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正加速走向溃败
相关主题
中国社会正在加速走向溃败中国经济时报:“四大不公”困惑中国经济 既得利益集团需破除
zz天朝的溃败只是不太明白某些小将的心理
清华大学教授出语惊人:社会正在加速走向溃败Re: 城乡用水显现极大不公 水资源分配农民受损
群体事件年超18万 中国去向何方?老将小将的最准确定义是
清华报告:中国改革需警惕“摸石头上瘾不想过河”中国国内已经变成集体流氓
清华大学遭封杀报告:小心石头摸上了瘾 连河也不想过了没有腐败,就没有中共
中国人生存必备常识:在中国不懂这些你会混的很惨小资会分裂吗?
吴敬琏:中国出现1958年大跃进式严重问题人民日报:改革要破除积弊触动既得利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社会话题: 改革话题: 溃败话题: 权力话题: 既得利益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o
发帖数: 8105
1
日前,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6年前的帖文《孙立平:中国社会正在加速走向溃败》再度
在网络热传。2010年前后,该帖文曾被许多媒体和网络关注转载。帖文表示,社会的溃
败加速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认同和社会向心力在急剧流失;造成社会衰败
的根本原因是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权钱结合以及由此形成的腐败,从根本上扭曲了中
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帖文中的现象和问题在6年后不仅得到印证,更是加剧恶化。
孙立平八十年代主要研究社会现代化,九十年代后转向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目前集中研
究转型社会学。孙立平频频发表评论大陆政经局势、批判利益集团的敏感言论,受舆论
关注。近年来媒体盛传孙立平曾任习近平博士导师;但孙立平在博客发文澄清。
下面为《孙立平:中国社会正在加速走向溃败》帖文全文转载。
《孙立平:中国社会正在加速走向溃败》
1、我们是不是焦虑错了问题?现在人们都在关心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等
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关心,是担心发生大的社会动荡。但事实上,对中国社会最大的
威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
2、社会动荡是指严重的社会冲突会威胁政权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社会溃败则是社会
肌体的细胞坏死,机能失效。说的形象一点,动荡好比是健康的身体被别人打伤了,而
溃败则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出了严重的毛病。费孝通先生的“社会侵蚀”和亨廷顿的“
政治衰败”两个概念可以深化我们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尽管这两个概念与我们这里讨论
的“社会溃败”的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其中后者的含义可能会更接近一些。
3、社会动荡的反面是社会稳定,社会溃败的反面是社会健康。尽管这两者经常是有关
联的,但需要加以区别。现在的问题是,对前者的误判往往成为治愈后者的障碍。这就
好比一个癌症病人,需要做手术。但医生误诊其有严重心脏病,无法做手术。实际上这
个人可能并没有心脏病,或即使有也比较轻。但这种对前者的误判无疑会导致对后者的
治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对克服社会溃败所必须进行的一些变革,往往由于担心其威
胁社会稳定而被束之高阁,结果是使社会溃败的趋势日益明显。
4、在最近的文章中我一再强调,尽管目前社会矛盾较多,甚至有激化的迹象,但中国
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并不大。对于这个问题,大约10年前我就曾经写过文章,
去年年初在南方周末上也有两个版的访谈,一再强调的就是这个观点。在过去的十几年
中,由于对不稳定因素、对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估计过高,使得我们形成了一种稳定压倒
一切的思维定势。在这种思维定势中,稳定似乎成了一种终极性的否定因素,一切都要
为稳定让路。结果是许多该做的事情无法去做。其实,一年365天,不是有这样的事情
就是有那样的事情;一个国家13亿人口,大灾小难也总是免不了的。如果总是刻意寻找
不稳定因素,当然会找得到的。更何况失控的权力还会不断制造出“群体性事件”(如
最近贵州铜仁地区德江县的所谓群体性事件就是由政府异想天开的制止群众性娱乐活动
引起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这些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刻意地去
寻找不稳定因素,都是找得出来的。但只有我们有稳定压倒一切,有“维稳办”这样的
机构。
5、近些年来,社会溃败的迹象已经明显开始出现。其中最核心的是权力的失控。在过
去30年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权力仍然是我们社会的中枢
。因此社会的溃败首先表现在权力的失控,腐败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我这里所说的权
力失控是指,权力成为不但外部无法约束而且内部也无法约束的力量,而在此之前,尽
管外部约束是缺乏的,但内部约束是相对有效的;权威基础削弱,前几年就有所谓政令
不出中南海一说,地方性权力、部门性权力已经成为既无上面约束,又无下面监督,同
时还缺少左右制衡的力量,这意味着国家权力的碎片化;官员不能负责任地进行工作,
为保官升官不惜牺牲体制利益(不要说社会利益了)。在此背景之下,腐败已经处于失
控和“不可治理状态”。
6、这种社会的溃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甚至成为基本的
为官为人之道,对此吴思先生有很好的分析;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强势利益集团
已经肆无忌惮,社会生活西西里化趋势出现;利益集团的肆无忌惮,对社会公平正义造
成严重侵蚀;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已经
高度失真,统计数据的弄虚作假代表了体制性的对信息的扭曲。“村骗乡,乡骗县,一
直骗到国务院”,几乎可以说是比官方统计数据还可靠的现实。
7、社会认同和社会向心力在急剧流失。正月元宵节央视一场大火,损失达几十个亿。
然而,网络上一片幸灾乐祸之声。没有悲伤,没有痛心。幸灾乐祸中透露的是某种难以
言表的快意。有人说,这表明了人们的冷漠;有人说,我们这个民族没救了;还有人问
,那些幸灾乐祸的人就没想想烧掉的几十亿当中也有你的一份啊(央视毕竟是国有资产
啊)?这让我想起大约是80年代沈阳(?)的一场大火,当时许多人站在大街上痛哭失
声。用国民性来解释说不过去吧?!问题在哪里?在对我们这个社会还认同不认同上。
在沈阳大火中的痛哭失声,是他们感觉被烧掉的是“我们的”;而在这场央视大火中,
有人这样说,几十个亿烧掉就烧掉吧,不被烧掉也会被吃掉。这里的吃喝当然是指公款
吃喝。还有人说,心疼的是救火要用掉多少水啊,现在天旱啊。在这些议论的背后,实
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即那些“东西”是“他们的”,而不是“我们的”。心理
的疏离是结构性疏离的反射。
8、社会失去进行长远思维的能力。在权贵资本主义上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又过于注重
眼前,既无古代帝王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又无贵族的超脱和超越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
,有一种倾向,即短期问题夸大症与长期行为麻木症并存。对于所有眼前遇到的问题,
无一不草木皆兵;而对于关乎子孙后代、社会长远发展的问题,则一概视而不见。今朝
有酒今朝醉,成为一种体制性行为。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的竭泽而渔,在体制的弊病上
能拖就拖。邯郸十年换了七任市长,全国市长任期平均1.7年。新班子上马前半段是被
“扶上马,送一程”,后半段则是寻找培养接班人。眼前的权力与利益分配就是一切,
真正做事情的时间没有多少。
9、反腐败为什么不能有效进行?体现了从既得利益出发的一种权衡,即是腐败更可怕
还是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更可怕。这样的逻辑对于某一个具体的腐败分子而言,当
然是成立的,但如果将其转化为一种体制性逻辑,问题就严重了。很不幸的是,上述逻
辑远非是非体制性的。多年来的反腐败,基本停留在表演性和杀鸡儆猴的层面,而对于
实质性的反腐败措施,尽管从上到下心知肚明,但一直没有根本性的推进,特别是将反
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更是噤若寒蝉。
10、维护既得利益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而我们社会把精力和资源过多地用到了这个地方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得不压制言论自由。可以想想,为了压制那些言论,我们用了
多少的精力和资源?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就不得不千方百计想绕过民主这个坎儿。可以
想想,为了不民主我们费了多大的劲儿,编造了多少理由和理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
我们就不得不压制民众正当的利益表达,于是酿出了多少群体性事件,为了解决群体性
事件就花费了多大的精力?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很多在其它国家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措施
我们都不敢采用,为此我们不得不使用那些笨拙而无效的运动型办法,为此又浪费了多
少的资源和精力?须知,要同时实现既得利益最大化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这两个目标
,是一件相当困难和费力的事情。因此,我们这个体制是很累的,管理者也是很累的,
从体制到管理者的心理负担都很重。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我们这个社会要
付出更深远的代价。比如,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批普世价值?是普世价值中的什么让
我们大动肝火?说穿了无非是民主自由,因为民主自由威胁既得利益。但直接批民主自
由又不好听,只能拿普世价值说事了。但在信仰尽失、道德沦落的今天,连普世的价值
也成了批判的对象,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但为了既得利益,又不得不如此。
11、造成社会衰败的根本原因是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过去很多人把权力和市场看成是
截然对立的东西,现在看到这两个东西在中国结合起来了。好比原来人们眼中两个最不
能结婚的人结婚了,不但结婚了,而且日子过得很好。过去认为权力在市场情况下会受
到限制,现在恰恰是市场的出现使得权力有了更大的行使机会和场所。市场是权力在当
中起作用的市场,权力是在市场当中行使的权力。而且,现在的权力因为市场化而有了
更大的行使机会和场所,卖出了好价格。这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在2002年的时候,
我曾经提出“断裂社会”的概念。权贵资本主义下的既得利益集团会形成一种“我们”
与“他们”的区分或区隔。正如上面的分析所表明的,这种区隔已经在造成一种心理上
的疏离感。
12、面对权钱结合时的中国思想界。对于权钱的结合,既要规范权力,也要规范市场。
但更重要的是要切断两者结合的链条。最近茅于轼先生提出,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
有权的人捞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要看到,关键的问题是权钱的结合。但目前中国思
想界的情况好有一比:权力和金钱两个看起来不能结婚的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家庭,而
且日子过得还相当不错。这时,左派和右派的分歧形成了,一派说,你家的丈夫是个好
丈夫,妻子是个坏妻子;另一派说,他家的妻子才是好妻子,丈夫是个坏丈夫。并为此
吵得不可开交。殊不知,人家小两口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13、由于思路错误,“维护稳定”的种种措施导致使社会健康化的变革无法进行,结果
是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溃败。社会动荡是可以用“维护稳定”去对付的,而社会溃败却更
难办。记得在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因腐败而倒台的时候,美国的一家媒体评论道,
这个国家的腐败所造成的内伤,可能需要这个社会的人用100年的时间为之付出代价。
当腐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腐败成为一种无可厚非的价值,当腐败成为一种人人欲诛
之又人人欲得之的东西的时候,整个社会生活开始进入变态的状态。历史将会证明,“
稳定”不仅不会压倒一切,很可能会毁灭一切。因为这种僵硬的稳定压倒一切的思路,
会将那些使我们这个国家健康起来的努力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14、权钱结合以及由此形成的腐败,从根本上扭曲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去年是中国
改革30周年。本来,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人们期待着对改革的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
期待将30年这样一个时刻作为发展新的起点。但遗憾的是,廉价的颂扬、言不及义的套
话,使得这个大好的时机被放过。这说明,我们已经失去了面对现实,包括面对改革的
勇气和能力。实际上,正如我在2005年的一系列文章中所强调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
已经开始成为财富掠夺的战争,改革的共识已经基本破灭,改革的动力已经基本丧失。
原因何在?就在于改革已经受制于既有的既得利益框架,即使是真正开明的改革者也无
法摆脱这种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扭曲改革的机制已经形成。即使是出发点良好的改革
,最后的结果往往也是南辕北辙。
15、其实,中国的改革既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好,也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坏。我一直不
同意将经济发展速度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完全归功于改革,只要没有特殊的天灾人祸
,经济本来就会发展。有人经常用今天的物质生活和30年前对比,以说明改革的成功,
其实这当中除了在技术进步推动下社会正常发展的因素之外,生育率的下降和家庭平均
人口的减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试想如果今天城市中的许多家庭是3个孩子的话,其生
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沾了计划生育的光,改革是沾了开放
的光(加快了技术进步)。我这样说不是否定改革,而是说对改革也要有一种理性的态
度。改革的真正意义是使中国从一个扭曲和变态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是汇入
人类发展的主流文明。市场经济只是其中一个有限的部分。而这个过程其实远没有完成
,近些年且有倒退之势。
16、中国的改革先天不足。回思改革的起点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些问题。中国的改革
其实并不是始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的启动是几股力量合在一起的结果
。这当中有民众改善经济状况的现实要求,有知识分子改变现状的理想,但其实更有力
量的,是文革中失势者重归权力中心的要求。后者又有两部分人,一是想回到文革前的
17年,一种是想借此走向一种新的文明。80年代初期改革即在这部分人的掌控之下了。
不过,能够和当时形成对比的,是文革的荒唐岁月,所以掌握权力者充满自信。这种自
信造成了80年代的开明。然而开明的表象掩盖了改革的根本缺陷,即没有一种真正的走
向新文明的价值目标。
17、稳定已经开始演变为维护既有利益格局的一种手段。#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人民日报:改革要破除积弊触动既得利益清华报告:中国改革需警惕“摸石头上瘾不想过河”
炎黄春秋:中国改革的路径及其走向清华大学遭封杀报告:小心石头摸上了瘾 连河也不想过了
中央党校教授:政改最大阻力由权贵既得利益阶层制造中国人生存必备常识:在中国不懂这些你会混的很惨
日本是个令人钦佩的国家 (转载)吴敬琏:中国出现1958年大跃进式严重问题
中国社会正在加速走向溃败中国经济时报:“四大不公”困惑中国经济 既得利益集团需破除
zz天朝的溃败只是不太明白某些小将的心理
清华大学教授出语惊人:社会正在加速走向溃败Re: 城乡用水显现极大不公 水资源分配农民受损
群体事件年超18万 中国去向何方?老将小将的最准确定义是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社会话题: 改革话题: 溃败话题: 权力话题: 既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