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为什么没有饿死人的照片?
相关主题
五毛要讲法律,纯粹是给diang妈添乱
谁能给说一下当时是哪一方先开火的?
英国华人参政的票源分析
蔡楚:倒习文章可能是中共党内派系斗争的产物
老照片 六四后香港街头 邓丽君举牌“化悲愤为力量”
抗日战争中的22次大会战 (转载)
监票人对会议代表说 (转载)
为什么没给艾未未安个跟刘晓波一样的罪名?
中国航母与"和谐号"残骸中的镶钻名表 (视频)
我也评朱镕基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照片话题: 胶卷话题: 蒋少话题: 洗印话题: 底片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e
发帖数: 7299
1
继续给傻婢五毛扫盲并抽其屄脸。
不是能够随便旅行的,要介绍信。城里的人就算没饿死,有相机也请不了假,也去不了
,各地基层组织居委会严防死守。
而且洗印照片一直是公安局特种行业管理。
六四之后,后清各个照相馆查抄底片。但是动作稍慢。而且,很多照片是摄影爱好者自
己洗印的。包括在各个院所厂矿里,都有条件。防不胜防了。
有请哪位大侠转菌斑。
b*****t
发帖数: 9671
2
这不是关键,那时候普通人买胶卷都买不到的
报社记者拍摄的照片都在报纸用过之后很多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按要求全部销毁
而且都有政治任务要求,要求拍摄所谓的反映社会和谐的正面照片
很多其实都是摆拍
拍摄负面的没有用的照片都是要挨批的
当时有些记者基本上是冒着生命危险才保留一些反映真实现状的照片底片下来
########################
像蒋少武那样冒着危险拍下三四万张文革历史照片并历经40年保存至今的人,在全国屈
指可数。他在1966-1967年间记录下的历史影像,是对那段不寻常岁月的极其珍贵的诠
释。而这批照片,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才越发体会到其巨大的价值。
“历史不应该断层”
数十年时间里,蒋少武以他特有的谨慎,守护着这个巨大的秘密,甚至连他的孩子都不
知道有这一千多卷胶卷在。他总是觉得还没到公开的时候。直到大约是1997 年的时候
,他才开始打开封存的胶卷,利用业余时间在暗室里小规模地洗印了一些样片。报社里
有年轻同事看到了,大为惊讶:这是什么啊?文革是这样的?也有人赶紧说,你可千万
别叫别人看见了啊!
真正让蒋少武感到问题紧迫的是历史就要断层了,因为年轻一代对此并不了解。蒋少武
说:“我不想让这些照片,只是光给那些研究人员去看,虽然那也很重要。这些照片,
是我们全社会的共有财富,也应该让全体人民来共享。”
蒋少武面临的是一项浩大工程。这数万张底片,是在儿子们的帮助下,经过数年努力,
现在刚刚洗印出了小样片,做了简略登记,就已经花去了数以十万计的个人储蓄和无法
计算的个人精力。按道理,这些底片若想得到妥善保存,还应进行数字化扫描并刻录光
盘,然后,将底片交专业的档案部门保存在温度和湿度都达标的库房里。而仅靠蒋少武
一家人的力量很难办到。
#######################################
我知道,当时的报纸对这类新闻事件只发表文字消息,绝对不会发表刑场照片的。
报社领导也没有派我去采访拍照,事后要是知道我又私自拍“没有用的照片”,一定会
找我谈话,严肃批评我“浪费公家胶卷”。当时我是一名27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出
于新闻摄影职业的好奇心,凡有这类事件我都前去记录下来,也许这会成为社会历史碎
片,以供后人研究。这一回是公安局军管会的摄影通讯干事到报社摄影组,说他们将有
一次处决8名犯人的事情,问我们想不想前去采访?我所在的摄影组另外四位资深记者
都说,这类照片不能见报,拍了也是没有用的。我心里很想去拍照,但嘴上不敢说,在
送这位公安摄影通讯员出门时,悄悄对他说我想去,让他到时候把车停在报社对面的交
警岗亭旁边接我一下。我又一次背着报社领导和摄影组同仁,自作主张地跟随公安局军
管会的车队先去参加游街示众,最后到了刑场,从头到尾完整拍摄了几十张游街示众及
行刑枪决的连续性画面,还忍着枪毙后脑浆崩裂的浓烈血腥气味,近距离拍了刚刚失去
鲜活生命的尸体特写。由于当时我使用的"莱卡M3"相机上只有35毫米的一支广角镜头,
必须靠得很近很近,因此能闻到剌鼻的血腥味和脑浆的气味。
当天,我从刑场回到报社没敢马上冲洗胶卷,生怕同事们看到这些底片,他们当中
有的人每次看到我拍那些属于“给文化大革命抹黑”的“没有用的照片”,就会背地里
向主管摄影组的总编室副主任“打小报告”:“李振盛又去拍没有用的照片,浪费公家
的胶卷。”领导则会找我谈话作批评。这次我是在他们都下班回家了,晚间一个人钻进
暗房里去冲胶卷,赶紧把湿漉漉的胶片放进烘干箱里用电风扇吹干,收起来藏到我用的
资料柜在抽匣最后边特制的暗层里保存起来。
p*****e
发帖数: 7299
3
赞资料
买胶卷需要介绍信的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不是关键,那时候普通人买胶卷都买不到的
: 报社记者拍摄的照片都在报纸用过之后很多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按要求全部销毁
: 而且都有政治任务要求,要求拍摄所谓的反映社会和谐的正面照片
: 很多其实都是摆拍
: 拍摄负面的没有用的照片都是要挨批的
: 当时有些记者基本上是冒着生命危险才保留一些反映真实现状的照片底片下来
: ########################
: 像蒋少武那样冒着危险拍下三四万张文革历史照片并历经40年保存至今的人,在全国屈
: 指可数。他在1966-1967年间记录下的历史影像,是对那段不寻常岁月的极其珍贵的诠
: 释。而这批照片,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才越发体会到其巨大的价值。

p*********w
发帖数: 23432
4
从前相机可是买不起的,胶卷也很贵的,还得自己冲印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继续给傻婢五毛扫盲并抽其屄脸。
: 不是能够随便旅行的,要介绍信。城里的人就算没饿死,有相机也请不了假,也去不了
: ,各地基层组织居委会严防死守。
: 而且洗印照片一直是公安局特种行业管理。
: 六四之后,后清各个照相馆查抄底片。但是动作稍慢。而且,很多照片是摄影爱好者自
: 己洗印的。包括在各个院所厂矿里,都有条件。防不胜防了。
: 有请哪位大侠转菌斑。

k*****e
发帖数: 22013
5
是啊,那个时候的三大件还有自行车呢
相机可是比自行车贵多了,那时候人照相都是去照相馆,
又不是像现在这样,人手一个手机就可以拍照。

【在 p*********w 的大作中提到】
: 从前相机可是买不起的,胶卷也很贵的,还得自己冲印
p*********w
发帖数: 23432
6
我们那个工厂,自行车平均也许一两家会有一辆,
但是照相机就没听说谁邻居家有的
后来春游的时候辗转反侧听来的消息,大概一百多个同学里面家里有相机的只有两三家。

【在 k*****e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啊,那个时候的三大件还有自行车呢
: 相机可是比自行车贵多了,那时候人照相都是去照相馆,
: 又不是像现在这样,人手一个手机就可以拍照。

p*****e
发帖数: 7299
7
五毛现身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我也评朱镕基 (转载)
东北棚户区
户籍改革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转载)
卸我一条腿?我把他们给废了!
国内住宾馆那点破事
曝光 “五毛”构陷中国舞大赛手法(ZT)
当你横穿马路被电视台抓住采访时要沉着应答.....!zz
同学们说说当年是怎么把护照拿到手的? :)
继双规之后又一新名词——双起
怀化日报记者在报社被暴打致大小便失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照片话题: 胶卷话题: 蒋少话题: 洗印话题: 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