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f***o 发帖数: 883 | 1 改革开放35年,一系列喜人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规
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衣食住行全面改善……亿万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
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跨越。
恩格尔系数与发达国家进一步接近
10月底,辽宁退休职工刘明和老伴参加“夕阳红”旅行团,头一次走出国门去看外
面的世界。“换30多年前,能去北京看天安门就让多少人羡慕了,哪想到现在出国玩!”
身边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群众得到实
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5年。”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
百姓的“钱包”鼓起来。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
长71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增长58倍,扣除
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5%。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显著增加。2012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
储蓄存款余额39.96万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1896倍。
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升级,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精彩。35年前,人们的穿着色调单一
;今天,色彩斑斓、时尚个性的服装成为主流。35年前,许多人要到过节才能吃上一顿
有荤有素的“大餐”;今天,百姓餐桌前所未有的丰富,吃营养、吃健康成为新追求。
35年前,自行车作为“三大件”之一,是重要的家庭财产;今天,汽车已走进家庭,每
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汽车达21.5辆。
恩格尔系数更能说明问题。2012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2%,比1978年下降
2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3%,下降28.4个百分点。这组数据虽然与发
达国家30%以下的水平仍有距离,但已进一步接近,意味着城乡居民生活告别温饱不足
,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迈向全面小康。
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未降反增,前9个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66
万人,提前实现全年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最大的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制定实施
了就业优先的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显著改善了我国的就业格局。
1978—2012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6704万人,年均增加107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基本稳定。就业结构日趋优化——2011年,三类产业就业人员
比重为34.8∶29.5∶35.7,第三产业首次跃升至第一,成为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全国
农民工数量达2.6亿人。
就业,是老百姓生存发展的现实“饭碗”,社会保障,则是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的
长远保证。
“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农民兄弟曾用这样的顺口溜来形容“看病难,看病
贵”。2003年,我国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截至目前,新农合参合率已达98
.3%。
35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从低层次到制度建立完善再到全面推进的演变过
程。到2012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426.8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
24716.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8369.5万人,“老有所养”正走向全覆
盖;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总人数超过13亿,实现“全民医保”。
“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部副部长胡晓义深有感触。
建立社会救助制度,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体。
“政府给我们低保户发供暖补贴,今年冬天取暖不犯愁了。”长春低保户何景春心
怀感激。最低生活保障承担着“托底”功能。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建立起包括城乡居民
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在内的一整套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
保。2012年,全国2143.5万城市居民和5344.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房建设步入“快车道”,圆了普通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安居梦”。仅
2012年一年,我国就新开工建设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在内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
781万套。“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更成为“十二五”规划纲
要的约束性指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12年
,我国先后采用过不同的农村贫困标准。根据1978年标准,当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
2.5亿,约占全部人口的1/4,2007年下降为1479万人,平均每年脱贫811万人。依据
2010年的新扶贫标准,到2012年贫困人口9899万人,不足全部人口的10%。
35年人民生活的新变化,让人欣喜,令人振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的宏伟目标,描绘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美好图景,必将给百姓带
来更多实惠。好日子还在后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