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Economics版 - 国内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印象小记 (by 大可)
相关主题
国内有些经济学教授的年薪竟达100到200万?经济学家市场在美国:钱颖一
什么是经济学?(合集)国际货币基金经济学家著《学习经济》,人民出版社
权力经济与腐败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 (zz)
美专家达成共识 亚洲正走出低谷一个成功的经济学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对经济学的思考和遵循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请教经济学家一个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 (三)zz 我们为什么不相信经济学家?
廉价袜子“难倒”经济学家经济学的故事
经济学家樊纲:中国经济有望30年高增长大家说说看:中国有谁称得上经济学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经济学家话题: 老余话题: 小记话题: 著名话题: 老林
进入Economic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t
发帖数: 133
1
国内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印象小记(一)林毅夫
要说这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对不起,由于这个词被新闻媒体用滥了,几近贬义),真正
对得起这个词的实在不多,为了避免争议,我在这里给著名经济学家画像时附加了一些
限制型条件:一是本人认识且比较熟悉的;二是学术水平的确有两把刷子的;三是他们
本人的成就无论圈内圈外基本上都认同的。这三个限制条件以前两条为主。
言归正传。先说说老林吧。如果你翻翻老林的简历,估计会吓一跳,包括世界银行高级
顾问、伯克利大学的兼职教授(曾任)、香港科技大学的兼职教授(曾任)、等等,在
国内外各种学术、非学术期刊上发表了300余篇文章以及其它各种著作。但实际上就头
衔而言,我还是觉得“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名头足矣。老毛不是说吗,要那
么多的头衔干嘛,“伟大导师”就行了。呵呵,开个玩笑。
要说老林的学术成就,当然以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杂志》以及《美国农业
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那些论文为代表。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在国内工作的经济学家(不
管海龟还是本土派)都无法相比的。要知道,老林所有这些文章几乎都是在5年内写出
来的,而且用的都是基本上同样的数据。这种本事,可不是轻
d***t
发帖数: 133
2
国内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印象小记(二)余永定
今天来谈谈老余。
老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敦厚平和。虽然也是名校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但和老林的
先声夺人(或具有压迫感的)气势不同,老余几乎很少给人以压力,因此和他谈话颇为
轻松,并且也能在很多非经济学的领域聊开了去。
聊得多了,自然知道了一些和各个著名经济学家有关的历史。比如老余有次对我们几个
后辈说,自己英语较有天份,属无师自通型。80年代初中国经济学界刚刚开始对外开放
的时候,多马(没错,就是那个创立了哈罗得-多马增长模型的那位)来中国访问,由
老余陪同。多马对老余的英语之纯熟大感惊讶。林毅夫还专门跑过去问老余究竟在哪儿
学的英语。最后多马竟要认老余为干儿子,为老余礼貌地回绝了。
之后老余去英国牛津念书,把老婆孩子也接了去。这段经历对老余的学术影响如何我不
敢说,但肯定对小孩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英语练了不必说,关键是开了眼界,从此立
志高远。这不,去年高中毕业就去了美国一所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学就读,成为当年该校
3名获得奖学金的外国学生中唯一一个中国人。老余很是为自己的这个儿子感到骄傲。
在学术上,如果用发表论文的标准衡量,老余真正过硬的东
d***t
发帖数: 133
3
国内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印象小记(三)黄季 Kun
老黄是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不过估计大家对老黄比较陌生。这并不奇
怪,因为老黄的特点是拒绝和新闻媒体打交道,除非需要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我就至
少两次亲耳听到他拒绝过著名媒体的采访。他不仅自己不接受,如果下属或同事过于沉
迷于和新闻媒体打交道(比如有位朋友昏昏然想要在《经济观察报》开个专栏什么的)
,他也会颇有微辞。最后几乎整个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风格就是拒绝新闻媒体。从目前
中国现状来看,此举对研究机构的学术水平还是起到了保障作用的。
虽然在大众眼里老黄知名度不高,但圈子里的人绝对承认老黄至少在农业、资源、环境
经济学和相关政策分析领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我们还是按硬指标来说话吧。老黄是中
国经济学界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英文《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人
(当然是合著),正因为他们那篇讨论生物科技对农业影响的文章影响较大,著名的英
国《经济学家》杂志还为此专门撰文进行讨论。外国人就中国经济学家的文章举行专门
讨论的,除黄季?j外,据我所知也就是林毅夫了。老黄还在《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
《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d***t
发帖数: 133
4
国内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印象小记(四)?D?D张曙光
和前面介绍的几位相比,老张的年纪最大,辈分也最高,在中国经济学界的人缘不错,
也是个旗帜性的人物。
说来惭愧,第一次见老张,居然主要是因为孔方兄的缘故。当时鄙人刚刚从学校毕业,
票子缺的大大的,经常想着如何找个课题做做,挣点钱花差花差。一个朋友说认识老张
,可以把我们的思路整理一下,然后请他介绍介绍门道。于是我写了一份提纲,附上论
文一篇,由朋友陪同前去游说。朋友一路上叮嘱说一定要好好表现,因为老张对人的看
法主要取决于他对你的第一印象。弄得我好不紧张。
见面后一句废话没有,直奔主题。我介绍主要问题和思路,而老张边听边翻看提纲。我
虽然嘴上说个不停,心里着实没有把握。待得我发言完毕,老张只说了一句:“你说吧
,需要我做什么”。哎呀,当时感动得我……!临走时我连声道谢,心知此行不虚也。
老张动作很快,给某位部长大人亲自写了一封信,希望该大佬能够对我们的研究在各方
面予以支持,同时把信转发给我。此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仍然没有成功,但老张提
携后进、雷厉风行的作风的确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经过此事,和老张打交道的次数逐渐增多。对老张也有了
d***t
发帖数: 133
5
国内某些著名经济学家印象小记(五)姚洋
和林毅夫、张曙光等人相比,姚洋其实应该算是晚辈了。从外表上看去,姚洋比较清瘦
,脸庞削尖,给人以十分精干的印象。人如其貌,现实生活中的姚洋也的确比较能干,
算是中青年一辈经济学家中较有成绩和影响的一个。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学界的资源称得上是“僧多粥少”。一方面,越来越多受过正规学
术训练的青年学子纷纷从学校里毕业,加入争夺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的惨烈竞争拉锯战
;另一方面,以往在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画地为牢的各路老神仙们仍然不遗余力地
渴望在新环境下“发挥余热”。前者给后者实际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后者却往往掌
握了实际资源。于是整个中国经济学界在“新”、“旧”两股力量的搏击中左右摇摆、
狼奔?嫱弧V?所以目前仍没有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很大程度既由于传统御用经
济学的土壤已经渐渐消失,同时也由于那些真正具有水平的后起之秀们的努力工作。姚
洋无疑是后者的一个缩影和代表。
按照我个人的总结,以姚洋为代表的中国中青年要一跃而成为中青年经济学家,以下几
个条件须臾不可缺少:
一是在有影响的、真正上档次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最好是英文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 (共1页)
进入Economic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大家说说看:中国有谁称得上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思考和遵循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转载] 梁小民论经济学家社会成本问题 (三)
An article by Qian about econ job market廉价袜子“难倒”经济学家
[合集] 被神化了的数学经济学家樊纲:中国经济有望30年高增长
国内有些经济学教授的年薪竟达100到200万?经济学家市场在美国:钱颖一
什么是经济学?(合集)国际货币基金经济学家著《学习经济》,人民出版社
权力经济与腐败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 (zz)
美专家达成共识 亚洲正走出低谷一个成功的经济学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经济学家话题: 老余话题: 小记话题: 著名话题: 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