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特色的“修辞学”
相关主题
读懂《礼记》10句,做“会说话”之人学习拉丁语能给中国带来新知识和新技能吗?(ZZ) (转载)
国文政治课我觉的该改革了Re: 偶书法厉害的处
国学位置:在“世界文明”与“现代学术”之间Re: 孟光倒底举的是啥桌子啊???
[转载] 多余的话。刚才有人说到余秋雨说到山西金融业(古代)
漫话鲁迅: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转载] 中国茶文化
“论语”与“算盘”[转载] 中国酒文化
王道政治是阳光下的政治——蒋庆先生就王道政治再答周北辰问 zz[转载] 关于推背图
躺着的毛泽东与站着的孔子Re: 熏香分男女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修辞学话题: 说话话题: 中国话题: 说理话题: 变色龙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8
发帖数: 10589
1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3224
徐贲

在中国没有出现过像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或昆体良那样系统论述修辞学或演说术的
伦理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许是说服的工作大多数是在非公共的场合进行的,这样的
说服往往成为一种私下进行的、必须避人耳目的交易术。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修辞理
论是相当陌生的,即便有修辞理论,也只是功利性的,不是伦理性的。这是中国公共语
言充斥欺骗性因素的一个文化原因。
古代中国没有可以与古希腊相比的那种称为rhetoric的修辞学。陈介白《修辞学》
(1931)序中说,“修辞学”这个名称是从东方(日本)传入中国的,本来是勒妥列克
(rhetoric)的译名。不过也有人把它译成“雄辩学”或“劝说学”,甚至有人干脆用音
译“雷妥类克”
中国没有修辞学的专门学问,对此有人会反驳说,我国古代有鬼谷子的“纵横术”
。确实如此,但是,纵横术与rhetoric之间的差异很大。中国人注重实用术数,西人先
哲则注重理论建树。而且,西方雄辩学的政治背景是城邦议会制,政治人物以说服选民
来争取选票。中国的辩士面对的是喜怒无常、言出法随的帝王将相。韩非在《说难》篇
起始就一口气讲了可能导致辩士身败名裂的“七危”。如“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
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话语的错误不是伦理或道德的,而是
功利和手段(“术”)的,如说了不该说的话,言语间走漏了风声,泄漏了机密等等。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喜好“巧言”的传统,传奇人物包括像东方朔、纪晓岚这样铁齿
铜牙、巧舌如簧的,他们的巧言所展现的只是辩术或诈术,而不是真正的说理。例如,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宋代理学家朱熹与老朋友盛温如之间。朱熹在路上遇见其友人
盛温如提着篮子上街,问“上哪儿?”回答说“上街买东西。”朱熹又问:“为什么不
能买南北?”回答说不能,因为按照五行与东、南、西、北、中相配,东属木,西属金
,凡属金木类,篮子可盛,而南属火,北属水,篮子不可盛,所以只能买“东西”,不
能买“南北”。在这样的辩术中,虽然有“因为”和“所以”,但并不是说理逻辑意义
上的因果关系。这种辩术也许有文学、娱乐或其他价值,但对公共说理并无实质意义。
我在网上读到过一篇《好辩近乎勇》的短文,点到了中国人一般“不辩”的特点。
这并不是单纯的完全不辨,而是包括两个看似矛盾方面的统一体。一方面是放弃辩论说
理,也就是闭口沉默的“不辨”;而另一方面却是纪晓岚式特别善辩,也就是极其圆滑
的“巧辩”。不辨和巧辩都是产生于同一种话语环境,“只有到了无理可讲、无话可说
的时候,人们才会祭起‘不辩’的旗子,……中国自古就是一言堂的专制国家,朕即真
理,一人说了算,看谁不顺眼,拉出去砍了就是了,哪里还用得着辩?那欲辩者嘴还没
张开,早就身首异处了。哪象西方那些国家,有了执政党,还要弄个在野党、反对党,
被人质疑,还要搅尽脑汁地去答辩,何等的麻烦!”。这话确实对我们了解“说理在中
国”有些帮助。
我还曾看到过一本国内出版的《最实用说话技巧全集:能说会道》,是一本典型的
以实用、功利,而不是伦理原则来写的“修辞”书,也可以用来说明“说理在中国”的
一些特点。书的前言开宗明义:“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语言
进行交流。因此学会说话,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话
说得好可以成全美事,说得不好就会惹出是非”,这本书介绍的是在中国说话需要的“
话术”和“语术”。
“语术”之一便是“要有点‘变色龙’的本领”:“一个人要善于说话才会受欢迎
,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来和人沟通,通俗一点,就是要有
‘变色龙’的本领,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说不同的话。……具有‘变色龙’的本领
对于一个人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变色’,成为一个受人
喜欢的人。”
那么“变色龙”应该怎么做呢?作者有两条建议:“第一,注意观察他人:说话一
定要看对象,要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情况来确定自己说话的方向。第二,注意观察周围
的情况:说话还要看周边的情况,说话要能够恰当地和当时的情景融合到一起,避免说
出不合时宜的话来”,“如果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能够抓住对方的喜好,说别人愿意听、
喜好听的话,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使你备受别人喜欢。”
这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修辞学”:它要人说话先学会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说与大家一样的话,要“合时宜”,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不说。至
于说话内容的真假、对听者有没有帮助,那是无关紧要的,重要得是“使你备受别人喜
欢”。这恐怕正是当今中国公共话语的一般状态。
来源: 作者博客2012年7月29日
□ 一读者推荐
c********g
发帖数: 1106
2
最后一段不是普是价值么?怎可能中国特色?

【在 M******8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3224
: 徐贲
:
: 在中国没有出现过像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或昆体良那样系统论述修辞学或演说术的
: 伦理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许是说服的工作大多数是在非公共的场合进行的,这样的
: 说服往往成为一种私下进行的、必须避人耳目的交易术。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修辞理
: 论是相当陌生的,即便有修辞理论,也只是功利性的,不是伦理性的。这是中国公共语
: 言充斥欺骗性因素的一个文化原因。
: 古代中国没有可以与古希腊相比的那种称为rhetoric的修辞学。陈介白《修辞学》
: (1931)序中说,“修辞学”这个名称是从东方(日本)传入中国的,本来是勒妥列克

m***n
发帖数: 12188
3
此文太假,典型的政治挂帅文。其论据也太苍白,非常片面。
孟子曰: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
孟子一书,很大程度就是一个辩论集。
早期很多史书,《国语》,《战国策》等,重记录外交辞论,轻记录实际战争过程。其
各种辩论都是公开的。
至于“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的确是人生格言,今天也是一样。圣经里你可以找
到很多类似的说法。
没时间多说了,只希望国内这种浅薄“学术”能少一点的好。
1 (共1页)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Re: 熏香分男女吗?漫话鲁迅: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
注音与拼音“论语”与“算盘”
Re: 我曾经写过一首类似盘涅的诗, 比郭沫若的好得多.王道政治是阳光下的政治——蒋庆先生就王道政治再答周北辰问 zz
Re: Chinese Characters 中国文字独一无二,不同意拼音化!躺着的毛泽东与站着的孔子
读懂《礼记》10句,做“会说话”之人学习拉丁语能给中国带来新知识和新技能吗?(ZZ) (转载)
国文政治课我觉的该改革了Re: 偶书法厉害的处
国学位置:在“世界文明”与“现代学术”之间Re: 孟光倒底举的是啥桌子啊???
[转载] 多余的话。刚才有人说到余秋雨说到山西金融业(古代)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修辞学话题: 说话话题: 中国话题: 说理话题: 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