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Boston版 - zt 海归吗?很难了----------马黑的博客
相关主题
{供求}免费白色衣柜求推荐适合孕妇的旅行团
(供求)搬家便宜转让家用物品(再更新 )(供求)求购二手衣柜
(供求)搬家便宜转让家用物品(继续更新 )如果你来波城了,请找我,否则我就去别处了
(供求)搬家便宜转让家具家用物品(继续更新 )怎样听留言?如果不用自己的手机
(供求)求一个放衣服的柜子, 三个抽屉,四个抽屉都行转让huggies 的diaper 有要的给我留言
晒晒抽屉的小角落施一公与饶毅:规则的破坏者还是建立者?(from xys)
帮妹妹办探亲签证怎么证明姐妹关系呀?爸妈没地方住了,请教!
[供求]出售书架/杂物架,抽屉,椅子等boston家里电话 ,message红灯不停的闪,是留言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马黑话题: 留言话题: 美国话题: 03话题: 作者
进入Boston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w
发帖数: 2257
1
海归吗?很难了
海归首先是回家,回到父母身边。
马黑从18岁起就离家在外闯荡。记得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工作时,父亲61岁,他当时对
马黑说过:“你在北京工作几年可以,但我65岁后,你要回昆明工作和我们同住,我们
就你一个儿子,我老了需要你照顾”。 中国人讲“父母在,不远游”,可六年以后,
在父亲67岁时,马黑不但没有回去和父母同住,反而去了离父母更远的美国,一住就是
二十几年。
对马黑来说,回国就是回父母的家,回到那个自己出生长大的家,去陪伴日益衰老的爹
娘。
出国以后每次回到父母身边的第二天早上,马黑都有个习惯,这个习惯自18岁离家后就
有,是把家里所有的柜子抽屉,从大到小,都打开一遍看看,那是一种很随意自在的感
觉,好像是在宣告这里也是马黑的家,马黑回家了。
2001年父亲病逝后,再回国就觉得有些异样了,好像有什么东西少了。每次回去还是老
习惯,把家中所有柜子抽屉打开看一遍,但是父亲逝世后,家里有过大清理,有些熟悉
的父亲用的老东西不见了。当然母亲,作为一个家庭中心还在,但这个家开始变化,变
得不十分完全了。
母亲2008年从美国回去后,年事已高,小妹搬来和母亲同住。母亲回国后,马黑再回去
,就不能打开家里的柜子抽屉乱翻看了,因为家里父母的柜子抽屉不多了,大多都是妹
妹家的。妹妹和父母是不同的,马黑可以随意翻看父母的柜子抽屉,但不可以随意翻看
妹妹家东西。2009年回国,住在母亲家中远赴上海读书的外甥女的房间。屋里的柜子抽
屉全是孩子的东西,马黑不敢随便乱动。所有东西都摆在了桌子上。家里的保姆为了让
马黑在桌子上有较多空间放东西,把外甥女放在桌子上的一个大收录机收了起来。妹妹
知道后,生气地责怪说不该乱动外甥女的东西。听到妹妹的话,马黑突然觉得自己是客
人,这里越来越不像自己家了。马黑知道,妹妹的话不是针对自己,可能是马黑自己太
过于敏感了,可是却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不自在不随意的感觉。
母亲不会永远都在。比如马嫂的父母都已经过世好几年了。将来有一天母亲不在家了,
国内的这所房子还会有家的感觉吗?当然姐姐妹妹还在。但姐姐妹妹的家,和父母的家
那是有根本性的差别啊。随着过去二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和价
值观念也在发生剧烈变化。兄弟姐妹是很重要的手足亲情,但这种亲情永远不同于与父
母的亲情,处理不好还不如一般朋友,有的甚至形同路人。马黑在美国有个很好的来自
北京的朋友,我们的友谊交情是从父辈那里传下来的。朋友的母亲先过世。2008年父亲
病重。他赶回北京,一下飞机先到医院看望父亲,在父亲病床前守护了一天。天黑后要
回家去休息,他姐姐居然不给他家里钥匙,明白告诉他,这房子母亲已经给她了,他无
权居住,要他在外面自己找地方住,整个就是怕他来争夺房产的意思,多心寒啊。父亲
过世后,有一次他出差到了香港,照往常本可以顺便回北京看看。但父母都已经过世,
无心情了,没有意思了,香港出差完就飞回了美国。
马黑和国内姐姐妹妹亲情都很浓。马黑确信和姐姐妹妹之间绝不会有为了房产家产争吵
不休亲情破裂的事。不过当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对家的那份牵挂就会没了着落。到那时
,还会有海归的心情吗?难了。
海归,也是回国回故土回到出生长大的地方。
记得多年以前,在什么地方读到过这样一个外国谚语:“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回到故
乡”
故国故乡故土,那是一种永远割不断的心灵精神归属和依恋。
二十多年前来到美国时,从来没有想过不归,当时自费留学出走美国,就是和单位赌一
口气。(参看初到美国之一:进入美国:http://blog.creaders.net/38YHB/user_blog_diary.php?did=78297)没有想到,这一来就是二十多年,这中间先后经历了永久居民、入籍,逐渐变成了美国人。
1996年第一次回国探亲,真是亲切啊。那次回国是从香港入关。过了罗湖桥走出罗湖火
车站,一看到满街都是人的景象,马黑就笑了。看见每一个人都觉得亲切。心中默念着
:久违了,祖国。
虽然国籍变成了美国人,但作为第一代移民,在文化上精神上,对母国的依恋感和归属
感,还是很强烈。马黑34岁才到美国,有很多东西很难调整过来。马黑知道应该融入主
流文化,也尽力试过,但就是融不进去。比如看电视看报纸都是中文为主,看新闻也是
先中国后美国,对大洋彼岸事情的关注,大大超过对美国本土事情的关注。在美国二十
多年,也认识接触了不少美国人,但周围最亲密的朋友还是几家中国人,没有一家美国
人。2008年奥运期间,在电视上观看各种比赛,马黑和儿子在谈论比赛时使用的“我们
”这个词是完全不一样的。马黑说的“我们”指的是中国中国队中国运动员,而儿子指
的则是美国美国队和美国运动员。在奥运期间,马黑只为中国奖牌的增长和中国运动员
的好成绩而激动兴奋。作为一个已经入籍了十多年的美国人,说起来对美国还真有点惭
愧。
马黑这辈子一直飘泊不定。在国内时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连续居住超过10年。可现在在
美国洛杉矶已经生活了23年。在一个地方生活23年,要想对它没有感情也很难。
23年前当马黑踏上这块土地时,身上只装了400美元,没有公费的资助,没有任何奖学
金,除了妹妹妹夫,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讲的也是结结巴巴带有浓重外国口音的中国式
英语。 但这块土地接纳了马黑。二十多年中,马黑来了,站住脚了。马嫂和儿子也来
了,也站住脚了。马黑家没有发大财,但是一年一年逐渐变好。看看周围土生土长的美
国人,马黑家现在的境况不比他们差,比有些人甚至还好些。 马黑感谢这块土地,也
熟悉习惯了这里,如果海归离开这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2009年回国正赶上六十周年国庆大典。马黑和家人观看国庆大阅兵。 看到各种新式武
器一件一件在行进队伍中展出,大家都兴奋不已。姐夫是个军事迷,对各种武器都很熟
悉,一面看一面介绍各种武器的名字和性能。记得当东风31型导弹出现时,姐夫站起身
来激动地大声说,“看看看,这是我们的战略导弹,可以打到洛杉矶”。马黑听后,并
没有像他们那样兴奋激动,反而是心里一凉,哇,那不是打我们吗。马黑当然知道姐夫
很爱国,姐夫的话完全没有针对马黑的意思。但马黑突然一下子觉得虽然都是亲人,立
场感情已经有差别。马黑默默地听着他们大声喊叫和议论,感觉自己虽然身在他们之中
,但心在他们之外,有点孤立。马黑当然不希望美国的导弹打到中国去,因为那里是自
己的很多亲朋好友生活的地方,是自己的家乡。同样,马黑也不愿看到中国的导弹打到
洛杉矶来。中美之间的任何战争对我们这些居住在美国的华人来说都只能是一场灾难。
一年一年地回国,慢慢地,马黑感觉和国内亲朋好友之间和当今的中国社会之间,在很
多价值观念以及做法上都有距离了,有些东西甚至是很看不惯。在国内逗留期间,越来
越觉得是短暂的过客,越来越多的归属感转移到这边来了。最近几次回国返回到洛杉矶
,下了飞机坐着汽车在熟悉的105高速公路上奔驰,心里真觉得更踏实更放松。如果海
归回去,就像当年到美国,势必又要有一个很大的调整,马黑还调整得过来吗?难了。
海归,就像当年远涉重洋奔赴海外一样,当然也是去寻找机会追求更幸福的生活。
中国这二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确实带来了很多赚钱发财成功出名的机会
,不少人海归回去,在很短的时间里抓到了机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在海外不可能有
的成就。
海归回去,无非是两条路,一是给别人打工,二是自己创业。
打工的可能对马黑是完全不存在了。国内的年龄歧视政策非常残酷无情。看看那些海外
招聘人才的条件,都有个四十岁或五十以下的年龄限制。二十多年前出国时,国内有个
说法:美国是儿童的乐园,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场。这个说法现在看来用来说中
国最合适。有个和马黑年龄相仿在美国大学当教授的朋友,本来国内有所著名大学开始
对他很有兴趣,和他联系要请他海归回去讲课。以后知道他的年龄后,马上对他无兴趣
了。对方明白的告诉他,他的年龄不符合国家海外人才招聘的条件,所以就不考虑了。
马黑如果年轻符合年龄条件,会海归吗? 大概也不会。2008年到上海见着了在青海工作
时管马黑的“张头”。 张头的儿子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当时在著名的国外大会计师事
务所驻上海分所工作,是年薪40万人民币的高级白领,可是每天要工作12到14个 小时
。4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也差不多六万美元,听起来在国内是很不错了,但平均到小时薪
资,就不多了。马黑不喜欢那样白天黑夜的工作,马黑喜欢享受业余时间,打乒乓球,
游泳,写博客和旅游。
马黑个性缺乏冒险精神,自己创业从来没有想过。那如果马黑个性敢于冒险,会不会海
归创业去呢?也不会。网上很多朋友讲谁谁海归回去,发了大财怎么怎么功成名就。可
能马黑孤陋寡闻,在马黑周围见到的听到的尽是些不成功的例子。
马黑妹夫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 是比较早的90年中期的海归,是真正加州理工学院的
博士,而不是唐骏那样假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当时他海归到了广州,和当地一个公司
合伙生产一种新型的通信设备。整个核心技术都是妹夫设计研发出来的。眼看通信设备
快要生产出来了而且市场反应很好,对方就想独占,想法设法把妹夫挤出管理层后,又
偷偷趁妹夫不在时,几次潜入妹夫的办公室,想从妹夫的电脑里窃取核心技术。最后矛
盾发展到很尖锐时,妹夫甚至感到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我和妹妹在美国紧张得要死,最
后找了国内的朋友,偷偷把妹夫接出公司,连夜送到深圳,当晚就过了罗湖桥,妹夫回
忆说,一进入香港,他才放下心来。妹夫走后,对方从上海某著名大学高价雇佣了电脑
好手,想破译妹夫电脑里的密码,窃取硬盘上的核心技术,但试了多次都不成功。他们
不知道妹夫是绝顶的电脑加密技术好手,他设计的电脑机密保护很难破译。最后对方无
法,只好来电谈判,要求购买妹夫的技术。谈好价钱后,妹夫也不敢马上回去,一直等
到入籍成了美国公民后,拿着美国护照才敢回去。对方付了钱后,妹夫解了密码,把技
术完全转让给了对方,也退出了公司,算是没有输得精光。妹夫回到美国后,自己在家
里努力专研,又研发了一种网络加密技术,最后被美国的一家上市公司连人带技术一起
买去。在整个过程中,美国的公司对他研发的技术高度尊重,合同写得清清楚楚,一切
都严格照合同办事,两下对比真是感慨万分。
有个在美国的好朋友是美国的大学教授,和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签好了暑期回去讲学的合
同。合同规定报酬是人民币15万元。双方在合同上都签了字,好友正要回国讲学时,对
方突然来电,说是报酬只能给4万元了。好友一听马上说不去了,对方跟着说,价钱可
以商量啊,你还个价吧. 朋友一听气得要死,回答价不还了,不去了,不再谈了。任何
一个在美国生活工作过的一定时间的人,都会觉得这真是荒谬好笑,写下来签了字的合
同居然可以这样随意推翻,还先把价砍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然后要别人像菜市场买菜那
样还个价,真难搞。
国内流行潜规则。所谓潜规则,就是没有写在纸上,当事人之间心领神会,很多时候比
写在纸上的规则更关键的那类规则。国内环境近二十多年的风雨变化,人们身处其中,
深谙其道。要海归,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必须要学会玩这类潜规则。这是最难的事。
父亲在世时曾经说过,马黑是个只会弹墨线做事的人。马黑不喜欢揣摩,喜欢游戏规则
清清楚楚写在纸上,喜欢对写下来的游戏规则高度尊重,喜欢严格按照明确规定的规则
办事。
2008年11月在北京见到了分别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从12岁就在一起玩的发小。发小混
得不错,在一大国有银行审计部门做主管工作。发小和马黑聊天中,询问马黑在美国挣
多少钱。马黑楞了一下,因为在美国最好的朋友都不会问这样的问题,马黑意识到这是
国内的习惯,就告诉了他马黑的年薪。发小听后吃惊的说;“哎呀,才那么点钱啊,我
挣得是你的一倍还多”然后发小问马黑喜不喜欢在美国的工作,马黑回答说非常喜欢。
而发小说他不喜欢他的工作。问他为什么,发小说各地的分行老总都是他的同学和老同
事。审计出问题来了,都会来找他要求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帮他们吧对不起国家和银行
。不帮他们吧,又会坏了哥们的情谊,头痛啊。
发小这里讲的就是个东方人情文化潜规则的问题。马黑在美国的工作,和发小的工作有
几分相近。但马黑做工作时,只考虑工作和纸上写下来的规则,从不考虑任何非工作的
因素,马黑可以完全独立的不受任何干扰的做出自己的结论,多好,多简单啊。
马黑不喜欢玩潜规则。玩潜规则要花很多心思去揣摩,多累啊。马黑海归很难了。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u/2535/201103/82160.html#sthash.6bs0DHOl.dpuf
s*******w
发帖数: 2257
2
文章评论
作者:牛北村 留言时间:2011-03-22 18:38:05
写得实在。在国内生活工作,不论贫富,一个字,累!
小时候读过一本书,说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对已在海外真正安居乐业的人们,“冒
险家”式的生活大概过不起了。
作者:山哥 留言时间:2011-03-22 19:23:35
马黑兄真情实感,好!
作者:百草园 留言时间:2011-03-22 19:32:12
写的非常实在。我们恐怕都无法回去了。像你说的,不习惯了,好像是已经丢掉了能在
国内生存的能力。当年也不全是为了赶出国热,也是觉得国内也就是教教书,实在搞不
来那些人事关系,出来后发现国外简单的多了。
每次回去都是为了看父母,每次回去呆不上一周就开始闹肚子,搞得弟弟说,“姐姐,
你们已经不适应国内了,我们天天吃细菌毒药,已经习惯了,你们的肠胃系统太干净了
。”
就是现在回去,尽管我的父母还在,由于他们换了房子,我已经没有回家的感觉了,如
果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恐怕连探亲也没有激情了。
作者:春阳 留言时间:2011-03-22 19:49:15
就当海不归吧,有很多人会陪着你们哦。 :-)
作者:夏子 留言时间:2011-03-22 19:53:16
“他姐姐居然不给他家里钥匙,……多心寒啊。”真的感到很寒心呢。
朴质的文字,真实的写照,让我感慨多多。海归海归,谈来容易,真归难亦。
作者:北雁高飞 留言时间:2011-03-22 19:54:10
马黑:读了你这篇,感慨真多啊。。。我在美国也住了二十四年了,假如有一天,我说
假如,美国和中国打起来,我们帮谁啊?我还真不知道。
刚到美国时,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是北京人,父亲去世后,他经常回去看望母亲。他
母亲去世那年,每一次他见到我,都念叨着:“我在北京的家没了,我在北京没有家了
。”那时我年轻,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因为他老是念叨这句话,所以记住了。现在回想
起来,感受完全不同了。
作者:枫苑梦客 留言时间:2011-03-22 20:06:40
马黑写得太实在了。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0:11:59
北村:
刚出国时,都讲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在从国内来,吃惯了大锅饭,会
不适应。现在看来是反过来了。感觉国内在各个方面都比美国竞争激烈。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0:15:45
山哥:
反正就是突然来情绪了,就写,一写起来就想起了好多亲身的经历,真实的故事。谢谢
鼓励!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0:18:49
百草:
国内的人事关系确实难搞。美国也有所谓的office politics,但总的说来,要简单得
多。
我们对家的感觉是一样的。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0:20:25
春阳:
好,,我们都在一起不海归,都一起在万维写博客。
作者:五彩 留言时间:2011-03-22 20:22:47
马黑: 写的很实在,很真实。 好在俺父母都还健康,俩个妹妹也都挺好,再加上俺这
十几年来每年都回国1-2次,对国内挺适应的,也很喜欢回去,回去也很少生病。可是
要真的海归,恐怕也是很难。在美国住了二十年,成家立业,日子过得充实忙碌,还有
三个孩子在美国长大,回去确实很难。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0:28:24
夏子:
那是个真实的故事。我认识他也认识他姐姐。我在北京常到他家玩。他姐姐不让他住的
那个家我很熟悉。他父母和我父母是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的交情和友谊。他前年夏天
来我这里给我讲了这个故事后,我非常难受。国内现在有钱了有房产了,兄弟姐妹之间
的遗产争斗故事也很多了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0:34:08
北雁:
要打起来了,我们这些人最惨,夹在中间。
肯定的,没有了父母,国内就没有家了。住父母家是最自在的,和兄弟姐妹再好,他们
的家永远也不会是你的家。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0:38:18
枫苑:
谢谢你的评论,喜欢你的评论,我认为这是对我很高的评论。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11-03-22 20:46:10
深有同感.父母不在了,家就像没有了一样.我两次回国旅游,都没回以前的家,尽管父母
的房子还在(我在也生活过很多年),但觉得家已经不在了.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0:51:48
五彩:
知道你和妹妹们都很好,我读过你那篇是妹妹三八节发言稿,印象很深啊。你父亲看来
身体很好,我看过他在你的《老爸的一天》那篇博文里的照片。
你不错,可能常回去,就会好些。我们也就是一年一次,怎么发现好像越来越不适应了
。马嫂说被边缘化被淘汰了的感觉。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1:03:18
在水:
父母在时,虽然可能很老了,身体可能也不好,并不一定真的会照顾你什么,反而是你
要照顾他们。但他们的存在,你会一种家的美好的感觉,那是任何其它感觉都不可以取
代的。
作者:琴韵 留言时间:2011-03-22 21:03:33
真是一篇好文,令人深思。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2 21:49:35
琴韵:
是啊,这个归不归的问题,值得好好想想。
作者:多虑了 留言时间:2011-03-23 04:34:03
每次去中国,我们都被问到“还回不回来了?”我们真实的感觉是,已经回不去了,太
多的不适应,好多的看不惯。无论我们被别人看成什么,我们都做不了海归。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03-23 05:18:09
本来对这场关于海归海不归的热烈讨论俺是一点兴趣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对我根本不是
一个问题,但看了这篇,忍不住要赞一句,写得真好!!!最喜欢那个回家后打开每个
抽屉“检查”的细节,非常生动!
你妹夫的海归经历真让人难以相信,也只有经历了这种过程,才会痛感国内一些方面制
度的欠缺。对于习惯了一切按照规矩办事的国外生活的人来说,接受这点大概是最难的
吧。
谢谢分享!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1-03-23 05:45:55
此文运用了大量的真材实料。感叹!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感慨!符合读者的真心实
意!感谢!
作者:珍曼 留言时间:2011-03-23 06:21:02
太多相同感受...很高兴你回不去了,我们一起享受美国罢...
作者:莺歌燕语 留言时间:2011-03-23 06:28:52
好文啊!虽然是说你自己,但说出了一批人的心里话。
作者:扔板砖 留言时间:2011-03-23 07:33:44
马黑老兄,一声长叹! 国内尽是蛀虫啊.正直的人回去还不够生气的. 关于亲情, 分别久
了,真有种相见不如怀念之感.对重感情的人是个折磨.一直跟读你母亲的回忆录, 感动
于她老人家的信仰,激情和坚守. 相比之下,现在的人是那么现实和自私.惭愧啊.
作者:雨露滋润 留言时间:2011-03-23 08:12:30
马黑,
这篇写得真好!有内容,有真情实意,有令人共鸣的感概。谢谢分享。
祖国毕竟是我们出生和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儿时的记忆和朋友。所以,谁都希望常
回去看看。但是,祖国又有那么多毛病和弊端,让我们搬迁回去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大
家就在这感概,感叹。若对它真的一点感情也没有了,人就没这么多烦恼了。
我是只要有机会,就回去看看的。。。一年做一次海鸥。 主要是因为工作。父母弟弟
都在北美,不用探亲了。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09:50:09
多虑:
我一直在看海归的博文,也没有想写的欲望。我是看了你写的海归博文谈到没有请来美
访问的所长吃饭那个情节后,突然一下子刺激起来的,一下子想起了好多事,才写了这
篇博文。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10:04:21
昭君:
妹夫那个事是很难忘的一个经历。我还记得妹妹是半夜打电话把我叫起来商量。第二天
早上和妹妹见面,她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没有睡,非常憔悴。因为妹夫当时是放弃了
在美国很好很稳定的工作海归创业去的。国内创业失败,美国也没有了工作。好在对方
破译不了妹夫电脑里的保密防护,只好出价买了,要不然结局会非常惨。不过那是90年
代中期的事了,现国内在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合同,法制方面应该会有些进步了吧。

作者:伊萍 留言时间:2011-03-23 10:08:34
很好的一篇真情分享,很多海外中国人都会有相似共鸣,谢谢。
不过请不要把中国潜规则说成是东方潜规则,日本,台湾,也是东方,规则就不一样。
中国现在很多规则已经不是来自传统文化,而是来自共党制度。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10:08:43
多思:
谢谢鼓励!海归的问题,空空地议论没有意思。讲真实故事吧,用讲真实故事讲自己实
际感悟的方式比较好写。所以就这样写了。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10:17:57
珍曼:
是,一起享受美国的生活。不过回去看看走走还是可以的。我一直有个走遍中国的梦想
。不是走遍大城市,而是小地方。比如一些小镇。全国每个省找几个小镇都去住天。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10:24:11
莺歌燕语:
写博文的最大幸福快乐之处就是读者和自己有共鸣。就如同在空空的山谷里喊一声,可
以听见很多很大的回声,那种感觉真是好!谢谢莺歌燕语!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10:33:57
扔板砖:
谢谢来访。谢谢你跟读母亲的回忆。有你们这些读者在读,我就有了发表的动力。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10:40:41
雨露:
你真好,父母兄弟全家都在这里了,没有牵挂了。回去看看同学朋友,旅游一下,都是
很好的。但如果回去定居工作,那转变就大了,就有很多问题。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11:21:25
伊萍:
谢谢鼓励!
我也很注意看你的博客,我对你的很多观点也有共鸣。
我觉得潜规则文化在东方文化中是有的,不单是中国。
我同意,香港新加坡可能比较少,因为殖民了很长时间,西方化了。
其它地方如日本台湾,比国内肯定会少一点,比西方好像还是有的。当然我没有在这些
地方生活过,主要是听了一些故事看了一些报道,感觉怎么很像国内的潜规则啊。当然
只是自己的感觉。这样吧,我以后写篇博文谈谈我听到的故事和感觉。我们再讨论
作者:伊萍 留言时间:2011-03-23 13:12:17
其实哪个文化都有潜规则,西方社会也有的,只不过中国人在这里大多给人干活,也很
少与西方人交朋友,用不到。如果你要在西方做到位置高些,或进娱乐圈,等等吧,那
就有很多潜规则了。当然西方潜规则与东方潜规则是非常不同的。
任何国家都有潜规则,关键是这些潜规则有没有到了极度不公平,甚至邪恶的地步,我
觉得中国就是到了邪恶的地步,连中国人自己都受不了,台湾,日本都没到那个地步。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14:29:00
伊萍:
可以讲一个西方比如美国的潜规则例子吗?主流社会中的?上层社会的?或是娱乐圈的
?我很想知道。我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东西。
我的潜规则定义是: 一种很普遍的社会接受度很高的规则。
美国老百姓在找政府部门办事按规则办不通时,会去托人找关系甚至送钱行贿吗?不会
。有没有这种事发生?有。但很少。所以说美国在这个领域里没有潜规则,不管白人还
是中国人都一样的。
我说的日本的潜规则是这么一件事:
马嫂的表妹,就是东京地震来信的那个表妹,2000年来洛杉矶玩过。她给我们说她所在
的日本公司每个员工和公司签的雇佣合同和公司的明文规章都会注明每个员工每年可以
休假多长时间比如两个星期. 但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会去真的休假。因为大家都不休假
,你去休假了,就会觉得不是个好员工,大家都拼命工作。每年都放弃休假。据她说这
种情况很普遍。我不知道是否是很普遍,但在她所在公司一定是真的。这点从美国文化
的眼里来看是很奇怪的,写下来的规则,居然只是个表面的东西。实际的又是另一回事
。中国国内好像也有很多这种写下来是一回事,实际执行的又是另一回事的事例。在美
国,公司规章说可以休假那一定是可以休的,想都不用多想。
同意你的说法:当潜规则导致邪恶的时候,就很是很严重的了。国内的很多潜规则正是
和邪恶连在一起的。比如政府官员的贪污受贿
作者:伊萍 留言时间:2011-03-23 15:27:05
去日本政府办事,行贿是常事吗?台湾也许比不过日本,但比大陆又不是一个等级的问
题了。这不是东方西方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
说到休假,在美国公司休假当然要比日本公司自由度大得多,但你如果经常休长假,尤
其是在关键时刻去休假,即使没有违反公司规定,也会引起老板不满。像公司layoff,
有时候就可能是你过去做的什么事,埋下老板不满的种子,layoff就轮到你头上了。再
比如提拔做头头,感性因素就更大了,不完全靠硬本事。美国人也是有血有肉人,不是
机器人,在美国人脉也很重要的,不是一切都可以在纸上规定出来的。
说到娱乐圈,他们捧谁赞助谁,都有很多感性因素在里面的,不是完全凭才华。
我也碰到过美国人跟我炫耀因为认识人,买车就便宜了很多。西方也有潜规则,但如果
你不知道不在乎,过基本生活是没什么问题的。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3 15:43:06
伊萍:
我明白你讲的美国也有潜规则的意思了。谢谢分享!
作者:大小提琴 留言时间:2011-03-23 20:23:35
年少离乡终无悔
风雨沧桑论海归
东西差异千百味
几多叛逆几多随
暗藏规则有面对
把握自己不自卑
走惯加州阳关道
怕见皇城小巷黑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1-03-23 23:19:24
“马黑不喜欢玩潜规则。玩潜规则要花很多心思去揣摩,多累啊。马黑海归很难了。”
顶!
潜规则是药罐,当归是药。不是进那药罐熬那药汤的,就不是当归,就不当归。是那药
,就是“当归”,“党参”。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4 14:16:03
大小提琴:
好诗!总结得好。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4 14:23:23
阿妞:
哈哈,阿妞真会讲。是啊,我们不是当归我们进不了那药罐。我们进了那药罐,就会被
烧糊烧坏烧掉,成不了药。
作者:漁舟舟 留言时间:2011-03-24 15:14:17
马黑, 第一时间就读了你这篇文章, 深刻, 实在。知道你会忙于回复,因为对精品大家
都是有眼力的。
文中打开每个抽屉“检查”的细节,非常贴切生动。这一节让我停下来回忆了好一阵,
可我能想起来的多是“谨慎窥探不敢乱动”的抽屉。
特转来问声好。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1-03-24 23:19:21
渔舟舟:
谢谢你的鼓励和称赞。
翻看柜子抽屉的感觉变化,以前只是觉得感觉变了不随意了。现在写下来后,仔细想想
,懂了这里面的原因。这就是:可不可以以随意翻看屋子里的柜子和抽屉是判断这个家
是不是自己家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自己家,那一定是可以随意翻看柜子抽屉的,否
则就不是自己家。这也就难怪我会对翻看柜子抽屉那么敏感。
作者:若慧 留言时间:2012-07-12 13:27:24
我和你有太相同的经历,同龄人,同年大学毕业,同是留校任教, 同年来的美国。读
了此文太有同感和共鸣。写得真实在!
作者:sansan33 留言时间:2013-03-31 13:10:32
今天悄悄地在你的园子里溜溜,就读到了这篇文章。我知道这不是一篇近作,可还是忍
不住留个脚印。因为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读过以后真的是感慨万分。
我现在国内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心底里总觉得还挂牵着什么,但事实是我是一个无家
可归的人了。想到这儿的时候心会很黯然。可是虽说是心有着那份牵挂,真的让我回去,
即使是有机会我都不太可能去抓住.因为不知不觉地我和美国的关连也已经让我难以割
舍. 也许这辈子就要这样在纠结中挣扎.
你说你一回家“是把家里所有的柜子抽屉,从大到小,都打开一遍看看,那是一种很随
意自在的感觉”---我也有这个习惯. 当我发现那些我熟悉的"老"东西不见了的时候,那
个家就开始"变得不十分完全了".
我第一次回国是在来美国后的十三年之后, 那时的心情真的是难以形容. 激动不已,随
便看到什么心里都会感动,都想流泪.
现在的我还是经常会说要回国看看,但是大多数的时候不过是过过嘴瘾罢了.下一次回国
我自己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没有了家,回去只是一个过客.....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3-03-31 19:00:47
33怎么逛到这里来了?33 十三年后才回国,真够长。那一定会比我有更多的激动。我
现在回去主要是挂念母亲,回去主要也是和母亲呆在一起。我想如果母亲不在了,再回
去,感觉会有很大差别,会真实地感到家没有了,姐姐妹妹的家绝不会有家的感觉。我
们的家就在这里了,心安之处即我家,对吧。
作者:滕礼普 留言时间:2013-08-06 10:55:09
This article speaks many in my mind and heart about moving back to China. I
read it many times. Thank you.
作者:滕礼普 留言时间:2013-08-06 10:57:10
speaks out many things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3-08-06 22:17:05
滕礼普:
谢谢评论!人和人有共同都经历就会有共同都感受。我很高兴我的博文可以在你的心中
有共鸣!谢谢你专门留言告诉我这点,这对我写博是很大都鼓励。
作者:加卅陈生2014 留言时间:2014-11-02 01:14:52
写的太好了!!!虽是旧文,但实在生动,准确,感人,我上周才发现你的博客,筒止
就是Alibaba 的宝洞啊,欲罢不能,完全可以整理出书了,题目:三十年中美生活的点
点滴滴!谢谢给全球华人分享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4-11-02 19:16:03
加卅陈生2014:
谢谢鼓励!谢谢你把旧文找出来看,还说了那么多鼓励的话!再谢!
作者:山林客 留言时间:2015-11-15 17:36:22
马黑好文!写出了我们的真实心情和处境。
1988年,我海归过。那时,我在美加做过两个博士后(因为在美国某校教过一门课,名
头为访问助理教授,但实为博士后)。本来说好学校出钱,买我建实验室的必要设备。
我同厂家协商多次,他们已答应半价卖给我。但是,临回国前突然接到学校的一个电话
,告诉我买设备的钱没有了。回国后听国内读博的同学说,不是学校没钱,你出国读博
,回来带八大件,便宜占得够大了,还想买设备,想得太美了。我是自愿回国,没人待
见。那时海归博士没有国内的博士后吃香。我导师为了让我借光沾点便宜,也给我上报
了博士后。谁知上面没批,原因是我超过了40岁。结果学校给在读博士后们特建的新房
没我的份。
作者:马黑 留言时间:2015-11-15 22:32:40
山林客:
谢谢来访留言!到你博客看过,你是老大哥,至少大我10岁。你的故事很有典型性,我
们是回不去了,就一起在这块土地上快乐地度过余生吧。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u/2535/201103/82160.html#sthash.6bs0DHOl.dpuf
1 (共1页)
进入Boston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boston家里电话 ,message红灯不停的闪,是留言吗(供求)求一个放衣服的柜子, 三个抽屉,四个抽屉都行
H4F2俱乐部新地址 (转载)晒晒抽屉的小角落
zt SCA-5不死,我们华裔死!帮妹妹办探亲签证怎么证明姐妹关系呀?
【供求】诚聘保姆(Burlington附近)[供求]出售书架/杂物架,抽屉,椅子等
{供求}免费白色衣柜求推荐适合孕妇的旅行团
(供求)搬家便宜转让家用物品(再更新 )(供求)求购二手衣柜
(供求)搬家便宜转让家用物品(继续更新 )如果你来波城了,请找我,否则我就去别处了
(供求)搬家便宜转让家具家用物品(继续更新 )怎样听留言?如果不用自己的手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马黑话题: 留言话题: 美国话题: 03话题: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