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Automobile版 - 特斯拉事件的另一种可能
进入Automobil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z
发帖数: 1
1
刘远举: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舆论几乎一边倒,随着更多细节流出,另
一种可能存在吗?
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舆论几乎一边倒,随着更多细节流出,另一种可能
存在吗?
一、思路
思路决定行为。如果的确是刹车失灵,那么,或许思路就是不管一切代价一定要搞清楚
,绝不背锅。
不过,也存在另一种思路:
特斯拉不给数据,那就一定是刹车失灵!
给了数据呢?不可信,那一定是特斯拉篡改数据!
找可信第三方呢?假设有可信的机构,这种概率随机的问题,检测机构如何能证明呢?
而且,国内没有机构有资质,有能力去检测自动驾驶系统。
假设有呢?那特斯拉必须提供了数据,要半小时,还要原始数据,要解析数据,包括算
法、代码。
到这一步,特斯拉是全球领先的企业,有什么机构有能力处理这些代码呢?
这恐怕非特斯拉把数据、算法、代码,向小鹏、华为、百度这样的同等技术实力的竞争
对手公布,才能令人满意。
这可能吗?不可能
那么,这个思路之下的策略就是,不断不认可检测,反正没人有能力检测,逼迫特斯拉
打开“数据黑箱”。打开数据的黑箱的方式,可以是数据量,比如1分钟,3分钟,半小
时。还可以层次。这个数据黑箱里,除了数据,还有算法、代码。这是特斯拉最敏感的
商业核心。如果特斯拉不愿意,那就妥协,退车。
实际上,或许事实就是按这个思路在发展,在推动。
二、事故
2月21日,张女士与父母还有一岁的小侄女共四人驾车回家,沿341国道行驶。张女士父
亲开车,行驶到段村路路口时,遇上红绿灯,结果刹车失灵。车子没刹住,追尾前车,
随后撞上了路边的水泥石墩,导致车内两人受伤。张女士母亲身体出现多处软组织损伤
,父亲也因为外伤导致全身疼痛,一岁的小侄女没有受伤。
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张女士父亲违反相关法律关于安全驾驶和与前车
保持安全距离的规定,需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3月6日,张女士称要求退车退款、合理赔偿损失(精神损失、医疗费、误工费),遭到
了特斯拉方面的拒绝。
三、真的穷尽了手段吗?
随后,郑州新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介入,开始调解。
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说法:该局接办车主张女士投诉案件后,分别于3月9日、18
日、24日对特斯拉(郑州)和张女士进行了三次正式调解,均未达成一致。第三次调解
结束后,又分别于3月28日、4月1日、4月13日进行了电话沟通,张女士认为调解力度不
够。这里的力度是否指对特斯拉的施压呢?
4月16日,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三级市场监管结构会议决定,由河南省消协组织
调解,4月19日,张女士表示接受,特斯拉也表示愿意接受调解。随后,上海车展事件
发生。
应该说,在事情闹大之前,郑州市三级市场机构,还是非常重视的。特斯拉不是一个特
权企业,外企在中国是循规蹈矩的。调解不行,还有法律。那么这是否是穷尽了手段呢?
四、并不存在的权威第三方
调解不成的关键在于数据,以及何为第三方权威机构。
3月9日,调解后,特斯拉表示愿意垫付第三方检测费用,尽快解决问题。但张女士不认
可交警判定结果,也不同意第三方检测。
就像女车主所说:“不是不同意第三方机构检测,只是希望选择一个专业权威的机构进
行鉴定”。“负责调解的监管局老师告诉我们,能做进口车检测和鉴定的,只有一家叫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机构。”显然,她知道这家机构没有能力去检测自动驾驶。甚
至中国没有一家权威机构能做到这一点。当然反过来,特斯拉也知道这个情况。
数据方面也基本按照这个思路在进行。
据监管科负责人介绍,在后两次的调解中,张女士要求特斯拉提供事故发生前半小时完
整的行车数据。显然,要的数据越多,特斯拉压力越大,但特斯拉也答应了,只是需要
拟定协议,约束数据的用途,此外,还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中之一是共同委托第三方检
测公司,检测刹车系统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笔录显示,张女士不同意特斯拉(郑州)提
出的条件。也就是说,特斯拉一开始就是愿意给数据的,后来的改变只是“责令无条件
给数据”,消费者把数据给到竞争对手,也是可以的。
五、数据来了,却令人尴尬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上海车展车顶一站,引爆舆论。其实,一方面坚持寻找
不存在的权威机构,另一方面把事情闹大,得到妥协,这是最佳结果。然而,这个时候
已经由不得双方了。
特斯拉直接放出了数据。
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数据显示,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在驾驶
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仅为45.9bar,之后驾驶员加大踩下制
动踏板的幅度,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92.7bar,紧接着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
动(最大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140.7bar)并发挥了作用,减轻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
之后的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的发生。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
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特斯拉还给了文字说明: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
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了碰撞的冲击力,制动
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车速。
这个过程,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踩刹车时,并不是司机踩得轻,而是刹车失灵。
另一种解释是:如果前方是固定物,突然发现,防止撞击的行为才会是:一下踩死。
但如果前方是车,一般会预估前车会继续前进,预计的减速距离余地就会更长,降速的
时候,就会轻踩;此时若发现前车突然停下(因为红灯?),就会加大刹车力度,但这
个时候,距离短了,仍然会追尾。
关于事故发生前30分钟车辆的状况,特斯拉方面是这样叙述的: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
分钟内,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同时车辆有多次超过
100千米每小时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
在非封闭的国道上,速度多次达到100公里以上,最高118公里,车里还有孩子。这个数
据,令人惊叹,也令人尴尬。
不过,正如同文章开始提到的思路,现在很多人在质疑数据,呼吁给出更多维度、层次
的数据。
六、骑虎难下
我感兴趣的,不是数据的真假,而是特斯拉的数据,实际上把事情逼到一个不可调和的
地步。这也是所谓吃瓜群众最喜欢的。
在有红绿灯的国道上,开到每小时100-120公里,反复提速、变道,穿插、才需要频繁
踩下刹车。特斯拉的数据似乎在证明这一点。
而女车主在微博上说过,特斯拉撒谎,速度只有60-70。
这就意味着,女车主提出的指控,实质上可以总结为:以60公里的速度行驶,看到红灯
,刹不住,追尾。而特斯拉提供数据则是在说:以120公里的速度,踩刹车,各系统正
常,速度降到40公里时,追尾。
到这个时候,女车主已经骑虎难下了。双方必有一假。微博也好,数据也好,都传播甚
广,后果严重。要么是损害商誉,要么是诬陷,必有一方要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或难确定,因为需要有“铁证”证明撞车之前,一定是120公里的速度。
但民事责任,却不需要那么严密的证据。车主的父亲,一路开来,既然交警没有说超速
,肯定没有被拍到。但是,沿途只有一个摄像头拍到了,就可以鉴定速度。不一定需要
监控速度的摄像头,工厂大门对外的摄像头也可以。
七、连国家都不信
数据出来之后,急剧的增加了车主的压力。车主丈夫称之为隐私,认为特斯拉不应该放
出数据。但公共道路上的交通行为,并不是隐私,更何况有可能涉嫌违法。
4月22日,对于特斯拉恳请郑州市市监局指定权威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鉴定机构,
维权车主张女士的丈夫李先生表示反对。他说:“第三方检测鉴定机构,我们不太能接
受由任何一方指定,我们肯定是想要自己去找有资质和权威性的机构。”对此,郑州市
监局回应说:不指定具体鉴定机构,双方自行协商。
当然,并不是说要无条件相信政府部门,但是在此事件中,已如此阵势,郑州市场监管
机构,不会、也不敢为特斯拉遮掩。政府机构的技术能力、寻找鉴定机构的能力,远超
个体消费者,相信他们,是理性的合理的选择。
如果不相信国家,那该怎么办呢?自行去寻找,该找谁呢?
这是要请小鹏、华为、百度的专家出山,来解析特斯拉的数据、算法、甚至代码的节奏
吗?毕竟,只有这样才有权威性。
事情到这个地步,就无解了。
不过,特斯拉也不一定要等,只要有第三方数据证明,在国道上开出过100-120公里的
速度,就能一定程度上,证明自身数据的合理性,甚至反过来发一场名誉官司。
八、知情权的经济原理
或许有人会产生疑惑:消费者想了解自己的车是否发生故障,这个知情权就这么难吗?
这难道不合理吗?
先打个比方,飞机出事,消费者会要求提供让自己看得懂的黑匣子数据,或者让自己来
指定第三方吗?有权利要求了解波音或者空客的制造工艺、流程、技术等等细节吗?
其实这里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处理这类事故的经济原理。
任何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都可能出问题,大的问题,比如断轴,那是一眼就看得出的,
保险不赔,由汽车厂商赔。有些问题,不那么明显,但一检测也可以查得出来,也由汽
车厂商赔。但还有些故障,可能就出现那么一次,事后也没痕迹,一般就是保险赔了。
这种处理机制的原因是,查找故障的代价太大了,就不查了,保险公司承担。一般情况
下,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反正就是修复如初。电动车基本上按照这个逻辑处
理,其实问题也不大。就这次事故来说,毕竟没伤人,车损从外观看,其实还行,修复
一下,也没什么大的不同。
当然,维权渠道仍然存在,特斯拉也承诺承担费用,但要找并不存在的权威,事情一定
无解。
九、这次不一样
这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自动驾驶存是一个新技术,存在不确定性,那么就有争议的空
间。
当然,还有另一些事实存在。出事的车,是一辆进口Model 3。
2018年11月,特斯拉正式公布了Model 3在中国的起售价为54万元,高性能全轮驱动版
为59.5万元。2019年降价后,进口Model 3最便宜的36万元,最贵的51万元。到了2020
年,国产了,补贴后价格25万起。目前市场还有传言会进一步降价。
3年前买Model 3,很炫,现在,Model 3是街车。
也就是说,如果是保险公司赔,最后车主手中是一辆因为超速出事的二手特斯拉Model
3,大约就值10来万,而退车,就是到手的54万现金。
当然,即便如此,这显然不值得这么大的付出,但世事往往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相互
升级,最后,骑虎难下。
p********2
发帖数: 1
2
碰瓷?
c*****r
发帖数: 1491
3
刹车问题都被复现了
还有啥可说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K4y1N7xT
1 (共1页)
进入Automobile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