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Belief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相关主题
[合集] 加拿大神父Sylvestre任职30年内涉嫌超过47起性侵案Re: 问一下基督徒们
楞严经卷四中一段解释:释家解儒、道2、 进化与宗教
[合集] 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3、 进化与上帝
生命的本质三皈传授-净空法师讲于澳洲昆士兰 zt
[转载] Re: 信仰,be called 和逻辑通往奴隶之路-导言
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 (a funny article)通往奴隶之路-引言
[转载] 2.奥斯曼苏丹与泛伊斯兰运动(1)通往奴隶之路--第二章:伟大的乌托邦
宗教研究:基督教的“下地狱”问题通往奴隶之路--第三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物质话题: 茶杯话题: 佛教话题: 佛经话题: 能力
进入Belief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w
发帖数: 39
1
尢智表居士著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
,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
为佛经的皮相端庄美丽,正和菩萨的相貌作和谐的对比,所以我对于研究佛经的理论,
自有不能自已的趋势。我最初所读的《楞严经》,本是一部辞藻丰美的经典,优美的笔
调既足引人入胜,而其组织的严整,说理的精妙,更使人爱不忍释。所以杨仁山居士在
旧书摊上看到了这部经,竟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才走。
古人诗说:“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枇书。”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把它
当作一本“实验指导书”,因为这部经的结构确乎和指导书有相同之点。普通一本指导
学生实验的书,总是分为下列几段:1、实验的目的,2、应用的材料仪器工具,3、实
验所依据的理论,4、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步骤,5、从这一实验应得怎样的效果,6、实
验时应该注意或预防的事项,7、最后是结论,说明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某种理论的
正确,或者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等等。
《楞严经》也可分成以下几段:1、说经的缘起(即序文),2、说明修治的对象(例如
七处证心等),3、修行的理论(例如十番显见、会通四科、圆彰七大等),4、修行的
方法和步骤(例如二十五圆通及道场加行各段),5、由此修行所得的效果(例如约众
生以显各益、约国土以显普益等段,就是对国家人民的利益),6、修行时应该注意或
预防的事项(例如谈七趣五魔以警堕落等),7、最后说明此经的流通功德(即流通文
)。
实验指导书是科学家获得科学知识的经典,佛经则是佛学家获得佛果的实验指导书。我
读了《楞严经》以后,看到它的内容这样科学化,不由得不惊叹,深悔从前把佛教和一
般宗教等量齐观的错误,那知它原来是一种可以实验,可以获得实际效果的学问。
从此我得到一个结论:佛教不同于一般宗教,因为一般宗教重信不重解,佛教则信解并
重;一般宗教是不平等的,例如有些宗教中说人不能做上帝;而佛教是平等的,它说每
个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作佛;一般宗教是执相的,佛教是破一切执著的。总之,佛教
和一般的宗教,有个很大的鸿沟,那是读过佛经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我又得到一个结论
:佛教不是哲学,因为哲学是不能证验的,佛教是有证验的;哲学是说食不能充饥的,
佛教是利人自利的;哲学是用分别心得到的遍计所执性,佛学是用无分别智得到的圆成
实性。
至于佛教与科学的关系,到这时为止,我非但没有找到冲突的地方,反而找到了很多像
上面所说的相同的地方。至少佛经的组织是科学化的,而科学也是重客观破我执的。自
从读《楞严经》以后,我更增加了读经的兴趣,因此再读《心经》、《金刚经》、《法
华经》,以及《中论》...等四论。看的经论渐多,而与科学会通之处也更多。我所学
的科学知识几乎全做了佛经的注脚,变成了佛法的护法,而佛法对于科学却反有指导和
纠正的地方。现在就我所体会到的写在下面:
甲、一切物质的空假中三观
《金刚经》是一本流传极广的经,但其中有许多语句,不是常人所能了解的,例如“所
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如果用Ⅹ代表佛法,那末就可变作这样一个公式:
‘所谓Ⅹ者,即非Ⅹ,是名Ⅹ。’这个Ⅹ可以指众生,指天地日月、山川草木,乃至一
切机器工具,各种科学工艺,以及精神的物质的种种名词。在一般人看来,这样说法是
不通的,或者是滑稽的,因为Ⅹ决不能变成非Ⅹ,就以代数来讲,也是Ⅹ不能等于-Ⅹ
(Ⅹ≠-Ⅹ)。但我因为受过科学教育,决不像一般人立刻下个断语,经过思考以后,
结果终被我用科学的事实解答这个谜语。
有一次有位工程师问我这话应该怎样解释。我就指桌上的茶杯说,现在就拿这茶杯当Ⅹ
吧,那么根据这一公式就应该这样说:“所谓茶杯,即非茶杯,是名茶杯。”同时还说
明,茶杯的定义,应该是圆筒状可供人饮茶用的瓷器,这样除了瓷之外,那里还有茶杯
的本体?而且同一杯子,今日饮茶,是叫茶杯,明日饮酒,不就变成酒杯了吗?这样看
来,“茶杯”毕竟是个假名罢了,它的本体是空的。第一句“所谓茶杯”者,在佛教中
叫做“假观”,第二句“即非茶杯”,叫做“空观”,第三句“是名茶杯”,叫做“中
观”。
认定茶杯为实有,这是世俗之见,只有研究过科学的人,才知道瓷是真,茶杯是假,瓷
是有,茶杯是空。也只有懂得佛法三观道理的才知道茶杯的本体虽空,可是茶杯的用,
还是有的,所以不妨假名为茶杯;虽明空假,而不落空假二边,这就是中观。空假中三
观合一,才能如理观察,对于那茶杯就能获得最合理而透彻的了解了。这位工程师认为
上面的解说是对的,可是他以为茶杯的本质是瓷,茶杯虽空,瓷是有的,茶杯虽假,瓷
是真的。我说,瓷的成份不外氢氧铝矽,除了氢氧铝矽外,瓷质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如
果把瓷代入公式中的Ⅹ,就成为:“所谓瓷,即非瓷,是名瓷。”
再进一步,氢氧铝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集合而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而转,正像行星绕
日而转。那么氢氧铝矽,也不是氢氧铝矽,不过是原子核和电子罢了。因为这四种原子
还是可以代入上列的公式中,作空假中三观来看的。这样推至原子核,也是如此的。总
之,有名称的事物都可以这样来看,就是佛法也不能例外。这位友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是佛教宣传最广的两句标语,人人皆知,但不是人人能解。现在就以原子核来说明这
个理论。原子核的研究,在最近十多年间,有着显著的进步,因而有原子能和原子弹的
发明。一个原子的质量是集中在原子核。电子的质量只有原子核的一千八百四十分之一
。由于原子弹的发明,才证明物质可以变为能力。
依照旧说的物理学有两个重要的定律:一是物质不灭律,一是能力不灭律。物质与能力
是两个家族,永远常住不灭。这个观念原是和佛法违背的,因为佛教是说一切法无常的
。现在这个违背佛法的定律已被否定,而物质和能力已成一家。
物质就是佛经所说的色,由物质可变为非物质的能力,那不是物质的本体可说是空的吗
?再看变成能力之后是怎么一回事吧,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之后,这少量的铀(其化
学符号为U235)变成工作的能力,把广岛的生物变成死物,把一所建筑变为无数的微尘
,把一块大石从东边移到西边。简单的说,就是活变为死,一变为多,东变为西。再简
明的说,就是变了一个概念。
又查物理学上对于能力的定义,原是力和距离的乘积。力是物体行动的表现。动是空间
与时间联合起来的一种概念。时间是从物体行动而生的概念。以上所谓时间、动力等,
都是互相依靠而显发,没有一个是独立真常,可以拈出来给人看的。
但是空又为什么就是色呢?物质变为非物质的能力是“色即是空”,那么非物质的能力
变为物质就是“空即是色”了。现在英国科学界已有确实的证明,能力可以变为物质,
但从那一种能力变成那一种物质,以及用那一种方法步骤,却是到现在还不得而知。将
来或者可能从日光(光是能力形式之一)造成粮食、衣服和人人所欢喜的黄金。或者利
用长江的水力,甚至地球自转的能力,或地球对于日球的位能,都没有不可能的理由。
我说到这里,不能再往下说,恐怕人家会疑我痴人说梦。但这都是从科学实验得来的理
论,即使不信佛说,难道连科学都可不信吗?如果科学可信,那么《法华经》所说从地
涌出多宝塔高五百由旬,广二百由旬(一由旬等于四十里),又涌出百千万亿诸菩萨众
,也没有不可信的理由,因为“空即是色”,一切物质是可以从空无所有处随缘变现的。
我用物质变为非物质的能力的例子来说的“色即是空”的意义,恐怕有人会误认现象的
变灭作为本体的断灭。我们必须认识到物质的毁灭只是现象灭,本体不灭,因为就在物
质毁灭的同时,能力产生了。一灭一生,只是转变。因此灭不是真的灭,生不是真的生
。因为物质能够转变为非物质,所以它决不能有固定不变的本体,同时也不能说它没有
本体。
因此佛说物质的本体是空。空并不等于无,乃是说本体不可以言语文字来描述,它可以
自由灵活地应付一切的转变,不受任何限制、损坏和染污,但不能被第六意识(即人们
的思想意识)所认识,只能用智慧来观察。因此这个本体并不是像哲学家康德所说的‘
不可知’,而是可知的。这个“色即是空”的口号,一向被认为是不科学的,因而也不
容易被人接受。这是我所以要用物质变灭的例子来说明它符合于现代科学的理由。
丙、因缘和合论与因果律
佛说世界上所有精神的物质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我们站在科学的观点看,精
神现象本不是研究的对象,这里暂且不论。现在只从物质方面来说,农夫把一粒谷种到
田里,受着日光、水土、肥料、人工的培养,就生出一颗稻来。这是农民的生产。稻并
不是从无而有,那是以谷为因(佛经里叫做亲因缘),以日光、水土、肥料、人工为缘
(佛经里叫做增上缘)而逐渐生长的。
有因无缘,有缘无因,都不能生长的。这就是佛法的因缘和合论。纺织厂一面进棉花,
一面出布匹,这又是一种生产。布匹的产生,是以棉花为因,机器人工为缘。一切农业
、工业的生产,处处体现了佛说的因缘和合论的正确。不仅人工的制造是这样,所有自
然界物质的变化,生物的演进,都可用因缘和合论来解说。只因为是因缘和合的,所以
一切事物的本体是空,由此而会通了上文所述的空假中三观和色空不二的理,成为佛教
谈空说有的一贯的理论。
佛经里有一偈,说得很透彻:“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这个因缘和合论打破了上帝造物,神权万能,和旧科学家以原子为原始单位不可再分
的种种邪见。这些邪见所主张的因,佛教称为不平等因,只有因缘和合论的因是平等因
。上帝如果是万物生成的因,那么上帝也一定是某种因缘生成的果。原子也是这样。现
在已证明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中又有质子和中子,质子中子又可以打破而变
成能力,这样一步一步分析下去就没有终尽的时候。
从这因缘和合论就成立了世人皆知的因果律,就是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推而
至于人生,就成为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的学说。这是佛教在中国宣传最广而最深入
民间的理论,甚至非佛教徒也有这样的信仰。这个理论依唯识学来讲最易了解,因为唯
识学是一种心物结构学,是现代心理学所望尘莫及的。唯识学分析各种心的成分,超过
于化学家分析物质成分的细密。从化学上我们得到很多有机无机的各种公式,但不外乎
九十八种元素的化合物。唯识学家则能指示我们某一动作中,引起若干心王心所大小烦
恼,有五十九法之多(请参看《百法明门论》)。所以唯识学应叫做‘心理化学’。因
此我想在这里诚恳地劝请我国的心理学家,抽一些时间去读唯识学,来扩充他们的领域。
依唯识学讲,我们举心动念,在八识田中就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就会生长成为生物
的身体器官和四周的环境。善的种子就生成高等的生物器官,和优美的环境,恶的种子
就生成低等的生物器官,和下劣的环境。以科学来判断,从这渺茫的一念,转变为有形
的物质,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呢?我以为是可能的。这里不妨推究一下物质和能、力、
动、空间、时间等的关系。
我们知道,运动是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的结合(物理的公式是V=ds/dt),如果没有时
间的概念就得不到运动的概念。没有运动的概念,也就无所谓运动的变化,也就是没有
变速的概念。换句话说,没有运动的变化,也就没有力的概念,因为力的表现就是物体
运动的变化(F=Ma)。进一步说,没有力的概念,也就没有能量的概念。因为物质是以
运动和相互之间能量的形式而存在的(M=FS)。如果没有了运动和能量的概念,我们就
不能设想出一个物质的世界来。由此可知,空间、时间、动(或速率)实是构成能力和
物质的要素。在百法中叫做方、时、势速,那不过是古今的名称不同罢了。方、时、势
速是列在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里面的。
所谓心不相应行法,就是不单独与心法相成,必须等到心色相对而后形成。我们对事物
起了一念,在心物相对的时候,就有时、方、势速随着起来。有时、方,就有势速,势
速与物和合而成力(Force,F=Ma=M=dv/dt),力与空间和合就有能(Energy,E=Mgh=
Fh),有能就有物质。物质和心念相对又造成新物质。总之,现代物理学已证实物质和
能力可以互变,不仅把“能质”通谱成为一家,而且也使“心物”融通为一体。物质既
然和时空发生密切的关系(旧物理学是认为各不相关的),而时空又是心物的联系,因
此心物有同生死共存亡的意义。
所以一念起则时空、动力、能质也随着都起来,由此证明举心动念确可造成物质的环境
和身体器官。至于那一种心念造成那一种物质,经过那一种程序,现在物理学界可还没
有举行实验,不敢妄测,将来等到能质交变的方法公布以后,或许会有确切的答案。佛
说天堂、地狱、人间、饿鬼、畜生皆由心造,一切善恶罪福都是众生自作自受,并不是
上帝天神所可左右,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
个佛教深入人心的因果律,是与现代科学的论点符合的,不再是愚夫愚妇的迷信了。
丁、三自性
佛说世间一切法相可分为三种自性:一、遍计所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
依他起性就是一切事物的自身是依其他事物的因缘和合而起,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A
,必由其他事物BCD等因缘和合而成,而B又由CDE等因缘和合而成。如果我们在AB等事
物上,作种种主观的计度分别,生起种种意见,或成立种种学说,这就叫做遍计所执性
。若在依他起性上,不作这种主观的分别,只存客观的事理,那就是圆成实性。
以科学来讲,依他起性就是客观的事理。例如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而成立动的概念;
由质量的运动,而成立力的概念;又从力与空间的关系,而成立能的概念;这都是依他
起性。如果从这能力上面作一种计度分别,说能力是常住不灭,而立“‘能力不灭律’
”,这就不一定是可靠的真理了。现在科学界把能力与物质通谱以后,已知能力可以消
灭而变为非能力,所以这个定律已经是不适用了。佛学并不反对客观事物的存在,所谓
“森罗万象,一法所印”。
所以说依他起性是有的,但对于主观的计度分别或不完全的归纳所成立的学说,则是一
概否定,譬作“龟毛兔角”,纯粹属于幻想的。佛教但认取客观的事实,明了其依他缘
生的理,不去作妄想分别,这就是圆成实性。
自然科学界用演绎法和归纳法(除不健全的归纳法外)所得的知识,我认为都是依他起
性,都是可信的。例如算学的建立,是用的演绎法,是从几条已知而大家公认的公理,
去推知未知的种种关系。这是依他起性。又如用统计法,从许多事实归纳出一个理论,
这也是依他起性。但如果用不健全的归纳法,单就一部分的事实来立论,既失去了事实
的真相,再加上主观的妄计,那就成为遍计所执性。
纯正的自然科学是绝对没有主观的偏见,牛顿决不因“万有引力定律”被爱因斯坦所修
改而起人我相,而起嗔念。假使科学家真能对一切自然现象,如其所如,不诳不曲,这
就得到了诸法的圆成实性。如果推而至于个人的实际生活,那么成佛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所以我相信科学家的精神和佛法最为相近,而科学家是最可能接受佛理的。
戊、佛教是殊胜的科学
现代科学家爱因斯坦当初发表相对论的时候,科学界如盲如痴,真能彻底了解的,只有
十二人。爱因斯坦不但修正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且发表了能质交变的等量公式,
说明每一磅物质毁灭的时候,可以变成惊人的大量能力。他不不但开辟了科学的新园地
,而且解放了科学家思想上的束缚。
从前科学家认为时问与空间是绝对独立的,不受其他的影响,但爱氏对于空间就有不同
的概念。他以为空间如果有物质存在,那么这个空间就起了变化,和毫无物质的空间是
不同了。犹如一条铺平的丝棉被上,放了几个皮球,被面就凹凸不平,起了折皱;空中
有了一个太阳系存在,则空间也起了折皱。假使有一个彗星飞过太阳系的附近,它的途
径就受到空间折皱的影响。他又说,物的长度和它对于测量者的速度也有关系。这都是
说的空间不是独立的、绝对的,是随着物质和速率而变的。至于时间,他也是认为相对
的。千百年以前的事情,我们可以看见的。我们假使坐一架速率超过光速(每秒三十万
公里)数倍的飞机,向天空飞去,就可以追着以前地球上所做种种事情发出的光线,因
此可以看到清明元宋唐以至汉周各代的人物还在扮演着历史上的故事,不过顺序是反的
。这就是说时间也不是绝对的,是与速率有关系的。
这种概念,在常人不免惊奇,但佛学家却认为本来如此。因为佛教对于任何事物,都不
认它有独立的存在,因此对于时空也认为不是常住不变的。《楞严经》所谓“于一毫端
,现十方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讲《法华经》时,一坐就是
五十劫。这是佛家对于时空的概念。时空不单是受到物质速率等的影响而起变化,而且
也随着我们的心念而起变化。八指头陀(清末诗僧)说出他自己的体验:“坐禅一日,
如弹指顷。”佛经里也常说,三大阿僧祗劫不异刹那,芥子可以纳须弥。小大久暂的分
别,完全是众生的妄计,并没有实体的。
我所以说佛法是殊胜的科学,是说佛法有一部分的理论是可以用科学来解说的,而另有
一部分则已超过了科学的领域。
可以用科学来解说的部分是六识所能分别的部分,另一部分则是非六识所能分别而必须
以般若的智慧来观照的部分。因此佛教可以说是一种殊胜的科学,是建立于般若的基础
上的。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色法(即百法中的十一种色法)和不相应行法中的时、方、数、次第
、势速等五法。而且在十一种色法中,也只限于五种浮尘根,和色声二尘(关于香味触
的研究太少,远不能与色声相比,几乎等于无)。所以科学现在的研究范围,以百法来
讲,只占到百分之十二。关于时、方、数、次第、势速等五法,在算学物理学中,研究
得很详细,但只偏于色法方面,就是有关于物质的方面。这五法本是半属心法半属色法
的,如果不将它半属心法的部分加以研究,还是得不到完整的认识。
关于五个浮尘根的研究,在生理学中已相当完备,但对于真能发生认识作用的神经细胞
(佛经名为净色根),在接受外境之后,发生那一种化学作用,那一种物理作用,以及
怎样和意根取得联系,和其他诸根发生关系,则还没有具体的报告。物理学对于色声二
尘研究得最详细,所有不可见的物理现象,如电压、火箭速率、磁场强度、Ⅹ光、微菌
、各种天体等,都可用种种仪器,如电表、雷达、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把对象
转变为可见的色尘。物理学对于声尘的研究,稍次于色尘。由此可知人的耳根对于声的
感觉是有限制的。普通人只能听到每秒二十次以上至每秒二万次以下的波动。各人耳根
的感觉力并不相同。各人眼根的感色力也是随人而异,所以对于各种颜色辨别不清的,
称做色盲。由此可见色声二尘不是离心别有。
《楞严经》有一段关于声的观念,说得最透彻。佛对听众特地辨明“声来耳边”的错误
感觉。声来耳边原是一般人的感想,就是我们学过物理的也是这样想。但仔细来想一想
,实在是错误的。因为击钟的时候,钟因被击而震动,因此鼓动四周的空气分子,一个
个互相撞击,最后击动我们耳边的空气分子,再撞击到耳膜,传到耳神经细胞,就起声
的感觉。这种空气分子的波动在达到耳膜之前,只能说是空气波,而不能叫做声波,这
是一个错误。(从这点看来物理学家对于定名,也不怎样严格,今后应当采用佛经中六
离合释的定名方法)。空气波动时,它的分子只在本位上震动,并没有一个分子一直从
钟边跑到耳边,因此不能说是声来。这是第二个错误。这样,科学家应该向佛法焚香顶
礼了。
心法与色法实是两个对待的东西,科学家还只知色与色的关系,还不知心与物的关系。
唯识学里说见分相分相待而生,如蜗牛的二角,一起则俱起,一灭则俱灭。其他像生灭
,断常,一异,去来,真妄,迷悟,善恶,罪福,缚脱,净染,圣凡,人我...等等也
都是相对法,都不是实法,都不应该执著,《中论》一书中,辨说得非常详尽。科学家
如果要想扩展他的领域,必须在这方面多留意。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谈谈佛教是不是唯心的问题。佛经说:“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因此大家都说佛教是唯心。可是佛教所说的唯心与哲学的唯心,有截然
不同的区别。哲学家所说的心,佛教称为意识,并不认为它是宇宙万有的根本。佛教认
为,意识的作用是欺骗性的、不可靠的,如果相信它就会犯脱离现实的主观错误。佛教
所说的“心”是见分和相分的统一体,不但包括能够思想认识的主观部分,同时也包括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部分。名词虽同,含义完全不同。这个心物的统一体,在佛经中用
了很多名词来表示,如佛性、真如、菩提、一真法界、阿赖耶识等,随着说法对象的不
同而采用不同的名词。所以七佛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跟哲学家的固执不化是
有基本不同的。因此用一般的唯心两字的意义来批判佛教,无异隔靴搔痒。
佛教有一把锐利无比的宝剑,是它摧邪显正的利器,那就是因明学。科学家虽也应用逻
辑,但因为科学处处根据事实,不像哲学家的高谈玄理,所以实际上也并不靠它过生活
,只是偶然作为参考罢了。算学实在是实用的逻辑,所有自然科学有关数量的部分,都
拿算学来推测,来表达,不怕发生错误。但如果论到有关心的部分,那就不是数量的逻
辑所能济事,非用因明不可了。因明胜过逻辑的地方,现代学术界差不多都知道的,这
里不再详述。
1 (共1页)
进入Belief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通往奴隶之路--第三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转载] Re: 信仰,be called 和逻辑
通往奴隶之路--第九章:保障与自由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 (a funny article)
通往奴隶之路--第十章:为什么最坏者当政[转载] 2.奥斯曼苏丹与泛伊斯兰运动(1)
心灵之窗:得失寸心知宗教研究:基督教的“下地狱”问题
[合集] 加拿大神父Sylvestre任职30年内涉嫌超过47起性侵案Re: 问一下基督徒们
楞严经卷四中一段解释:释家解儒、道2、 进化与宗教
[合集] 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3、 进化与上帝
生命的本质三皈传授-净空法师讲于澳洲昆士兰 z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物质话题: 茶杯话题: 佛教话题: 佛经话题: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