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FDU版 - 你们看了投毒案那个新闻没有?
相关主题
偶的四号楼【征文】《我爱你,中国》 (转载)
复旦发生投毒事件海归要三思~转贴一个美国妈妈在复旦附属医院给小孩的就医记录
如果还有94物理系的。。。热烈祝贺复旦又出了一位美女faculty~~~
校徽知多少北加州复旦校友会讲座: 硅谷房地产的走势,投资,资产保护和保险
当金牛座男子碰到了巨蟹座女子!!谷超豪先生过世了
净是实话最高技术成就奖得主谷超豪去世 (转载)
laf 王生洪校长当选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追悼一位海归后自杀的复旦校友
记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学生赈灾募捐行动祝福一位海归南京后长期失业的生物千老校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好友话题: 一位话题: 本科话题: 宿舍话题: 嫌疑人
进入FD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昨天在未名新闻上看到,前面一段有点做作,我只转后面的。看完觉得这两个人都那么
优秀,只因为性格不合变成这样太可惜了。看到死者好友生平第一次去龙华寺磕头祈福
,真难过。不知道会怎么判刑,希望不要死刑。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Headline/31645485.html
复旦投毒案事发宿舍第三人沉默面对媒体(图)
被告人林某正在庭审现场受审
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琐事”,或者如昨日庭审嫌疑人林所说并非因“生活琐事”而是其
他,引致“关系不和,心存不满”,最终毒杀一条人命?
公众在热议,许许多多与受害人、嫌疑人熟识或不熟识的人们都在猜测。
之前,不少人认为最接近真相的一个说法,是某媒体报道过、并在网上火速传播的“饮
水费用说”。本报记者走访多位知情者确认:实际上,嫌疑人分摊了桶装水的费用,也
并没有以他“自己买水喝”告终。当然,买水一事,经由本报记者向警方接近人士证实
:确是嫌疑人所供述的一项动机。但问题是,仅仅这样一件事情,便是全部理由?
又当然,万事皆有可能。凶手虽然平摊了水费,但内心深处究竟是否心甘情愿,又究竟
是否只因为这一件事情,或者只是一个导火索,又或者导火索并非这件事……旁人都无
从得知。
有时候,真相,只有凶手自己心里清楚。
有时候,甚至连他自己,都未必清楚。
那句纠缠在人们心头的“生活琐事”,可能细琐得会被常人忽略,却也完全有可能,日
积月累,点点滴滴之后,繁复到紧紧箍住了一个人的心。
昨天,嫌疑人林说,是 “愚人节的一个玩笑”。
……
我们历经数月、多方求证、谨慎撰文,不作任何小说式臆断。因为,我们都不是当事人
。真相有时候确实只可能无限接近,却无法抵达。
嫌疑人 林
他在读研期间发表过8篇核心期刊级别的论文,这个数字很惊人。因为复旦大学上海医
学院的硕士毕业之前,只需发表1篇。
大多数老家人记忆中的他,就是一位“很会读书的仔”;本科老师对他的笼统评价,就
是一位“好学生”。
他口才一般,但踏实肯干,当上了学生会副主席。
他的优秀,是典型的象牙塔式的优秀。
所有与嫌疑人相关的受访者,不约而同地,均提到了一点——
他讨厌被刻薄对待和故意嘲弄。
而大多数与受害人相关的受访者,倾向于表示被害者黄的性格外向直爽,喜欢说笑,有
时言语的确带些攻击性;黄也曾因宿舍分配在一楼,到学校有关部门几次申诉,甚至哭
泣,表示自己有抑郁倾向,一楼大树遮挡了阳光。
就在黄中毒前两天,他们的另一位室友X,亲见黄与林拌嘴,也并非林一味挨骂。
虽然言辞听着有些冲,比如素来追崇生活品质的黄,嘲林“没品位”,但彼此当时脸上
却是笑嘻嘻的,你来我往。
“凤凰男”这一称呼,林自嘲时也会说。他会在寝室里讲述奋斗史,如何通过高考走出
农村,如何一路从本科读到硕士。这一点,黄在生前两周与本科好友聚餐时,曾玩笑式
调侃过。
而林的日志,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纠结。他在《由凤凰男引发的思考》一篇中写道:自己
完全就是“凤凰男”,自卑、悲观、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梦想只是给家人带来物质上
的满足。媒体广为引用的细节——“老师劈头问父母退休了没,一下愣住了,急忙点头
”(其父母收购废品、卖杂货),则出自另一篇日志《理想与现实》。家住小楼的林,
在文中反问自己:“其实我家庭条件不差,不少人也反复跟我讲这个话题,可为什么我
总是因为这个而自卑?”
本报记者找到的林家乡汕头一位异性挚友(本科同学、高中校友),介绍说林是本科同
乡会的会长,做事很认真,曾给身边不少人留下好印象。“出事”后,一位林本科时做
家教的学生家长,主动打电话给林的师兄,说不相信林会做坏事,要同学们想办法帮他。
在这位挚友眼中,林的性格,只是略有自卑,当然也很自尊。本科阶段,他曾追求公认
的班花,遭拒。读研阶段,林也追求过一位女生,同样遭拒,但仍坚持“烦”了对方半
年有余。此时的他,学业出色,本科高校在读研的同学中相对名牌,成功恋爱了不止一
次两次,但依然自认“盲目地贪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林读研时的一位异性朋友,曾
为他介绍女友,可听那女孩说,一起去卡拉ok时,林经常刚唱几句就把歌切掉,因为不
满意自己所唱,尽管女孩觉得林唱歌还行。对此,林自述的是“多好的一个姑娘,我还
跟她聊过一段时间,可是跟她唱了一次歌后,我自己发信息跟她说我没信心”……
学业,是林比大多数同学都更耀眼的长处。
但恰恰,他的室友黄,在林惊人地发了8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学业领域,也有能力“击败
”他。
黄在本科阶段的同宿舍好友告诉本报记者:有些恃才的黄,居然在读研3年不投稿给任
何一份中文学术期刊,只因认为中文期刊不够权威,要投稿就得投国际性的英文杂志。
如此特立独行,却成功地在今年过年期间投出了一篇英文稿,并在遇害不久前接到了用
稿通知。
但几乎所有与林黄相关的受访者们,都表示对林想杀黄“不相信”、“难以置信”。
与媒体共同在追查真相的,黄的好友们,出人意料地有个共识——
林,或许并不想置人于死地。
有人这样说:林将毒药注入饮水机时,或许误以为水溶性的它,会溶于整桶水中,而不
是黄倒的那一杯水……
一位药理学博士告诉本报记者:这种毒物经大鼠实验,经口的半数致死量(简单说是指
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毒素量),在百度百科上就可查询,为58毫克/公斤体重。
但人和大鼠不同。从鼠到人的致死剂量推导,目前也没有任何实验参考数字。就算将人
和大鼠对毒性的抵抗力视作一样,那么按一位成人男性65公斤体重计算,半数致死量的
剂量约为3.8克。而黄生前说过,他是喝了一口毒水后,发现味道异常后洗了水桶。那
么,这一口毒水,必须含足够的致死剂量。一口水最多几十毫升,要使几十毫升的水能
含3.8克的致死量,那么整个投毒量,得好几斤。
这可能吗?
但昨天的庭审我们知道了,当时桶里的水只有一点点,而且投的毒是在进水口上,一点
点就浓度很高。
见证者们又说:就在黄发病后,林还为黄做过B超,林还和黄的父亲共处一晚,林还在
校园主动与黄的家人打招呼问候,林甚至在明知黄的好友是要去司法鉴定中心验毒时,
仍 “热心”帮着在寝室里找黄的水杯。见证者们还说:能够确认,林知道这个“失踪
”的纯净水水桶是在盥洗室。果然,今天庭审确认,水桶确实就是林拿去盥洗室的……
一位好友说:黄入院后,同学们在网上关心议论病情时,林说过一句:没事,过两天就
会好了。
“会不会,林以为,毒很浅,过两天就能排出……”
“不相信”,“难以置信”,“如果是,就太可怕了,太震惊了”,这是许多人的反应。
这也是比“复旦”标签更让人关注此案的原因。
答案在林心里。
被害人 黄
他绝非书呆子。
他的优秀,也是非典型的象牙塔式的优秀。
他原本那些天应很忙:博士考试专业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让他可以更轻松地筹划未来:
他的一篇英文论文即将在国际期刊发表;今年7月墨脱支教行也进入到最后的训练阶段
;一直筹备的创业公司已经注册,客户也已确定,即将开始运行,这个赚钱的项目本是
他与读博并驾齐驱的梦想……
在家乡,喧嚣的农贸市场中一栋红砖老楼,黄的家门紧闭。门两边的红色对联,是春节
时他与父亲一起贴上去的。
周围的人们会主动围上来,说着这个娃娃的好,说着他的懂事与家教之好。楼下小杂货
铺的老板,看着他长大,眼中的他是个几乎“完美”的孩子。
他很独立,小学起开始承担家务,为自己烧饭,为母亲熬药。他一贯学习成绩优异,是
旁人拿来教育孩子的“偶像”。一直关系密切的中学班主任,说起他时几乎用掉了所有
形容好学生的词语。他善良且体恤,为家人的病甚至改变自己大学的专业,决定学医,
从预防医学到临床,又在研究生时改学耳鼻喉科。
28年的人生并不难描述,从小到大,人们对他的形容基本是一以贯之的。父母下岗,母
亲连续手术,他做家教、做导游、卖衣服,除了学费与生活费,母亲手术需要的30万元
也都是他大学课余打工所得。但几乎没人听过他的抱怨与自轻。只是在大一开学报到时
,只身来上海的他飞机晚点,错过了所有的学校接待,曾独自在寝室中放声大哭。
但很快,生活的问题,被他化解了。平日大学的生活,他很讲究品质,一件普通运动衣
也要七八百元,尽管衣服不多,一穿就是四五年。
他还喜欢看台湾综艺节目 《康熙来了》,喜欢英文歌和瑞士音乐公司旗下的班得瑞的
轻音乐,喜欢K歌,唱歌堪称“麦霸”,扯着嗓子高歌《浮夸》,还会陶醉地闭眼;团
队庆功会的酒桌上,他对敬酒来者不拒,尽情尽兴,最后往往醉在一旁,露出憨态;他
爱看F1、网球,在校时常晚上独自跑步;他热衷参加各种社团与公益活动,本科时参加
过两次支教,第三次支教行原本已作为领队在筹划中。
他在女生中的人缘也不错。黄的朋友知道他在本科时恋爱一年,研究生时还断续了几个
月;他还仰慕了一位女同学数年,读研时表白遭拒,但表白、追求时颇下了些功夫,支
教时他也曾暗恋一名同队的女孩。朋友圈中的女生笑称他是“妇女之友”,也有熟悉的
女孩因为黄的细心叫他“姐姐”。
他在校外的社交能力更令人印象深刻。本科好友告知,黄交际广泛,且从不吝分享信息
,至少有两位同学进药企实习都是他帮忙介绍的。在本科好友看来,黄无疑是所有本科
同学中最有名气的。
黄的微博曾自述:“算是个有些思想有些能力有些热情的好人。”
4月1日,黄感到不适,学弟陪他去了医院,才知道他这天吐了20多次。医生诊断为急性
胃肠炎。黄拒绝了医生补液的要求,半小时后体温升高到39.5摄氏度,肌肉注射了退热
针。
回校的路上,黄开始怀疑早晨喝下的水,学弟则怀疑是食物中毒,但都没当一回事。黄
回宿舍躺下,学弟帮他去图书馆把书拿回来,后又陪他去医院,路上曾遇到林。
4月3日、5日,黄的两位本科好友,两次将饮水机送至司法鉴定中心检测,但验毒常常
是正推难、反推易,并且此毒非常见毒物,因此两度无果。
黄的病情急转直下,肝脏ALT指标高达2000多,是正常人的60倍,医生采取人工肝的治
疗方式,相当于每25分钟将黄全身的血换一次。
一直到告知毒物名称的神秘短信的出现,才使所有人恍悟:病的根源,在投毒。“因为
他人缘真的很好,我们实在不能相信是中毒。如果坚信了,我们都是学医的,一定会不
忽略任何一种毒物。”一位好友说。
在黄昏迷后,这位好友在他病床前守了一夜,并生平第一次,去了龙华寺,下跪磕头祈
福。
中学时的黄,身为班长,和所有人的关系都挺融洽,但少有交心的密友,放假时他爱去
耍的地方,是老师家。
不少人都表示,他说话有些直,不属于察言观色型。由于见识较广,有时他会直指好友
费了好大心思才争取到的某个机会毫无价值,而后列举一堆理由。当下听着,确实会被
刺激到,可好友事后想想,还是有道理。因此,他依然有很多朋友,也有女生主动喜欢
他。
半年前,黄与林,相互从QQ好友中删除了对方。
3月9日,博士考试当天,林在微博中祝福了7位同学,却不包括同宿舍的黄。
黄的父亲也知道,黄和林的关系,“说不上很好,只是还可以”……
傍晚时分,学校宿舍的灯大亮。黄林住的这一间,暗暗的。
本报记者见到黄的父亲时,他更多时候是沉默,一直摆弄手机。只有当别人问起,才说
几句,“很孝顺,几乎每个星期都和家人通一次话,和我们感情很好”。端水的时候,
水抖得厉害。
与黄感情很深的三姨一直觉得对不起他,按老家规定,本该在黄走时,烧纸、放火盆、
烧掉孩子的衣服。但担心影响学校,只是在“头七”这天中午,请黄的3位好友在宿舍
楼下烧了纸,聊表安慰。
黄的一位好友还记得,16日黄走的那天下午,他借着“家属”名义混进监护室,想见黄
最后一面,结果“他所在的那间,灯已经灭了”。
当黄被包裹着的身影消失在拐角,现场肃然,更多的是哭声。
另一人 X
同寝室三人中,一位是嫌疑人,一位永远不在了,而另一位,最为自由的X,却是最神
秘的。
在各种讨论案情的网帖中,人们认为宿舍第三人的存在是案件比较重要的突破点。“宿
舍第三人到底在哪里?他应该最了解林和黄的关系。”有人在论坛中质疑。
据同宿舍楼的学生介绍,X是上海人,虽不常住在宿舍,但周一至周五会回寝室。
事实上,4月1日,黄喝水的当天,X确实在宿舍。黄的一位住在3楼的学弟,当天陪同黄
去医院看病,中午把黄送回宿舍时,他第一次见到了X。那时,X正躺在床上睡觉。
三人一寝室。据黄的好友告知,X和黄,偶尔会一起开林的玩笑。
实际生活中,X与林的交集,8年前就开始了,两人是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本科同学。
X学的是临床专业,林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林被保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与
核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后,X也同样考入了该医院神经外科的研究生。
X与林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时常一起参与“狼人”游戏。两人都玩得不错,都很“聪明
”。
“他们三人具体的关系怎样看不出来,”与三人都有过交集的一位同学说,“至少看上
去,挺和谐的。”
本报记者从黄的家人和朋友处了解到,黄发病后,X来看过黄一次,当时他被众人询问
宿舍的关系,只说“挺好的”,和林有没有过节?也说没有。
黄的本科好友提及,见黄的律师时,X也在场,共同与律师谈了45分钟左右。但X,说得
很少,只说黄与林关系挺平静的,看不出下毒迹象。他没提及黄与林的任何可疑矛盾,
更没说起那条被众人猜测是他所发的提供毒物名称的 “神秘短信”……
他几乎是沉默的。
沉默到,甚至一度被黄的家人怀疑过是凶手。他们坦承,因为林的表现极其镇定,而X
作为室友,开始却没有现身。但后来黄的家人得知X不是投毒者后,特地向X表达了歉意
。X只说:“没关系。”
面对媒体,X就更加沉默了。
在是否接受采访时,X有过摇摆,曾称“对这件事来来去去都知道得很多”,但之后又
再次拒绝,“这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件,我也不想出名”。
案子中的疑点,他只表示“和公安机关说了”、“即使有人开价,也没有答应接受采访
”;请他回忆室友,便是永远的沉默。
他喜欢玩牌,爱玩“狼人”游戏。他曾在高中时获得市级化学竞赛二等奖。一位中山医
院脑外科医生评价他:“一个普普通通……但是有学问的人。”
不管X以前是不是谨慎的人,在这件事后,他显然更小心或者说更无奈了。与黄的律师
和数位陌生同学初次见面时,X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问在座各位的身份,话说了几
句后,他再次询问核实了身份。他的人人网个人网页原本完全开放,后来删掉了大量日
志和照片,再到后来,甚至无法再查找到相关用户。他很警惕:“已经有很多人打听到
了我的电话……”
他的QQ空间几乎有半年没有留下过新的“心情状态”,但在4月17日,黄离世的第二天
,他写下“责人易,非己难”。
c******o
发帖数: 2151
2
必然死刑。。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昨天在未名新闻上看到,前面一段有点做作,我只转后面的。看完觉得这两个人都那么
: 优秀,只因为性格不合变成这样太可惜了。看到死者好友生平第一次去龙华寺磕头祈福
: ,真难过。不知道会怎么判刑,希望不要死刑。
: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Headline/31645485.html
: 复旦投毒案事发宿舍第三人沉默面对媒体(图)
: 被告人林某正在庭审现场受审
: 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琐事”,或者如昨日庭审嫌疑人林所说并非因“生活琐事”而是其
: 他,引致“关系不和,心存不满”,最终毒杀一条人命?
: 公众在热议,许许多多与受害人、嫌疑人熟识或不熟识的人们都在猜测。
: 之前,不少人认为最接近真相的一个说法,是某媒体报道过、并在网上火速传播的“饮

t***t
发帖数: 6066
3
杀人偿命,为啥希望不要死刑?
wh
发帖数: 141625
4
太可惜了。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杀人偿命,为啥希望不要死刑?
wh
发帖数: 141625
5
昨天在未名新闻上看到,前面一段有点做作,我只转后面的。看完觉得这两个人都那么
优秀,只因为性格不合变成这样太可惜了。看到死者好友生平第一次去龙华寺磕头祈福
,真难过。不知道会怎么判刑,希望不要死刑。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Headline/31645485.html
复旦投毒案事发宿舍第三人沉默面对媒体(图)
被告人林某正在庭审现场受审
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琐事”,或者如昨日庭审嫌疑人林所说并非因“生活琐事”而是其
他,引致“关系不和,心存不满”,最终毒杀一条人命?
公众在热议,许许多多与受害人、嫌疑人熟识或不熟识的人们都在猜测。
之前,不少人认为最接近真相的一个说法,是某媒体报道过、并在网上火速传播的“饮
水费用说”。本报记者走访多位知情者确认:实际上,嫌疑人分摊了桶装水的费用,也
并没有以他“自己买水喝”告终。当然,买水一事,经由本报记者向警方接近人士证实
:确是嫌疑人所供述的一项动机。但问题是,仅仅这样一件事情,便是全部理由?
又当然,万事皆有可能。凶手虽然平摊了水费,但内心深处究竟是否心甘情愿,又究竟
是否只因为这一件事情,或者只是一个导火索,又或者导火索并非这件事……旁人都无
从得知。
有时候,真相,只有凶手自己心里清楚。
有时候,甚至连他自己,都未必清楚。
那句纠缠在人们心头的“生活琐事”,可能细琐得会被常人忽略,却也完全有可能,日
积月累,点点滴滴之后,繁复到紧紧箍住了一个人的心。
昨天,嫌疑人林说,是 “愚人节的一个玩笑”。
……
我们历经数月、多方求证、谨慎撰文,不作任何小说式臆断。因为,我们都不是当事人
。真相有时候确实只可能无限接近,却无法抵达。
嫌疑人 林
他在读研期间发表过8篇核心期刊级别的论文,这个数字很惊人。因为复旦大学上海医
学院的硕士毕业之前,只需发表1篇。
大多数老家人记忆中的他,就是一位“很会读书的仔”;本科老师对他的笼统评价,就
是一位“好学生”。
他口才一般,但踏实肯干,当上了学生会副主席。
他的优秀,是典型的象牙塔式的优秀。
所有与嫌疑人相关的受访者,不约而同地,均提到了一点——
他讨厌被刻薄对待和故意嘲弄。
而大多数与受害人相关的受访者,倾向于表示被害者黄的性格外向直爽,喜欢说笑,有
时言语的确带些攻击性;黄也曾因宿舍分配在一楼,到学校有关部门几次申诉,甚至哭
泣,表示自己有抑郁倾向,一楼大树遮挡了阳光。
就在黄中毒前两天,他们的另一位室友X,亲见黄与林拌嘴,也并非林一味挨骂。
虽然言辞听着有些冲,比如素来追崇生活品质的黄,嘲林“没品位”,但彼此当时脸上
却是笑嘻嘻的,你来我往。
“凤凰男”这一称呼,林自嘲时也会说。他会在寝室里讲述奋斗史,如何通过高考走出
农村,如何一路从本科读到硕士。这一点,黄在生前两周与本科好友聚餐时,曾玩笑式
调侃过。
而林的日志,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纠结。他在《由凤凰男引发的思考》一篇中写道:自己
完全就是“凤凰男”,自卑、悲观、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梦想只是给家人带来物质上
的满足。媒体广为引用的细节——“老师劈头问父母退休了没,一下愣住了,急忙点头
”(其父母收购废品、卖杂货),则出自另一篇日志《理想与现实》。家住小楼的林,
在文中反问自己:“其实我家庭条件不差,不少人也反复跟我讲这个话题,可为什么我
总是因为这个而自卑?”
本报记者找到的林家乡汕头一位异性挚友(本科同学、高中校友),介绍说林是本科同
乡会的会长,做事很认真,曾给身边不少人留下好印象。“出事”后,一位林本科时做
家教的学生家长,主动打电话给林的师兄,说不相信林会做坏事,要同学们想办法帮他。
在这位挚友眼中,林的性格,只是略有自卑,当然也很自尊。本科阶段,他曾追求公认
的班花,遭拒。读研阶段,林也追求过一位女生,同样遭拒,但仍坚持“烦”了对方半
年有余。此时的他,学业出色,本科高校在读研的同学中相对名牌,成功恋爱了不止一
次两次,但依然自认“盲目地贪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林读研时的一位异性朋友,曾
为他介绍女友,可听那女孩说,一起去卡拉ok时,林经常刚唱几句就把歌切掉,因为不
满意自己所唱,尽管女孩觉得林唱歌还行。对此,林自述的是“多好的一个姑娘,我还
跟她聊过一段时间,可是跟她唱了一次歌后,我自己发信息跟她说我没信心”……
学业,是林比大多数同学都更耀眼的长处。
但恰恰,他的室友黄,在林惊人地发了8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学业领域,也有能力“击败
”他。
黄在本科阶段的同宿舍好友告诉本报记者:有些恃才的黄,居然在读研3年不投稿给任
何一份中文学术期刊,只因认为中文期刊不够权威,要投稿就得投国际性的英文杂志。
如此特立独行,却成功地在今年过年期间投出了一篇英文稿,并在遇害不久前接到了用
稿通知。
但几乎所有与林黄相关的受访者们,都表示对林想杀黄“不相信”、“难以置信”。
与媒体共同在追查真相的,黄的好友们,出人意料地有个共识——
林,或许并不想置人于死地。
有人这样说:林将毒药注入饮水机时,或许误以为水溶性的它,会溶于整桶水中,而不
是黄倒的那一杯水……
一位药理学博士告诉本报记者:这种毒物经大鼠实验,经口的半数致死量(简单说是指
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毒素量),在百度百科上就可查询,为58毫克/公斤体重。
但人和大鼠不同。从鼠到人的致死剂量推导,目前也没有任何实验参考数字。就算将人
和大鼠对毒性的抵抗力视作一样,那么按一位成人男性65公斤体重计算,半数致死量的
剂量约为3.8克。而黄生前说过,他是喝了一口毒水后,发现味道异常后洗了水桶。那
么,这一口毒水,必须含足够的致死剂量。一口水最多几十毫升,要使几十毫升的水能
含3.8克的致死量,那么整个投毒量,得好几斤。
这可能吗?
但昨天的庭审我们知道了,当时桶里的水只有一点点,而且投的毒是在进水口上,一点
点就浓度很高。
见证者们又说:就在黄发病后,林还为黄做过B超,林还和黄的父亲共处一晚,林还在
校园主动与黄的家人打招呼问候,林甚至在明知黄的好友是要去司法鉴定中心验毒时,
仍 “热心”帮着在寝室里找黄的水杯。见证者们还说:能够确认,林知道这个“失踪
”的纯净水水桶是在盥洗室。果然,今天庭审确认,水桶确实就是林拿去盥洗室的……
一位好友说:黄入院后,同学们在网上关心议论病情时,林说过一句:没事,过两天就
会好了。
“会不会,林以为,毒很浅,过两天就能排出……”
“不相信”,“难以置信”,“如果是,就太可怕了,太震惊了”,这是许多人的反应。
这也是比“复旦”标签更让人关注此案的原因。
答案在林心里。
被害人 黄
他绝非书呆子。
他的优秀,也是非典型的象牙塔式的优秀。
他原本那些天应很忙:博士考试专业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让他可以更轻松地筹划未来:
他的一篇英文论文即将在国际期刊发表;今年7月墨脱支教行也进入到最后的训练阶段
;一直筹备的创业公司已经注册,客户也已确定,即将开始运行,这个赚钱的项目本是
他与读博并驾齐驱的梦想……
在家乡,喧嚣的农贸市场中一栋红砖老楼,黄的家门紧闭。门两边的红色对联,是春节
时他与父亲一起贴上去的。
周围的人们会主动围上来,说着这个娃娃的好,说着他的懂事与家教之好。楼下小杂货
铺的老板,看着他长大,眼中的他是个几乎“完美”的孩子。
他很独立,小学起开始承担家务,为自己烧饭,为母亲熬药。他一贯学习成绩优异,是
旁人拿来教育孩子的“偶像”。一直关系密切的中学班主任,说起他时几乎用掉了所有
形容好学生的词语。他善良且体恤,为家人的病甚至改变自己大学的专业,决定学医,
从预防医学到临床,又在研究生时改学耳鼻喉科。
28年的人生并不难描述,从小到大,人们对他的形容基本是一以贯之的。父母下岗,母
亲连续手术,他做家教、做导游、卖衣服,除了学费与生活费,母亲手术需要的30万元
也都是他大学课余打工所得。但几乎没人听过他的抱怨与自轻。只是在大一开学报到时
,只身来上海的他飞机晚点,错过了所有的学校接待,曾独自在寝室中放声大哭。
但很快,生活的问题,被他化解了。平日大学的生活,他很讲究品质,一件普通运动衣
也要七八百元,尽管衣服不多,一穿就是四五年。
他还喜欢看台湾综艺节目 《康熙来了》,喜欢英文歌和瑞士音乐公司旗下的班得瑞的
轻音乐,喜欢K歌,唱歌堪称“麦霸”,扯着嗓子高歌《浮夸》,还会陶醉地闭眼;团
队庆功会的酒桌上,他对敬酒来者不拒,尽情尽兴,最后往往醉在一旁,露出憨态;他
爱看F1、网球,在校时常晚上独自跑步;他热衷参加各种社团与公益活动,本科时参加
过两次支教,第三次支教行原本已作为领队在筹划中。
他在女生中的人缘也不错。黄的朋友知道他在本科时恋爱一年,研究生时还断续了几个
月;他还仰慕了一位女同学数年,读研时表白遭拒,但表白、追求时颇下了些功夫,支
教时他也曾暗恋一名同队的女孩。朋友圈中的女生笑称他是“妇女之友”,也有熟悉的
女孩因为黄的细心叫他“姐姐”。
他在校外的社交能力更令人印象深刻。本科好友告知,黄交际广泛,且从不吝分享信息
,至少有两位同学进药企实习都是他帮忙介绍的。在本科好友看来,黄无疑是所有本科
同学中最有名气的。
黄的微博曾自述:“算是个有些思想有些能力有些热情的好人。”
4月1日,黄感到不适,学弟陪他去了医院,才知道他这天吐了20多次。医生诊断为急性
胃肠炎。黄拒绝了医生补液的要求,半小时后体温升高到39.5摄氏度,肌肉注射了退热
针。
回校的路上,黄开始怀疑早晨喝下的水,学弟则怀疑是食物中毒,但都没当一回事。黄
回宿舍躺下,学弟帮他去图书馆把书拿回来,后又陪他去医院,路上曾遇到林。
4月3日、5日,黄的两位本科好友,两次将饮水机送至司法鉴定中心检测,但验毒常常
是正推难、反推易,并且此毒非常见毒物,因此两度无果。
黄的病情急转直下,肝脏ALT指标高达2000多,是正常人的60倍,医生采取人工肝的治
疗方式,相当于每25分钟将黄全身的血换一次。
一直到告知毒物名称的神秘短信的出现,才使所有人恍悟:病的根源,在投毒。“因为
他人缘真的很好,我们实在不能相信是中毒。如果坚信了,我们都是学医的,一定会不
忽略任何一种毒物。”一位好友说。
在黄昏迷后,这位好友在他病床前守了一夜,并生平第一次,去了龙华寺,下跪磕头祈
福。
中学时的黄,身为班长,和所有人的关系都挺融洽,但少有交心的密友,放假时他爱去
耍的地方,是老师家。
不少人都表示,他说话有些直,不属于察言观色型。由于见识较广,有时他会直指好友
费了好大心思才争取到的某个机会毫无价值,而后列举一堆理由。当下听着,确实会被
刺激到,可好友事后想想,还是有道理。因此,他依然有很多朋友,也有女生主动喜欢
他。
半年前,黄与林,相互从QQ好友中删除了对方。
3月9日,博士考试当天,林在微博中祝福了7位同学,却不包括同宿舍的黄。
黄的父亲也知道,黄和林的关系,“说不上很好,只是还可以”……
傍晚时分,学校宿舍的灯大亮。黄林住的这一间,暗暗的。
本报记者见到黄的父亲时,他更多时候是沉默,一直摆弄手机。只有当别人问起,才说
几句,“很孝顺,几乎每个星期都和家人通一次话,和我们感情很好”。端水的时候,
水抖得厉害。
与黄感情很深的三姨一直觉得对不起他,按老家规定,本该在黄走时,烧纸、放火盆、
烧掉孩子的衣服。但担心影响学校,只是在“头七”这天中午,请黄的3位好友在宿舍
楼下烧了纸,聊表安慰。
黄的一位好友还记得,16日黄走的那天下午,他借着“家属”名义混进监护室,想见黄
最后一面,结果“他所在的那间,灯已经灭了”。
当黄被包裹着的身影消失在拐角,现场肃然,更多的是哭声。
另一人 X
同寝室三人中,一位是嫌疑人,一位永远不在了,而另一位,最为自由的X,却是最神
秘的。
在各种讨论案情的网帖中,人们认为宿舍第三人的存在是案件比较重要的突破点。“宿
舍第三人到底在哪里?他应该最了解林和黄的关系。”有人在论坛中质疑。
据同宿舍楼的学生介绍,X是上海人,虽不常住在宿舍,但周一至周五会回寝室。
事实上,4月1日,黄喝水的当天,X确实在宿舍。黄的一位住在3楼的学弟,当天陪同黄
去医院看病,中午把黄送回宿舍时,他第一次见到了X。那时,X正躺在床上睡觉。
三人一寝室。据黄的好友告知,X和黄,偶尔会一起开林的玩笑。
实际生活中,X与林的交集,8年前就开始了,两人是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本科同学。
X学的是临床专业,林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林被保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与
核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后,X也同样考入了该医院神经外科的研究生。
X与林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时常一起参与“狼人”游戏。两人都玩得不错,都很“聪明
”。
“他们三人具体的关系怎样看不出来,”与三人都有过交集的一位同学说,“至少看上
去,挺和谐的。”
本报记者从黄的家人和朋友处了解到,黄发病后,X来看过黄一次,当时他被众人询问
宿舍的关系,只说“挺好的”,和林有没有过节?也说没有。
黄的本科好友提及,见黄的律师时,X也在场,共同与律师谈了45分钟左右。但X,说得
很少,只说黄与林关系挺平静的,看不出下毒迹象。他没提及黄与林的任何可疑矛盾,
更没说起那条被众人猜测是他所发的提供毒物名称的 “神秘短信”……
他几乎是沉默的。
沉默到,甚至一度被黄的家人怀疑过是凶手。他们坦承,因为林的表现极其镇定,而X
作为室友,开始却没有现身。但后来黄的家人得知X不是投毒者后,特地向X表达了歉意
。X只说:“没关系。”
面对媒体,X就更加沉默了。
在是否接受采访时,X有过摇摆,曾称“对这件事来来去去都知道得很多”,但之后又
再次拒绝,“这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件,我也不想出名”。
案子中的疑点,他只表示“和公安机关说了”、“即使有人开价,也没有答应接受采访
”;请他回忆室友,便是永远的沉默。
他喜欢玩牌,爱玩“狼人”游戏。他曾在高中时获得市级化学竞赛二等奖。一位中山医
院脑外科医生评价他:“一个普普通通……但是有学问的人。”
不管X以前是不是谨慎的人,在这件事后,他显然更小心或者说更无奈了。与黄的律师
和数位陌生同学初次见面时,X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问在座各位的身份,话说了几
句后,他再次询问核实了身份。他的人人网个人网页原本完全开放,后来删掉了大量日
志和照片,再到后来,甚至无法再查找到相关用户。他很警惕:“已经有很多人打听到
了我的电话……”
他的QQ空间几乎有半年没有留下过新的“心情状态”,但在4月17日,黄离世的第二天
,他写下“责人易,非己难”。
c******o
发帖数: 2151
6
必然死刑。。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昨天在未名新闻上看到,前面一段有点做作,我只转后面的。看完觉得这两个人都那么
: 优秀,只因为性格不合变成这样太可惜了。看到死者好友生平第一次去龙华寺磕头祈福
: ,真难过。不知道会怎么判刑,希望不要死刑。
: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Headline/31645485.html
: 复旦投毒案事发宿舍第三人沉默面对媒体(图)
: 被告人林某正在庭审现场受审
: 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琐事”,或者如昨日庭审嫌疑人林所说并非因“生活琐事”而是其
: 他,引致“关系不和,心存不满”,最终毒杀一条人命?
: 公众在热议,许许多多与受害人、嫌疑人熟识或不熟识的人们都在猜测。
: 之前,不少人认为最接近真相的一个说法,是某媒体报道过、并在网上火速传播的“饮

t***t
发帖数: 6066
7
杀人偿命,为啥希望不要死刑?
wh
发帖数: 141625
8
太可惜了。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杀人偿命,为啥希望不要死刑?
j******l
发帖数: 10445
9
为什么不判死刑?你考虑过死者的父母的感受吗??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昨天在未名新闻上看到,前面一段有点做作,我只转后面的。看完觉得这两个人都那么
: 优秀,只因为性格不合变成这样太可惜了。看到死者好友生平第一次去龙华寺磕头祈福
: ,真难过。不知道会怎么判刑,希望不要死刑。
: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Headline/31645485.html
: 复旦投毒案事发宿舍第三人沉默面对媒体(图)
: 被告人林某正在庭审现场受审
: 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琐事”,或者如昨日庭审嫌疑人林所说并非因“生活琐事”而是其
: 他,引致“关系不和,心存不满”,最终毒杀一条人命?
: 公众在热议,许许多多与受害人、嫌疑人熟识或不熟识的人们都在猜测。
: 之前,不少人认为最接近真相的一个说法,是某媒体报道过、并在网上火速传播的“饮

j******l
发帖数: 10445
10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某人杀了你的儿子,你会希望他不判死刑吗?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太可惜了。
相关主题
净是实话【征文】《我爱你,中国》 (转载)
laf 王生洪校长当选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海归要三思~转贴一个美国妈妈在复旦附属医院给小孩的就医记录
记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学生赈灾募捐行动热烈祝贺复旦又出了一位美女faculty~~~
进入FDU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69
11
大家观点不一样,有人重公正,有人重人道。这样挺好。最好是这些观点都记录在案。
这样,如果被杀者的亲人看重人道,法官在判罚时,可以考虑适度从轻。毕竟逝者已逝
。刑罚虽是为了威慑,但也算是给活着的亲人一个交代。
最怕是,有的人在别人的事情上表现的人道,但要真碰到自己头上,又要公正。

【在 j******l 的大作中提到】
: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某人杀了你的儿子,你会希望他不判死刑吗?
d**********t
发帖数: 20415
12
这两天不是还有我旦的学生签名要求给杀人犯免死刑的么,不知道是不是法学院的那帮
人在弄,我觉得还挺悲哀的,不知道受害人家属看到这个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中国的死刑挺好的,杀人偿命对所有人都是一种威慑,搞的像挪威那样真心坑爹
坑社会。。。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家观点不一样,有人重公正,有人重人道。这样挺好。最好是这些观点都记录在案。
: 这样,如果被杀者的亲人看重人道,法官在判罚时,可以考虑适度从轻。毕竟逝者已逝
: 。刑罚虽是为了威慑,但也算是给活着的亲人一个交代。
: 最怕是,有的人在别人的事情上表现的人道,但要真碰到自己头上,又要公正。

r******n
发帖数: 69
13
嗯。他们讲言论自由。
如果真的可以把自由选择做到公开和全面也很好啊。有人看重人道,那可以让法官区分
对待,也让潜在凶手在作案前,有个选择的机会:
有些人,被害了是要偿命的;也有些人,被害了,遵死者生前意愿,凶手应享人道待遇。
余下的工作,就交给达尔文吧。

【在 d**********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两天不是还有我旦的学生签名要求给杀人犯免死刑的么,不知道是不是法学院的那帮
: 人在弄,我觉得还挺悲哀的,不知道受害人家属看到这个有什么想法
: 我觉得中国的死刑挺好的,杀人偿命对所有人都是一种威慑,搞的像挪威那样真心坑爹
: 坑社会。。。

c*******c
发帖数: 726
14
大是大非的东西,在这种情境下持反面观点搏出位根本就很幼稚
u***n
发帖数: 10554
15
RE

【在 d**********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两天不是还有我旦的学生签名要求给杀人犯免死刑的么,不知道是不是法学院的那帮
: 人在弄,我觉得还挺悲哀的,不知道受害人家属看到这个有什么想法
: 我觉得中国的死刑挺好的,杀人偿命对所有人都是一种威慑,搞的像挪威那样真心坑爹
: 坑社会。。。

t**********0
发帖数: 1700
16
复旦傻逼好多啊,签名要求不死刑。
Z*****l
发帖数: 14069
17
你只看顶楼不看新闻? 被害者的父亲强烈要求死刑。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家观点不一样,有人重公正,有人重人道。这样挺好。最好是这些观点都记录在案。
: 这样,如果被杀者的亲人看重人道,法官在判罚时,可以考虑适度从轻。毕竟逝者已逝
: 。刑罚虽是为了威慑,但也算是给活着的亲人一个交代。
: 最怕是,有的人在别人的事情上表现的人道,但要真碰到自己头上,又要公正。

Z*****l
发帖数: 14069
18
遵死者死前意愿, 凶手受人道待遇? 你睡醒了没有?

遇。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嗯。他们讲言论自由。
: 如果真的可以把自由选择做到公开和全面也很好啊。有人看重人道,那可以让法官区分
: 对待,也让潜在凶手在作案前,有个选择的机会:
: 有些人,被害了是要偿命的;也有些人,被害了,遵死者生前意愿,凶手应享人道待遇。
: 余下的工作,就交给达尔文吧。

L******d
发帖数: 2461
19
这案在美国估计也是一级谋杀吧?
可参考李天乐铊杀老公案被控一级谋杀,判终身监禁。
c****i
发帖数: 7933
20
建议大家把选择都印在驾照上。
主张废死的一旦自己或者任何直系血亲被杀,凶手都不可以处以死刑。
主张死刑的则凶手一律处死。
相关主题
北加州复旦校友会讲座: 硅谷房地产的走势,投资,资产保护和保险追悼一位海归后自杀的复旦校友
谷超豪先生过世了祝福一位海归南京后长期失业的生物千老校友
最高技术成就奖得主谷超豪去世 (转载)请教一下贵校的软件学院和计算机学院
进入FDU版参与讨论
A**u
发帖数: 1534
21
这个不死刑的话,社会影响堪忧。
l*******g
发帖数: 27064
22
装逼呗
左派人士最喜欢装
慷他人之慨显示自己多高尚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杀人偿命,为啥希望不要死刑?
l*******g
发帖数: 27064
23
lol
真是是非不分
人道?给杀人犯人道,你怎么偿还死者,死了就一了百了了?
真正的人道是一视同仁,和公正是在一边的,而不是和公正相反
你说的东西是左逼们粉饰自己慷他人之慨的装x的假人道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家观点不一样,有人重公正,有人重人道。这样挺好。最好是这些观点都记录在案。
: 这样,如果被杀者的亲人看重人道,法官在判罚时,可以考虑适度从轻。毕竟逝者已逝
: 。刑罚虽是为了威慑,但也算是给活着的亲人一个交代。
: 最怕是,有的人在别人的事情上表现的人道,但要真碰到自己头上,又要公正。

v*****s
发帖数: 20290
24
我觉得他是在反讽,意思是说联名上书的那些人,以后要是万一也被害了,凶手就不要
判死刑了,遵从他们生前的意愿嘛。

【在 Z*****l 的大作中提到】
: 遵死者死前意愿, 凶手受人道待遇? 你睡醒了没有?
:
: 遇。

r******n
发帖数: 69
25
呵呵... 谢谢你帮我澄清。只能怪我自己表达能力太差 :)
都说了,交给达尔文了。NASH equilibrium 的结果大家都能看得很清楚嘛。回复时,
我还担心有人说我太狠。没想到却被划分到了对立阵营里去了。不过都是玩笑话了。

【在 v*****s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他是在反讽,意思是说联名上书的那些人,以后要是万一也被害了,凶手就不要
: 判死刑了,遵从他们生前的意愿嘛。

r******n
发帖数: 69
26
今天,看到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发的申明。提到它的同情心。我想,简单地来讲同情心,
就是把自己放在事情当中,看看是何感受。由此不难理解,人被狗咬了,人同情的是人
,狗同情的是狗。
这位教授和那177名学生,是不是希望,有一天它们杀了人,社会对它们可以宽大?
1 (共1页)
进入FD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祝福一位海归南京后长期失业的生物千老校友当金牛座男子碰到了巨蟹座女子!!
请教一下贵校的软件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净是实话
复旦大学梵语课火爆 理科生成绩普遍好过文科(ZZ)laf 王生洪校长当选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
最近蒋昌建在做《最强大脑》主持人记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学生赈灾募捐行动
偶的四号楼【征文】《我爱你,中国》 (转载)
复旦发生投毒事件海归要三思~转贴一个美国妈妈在复旦附属医院给小孩的就医记录
如果还有94物理系的。。。热烈祝贺复旦又出了一位美女faculty~~~
校徽知多少北加州复旦校友会讲座: 硅谷房地产的走势,投资,资产保护和保险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好友话题: 一位话题: 本科话题: 宿舍话题: 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