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PLEASEGO(ZERO), 信区: ChinaNews
标题: 乡村广场舞,追求个性的叛逆“时髦”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Jul 14 13:16:44 2017,GMT)
我一开始以为被我妈嫌弃的跳舞活动,一定特别“前卫”,否则不会让她“无法理解”
。直到有天晚上,离我家不远的马路边上传来《最炫民族风》。我才意识到,原来被我
妈嫌弃到皱眉撇嘴的事,正是被城里人挤对的“广场舞”。
我觉得广场舞真是可怜:它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在一边受欢迎的同时,招惹最强烈的嫌
恶。同样的广场舞,在城里,它被人笑“土掉渣”,可在我们乡下,它又被认为有点“
不正经”。这事深深教育了我:中国的城乡文化差别实在太大,城里的“狗剩”,到乡
下就是“tony”。
我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大城市,老家是江西南边相对落后的农村。我不知道这两地之间的
广场舞有多大的代表性,也许在这两极之间,存在着更加多样的“广场舞形象”。不过
可以肯定,广场舞在不同的地方,形象并不相同,是“老土”还是“时髦”,不好一概
而论。
实际上,不一样的地方,跳广场舞的人群结构也有区别。据我所知,在我老家,喜欢跳
广场舞的人,并不以中老年为主,而是以中青年为主。不少在家务农或打工的年轻母亲
,把孩子交给公婆照顾,吃过晚饭之后,直奔舞群。所以,一想到广场舞,就自然联想
到“大妈”,可能仅仅是部分城里人的“印象”。而这个“印象”,由于大城市强大的
文化影响力,所以流传得最广,以至似乎成了广场舞的唯一形象,而“广场舞大妈”也
好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
学者王芊霓在河南一个非省会城市做过广场舞的人类学调查,在她调查的6支广场舞队
伍中,三六九等的人都有,银行职员、公务员、老师这样的上班族,也有打零工者、家
庭主妇等。这个非省会城市,经济水平在河南属于中上。在这些跳广场舞的人中,虽然
仍然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但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高学历者和低学历者,年轻的和年老
的,其实都有。
女人们跳广场舞,多是为了追求个性自由
依据王芊霓的观察和理解,她们参加广场舞的主要目的,并非我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
是在重温集体主义,而多是为了追求女性的柔美和舞蹈本身的乐趣。她们渴望被围观,
所以尽量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她们渴望摆脱家庭的琐碎,希望通过广场舞建立新的
社交关系,以填补独生子女因为就学或就业而离家之后的空虚和孤独。换句话说,在这
个河南的非省会城市里,人们参加广场舞,虽然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却多是为了追求个
性的自由,而不是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把个性溶解在了集体之中”。
和这样追求个性之美的诉求相似,在我所在的相对闭塞的乡村,“广场舞”作为追求个
性自由的特质,就更明显了。在这里,它是新兴的时髦娱乐,年轻的妈妈们参加的主要
障碍,不是“噪音污染”或“占用公共空间”,而是需要突破异样的目光和古板的陈旧
观念,当然还有家庭束缚。
说广场舞在不同地区有不一样的“形象”,其实只是想告诉大家,别再用某种单一的刻
板印象去想象“广场舞”。广场舞在大城市里,常年被某些人“污名化”,“大妈”这
个词本身就带着几分鄙视。她们吃过晚饭,一个个聚到广场上舞动起来。很多人嘴上没
反对内心却在讪笑,当然前提是这种活动发出的噪音不会打扰他们,不占用他们的公共
空间。
实际上,只要一旦某场“广场舞”发出扰人的噪音,挤占了“不属于她们的”公共空间
,那些原本藏在心里的鄙视和嘲笑,就会像山洪一样倾泻而出。所以,每次出现“广场
舞”引发冲突的新闻时,人们的讨论都会无一例外地跑偏,从来不就事论事,而是动不
动拿“广场舞大妈”打趣,成篇累牍地分析她们的年纪和集体主义“基因”之间的隐秘
关联。其实如果“广场舞”参与者中包括许多年龄小的女性,再硬着头皮去讨论“广场
舞大妈”跟所谓集体主义“基因”之间的关联,那就是偏见在起作用了。
社会学里有一个词,叫角色期待,说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社会就
会对你有一套“应该如何行为”的期待。如果我是很多人眼中的“大妈”,这个社会会
期望我参加什么样的户外活动呢?仔细想想,好像小区里那些黄黄绿绿的脚踩梅花桩、
双手转动转盘、漫步机、健骑机似乎是最“适合”我的。如果我“安分守己”地守在这
些器材旁边,那一定会是一副很多人心目中的“和谐小区”画卷,因为既没噪音,也不
会占用过多的公共空间。
现代社会,包容和多元是主流理念。但我知道,那是因为没有触犯到别人的利益。如果
稍有侵犯,那些一贯理念至上的人,也会找各种理由让自己任性地不包容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