没根据。说这些话的人以为古人和今人一样耕作,那么古人的田地就应该和今人的高产
田地一样,在温暖湿润的地方。事实是,古人搞农业的时候还没有铁器铜器,只有石头
木棍和火。他们耕作的地方最好是自己就不长高大乔木,天然open的地方。所以中东,
印度河,黄土高原那样的干旱半干旱地方才适合耕作。如果古代温暖湿润,那么他们就
长满了橡树等东西,种不了东西,没法成为文明的摇篮。
L***i
发帖数: 334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同与不同(zz)
他们的出身都属中间阶层
蒋介石出身于普通盐商,祖籍浙江奉化镇,地位不太高,财富也不是很多,在当时
也只是中等收入家庭。毛泽东的的家也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他的父亲辛劳了一世,
才把家业弄到了富农的程度,在当时的湖南韶山也算得上是中等收入的家庭。比较全国
状况而言,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出身状况颇为相似,都属于当时中国的中间阶层。这样的
出身,后来却都成为了最高领导人,这之间的地位有很大的差距。
他们都只是中等文化水平
除了出身之外,二人的教育背景也很相似。简单地说,他们两个人即使在当时条件
下,也都只是中等文化水平。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就有大批学生出国留学,国内也陆
续办起了一些大学,这些留学生和大学生构成了20世纪上半期的社会菁英的一个群体。
但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仅仅受过中等教育。
毛泽东是小学毕业后入了师专,毕业以后又去当小学教员。那个时候的师专,就相
当于现在的中专,即初高中水平。蒋介石名义上读过军校,其实也只是培训式的速成学
校。蒋后来的师爷们把蒋说成是日本士官生,结果台湾的李敖一考证,日本士官学校根
本就没有蒋的名字。蒋当年从保定速成学堂转去日本后,上的只是一个...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9531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统一真是大势所趋吗?
中国古代统应该定义为中原,江南,黄土高原在一个政权之内。四川也可以算上,如果
严格些。
即使这个定义,统一也不能说是规律。应该是国家的宣传,特别是因为台湾问题,所以
给民众洗脑说统一是规律。其实在人类历史上,有统一的趋势,但如果说最后肯定会统
一,那只能是猜想,没有任何依据。
l**n
发帖数: 284
11
1。蔡申熙(1905-1932)
原名蔡升熙,字旭初,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春入广州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期间,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军阀陈炯明叛乱、军阀杨希闵叛乱的战斗,表现出突出的军事才能,晋升为营长、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后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转战各地,先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
2。方志敏(1899——1935)
江西弋阳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2月当选为江西省农协委员长,主持省农协全面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潜回家乡,与黄道、邵式平发动了弋横农民暴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此后历任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主席、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3。段德昌(1904——1933)
字裕厚,湖南省南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赴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转到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公安县年关暴动,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湖区、平原游...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3872
12
黄河形成虽晚,但对于黄帝到大禹治水的中国上古史时期来说,仍然已经是一个既成的
地理环境。因为黄帝也就5000年历史。当然黄河在华北平原这段可能大禹之后才开始定
型为一条主水道。鲧、禹时河道不稳定,所以造成水患,而禹疏浚河道,导源归流,使
黄河河道由此稳定了很长时间。
古代中原人口没有现在稠密,一开始各部落是从发源地开始,不断有分支出去寻找新的
适于定居的土地的。所以炎黄部落都是从陕西黄土高原往东部、北部逐渐迁徙、扩张的
。导致历史记载中可能出现其居住地与起源地不一样的情况。类似的有嬴姓的秦、赵,
原出东夷,后来秦西迁到西安以西,赵迁到山西建国。因此夏后氏故地位于今河南西部
到山西南部,与其在河南东部、甚至山东有据点是不矛盾的。
神农氏更早,跟炎帝、黄帝的关系现在有实在的证据支持吗?中间经过了多少年?不过
神农氏代表原始社会农业初起的时代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炎帝,黄帝,无论历史记载、考古,还是现在的分子人类学研究,都证明他们之间在血
缘和生产活动上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部落也许进入农业阶段比炎帝晚,但在当日,炎黄
之间有竞争,更多的还是合作。以至于主导上古到秦汉这段民族大融合历史过程的华夏
...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人对匈奴其实是太好了
太多了,突厥沙陀部,在中亚混不下去,一路东逃,请求内附,立刻派人迎接,先迁居
河西,感觉环境不好,而且南有吐蕃,北有回鹘,东有党项,好可怕,于是迁居中原。
五代时闪亮登场,建立后唐,后晋,后汉,后蜀等多个政权。那时契丹曾经一度占领中
原,一看,这么多突厥人,汉人哪里去了? 我是来找汉人过家家的,不妙,赶紧撤。
更早投降的东突厥,先是定居河套,后来信邪教造反了,然后迁居河南。那时的河南可
不是今天的河南,那时相当于今天的上海浙江的。
还有党项,来自青藏高原,被崛起的吐蕃杀的无家可归,请求内附,立刻封节度使,先
定居凉州,后来迁居黄土高原。成功建国了。(参考:youtube 的《神秘的西夏》)
还有明朝帮助下内附定居的的建州女真。后来也胜利建国了。
s*******w
发帖数: 2257
14
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同的自卑感 不同的人生路
来源: 千里 于 2015-06-29 13:00:27

环球时报-环球网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不同之处,也会极大地影响到两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比如,在性
格方面,毛泽东是很外向的,而蒋介石则比较拘谨。这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和想像
力不能不有很大的区别。

资料图:毛泽东与蒋介石。

文章整理自杨奎松先生在北大博士生联谊会上的讲座——“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比较
研究”他们的出身都属中间阶层

蒋 介石出身于普通盐商,祖籍浙江奉化镇,地位不太高,财富也不是很多,在当
时也只是中等收入家庭。毛泽东的的家也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他的父亲辛劳了一
世,才把家业弄到了富农的程度,在当时的湖南韶山也算得上是中等收入的家庭。比较
全国状况而言,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出身状况颇为相似,都属于当时中国的中间 阶层。
这样的出身,后来却都成为了最高领导人,这之间的地位有很大的差距。

他们都只是中等文化水平

除 了出身之外,二人的教育背景也很相似。简单地说,他们两个人即使在当时条...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284
15
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大幕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然而究其一生从未尝败绩的确是屈指可数。
一、兵圣——孙武
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着《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二、一统六国的悍将——王翦
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而军事生涯中未败一役的似乎只有他一个。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王...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0135
16
黄土高原穷的一逼啊
当年下了飞机,感觉这破地方草都不长也能住人
S******s
发帖数: 76
17
古人的世界观除了那些精英以外,大部分民众表现的都很幼稚,吓唬人的面具在当时非
常好使。
带着面具的风伯雨师,在平时,主要是用来祈祷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他们是蚩尤的祭
祀仪仗队。在战时,又是蚩尤最得力的亲兵卫队。他们是蚩尤部族的精神力量,既然是
“人神合一”当然不怕死,作战自然勇猛,蚩尤让他们出战黄帝,可见战事已经到了非
常激烈的程度。
手持青铜利器的风伯雨师,面对用木棍和石块作为武器的黄帝部族,在武器装备上蚩尤
占有绝对的优势。好在黄帝的部族习于游猎,他们并不是所有装备都很落后,至少有一
种武器是蚩尤部族没有的,那就是弓箭。作为一种能够远距离杀伤敌人的武器,面对凶
猛强悍的蚩尤部族,至少可以减少很多近身搏斗的危险。
黄河金三角地区发现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大象和犀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化石,说明当时盐
湖周边的气候湿润,水源丰富。蚩尤凭借占有湖泊水系的优势呼风唤雨,与来自旱地的
黄帝部族作战,胜负可想而知。
不知蚩尤哪代的继任者,自以为天下无敌,盲目出战。黄帝的部队且战且走,把蚩尤从
有利于他的黄河金三角,引诱到了黄帝部族占据的地方,那里地势干燥,很可能又发生
了大旱,就像《山海经》里说的黄帝请...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29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的九个圣人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 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20965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的九个圣人
大多数狗屁而已

。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
”。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
之终日,而无沉 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
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
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
道,月照白水山 ”、“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
,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
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
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
删修 《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
与德...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172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是讲突厥语的吗?
估计周人说阿尔泰语的证据,还是因为史上所说周人出自于狄。强大于和羌的混血。而
狄被认为是突厥系的祖宗。下文中有汉语阿尔泰语同源说。具体是同源还是互相渗透
,鬼也不知道。不过这种还是属于野史学家的范畴,和我们灌水差不多。
比如我也可以灌水说,黄帝是讲土火罗语的白人。因为黄帝是西面昆仑来的。而当时昆
仑是土火罗人的,连昆仑这个词都是土火罗语。哈哈。
藏语和周姜王室语言尤其相似/李葆嘉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6月12日 转载)

(一)考古文化学证据
距今7000年前,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期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大致形成。处于东南沿
海及湖泽平原的是以植稻农业为特征的青莲岗(龙虬庄、河姆渡、大汶口)水耕文化;
处于西北黄土河谷地带的是以种粟农业为特征的仰韶(含半坡早期)旱耕文化;处于河
套大漠草原的是以游牧为特征的北方细石器文化。三大考古文化系统的创造者都是蒙古
人种,但东南文化的创造者是南亚种群,即太古夷越人;西北文化的创造者新石器时代
是东亚与南亚种群,青铜时代是东亚种群,即太古氐羌人;北方文化的创造者早期是北
亚种群,晚期有北亚和东亚种群混合的趋势,即太古胡狄人。 ...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172
21
从黄帝神话切入,用神话学分析我 认为后者比较可能——换句话说就是论证中华民族的
始祖黄帝是白种印欧人
其实我的观念满受台丵湾国学大师胡秋原的影响,胡大师其实是坚决反对中国人种文明
西来说的。不过就他从中国典籍上考证,不能不承认中国人种文明是西来的,只是他把这
个西定在"西域" ,认为以前原汉族是住在西域,问题是现在已经证明古代西域住的是白
种印欧人,要调合这种矛盾,只有解释成是少数白种印欧人入侵中原统治黄种土著能解
释——
首先,黄帝有两个,一个是早期神话传说中的黄帝.一个是被司马迁人间帝王化的黄帝我
们现在当然知道两个黄帝都不是真的,黄帝只是中国的建国神话,黄帝是神不是人。
我们要先了解这一点,神不是天上自己掉下来的,是人创造出来解释当时人生存的自然环
境,既然是人创造出来的,那一定是有所本,所以神话往往会反应神话创造者当时或理想
的社会状况,神话的内容虽然是假的,但是还是可以让我们大概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1:黄帝是游牧民族不是农耕民族
司马迁说黄帝氏族“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根据中国儒学者以黄帝传人自
居的钱穆说法
" 从其生...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这个葛剑雄也快被嫖娼了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5 01:53:08 2016,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904/17/27494174_496864600.sht
葛剑雄:丝绸之路的史实与“一带一路”的忧虑
2015-09-04 | 阅: 转: | 分享

我要讲的题目是《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和“一带一路”》。为什么要从历史地理背
景来说呢?一方面,我的专业是历史地理,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是历史的
延续和发展,所以要弄清楚现实的问题,还是要从历史入手。现实不断在变化,而历史
相对来讲已经有一个定论,已经凝固了,而未来更加变幻莫测。如果你不了解历史,就
很难把握现状,更难预测未来。
丝绸之路是一个道路系统
我们今天讲的“一带”,全称叫做“丝路经济带”,“一路”全称叫做“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它们的概念都来自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但它是不是历史...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15191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大历史看中国前途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ianzi (偷月亮的人),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从大历史看中国前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7 13:35:18 2016, 美东)
文明兴衰正如人有生老病死一样,没有文明一直延续。现有最长的连续文明也不过几千
年,是古埃及还是中国,还有争议。汤因比说过,新的文明生长于旧文明的边缘。就如
,替代古罗马的是西欧蛮族。新的文明生长于旧文明的边缘,就说明文明在衰落。而文
明为什么会衰落。有一位历史学家(Jared Diamond)指出,文明的衰落,主要是环境
危机。他是以北美印第安人文明为例得出结论的。这在古代中国,也部分成立。比如西
周时,黄土高原遍布森林,物种丰富。而到唐朝,就是光秃秃的高原了。
引申一步,文明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越是先进的文明,人均消耗资源越多。反过来,
占有更多资源的文明也更容易成长。但文明的边界限制了文明能占有的资源。
下面跳跃一下思维。正如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人类的文明也多种多样,但这些系统或者
文明之间在不断转化,通常转化是单方向的,就是退化。这里讨论一下森...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4
我的77级高考 (情人节写给太太)
读了文学城上百篇77/78级回忆当年高考的文章。发现个个文笔了得,展现了一幅幅各
各不同, 跌荡起伏的人生画面,真实感人。感叹各人有各人的成长轨迹,精彩旬间;
各家有各家的无奈和辛酸。发现发文的全是城里出身的知青,工人或教师等。咱当年还
羡慕城里人过得幸福,读后知道文革把家家户户搞得不得安生。77/78级从农村考上的
并不少,咱就来写一篇农村回乡青年的77级高考,让大家了解一点那时咱这农村人生活
的艰辛,希望抛砖引玉。好,开聊。
1977年的恢复高考,对中国大地千家万户,真是场及时雨。我73年高中毕业,已经回乡
干了四年多农民。不幸生于高成分家庭,高中同学成婚,当兵,招工或招干的都安顿下
来了;只有我是因阶级成分,找不到出路。村里人都认我为乡村大男了,会老死在农业
社的,原话。这次考试也许是我走出山村的唯一机会。
上过高中的农民或叫回乡知青,管学得如何,都要报名参考,谁知道最后是按何取人。
不多谈二个月复习时的艰辛,和农村缺师少资料,白天要干活;晚上村上没电,要点油
灯读书做题的艰苦条件。仅回忆下我当时考试和录取过程。
进入十二月中的黄土高原,已是天...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今天是同治犭回乱154周年,汉人依然愚昧懦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1 13:02:16 2016, 美东)
鲜为人知的陕西同治回乱
杜君立
在西方炮火和南方农民战争的双重折磨中,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
”皇帝咸丰在他31岁时死去。中国从此成为一个女人的中国,慈禧以她从戏台上学来的
阴谋和智慧,竟然统治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甚至创造了一个号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
次回光返照”的“同光中兴”。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同光中兴说白了,就是在政治体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经济
体制改革。这种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同一个身体巨大的婴儿,貌似成人,实则心智未
开。被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的这场畸形改革,在一场牛逼哄哄的海战后彻底丢掉了“皇帝
新装”,吁请改革的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流氓的专制和专制的流氓带来了中国彻底的崩
溃,北京沦陷,伟大领袖慈禧如丧家之犬,逃亡陕西关中……帝国无可挽回地走向它的
末日。
同治之前,席卷整个南方的、长达12年...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6

其实海日经常自称海日,恰恰符合中国汉文化
关羽当先喝了一声:“云长愿为先锋!”
吕布走上前来,对着袁隗和若男抱拳道:“太傅大人,袁姑娘,奉先可能要冒犯一下袁
姑娘。 ... 奉先不才,
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今天下午抵达西安,开始对大陆进行工作
访问。以下是宋楚瑜在西安咸阳机场发表讲话的全文:
今天楚瑜和我们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接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以及尊敬的总书
记胡锦涛先生的邀请,我们能够到这边来访问,首先楚瑜应该代表亲民党向中共中央及
胡总书记,向今天在场的陈主任跟台办的各位好朋友们,感谢你们盛情接待和安排。
对陕西省各位前辈先进
这样热情的欢迎,宋楚瑜首先要致上无限的敬意和诚挚感谢。
当飞机飞到西安市上空的时候,楚瑜禁不起要往窗外看一看我们内心所期盼的,看
到我们共同的老祖先——中华民族在这边发源的沃野秦川千里,看到这一块是我们共同
祖先在这边创造华夏文明的这一个非常美丽的土地,内心不禁非常激动,也有非常大的
感动。
各位先进们、各位前辈们,各位我亲爱的同胞们,大家都晓得海峡两岸虽然只有一
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是楚瑜感受的激...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67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轩辕(黄帝)与匈奴的关系ZZ
引言:上古华夏历史一直极力诠释“人之初,性本善”,现在不妨用“人之初,性本恶
”的角度去看待上古华夏历史,历史真相只有越辩才能越明,欢迎质疑。
我们认作“始祖”的黄帝到底是什么民族出身?他到底说什么语言?这是一个特别重要
的问题,需要着重讨论。其实他的名字已经把答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了: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是黄帝的
名字,“黄帝”则是后人加给他的谥号。游牧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族名为人名,部族
不会消亡,因此这个名字也会在历史上不断出现,那么还有谁以“轩辕”为名呢?先秦
古籍中匈奴被记作“猃狁”(xian yu),“轩辕”与“猃狁”读音相同,其实是同一
个族名的异写,原来黄帝与匈奴是完全的同类!
《史记》曰:黄帝“北逐荤粥”,这个“荤粥”又是猃狁的异写。在争霸黄土高原的战
争中,“轩辕”击败了本是同类的“猃狁”。胜利者入主中原变成了“黄帝”,猃狁留
在北方成了“戎”和“狄”。但他们原本是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生存方式,有相同
文化传统的阿尔泰游牧民族。“猃狁”和“轩辕”的区别只是选用了不同的汉字去注音
这个族名,故先泰史籍中还有许多异写,...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4965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党项 历史很有意思
CCTV 10 频道在油管上的 “神秘西夏” 讲得很详细。
最初是 康区的羌藏(跟藏族可能类似), 转来转去, 跑到黄土高原 (想想陕北的藏
民, 很搞笑)。藏民学会了种粮食。
后来被蒙古灭国, 人民被收成蒙古一部, 蒙古人估计早期一直没有见过真的藏族,
先把党项叫 唐古特 (跟汉语一样估计是党项自称的音译), 后来见到西藏的藏族一
股脑也叫唐古特
唐努无良海 那拨蒙古人是不是就是党项
h******i
发帖数: 21077
29
不是啊,古代人比较智障,效率很低的。
埃及大禹平时挖河道,汛期时抗洪撤离居民,这很合逻辑;
3年不入家门没任何问题,可能感情不和,可能已经离婚;
黄河不是天天泛滥的,尼罗河是,可见大禹好几年连续治水,恰恰说明未必是黄河。
再说,如果5000年前的黄河,应该是不发大水的,是大概3000-4000年期间黄土高原过
渡开垦导致黄河泛滥;
所以,要么大禹是埃及人,要么治理黄河发生在秦汉朝;

发帖数: 1
30
1929年陕西食人录
时间:1929年
地点:陕西全省
灾种:干旱
灾情:死25万人,出逃40万人,被卖妇女30万人,为20世纪世界十大灾害之一空前劫难
持续3年,陕西全省无县不旱;殷实之家,举室啼哭,中下各户,延颈待毙晋豫人贩蜂
涌而至,妇孺身价不及斗米的三分之一,《申报》惊呼:'救命!'
食人惨剧确有其事:两位老人的目击证言,令人毛骨悚然 狼的故事骇人听闻。老人说
:'收生哩,老天爷派狼来收生哩……!'
1929年的陕西大旱灾,是本世纪中国饥荒史上最惨烈的一场灾难。《西行漫记》一书的
作者、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曾对这场灾难作过如下描述: '在那里,我看
到成千的儿童由于饥饿而奄奄待毙,这场饥荒最后夺去了500多万人的生命!那是我一
生中觉醒的转折点;我后来经历了许多战争、贫穷、暴力和革命,但这一直是最使我震
惊的经历,直到15年后我看到纳粹的焚尸炉和毒气室为止。'
天色大变
陕西省地处中国北部黄土高原,是中国干旱多灾的省份之一,历史上旱灾频仍。据陕西
省自然灾害资料记载,自公元前780年至1947年,全省共发生旱灾316次,其中大旱103
次,特大干旱42次,民间向有10...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506
31
唐朝的时候已经晚了。五六千年前黄河那个纬度都很热,黄土高原到处都是原始森林,
不能用现在的环境去套一万年前的情况。
h*****r
发帖数: 22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icarus 所发表 】
谈马超军团的覆灭,真有英雄末路的感慨.风轻扬兄曾评述马超对曹操未占上风,这是事实,
但想想假如现在甘肃省和全国对抗,打个平手这战斗力谁强也就很容易评价了.马超军团的
消失也使西方军事思想对中国的第一次影响几乎销蚀殆尽.
如雕兄评价的那样,古罗马的军阵的确是欧洲特殊地理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在欧洲大地,
它几乎战无不胜,而在中国这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下,它的弱点也就暴露无遗.且比较一下欧
洲和东亚腹地之不同.欧洲并非一片开阔的平原,它的主要地貌是丘陵,河流和道路镶嵌其
间,即便是平原地带,也存在大片的森林,这样的地理,对骑兵的机动有相当大的限制(记得<
角斗士>片中墨西提斯一剑砍在树上的镜头吗?),战斗主要是在城池之下或道路要冲发生,
事实上它的地理和当时中国的西安一带是比较相似的,所谓八水绕长安,而黄土高原的水土
流失和切割也刚刚开始.但中国的大部分战场,并不适合这样的军团,潼关以东和以北是大
片的平原和草原,在这个中国主要的边防地带,宽阔的战线使机动成为重要的要求,道路并
不规范,河流稀少,辽阔而没有遮蔽
t**m
发帖数: 2262
33
我国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1:4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12月15日电 (孙自法 唐振宇) 黄土高原上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冬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北京时间十五日十一时二十二分,中国在这里用“长征四
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
本次发射的“遥感卫星五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
主研制。专家介绍说,“遥感卫星五号”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
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将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
极作用。
承担此次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
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半个月内中国成功发射第二颗遥感卫星,也是中国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一百一十四次航天飞行。(完)
z*****h
发帖数: 381
34
黄河泥沙大,造陆速度世界第一, 可是现在是在渤海中造陆,渤海本来就是中国内海
,全填平了也增加不了一寸领土(海), 改道入黄海就完全不同,造出一寸土地,咱
就多一寸。
黄河不但养育了我大汉民族,现在还能继续造陆,拓展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这是上天
的赐予。改道入黄海, 多年后,苏北半岛就造出来了。
领土是最珍贵的,现在世界上还能去哪里抢土地。 像买阿拉斯加那种好事,永远不可
能有了。 俄罗斯,加拿大人多地少,可是你出多少钱,都不可能卖一寸地给你。 当年
希特勒,小日本挑起战争,还不是争夺生存空间。
在改道入黄海的同时,黄河中游再人为加大水土流失,可以让造陆的速度加快。反正千百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干脆顺其自然,让黄河当搬运工,造陆吧。 数百
年后,还可能直接和小日本接壤。
f**k
发帖数: 15238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治黄的关键还是治沙
特别是中游。
中游水土流失太大了,植被被破坏后无法恢复,结果造成了黄河支流带入泥沙量陡增。
其实黄河干流本身从黄土高原卷走的泥并不多, 也卷不走多少。因为它的河道是最低
x*********g
发帖数: 11508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云南大旱的真正根源(转载)
这个 速生巨桉林 这么厉害?海南岛都能被它变成干旱的黄土高原?
b*****e
发帖数: 5476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云南大旱的真正根源(转载)
扯蛋呗,你见过到黄土高原炒房的么?现在不是就比谁扯蛋的嗓门大么
l*w
发帖数: 3758
38
还一个西部大开发啊,看曾培炎的回忆: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已十周年,作为重要亲历者与见证人,国务院原副总理、国务院西
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同志日前出版《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一书,系统回
顾了西部大开发决策与实施全过程,披露了许多此前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本刊摘录部
分内容发表,标题为编者根据原文所加。——编者按
文/曾培炎
西部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1965
年,为响应备战备荒、建设“大三线”的号召,我所在的部门整体搬迁到西安。从大上
海到西部古城,我领略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质朴厚重的民风社情、辉煌灿烂的古代
文明,同时也感受到西部民生多艰的一面。那时我常想,我们这代人能为西部做些什么
?然而身处那个特殊的年代,虽有报效祖国之心,也只能是一种热切的期盼和美好的憧
憬。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初我离开了西部,之后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西部
的情结总是挥之不去。
上世纪90年代初起,我先后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
小组以及国务院任职。这使我有机会参加中央有关会议,陪同中央领导同志外出考察,
有幸
s*****r
发帖数: 43070
39
云南号称红土地,因为没有树,表层土又是红色的,所以就得名了。
再不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下一个黄土高原。
e********d
发帖数: 2073
40
那黄土高原怎么说? 那地方都2000左右
p******u
发帖数: 14642
41
黄土高原才多大?能跟青藏高原比么?
e********d
发帖数: 2073
42
你说上3000的才叫高原阿,可是黄土高原都耳熟能祥了
m****k
发帖数: 637
43
日军那个算是黄土高原的伪装色吗?我打小就有这个疑问
a**t
发帖数: 3833
44
又瞎扯蛋:
黄土高原的老百姓吃不饱饭的时候很少,对于他们的选择只是,吃小麦呢,还是吃高粱。
后来有了玉米,就更不可能吃不饱了。
M*****n
发帖数: 16729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抗日中国感谢谁都不该感谢毛子
如果老常投降,天皇迁都北平的话,中国早就是发达国家行列了。
老毛在黄土高原喝西北风的资格都没有。
g****g
发帖数: 1828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崇祯
崇祯即位,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内有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大军,外有满洲铁骑
,虎视耽耽,山河冷落,风烟四起。他决事果断,雷厉风行,如处理阉党一案, 也有
心细多疑,优柔寡断之一面,如关于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内,一直拿不定,遂误国家 ;
既有刻薄寡恩 翻脸无情之一面,也有多情柔肠之一面,对周皇后互敬互爱;他自制极
严,不耽犬马,不好女色,生活简朴;他也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但刚愎自用,不能做
到虚怀纳谏;他知人善任,如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具一代文武全才,任用他们时
,言听计从,优遇有加,一旦翻脸,严酷无情,果于杀戮,导致用人不专,出现崇祯朝
五十相局面;他悯恤黎民疾苦,常下诏罪己,但搜刮民膏,加派无度,趣百姓于水火;
他励精图治,经常平台招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为政察察,事必躬
亲,欲为中兴之主,但求治心切,责臣太骤,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断绝常谓所任非人,
终成孤家寡人,至于煤山殉国,从死者唯一太监耳
明思宗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
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孤立于上而受到奸臣的蒙蔽);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思宗的性格相当复
b*****e
发帖数: 5476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峡这个泄洪哪位了解?
黄土高原植被没了,含沙量自然就大,小浪底设计20年达到冲淤平衡,到时候会失掉一
半库容
长江含沙量没那么大,三峡设计是80年达到冲淤平衡,损失10%~20%库容
不过三峡上游还要建四个超级大坝,恐怕淤不了那么多
T*******e
发帖数: 6425
48
拜托,能不能搞点新明堂啊!!
工程院院士:水土流失系洪灾频发元凶
湖泊面积60年减少近万平方公里 降低分洪能力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0/035120713611.shtml
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在水利部主持召开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
合科学考察成果通报会上坦陈,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水土流失导致江
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沈国舫说,水土流失搬运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削弱河床泄洪和湖库调
蓄能力,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频率。尽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超常降雨,但从根本上说
是水土流失所致。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说,黄河水患的症结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
流失。1950—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又淤积泥沙92亿吨,使河床普遍抬高2—4米。辽河干
流下游部分河床已高于地面1—2米,也成为地上悬河。洞庭湖年均淤积泥沙0.98亿立方
米,是造成洞庭湖调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全国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泥沙16.24亿立
方米。
。。。。
s**********t
发帖数: 2401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万历十五年》之潘季驯治黄河
自古以来,治理黄河就是我们帝国的一大难题。由于河水流经黄土高原,疏松的黄土随
着河水顺流而下,沉积于河床;河床过高,一旦遇到洪水,就极易冲决河堤,造成严重
的水灾。每次决口,生命财产的损失均不可胜记。可是对于这一问题,中枢的唯一办法
,就是责成总理河道的御史妥善处置:其中技术上的问题和人力物力的动员,都需要这
位钦差大臣在他职责范围之内就地解决。根据过去的经验,大规模整理河道,地区往往
涉及数省,有时填高凿低,等于改造地形。在这样巨大的规划之中,自然会有意见纷纷
,莫衷一是。有时尚未开工,争执已起。所以中枢虽不直接领导工程的设计和进行,但
是它所采取的立场,却必然对全盘形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一个总理河道的御史执
行他的规划尚未及半,突然被参免职,而他的继任者又采取完全相反的主张办事,则百
万生灵,就可能牺牲在这种官僚政治之下。首辅申时行所赏识的治河专家是潘季驯。这
位专家提倡“河道紧缩说”。黄河所以为害,原因是河沙淤集,河道不通。对于这一点
专家们都无异说,但在解决的方案上则有截然不同的主张。有人建议加宽河道,他们认
为河道宽则水流畅。潘季驯则以为河道宽则流速小,流速愈小则泥沙沉淀
y****e
发帖数: 23939
50
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在水利部主持召开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
合科学考察成果通报会上坦陈,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水土流失导致江
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沈国舫说,水土流失搬运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削弱河床泄洪和湖库调
蓄能力,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频率。尽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超常降雨,但从根本上说
是水土流失所致。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说,黄河水患的症结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
流失。1950—1999
年黄河下游河道又淤积泥沙92亿吨,使河床普遍抬高2—4米。辽河干流下游部分河床已
高于地面1—2米,也成为地上悬河。洞庭湖年均淤积泥沙0.98亿立方米,是造成洞庭湖
调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全国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泥沙16.24亿立方米。
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45.2亿吨。主要江河的
多年平均土壤侵蚀度为3400吨/平方公里·年,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允许的流失量。专
家以2000年的数据分析认为,水土流失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年以上。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