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T*********2 发帖数: 82 | 1 古语云:“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向人们昭示善恶有
报、如影随形之理,天理难以欺瞒,而神明无时无地不在鉴察善恶。有人因一念的诚善
,就暗中蒙神赐福;有人因一念的邪恶,就明显遭天谴罚。其实,善恶只在心念之间而
已。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因果之事儒释道三教皆有经书、典籍可查证,自古的圣贤,都
是以不欺为主要的德行,君子敬畏于天地无形与他人之鉴察,深恐善心不坚,在暗室中
有亏德行而获罪于天,以致祷求无门,因此谨慎独处时的清净。
为人切莫欺心昧己,但也有人以为自己做事非常隐秘,干坏事无人知晓,其实都难逃报
应。古籍中记载的因果故事很多,以下举几个例子。
拾金不昧,积善余庆
明代嘉靖年间,江苏吴江县有一人施复,夫妻俩口,开着两张绸机,靠养蚕织绸为生。
一天施复卖绸回来,途中拾到一个小小银子包儿,约有六两多重,想道:“此银若是小
本生意人丢的,全家将无法度日,甚至会家破人亡。”
于是,他在拾银子的地方等失主来找,忍着饥饿等了半日才见到失主匆忙来寻,原来是
一位后生失落的,施复问清楚后即将银子归还给他。那后生非常感谢,要拿一半银子酬
谢施复,施复不肯,又要给施复买果子,请他去吃饭,施复一一谢绝后没有留下姓名就
走了。
施复回到家里,把这事告诉妻子,其妻道:“做得好。”夫妇二人不以拾银为喜,反以
还银为安。
此后,施复每年养蚕,大有利息。有一年养蚕时,施复没处买桑叶,非常着急,就和镇
上十来家一起乘船过湖去买。天已傍晚,来不及过湖,就把船移进一小港泊住,准备晚
饭。
施复上岸去讨火种时,却碰巧来到了当年丢银子的那位后生家,后生叫朱恩,两人谈得
投缘,施复说:“因缺了桑叶,要往洞庭山去买。”朱恩说:“我园上桑树不曾增一棵
两棵,如今不但够了自家,还余下许多,正好够老哥之用。这桑叶却像为老哥而生,可
不是个定数?”
施复道:“就如你我相会,也是个定数。”二人又结为兄弟,之后两家又联了姻事。朱
恩夫妇准备好的菜肴来款待恩人,又要杀鸡,施复道:“这菜饭我就已非常感谢了,何
必杀生!”连忙制止了朱恩夫妇。
朱恩取下一扇板门,用凳子支了个铺给施复。夜间,鸡忽然大叫起来,施复于是起身急
忙出来看鸡,说时迟,那时快,才下铺,走不上三四步,只听得一时响亮,如山崩地裂
,不知什么东西砸在铺上。
朱恩听见忙过来用火照明,见那扇门打得粉碎,凳子都跌倒了,大惊说:“原来是有根
车轴搁在上边的,不知怎么却掉下来?哥哥起初不让杀鸡,谁想鸡来报恩,救了你的性
命。”
第二天,朱恩带上桑叶用船送施复回镇,回来后得知昨日过湖买桑叶的人都遇风浪翻了
船,十来个人都遇难了,只有一个人得救回来报信。施复向朱恩说:“若非贤弟相留,
我此时亦在劫中矣。”朱恩道:“此皆大哥平昔好善之报,与我何干!”
施复夫妇自此愈加乐善好施,凡自己能做到的好事,尽力去做。旁边有位邻居富户工于
算计,也许正因为只知道“趋利”,所以后来连年亏损。而施复宅心仁厚,不上十年,
就有数千金家业,其富冠于一镇,后来更是子孙满堂且贤孝。
施复在一连串的“巧合”中,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所谓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意思是说:一个人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就算有些不顺利的事情,也会逢凶
化吉,慢慢好起来。不仅如此,还会给后世子孙带来很多吉庆。
施复因行善而屡获善报、逢凶化吉,最终财源广进,有诗曰:“六金还取事虽微,感德
天心早鉴知。从来阴骘能回福,举念须知有鬼神。”
行恶减禄,迁善消灾
明代嘉靖年间,江苏如皋县的陈钧,任职于安徽望江县县学里的教谕(即教授)。他在
三十九岁这年,六月十一日这天晚上,梦中来到了如皋县城南门外的地藏王庙,庙中有
位黑衣的官吏,引导他进入大殿。他看到殿上香烟缭绕,遮雨的走廊上差役森然罗列。
陈钧俯伏于台阶下。忽然听到一尊菩萨向他宣告说:“你家历代忠厚,尤其你的母亲贞
节清净,孝顺父母,敬神礼佛。由此善行,本来庇荫你可以经由明经科考上贡士,而且
命中还有一次科甲及第的机会。但是因为你平生作恶多端,毫无善行,早已被神明削去
。你四十岁以后,就会慢慢地承受你本身所造的罪报。最不可原谅的是:不久以前,有
人送你善书,你既不敬信,又将托你转送的书,隐匿不代送。阻止他人为善的路,其罪
尤重。你将在八月暴亡,无法免罪!”
陈钧大为惊惧,立即醒来。回想到自己去年参加金陵的乡试时,有位安徽宣城县教谕黄
荣曾的儿子,曾经送他一部善书,托他转送给同寓所的二位考生。由于考期匆忙迫近,
来不及转送,就带回望江县,放在书箱里,已经忘了有这回事很久了。到现在才想起来
,可是已经无可奈何了。
但是,梦中之事,又疑幻似真,不敢确信,为此心中疑信参半。八月十六日早上,陈钧
忽然四肢发冷,心神昏乱,汗下如雨,在昏迷中,终于确信以前的梦境非假。
陈钧于是转念想到:自己罪恶虽重,悔改或许可以免祸,如此一想,心地便觉得清爽许
多。因此努力持笔写具疏文一通,痛切地自我责备;发誓痛改前非;并发誓立愿送发有
关因果报应之类等善书,请神明共鉴。
当晚,就梦见一尊神明,引导他来到一座大宫殿前。门外的神明侍者就入内,似乎代为
转达悔过之意,过了一会出来,让他回去,好像是可以逃过死罪似的,并且吩咐他说:
“所发的愿要坚定,慎重实行,不要怠忽!”陈钧第二天晨起,精神顿时爽快,病体渐
渐痊愈。此后便向周围人劝善,大力传播善书并向人讲述因果之理。
诈财害命,活见地狱
清代顺治年间,江西人吴湛七以卖布为业。他个性贪心诡诈,居心叵测,在卖布的时候
,总是把质料好的布作样品,先取得买主的信任,一旦买主选定布料,他就用劣布更换
好布,使人买到的却是劣等的货色。布已卖完,而样品仍在,他替换的似乎很巧妙。
有位西洋货商派一位同行的朋友来买布,被吴湛七所耍弄,买了劣等的回去。货商责骂
其友,他的朋友很生气地说:“就是你亲自去,也不免会受骗!”货商说:“哪有此道
理?假如这次去买不到真货的话,我绝不会再来见你。”
第二天,货商亲自去。从吴湛七的货仓中,一找就找到那一束样品布,货商就蹲坐在布
上,使吴湛七无法换布。吴湛七见状着急,于是心生一计,急忙从柜台里迎出来,齐整
衣帽,恭恭敬敬地给货商行了个礼,好像老朋友一般。
货商不得已,只好连忙起身回礼,赶快又回去蹲坐好。然而就在这个空档里,吴湛七已
暗地派人更换了那匹好布,货商也未发觉,算好钱,带了劣布匆匆地赶回家。
见到朋友,立即展示给他看,朋友取出布,仔细地查看,原来还是非常粗劣污朽、单薄
不堪无法使用的布。拿出上次买回的布一比,没什么两样。朋友回过来数说他:“你亲
自去买,又怎么样?……”货商买回劣布已是懊恼,又遭朋友数说;更想到以前说过的
大话,心中羞愤莫名,就上吊自尽了。
吴湛七的阴谋诡诈、唯利是图,由此可见一斑。到了天启年间,他在旅途上得了重病,
躺在旅舍里,时常见到鬼卒来驱迫他去受刑,受尽各种刑狱,所以时常发出猛厉的哀号
声,日夜不绝。
吴湛七曾经躺在床席上大叫:“救我啊!救我啊!把我绑在火床上了!”旁观的人手足
无措,再看他的背后果然出现像热铁烙过的红印。他还高叫道:“天呀!怎么用钩子钩
我的背来秤我啊!”众人更觉得怪异,只能任他叫号,再看他的脊柱,红肿寸许,好像
真的有人在拿着钩子称量他。
他不停地叫着诸地狱痛苦毒刑的情形,真是如同活地狱一般,如此折磨持续了几天后,
就死了。其实不管人的恶行有多么奸巧和诡秘,已经埋下了恶果,报应只是早晚的事。
昧银被殛,报应分明
清代时有一位老妇人,一直守寡,靠为人刺绣挑花挣钱抚养儿子。儿子长大,在钱庄做
事,所得薪俸足以赡养老母。但这位老妇人仍然不停地刺绣,所以颇有余资,积攒了有
几十块银元,准备为儿子娶媳妇。穷家小户,房屋浅隘,与邻居只有一板之隔。她每次
出门,怕把钱丢了,总是缠在腰里。
有一天她要去圆妙观进香,听说观中扒手多,就把腰里缠的钱解下来,托请米店中素来
熟识的某甲代为收藏。等她烧完香,前去某甲处取钱,甲变了脸说:“谁收了你的钱!
”老妇人大惊,哭着与他申辩,甲指天誓日,以表明自己遭了冤枉。
两人争论不下,围观的人很多,但无法决断是非。当老妇人交钱给某甲时,有一位该店
的邻人某乙在场,是亲眼目睹者,争论之时,他仍在店中。老妇人就请某乙为证。
乙笑着说:“你真是活见鬼了!我刚才从阊门来,连你的面都没有见到,怎么能知道你
两人谁真谁假!”大家听了某乙的话,都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认为老妇人不对。老妇人
有口难辩,抑郁而归,竟自缢死。
儿子回来,见母亲已自缢身亡,又不知是何原因,悲痛无比,只好将母殓葬。遭此突然
意外,又无处找到缘由,痛极而病。昏沉之中,梦见母亲前来告诉他说:“儿啊,明天
圆妙观前,天雷要击死两个人,我的冤屈就可大白。我们的钱,可以得以归还,你应该
抱病到那里去看!”
第二天,儿子果然带病前去,到了观前,只见天气一片睛好。不多久,突然乌云涌起,
雷电大作,一声巨响,闪电下击,甲和乙各自手持一包银子,相对跪在地上,已被击毙
了。
过了一会儿,乙苏醒过来,对围观众人详细说了情况:“那天老妇人把银子托放给甲某
后,甲就生了歹意企图诬吞银子,与我三七分赃。不料我两人冒犯天怒。冥司因起意之
罪在甲,特免我死罪,命我对众人宣说,并要我把银子交还老妇之子。我又不知他的姓
名,该怎么办呢?”
在场的人中有知道这件事的人,指着她儿子说:“这不是那位失主吗!”儿子当众收取
了银子,回到家里,祭奠母亲,大哭了一场,身体也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乙卧床半年,
才能走动,但是一只手和一只脚已经折断,成了终身残废。
有诗曰:“勤工针黹苦伤心,积久遂逾数十金。尔可昧他朋比用,苍天岂负苦心人。”
以上几个故事给人以警示:天理在制约着一切,人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神目如电,
一清二楚啊!其实,人的善恶,不止见之于行为、闻之于言语,即使在念起念灭之际,
善恶果报亦黑白有别、泾渭分明。自古以来,人们都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
早与来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