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eseClassics版 - 刻舟摸象,寓言落差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i
发帖数: 496
1
少儿时期,当我读到诸如《刻舟求剑》,《盲人摸象》之类经典中国寓言故事
时;口中虽不言,心中难免浮想联翩。觉得故事有趣却嫌“简单”,另一方面则感到我
们时代的“巨大进步”,以至于如我这般懵懂少儿就比古人“聪明”许多。他们那个时
代,虽不见得个个愚蠢,但至少居然有如此笨拙之人: 或刻舟以求剑,或盲摸以知象。
少年基本自信:《刻舟求剑》的错误我们都不会犯,《盲人摸象》的荒唐今天不可能发
生;何况我们周遭个个耳聪目明呢!
寓言如海,本文欲就上述两则举例对应论述。余则推而及之。
100年前,中国处于艰难抉择之时。民国先驱总是提醒勿忘民族悠久的传统文
明与智慧,正视近期器物落后,“勿固步自封” 而奋起直追。然而,历经破四旧反传
统之风浪,许多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同胞却反其道而行之。遭受挫折之后不知闭门思己之
过,反将失败责任归罪中国古圣先贤。可怜古人、先哲无法开口反驳,任由今人把无知
、愚蠢等“桂冠”拿来栽赃。
事实究竟如何?正常做法应该是研究历史的前、中段,中华文明何以领先,文
明程度如何;欧洲大部为何落后?领先的文明应当称赞而非责难。近代研究则当反之。
同时也该了解,为何中华文明传到今世依然有生命力, 其它古文明却消失不见?一言
以蔽之,我们岂可以古贤之领先为后世之落伍承担责任?好比4X4接力比赛,第四棒跌
跤丢棒落后本当自责,有何面目反责遥遥领先之前三棒?
当你愤世谴责中国“数千年专制”之时,也应该环视左右比较同时代的欧洲。
更应参考圣经中摩西、约书亚、士师、列王时代的以色列历史。研究一下他们当时是否
已经实现了你眼下之所谓“现代化”?答案是否定的。由此,读者或已发现:今天责难
中华传统之人,无一例外都在使用欧美当今政治标准,近代西方文化习俗来评判圣贤古
人,属现代版《刻舟求剑》、《盲人摸象》无疑。丢了剑,在自己破舟之上做个记号倒
也罢了,可叹今人把丢剑记号居然刻在了邻家的豪华游轮之上,也刻在了博物院千年文
物古船之上。
当你大义凛然批判鬼谷子、庞涓和孙子兵法“诡诈”的时候,顺便也把这些一
古脑归于“中国儒家传统”。你可晓得以“信义仁爱”为价值核心的中国传统儒家完全
不屑诡诈? 你可晓得为什么军事泰斗吴起在中国历史上名誉不佳?因为代表中华文明
的传统儒家鄙视他的品德;大儒曾子将吴起逐出师门只因他求学若渴而忽略孝道!同时
谨记:儒家文明才是中华之所以称之为“礼仪之邦”的根本出处。把始皇之残暴、吴起
之德行、孙庞之诡道归结于儒家传统文明,本身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此等错误如此
之大,乃至连大象尾毛都未探及。因为有道德洁癖的传统儒家规范,与“诡诈”、“残
暴”之法家思想不仅不是同路,且更为敌对关系、排斥关系。故此,拒绝研习传统经典
之今人,眼睁睁摸着的,不过是大象身旁的一节树桩, 甚至是丛林中一直欲要吞象之
蟒蛇。正邪对垒、善恶较量存在于人类的每一国、每一族、每一代;也存在于所有个体
之内心深处。因此我们必须指蟒论蛇、摸象研象。
在一次聚会上,有个弟兄想“说明”国人数千年历史上一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
的悲惨生活。他举证说:“几千年历史上,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用语一直都是:你吃了吗
?” 。这个弟兄的年龄没有五千岁,他不了解古人如何行见面礼;显然是把六零到七
零年代困难时期人们的问候用语随意外推到了几千年之华夏。另一位著名博主则“随笔
”行文感叹: “施行了数千年的户籍制度” 需要与时俱进。其实只要阅读过明清小说
,哪怕是零星的中国史籍,都不难从其中人物活动之频、迁徙范围之广而悟出:中国历
史上绝大多数之时段,都不曾存在过相同的制度安排。由此看来,他二人既刻痕而求剑
于孤舟, 又凭尾毛而高论大象。虽举二人故事,现世多有类似耳熟能详。
另一朋友来到美国,我带他去唐人街购物、美餐;顺势领略中华特色、以及牌
楼上的《天下为公》和《礼仪廉耻》;因为这些景物在大陆难得一见。不料事毕回程路
上,这个朋友难为情地评论说:“哇, 这么破旧,完全想不到啊!” 略微错愕后,我
即刻悟出:该朋友在拿唐人街之传统建筑与风貌比对北京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他对 《
天下为公》和《礼义廉耻》这些也没有感觉。唯物主义和如梭时光已把看起来长相无异
的中国人从历史上、文化上、哲学上截然分割;刻舟求剑而不得。
肉眼明亮;心眼迷盲,摸象摸到树桩。有爱情珍珠项链掉水,连游轮边做个记
号都懒得动手,到码头直接跳船寻找,矢志不渝何惧大江茫茫。今日光景如斯,江河湖
海星空暗淡多迷航。
谈史论道需要潜心阅读、更需要悟性和思考,方能打开心灵之眼。不读史籍,
不熟经典;仅凭道听途说、中学课本;或靠当代仿古影剧就固执己见,即是盲人摸“蟒
”、误人误己。最后连“象是绳子、是扇子” 这样的局部结论都难以得出。寓言道理
虽简单明了;但与实际应用却有巨大反差。嘲笑寓言之哲理太简单,属少年人的单纯与
张狂;我们倒要汗颜,因为自己可能就在刻舟, 我们可能也是那眼亮心盲、摸蛇论象
之人。
1 (共1页)
进入ChineseClassics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