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n*****2 发帖数: 16 | 1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新媒体专电 题:多所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缩水”,少
发的钱去哪了
近日,南京大学多名学生在网络上发帖,反映学校少发了1000元研究生国家助
学金。同学们质疑,国家规定的助学金怎么就“缩水”了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包括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内的多所高
校存在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缩水”的问题,少发的金额总数不菲,少发的钱去哪了
?学生权益谁来保障?
应发六千实发五千?有校方承认情况属实
财政部、教育部2013年印发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中央
部属高校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这一支出全部由中央财政下拨,
按月发放到符合条件的学生手中。
但具体怎么发放、每月发放多少,则由各个高校自行确定。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等高校的做法,是为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每月发放补助500元,每年发放12个月。
南京大学2016届硕士毕业生刘同学告诉记者,毕业前一年他只收到从去年9月
到今年6月的国家助学金,一共10个月,合计5000元。毕业后,剩下的1000
元助学金便没了下文。他不禁产生疑问,难道是国家助学金“缩水”了?
针对质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承认情况基本属实,并坦言:“我们是按照学
制内实际在校时间发放的,这样就使得国家助学金存在结余,学生产生疑问也是正常的
。”
学生权益如何保障?多所高校助学金“缩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在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的发放上也存在“缩水”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资助科的一位老师23日证实,该校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仅发
放到学生毕业当月为止,“最后两个月是没有的”。该校2016届硕士毕业生周同学
向记者出示的银行卡对账单也显示,他没有收到最后两个月的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研究生,补贴学生的基本生活支出。1000元
不是个大数目,但对学生来说却不是小事,每月几百元的助学金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
。“平时如果助学金晚发了一两天,就会有人问什么时候发钱,大家等米下锅呢。”南
京大学刘同学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一些高校采取了灵活方式,做到了国家助学金的足额发放。武汉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在学生毕业时,一次性补发剩余两个月的1000元助学金;南
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则为硕士研究生每月发放助学金600元,每年发放10
个月。
如何保障学生权益、确保国家助学金能够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上?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方案,学习其他高校的做法,彻底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则回应,该校已经启动2016届硕士毕业生助学金核发的相
关工作,将在核查完成后视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少发的钱去哪儿了?专家呼吁加强助学金发放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官网的数据显示,该校2016年有3764名硕士研究生毕业。而
据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提供的数据,该校享受国家助学金的2016届硕士研究生人数为
3017人。如果按每人少发1000元计,仅这两所高校2016年一年少发的研究
生国家助学金就达数百万元。
这些钱去哪儿了呢?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表示,在助学金核发工作结束之前无
法做出进一步回应。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则解释,该校已经将这笔钱以学业奖学金
的形式发到了学生手上:“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结余每年都是可预期的,学校就对
这些资金进行统筹使用,再加上自筹的部分,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提高到人均9000
元左右,通过这种方式将结余的国家助学金发还给了学生。”
但根据《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各高校必须对研究生国家助
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周文辉认为,国家助学金与学业奖学金等其它奖助
学金的性质不同,是中央财政下拨的专款,高校应注意做到专款专用。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关系到学生的切身权益,只有按照规定发放到位,才能最大程度
地保障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周文辉表示,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督,
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执行相关规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