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G 发帖数: 42 | 1 中国科教界亟需支持年轻科学家(补充版)
中外科技界,年轻人起非常大的作用。
中国科技教育界的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特别是需要局部和全国形成一种风气,支
持有创造力、积极投身科技教育第一线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这里举两个例子,从侧面反映目前环境中的问题。
一位年轻生物学家,在国内做出突出科研成就,但却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多次遇到
困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很可能是中国管理最好的基金。好几年前,他申请其重点经费
,却有好些国内的学者不看他已经出成果,而比较介意他没有博士学位。当年海外评委
负责人是管坤良,他不仅很惊讶,而且那是我见管坤良最生气的一次。管坤良这位洋博
士据理力争,支持了一位没有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另一位优秀的年轻生物学家,他回国时,可能是当时生命科学回国者最佳论文记录。
(在此只列文章出处,需要知道文章质量者,可以检索原文)
回国前第一作者文章: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2003 Nov; 10(11):892-8, 2003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8:20327-3, 2003
Cell 107:399 | t****b 发帖数: 47 | 2 以下是饶毅遥自己的补充
补充:
本文列举的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科学院的,第二个是NIBS。为了避免道听途说,用
作者知道的例子,既不是他们个人、也不是某单位要说话。一篇博文不能救谁,能稍微
让人注意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不错。
有关杰青:自然科学基金会说明了NIBS候选人可以竞争荣誉,而不获同样的经费(
如获杰青,经费量比其他人少很多),但是迄今几个NIBS候选人全部在最后一道被淘汰。
NIBS的科学家不参与国内学术活动的是因为有几个领域没有邀请他们,而不是他们
接到邀请不参加。参加学术活动,而尽量减少无谓的应酬,应该是很多有志气的年轻人
的希望。
对NIBS经费有误解,也许以后再谈。在此只说明:在全国基础科学的研究所,NIBS
的年度经费不是第一;而且NIBS单个实验室的年度经费未进入全国同类实验室的前50名。
具体谈到的研究员的工作,应该是和国内现在的情况下相比较。我不知道全国现在
有任何一个实验室,以国内的研究发过一篇Nature后还不能做“杰青”,何况多篇文章
。有几篇那样论文记录的,和同期国内院士也是可以比较的。所以,讨论事情,要结合
现实情况,不能对某一个人提出高于其他人的标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