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i 发帖数: 514 | 1 当谈及生活智慧或者斗争策略时,人们习惯以“博弈”二字代之。连应用数学中的Game
Theory,也被翻译为“博弈论”。“弈”的含义,没几个人不知道,就是围棋。而“
博”的具体内涵,恐怕能说上得来的人就寥寥了。没有卖关子的意思,博就是六博,一
个如今早就消亡了的,但在中国曾经长时间大规模流行的古代图版游戏。
博弈起源于何时?确凿的证据是没有的。《史记》中有关于“尧造围棋”的记载,《博
物志》也说了“舜造围棋”的故事。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都是纯忽悠或者倚靠名人的
炒作。一个精妙复杂的体系,不可能由单个人出于诸如让儿子有个事儿干之类的功利性
目的生造出来。基于在祖国大地砍价的经验,笔者愿意给这个时间打个对折,将围棋被
发明的时间估为公元前13世纪前后。这也正是殷商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精神文明
领域的大进步诸如围棋的产生也最有可能。按照类似的五折理论,根据《世本》中“乌
曹作博”的记载,六博这个游戏,应该诞生于公元前11世纪。这个时间点正是商周文化
的大碰撞时代,而六博,很可能是西来的游戏策略结合了东夷图腾元素“本土化”的结
果。这也让六博在不同人群中都大受欢迎,不可遏抑的流行开来,风头一时无两。
世界各地上古的图版游戏,都有着非常强的共性:完全依靠随机数生成决定棋子的移动
,以先达到某种目的为胜。这显示,类似的基本游戏方式,很可能存在于全人类的共祖
中,然后在各个文化中独立演化而呈现千姿百态。六博当然也不例外。半由天定半由人
,这类游戏,姑且称为“博戏”,正是对人生的精妙模拟。人猿相揖别,也许正基于人
类从博戏中获得的抽象思维能力也说不定呢!
随机数生成器,或者叫掷具,当然可以有很多种。而最简单原始的,就是很多游戏例如
古埃及的Senet中所用的:纵劈开一根树枝,它就有内外两面。六博中所用的掷具,就
极其类似这种原始形式,被叫做“箸”。其中内里的一面颜色浅,叫“白”,有树皮的
一面叫“黑”。当然,在具体游戏中,不至于真拿未经加工的树枝来玩。例如睡虎地秦
墓中出土的箸,就是在竹管中填以金属粉制成。在六博中,每次需要掷六根箸,就有至
少7种可能的结果——箸并不等价也很可能,因为出土过其中三支箸以铜丝标记的器具
;箸等分为两组情况下,有16种可能结果。由于圆面着地的可能性更小,故而以更鲜见
的白箸的个数记彩。5根白色的“五”,和6根全白的“白”,是罕见但极有利的结果,
很可能除行棋外,尚有额外奖励:《楚辞》中描绘的“呼五白些”,就是形容迫切希望
掷出五或者白时大呼小叫的情形。随着时间推移,掷具也出现了简化,例如使用两颗铅
笔头儿一样的轮木,将“黑”、“白”、“塞”等彩直接标记在棱柱的各面上,叫做“
琼”或者“齿”。这当然大大节约了器具空间,并且由于掷出各彩的几率相等,也大大
加速了游戏进程。由于使用掷具的不同,六博也出现了规则上的分化。有考证,被称为
“塞戏”或者“格五”的图版游戏,就是因掷具不同而催生的六博的变体。
作为游戏主体的棋盘和棋子,可以以任何坚硬材质制成。《楚辞》中有“菎蔽象棋”的
描述,不难看出,人们心目中最“高大上”的博具,是玉做的棋盘和象牙做的棋子。后
人有据此认为中国象棋是由六博演变而来,不过是“象”字的多义造成的误会罢了。对
局双方每方有棋子六枚,一般用黑白两色区分,也有用形状(长宽之比)甚至雕花(龙
虎之形)来区分的。但棋子的长方体整体形状从无例外。笔者据此推断,将两枚或以上
棋子摞在一起,是博局中经常出现的情景,很可能是对抗对方强大攻势的一种方式。早
期的六博,棋子有一大五小的现象,联想到《战国策》中说的“一枭不敌五散”,很可
能每方有一枚大的枭棋和五枚散棋,前者功能强大很多。到了汉代,所有的六博棋子都
是同样大小。《古博经》记载“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骁棋”,说明枭棋是由任意一枚棋
子通过行棋满足某条件产生的,将其竖立比其它棋子更高即可标志,很类似今天诸多游
戏中的promotion规则。这当然大大增加了局面的变化,趣味性会更强。至于“局”,
就是六博所用的棋盘,如下图所示:
局中央的正方形,叫做“水”。四角有通常用朱笔标记的圆点,叫做“屈”,笔者推断
为游戏的目标点。另有呈中心对称的多条路线,考古学描述为“TLV”曲道。事实上,
这些线条标记出了几十个着棋点。棋子按照“张究屈弦高”的路线顺序沿顺时针方向绕
行,枭棋还可按照“张道揭畔方”的顺序入水。
除了这些基本元素外,六博还有非常重要的辅助棋具。首先,是两枚圆形物,叫做“比
”,俗称为“鱼”,起始时被置于局中央的水中。汉语中“比”这个字有成双成对的涵
义,可能就源于六博中的比共有两个。《楚辞》中有“晋制犀比”的说法,就是在高度
推崇晋国用犀牛角制作的比的华美精良。另外,还有博筹多支,作为计数之用。枭棋入
水后,可以选择“牵鱼”,即将鱼带离水至目标处,可以获得两筹。但如果在牵鱼过程
中枭棋被杀,叫做“翻鱼”,杀枭的对方获得三筹。以先获得六筹的一方为胜。投六箸
,行六子,抢六筹,这些因素的综合,就是“六博”得名的原因。不难推论,“张”位
,即L形曲道平行于局边的线,是两条主路线的交点,因此是双方必争的咽喉要路。另
外,牵两条鱼的枭棋一旦被杀,对方马上获得六筹,则无论前面局势战果如何即刻获胜
,是地地道道的绝杀。这大概也是六博中最令人兴奋的时刻。《列子》中记载,“楼上
博者射,明琼张中,反两㯓鱼而笑”,就是生动刻画了预先埋伏的子力成功在张
位杀掉对方牵两鱼的枭棋,一举获胜后得意大笑的情形。
六博这个游戏,水平提高相对容易,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汉语中有“赌博”一词,说
明最早的赌钱行为的载体就是六博。这一点都不令人意外,毕竟不大会有人参与必输的
赌局,围棋这样的纯策略性游戏很难被用于赌。而六博策略与运气成分并重,无论水平
多高都不敢对具体一局言必胜,因此也广受下层民众推崇。根据《史记》的记载,“临
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鞠者。”说明至晚在先秦的齐
国,六博已经成为首都普通民众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六博这样的特征,也确实
非常容易“拱火儿”。掷色子输了,只能怪自己的手气;围棋输了,只能怨自己的水平
:参与者都较容易心平气和。但六博输了,原因就可能不大容易令人接受,比如苦算而
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仅仅因为对方及时掷出了个极为幸运的箸数而满盘皆输。“分曹六
博快一掷,迎欢先意笑语喧”,再加上语言的助力,甚至酒精的参与,博的后果可能是
很严重地。这里白话一下中国历史上两次很著名的由六博引发的血案。
一件事发生在春秋初期。宋国的大力士南宫万勇猛异常,但在与鲁国作战时因中箭被俘
。没想到鲁国国君表现出个粉丝的样子,对他恭恭敬敬还给放回去了。有一次,南宫万
和国君宋闵公六博赌酒,居然一局没赢,连喝了好几碗。这太令人恼火了,等于说不但
自己笨连老天爷都认为自己缺心眼儿,再加上宋公得意洋洋哼小曲儿的神态,南宫万挂
不住了,突然给别人唱起了赞歌:“啊!鲁侯是多么英明神武帅气勃发,比某人的猥琐
强太多鸟!” 宋闵公当然不让份儿:“靠,一惊一乍的,你丫不就是给人家抓俘虏了
嘛,还玩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来了?”南宫万再也搂不住火了:“我操,你不知道俘虏
也能杀人吗?” 宋闵公一看,呀喝,还反了你了,“来,照这儿来,不敢你丫就一纯
傻B!”南宫万跳起来,抓起六博盘,据说是铜做的好几十斤哦,抡圆了直接就给宋闵
公开瓢儿了。这是史上最无厘头的弑君事件,开列国数百年下级不鸟上级纷争不休之先
河。
另一件事发生在西汉时期。吴王刘濞派世子造访长安,汉文帝很高兴,就让他跟皇太子
刘启在一起玩。至于玩什么还用说?诸位别想歪了,我想说当然是六博。一天,俩人一
边喝酒一边博。本来太子的综合水平是略占上风的,但胜负毕竟取决于临场发挥,今天
草皮不给力,让吴世子连胜,对方禁不住手舞足蹈得意非凡。太子有点臊了,非要再来
一局扳回面子。这一局,太子本是一路领先,没想到胜利在望时黑色三秒钟,一个脑抽
筋把棋子放错道了。太子马上就要反悔,吴世子当然按住了不让,“你丫玩得起不?拉
屎还往回坐?”一向说一不二的皇太子哪受过这个,果断掀桌子!没想到事情太寸,博
盘的一角,四楞的,直接砸在吴世子的太阳穴上。这起命案,让吴王视中央政府如寇仇
,后来当皇帝的太子心中有愧自然高度提防下决心削藩,双方一步步走向对抗,是后来
七国之乱的真正祸根。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珍惜生命,远离乒乓球——不好意思,串台了。我是想说,六博与
古代人民的生活联系有多么紧密。说中国上古这一千来年儿“全民皆博”,恐怕一点儿
不过分。六博的元素,甚至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连镜子上镂点花纹都首选六博盘的
纹路。今天都说麻将有多么火爆,但麻将的历史不过一百多年,不用提又有谁听说过国
家领导人啊富二代啊“码长城”,或者哪家窗户上刻个幺鸡?受众这么大的游戏,在魏
晋时期居然消失了,连规则都没有能够传下来!《颜氏家训》载:“古为大博则六箸,
小博则二茕,今无晓者。比世所行,一茕十二棋,数术浅短,不足可玩。”说明到南北
朝时期,仅剩下一个山寨版,六博被简化成了一个近乎赌运气的东西,其趣味性自然被
打了严重的折扣。如今流传于朝鲜半岛的所谓“柶戏”,很可能就是这个山寨六博的衍
生物。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有不少人试图还原六博的规则。殊
不知,游戏规则本身是主观的,无所凭依,而且从无到有永远是最难的。可以说,如果
没有突破性的考古发现,凭借只言片语的记载来还原是一件不可能被完成的任务。六博
之失,深可憾焉!
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只缘获筹心欢悦,废寝忘食仍嗜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