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b*******d 发帖数: 75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推荐一本书:“class”,中文译 《格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 20:37:46 2013, 美东)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f/fusaier/gd/000.htm
绝对是一本严肃的著作。我们不妨找找自己在美国这个社会的影子。
--------------
序言:
。。。
“ 本书的英文原名是“CLASS”。在英语中,这个词既有阶级、阶层和等级的意思
,也含有格调、品味的含意。说一个人是否“classy”或说一个人有没有“class”,
并非在说他或她的社会地位和阶层高或低,而是说他或她有没有品味和格调。因此作者
的书名取“CLASS”一词的双重含意,通过人的品味和格调来判断他或她所属的社会阶
层。
保罗·福塞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文学教授,著名文化批评家,曾任教于德国
海德堡大学、美国康涅迪格学院和拉特格斯大学。他的关于二战时期美国社会文化的专
着曾获得197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他是英美文化批评方面的专家,檀长于对人的日常生
活进行研究观察,视角敏锐,语言辛辣尖刻,又不失幽默和善意。本书出版之后在美国
立刻引起轰动,一方面好评如潮,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猛烈批评,认为福
塞尔夸大了美国的等级偏见,对穷人缺少同情和道义支持,对人类的弱点过于尖酸刻薄
,等等。其实作者在著作发表之前就清楚地知道人们的反应,正如作者在本书开头时写
道:“今天,你只需要提及社会等级这个话题,就可以轻易地激怒别人。……最近有人
问我正在写什么书,我说正在写一本关于美国人的社会等级的书。人们听后马上会先紧
一紧自己的领带,再溜一眼衬衫袖口看看有没有磨损开线。凡分钟之后,便悄悄地站起
身来走开。”
什么是一个人的社会等级标志?在今天这个时代,由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改善,
社会观念的进步,这一问题已经不那么容易回答了。它常常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的住
宅,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也不是你能挣多少钱或者拥有多少财产,而是一系列细微的、
你在自觉不自觉中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的混合,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
等级定位。眼前的这本书,是我所读过的关于社会等级这一话题的最机智、最有趣,最
辛辣、而又多少有些令人恼怒的佳作。
我有不得不承认,人的社会等级或地位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谁高谁低?怎样识别
,识别的标准是什么?作者并没有用学术的社会研究方式回答这些问题,而是绕开理论
上的争论,从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日常话语里呈现出的特征来分析判断人的社会
阶层。按作者的话说,他只从“可以看见的事物和可以听到的话语所传递的信息来分析
人的社会阶层,而不考虑他们的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作者认为,宗教信仰和
政治观点不可见,而种族虽然可见(肤色),但并非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不在作者的
考察范围里。作者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显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那些品质。
固此在阅读时,这本书不应被看作一本学术研究专着,而应当被看成是一本社会等级表
象观察指南。
那么作者的等级标准是什么呢?通过大量的观察之后,作者认为,正是人的生活品
味和格调决定了人们所属的社会阶层,而这些品味格调只能从人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比如一个人的穿着,家里的摆设,房子的样式和格局,开什么车,车里的装饰,平时
爱喝什么,用什么杯子喝,喜欢什么休闲和运动方式,看什么电视和书,怎么说话,说
什么话,等等。作者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取向,给美国社会分了九个等级,用辛辣嘲讽
的语言归纳了这九个等级在生活品味方面的差异。
从1994年第一次偶读此书到现在,我已经读过至少三遍了,而且每读一次,都会对
美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的行为特征增加新的认识,不先是对周围的普通人,而且也包括
celebrity,即所谓社会名流。无论现在他们已经多么有钱,你只需注意一下他或她的
衣着和言谈举止,再按照福塞尔提出的标准加以衡量,就能判断出他们最初来自什么阶
层,而且完全正确。尽管此书的初版发表于1979年底,但在稍微用心观察过周围人的生
活之后,我发现作者揭示的许多特征在九十年代的美国仍然有效,人们在生活格调和趣
味方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中产阶级仍、日在房问里满铺化纤地毯,贫民阶层仍旧
爱打保龄球。习惯于喝易拉罐装啤酒的人们虽然慢慢改为喝玻璃瓶装啤酒了(并非由于
趣味的改变而是由于环境保护的原因),但是并没有改为喝口味偏干的葡萄酒或者进口
矿泉水。我开始意识到作者的尖锐所在,人的生活品味随着他的成长一旦形成之后,一
般不再会发生大的改变,即使经由有意识的熏陶禾训练(我不得不想起全国各地正在兴
起的礼仪学校,刚从礼仪学校毕业的人又开始随地吐痰了),似乎也收效甚微只能使人
再次想到“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说法是不是贵族倒不那么要紧,但是改变一个
人的生活格调则绝非易事。由此推论,用生活品味考察人所属的社会等级甚至是一个更
为衡常、更为有效的标准。一个人可以在一夜之间暴富,但却不能在一夜之间改变自己
的生活格调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经常看到腰缠万贯的富豪,其举止和品味还保持着昨
日“贫民劳动者”的本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