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Biology版 - 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教授杨辉学术抄袭、造假
相关主题
zz: 饶毅博文:中科院神经所查处一起学术不端蒲慕明批评施一公和饶毅,呼吁科学家自律
敲除SHANK3基因在老鼠中引起广义autism 症状11公饶毅回应蒲慕明ZT
蒲慕明:不著袈衣亦如来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转载] (转载)
蒲慕明:不著袈衣亦如来ZT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蒲慕明:但求慈航心中渡施一公饶毅回应《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四月冷泉港在苏州的Crick神经年会是蒲慕明策划的?蒲慕明教授对网络意见的回应
中国科学的两条道路坑杀饶毅的黑手是谁?
蒲慕明拿1.8亿饶毅,施一公,王晓东, 饶子和,蒲慕明,谁的武功更高?请排座次。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杨辉话题: 神经话题: ptbp1话题: 实验话题: 细胞
进入Biolog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y
发帖数: 46
1
网传举报信如下
尊敬的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领导:
我是付向东,目前就职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细胞和分子医学系教授。 在此
写信实名举报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杨辉剽窃和涉嫌造假等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同时希
望借这一事件恳请国家科技管理高层关注和重视当前国内学术界日益凸显和 严重的科
学诚信和学术道德问题,以维护中国科学界的声誉。
事件原委:
在过去十多年间,我们团队致力于阐析细胞命运决定关键因子 PTBP1 在神经发 生和神
经元发育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并于 2013 年首次报道了 PTBP1 介导的基因调 控网络
可高效转分化非神经元细胞为神经元(详见 Cell 152:82-86, 2013);同 时,我们还着
手探索 PTBP1 调控的转分化神经元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经过 9 年多的不懈努力(包括 6 年的实验工作,以及近 3 年审稿过程中的补充实验
工作),我们在帕金森综合征疾病小鼠模型中,成功地实现了一次性注射抗 PTBP1 因子
就可重建帕金森综合症黑质纹状体回路、完全消除帕金森综合征症状 (详见今 年6月25
号《自然》,2018年11月12号投稿)。
2018 年 6 月 14 号,受蒲慕明所长特邀学术报告,我在中科院神经所报告了我 们这
项未发表的、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此项研究工作的科学 思路、
全部实验设计和研究结果;同时,我还分享了将抗 PTBP1 因子成功应用到视 网膜疾病
治疗的一项合作研究工作。
杨辉和神经所百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我的学术 报告。报告之后,杨辉和几位研究员与
我共进晚餐,在晚餐期间杨辉向我咨询了许 多关于实验细节问题。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杨辉在全面了解了我们的研究思路和成功的实验结果后, 立即着
手换一种实验技术敲降 PTBP1,重复我们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相似的实验结 果,并在
短短 6 个月后便将他们的论文投稿,最终在今年的《细胞》杂志发表(4 月 8 号上线
,4 月 30 号出版)。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杨辉论文发表后,蒲慕明 所长领导的神经所还召开了新闻发
布会,宣称此项工作是他们研究所的“原始发现” 和“重大突破”,不知那天参加过
我学术报告会的各位神经所研究员和研究生对此 该作何感想?
而杨辉本人则在微信朋友圈恬不知耻地宣称,这是他迄今最满意、最 有成就感的一项
工作!剽窃来的工作竟然也有成就感?实在是令人不齿又匪夷所思!
得知杨辉的《细胞》论文即将在线发表后,我立即联系了蒲慕明所长,指出这 篇论文
剽窃了我在神经所报告的、尚未发表的工作,虽然选择略有不同的脑区进行 敲降
PTBP1,但剽窃事实一目了然。
蒲慕明所长答复,如果情况属实,杨辉的行为 属于学术不端(scientific misconduct)
,应该认真调查和严肃处理;但他同时声 称杨辉的工作有可能是基于我们实验室 2013
年发表的论文,属于所谓“灰色地带”。 杨辉也随即声明他们的研究工作始于 2018
年 5 月 17-18 号,“正巧”在我去神经所做报告之前(2018 年 6 月 14 号)。
但事实上,我有证据在我去神经所学术报告 之前,杨辉居然连 PTBP1 为何物都不知道
,这充分说明“研究工作始于 2018 年 5 月 17-18 号”是彻头彻尾的谎言。随即,我
请蒲慕明所长让杨辉提供订购 PTBP1 相关DNA 引物的时间及证据,这应该是开始实验
的最先步骤。
然而,至今没收到他们的 任何回复。如此简单的证据为何拿不出来,这不做实他的谎
言和剽窃行为吗?如果 他继续捏造假证据,事件的性质就从剽窃进一步恶化成为欺诈行
为。
论文的科学数据问题:
杨辉的这篇《细胞》论文在 4 月份在线发表后,许多神经生物学领域的专家随 即对其
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系列质疑,指出论文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诱 导新产生
的神经元细胞所必经的细胞迁移、渐近的细胞形态和基因表达转变以及新 获得的神经
电生理特性等等。
通俗地说,由于没有细胞转分化过程的系列实验数据 的支持,很难说他们的结论真实
可靠,不能排除他们看到的阳性结果是出于实验室 常见的实验假象。
我在阅读他们的论文之后认为,支持他们结论的大多数所谓证据, 很有可能是由于
GFAF-Cre 在内源神经元中的泄漏表达所致,这种泄漏表达是领域中 众所周知的现象。
神经生物学专家都知道,诱导型疾病动物模型的表型通常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 稳定性
。以我们的研究为例,在进行细胞重新编程之前,首先需要建立稳定的疾病 表型动物
模型,然后再诱导细胞转分化,同时进行严密观察和实时跟踪,并留下一 组动物进行
长达 2 年观察,分析所有阳性和阴性结果,以便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花了整整 9 年时间,进行了多次重复并采用多种方法反复验证 后
才完成这项研究工作。与之相反,杨辉小组在短短六个月内就完成了从课题启动 到论
文撰写,据悉他们在 2019 年初就将研究论文提交给《自然》,但因缺乏充分实 验证
据支持论文结论而被拒稿,虽然这项工作最终在《细胞》杂志发表,但并不代 表他们
数据真实可靠。
他们是如何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获得动物实验数据?从时间 上推论,他们甚至没有足够
时间重复动物实验。唯一的解释是他们极有可能是有目 的地挑选对其有利的实验数据
,甚至还不能排除伪造实验数据的可能性。
这让我联 想到杨辉在博士后阶段发表的“高效插入基因突变方法”研究论文(详见
Cell 154: 1370-1379, 2013),遭到领域内科学家广泛质疑,有 20 多个独立实验室
联合报道 不能重复他的实验结果(详见 Genome Biology 20:171, 2019)。
对于其他科学家 的质疑,杨辉除了辩称自己比别人高明,强调实验条件略有不同外,
没有任何合理 解释,至今我们再也没有看到他重复自己结果的实验证据。这里我们不
禁要问,杨 辉究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还是从来就是惯于剽窃,甚至有造假嫌疑的作弊
高手?
就本次 PTBP1 相关的《细胞》论文工作而言,究竟他们的研究是何时开始?数 据是如
何得到的?等等一系列疑问,我认为应该成立一个由神经所以外的科学家组 成的独立调
查委员会,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因为这次事件已超过了蒲慕明所长所 指的科学研究
中“灰色地带”问题。
Y******1
发帖数: 1
2
这个叙述的非常清楚了,其实杨辉当时可以寻求合作啊,换个方法直奔结果还抢先发表
确实…
G******O
发帖数: 189
3
举报信还有第三部分,实录如下:
对科学道德问题的思考:
我希望通过这次事件引起国内学术界认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原创性研究、 惩处剽
窃行为和维护健康的科研环境?学术交流和研讨,旨在促进科学思想交流、 分享最新
见解和研究成果(包括未发表数据),以促进科学研究进步。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急
功近利者,他们摒弃原始创造的科学理念,走捷径、抄近路,剽窃他 人学术成果,完
全没有道德底线。虽然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现象,但这个问题在当下 国内学术界正变得
越来越严重。由于剽窃事件频发,很多科学家在学术会议和同行 交流中都只报告已发
表或被杂志接受工作,不再愿意分享最新科学思想和未发表数 据。甚至不少同一研究
机构的科学家之间,都不愿相互交流和分享未发表的研究成 果,以免自己耕耘多年的
学术成果被人剽窃。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科学氛围健康 吗?科学会议和学术交流的
目的何在?

更为严重的是,当今学术界充斥着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怪现象。有不少 人将科
学研究变成了谋取功名的工具,他们并不注重原创性科学发现,而是通过走 捷径、快
速获取科研成果,赚得名利双收。这些人并不认为剽窃他人科学思想有何 不妥或不道
德,他们经常从学术会议或交流研讨中,得到他人有价值的研究思路和 策略,立即动
用自己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快速重复他人研究工作并抢先发表,并宣 称是自己的原始
发现。这些“发现”往往是资源和利益驱动的,并非为追求科学卓 越而付诸努力的结
果。这些人甚至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的行为只不过是属于“灰 色地带”。当下的确
有一些人对于此道得心应手,剽窃他人学术思想和未发表成果, 高效产出 “原始发现
”,并因此成为“明星”科学家,获得了更多资源。然而,科 学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原创学术研究需要长时间的耕耘和付出。简单重复已知的结 果、快速发表论文,这还算
科学研究吗?长此以往,中国的科学研究将何去何从?
资深科学家和明星科学家对学术界及年轻科学家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榜样作用。 以此次
事件为例,作为一个“80”后明星科学家,杨辉已诸多荣誉载身,获得过许 多重要科
技人才奖项。然而,鉴于他的不少学术“成就”都基于“灰色地带”,他 将给年轻科
学家及学生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同样,资深科学家蒲慕明所长在这 次事件中又扮
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一直非常钦佩蒲慕明所长对中国科学特别是神经 学科学的贡献,
尤其是他最近关于《科学诚信和创新性》的 3 小时讲座,讲得特别 到位。然而,遭遇
这次事件后,我不禁要问,蒲慕明所长对他领导的神经所是否采 用了同样的学术道德
标准?蒲慕明所长十分清楚我们这个研究工作以及进展,但同 时又在背后纵容杨辉剽
窃并代他撰写论文,他的“科学诚信”难道是双重标准?我 曾在 2019 年暑期再次访
问蒲慕明所长,并跟他交流了我们 PTBP1 相关工作的最新进 展。作为正常的相互学术
交流,他应该告知我,杨辉正在进行与我们工作相关的实 验,他却只字未提。如果杨
辉的研究并非剽窃,他又有什么理由替其隐瞒呢?也许 他佯装并不知道杨辉的工作,
但我在事后得知,他帮助撰写了杨辉在神经所发表的 几乎所有论文。我访问他的那个
时间,他正在帮助杨辉修改即将改投到《细胞》的 论文。他完全有机会纠正杨辉的错
误、避免这个冲突发生,但他选择了隐瞒和沉默。 作为中国科学伦理代言人,蒲慕明
所长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科学诚信和学术道德规 范?我感到当利益与他或者他所领导
的研究所发生冲突时,他所代言的科学诚信和 创新似乎都不复存在,所有不端行为都
可归属于“灰色地带”。试问,杨辉这种肆 意剽窃他人成果还有什么科学诚信可言?
这种在预知实验结果条件下拼凑数据甚至 伪造数据还有什么创新可言?
中国国内层出不穷的学术不端事件应引起学术界高层领导、领军科学家及研究 经费资
助机构的关注和深思。如果不及时遏制和惩戒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将助长不 良科研文
化孳生、误导青年学生以此为成功阶梯,最终将破坏学术文化并阻碍原创 科学研究的
发展。毋需置疑,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科学和经济强国,中国科学和科 学家已带给国
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亮点,但是这些亮点并不能抵消或掩盖学术不端 行为造成的污点
。当今中国科学正向世界科学技术发展领导者迈进,尊重知识产权 将尤为重要和紧迫

综上所述,我以实名举报的方式:一、请求成立一个由神经所以外的科学家组 成的独
立调查委员会, 严肃认真地调查杨辉的学术不端以及数据的真实性;二、表 达我的一
些感受,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发国内学术界对科学道德、科学诚信的讨论。 希望我们
能反思、纠错和引导,在中国建立一个更健全、完善、诚信的科研环境。

【在 p*****y 的大作中提到】
: 网传举报信如下
: 尊敬的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领导:
: 我是付向东,目前就职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细胞和分子医学系教授。 在此
: 写信实名举报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杨辉剽窃和涉嫌造假等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同时希
: 望借这一事件恳请国家科技管理高层关注和重视当前国内学术界日益凸显和 严重的科
: 学诚信和学术道德问题,以维护中国科学界的声誉。
: 事件原委:
: 在过去十多年间,我们团队致力于阐析细胞命运决定关键因子 PTBP1 在神经发 生和神
: 经元发育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并于 2013 年首次报道了 PTBP1 介导的基因调 控网络
: 可高效转分化非神经元细胞为神经元(详见 Cell 152:82-86, 2013);同 时,我们还着

x*******t
发帖数: 3764
4
必须要严查,国内不能再包庇这样的事情。这些行为对科学领域的原创研究打击太大。
曾经那么尊敬的人啊,一声叹息一声叹息。。
f****y
发帖数: 104
5
看来蒲慕明是此次剽窃事件的幕后大脑!
1 (共1页)
进入Biolog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Re: 中科院神经所2012年年会蒲慕明所长的讲话 (转载)蒲慕明:但求慈航心中渡
好久没见生物版有蒲慕明的新闻了四月冷泉港在苏州的Crick神经年会是蒲慕明策划的?
被那封霸气的邮件吸引,问个生理学问题中国科学的两条道路
八卦兼吐槽一下蒲慕明拿1.8亿
zz: 饶毅博文:中科院神经所查处一起学术不端蒲慕明批评施一公和饶毅,呼吁科学家自律
敲除SHANK3基因在老鼠中引起广义autism 症状11公饶毅回应蒲慕明ZT
蒲慕明:不著袈衣亦如来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转载] (转载)
蒲慕明:不著袈衣亦如来ZT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杨辉话题: 神经话题: ptbp1话题: 实验话题: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