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 发帖数: 1799 | 1 问:请仁波切详细开示什么是空性?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答】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破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 阅读全帖 |
|
n*****c 发帖数: 231 | 2 (转载)龙树菩萨揭秘人生的四种未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
来源:2016-05-16 密法之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533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训练能让我们在死亡来临时内心平静,远离痛苦,甚至能让我们化恶心为善业,做
到内心平静、毫不后悔。然而,只做到不后悔还远远不够,还要能做到死后有一个好的
前途。死亡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死后的生活却是极其漫长的,我们要努力争取死后能
投生到一个光明的地方。
龙树菩萨说,人有四种未来:从光明到光明;从光明到黑暗;从黑暗到光明;从黑暗
到黑暗。
从光明到光明
菩萨便是属于拥有这种未来的人。他们一生身口意的行为,对佛法是如法的,对众
生是有利益的,现在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光明的,死后也会去到光明的地方。
现代社会有这样一种人,生活环境、衣食住行、亲人眷属等各方面都很有福报,同
时,他们的所言所行也都是善良的,一心一意地修行禅法,大公无私地利益他人,这样
的人不但这辈子活得很幸福,死后所去的地方也是光明的。这里的光明不仅是指人天善
果,更主要是指解脱轮回,或是往生净土,或是证得佛果。
从光明到黑暗
世间有一类人,他们过去世做过很多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41/yinshun41-03.html
第二项 初期大乘经部类
在现存的大乘经中,那些是初期的大乘经?近代学者,大抵依据中国早期译出的来
推定。早期来中国传译大乘经的译师,主要有∶后汉光和、中平年间(西元一七八──
一八九)译经的支娄迦谶Lokaraks!a;吴黄武初(二二二──二二八)、建兴中(二五
二──二五三)译经的支谦;晋泰始二年到永嘉二年(二六六──三0七)传译的竺法
护Dharmaraks!a。早期译出的不多,但没有译出的,不一定还没有成立。而且,译出时
代迟一些,可能内容还早些,如鸠摩罗什Kuma^raji^va所译的,比起竺法护的译典,反
而少一些后期的经典。鸠摩罗什所译的,代表他所宗所学的,与龙树Na^ga^rjuna论相
近。龙树的『大智度论』,传说可以译成一千卷。『十住毘婆沙论』,只译出十地中的
前二地,就有十七卷。这样的大部,可能多少有后人的补充,不过这两部论所引的,也
比竺法护所译的,少一些后期的经典。这两部论的成立,约在西元三世纪初;比竺法护
译经的时代,约早五十年,竺法护就已译过龙树论了(1 |
|
r****n 发帖数: 8253 | 5 “涅槃”一词的梵语为nirvana,汉译为涅槃为音译,其他的汉文音译还有涅槃那、泥洹
、泥目、隶般那等;汉文的意译则有寂灭、圆寂、灭、寂静、灭度等。在佛教中,它的
主要意思是烦恼的灭除或熄灭,引申出的主要含义是达到无烦恼的境界。这是从解脱论
的角度定义涅槃。若从形上学的角度来说,涅槃则是指佛教修行者超越现象界而达到与
绝对者合一的理想境界。实际上,佛教哲学核心问题也就是涅槃。佛教哲学也据此可称
作关於涅槃的学问。本论文即以龙树中观学为中心,揭示佛教涅槃学说的内涵和特质,
进而深入理解与把握大乘佛教所特有的境界超越型的哲学形上学。
关於龙树中观学的涅槃学说,俄国学者舍尔巴斯基在《大乘佛教——佛教的涅槃概念》
一书中从大乘佛教的整体理论体系入手,对龙树大乘佛教的涅槃概念作了简明而系统的
论述。舍氏在该书中首先分析了大乘佛教產生以前佛教(即小乘佛教)的涅槃概念,认
为小乘佛教一切有部持个体元素的实有说(含不变的法性与刹那的作用),所以在涅槃
观念上是以消除业力影响,达到元素的作用止灭,唯有法性的状态为涅槃。经量部虽然
也认可了多种元素的存在,但是却否认法性的存在,认为实有的只是刹那的作用(现 |
|
r****n 发帖数: 8253 | 6 龙树的中观和原始佛法的无我仍然是根本不同的。
龙树是弄出一个法身的概念,如大智度论说“佛有二种身,一者法性身,二者父母生身
”,又说“是法性身满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听
法眾亦满虚空。亦常出种种名号,种种生处种种方便度眾生,常度一切无须臾息时。如
是法性身佛,能度十方世界眾生”
其实这个法身是后期阿赖耶,如来藏,真如发展的基础。只是龙树是一位的破,不承认
法身的“有”,而说成是“空”。这里其实是在玩弄逻辑,诡辩。
大智度论又说“法性者,法名涅槃,不可坏不可戏论。法性名为本分种,如黄石中有金
性,白石中有银性,如是一切世间法中皆有涅槃性”
这里的法身,法性,涅槃性和后期的如来藏,真如性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也都是原始
佛法所没有的。
原始佛法绝对不会认为五蕴还有涅槃性,因为涅槃就是五蕴的彻底灭除,而五蕴绝无可
能有什么涅槃性,他们是对立的。 |
|
S**U 发帖数: 7025 | 7 中观论 != 大智度论,不应混为一谈。
大智度论解释大般若经,和龙树自己写中观论的意趣不同。
中观论的性质是深观,直接说明龙树自己的看法。龙树写中观论的意趣是阐释阿含的缘
起甚深是没有实在性。
法身的概念大般若经就有,解释大般若经不能回避。大乘经的象征、比喻不应该以阿含
的写实眼光来读。大智度论的性质是广行,其中广说方便,没有智慧不能善知善用方便
,当然产生问题。 |
|
r****n 发帖数: 8253 | 8 后面的关于阿含经部分的解释,是牵强附会。
龙树本人弄出的四悉檀,重点在于所谓的应机说法,有方便说和第一义说。在这种理论
下,大乘的凡是有问题的,违背佛法的,被说成是方便说,而龙树本人的空性论,被弄
成是究竟说。
在阿含经里面,没有大乘的那套互相矛盾的东西,整体都非常统一的。
大乘的这种应机说法,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是在为大乘的各种矛盾问题补窟窿
。试图自圆其说,属于诡辩性质
龙树,就是个诡辩家。玩弄出这些永远不败的逻辑。
像大乘的如来藏思想,密宗双修思想,明显违背佛法,这根本不可能是什么方便说。 |
|
r******2 发帖数: 1021 | 9
只要将涅槃和五蕴弄成不二,必然落入两种,一种是龙树的恶取空,一种是唯识,乃至
后来如来藏的真常。
龙树的理论,实际是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龙树将其玄化。
而唯识和如来藏,尤其是如来藏,看起来非常合理,也很符合常识,但是却落入了明显
的常见。 |
|
r****n 发帖数: 8253 | 10
对,这就是龙树最致命的错误,也可以说是佛法变质的真正开始。
涅槃,是离开五蕴的。五蕴和涅槃是互斥性的。这一点和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粒子性互斥
是完全一样的。
这句话,准确的应该是这样描述:世间没有一种现象(一切有为法),不是从因缘所生。
换成物理的语言应该是,任何粒子性的现象,都是需要依赖于条件才能产生。
一切法的描述是错误的,应该是一切有为法!即五蕴,即粒子性现象。
而涅槃不是有为法,不是粒子性现象。
由于犯了上面的严重错误,而导致这里出了错误。
明明佛陀说一切有为法无常,龙树非要篡改成“一切法”。
中观违背了阿含经,造成了佛法的严重变质!
大乘为什么会最后发展到如来藏思想呢?这是必然的,因为龙树的五蕴涅槃不二的理论
意味着其必然逐步本体化。 |
|
|
r****n 发帖数: 8253 | 12 [摘要] 月称是公元7世纪印度大乘佛教中现学派的著名论师,在印度中观学派历史上占
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学说对于印度后期大乘佛教,以及我国藏传佛教都有很大影响。尤
其是藏传佛教把他的中观学说看成是代表大乘佛教哲学的基石,而且指定他的代表作《
入中论》为格鲁派学僧必学的五部大论之一,在各寺院中一直传习不绝。本文比较系统
地介绍了月称的生平、著作和他对中观学派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入中论》的先行研究、
梵文佚文等相关情况。
[关键词] 月称;入中论;中观学派
[中图分类号] B949.935+B9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6)02-0227-10
一、月称的生平与著作
月称(Cadrakirti,600-650)是公元7世纪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著名学者,也是
印度中期中观二学派之一应成中观派的代表。由于他重新振兴了大乘佛教理论奠基者龙
树的中观学说,并以忠实继承龙树的中观正见而著称,故被尊为龙树中观思想的正统继
承人之一,在印度中观学派发展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往往将他与龙树、提婆相提并论
。例如后期中观派之中观纲要书《中观宝灯论》(Madhyama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汉传八宗都以龙树为祖师。以禅宗为例,坛经西天祖师就包括龙树论师。以净土宗为例
,五经一论的论就是世亲论师作的。
重视印度论师是汉地高僧一贯如此。否定龙树、无著、世亲等论师的大乘我还没有听过。 |
|
S**U 发帖数: 7025 | 14 圣者龙树赞叹难行的菩萨道,如此定位念佛法门。
龙树造《十住毘婆沙论》卷第五·易行品第九说∶
是故,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答曰∶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何以故?若人发愿欲求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燃。....
..
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干之说。汝若必欲闻
此方便,今当说之。......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
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如偈说。
东方善德佛 南栴檀德佛
西无量明佛 北方相德佛
......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
号。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26/1521_005.htm
净土宗有它的价值,但把持名念佛说成利根人的法门,龙树是不会同意的。 |
|
a*****y 发帖数: 33185 | 15 藏传佛教
百科名片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本名喇嘛教,因民族政策而更名为“藏传佛教”。旧时中
原人士认为:“喇嘛教”实施政教合一(协助奴隶主统治奴隶)、提倡“即身成佛”、
鼓励个人崇拜、允许“男女双修”,其教义与佛教正宗背道而驰,西藏的佛经,也搀杂
了某些“政治成分”,不是真正的原著,因此“喇嘛教”绝非佛教分支,而是披着佛教
外衣的西藏原始宗教,所谓喇嘛则类似于巫师。这一观点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受到了西
藏同胞的排斥、否认,此后,主流社会开始将“喇嘛教”改称为“藏传佛教”。
目录
概况
简介
法义大师与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历史——前弘期
初传神话
松赞干布
赤松德赞
赤祖德赞
朗达玛灭佛
藏传佛教的历史——后弘期
上路弘传
下路弘传
支派的形成
藏传佛教五大支派
宁玛派
萨迦派
噶举派
噶当派
格鲁派
藏传佛教的特点
教义
传承方式
学制
寺院
藏文《大藏经》
兴盛寂灭
著名寺院
桑耶寺
大昭寺、小昭寺
托林寺
布达拉宫
僧职称谓
封号性僧职称谓
学位性僧职称谓
戒律性称谓
寺院中的僧职称谓
活佛
活佛称谓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慈悲为怀的“天葬”
概况
藏传佛教常被人以为是一种具神秘...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16 //印顺法师有文章谈论这个,你的观点来自他的观点.
//所以我才问你,这是一个学术观点吗?
【妙 云 集】
印顺法师文集
七、楞伽经编集时地考
楞伽经为真常唯心论的要典,他的编集流通,应当在笈多王朝的盛世。这可从几方面说
明:一、本经引述到『胜鬘经』;「缚象与大云,央掘摩利罗」经;唐、魏二译及梵本
,更叙述到『大涅盘经』。『涅盘经』中糅有『大毘婆沙论』文,『婆沙』为公元二世
纪末的作品。偈颂品说到龙树的住持佛法,龙树为公元二、三世纪人。所以本经的编集
,总在三世纪以后。
再从本经所叙政教的情势而论,编集于笈多王朝,这是可以断言的。在政教形势的
叙述中,有一非常的异义,即以佛为迦旃延氏,以释迦为后起的,把他看作数论、胜论
的流类。宋译阙颂品,且据唐译来解说。佛姓迦旃延氏,有二则。一说:「我姓迦旃延
,净居天中出,为众生说法,令人涅盘城。……色界究竟天,离欲得菩提」。这是色究
竟天成佛的。二说:「我名离尘佛,姓迦多衍那,父名世间主(魏译作梵天主),母名
为具才。我出瞻波城,我之先祖父,从于月种生,故号为月藏」。他名为离尘垢佛,还
有一文,如说:「我在于林野,梵王来惠我,鹿皮三歧杖,膊绦及军...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7 第五章 实相的幻景
基本粒子的存在
研究基本粒子对日常生活并没有明确影响,佛教何以对基本粒子科学如此感兴趣?
原因在于,倘若我们要问周遭的世界是否有个具体的存在,探讨它基本的“积木”就显
得非常重要。不只是佛教质疑现象的“实相”,以“哥本哈根解释”为名的量子物理学
主流诠释也指出,原子不是“物”,而是“可观察的现象”。这是个饶富兴味的主题,
因为,它把人的心智或认知放到所谓的“物质”和“客观实相”之中。若能对其“具体
性”产生怀疑,那么,许多认知障碍自然冰消瓦解。
马:让我们更仔细地审视量子物理学对粒子双象本质的革命性见解。EPR实验即是
以光粒子的双象性为基础。在一般的世界里,光可使我们看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但若
是闭眼坐在阳光下,光给人的感觉是热。对以仪器捕捉光的物理学家而言,它是数学函
数,是一套数字和方程式。每一种方法都会得出不同的叙述,实体究竟在哪里?干脆说
我们所处理的是造成瞬间现象的交互作用,我们没有理由推测说,在这无尽变化流程的
背后存在着内在的实相,岂不是更为正确?
郑:量子物理学同意,光没有内在实相,因为,它并非全然是波或全然是粒子,反
而视环境不同而以其中一种面貌...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8 郑:其实,由光速决定因果区域的事实,跟EPR实验和傅科摆实验并非不相容。诚如你
所说的,EPR和傅科钟摆实验都不涉及信息传递。其实,这两个实验的要义即是说明未
必需要有信息从一个粒子传到另一个粒子,或从遥远的宇宙传到钟摆上。因此,这些实
验跟规范信息传递个案的因果律其实并不冲突。
马:可是,量子力学所提示的现象相依性,显然推翻了物理学家所提的因果观。正
如佛陀所说的,根据这相依性而“此生(观察北侧粒子的行为)由彼故(观察南侧同一
行为的粒子)”。这种相互关系并不隐含信息传递的意思,所以万象共存及其不可分断
的相依性,很显然是因果律的重心。
郑:是的,的确有个单一、寰宇性的实相。这也是各界对EPR实验的诠释。量子力
学的解答毫不含糊:两个量子系统互动和再度分裂后,就不能再以两个独立的波函数表
述,而是要视同一个整体的波函数。
此外,观察者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测量之前,波无处不在,一开始测量,粒子就
在特定地方出现。这就是所谓的波函数“坍缩”。
马:不管是自动还是刻意,测量之前先得准备仪器。我们是否可以据此推断说,波
函数坍缩必须有意识的介入?
郑:宇宙中当然有很多完全无意识的相互...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9 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136
漫谈自性
自性,是佛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不论是小乘
,还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谈到它。但由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赋予
的含义也往往不一样。本文将举出几种代表性的说法并作一比较说明。
一、各家所说的“自性”
(一)有部的自性。有部,具称说一切有部,是上座部流出的大部派,盛行于西北
印加湿弥罗一带,人才辈出,注疏丰富。主要论典有“六足一身”。“六足”即《法蕴
足论》、《集导门足论》、《施设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和《论身足论
》;“一身”是《大毘婆沙论》,及《发智论》等。其理论特点是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有部之所以得名一切有部,就是因为它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缘故。有部将一
切法加以归纳分类,其中最完整的分类,要算世友的《品类足论》及世亲的《俱舍论》
中所说的五位七十五法。五位.即色法、心法、心所注、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色法
分为十一种,心法一种,心所法分为四十六种,心不相应行法分为十四种,无为法分为
三种,共合七十五种法。这些法在有部...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0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1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
|
r******2 发帖数: 1021 | 22
的。
龙树应该不是阿罗汉,也不像初果,不过他应该很明白佛法,明白涅槃,他属于那种真
正走菩萨道的吧。
一个很明白佛法,一心想着护持佛法的,聪明的,也值得尊敬的凡夫。
但是龙树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他一片好心,但是结果是非常糟糕的,大乘如果没有他
,也许和很多部派佛教一样灭亡了,不会拥有很强的理论体系。
龙树说不定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面,和凡夫一样想着一些佛教问题,继续他以前做的
事情。
这些只是我目前的结论,将来也许还会改变看法。 |
|
r****n 发帖数: 8253 | 23
龙树如果不是我所说的,那么他就是错误的。大乘就更没戏了。
通过龙树的一些描述,应该就是我所说的。
只是真正理解龙树的大乘人,看起来不多。
就色法也就是物质来说,它要从抽象的存在状态转化为实在的粒子状态,无法通过自身
完成,需要有名法为条件。即当名法以其为所缘,才可以“坍塌为”确定性的粒子态。
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
就名法也就是意识来说,抽象的名法永远不可能转化为实体性的名法,因为抽象的名法
,实际就是佛陀所说的阿罗汉和佛的涅槃,因为它们已经灭尽无明,不可能再成为有为
法了。而凡夫的意识,本身则是因为无明的原因,其意识现象是一直呈现刹那生灭并且
相续的分立状态。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科学基本已经揭示了,现在主要就是确认到底是不是意识导致波函
数坍塌,这方面的数学基础已经由冯诺依曼完成了一半。
而意识的波粒二象性特征应该是佛陀最早发现,并用当时代的语言进行了描述,科学家
应该会有100到两百年的时间就可以准确揭示,到时候,一切都会非常明白的。如果顺
利,出现一些真正的天才科学家,那么五十年内就有机会。
涅槃是波性,五蕴是粒子性。二者是排斥的。对于波性来说,粒子性就是之外,对于粒
子性来说,...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4 还有一个,我想和SeeU学中观吧,只是他现在一直不露。
目前很难找到懂中观的人。
当然,我也可能改为破斥中观和龙树
对龙树到底在搞什么,我还没有完全研究透。
现在的一些观点,有点偏袒龙树了,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倾向。 |
|
r******4 发帖数: 178 | 25
~~~~~~~~~~~~~~~~~~~~~~~~~~~~~~~~~~~~~~~~~~~~~~~~~~~~~~~~~~~~~~~~~~~
这点最有趣,是老歪说的,这人就以为是真了。
呵呵,看起来很合理,但是你可知道,这些所谓隐藏起来的早已经写出的经典,里面却
充斥大量后代人的东西,充斥大量可笑的东西,
还有一点,你更无知,就是历史明确的显示,在龙树的时代,由于根本没有唯识和如来
藏思想,所以龙树提婆在自己的著作里面从无提到任何唯识和如来藏经典以及相关观点
。而当唯识思想出现后,在世亲,无著等人写的书里面,又从来没有任何后期如来藏思
想的经典以及相关理论。
而且不幸的是,大乘三系思想,皆有明确的思想发展史,甚至几乎都可以在部派佛教当
中找到思想原型,他们并不新鲜。
比如龙树的中观,和部派佛教的大众部思想有关,中观也是对说一切有部的批判而逐渐
建立起来的
而唯识思想,则是在说一切有部以及经量部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圆满。创立唯识思想的
世亲,本身就曾经说说一切有部的论师。
而如来藏思想,则是在部派佛教心性本净思想基础上,融合婆罗门思想,进一步发展出
来的。
如果再仔细审视这些大乘经典,就更会发...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一、前言
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部分或澈底)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无我我所离贪瞠痴」,真是波澜壮阔、浩瀚无涯。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即在契机(适应不同根机)的原则下,将一切法门(不论是主张空或有)以四种悉檀(宗趣、教法)加以统摄,并以「第一义悉檀」许\为真实而不可破坏的究竟了义。
与佛有缘的朋友,不论是新学或老参,假如他是真诚的关注生命,而且不一味的「信仰增上」(以信仰为先,不重视理性的分别观察力,致缺乏适当的简择批判精神)应当含触及一个终极关怀的问题∶「法海汪洋,固然是法书无量,在遍尝法味云深不知处时,到底洲褚(彼岸)在何方?」本篇习作除尝试会通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外,更愿意与道友们共同探讨、寻找并归向那「清净解脱宁静」的「第一义洲褚」。
二、世代圣典的启示
面对多方面传出的经与律,应如何的不轻信、不诽毁,古来在南北传阿含及各部律典中(如《增壹阿含》「声闻品」及《长阿含》「游行经」等)即有「四大教说」的提示。
四大教说的大意为∶各处传来的经律,如果与固有经律之...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7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8 ☆─────────────────────────────────────☆
SeeU (See you) 于 (Mon Jul 25 12:07:46 2011, 美东) 提到:
依原始佛典,佛陀成道后,认为众生难以证悟微妙之法,并不想说法,浪费力气。经梵天劝请后,佛以天眼观察,有ㄧ些众生烦恼不多,可以证悟,才到鹿野苑初转法轮,说四圣谛。
依大乘经,如金刚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说>∶「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盘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扒搿媚肽獭>谝磺蟹鹕布⒊臼伲忠磺兄谏H缡切榭战缇。谏缇。谏稻 V谏衬站 N掖巳扒胛抻星罹 D钅br />
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的大心大愿,多么令人动容。
两个说法比较,从佛陀不想说法,到菩萨愿度尽众生,这是巨大的差别。以佛陀的智慧,难道不清楚自己想作什么,能作到什么吗?从另一角度想,佛陀是如何看众生呢?是只有少数能解脱,还是一切众生都会成佛?
杂阿含经中,佛陀回答...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9 一切都要靠因缘, 如果你坚持说你找到的就是善知识,那首先要看你有没有辨别的能
力, 这其实是个驳论,能判断别人是不是究竟, 在某个层面是很难的, 是需要你必
须本身就是究竟者。 如果你有这个能力, 那你已经自己就是善知识了。在别的论坛看
到根敦群佩的一段话, 蛮有教育意义的, 转过来,
“假若我们追随佛的决定即不受欺诳的话,那么,决定佛不受欺诳者是谁?若说决定佛
不受欺诳者是由龙树等大贤哲决定的,那么,龙树不欺诳者是由谁决定的?如果说龙树
不欺诳者是由宗喀巴大师决定的,那么,宗喀巴不欺诳又谁晓得呢?若说此即由我等恩
德无量的某喇嘛尊者所决定,那么,你由于依归喇嘛尊者而不欺诳,是由你自己的思想
所决定的。此义正如:狮子的中证者为老虎,虎的中证者为犏牛,犏牛的中证者为狗,
狗的中证者为老鼠,老鼠的中证者为虫子,这样,一切的中证者最终是虫子。因此,究
其所决定的终极根源,除涉及到自己的心外,也就是说全由自己的心决定外,再无任何
其他可有”。
根敦群佩在这里虽然说的是大乘,但是其实丢任何一个宗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到
头,都是无明在做怪。 好的老师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我们总是学不会一个人走...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0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un Mar 11 12:19:44 2012, 美东) 提到:
末法时代,每个修行人都希望能得遇善知识, 可是善知识在哪里呢? 从一方面来说, 善
知识其实不是找来的,而是修来的. 从缘起的角度看, 没有什么不是因缘际会. 遇见并
能亲近一个善知识也是如此. 那么什么是遇见一格善知识所需要的因缘呢? 其实就是我
们自己. 能不能遇见一个真正的善知识, 先要问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福德, 说白了,
就是你凭啥? 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 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 所以与其我们在这里需愿
,不如去认真耕耘自己的三亩地, 切实做好布施,忍辱,戒律,襌定, 培养慈悲喜舍, 为利
益身边的每一个人区努力工作, 这些才是正道, 这才是得遇善知识的前提条件. 否则,
就是神佛满屋,你进去也不过看到一群缺胳膊少腿的老头老太太. 你不信, 你说我真的
遇见了一格善知识,神通广大, 还是那句话,你凭什么? 圣经中好像有一句话说一颗树是
不是好,看它的果实就好了. 其实是两方面的, 你能不能...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31 有些人,以一副很了不起的姿态,假模假样地分辨「未得要领」与「了然其
实」之间的差别。但是,眼识永远也不会感知到声音的存在,所以,也没有什么眼睛能
否听得到声音之类的概念了。同样,耳朵除了感知声音之外,也不会听到什么颜色与形
状的啦。如果因为眼识听不到声音,就认为眼识没有找到声音之实有的话,大地与岩石
,就永远也不会找到物质的形态,声音以及实有等的啦,这是否就意味着大地与岩石,
已经达到了菩萨的
也许,有人会这样提问:「如果按照这种观点,颠倒意识不会影响正确意识
;反过来,正确的意识,也不会影响到颠倒意识的啦」。认为冒烟山上无火,是一种颠
倒的意识。这种颠倒的意识,只是不知道在冒烟的山上会有火,而并非肯定冒烟山上的
确无火的了。
如果我们区分心识活动的层次,人们也许会这样说;「如此这般的心识,应
该由绝对分析认识到;而如此那般的心识,则应该由常规分析能够掌握到。因为,常规
与绝对,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所以,常规分析认识不到的心识,不会影响到绝对分析的
」。按照这种逻辑的话,存在之实有也只能由无明心识来确认了。实际上,我们所认识
到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144 | 32 阿底峡尊者造论
邵颂雄居士翻译
梵名:Madhyamakopadesa-nāma
藏译:dBu ma'i man ngag ces bya ba
〔藏译者敬礼〕
顶礼世间怙主
〔造论者敬礼述意〕
谁之语光明 令我愚昧众 绽开心中莲 顶礼最胜士
此〔论所说〕,乃大乘中观之口诀。
〔资粮道〕
初,我等当先了知,于短视之凡夫而言,世俗诸法皆因果等一切建立,如其显现而为真
实。然于胜义,或于真实,则凡世俗所显现诸法,若以诸大因分析而了知,连发尖百分
一之微量亦不可得。
〔加行道:〕
下来,即于舒适之座垫上结跏跌坐,如是片刻,〔观修如下〕:
〔一·业因缘起〕
〔执以为〕实事(dngos po)者分二:色法及非色法。此中诸色法为极微尘聚。彼若依
方分(phyogs cha)之差别作分析,则最极细微亦无身,极无显现①。
〔二·相依缘起〕
非色法者,即心也。彼亦如是,过去之心已止已灭;未来之心未生未起;现在之心亦难
如是观察。以其无色、离形、如虚空,故不成立。抑或以其离一与多、或以无生、或以
彼自性光明等正理之利刃,而作观察、分析,可悟知其不能成立②。
〔三·相对缘起〕
如是,若于一切事法之体性,既不...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33 佛经多说如来藏。只是由于后世研究佛学的人,每由名相来理解佛法,又
自设重重概念来作限制,因此一提到如来藏,便像部派佛教时代的上座部一
样,每说之为不了义,认为只是释迦的权宜方便说。
实际上,当说如来藏为本体,或空如来藏为本体时,的确是权宜的说法,
但当说之为功能时,则为真实说,这一点应该分别清楚。
为了适应世俗的根器,是故表达如来藏思想亦有一个建立的过程。
对小乘声闻众说法,释迦只提“心极光净”或“心性清净”。在这时期,可以将
清净的心识解释为本体。这样解释时,自然可将之视为不了义,因此上座部
的意见,未尝没有根据
到了大乘经典结集,《华严》可以视为一种见地的提出,再由密乘的文殊
师利菩萨与密乘祖师维摩诘问答,说如来藏,这即是以如来藏空智来说般若。
至于文殊师利的一系列经典,则或示密乘意趣,或说如来藏,则可视为如来藏
思想的初步建立。
其后,在《大般涅槃经》中,正式提出了佛性的问题——
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
佛本说无我,忽然说到“我”,那是为了说明佛性常住。所针对的是小乘行人对
佛涅槃的失落感。依胜义而言,说佛性为常,其实是说佛的功德事业为常
,是...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34 第十一讲 禅宗的开悟(二)
释迦牟尼佛出家后,参访了许多外道,都解决不了问题;又自己苦修了六年,还是解决
不了问题。以后感到只限于苦行也不行,入尼连禅河洗浴,接受了牧女所献给他的乳糜
。吃了以后,精神焕发起来。独自到伽耶菩提树下敷座而坐,自誓若不证无上菩提终不
起座。端坐思惟经过了四十余昼夜见明星而大彻大悟。有人也许以为端坐四十余昼夜有
点困难吧!其实这是少见多怪。佛学院传印法师曾经依止几年的虚云老和尚,丛林里都
知道。他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此后,他在传戒时,往往一盘腿,就是七八小时不起座
。释迦牟尼佛一坐四十余昼夜,在定中则如一弹指顷。所谓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正
是定中光景。这在近代科学中也已得到理证的。顺便在这里提一下。佛教的建立,出于
释迦牟尼的一悟,而这一悟发展为后世佛教的各宗各派是势所必然的,各宗各派每提出
一个主张来,必定要说是释迦牟尼说的,作为根据。而各宗各派却忽略了向释迦牟尼学
习的一件极为重要的事,那就是忘掉了释迦牟尼开悟的大动力──无畏的大怀疑的精神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喜乐,同其患难,有什么能与不能,圆满不圆满,这
才是大功德大圆满哩!至于有无量烦恼...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5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36 自我教言略解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解
一、释题:《自我教言》是华智仁波切警策自己的教诫。世人尚有自我批评、自我监督
等来观察自己的过失以完善自己,出世间的修行人更应如此。但佛法好像在有些人手里
却变成了单纯调伏他人的工具,这是不应理的。己尚未调伏,何以化他?所以我们应像
华智仁波切一样时时处处向内观察自己的身语意三门。
二、造颂者:华智仁波切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作者,是观音菩萨化身,也是寂天
菩萨的化身,他的传记很丰富。其生平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一次他以乞丐形象去
炉霍县的多芒寺,在这里见到很多苦行者,他赞叹说:“真正的教法和证法在这个寺院
里还存在!太让人高兴了。”晚上,他到一个叫赤诚达吉喇嘛的屋里说:“我能不能在
您这里过夜?”赤诚达吉看他很寒苦,就收留了他,赤诚达吉问他:“你知不知道华智
仁波切?”“只是听说过。”“我很想拜见华智仁波切,特别敬佩他,一看他的著作就
很生信心,已经去石渠他的寺院里两次了,但都没见到。你看过《大圆满前行》吗?”
“只是听说过,但没看过。”“那你就看看这个法本,确实太好了,你以后最好能好好
照此修持。”“我不太懂,您能不...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7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破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我没有创造任何
理论上的见地,因此没有任何过失。”这句话指...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SciBuddhism
标 题: 刚晓法师谈——中国佛教上的“犬儒”现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0 04:50:29 2011, 美东)
问:我现在在学佛教史,这已经学了多半年了,可我还是不清楚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到
底有啥不一样?
晓:你怎么学佛教史?
问:闲来没事儿,读佛学院函授。
晓:噢。我给你说说,但要是考试的时候你大概不能照我说的回答,你得死背会教材上
的答案。
我说一个哲学家们举的例子。比如说我手里的这半瓶矿泉水。印度佛教说,世界上
什么都没有,只有这半瓶矿泉水。有的人一见这半瓶矿泉水,高兴得很――好极了,还
有半瓶矿泉水呢~~这是一种人,还有一种人是一看见这半瓶矿泉水,发愁了――只有
半瓶矿泉水,怎么办~~第一种人是乐观的人,第二种人是悲观的人。世界上除了这半
瓶矿泉水外什么都不存在,这半瓶矿泉水就如咱们佛教说的“心识”,万法唯识,除了
识其它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印度佛教就说:悲观也好、乐观也好,都是强加到这半瓶矿
泉水上边的,大家看,实际...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1i0ge.html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界的很多科学家对经典物理的严密性极为满意,认为物理学发展已
经到了巅峰,所有的问题已经解决。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几乎都可以被现有理论精确解释
,力、热、光、电、磁……,物理学似乎尽善尽美,一切基本原理都被发现,有些人甚
至声称物理学已经终结,但类似开尔文这样的物理学家却知道,在经典物理灿烂的天空
上漂浮着两朵乌云,一朵是美国人迈克尔逊和莫雷的试验,一朵是黑体辐射问题,两个
问题导致经典物理的大厦出现了严重漏洞,甚至有倾覆大厦的危险。而这两个问题的最
终解决,一个诞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另外一个诞生了量子物理,进而产生了20世纪
初的辉煌的物理学革命并深刻影响了我们这个时代。
类似的现象,似乎在佛法尤其是上座部佛教里面也出现了,上座部佛法的理论体系是建
立于阿毗达摩之上,很多学习上座部佛教的人被阿毗达摩所构建的严密的理论体系所惊
叹,有人认为它超越了一切,精确解释了所有的色法和名法和身心生灭的现象,为解脱
建立了强大的理论基础。阿毗达摩在南传的地位甚至高于经藏,被认为是...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1i0ge.html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界的很多科学家对经典物理的严密性极为满意,认为物理学发展已
经到了巅峰,所有的问题已经解决。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几乎都可以被现有理论精确解释
,力、热、光、电、磁……,物理学似乎尽善尽美,一切基本原理都被发现,有些人甚
至声称物理学已经终结,但类似开尔文这样的物理学家却知道,在经典物理灿烂的天空
上漂浮着两朵乌云,一朵是美国人迈克尔逊和莫雷的试验,一朵是黑体辐射问题,两个
问题导致经典物理的大厦出现了严重漏洞,甚至有倾覆大厦的危险。而这两个问题的最
终解决,一个诞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另外一个诞生了量子物理,进而产生了20世纪
初的辉煌的物理学革命并深刻影响了我们这个时代。
类似的现象,似乎在佛法尤其是上座部佛教里面也出现了,上座部佛法的理论体系是建
立于阿毗达摩之上,很多学习上座部佛教的人被阿毗达摩所构建的严密的理论体系所惊
叹,有人认为它超越了一切,精确解释了所有的色法和名法和身心生灭的现象,为解脱
建立了强大的理论基础。阿毗达摩在南传的地位甚至高于经藏,被认为是...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什么是空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10 23:50:14 2013, 美东)
问:请仁波切详细开示什么是空性?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答】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2 大乘整个理论体系是有自己的发展思路的。
起初主要是对抗部派佛教的二元论和实在论,并试图解决业力,轮回主体,解脱内在原
因等佛教难题,然后是自身理论的不断修补。
大小乘的理论矛盾,最根本的是二元论倾向和不二论倾向的对立,其它都是衍生出来的。
小乘的理论核心是:空异于色,色异于空
大乘的理论核心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空指代涅槃,色指代五蕴。
至于成佛那些目标,不是根本问题。
按照小乘的二元论,解脱和成佛就意味着不可能出现在世间,大乘无法接受这个。
而二元论也必须建立在五蕴和涅槃的实在基础上,大乘也无法接受。
大乘自以为找出了这种二元论的漏洞,龙树的中论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小乘的批判,之后
的大乘,也基本架构在龙树的理论之上。
小乘确实也有些理论漏洞,龙树某些方面抓的很准,但他自己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
。使得整个大乘的理论,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
这些以后都可以详细的分析,在我看来,大乘已经完蛋了。。。
我将会成为大乘佛教的掘墓人。 |
|
Z******O 发帖数: 37 | 43 佛陀示生世间,说法四十九年,其唯一愿望,就是化导一切众生,觉悟本具佛性,如法
修行,出离三界生死,圆成究竟菩提。但以众生的根机不一,故对机所说的法门也不同
。法门虽多,总言之,不外两种途径:一是仗自力而竖出三界,即佛所说自力断惑证真
的通途法门,龙树菩萨称为难行道;一是仗佛力而横超三界,即佛无问自说念佛生西的
殊胜法门,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
吾人学佛的最终目的,端在出离三界生死,因此首先必须认识出离三界生死的难行道和
易行道。其次,必须考虑自己的根机而决定修行的道路。《大集经》说:“末法亿亿人
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故易行道的净土念佛法门是为现在修行人最契
时机的殊胜法门。
佛陀向来说法,都是先有人问了再说的,独有净土三经中的《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
说的,所以《阿弥陀经》是属于佛说“十二部”中的“无问自说部”。这是佛陀普度众
生彻底悲心的具体表现。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虽亦大悲心切,特示往
生,然而《无量寿经》愿门广大,《观经》观法精微,未若《阿弥陀经》只须信愿持名
,即生极乐为切要。所以净土三经并行于世,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奉为日课。这说明
《阿弥陀经》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觉悟战士的修行次第--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演讲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01:36 2014, 美东)
首先,第一件事我要向这里的老面孔先说声:大家好!然后对新面孔也说同样的话。我
非常高兴能再回来见到大家,见到很多新的朋友。
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和台湾佛学界的朋友接触。当我在国外的时候,台湾的一
些朋友对我相当有兴趣并天天打电话给我,让我都不能睡觉,要求我一定要到台湾来给
一些教授。我自己虽然并不了解很多的佛法,但因为这么多的朋友这么热情而殷勤地请
我,所以我决定还是要来这里,尽量把我所知道的有关佛法的知识奉献给大家。
这次的课程中,会讲到轮回是战场,里面牵涉到“战士、武士”,也许是我看过很
多日本武士道的书,或者是中国的功夫片看多的缘故,无论如何在这次的教授里,我会
用很多跟战斗性有关的字眼,这种字眼对于很多正统的佛教徒来说,可能你会觉得非常
地惊讶!在这个课程里,你会... 阅读全帖 |
|
b********g 发帖数: 1562 | 45 佛法里有三法印,四法印来判别佛法的真伪。“考据” 是不可能成为第五法印的,不
能用这个来判断是否佛法。
首先,佛法并不都是释迦世尊说的,其他佛菩萨,大阿罗汉等等说的也是佛法。
第二,就算具体到某些经典是否佛陀亲说的问题,喜欢“考据” 的朋友需要面对的是
,考据顶多用来尽力探究某些经典大约在何时何地开始大兴于世,但根据这个,无法断
定这些经典就不是佛陀亲说的。
某部经典广传之前,可以是仅在很少的修行者那里代代相传,到后来世人修行此经的机
缘成熟了,于是广传。
另外,某些经典里有些用语是后世的,思想是后世的,不是佛陀在世时期的,这也不足
以断定此经不是佛陀亲说。印度佛经在落到文字之前,都经过很长时间的口口相传,这
期间老师用经典教导学生,为了使学生理解,说了一些自己的解释,很正常嘛。如果进
一步结合了一些当时的(非佛陀时期)的用语和思想,来阐述问题,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口传的经典有这种现象,实在是没什么可奇怪的。无法用这个就断定此经是当时人新
造的。
另外就像其他师兄提到的,有些经典是佛陀在天界等异时空所说,比如《华严经》,《
地藏经》等等,也是人间手段无法考据的。《华严经》更是一直保存在...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6 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释’”的荒唐言论
多识仁波切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
照!”……“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
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
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等。
作者在“考释”这篇文章中施展其想象臆测、虚构捏造、弄虚作假的本领,根据自
己的无知偏见,道听途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采取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颠倒词序、
歪曲词意等手段对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观音大明咒──“六字真言”,进行了面目全非
的“加工”、“改造”。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赵橹的所谓《藏传佛教六
字真言“考释”》的文章。所谓“考释”,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考释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经过深入细致的考查、考证所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绝不应该是毫
无根据地联系和不负责任的乱说。但这篇名为“考释”的文章,就连稍微懂点藏文和藏
传佛教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荒诞无稽,仿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呓语似的毫无根据的瞎
说。...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7 《 八不中道是第八识如来藏之体性》
八不中道 : 『不生亦不灭丶不常亦不断丶不一亦不异丶不来亦不出』
不生亦不灭 :
被称为中观共主的 龙树菩萨在他所造诸论中,同样是以如来藏阿赖耶识本来具足真如
佛性的中道空性为立论之根本,而破斥执着恶取空者。例如《中论》开宗明义即先依此
如来藏之中道性而说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丶不常亦不断丶不一亦不异丶不来亦不出
。」唯有第八识如来藏方是无始劫以来就有中道的体性丶功能丶种子丶界性,是故说阿
赖耶识心体「不生」;因为是本住法,从来不生故,永远「不灭」,无有生灭现象。
不常亦不断 :
阿赖耶识本体自性清净,但是於因地中却含藏有七转识的染污种子,随着众生所造作善
恶业而对现世世五阴出生丶受用与死亡的果报;因为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有善恶染净的
变异性,故说阿赖耶识「不常」。也因为种子有这种变异的体性,所以修学佛法丶行菩
萨道时,於历缘对境中才能将染污的种子转变成清净的种子,而使修行之功德都能功不
唐捐,乃至最後才能究竟清净,圆满佛地功德。然而阿赖耶识心体,至佛地时亦不会消
灭,原来的清净自性及能生万法的自性亦不会消灭,唯是清净其原来所含藏种子的染污
;虽然至佛...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48 担负弘法利生的使命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9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给大家讲讲弘法利生。
现在我们所投生的是贤劫。贤劫中会出现一千尊佛陀,在印度菩提树下示现成佛。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后在印度菩提树下
示现成佛。
太子悉达多有一次出巡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生老病死的情景,于是生起了强烈的出
离心,在二十九岁的时候出家。他诞生的时候,看相大师告诉净饭王,这个孩子若是在
家,可以成为转轮王;若是出家,会成为佛陀。他没有继承王位,而是选择了出家,当
时只有二十九岁。出家后,他修习了六年的世间禅定,但是没有成就。最后,他来到了
菩提树下,在地上铺了一层吉祥草,在其上打坐入定。打坐前,他立下誓言:“乃至未
得无漏果,期间不解跏趺坐,此垫我身纵干枯,聚合皮骨纵分散,未得数劫难得果,身
于此垫不动摇”。
“乃至未得无漏果”:他求的是“无漏”的果位。“有漏皆苦”,都是痛苦的。他
求的是“无漏果”,是没有痛苦的解脱果位。
“期间不解跏趺坐”:在这座期间,我一定要获得...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9 秋兄过年发大财 !
五石兄说那个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丶非他作丶非自他作丶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您不觉得跟龙树中论的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有着异曲同功的指月 ?
杂阿含的老死一法, 也就是中论裏所述的诸法之一, 所以也都是指向一处.
意识也是诸法之一, 如果从阿含诸经来说, 根, 尘相触才生识, 那麽就是共生, 如果是
共生, 那麽五石兄所举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岂不都说错了 ? 但其实五石兄所举
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都没有说错, 只是覆藏而说, 小弟的白话文如下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50 秋兄过年发大财 !
五石兄说那个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丶非他作丶非自他作丶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您不觉得跟龙树中论的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有着异曲同功的指月 ?
杂阿含的老死一法, 也就是中论裏所述的诸法之一, 所以也都是指向一处.
意识也是诸法之一, 如果从阿含诸经来说, 根, 尘相触才生识, 那麽就是共生, 如果是
共生, 那麽五石兄所举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岂不都说错了 ? 但其实五石兄所举
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都没有说错, 只是覆藏而说, 小弟的白话文如下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