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欧美国家没有“状元情结”吗?ZZ
相关主题
清华北大回应录取状元数据冲突 均称没问题有人叫嚣"中国政府已经很多组团次带着巨款到欧美国家采购"说明中国理亏
语文状元方舟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伪状元(转载)感觉这几个欧美国家最喜欢自我代表国际社会主流了 (转载)
张磊捐款耶鲁本不需要澄清 一澄清背后太可怕(ZT)我们的钱被谁拿走了?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被指虚假招生解读五毛常见论点
湖南涟源招聘被疑有猫腻 备注“副市长侄女”等字样 图人民日报:欧美国家正酝酿阴谋
不同的自由:结果zz正是空置房处置法律缺位才导致中国炒房猖獗
你可以不满,但是不能不忠中国父母为何着急送子女〝逃离〞大陆?
“国足夺冠了可咋整?以后我们骂谁去啊?”中国居民为何不愿意租房而买房?(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状元话题: 考试话题: 中国话题: 情结话题: 没有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u
发帖数: 10
1
中国人的确有“状元情结”,证据就是喜欢把考试优胜的,尤其是第一名的,一般是县
考、市考、省考、国考这样的高级别考试的第一名,循旧例呼作“状元”,并情不自禁
给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追捧。
“状元”的本意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举考试没有了,“状元”
自然也就没有了。但是考试还在,“状元”一词自然而然变成了对各种考试的优胜者的
比喻说法。有考试就有第一名,有第一名就有所谓的“状元”。
有人说,西方没有状元,也没有状元情结,其实不然。西方没有科举,当然也就没有“
状元”这个词汇,但是他们也有形形色色的选拔性考试。大多数国家没有全国统一的考
试,大学自主命题考试(中国的高考实际上也早就分省命题、阅卷,全国有十五六套高
考卷子。大学自主命题、选拔,还不是主流的方式),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形形色色
的考试、竞赛中选出优胜者,为之自豪,引以为荣。有些社区、街道也会因为出现了扬
名立万的“状元”( winner, champion, superior)欢欣鼓舞。甚至喜欢竞争,崇
拜优胜者,格外重视第一名(状元),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之一。因为考试(比赛)得了第
一名,而给所在“单位”带来的巨大荣誉感,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能去美国的著名高校读书的,是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状元”?是。是不是在层层选拔
中的优胜者?是。到哈佛大学看看吧。因为哈佛无法统一全人类的语、数、外、史、地
、生教材,他们选拔外国学生,主要看他们是否来自所在国家的名校。而申请入学的孩
子们,如果来自所在国家的知名高校,最好还有名教授的推荐信,那么他们拿到offer
的概率就大大增加……这些孩子的英语成绩,几乎都是接近满分。入学考试,要通过雅
思、GRE考试这样的语言关,以确保学生入学后能够听懂英语教学。被俞敏洪培训过的
中国学生,因为满分太多,而遭到美国国家考试中心的质疑,早就是众所周知的“轶闻
”了。就中国而言,各省的高考状元(省、市级别的)基本上去了北大、清华、科大这
样的超一流大学,而这三所大学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去了欧美名校。个别专业的学生几
乎全军迁移,中国的重点高校一度被嘲讽为欧美大学的预备班。俞敏洪是北大英语系,
属于没有专业的专业,他说他班上的同学几乎都走了。没有专业的专业尚且如此,其他
理工科的就别提了。这时候,你说中国高考状元没出息,究竟是美国教育的失败,还是
中国教育的平庸?中国的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直接参加工作而不读硕士博士的,比例并不
大。而名校毕业,不论学士、硕士、博士,究竟后来干得是不是出色,算不算精英,我
觉得可以做个调查,用数据说话,不要凭感觉主题先行,为了自己的小文章有噱头,或
者为了恶心一把中国教育,就罔顾事实,胡说八道。
最受人诟病的是中国式状元情结,过分重视高考分数,忽略了学生的其他才能和品质,
形成了一考定终身的荒谬。这是对中国高考情况的无知。实际上,2015年之前,北大清
华这样的重点大学,裸考入学率早就不到半数,通过校长推举、奥数竞赛、特殊才能、
科学发明、先进模范等等方式加分实现自主招生的,早就超过了50%。我们经常听到奥
运会冠军就读重点大学的新闻,也知道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名次的都可能被提前
录取,至于道德模范,英烈子弟上大学的奖励性政策,更是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原则,甚
至在严格限制加分入学的2015年,面向这些考生的优惠政策,都得以保留。比如文学神
童蒋方舟,考试成绩并不特别突出,但是清华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给了她自主招生考
试资格,并且把加分规则用到了极限,加60分。曾经有人质疑她的真实才华,但是后来
的事实证明了,她不仅保持了旺盛的创作活力,常年在知名报刊开专栏,粉丝无数,而
且在道德水准、敬业爱国方面,也经得起考验。6月份,她获得了与莫言一起随同李克
强总理访问南美的机会。这算是中国优秀文学青年的代表了吧。
我想起今年高考第一天,微信上广泛传播的一个段子了。列举了两个名单,一个是状元
,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一个
名单是: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问,我们记住了谁?当然是第二个名单里的人,这些人属于落榜生。而被人遗忘的第一
个名单的人,都是科举胜出但状元。我知道段子是宽慰考生家长的。但当时的回应是:
“高官和高知,都是我们需要的。从政还是做学问,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千千万
万籍籍无名的状元出身的高官的辛勤工作,中国几千年延续不断的繁荣稳定,是不可能
的。”
有趣的是,几天后,第三个名单出现了。1.欧阳修为避嫌曾巩,不然苏轼就是状元。2.
文天祥是状元。3.王维是状元。4.柳公权是状元。5.郭子仪是状元。6.贺知章是状元。
7.张居正则是当年出名的神童,顾璘怕他得瑟过分,故意压制了几十年,否则也是状元
……也就是说,状元几乎都能写几句诗词歌赋,而那些为科举奋战多年的落榜生的文学
才华正是来几十年孜孜以求所获得但文史知识、人生感悟。
我的意思是,举例说明,总是偏颇的,用极端案例得出普遍结论,是非常有害的。尤其
是日常的小文章,一点煽情,一点曲折,一点小智慧再有三五个真假难辨的实例,鸡汤
小文就炮制成功了。但是,举例总是会囿于个人阅历、知识积累和政治立场,让人们聪
明又愚蠢。最常见的现象是:想得到什么结论,就看见什么证据,或者为了结论找证据
。禅师说,人看见的都是自己心里有的。批评中国有过分的“状元情结”的人们,不少
属于这种情况。如果你就是习惯性自黑,习惯性以偏概全,习惯性用道听途说的西方优
点挤兑一叶障目的中国缺点,或者干脆想当然自说自话强词夺理,那是神仙也没有办法
的。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居民为何不愿意租房而买房?(转载)湖南涟源招聘被疑有猫腻 备注“副市长侄女”等字样 图
万人空巷的:“国考”,中国独有“悲哀”不同的自由:结果zz
国务院再出“重拳”,禁止“洋垃圾”进入中国!你可以不满,但是不能不忠
大家在美国有多少是和我一个想法?“国足夺冠了可咋整?以后我们骂谁去啊?”
清华北大回应录取状元数据冲突 均称没问题有人叫嚣"中国政府已经很多组团次带着巨款到欧美国家采购"说明中国理亏
语文状元方舟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伪状元(转载)感觉这几个欧美国家最喜欢自我代表国际社会主流了 (转载)
张磊捐款耶鲁本不需要澄清 一澄清背后太可怕(ZT)我们的钱被谁拿走了?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被指虚假招生解读五毛常见论点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状元话题: 考试话题: 中国话题: 情结话题: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