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Go版 - 后阿尔法时代,智力游戏还有美感可言吗?Z
相关主题
大家对Alphago的胜率理解有误疑似阿尔法围棋测试账号
Nature重磅封面:谷歌人工智能击败欧洲围棋冠军李世石:5比0恐怕够呛 第1盘输也不会影响后面
国内年轻棋手对古狗围棋评价很高李世石在自己最强的地方已经失去信心
把deepmind在弈城的棋谱大概看了一遍李世石承认:黑棋一直处境艰难
罗洗河让四子公开挑战阿狗陈耀烨和柯洁分歧怎么这么大
现在反悔里外不是人柯洁:电脑无敌?先过我这关 我胜算大概六七成
看了贺岁杯觉得小李不乐观人脑还是有效率优势的
计算机围棋界也不知所措韩国棋手刘昌赫不认为阿法狗就完美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技术话题: 阿尔法话题: 人类话题: 适应话题: 温纳
进入Go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n
发帖数: 43
1
这个星期以来,全世界最重要的科技话题,毫无疑问就是Alph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
这次对决的意义甚至还超过深蓝与卡斯帕罗夫的国际象棋的较量。因为,国际象棋的战
术虽然很复杂,但计算量和围棋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而且其思维模式更具有单向性,
所以人工智能很早就能掌握其技术。
但围棋不一样,围棋的死子还能再次拿上棋盘,即所谓的打劫,还有不如气、劫不归、
先死后活、做活、双活等等极为变化多端的技术,充分体现了《易经》和道家、兵家的
智慧,确实是智力游戏之王。
李世石在比赛前也说,自己将5:0击败阿尔法。
为什么他敢这么说呢?
因为他以为,围棋上述那些复杂的战术,很多是依靠“直觉”的,而不是纯粹的计算问
题。而阿尔法没有直觉。
但比赛的结果证明,围棋比赛中所谓的“直觉”,实际上并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而只
不过是人类局限的一种表现。围棋选手经常说某一个复杂的变化“看不清”,实际上就
说明了是由于人脑的计算能力存在局限,所以当棋局超越了棋手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就
得靠“直觉”了,虽然九段的直觉比业余者可能更“合理”,但本质上也是“蒙”的。
但阿尔法并不靠直觉。棋盘上所有的变化,阿尔法也不是都能靠计算穷尽所有可能的,
那或许需要一个庞大的分布式服务器来进行计算,这可能连谷歌公司都无法凑齐这么海
量的资源。但阿尔法也不需要穷尽所有可能,它只需要比人类的算路深那么一些,即使
只是一点点就可以了。
当年马晓春说李昌镐的棋每一步大约都是80分,很少有90分的棋,但也没有70分60分,
甚至恶手。所以李昌镐就靠这种波澜不惊的机器一样的稳定性,压制当时所有的强手。
现在想来,阿尔法的棋风实际上就是超强版的李昌镐。
据说,柯杰有意挑战阿尔法。当然,我们的小霸王柯杰目前的实力确实胜过李世石,也
有可能在和阿尔法的决战中表现更好,但既然人工智能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就算路
有些迂回曲折,但那也只是时间问题。
凡是可以转化为计算的事情,人工智能终究可以战胜人类,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那围棋怎么办?
据说很多棋手在考虑转行的问题。
李世石在赛前也给自己,或说给人类留下了一个后门,那就是即便阿尔法击败他,也不
能消灭围棋的魅力,因为我们下围棋,还能获得幸福感、美感。
作为一种竞技游戏,说什么美感之类的话,就是自欺欺人。竞技的目的就是争胜。
毫无疑问,后阿尔法时代的智力游戏,意义和价值是完全变化了。
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太明晰这个前景。
技术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方式,绝不是局部的,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像一件偶然的事情
、新闻事件,但以此为支点,终究会像波浪一样传遍整个社会。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想到了库布里克。
但对技术话题做更深入思考的是哲学家兰登·温纳。他提出的“反向适应”概念,让人
记忆深刻。
不是技术来适应我们,而是我们将要去适应技术,一个接一个,我们的历史就是这样进
行下去的。
据说,很多棋手要表示要和阿尔法练棋了,将不再和其他高手对弈长棋。这就是技术造
成的反向适应的即刻的例子。
让我们把这个话题讨论的再开阔一些吧!
“如果你特别幸运,可以到天堂去度假三天,你会带ipad吗?”
这是以前曾在Facebook上特别火的一个话题。虽然度假地点有些玄幻,但在这颗星球上
任何一个被称作天堂的旅游胜地,不论是马代,还是塞伦盖提,难道你会发愁找不到那
些端着ipad的驴友吗?
苹果公司追求的卓越技术,让便携视听神器渐渐成了人类身体的一部分,诱使人沉溺于
影像,不知不觉间弱化他们的视力,这都是可预期的,而不可预期的忧虑是,将来人类
可能都不习惯看真实的自然景观,而更喜欢在平板上看风景了——的确,ipad上的图片
画质好细腻啊。
在此处讨论苹果的产品对人类社会的后果,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但看看汽车技术的发
展与人类身体功能的变化,就并不夸张了吧,如果美国人不那么经常使用汽车,城市就
不会变得那么巨大,健身行业也就不会那么发达……技术并不仅仅是技术,它就像点进
豆腐里的卤水一样,能够带来社会结构的深远变化,甚至对人的身体也能产生巨大的影
响,改变人类的进化。
兰登·温纳的《自主性技术》从这个地方继续向前探索了一步:技术不仅仅产生社会后
果,而且技术重构了社会,为社会“立法”,人类要反过来“适应技术”。温纳称之为
,“反向适应”。
反向适应,真的是技术哲学领域里一个独具慧眼的发现。关于技术从工具变成自主的主
体,以前的哲学家也有过论述,温纳在书中分析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但马克思最
终认为“异化”只是一种不平等生产关系的“症状”,只要私有制消除了,机器就不会
让人异化了。但温纳强调,技术体系本身会产生强大的效应,即便没有剥削和等级制,
巨大复杂的世界技术体系,仍然会具有自主性,会强迫其中的人类去适应它。
不适应技术系统的人,在新的社会竞争中就要出局。
这种改变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了。我们周围很多五十岁以上的同事难道不是大多数从十几
年前才开始恶补电脑的吗?甚至最开始的时候连“回车”键在哪里都找不到,但现在如
果谁连电脑都不会用,还指望找到工作吗?
计算机不但成为社会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甚至还是一个巨大优势,微软在被克林顿切
割之前,就已经力压福特、通用等百年老店成了最庞大的企业帝国。新技术大大改变了
原有的商业版图,而且通过互联网,实力强劲的新企业不但占尽了商业的先机,而且还
能通过控制互联网而左右舆论,还记得某著名搜索引擎,帮助一些无良牛奶企业屏蔽黑
幕消息吗?
黎叔说得好,“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其实是IT人才,新技术已经重新界定
了“人才”的内涵。
即便和传统的“工科男”距离最远的“艺术男”,也很难抵抗新技术的改造。像100年
前塞满帆布架子的画室越来越稀罕了,如今领导潮流的艺术家们离不开计算机的协助,
甚至利用设计软件的能力决定了他们的艺术作品的质量。
反映人机不伦恋的爱情科幻片《她》(Her)
电影艺术如今几乎都快成为数码特效艺术了,以前靠巧夺天工的布景、化妆技术取得成
功的技术人才,已经玩不过3D数码特效的新锐们了,毫无疑问,一批新的数码工作室已
经让《星球大战》《异形》的技术大腕们回家养老了。
就连文学艺术,也被新技术大大改变了。这还不是说像余华从钢笔写作被迫学习计算机
写作,从一根指头敲字开始这种情况,而是新技术重新界定了“作家”的含义。那些最
大的文学网站里,很多写手像打卡族一样,每天上班,完成最低的写作字数,经过这种
漫长的“工作”,有一些人从写手,成为了“作家”,因为他们的作品的点击量带来了
可观的收益,有了更多的粉丝。接着从比特形态转化成纸质形态,完成了“作家”的最
后一步认证。如果卡夫卡不会上传作品,就算有十个阿伦特为他造势,也枉然无补啊。
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版告诉我们,新技术是人类适者生存的新的背景,可以预言,未来
一百年内,领导人类的不会是甘地、格瓦拉这样的政治家,也不会是爱因斯坦这样的科
学家,而是像乔布斯这样的技术寡头。
我不否认苹果的产品很卓越,也赞叹手机地图引导我游荡在陌生的罗马古城。但从宏观
上讲,人必须适应技术系统,否则就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这种状况是好还是坏呢?就
以生物进化做类比吧,在加拉帕戈斯和毛里求斯这样的孤岛上还生活过陆龟或杜杜鸟这
种不可思议的“落后”物种,大自然为“多样性”留了很多后门。可是技术世界似乎不
愿意这样,它正以飞快的速度同化那些“落后”的文化。2013年荷赛奖的年度照片《信
号》拍摄的正是一群索马里人高举着手机在吉布提海岸搜寻微弱的信号,和远在发达世
界的亲人联系。那闪着蓝光的手机屏幕是让你替他们高兴,还是忧虑?
1 (共1页)
进入Go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韩国棋手刘昌赫不认为阿法狗就完美了罗洗河让四子公开挑战阿狗
樊麾辟谣:请尊重李世石现在反悔里外不是人
李世石或者其他棋手对阵阿尔法狗的先天劣势看了贺岁杯觉得小李不乐观
金志锡:让我两个可能是好胜负计算机围棋界也不知所措
大家对Alphago的胜率理解有误疑似阿尔法围棋测试账号
Nature重磅封面:谷歌人工智能击败欧洲围棋冠军李世石:5比0恐怕够呛 第1盘输也不会影响后面
国内年轻棋手对古狗围棋评价很高李世石在自己最强的地方已经失去信心
把deepmind在弈城的棋谱大概看了一遍李世石承认:黑棋一直处境艰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技术话题: 阿尔法话题: 人类话题: 适应话题: 温纳