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t 发帖数: 385 | 1 如果一时想不起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辰宇教授的话,那么早些年在我们MITBBS门户网站上被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学者们疯狂diss的张辰宇,您应该有印象了吧,教授可以说是我们网站上的“过气网红”了,在南京大学“第二届青年学者前沿论坛”上又看到了张教授的身影,显然我们并未打算放过这位 “老朋友”,对其就此论坛进行了专访。
【1993年度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奖
1991-1995年 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部 博士
1995-1999年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博士后
1999-2004年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研究助理教授(分子糖尿病学)
2001-2003年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部分时教授
2002年度 美国糖尿病学会青年学者奖。
2003-现在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全时教授,院长,
2003年度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生命科学学院引进人才的方式有哪些?】
人才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引才方式”,希望将拔尖的学者留在学校,张院长的方式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问题。“我们学院主要负责人才引进的就是三位‘青千’学者,他们自身感同身受,能够更好的与申请者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将好的特质发扬保持,不好的及时更改,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能及时处理,为年轻人以后发展着想。其实百分之八十的人才都需要帮助,无论从研究方向、头衔申请、审核等等问题上,我们切身站在能够帮助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不是忽悠你来了就不管了,这样做不长。其二,对人才能力的认可体现在待遇上。例如籍晓兰(生物学院XXX爱人),作为申请者的家属,实际上条件并不满足招聘要求,但她是个人才。怎样对其能力表示认可?可以体现在待遇上,她提的要求我们达不到,但我们想办法做补救措施,而不能说我们就是这个政策,你就得接受并感激。其三,学校达不到的要求学院自己想办法也要达到。对待科研这件事不能等着、靠着、也要自己解决。好多年前在鼓楼校区的时候,我们实验室紧张,没有地方,学校也没有可行的办法,我就想到了很早之前我一个朋友在闹市区新买了一层写字楼,我就去跟他谈,最后他按照市场价格的三之一租给学校,给学生用来做研究,也算是解决了一些问题,对于科研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学院的学生提供最好的环境”
【对于学科评估成绩有什么看法?】
学科评估是国内高校重点关注的对象,是指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目的是服务大局、服务高校、服务社会。今年南大学科评估“A+”只有三个,不如南京农业大学,南大最强势的化学和物理两门学科,并未上榜。
“我很受打击,原来太强了,降下来后对学生的信心有很大影响,某些激进的人认为不需要评,但是我不同意,国外私立的学校不评没问题,我们的科研经费是教育部给的,教育部给你钱就得评,但是怎么评、以什么样的标准、谁来决定,我是有些看法的,坦白说,这两个学科短期翻盘的可能性不大。对于生命科学学院来说,想要从 ‘A’提升到‘A+’,现在写论文、评院士是不够的,主要在于能否有一个学科标准,引领学科发展的学派,原创性的理论、颠覆性的技术、人才培养等等举措,需要提升的很多,我认为的南大可以提升到10个‘A+’”
【学院需要哪些优秀人才?】
生命科学学院目前只有三名“青千”获得者,学者在50岁和30岁两个年龄段居多,40岁左右学者较少,人才出现断层情况。“南大跟南京这个城市一样,谦虚沉稳,但这点在招聘上就很吃亏,南大在宣传上不给力,不做营销、也不会营销,我会想一些办法但也无法实施,现在学会宣传,推销自己很重要,不然没有人知道你的优势。当然,学院自己也需要有自信,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学院和新来的‘青千’学者需要共同发展、成长。而不是以帮助我们的姿态,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也呆不长。学院对于做不到、不能支持的地方也会明确说,不怕别人的批评,对于申请者也一定会说真话、讲实话。”
【学院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南大的整体情况很好,全国排名前十名,有望突破前五,如果非要说的话可以在基础研究设施上进行改善,应该更有系统性有规划性的一次完善好,而不是没有计划的在小事情上一点一点的漏钱,这样反而效率低,改变不大,我们的校领导还是太保守。另外我们学院这两年只有三位‘青千’学者,实在太少了,30位还差不多,所以对于优秀人才招聘也是重点着手实施的。”
“人才引进计划”是一件复杂、长远的“大工程”,其中一定会关联诸多的纽带,充斥着不同的观点、方式和建议。在此次采访中,我们发现张院长是位性格直爽、说话坦率、思想前卫的人,敢于推陈出新、打破原有的规则。而正是这样的人往往备受争议,张院长说“我不怕大家骂我,这样反而让我看到事物的多面性,怕的是大家将注意力放在了错误的地方,忽略了事物的初衷。”
记者/编辑:陈依帆(Mitbbs媒体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