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Classics版 - 青年相聲演員魏鵬談相聲困境(ZT)
相关主题
能在這裏轉兩篇關於相聲的文章嗎?一個臺灣女孩眼裏的郭德綱和相聲段子
文如其人乎曾经的德云四少,现在都已经离德云社而去
融合今古,汇通南北──探索「诗韵改革」之路z北京=帝都,上海=魔都,天津=哏都
有关针线活 zz[参加活动] 对口相声---大妈大叔,油盐酱醋
[转载] 相声考略刘宝瑞的一个关于错别字的相声
[转载] 相声考略 2[参加活动] 对口相声---大妈大叔,油盐酱醋 (转载)
[转载] 古代‘排优’和相声《一百年的笑声》(相声纪录片) 四集全
在家里演的相声小段郭德纲硬捧张云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相聲话题: 相声话题: 结构话题: 魏鵬话题: 笑儿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a
发帖数: 112
1
蠻有見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再次提醒业界警惕相声的倒退与变性
对口相声是以聊天、谈心、说笑话的方式进行表演的。说笑话中包含“说”笑话和说“
笑话”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以说话或对话中出现的令人发笑的语言或情节结构包
袱,是“说”出来的笑儿,也可以说是说话中说出的笑料,不强调有完整的故事性,属
于议论型,主要是叙事论理,如《夸住宅》、《论捧逗》、《批三国》、《蛤蟆鼓》。
第二种则不同,需要有故事情节作贯穿,以故事的发展,情节的变化结构包袱,是由“
笑话”中产生的笑儿,也就是说,是事儿中出现的笑料,属于叙述型。这就需要创作时
选取有喜剧因素的事件作素材,顺着一条编织好的喜剧线精心结构包袱,如《文章会》
、《吃元宵》、《卖挂票》、《虎口遐想》等。
过去老先生们的表演,讲究甲乙上下句的搭配,才有所谓“你有来言,我有去语;
你有上句我有下句。”的艺诀。语言更可堪称精雕细琢,捧逗二人似乎多一句则闲多,
少一句则不够,对人物关系的处理和心理的刻画更是深层面的。这样说出的相声既合理
,又完整,引人入胜。
如今,这种表演方式已经渐渐伴随时代的发展,观众欣赏水平的变化发生了改变。
有人说,观众的欣赏水
a*****a
发帖数: 112
2
底下這篇評論也有點意思。
讲得好!我看郭德纲的创作就是典型的例子:基本上是包袱机械的堆砌,完全没有结构
,说到哪儿算哪儿,细节流于随意、粗糙,很多笑料哗众取宠,格调不高。当然这绝不
是否认郭的成就。然而以郭如今的声望,他在相声创作上至今为止表现出来的水平,不
能不说是不够相称的。
对于新相声的创作,我觉得五六十年代涌现的大量优秀段子,包括很多所谓“歌颂型”
,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出于意识形态的愚蠢原因,“歌颂型”现在差不多被一棍子打
死了。但我认为其中的优秀作品,完全可以代表新相声创作的最高水平。现在不少试图
搞创作的人,不去注意继承和发扬本门艺术这些优良的创作传统,而去邯郸学步地模仿
什么小品,什么西方的comedy,实在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譬如说五十年前由常宝华先生为主创作的《昨天》,内容之精炼,结构之谨严,风格之
清新,意义之深刻,比郭的《我XXXX》之流强过一万倍。当然搁现在《我XXXX》肯定能
吸引更多的听众,然而这些听众之中,有多少是真正明白相声,喜爱相声,拿相声当回
事儿的?又有多少是闲凑热闹瞎起哄的?再过五十年,一定还会有人去欣赏《昨天》,
却不一定还有多少人想得起
1 (共1页)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郭德纲硬捧张云雷![转载] 相声考略
下面请听对口相声,说打假,有请[转载] 相声考略 2
[参加活动] 对口相声---大妈大叔,油盐酱醋 (转载)[转载] 古代‘排优’和相声
[参加活动] 对口相声---大妈大叔,油盐酱醋 (转载)在家里演的相声小段
能在這裏轉兩篇關於相聲的文章嗎?一個臺灣女孩眼裏的郭德綱和相聲段子
文如其人乎曾经的德云四少,现在都已经离德云社而去
融合今古,汇通南北──探索「诗韵改革」之路z北京=帝都,上海=魔都,天津=哏都
有关针线活 zz[参加活动] 对口相声---大妈大叔,油盐酱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相聲话题: 相声话题: 结构话题: 魏鵬话题: 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