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Anhui版 - 转型时期,杂谈武汉与合肥
相关主题
乱打荞麦糊怀旧---吃吃吃(二)
俺来给各位老乡辟谣哈你好,庐江大饺zzz
安徽省旅游地图“义塾”背负国学前行
给合肥老乡通报个情况[合集] 有巢湖一中的吗?
合肥常识扫盲 (zz)俺很想炉子,
ZZ合肥武汉高速铁路3月18日开通 - 2小时从合肥到武汉人气不行呀,要不我们吵架吧
合肥到武汉的铁路客运变迁(第二部分) (转载)安徽巢湖李鸿章当铺年久失修坍塌(组图)
[转载] 姥山报个到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合肥话题: 武汉话题: 城市话题: 交通话题: 巢湖
进入Anhui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1529
1
转型时期,杂谈武汉与合肥
(本人涂鸦于2009年4月,原载东湖社区,大家轻拍)
武汉距合肥有多远?百度一下,两座城市的直线距离约为300公里。
“98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合肥,路上整整走了13个小时。卧铺车出汉口,过麻城,穿大
别山,然后经六安到合肥。道路曲折颠簸,一路上险象环生,既要替司机的技术捏把汗
,还要提防遇上车匪路霸,别提有多辛苦了!因为颠簸的时间太长,到合肥之后身体出
现了幻觉,睡觉的时候老觉得床在晃悠。”经常往返于肥汉之间的杨先生谈起当年的情
形依然记忆犹新,他笑称自己是两城交通发展的见证人。
“后来我发现坐汽车太危险,于是改乘火车。傍晚的时候在汉口站登上汉口发往连云港
的绿皮车北上,凌晨两点左右在安徽阜阳站下车,然后等上个把小时,再登上从郑州过
来的绿皮车南下,天亮的时候可以到合肥。一路九个多小时,辛苦得很。春运的时候,
在阜阳转车还不一定挤得上去。
大概是99年的时候,武汉和合肥才通了直达火车1616次/1618次,也是先北上后南下,

道阜阳,绕一个大圈子,全程565公里,约8个小时。刚开始的时候武汉到合肥是夕发朝
至,合肥到武汉是朝发夕至,后来旅客提意见,铁路部门才把上行和下行均改为夕发朝
至。
再后来又多了一个选择,公路方面开通了南线大巴,即武汉—黄石—黄梅—桐城—合肥
一线,全程耗时六个钟头。
如今合武铁路已经正式通车运营,坐上动车组,两个小时就能从武汉到合肥。这两座城
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过。”
说到合武高铁的开通,杨先生脸上洋溢着一股由衷的喜悦:“从十三个小时到两个小时
,我们只花了十年的时间,了不起!”兴奋之余,杨先生情不自禁吟诗一首:“朝辞武
铁汉口站,千里合肥半日还。窗外风景看未够,动车已过大别山。”
一条铁路,将这两座原本看似毫不相干的城市连在了一起,正如杨先生所说,武汉和合
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过。杨先生口中的“近”,主要是指时空的距离。我们似乎
可以大胆地预测,这两座城市会越走越近,这里的“近”,落脚点则是经贸上的联系。
既然注定要当伙伴,那么不妨让我们近距离地审视一下武汉和合肥的特质。
把武汉和合肥放在一起比较,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件疯狂的事情。一个号称大武汉
,祖上身份显赫,三镇之一的汉口是曾经的直辖市;一个名叫小庐州,解放后才从安庆
手中夺得省会的地位。一个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近4000亿的GDP;一个是普通的省

城市,三年前的口号还是“创千亿产值”;一个是铁路枢纽,两江穿城、九省通衢;一

是铁路死角四不靠,交通优势甚至还不如本省小兄弟蚌埠。一个是全国科教第三城,在
校大学生人数104万,全国第一;一个是高等院校屈指可数,市区总人口才一百多万。

个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国家综合改革的试验地,武汉城市圈的领头羊;一个还在奋
力朝长三角靠拢,势力范围不断被周边强势城市如南京等所蚕食……
所有这些,似乎都在暗示完全没有比较的必要。然而,武汉真的全面盖过合肥吗?
说天时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都,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是与京沪三足鼎立的科教基地。
两江穿城而过,境内水网发达,号称百湖之市。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牵南北,武
汉交通发达,自古就是九省通衢之地。上天和历史赋予武汉的,是无比优厚的禀赋。国
父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武汉的规划是“略如纽约、伦敦之大”,并将之定位
为“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和“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事实也证明,武汉的确
有这个雄心和能力。
清末民初开始,武汉就迎来了梦幻般的大发展。1861年汉口开埠,使得武汉从此由封闭
走向开放。在19世纪末,武汉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米谷集散地和全国排名第三的外贸商埠
,“驾乎津门,直逼沪上”。张之洞督鄂之后,大兴洋务运动,创办了大批近代工业企
业,居全国之冠。新中国建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武汉一直是全国经济第三城,其
地位可见一斑。然后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大力发展沿海地区的时代大背景下,沿海地
区迅速崛起,武汉被众多远不如她的城市所超越,武汉在中国城市实力排行榜上的名次
不断下滑。多年以来,荆楚儿女对湖北的衰落和武汉的沉沦无不扼腕叹息、心情悲愤。
然而这种悲愤即将化成无数股力量,迎来武汉新一轮的大发展。国家的发展按梯度依次
推进,先有南方经济特区的设立,后有上海浦东大开发、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以至后
来的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一系列的大动作之后,国家终于在
2004年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身处华夏天元之位的武汉在沉寂二十多年后终于再
一次从幕后走上前台。就在同一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武汉城市圈的设想和建
设方案。2007年年底,国家正式批复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武汉正式吹响了向中国经济第四极迈进的号角。
“两型社会”获批后,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突飞猛进,可谓“天天有进
步,月月有惊喜”,特别是武汉铁路局的恢复,更使得武汉如虎添翼、气势如虹。借此
利好消息,美国及时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日本和韩国也相继表达了设立总领事馆的意
愿。武汉和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2008年底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疯狂蔓延,很快就发展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国际需
求锐减的不利形势下,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沿海发达地区出口受阻,经济遭受重创。面
对低迷的国际市场,党中央、国务院英明果断,适时提出了“扩内需,促增长”的应对
措施。以武汉城市圈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其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远远小于沿海开放城市。
在消费上,中部有潜力可挖;在生产,中部有后劲可发。2009年4月初,全国人大常委

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国务院多个部委的负责同志先后密集赴武汉城市
圈考察调研、指导发展大计。国家对武汉再一次寄予厚望,可以预见,内需时代,武汉
将大有可为!
合肥古称庐州,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合肥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但
是这并不影响她人才辈出。合肥是包拯故里,那里还出了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以及饱受
争议的清末宰相李鸿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也生于合肥,李克强副总理

也是正宗的合肥八中毕业生。合肥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合肥的
发展却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合肥的第一个发展机遇是被毛主席钦定为安徽
省的省会,此前的很多年,安徽省治一直在安庆府,1952年省会迁址合肥的时候,她尚
是一座人口刚满5万的寒酸小城。短短的50多年,合肥已经一跃而成人口直逼200万的繁
华都市,这在内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安徽人民从来都不乏改写历史的勇气与智慧,当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发源于
朱元璋老家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合肥居皖中腹地,目光超前、敢为人先,重科技、学科
技和用科技是合肥发展的法宝之一。这样一座小城,拥有包括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在内
的各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260家。2006年,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政府签订协议,携手

合肥打造成科技城。市内的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美菱冰箱和荣
事达洗衣机笑傲行业几十年,高起点引进的凯斯鲍尔客车也曾经是中国豪华大巴唯一的
高端产品,立足自主创新的江淮汽车开发出全国首套客车专用底盘,结束了我国客车底
盘只能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今天江淮汽车仍然牢牢占据着全国轻客底盘40%的市场

额。土生土长的立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的火灾安全企业,其产品和服务甚至
开拓到了中南海。另一家土生土长的的IT企业讯飞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核心技术和自
主知识产权的语音技术企业,牢牢掌握着国内中文语音技术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

音合成产品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是高达
80%以上……所有这些,都是合肥在默默无闻中孕育出的辉煌。
合肥是内向型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不利大气候下,合肥逆势发力,弯道超车,
其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在6个中部省会城市中已经连续10个月排名第一。合肥是新兴的工

城市,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没有武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内需时代,合肥也将大显身
手。
说天时,旗鼓相当。
论地利
武汉地区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和航空都是国家规划的四大枢纽之一。特别是两江穿城而
过,廉价的黄金水道把武汉载向全世界,使其成为真正的“内陆海港、腹地国门”。“
十一五”期间,铁道部500亿元投资布局武汉地区,目前,已确定的新建和改建项目达

17个,建设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5年后,它们将使武汉铁路形成网状放射格局:京广
线
、京广客运专线贯通南北,武九线、汉丹线和沪汉蓉客运通道承东启西。武汉将衔接起
北京、广州、上海、成都、九江和襄樊等呈“米”字型的6个线路方向,形成特大铁路

纽。以武汉为中心,5小时内可到达的城市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其中副省级以上城

有16个之多,构成国内独一无二的5小时都市圈。这意味着武汉向世界大都市迈进有了

个独特的外部交通大平台,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得到极大增强。
然而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庞大的城区却给武汉内部交通带了不小的麻烦,虽然武汉已
经拥有7座长江大桥和1条过江隧道,但是堵车仍然是武汉人心中的痛。相信等到武汉地
铁系统的逐步开通,这一症状将得到极大缓解。
与武汉相比,合肥胜在市内交通,而外部交通则逊色不少。
合肥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新城,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她没有繁重的旧城改造任务,地势
平坦,没有天堑,城市规划一向是高起点、高标准且具有前瞻性,加之合肥的城市人口
尚不及武汉的一半,这一切都使得合肥的市内交通极其方便,城内任意两点都能控制在
一小时之内到达。这无疑极大的节约了社会的运行成本,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优化
了投资环境。
合肥曾经是中国铁路网的死角,其交通优势甚至不如省内的小兄弟蚌埠,和皖江经济带
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和安庆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然而近几年,合肥的交通区位优
势逐步显现。几年前开通的宁西铁路串起了南京、合肥、西安及众多的沿线城市。今年
4月1日开通的合武铁路和即将开通的沪汉蓉全线一举将合肥纳入沿江经济带的范畴,沪
汉蓉的开通将彻底清除合肥在东西方向上的交通障碍。按照铁道部的规划,即将于
2010年开建的京福高铁(北京到福州,远景计划到台北)将经过合肥。这样一来,合肥
在南北方向上也将畅通无阻。置身于两条大动脉构成的十字架交点上,合肥交通一下子
由丑小鸭蜕变成了白天鹅。
航空方面,合肥正在建设中的新桥国际机场是4E级大型机场,建成后的合肥新机场就将
成为国内的主要干线机场之一。
水运一直是合肥交通的短板,合肥地处江淮之间,与淮河和长江的距离都在百公里左右
,身处交通劣势的合肥对这两条水系充满了渴望。合肥地处巢湖之滨,借湖入江,一直
是合肥人的梦想,而这一梦想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安徽省政府很早就提出
了江淮运河的设想并一直为此积极奔走,这条运河将借道已有水系并适当开挖新渠以沟
通长江、巢湖和淮河。江淮运河的建设,不但能极大地改善江淮地区特别是合肥市的水
运交通状况,并且对于长江和淮河的防洪以及巢湖的生态恢复也意义重大。让我们共同
祝愿这条运河早日立项上马。
合肥有个很尴尬的地方就是“背靠巢湖没水喝”,其水资源优势远不如武汉。巢湖的连
江通道裕溪河多年前被人为切断,使得巢湖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一潭死水,加之沿湖
企业多年来乱排乱放,巢湖水体已经污浊不堪,被列为劣五类水质,已经不能作为生活
用水使用。多年来安徽省已累计投入数百亿的治理资金,但是成效不大。武汉市为改善
市区主要湖泊水体的水质,大胆启动“引江入湖、六湖连江”工程,具体成效如何,留
给时间来检验。或许,江淮运河,也是巢湖问题唯一的解。
论地利,武汉胜出。
讲人和
有一段时间网上盛行虚拟班级座次排名,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班,美国是班长,如果把
中国看成一个班,那无疑北京是班长。各个省的网友争相效仿,纷纷给自己所在省的各
个城市安排安排职位。作为省会,武汉和合肥都毫无悬念地当选为班长,但是虽然同为
班长,二者的处境却有天壤之别。
2008年武汉市GDP将近4000个亿,占到湖北省GDP总量的40%,武汉城市圈的GDP总量更是
占到全省的60%。武汉在省内一城独大,下面的小兄弟们都服服帖帖,主动接受大武汉

辐射。然而武汉作为计划单列市,享受着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直接与中央
挂钩,省政府对武汉的节制相当有限,这难免使得省里心怀戒心。省市两级政府的内耗
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直到俞书记主政湖北,这一状况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转。武汉在
省内的地位牢不可撼,然而在省外却面临诸多挑战者。无论是在官场还是民间,周边的
几个重量级城市如重庆、成都、南京、长沙和郑州等无时无刻不在和武汉争抢着各种有
形无形的资源,而这其中又以郑州为最。
合肥和武汉相反,她的问题是在省内的首位度太低,2008年其GDP总量只占到全省的18%
,对其他兄弟城市的辐射极其有限,加之以安庆和芜湖为代表的省内城市一直对合肥省
会城市的正统地位不服,这就直接导致了合肥需要首先面临来自于省内的竞争。然而安
徽省和合肥市之间却没有类似鄂汉两级政府那样的芥蒂,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是合肥
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同时,合肥也拥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外部环境,和兄弟省会
城市关系融洽,不像武汉那样四处树敌。
讲到人和,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城市形象。
而说起城市形象,首要的一点就是市民素质。武汉市有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市民素质
长期为外界所诟病。普通话普及率低,脾气暴躁,说话粗鲁,爱抖狠,宰外码……,很
多到武汉短期逗留过的人都会留下类似的对武汉的负面印象。武汉是座很奇特的城市,
呆得时间长了才会发现她的好。很多外地来汉求学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对武汉都是依依
不舍评价颇高。但是在当今这个人员流动性极强的社会,恐怕少有人愿意耐心地花几年
时间来体验她的优点。城市形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城市服务质量,这包括商业服务和公
共服务(政府服务)两个方面。公交车和出租车是展现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十分
可惜的是,武汉市的这两个窗口行业让人望而却步。公共服务方面,武汉市也只能算是
差强人意。举一个细节,曾经有人反映,在全国公务员系统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
,一些原本讲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大学生公务员,到武汉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将
汉腔作为了工作和生活语言。讲武汉话不受欺负镇得住人,成了很多在武汉生活的外地
人的共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相比之下,合肥市民的整体素质则要高得多,容
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合肥人待人真诚热情,面对外地游客,各个阶层的合肥人
都能做到尽量使用普通话交流。合肥的公交车行业和出租车行业服务规范,质量很高。
乘客能够耐心听从司乘人员的引导,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更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社
会风尚。2009年4月初,“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城市服务质量调查组公布了针对各

要城市的明察暗访结果,合肥市的城市服务水平位居全国第一。细节决定成败,这就是
合肥的希望。
目前湖北网友正在为湖北商人的称呼问题大伤脑筋,鄂商、荆商还是楚商?孰不知道,
东晋时期,徽商就已为世人所熟知,徽商的发展在明朝达到顶峰,以至于有了“无徽不
成商”的说法。徽州商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天,江淮儿女正在创造
新的辉煌。东风公司的技术人员只能在外国人的图纸上小修小补,而这批人到了奇瑞就
好戏连台,源源不断地推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畅销车型。奇瑞的异军突起,是新
徽商崛起的绝好范例。以武汉人为代表的湖北人外号九头鸟,然而九头鸟的聪明劲未必
拼得过安徽人的埋头苦干啊。
武汉是国家大型重工业基地,交通发达,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
所有这些都是武汉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但是多年以来,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在高层一直
缺乏重量级的人脉资源,而这恰恰是合肥在过去几年的优势之一,而且合肥还将把这一
优势继续保持下去。
讲人和,合肥占先。
结语
2009年4月1号,合武高铁正式通车,每天7趟和谐号动车组飞驰在肥汉之间,一直为大

山所阻隔的两市人民,从此可以轻松地实现半日往返。武汉和合肥的官方都举行了规模
盛大的宣传和庆祝活动,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地的民间还自发组织了大型观光团互
访。这充分展示了鄂皖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交流合作的渴望与支持,这种从下至
上的默契与好感,在口水战频发的中部省份之间,显得尤其温馨,而这,也正是两地合
作的基础。武汉占地利,合肥修人和,两城共天时,很难说哪一方占绝对的优势,武汉
和合肥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合作才能双赢,1加1大于2,这是共识。
武汉城市圈已经正式被中央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而合肥市也正抓紧机遇联合蚌埠与芜湖积极申报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担负了探索市场经济规律的艰巨任务,取得了远胜于
内陆的骄人成绩,它们的成功经验,被作为教材向全国推广。但是作为探路的兵,沿海
地区也吃了数不尽的亏。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输出文明的桥头堡,是时代的骄子,但在
处于弱势地位的它们,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面前,也更容易蜕变为新买办经济、
新殖民经济的集中区和重灾区。
沿海地区几十年的发展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如果
内陆地区沿袭其老路,继续做所谓的“世界工厂”,甘居国际分工体系中的食物链最底
端,廉价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售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心安理得地继续开办血汗工厂榨
取国人的体力和脑力,那么我们的国家永远没有希望。
自然资源和核心技术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已获批复的武汉综改区将致力于探索
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合肥是科技部挂牌的国内唯一的科技
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实力雄厚,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位居全国第四,申报
之中的合蚌芜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致力于先进工业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如今沿海地区提出“腾笼换鸟”,大搞产业升级,这换出来的鸟,势必要飞往内陆。正
如网友所说,湖北和安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一定要擦亮眼睛,“两型社会”的招牌,
不是用来捡别人的旧裤子穿的。虽然合肥一直把向长三角靠拢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但
是合肥更要有魄力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练好内功,和其他沿江城市一起努力打造沿江经
济带。武汉和合肥双剑合璧,必将成为内陆两颗耀眼的明珠乃至中国经济第四极。
w**a
发帖数: 2662
2
好长。。。
d********m
发帖数: 507
3
“这两座城市会越走越近”,文中似乎没怎么涉及怎样让两座城市走得更近些,只是一
些孤立的“比较”,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w*********n
发帖数: 707
4
在金寨那边,靠近高铁附近的镇,可以发展度假村之类的旅游业了。
大有前途阿。
不过千万别做成黄山那样。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转型时期,杂谈武汉与合肥
: (本人涂鸦于2009年4月,原载东湖社区,大家轻拍)
: 武汉距合肥有多远?百度一下,两座城市的直线距离约为300公里。
: “98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合肥,路上整整走了13个小时。卧铺车出汉口,过麻城,穿大
: 别山,然后经六安到合肥。道路曲折颠簸,一路上险象环生,既要替司机的技术捏把汗
: ,还要提防遇上车匪路霸,别提有多辛苦了!因为颠簸的时间太长,到合肥之后身体出
: 现了幻觉,睡觉的时候老觉得床在晃悠。”经常往返于肥汉之间的杨先生谈起当年的情
: 形依然记忆犹新,他笑称自己是两城交通发展的见证人。
: “后来我发现坐汽车太危险,于是改乘火车。傍晚的时候在汉口站登上汉口发往连云港
: 的绿皮车北上,凌晨两点左右在安徽阜阳站下车,然后等上个把小时,再登上从郑州过

w********g
发帖数: 1529
5
天堂寨风景区发展的还可以啊

【在 w*********n 的大作中提到】
: 在金寨那边,靠近高铁附近的镇,可以发展度假村之类的旅游业了。
: 大有前途阿。
: 不过千万别做成黄山那样。
:
: 大
: 汗
: 出
: 情
: 港
: 过

w**a
发帖数: 2662
6
我读着读着觉得这是篇基文。。。
F**D
发帖数: 6472
7
哈哈哈哈哈哈,

【在 w**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读着读着觉得这是篇基文。。。
w********g
发帖数: 1529
8
大姐,您这也忒打击人了

【在 w**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读着读着觉得这是篇基文。。。
p******w
发帖数: 3020
9
神马是基文?

【在 w**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读着读着觉得这是篇基文。。。
w**a
发帖数: 2662
10
就是有点同性之爱的感脚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在 p******w 的大作中提到】
: 神马是基文?
相关主题
ZZ合肥武汉高速铁路3月18日开通 - 2小时从合肥到武汉怀旧---吃吃吃(二)
合肥到武汉的铁路客运变迁(第二部分) (转载)你好,庐江大饺zzz
[转载] 姥山“义塾”背负国学前行
进入Anhui版参与讨论
w********g
发帖数: 1529
11
转型时期,杂谈武汉与合肥
(本人涂鸦于2009年4月,原载东湖社区,大家轻拍)
武汉距合肥有多远?百度一下,两座城市的直线距离约为300公里。
“98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合肥,路上整整走了13个小时。卧铺车出汉口,过麻城,穿大
别山,然后经六安到合肥。道路曲折颠簸,一路上险象环生,既要替司机的技术捏把汗
,还要提防遇上车匪路霸,别提有多辛苦了!因为颠簸的时间太长,到合肥之后身体出
现了幻觉,睡觉的时候老觉得床在晃悠。”经常往返于肥汉之间的杨先生谈起当年的情
形依然记忆犹新,他笑称自己是两城交通发展的见证人。
“后来我发现坐汽车太危险,于是改乘火车。傍晚的时候在汉口站登上汉口发往连云港
的绿皮车北上,凌晨两点左右在安徽阜阳站下车,然后等上个把小时,再登上从郑州过
来的绿皮车南下,天亮的时候可以到合肥。一路九个多小时,辛苦得很。春运的时候,
在阜阳转车还不一定挤得上去。
大概是99年的时候,武汉和合肥才通了直达火车1616次/1618次,也是先北上后南下,

道阜阳,绕一个大圈子,全程565公里,约8个小时。刚开始的时候武汉到合肥是夕发朝
至,合肥到武汉是朝发夕至,后来旅客提意见,铁路部门才把上行和下行均改为夕发朝
至。
再后来又多了一个选择,公路方面开通了南线大巴,即武汉—黄石—黄梅—桐城—合肥
一线,全程耗时六个钟头。
如今合武铁路已经正式通车运营,坐上动车组,两个小时就能从武汉到合肥。这两座城
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过。”
说到合武高铁的开通,杨先生脸上洋溢着一股由衷的喜悦:“从十三个小时到两个小时
,我们只花了十年的时间,了不起!”兴奋之余,杨先生情不自禁吟诗一首:“朝辞武
铁汉口站,千里合肥半日还。窗外风景看未够,动车已过大别山。”
一条铁路,将这两座原本看似毫不相干的城市连在了一起,正如杨先生所说,武汉和合
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近过。杨先生口中的“近”,主要是指时空的距离。我们似乎
可以大胆地预测,这两座城市会越走越近,这里的“近”,落脚点则是经贸上的联系。
既然注定要当伙伴,那么不妨让我们近距离地审视一下武汉和合肥的特质。
把武汉和合肥放在一起比较,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件疯狂的事情。一个号称大武汉
,祖上身份显赫,三镇之一的汉口是曾经的直辖市;一个名叫小庐州,解放后才从安庆
手中夺得省会的地位。一个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近4000亿的GDP;一个是普通的省

城市,三年前的口号还是“创千亿产值”;一个是铁路枢纽,两江穿城、九省通衢;一

是铁路死角四不靠,交通优势甚至还不如本省小兄弟蚌埠。一个是全国科教第三城,在
校大学生人数104万,全国第一;一个是高等院校屈指可数,市区总人口才一百多万。

个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国家综合改革的试验地,武汉城市圈的领头羊;一个还在奋
力朝长三角靠拢,势力范围不断被周边强势城市如南京等所蚕食……
所有这些,似乎都在暗示完全没有比较的必要。然而,武汉真的全面盖过合肥吗?
说天时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都,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是与京沪三足鼎立的科教基地。
两江穿城而过,境内水网发达,号称百湖之市。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牵南北,武
汉交通发达,自古就是九省通衢之地。上天和历史赋予武汉的,是无比优厚的禀赋。国
父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武汉的规划是“略如纽约、伦敦之大”,并将之定位
为“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和“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事实也证明,武汉的确
有这个雄心和能力。
清末民初开始,武汉就迎来了梦幻般的大发展。1861年汉口开埠,使得武汉从此由封闭
走向开放。在19世纪末,武汉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米谷集散地和全国排名第三的外贸商埠
,“驾乎津门,直逼沪上”。张之洞督鄂之后,大兴洋务运动,创办了大批近代工业企
业,居全国之冠。新中国建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武汉一直是全国经济第三城,其
地位可见一斑。然后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大力发展沿海地区的时代大背景下,沿海地
区迅速崛起,武汉被众多远不如她的城市所超越,武汉在中国城市实力排行榜上的名次
不断下滑。多年以来,荆楚儿女对湖北的衰落和武汉的沉沦无不扼腕叹息、心情悲愤。
然而这种悲愤即将化成无数股力量,迎来武汉新一轮的大发展。国家的发展按梯度依次
推进,先有南方经济特区的设立,后有上海浦东大开发、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以至后
来的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一系列的大动作之后,国家终于在
2004年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身处华夏天元之位的武汉在沉寂二十多年后终于再
一次从幕后走上前台。就在同一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武汉城市圈的设想和建
设方案。2007年年底,国家正式批复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武汉正式吹响了向中国经济第四极迈进的号角。
“两型社会”获批后,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突飞猛进,可谓“天天有进
步,月月有惊喜”,特别是武汉铁路局的恢复,更使得武汉如虎添翼、气势如虹。借此
利好消息,美国及时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日本和韩国也相继表达了设立总领事馆的意
愿。武汉和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2008年底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疯狂蔓延,很快就发展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国际需
求锐减的不利形势下,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沿海发达地区出口受阻,经济遭受重创。面
对低迷的国际市场,党中央、国务院英明果断,适时提出了“扩内需,促增长”的应对
措施。以武汉城市圈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其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远远小于沿海开放城市。
在消费上,中部有潜力可挖;在生产,中部有后劲可发。2009年4月初,全国人大常委

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国务院多个部委的负责同志先后密集赴武汉城市
圈考察调研、指导发展大计。国家对武汉再一次寄予厚望,可以预见,内需时代,武汉
将大有可为!
合肥古称庐州,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合肥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但
是这并不影响她人才辈出。合肥是包拯故里,那里还出了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以及饱受
争议的清末宰相李鸿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也生于合肥,李克强副总理

也是正宗的合肥八中毕业生。合肥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合肥的
发展却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合肥的第一个发展机遇是被毛主席钦定为安徽
省的省会,此前的很多年,安徽省治一直在安庆府,1952年省会迁址合肥的时候,她尚
是一座人口刚满5万的寒酸小城。短短的50多年,合肥已经一跃而成人口直逼200万的繁
华都市,这在内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安徽人民从来都不乏改写历史的勇气与智慧,当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发源于
朱元璋老家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合肥居皖中腹地,目光超前、敢为人先,重科技、学科
技和用科技是合肥发展的法宝之一。这样一座小城,拥有包括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在内
的各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260家。2006年,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政府签订协议,携手

合肥打造成科技城。市内的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美菱冰箱和荣
事达洗衣机笑傲行业几十年,高起点引进的凯斯鲍尔客车也曾经是中国豪华大巴唯一的
高端产品,立足自主创新的江淮汽车开发出全国首套客车专用底盘,结束了我国客车底
盘只能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今天江淮汽车仍然牢牢占据着全国轻客底盘40%的市场

额。土生土长的立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的火灾安全企业,其产品和服务甚至
开拓到了中南海。另一家土生土长的的IT企业讯飞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核心技术和自
主知识产权的语音技术企业,牢牢掌握着国内中文语音技术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

音合成产品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是高达
80%以上……所有这些,都是合肥在默默无闻中孕育出的辉煌。
合肥是内向型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不利大气候下,合肥逆势发力,弯道超车,
其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在6个中部省会城市中已经连续10个月排名第一。合肥是新兴的工

城市,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没有武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内需时代,合肥也将大显身
手。
说天时,旗鼓相当。
论地利
武汉地区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和航空都是国家规划的四大枢纽之一。特别是两江穿城而
过,廉价的黄金水道把武汉载向全世界,使其成为真正的“内陆海港、腹地国门”。“
十一五”期间,铁道部500亿元投资布局武汉地区,目前,已确定的新建和改建项目达

17个,建设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5年后,它们将使武汉铁路形成网状放射格局:京广
线
、京广客运专线贯通南北,武九线、汉丹线和沪汉蓉客运通道承东启西。武汉将衔接起
北京、广州、上海、成都、九江和襄樊等呈“米”字型的6个线路方向,形成特大铁路

纽。以武汉为中心,5小时内可到达的城市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其中副省级以上城

有16个之多,构成国内独一无二的5小时都市圈。这意味着武汉向世界大都市迈进有了

个独特的外部交通大平台,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得到极大增强。
然而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庞大的城区却给武汉内部交通带了不小的麻烦,虽然武汉已
经拥有7座长江大桥和1条过江隧道,但是堵车仍然是武汉人心中的痛。相信等到武汉地
铁系统的逐步开通,这一症状将得到极大缓解。
与武汉相比,合肥胜在市内交通,而外部交通则逊色不少。
合肥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新城,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她没有繁重的旧城改造任务,地势
平坦,没有天堑,城市规划一向是高起点、高标准且具有前瞻性,加之合肥的城市人口
尚不及武汉的一半,这一切都使得合肥的市内交通极其方便,城内任意两点都能控制在
一小时之内到达。这无疑极大的节约了社会的运行成本,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优化
了投资环境。
合肥曾经是中国铁路网的死角,其交通优势甚至不如省内的小兄弟蚌埠,和皖江经济带
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和安庆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然而近几年,合肥的交通区位优
势逐步显现。几年前开通的宁西铁路串起了南京、合肥、西安及众多的沿线城市。今年
4月1日开通的合武铁路和即将开通的沪汉蓉全线一举将合肥纳入沿江经济带的范畴,沪
汉蓉的开通将彻底清除合肥在东西方向上的交通障碍。按照铁道部的规划,即将于
2010年开建的京福高铁(北京到福州,远景计划到台北)将经过合肥。这样一来,合肥
在南北方向上也将畅通无阻。置身于两条大动脉构成的十字架交点上,合肥交通一下子
由丑小鸭蜕变成了白天鹅。
航空方面,合肥正在建设中的新桥国际机场是4E级大型机场,建成后的合肥新机场就将
成为国内的主要干线机场之一。
水运一直是合肥交通的短板,合肥地处江淮之间,与淮河和长江的距离都在百公里左右
,身处交通劣势的合肥对这两条水系充满了渴望。合肥地处巢湖之滨,借湖入江,一直
是合肥人的梦想,而这一梦想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安徽省政府很早就提出
了江淮运河的设想并一直为此积极奔走,这条运河将借道已有水系并适当开挖新渠以沟
通长江、巢湖和淮河。江淮运河的建设,不但能极大地改善江淮地区特别是合肥市的水
运交通状况,并且对于长江和淮河的防洪以及巢湖的生态恢复也意义重大。让我们共同
祝愿这条运河早日立项上马。
合肥有个很尴尬的地方就是“背靠巢湖没水喝”,其水资源优势远不如武汉。巢湖的连
江通道裕溪河多年前被人为切断,使得巢湖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一潭死水,加之沿湖
企业多年来乱排乱放,巢湖水体已经污浊不堪,被列为劣五类水质,已经不能作为生活
用水使用。多年来安徽省已累计投入数百亿的治理资金,但是成效不大。武汉市为改善
市区主要湖泊水体的水质,大胆启动“引江入湖、六湖连江”工程,具体成效如何,留
给时间来检验。或许,江淮运河,也是巢湖问题唯一的解。
论地利,武汉胜出。
讲人和
有一段时间网上盛行虚拟班级座次排名,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班,美国是班长,如果把
中国看成一个班,那无疑北京是班长。各个省的网友争相效仿,纷纷给自己所在省的各
个城市安排安排职位。作为省会,武汉和合肥都毫无悬念地当选为班长,但是虽然同为
班长,二者的处境却有天壤之别。
2008年武汉市GDP将近4000个亿,占到湖北省GDP总量的40%,武汉城市圈的GDP总量更是
占到全省的60%。武汉在省内一城独大,下面的小兄弟们都服服帖帖,主动接受大武汉

辐射。然而武汉作为计划单列市,享受着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直接与中央
挂钩,省政府对武汉的节制相当有限,这难免使得省里心怀戒心。省市两级政府的内耗
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直到俞书记主政湖北,这一状况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转。武汉在
省内的地位牢不可撼,然而在省外却面临诸多挑战者。无论是在官场还是民间,周边的
几个重量级城市如重庆、成都、南京、长沙和郑州等无时无刻不在和武汉争抢着各种有
形无形的资源,而这其中又以郑州为最。
合肥和武汉相反,她的问题是在省内的首位度太低,2008年其GDP总量只占到全省的18%
,对其他兄弟城市的辐射极其有限,加之以安庆和芜湖为代表的省内城市一直对合肥省
会城市的正统地位不服,这就直接导致了合肥需要首先面临来自于省内的竞争。然而安
徽省和合肥市之间却没有类似鄂汉两级政府那样的芥蒂,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是合肥
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同时,合肥也拥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外部环境,和兄弟省会
城市关系融洽,不像武汉那样四处树敌。
讲到人和,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城市形象。
而说起城市形象,首要的一点就是市民素质。武汉市有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市民素质
长期为外界所诟病。普通话普及率低,脾气暴躁,说话粗鲁,爱抖狠,宰外码……,很
多到武汉短期逗留过的人都会留下类似的对武汉的负面印象。武汉是座很奇特的城市,
呆得时间长了才会发现她的好。很多外地来汉求学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对武汉都是依依
不舍评价颇高。但是在当今这个人员流动性极强的社会,恐怕少有人愿意耐心地花几年
时间来体验她的优点。城市形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城市服务质量,这包括商业服务和公
共服务(政府服务)两个方面。公交车和出租车是展现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十分
可惜的是,武汉市的这两个窗口行业让人望而却步。公共服务方面,武汉市也只能算是
差强人意。举一个细节,曾经有人反映,在全国公务员系统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
,一些原本讲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大学生公务员,到武汉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将
汉腔作为了工作和生活语言。讲武汉话不受欺负镇得住人,成了很多在武汉生活的外地
人的共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相比之下,合肥市民的整体素质则要高得多,容
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合肥人待人真诚热情,面对外地游客,各个阶层的合肥人
都能做到尽量使用普通话交流。合肥的公交车行业和出租车行业服务规范,质量很高。
乘客能够耐心听从司乘人员的引导,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更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社
会风尚。2009年4月初,“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城市服务质量调查组公布了针对各

要城市的明察暗访结果,合肥市的城市服务水平位居全国第一。细节决定成败,这就是
合肥的希望。
目前湖北网友正在为湖北商人的称呼问题大伤脑筋,鄂商、荆商还是楚商?孰不知道,
东晋时期,徽商就已为世人所熟知,徽商的发展在明朝达到顶峰,以至于有了“无徽不
成商”的说法。徽州商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天,江淮儿女正在创造
新的辉煌。东风公司的技术人员只能在外国人的图纸上小修小补,而这批人到了奇瑞就
好戏连台,源源不断地推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畅销车型。奇瑞的异军突起,是新
徽商崛起的绝好范例。以武汉人为代表的湖北人外号九头鸟,然而九头鸟的聪明劲未必
拼得过安徽人的埋头苦干啊。
武汉是国家大型重工业基地,交通发达,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
所有这些都是武汉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但是多年以来,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在高层一直
缺乏重量级的人脉资源,而这恰恰是合肥在过去几年的优势之一,而且合肥还将把这一
优势继续保持下去。
讲人和,合肥占先。
结语
2009年4月1号,合武高铁正式通车,每天7趟和谐号动车组飞驰在肥汉之间,一直为大

山所阻隔的两市人民,从此可以轻松地实现半日往返。武汉和合肥的官方都举行了规模
盛大的宣传和庆祝活动,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地的民间还自发组织了大型观光团互
访。这充分展示了鄂皖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交流合作的渴望与支持,这种从下至
上的默契与好感,在口水战频发的中部省份之间,显得尤其温馨,而这,也正是两地合
作的基础。武汉占地利,合肥修人和,两城共天时,很难说哪一方占绝对的优势,武汉
和合肥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合作才能双赢,1加1大于2,这是共识。
武汉城市圈已经正式被中央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而合肥市也正抓紧机遇联合蚌埠与芜湖积极申报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担负了探索市场经济规律的艰巨任务,取得了远胜于
内陆的骄人成绩,它们的成功经验,被作为教材向全国推广。但是作为探路的兵,沿海
地区也吃了数不尽的亏。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输出文明的桥头堡,是时代的骄子,但在
处于弱势地位的它们,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面前,也更容易蜕变为新买办经济、
新殖民经济的集中区和重灾区。
沿海地区几十年的发展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如果
内陆地区沿袭其老路,继续做所谓的“世界工厂”,甘居国际分工体系中的食物链最底
端,廉价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售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心安理得地继续开办血汗工厂榨
取国人的体力和脑力,那么我们的国家永远没有希望。
自然资源和核心技术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已获批复的武汉综改区将致力于探索
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合肥是科技部挂牌的国内唯一的科技
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实力雄厚,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位居全国第四,申报
之中的合蚌芜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致力于先进工业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如今沿海地区提出“腾笼换鸟”,大搞产业升级,这换出来的鸟,势必要飞往内陆。正
如网友所说,湖北和安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一定要擦亮眼睛,“两型社会”的招牌,
不是用来捡别人的旧裤子穿的。虽然合肥一直把向长三角靠拢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但
是合肥更要有魄力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练好内功,和其他沿江城市一起努力打造沿江经
济带。武汉和合肥双剑合璧,必将成为内陆两颗耀眼的明珠乃至中国经济第四极。
w**a
发帖数: 2662
12
好长。。。
d********m
发帖数: 507
13
“这两座城市会越走越近”,文中似乎没怎么涉及怎样让两座城市走得更近些,只是一
些孤立的“比较”,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w*********n
发帖数: 707
14
在金寨那边,靠近高铁附近的镇,可以发展度假村之类的旅游业了。
大有前途阿。
不过千万别做成黄山那样。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转型时期,杂谈武汉与合肥
: (本人涂鸦于2009年4月,原载东湖社区,大家轻拍)
: 武汉距合肥有多远?百度一下,两座城市的直线距离约为300公里。
: “98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合肥,路上整整走了13个小时。卧铺车出汉口,过麻城,穿大
: 别山,然后经六安到合肥。道路曲折颠簸,一路上险象环生,既要替司机的技术捏把汗
: ,还要提防遇上车匪路霸,别提有多辛苦了!因为颠簸的时间太长,到合肥之后身体出
: 现了幻觉,睡觉的时候老觉得床在晃悠。”经常往返于肥汉之间的杨先生谈起当年的情
: 形依然记忆犹新,他笑称自己是两城交通发展的见证人。
: “后来我发现坐汽车太危险,于是改乘火车。傍晚的时候在汉口站登上汉口发往连云港
: 的绿皮车北上,凌晨两点左右在安徽阜阳站下车,然后等上个把小时,再登上从郑州过

w********g
发帖数: 1529
15
天堂寨风景区发展的还可以啊

【在 w*********n 的大作中提到】
: 在金寨那边,靠近高铁附近的镇,可以发展度假村之类的旅游业了。
: 大有前途阿。
: 不过千万别做成黄山那样。
:
: 大
: 汗
: 出
: 情
: 港
: 过

w**a
发帖数: 2662
16
我读着读着觉得这是篇基文。。。
F**D
发帖数: 6472
17
哈哈哈哈哈哈,

【在 w**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读着读着觉得这是篇基文。。。
w********g
发帖数: 1529
18
大姐,您这也忒打击人了

【在 w**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读着读着觉得这是篇基文。。。
p******w
发帖数: 3020
19
神马是基文?

【在 w**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读着读着觉得这是篇基文。。。
w**a
发帖数: 2662
20
就是有点同性之爱的感脚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在 p******w 的大作中提到】
: 神马是基文?
p******w
发帖数: 3020
21
我以为“基”又有新含义了。。。
他不是在说两个城市,你太有欣赏水平了!

【在 w**a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有点同性之爱的感脚
: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l******d
发帖数: 2186
22
我一直觉得合肥是女生,虽然人老说合肥是男生。

【在 w**a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有点同性之爱的感脚
: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1 (共1页)
进入Anhui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报个到合肥常识扫盲 (zz)
汛情通告(第3号)zz 070209ZZ合肥武汉高速铁路3月18日开通 - 2小时从合肥到武汉
王传福也是安徽人呀合肥到武汉的铁路客运变迁(第二部分) (转载)
中国科大发现炸弹 (转载)[转载] 姥山
乱打荞麦糊怀旧---吃吃吃(二)
俺来给各位老乡辟谣哈你好,庐江大饺zzz
安徽省旅游地图“义塾”背负国学前行
给合肥老乡通报个情况[合集] 有巢湖一中的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合肥话题: 武汉话题: 城市话题: 交通话题: 巢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